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常用公式必备说课材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常用公式必备说课材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常用公式必备说课材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常用公式必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常用公式

第7章半导体器件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本知识、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应用、特殊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晶闸管。

重点: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应用、双极型晶体管。难点:双极型晶体管。

教学目标: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应用、双极型晶体管。了解特殊二极管、晶闸管。

第8章基本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

重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共射放大电路。难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掌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共射放大电路。理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了解共集放大电路。

第9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基本运算电路。

重点:基本运算电路。难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教学目标:掌握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与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10章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重点和难点: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教学目标: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第11章组合逻辑电路

主要内容:集成基本门电路、集成复合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编码器、译码器与数码显示。

重点:集成复合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集成复合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了解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编码器、译码器与数码显示。 第12章 时序逻辑电路

主要内容:双稳态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

重点:双稳态触发器。 难点:寄存器、计数器。 教学目标:掌握双稳态触发器。了解寄存器、计数器。

7.1 半导体器件基础

GS0101 由理论分析可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近似用下面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1()(-=T

D V u sat R D

e

I i

式中,i D 为流过二极管的电流,u D 。为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V T 称为温度的电压当量,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示为V T = kT/q 其中T 为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 ;q 是电子的电荷量,q=1.602×10-19

C ;k 为玻耳兹曼常数,k = 1.381×10-23

J /K 。室温下,可求得V T = 26mV 。I R(sat)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

GS0102 直流等效电阻R D

直流电阻定义为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U D 与流过二极管的直流电流I D 之比,即

D

D D I U R =

R D 的大小与二极管的工作点有关。通常用万用表测出来的二极管电阻即直流电阻。不过应注意的是,使用不同的欧姆档测出来的直流等效电阻不同。其原因是二极管工作点的位置不同。一般二极管的正向直流电阻在几十欧姆到几千欧姆之间,反向直流电阻在几十千欧姆到几百千欧姆之间。正反向直流电阻差距越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越好。

GS0103 交流等效电阻r d

Q D

D

d di du r )(

= r d 亦随工作点而变化,是非线性电阻。通常,二极管的交流正向电阻在几~几十欧姆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即使是同类型号的二极管,其参数的分散性很大。通常半导体手册上给出的参数都是在一定测试条件下测出的,使用时应注意条件。 GS0104 I Zmin <Iz <I Zmax

其中稳定电流I Z 是指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参考电流。I Z 通常在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与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之间。其中I Zmin 是指稳压管开始起稳压作用时的最小电流,电流低于此值时,稳压效果差;I Zmax 是指稳压管稳定工作时的最大允许电流,超过此电流时,只要超过额定功耗,稳压管将发生永久性击穿。故一般要求I Zmin <Iz <I Zmax 。

GS0105 I C = I NC + I CBO ≈ I NC

GS0106 I B = I PB + I PE - I CBO ≈I PB - I CBO GS0107 I E =I NE +I PE ≈I NE GS0108 I NE = I NC +I PB GS0109 I E =I C + I B GS0110 CBO

B CBO

C PB NC I I I I I I +-=

=

β

GS0111 B

C I I ≈

β

GS0112 CBO B C I I I )1(ββ++= GS0113 CEO B C I I +=β GS0114 CEO B E I I I ++=)1(β

GS0115

E

NC

I I =α

GS0116 E

C

E CBO C I I I I I ≈-=

α

GS017

CBO E C I I I +=α GS0118 CBO E B

I I I --=)1(α

GS0119 β

β

βββα+=+≈+≈++==

1)1()1()1(PB NC B NC CEO B NC E NC I I I I I I I I I

GS0120 C U BE B CE U f I ==|)( (C 表示常数)

GS0121 C I CE C B U f I ==|)( (C

表示常数)

GS0122 B

C I I ≈

β

GS0123 CE U B C

I I |??=

β GS0124

CB U E

C

I I |??=α GS0125 CBO CEO

I I )1(β+=

GS0126 P CM =I C U CE GS0127 2

)1(P

GS DSS D

V U I I -

=,I DSS 是U GS =0时的漏极饱和电流,

V P 称为夹断电压。

7.2 基本放大电路

GS0201 b

C

b BE C B R E R U E I ≈-=

GS0202

B CEO B

C I I I I ββ≈+=

GS0203 C C C CE R I E U -=

基本放大电路(固定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求解公

式。

GS0204

i

O

u U U A =

GS0205 i

o i I I A =

GS0206 i u i

i o

o i o p A A I U I U P P A ===

GS0207

)(lg 20lg

20)(dB A U U dB A u i

O

u == GS0208 )(lg 20lg 20)(dB A I I dB A i i

o

i == GS0209

)(lg 10lg

10)(dB A P P dB A p i

o

p == GS0210

i r =GS0211

o

o o I U r =

GS0214 L c ce R i u '-= (L c L R R R ='

