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考场作文指导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考场作文指导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考场作文指导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考场作文指导

首尾要“锤炼”

技法概述

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中考作文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满分作文体验

中考满分作文每日一篇黄老师点评(10月31日)

点评体例:

蓝字小括号——点评,下划线——好词好句,

中括号【】——增补,删除——删除,红字——缺点不足

衡阳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

想写你的名字

想写你的名字,

在蓝天碧海的沙滩。

一横是心疼,一竖是祝福,一点是思念,

可是我担心,海浪温柔的抚摸。

想写你的名字,

在冰清玉洁的雪地。

可是我担心,阳光炙热的亲吻。

请以“想写你的名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想写你的名字(2019衡阳卷)

借鉴:诗意笔法意象组合第二人称声声呼告排比结构反复点题

夕阳西下,我又路过了你。准确地说,是你曾经站立的位置。

毕业后,因为校园改造,承载我6年小学时光的你已经不复存在。楼宇是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也都是新的。(化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显出考生信手拈来的文字功底。两个“新”表现浓浓的怀旧情结)越是如此,我越想写你的名字,写下属于我们水不褪色的记忆。(点题自然,浓浓的怀念之情,定下感情基调)

想用湖水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声声呼唤,情真意切。呼告是特别动人的修辞,用第二人称写作时,一定要学会使用)(此处最好独句成段,醒目点题,标志线索、脉络清晰)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从教室的窗口顺着东边望,只要视力够好,就能隐约看到小树林里的【那边】湖水。原来,湖水躲在绿色深处,与我们遥遥相望。就在那些年的琅琅书声里,我不断幻想有一汪眼眸般清激透亮的湖水,正在静静地注视着学习中的我们,像母亲的眼,柔情脉脉,也像父亲的脸,不动声色。这美好的想象,随着年纪增长不断丰满,成为我小学时代最浪漫的回忆。如果,我蘸取那幽幽湖水写你的名字,已经逝去的你是否也能重新拥有曾经的记忆?

(诗的画面,诗的情感,诗的笔触。像母亲柔情脉脉的眼眸,像父亲不动声色的脸。那里有父母默默关注、殷殷期待,有自己积极勤奋孜孜以求的记忆)

想用声音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曾躲在你的身体里唱歌,那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因为唱走了音,难过地跑去厕所不肯回教室;曾在你的走廊上,大声喊同学的绰号,那一个个不怀好意又笑点十足的绰号,害我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向同学道歉;曾在你边上的国旗下听过演讲,能上去演讲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可惜小学6年,我没能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来换一次国旗下的演讲,我有些遗憾,但并不后悔。我后悔的是,在你被拆除前,没有再去看你一次,而今,只能凭空尝试去写你的名字。

(一组排比句、一串串剪影叠映,记录了小学时光的喜怒哀乐,天真烂漫里分明一颗执着追求的心)

想用脚印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写名字,富有诗意,三个意象构筑了一往深情)

还记得五年级的夏天,梅雨季的南方下了好几天大雨,早上来学校,发现学校里竟漫起大水!大家穿着拖鞋、卷起裤脚,又是哀号又是兴奋地蹚水。有很多在别的楼上课的老师、同学,路过望湖楼都会上走廊来休息。花花绿绿的拖鞋,在地板上砸出清脆的回声,留下一个个湿漉漉的脚印,狼狈中透着兴奋……那时的你,用自己的身躯,为雨中的行人提供了暂时的庇护,给予了宝贵的依靠。

(本段,写望湖楼走廊里的蹚水躲雨,虽然真切表现我们天真烂漫,对母校的依恋和感激,但意蕴稍浅,要是加一组雨天里师生情深互相关怀镜头,就更好了)

只是,为了校园建设得更好,你还是走了。以后的同学,可能不再知道你,但你放心,我会一直一直

....写你....写你的名字,在风里、雨里、读书声里,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一遍一遍