)

GS0218 为了避免瞬时工作点进入截止区而引起截止失真,则应使:CEO CM c

I I I +≥

GS0219 为了避免瞬时工作点进入饱和区而引起饱和失真,则应使:CES OM CE

U U U +≥

GS0220

)

()

(26)

1('mA I mV r r E bb be β++=

式中 '

bb r 表示晶体管基区的体电阻,对于一般的小功率管约为

300Ω左右(计算时,若未给出,可取为300Ω),I E 为通过管于发射极的静态电流,单位是mA 。在I E ≤5mA 范围内,式GS0220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基本一致。

GS0221

C b b b B E R R R U 2

12

+≈

分压式直流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分压点电压U B 计算公式。

GS0222

R B b I U R /2=

R B C b I U E R )(1-=

E B E E e I U I U R ≈= 偏置电路元件参数的计算。

由图I0286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可得: GS0223 S D S G GS

R I U U U -=-=

GS0224

)(D S D D S D DS R R I E U U U +-=-=

估算结型场效应管自给偏压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公式

GS0225

2

)1(P

GS DSS D V U I I -

=,()0(≤≤GS P U V 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式中I DSS 为饱和漏电流,V P 为夹断电压。联立求解GS0231~GS0233各式,便可求得静态工作点Q(I D ,U GS ,U DS )。

GS0226

s D DD GS R I V R R R U -+=

2

12

结型场效应管分压式偏置电路,栅源回路直流负载线方程。

GS0227

un u u n o o

o o i o i o u A A A U U U U U U U U A ???=????==-21)

1(121 式中A u1、A u2 、…、A un 为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电压放大倍数。

GS0228

)()()()(21dB A dB A dB A dB A un u u u +++=Λ

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分贝值等于各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分贝值之和。

GS0229 )()()(ωφφωωj u j i

O i O u e A e U U U U j A ===&&& 该函数关系称为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其中Au (ω)

称为幅频特性,它反映)(ωj A u

&大小与频率的关系。φ(ω)称为相频特性,它反映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GS0230

ο&&&180'-∠==be L i

O u r R U U A β 中频段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GS0231 dB A A A A uo uH uo uL 32

1

lg 20lg 20lg

20-=== 式中:A uL 、A uH 和A uo 分别是低频段、高频段和中频段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GS0232

L H f f B -=

式中:B 放大电路的通频带,下限频率f L 和上限频率f H 。 GS0233

12

11-=n

H H f f

GS0234 1

211-=

n

L L f f

上两式中f H 、f L 是多级放大电路上、下限频率,f H1、f L1是单级放大电路上、下限频率。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

GS0301

'i

O X X A &&&=

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GS0302

O

f X

X F

&&&=

基本放大电路的传输系数,也称为反馈系数。 GS0306

F

A A X X A i O f &&&&&&+==1 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 GS0307 FA

A

A f

+=1 当工作信号在中频范围,且反馈网络具有纯电阻性质,因此,

F

&、A &均可用实数表示。于是GS0306式变为该式形式。

GS0308

F

A f 1

当 |1+FA| >>1时,由GS0307式可得。 GS0309

u

u u uf f A F A A A +=

=1

GS0310 O

f u U U F F =

=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时,A uf 、F u 分别称为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和电压反馈系数。

GS0311

i

i i

i O if f A F A I I A A +=

=

=1

GS0312 O

f i I I F F =

=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时,A if 、F i 分别称为闭环电流放大倍数和电流反馈系数。

GS0313 g

r g i O

gf f A F A U I A A +=

==1

GS0314 O

f r I U F F =

=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时,A gf 、F r 分别称为闭环互导放大倍数和互阻反馈系数。

GS0315

A

dA

FA A dA f

f ?

+=

11 该式表明,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仅为开环放大倍数相对变化量的(1+FA) 分之一。也就是说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了(1+FA)倍。

GS0316

H Hf f FA f )1(+=

GS037

)1(FA f f L Lf +=

GS0318

B FA f FA f B H Hf f )1()1(+≈+=≈

B :未引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B f :引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GS0319 i

i X i i i I U I U r f '

0|=

==

开环输入电阻r i (即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GS0320

i

f

i i i if I U U I U r +=

='

闭环输入电阻r if 计算公式。 GS0321

i i

i if r FA FA I U r )1()1('

+=+=

上式表明,串联负反馈使闭环输入电阻增加到开环输入电阻的(1+FA)倍。

GS0322

'0|i

i X i i i I U

I U r f ==

=

并联负反馈电路的开环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GS0323 '

i f i

i i if

I I U I U r +==

并联负反馈电路的闭环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GS0324

i r

g if r A F r +=

11

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GS0325

i i

i if r A F r +=

11

电流并联负反馈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GS0326

O O X R O O O r F

A I V r i L +==

=∞=11

|0,

上式表明,电压负反馈使放大电路的闭环输出电阻减小到开环输出电阻的

F

A O +11。

GS0327

O S X R O

O

Of r F A I V r i L )1(|0,+==

=∞= 引入电流负反馈后,电路的闭环输出电阻增加到开环输出电阻的(1+AsF)倍。对于电流串联负反馈有 O r gS Of r F A r )1(+=;对于电流

并联负反馈则为O i iS Of

r F A r )1(+= 。

7.4 功率放大电路

GS0401 %100?=

E

O

p P η 式中:P O 放大电路输出功率,P E 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GS0402

e E C CE R I E U -=

典型的甲类单管功率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方程。

GS0403

C CE E U ≈

因为变压器初级的直流电阻r T 很小,故可视为短路、功放电路中R e 一般选的较小(约几Ω),其上的压降也可忽略不计。于是上式(GS0402)可被化简为该式。

GS0404

L L R N N R 2

2

1'

)(=

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式中:R L 放大电路的负载。 GS0405

C C cm cm om cm O O OMAX I E I U I U I U P ?≈=?=

=21

2

122

功放管的最大交流输出功率。 GS0406 ??=?=

T

C C C C E

I E t d i E T

P 0)(1ω

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

GS0407

%5021

max

===C

C C C E

o m I E I E P P η 晶体管的集电极最大效率。 GS0408

O E T P P P -=

直流电源供给集电极的功率除输出给负载的功率P O 外,其余消耗在晶体管的集电结上,即管子的损耗功率。

GS0409 静态时,0=O

P ,则:max max 2o C C E c T P I E P P P =-==

可见,单管甲类功放电路,静态时管耗最大。 GS0410

L c L

cem cm cem o R E R U I U P 2

2

max 212122?

≈=?=

乙类互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公式。 GS0411

L

C

E R E P 2

2π=

在输出最大功率时,两个电源供给的总直流功率。

GS0412 %5.784

2212

2

max ≈=?==π

πηC L L C E o m E R R E P P

放大电路在最大输出功率时的效率。 GS0413

max max 22max 2127.0)14

(212o o L C L C o E T T T P P R E R E P P P P P ≈-=-=-=+=π

π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在输出功率最大的情况下,两管的管耗。 GS0414 max 21134.02

1o T

T T P P P P ===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在输出功率最大的情况下,单管的管耗。 GS0415 21βββ

≈=

b

C

I I 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GS0416

211)1(be be be r R r β++=

复合管的等效输入电阻。

7.5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GS0501 温度变化产生的零点漂移,称为温漂。它是衡量放大电路对温度稳定程度的一个指标,定义为: )

(C T A U U O u op ip ο

??=

?