的名字,让你在记忆里立得更久远,在夕阳下更加熠熠生辉。

(用“闪回再现”结束全文,余味无穷;一直一直、一遍一遍的反复,深情款款极富感染力;让你的名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从开头的失落里走出,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升华中心,名字与夕阳媲美争辉,好美的意境,好深切的怀念)

技法要领

文章的开头技巧如下:

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例如:

“啪!”一个响亮的巴掌声。

“哼!”一声沉重的鼻音声。

“嘭!”一道沉闷的碰门声。

家里的气氛瞬时降至零度以下,父亲和儿子的眼中都没有一丝色彩——冷战中。

(选自2019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钥匙》开头)

前三段,用三个拟声词,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开头,新颖别致,不同凡响,让读者的心提到嗓子眼上,这些声音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接着的一段中“气氛瞬时降至零度以下”“父亲和儿子”“冷战中”,进一步让读者疑问迭出:父子为什么“冷战”?“冷战”的过程怎样?“冷战”的结果怎样?这就是典型的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出了作者对事情来龙去脉的叙述,文章也因此曲折有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所以,作文开头设置悬念是考场作文值得借鉴的。

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例如:

何为国,何为家?在我看来,国即是家,家即是国。我们这一代青年应始终铭记国家大义,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亿万中华儿女中的一分子,国家发展

与我们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们作为国之未来,应立志报国,心怀中国梦。

(选自2019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志者当怀中国梦》开头)

开头引用顾炎武的话,具有权威性,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既紧扣了题目,又总领了全文,使文章中心论点一目了然。这样的写法不仅可以用于议论文,也可以用于记叙文。这样的开头,简洁明了,容易掌握,在中考作文时可以借鉴。

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例如:

孔子曾立于川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静静流淌的时光总是悄悄改变着一切。陆游唐婉生生分离,几年后相遇,徒留两首《钗头凤》难赋深情;李白杜甫相遇,使唐诗更加流光溢彩,短暂的相遇后却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与好友两地相隔;鲁迅先生冒着严寒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遇见了闰土,却心生悲凉……如果二十年后,我再次踏进老家的村子,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选自2019年威海中考满分作文《二十年后的遇见》开头)

如《人生因忙而精彩》的开头: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四、环境描写烘托式

如《黎明的美丽,失落的我》的开头: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

如《曾经拥有》的开头: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

文章结尾技巧如下:

一、升华呼应式。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或者通过呼应前文,关合全文,给人以完整的美感。所谓“呼应”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结尾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的话题意识。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以强化文章主题,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此法当牢记。

例如:

(开头)

夕阳西下,我又路过了你。准确地说,是你曾经站立的位置。毕业后,因为校园改造,承载我6年小学时光的你已经不复存在。楼宇是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也都是新的。越是如此,我越想写你的名字,写下属于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结尾)

只是,为了校园建设得更好,你还是走了。以后的同学,可能不再知道你,但你放心,我会一直一直写你的名字,在风里、雨里、读书声里,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一遍一遍写你的名字,让你在记忆里立得更久远,在夕阳下更加熠熠生辉……

(选自2019年衡阳中考满分作文《想写你的名字》)

二、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例如:

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棵树。有人喜欢做桃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世人瞩目;有人喜欢做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有人喜欢做松树,“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我却只愿做一株家乡的橘树,风雪一何劲,经冬犹绿林,谦谦此君子,一缕爱国魂!

(选自2019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我向往,橘树一样的人生》结尾)

这篇文章的结尾,引用古诗、名言,写有人喜爱做桃树,有人喜爱做胡杨,有人喜爱做松树,而“我”向往做一棵橘树,前者衬托后者,突出了“我”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结尾引用诗文名句,既丰富了橘树形象和“我”的情感,拓展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文章的典雅之气、文学之味、音乐之韵,彰显出考生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三、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例如:

是啊,我们就该这么做,不是吗?作为年轻人,给老人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作为青壮年,在危急关头冲向前,化解危机;作为莘莘学子,对知识孜孜以求,报效祖国……如果没有了“就该这么做”的责任意识,而甘于做那些冷漠、自私的旁观者,我们的社会该变得多么糟糕!在此呼吁同学们铭记“就该这么做”的宗旨,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己力!

(选自2019年烟台中考满分作文《就该这么做》结尾)

点明题旨,发出呼吁号召。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总结全文,精警醒目,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铺陈排比式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

如: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连词及其考点

7连词及其考点 连词是连接单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它通常会在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看图短文二、填空或阅读理解等题中出现,写作文时连词更不可少。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的运用是重点考查对象,近三年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连词的用法及区别方面。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先检测一下自己吧(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自我检测 ( ) 1. _____you have any trouble, you can call me. A. And B. Or C. If D. Because ( ) 2. Because it was very cold, _____he put on a coat before he went out. A. so B. / C. and D. Though ( ) 3. I’m afraid I can't go to the party tomorrow. -_____you tell me you would. What has happened? A. And B. So C . Or D. But ( ) 4. _____he doesn’t have much money, he has a lot of friends. A. Though B. But C. When D. And ( ) 5. –Dad, physics is boring for me. -My dear, work hard, _____you ‘ll find it interesting. A. or B. and C. but D. unless ( ) 6. Hurry up._____ you ‘ll be late for school again. A. and B. so C. or D. but ( ) 7. I’m not sure_____ my father will come back home tomorrow or not. A. if B. what C. whether D. where ( ) 8. I shall go there_____ it rains tomorrow. A. if B. unless C. otherwise D. whether ( ) 9. –When are you going to tell the bad news to Christen? - _____she comes back. A. Unless B. As soon as C. Since D. If ( ) 10. Mr. Liu was taking a bath _____the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A. where B. while C. when D. before ( ) 11. The party didn’t start _____all the guests arrived. A. when B. while C. until D. after ( ) 12. I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everyday. _____does Tina. A. And B. But C. So D. Neither ( ) 13. The little boy can’t read. _____ his sister. A. Either can B. Neither can C. So does D. Neither does ( ) 14. She is _____careful that she always looks over her work to make sure there’s no mistakes.. A. so B. since C. too D. very ( ) 15. You look much thinner _____she is. A. as B. so C. and D. than ( ) 16. She is looking at me _____she knew me. But I’ve never seen her before in my life..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 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中考作文考前构思训练

中考作文考前构思训练 关注三大主题 在中考作文内容指向上,大体上指向三类主题。这是多年来的作法,也将在新一年中考里得到延续。 一是“成长·生活”类主题。这类考题在中考作文中最为普遍。它以少年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考生回首人生道路,放眼社会生活。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是将“我”或“我们”直接插入试题之中,有的是选用折射生活历程的话题或中心词。备战2011年中考的同学,可以按照“我这样战胜自己”、“我的长处”、“在你的呵护下成长”、“你我同行的日子里”、“我们手牵手”、“我终于走出了______”、“留心身边的_______”等试题写作,注意备战与“成长”、“亲情”、“迎接”、“第一次”、“铭记”、“机会”、“今天”、“瞬间”等话题相关的题目,写作中要努力表达自己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 二是“素质·情感”类主题。这类试题,有的给出体现美德的词语作为话题或中心词,直接指向品德修养;有的直接指向真实心态,打开情感大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地走向生活;有的指向交流倾诉,将“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引导考生学会合作、交流、倾诉,等等。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拟出“我的责任我来担”、“感悟美德”、“你的心情,我感同身受”、“让你满意,是我的追求”、“向你致敬”、“我的勇气”、“快乐的_______”、“做一个_______的人”、“我爱我的_______”等模拟题,提醒“诚信”、“自信”、“合作”、“孝顺”、“节俭”、“兴趣”、“陶醉”、“心境”、“感恩”、“感动”、“价值”、“同情”、“扶助”、“友爱”、“礼貌”、“祝福”、“好心情”、“人生目标”、“真情”、“心态”等话题,给有心人用以练笔。 三是“想象·创新”类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一小部分教育基础较好、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考区(特别是大城市考区)不时选用这类考题,以激发想象,启迪创新。笔者据此拟出“沐浴阳光”、“走过风雨”、“那一面镜子”、“在播种的季节里”、“我的另一个天地”、“打开_______”、“面对大自然的______”等和话题“水”、“门”、“窗”、“桥”,就属于这类试题,让写作者“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以彰显其创新才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给出的话题,并非是需要大家写话题作文,而是希望大家注意以此为基础,拓展、新造若干题目,比如,我们给出的关键词是“美”,你可以据此拟出“________也是一种美”、“美在_______中”、“不能抛弃的美德”、“我发现美在我身边”、“在美好的世界里”等分别进行审题、构思练习。 构思训练 一、温暖 冬天的阳光最温暖,春天的和风最温暖;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最温暖,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的一句安慰话最温暖,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的种种情境。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作文指导: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这类抒发感情的话题作文,注意摆脱父爱母爱的简单陈述,要善于从别人的关心、受