即温度每升高1℃时,输出端的漂移电压△U OP 折合到输入端的等效输入电压△U iP 。式中A u 为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To(℃)为温度变化量。

GS0502

e

E

W

e

E

E R

E

R

R

E

I

2

2

1

2

1

+

≈,Re 》R W。

GS0503β

CI

BI

I

I=

S

B

BI

R

I

U-

=

C

CI

C

CI

R

I

E

U-

= (对地)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GS0504

2

1

2

1

i

i

O

O

id

od

id U

U

U

U

U

U

A

-

-

=

=

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用差模放大倍数表示。

GS0505)

(

2

1

1

2

2

1

1

2

1i

i

u

i

u

i

u

o

o

od

U

U

A

U

A

U

A

U

U

U-

=

-

=

-

=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GS0506

1

2

1

2

1

1

)

(

u

i

i

i

i

u

id

od

Od

A

U

U

U

U

A

U

U

A=

-

-

=

=

在差模输入时,U i1– U i2 = U id,由式GS0504和式

GS0505可得。这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双端输入一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GS0507

W

be

S

L

C

u

ud

R

r

R

R

R

A

A

)

1(

2

1

)

2

1

//

(

1

β

β

+

+

+

-

=

=

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GS0508

W

be

S

L

C

ud

R

r

R

R

R

A

)

1(

2

1

)

2

1

//

(

2

1

β

β

+

+

+

-

= (单端输出:T1集电极输出)

若输出信号取自差动放大电路某一管的集电极即单端输出方式,此时,输出信号有一半没有利用,即U od = U o1(双端输出时U od = 2U o1 ),放大倍数必然减小一半。

GS0509

e

C i O uc R R

U U A 2-≈=

(单端输出时的共模放大倍数)

只要2Re>>Rc ,则Auc(单)<<1,电路对共模信号就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GS0510

|

||

|uc ud A A CMRR = 共模抑制比的定义式。CMRR 越大,说明差动放大电路的质量越好。

GS051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若电路完全对称,则

∞==

ud

A CMRR ,它表明对称性越高,抑制比越高。 GS0512 be S e

e

C be S C

r R R R R r R R CMRR +=-+-

=

ββ22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比。它表明Re 越大,共模负反馈越强,共模抑制比越高。

GS0513

])1(2

1

[2W be S i id id R r R I U r β+++==

。 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是指差模输入时,从两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GS0514 )]2

1

2)(1([21W e be S iC

R R r R r ++++=β 共模输入电阻是指共模输入时,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GS0515

o r (双)C R 2= 电路的输出电阻是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电阻。此为双端输出时的差模输出电阻。

GS0516

o r (单) C R =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输出电阻。

7.6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GS0601

)2

2

1(2+-

=βR C I I “镜像”恒流源电路计算公式。 GS0602

R

U E I I BE

R C -≈

≈2

“镜像”恒流源电路计算公式。 GS0603 2

22e BE E C R U I I ?=

微电流恒流源电路计算公式。 GS0604 U - = U +

工作在线性区域的理想运放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之一。

GS0605 I i =0

工作在线性区域的理想运放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之二。 GS0606 i f O U R R U 1

-

=

反相输入组态U O 计算公式。 GS0607 1

R R A f uf -

=

反相输入组态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计算公式。

GS0608 S f

O U R

R U ???

? ?

?+=1 同相输入组态U O 计算公式。 GS0609

???

? ??+=R R A f uf 1

同相输入组态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GS0610 O f

f i f

f U R R R U R R R U ++

+=

-111

差动输入组态反相端电位。 GS0611 212233

i f

f i U R R R U R R R U +=+=

+ 差动输入组态同相端电位。 GS0612 )(211

i i f O U U R R U --

=

差动输入组态输出电压。

GS0613

)(

3

3

2211R U R U R U R R I U i i i f f f O ++-=-= 加法器输出电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板书)。 接下来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 对教材准确无误的分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是第15章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完全平方公式,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化,又为学生以后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探究因式分解打下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树形结

合及建模的思想。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代数式的恒等变换,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动手、观察、猜测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8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并会灵活地选用模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教学,接下来说说学生。 8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了初步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全面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启发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法教法 分析完学生的情况,我还会采用适当的学法和教法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汽车材料教案