【英语】中考考点_连词知识点汇总(全)1

【英语】中考考点_连词知识点汇总(全)1 一、初中英语连词 1.__________ the teacher came in, the students stopped reading at once. A. When B. While C. Before D. / 【答案】 A 2.Tom won't play computer games __________ he finishes his homework. A. if B. so that C. unless D. although 【答案】 C 3.Cathy is afraid of the dog. She will run away ____she sees it. A. ever since B. although C. as soon as D. so that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凯西害怕狗。她以看见狗就逃走。A.自从;B.虽然、即使;C.一……就;D.以便。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挖空处后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连词用as soon as,一……就,故答案选C。 【点评】考查连词辨析。注意选项的意思和用法。 4.The environment will be much worse ______everyone has a sense of protecting it. A. unless B. if C. so that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除非每个人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否则环境将会更糟糕。A除非……否则;B如果;C为了。除非有环保意识,否则环境将变得更糟,本句是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连词辨析,首先识记连词词义,然后根据词义和句意确定。 5.Bill, stop smoking, you'll get better soon. A. but B. after C. or D. and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比尔,不要抽烟,那么你很快好起来。A.但是;B.在……之后;C.或者,否则;D.和。该句是祈使句,且句子前后是并列顺承关系,因此用and,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连词辨析。注意句子涉及到祈使句,and/or+陈述句的用法。 6.Tony has learned a lot about Chinese culture ______________ he came to China. A. before B. since C. until D. when

关于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关于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唐惠忠 把一则简短的材料提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论点,自己拟题,展开议论,这就是中考中常考的材料作文。 有时候,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唐惠忠 一、材料作 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

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中英文化交流”等,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不过,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

中考作文指导话题、材料、命题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 一、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㈠概念不同: 所谓材料作文是相对于命题型议论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议论文,其特点是要求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 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其特点是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㈡作用不同: 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 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主题的范围。而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比议论文的材料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 ㈢写作的思路不同: 给材料作文,一般而言,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在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话题阐述”,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 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㈣构思技巧不同 供料作文一般巧妙地运用引——议——联——结四个步骤。 话题作文的构思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1).发散思维,打开思路;(2).集中思路,确立主题; (3).选择合适的文体;(4).选取适用且新鲜的素材 二、分类指导 ㈠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几年前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作文形式,因为它能较客观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命题作文的特点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文章,常见的形式有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还有的将几种形式的作文题分别组合,组成“选择式”命题,要求考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_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_中考作文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命题形式继续多元化 由于中考作文命题大多是各省市自由命制,所以其命题形式必然呈多元化态势。同时,一些新型的命题形式也将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话题作文限制最少,最能体现新课标精神,也最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所以将会继续受到中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但是绝不能忽视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各种命题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之所在。比如命题作文虽然限制性强一些,限制了考生的想象空间,但它能避免虚构与抄袭现象,统一评分标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命题内容体现人文因素 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感悟,关注人格教育,将是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者密切关注的内容。在具体选题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热点、自然环保、科技网络、探索创新、文化视野、青春校园、亲情友情、责任爱心、合作交往、诚信沟通、宽容理解、勤奋团结、超越自信、珍惜磨难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和

整合写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思考生活,发现那些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的人和事,努力捕捉自己生命世界里的灵光。 三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大胆创新,这不仅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主流,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试题,都要求考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最拿手的东西展示出来,把自己最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发掘自己心灵生活中的动情之处,撷取自己心灵中的闪光点,抒写触动自己心灵的独特感悟,展现自己激扬文字的个性特征。 四继续淡化文体意识 2016年中考作文将进一步淡化文体意识。由于文体不限,不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减少了考生作文时形式上的限制,更突出了作文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考查,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笔者建议考生多练习写记叙文、散文、书信、日记、故事、寓言、童话、小小说等文体中的一两种,使之成为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当然,如果在诗歌方面有特长,只要条件许可,也不妨一试身手。也可采用电视节目直播形式、电影镜头链接形式、题记加小标题形式等新颖

2017中考写作指导:中考满分作文7大着眼点-作文

2017中考写作指导:中考满分作文7大着眼点-作文

2017中考写作指导:中考满分作文7大着眼点中考满分作文大着眼点:一、关于卷面。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 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 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 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千万别写得太潦草。 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二、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 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 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 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

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类。 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 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 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 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 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 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 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 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五、关于题材。 在这里,我明确反对写古人,譬如,每次中考,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林则徐等,都会当做材料出现在作文里,老师们已经看腻了,大家要避免这个误区了。 那我们选什么题材呢?我的建议是,把上述的个立意的范畴,各准备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 也就是说,准备好件生动的事儿,以备中考作文采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强烈建议用第一人

中考英语专题练习连词(含解析)

精品文档 连词 1、(2016?黄石)-What were you doing ______ I knocked at the door? -I was sleeping.() A.unlessB.once C.when D.while 【考点】从属连词. 【分析】-昨天晚上我敲门的时候你干嘛呢? -我正在睡觉. 【解答】答案:C;unless除非;once一旦;when当…的时候;while当…的时候;when,while都有"当…时候"的意思.when既可表示某一点时间,也可以表示某一段时间.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其谓语动词可以是延续性的,也可以是非延续性的,可与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同时发生,也可在其后发生;while只能表示某一段时间,不能表示某一点时间.在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其谓语动词只能是延续性的,而且也只能与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同时发生或存在.根据从句I knockedat the door可知谓语动词只能是非延续性的,必须用when引导;故选C. 2、(2016?十堰)-We will fail the exam____we study hard. -That's why we are trying our best to prepare for the exam.() A.untilB.when C.unlessD.how 【考点】从属连词. 【分析】-除非我们努力学习,否则我们(考试)会失败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努力为考试做准备的原因.

【解答】答案:C;until直到;when当…的时候;unless除非;how怎样;根据句中信息We will fail the exam____we study hard.推测后句是上句的条件,而且是否定的条件;用unless引导;unless=if not;故选C. 3、(2016?荆州)-I can hardly believe my eyes.Is that you,Joy? -Yes.It has been almost ten years we were together.() A.sinceB.beforeC.untilD.after 【考点】从属连词. 【分析】--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是你吗,Joy? --是的,自从我们在一起已经接近十年了. 【解答】答案:A; 根据语境和设空处前后的句子可以推断答语表达的意思是"是的,自从我们在一起已经接近十年了."主句用的是现在完成时,所以从句用since引导,表示"自从"故选A4、(2016?湖北)---Did you catch the early bus this morning? ---Yes.The bus started to move ______ I got on it.() A.thoughB.beforeC.as soon asD.as if 【考点】从属连词;状语从句. 【分析】--今天早上你赶上早班车了吗? --是的,我一上去车就开始启动了. 【解答】答案:C; 根据语境以及上下文,本题考查的是连词的用法.根据设空处前后句可以推测答语的句意是"我一上去车就开始启动了."表示"一…就…"用短语as soon as,故选C.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