第一章汽车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汽车材料概述 第二节:金属材料性能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 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 ?教学方法:讨论+讲授 ?所用教具:课件 ?时间分配:引入5分、新课讲授75分,小结10分,作业布置及答疑10分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 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 第一节:汽车材料概述 一、汽车材料分类: 1.汽车零部件材料 2.汽车运行材料 第二节:金属材料性能 金属材料性能: 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 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 一、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 二、两个概念: 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用符号σ表示,σ=F/S 单位:Pa 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五、塑性 定义:指材料受力时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δ=(L1-L0)/L0×100﹪δ100指L0=100mm的延伸率 ψ=(S0-S1)/S0×100﹪ 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与塑性的关系: δ、ψ值越大,塑性越好。 六、硬度知识: (1)定义:指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2)请同学举例并示范 汽车零件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 (3)常用硬度试验法;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主要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低合金结构钢以及非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HRC主要用于测定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硬质合金、表面淬火、滲碳件以及退火、正火和淬火。 维氏硬度HV主要用于测定金属镀层、薄片金属以及化学热处理后的硬度。 硬度与耐磨性的关系:(请同学回答) 硬度越大,耐磨性也越好。 七、冲击韧性 定义: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指标:冲击韧度αk=Ak/S 举例汽车上哪些零件受到冲击力的作用 (八)金属疲劳的概念 交变应力:许多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大小或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应力作用,此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金属的疲劳: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虽然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点,也会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叫金属疲劳。 举例变速箱上齿 本课小结 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 作业布置:习题册 审批: 后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本章重点: 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 1 本章的具体内容: 1节 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会计试算平衡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 2.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究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形式 【教学难点】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打破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观察发现法、分组讨论法、赏识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课前准备】请各小组成员搜集生活中有关平衡的实例,并说明实例中的平衡是否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被破坏。若会,后果怎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产的运用情况 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 页脚内容0

若你是一位公司经理, 问题1、你公司资金的来源(权益)与运用(资产)是否等价? (学生一起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请1~3个小组上台列举生活中有关平衡的实例,并说明实例中的平衡是否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被破坏。若会,后果怎样?(天平、人的四肢、饭桌、对称……) (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反馈给予评价) 问题2、当你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笑设悬疑,引入本节主题) 〈授课过程〉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通过Flash动画举例来验证(约6分钟): 案例:浙江平阳造纸厂2004年1月1日资产与权益期初总额为100万元,假设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 2、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3、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4、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教师在屏幕上以天平做为媒介,采用FLASH动画操作资产与权益在四笔经济业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等式动态平衡的过程。) 页脚内容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7页

《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中的内容,属于初中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数与代数”。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整式乘法后,对其特殊情况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公式之一,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配方法”的基础,也是其它代数式变形的基础——因式分解的逆运算,是后续学习的知识铺垫;而且该部分知识,在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基础上,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整体和转化思想,有重要意义;作为解题工具,它在其它学科中也有应用。所以,该部分知识在数学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个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实例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利用公式计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具有幂运算性质与整式乘法法则的知识; (2)能力和方法水平:通过上述知识和平方差公式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符号感、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也具备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3)心理水平:好奇,表现欲较强。 (4)思维水平:认识事物时,经验占主导。 本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有的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稍差。还需要多鼓励,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它的由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汽车材料》教案