己的人生。 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

广州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以及优秀范文.docx

精品文档 改变一点点写作指导 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改变一点点”素材解读及考场优秀作文2012年广州中考作:真题回放 按要求作文。(60 分 )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 学校名称。 2012年广州中考作:真题透析 广州中考作文已经连续三年采用传统的“提示语 + 标题 + 要求”的形式来命题,今年的广州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有了一点点的改变,就是采用裸题的形式加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准。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贵在得法。”要让自己的文章在考场中脱颖而出,还是要多注 重以下方法方可: 一、添加因素法。我们首先要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审清题意。“改变一点点”我们可以在 前面添加主语,谁改变一点点,这个谁又可以理解为自己、社会、朋友、世界都可:也可以在后面添加一个改变一点点后的结果,如“她改变一点点就漂亮多了”。 二、写清过程。要写变,就必定有一个变的过程,写作时一定要把变的前因后果写清 楚;抓住关键词“改变”,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什么对象发生变化?如何改变的?改变一点点 后有何结果?这些都要本文写作的重要因素。 三、抒发真情。如果说思想是文字的灵魂,那么情感则是作文的血液,一篇作文,只 有融人作者的情感,它才能有温度,才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爱的涌流,而写“改变”这个主题的文章尤其如此。大千世界的巨变都必定掀起惊涛骇浪,而一个人的巨变,也必定引起自身的巨大反响,故写此文时,必定要将变化前后的情感世界给予淋漓尽致的展示,这样才能真正地打动读者;四、注重创新。考场作文最忌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考生必须写出 有自己独特的形式或内容的作文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然而,从内容上讲,如何选材、构思 都难以达到创新的境界,但从文体上来看,却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个效果。一般来说,此文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比较适宜,也比较容易入题,但如果我们用小小说的形式写作, 效果就大不相同。比如,别出心裁地采用童话来写作,将“我”以一个动植物或景物景点的身份来写,然后通过外界对“我”的影响来写出“我”的变化过程,这样就很容易达到卓尔不群、个性鲜明的境界。 今年的作文题目虽然能让考生有话可说,但也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文章只有内容充实, 立意深刻,才会精彩。考生要想在立意上胜人一筹,就要能揭示出这“一点点的改变” 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是写身边还是社会的人和事,考生都应该以小见 大,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才有可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2012年广州中考作:素材导航 我们熟知许多关于改变(革)方面的材料,包括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童话故事等, 只要能体现出“变“的主题,都可以相应的拿来或借(改)用。 可用的名言,如: 时间使一切发生着变化。 ——埃斯库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爱情的鲜艳的容色和热烈的心,也会因困苦而起了变化。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呼兰实验学校初三语文组刘英彬 教学目标:1、了解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的方法。 2、学会运用多角度思维给材料作文准确立意。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如何拓展材料、联系实际、正确立意 教学方法:探讨、点拨、归纳 教学思路:先以中考材料作文题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中考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技法,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写作,力求立意准而新颖。 导写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哈尔滨市中考常见的作文题型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通过多次考试发现学生在考试中还是喜欢写命题作文,而材料作文几乎被学生所忽视。由于极少训练的缘故,写作材料作文的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学生十分惧怕写材料作文,不知从何下笔。那么,初中阶段的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入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材料作文的写法。(板书题目)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二、题型盘点 结合中考材料作文题让学生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和写作的难点。 1、出示中考材料作文题。(材料见“导学提纲”) 材料1:

(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2: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3: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引导学生讨论下面问题: ①结合三个考题说说什么是材料作文? ②从材料的选择和写作要求来看材料作文有何特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最新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精编版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精编版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包括精选题材、提炼主题、设计人物、编置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等。有的考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的精巧与否。尤其是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那么,快速构思应当怎样进行呢?从总体上说,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确定中心与题材;其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并据此改造、丰富材料,提炼立题;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当然,因作者的个性不同,构思的方法也就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供大家选用。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广阔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但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2、虚实相映法。 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需要对描写对象作直接的正面描写,有时则需要对描写对象作间接的侧面描写。前者称为“实”,后者则称为“虚”。“实”和“虚”是相对的,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衬则形神兼备,既可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触可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的效果。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面,因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此法最适于抒情文体。 3、信息提取法。

中考英语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8 连词

考点八连词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连词的基本概念 连词是一种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是把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连接起来。它不能在句中单独作句子成分,也没有句子重音。 连词按其性质可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种。并列连词连接彼此并列关系的词,从属连词是用来引导从句的词。 二、并列连词的用法 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短语或分句,表示联合、转折、因果和选择等关系。 1.表示联合关系,联合的双方是对等的,意义上趋向一致。常用连词有:and和(常用于肯定句),又,而且;not only…but al so不但…而且;both…and既…又;neither…nor既不…也不。 You and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你和我非常喜欢英语。 He can not only read but also write。 Both he and she know me。他和她都知道我。 Neither Tom nor I went there。我和汤姆都没有去那里。 注意: not only ... but (also) .表示“不但……而且……”;neither ... nor表示“既不……不……”。当他们连接两个对等成分在句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数要遵循“就近原则”即谓语动词应与最近的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连接两个句子时,neither,not only后面的句子要用倒装句。如Not only did he speak more correctly, but he spoke more fluently too. 他不仅讲得更准确,而且也更流利。both…and连接两个对等成分在句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定用复数形式。 2.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连接的双方构成对比,意义上有转折。常用有:but但是; however然而。 He is very poor,but he is very happy。他虽然贫穷却很快乐。 I’m not interested in music,however,I have to play the piano。尽管我对音乐不感兴趣,然而我仍不得不去弹钢琴。 注意:but 意为“但是”,一般不和though或although同时使用。 3.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连接的双方,互为因果,或者前因后果,或者前果后因。常用的连词有: for因为;so所以;therefore因此。 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for the ground is wet。昨夜一定下雨啦,因为地上是湿的。 He is clever and works hard,so he always studies best in his class。他很聪明而且用功,所以在

(完整版)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例文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例文 考点精析: 1.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①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②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沦文段。 ③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④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⑤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 2.材料作文的分类:①供材料写记叙文;②供材料写议论文;③供材料写说明文;④供材料写应用文;⑤根据材料写局部(补写);⑥根据材料缩写、扩写、改写。 解题方法与技巧: 1.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 ①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仆材料的中心 ②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③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了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

可写,有情可扦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开"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否则的活就是千人一文,千文同意,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④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有的题目已拟好,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可按下列方法安排作文的结构:若写成记叙文,可采用"纵式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横式结构"(即从不同方面选择不同材料,分别叙述,材料之间是并列关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若写成议沦文,可按"提出问题(引沦)--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模式,或稍作调整去写作。若写成说明文.可采用"特征式结构"(即是什么、怎么样、对象特征)和"顺序式特征"(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前者多用于写实体事物说明文,后者多用于写事理性说明文。⑤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2.看图作文写作程序 看图作文是一种变"图"为文的作文方式,主要训练和考查学生的观察思考力、想象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其写作程序是: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文档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评析 一、写作指导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意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