技师学院汽车系 《汽车材料》教案 编写教师:### 模块一汽车用燃料 课题一汽油 【教学标题】汽车用燃料之汽油 【课时】2课时 【课型】专业理论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车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2)掌握车用汽油的牌号和规格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合理的选择和实用汽油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车用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教学难点及对策】车用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对策:利用图例讲解和小组协作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操作点也多,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如果在一节课当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汽油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就会感觉枯燥,失去学习汽车材料的兴趣。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节课运用实例引入任务讲价相关知识点,第二节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如此处理教材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发动机机油具有冷却、润滑、清洁、密封4大功能,机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加,机油由于高温氧化、机械零件的磨损物和燃油蒸汽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污染,另外,发动机机油在正常使用中还含有一定的消耗量。所以要定期检查机油的液位和其受污染的程度,保证发动机在良好的工况下工作。 1、机油变质的原因分析 (1)水份渗入机油当柴油机出现湿式缸套穿孔、汽缸套阻水圈损坏、机油散热器损坏、汽缸垫损坏、汽缸盖损坏等原因时,冷却水就会进入机油中,使机油乳化而变质。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冷却液是否异常消耗过多、机油是否因含水乳化等现象来判断。机油中含有水份,会加快油泥的形成,机油玷污变质(俗称老化),此时添加剂的抗氧化性和分散性能减弱,又促使泡沫的形成,机油变成乳化液,破坏了油膜。试验证明,当水份达到1%时,机件磨损率将提高2.5 倍。 (2)曲轴箱通气孔不良或产生气阻。柴油机工作时,总会有一部分可燃气体和废气经活塞环和气缸壁的间隙进入曲轴箱内,若活塞环严重损坏,此现象将更为严重。进入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汽凝结后将稀释机油,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水蒸气将侵蚀零件,同时导致机没逐渐稀释、老化和结焦,使机油性能变坏。另外,进入曲轴箱内的气体将使箱内温度和压力升高,造成机油从油封、衬垫等处渗出;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箱内的气体压力周期性变化,影响发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材信息:《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孙肖子主编 主讲教师:孙肖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时:64学时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已具备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包含有源器件的线性电路和线性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晶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运放等非线性有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基本应用电路,掌握各种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获得电子技术和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模电课的学习MAP图(2学时) 介绍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电子技术发展简史,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四种放大器模型的结构、特点、用途及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主要性能指标,频率特性和反馈的基本概念。 1.基本要求 (1)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 (2)熟悉放大器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反馈基本概念和反馈分类。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8学时) 主要介绍各种理想集成运算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包括同/反相比例放大、同/反相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变换电路和有源滤波等电路的分析、计算,简单介绍集成运放的实际非理想特性对应用电路的影响及实践应用中器件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模型、理想运放条件和电压传输特性。 (2)熟悉在理想集成运放条件下,对电路引入深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 (3)掌握比例放大、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变换电路的分析、计算。 (4)了解二阶有源RC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及零极点分布,能正确判断电路的滤波特性。 (5)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了解实际集成运放电路的非理想特性对实际应用的限制。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 难点:有源滤波器的分析、计算和集成运放非理想特性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三)、电压比较器、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4学时) 主要介绍简单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弛张振荡器的电路构成、特点、用途、传输特性及主要参数的分析、计算,简单介绍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和模拟开关的特点、主要参数和基本应用。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 2.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教学重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形式 【教学难点】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打破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它们的定义式什么? 3、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示? 〈授课过程〉 1、企业资金的来源:①投资者投入;②向债权人借入 2、企业资金在企业中得表现形式就是资产;投资者投入资金形成了所有者权益,责权人通过向企业提供资金形成债权人权益。而后两者统称为权益 3、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理: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案例:浙江平阳造纸厂2004年1月1日资产与权益期初总额为100万元,假设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 2、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3、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4、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资产100万元 权益100万元 从结果可以看出: 资产 = 权益 结论: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后,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平衡关系。

保持资产与权益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 假定该企业2004年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1月5日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这项业务发生后,使资产方的“银行存款”项目增加了10万元,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5万元;使权益方的“短期借款”项目也增加了10万元,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5万元。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2】1月1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3】1月14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4】1月20日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结论:能保持会计基本等式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由个别到一般)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基本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引起资产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 A、取得长期借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B、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C、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D、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 2、下列项目中,引起负债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答案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 自测题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 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 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 六、1、 V 2V mA 6.2 A μ26V C C CC CE B C b BE BB B =-====-= R I U I I R U I β 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 Ω ≈-= == =-= k 4.45V μA 6.28mA 86.2V B BE BB b C B c CES CC C I U R I I R U I β 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习题 1.1(1)A C (2)A (3)C (4)A 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1.9 (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 ,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 O =5V 。 当U I =35V 时,U O =U Z =5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 闭合。 (2)。,Ω=-=Ω≈-=700)V (233)V (Dm in D m ax Dm ax D m in I U R I U R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 CBO ≈32μA 。 1.13 选用β=100、I CBO =10μA 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完全平方公式。 以下我就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第一方面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教学程序,第四方面设计说明与评价。 一、教材分析 [说课内容]: 我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的第8节《完全平方公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基础也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而且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 [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将三维目标定义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以供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汽车材料教案

《汽车材料》教案 【授课日期】2010年5月24日1~2节 【授课班级】 2009级二班 【教学标题】汽车用燃料之汽油 【课时】 2课时 【课型】专业理论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车用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2)掌握车用汽油的牌号和规格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合理的选择和实用汽油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车用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教学难点及对策】车用汽油的实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对策:利用图例讲解和小组协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操作点也多,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如果在一节课当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汽油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就会感觉枯燥,失去学习汽车材料的兴趣。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节课运用实例引入任务讲价相关知识点,第二节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如此处理教材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方法】文化熏陶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进程教学内容时间 复习提问 观察图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汽车工程材料有那些? 2、汽车运行材料有哪些? 2分钟 任务引入 如图所示,如果你是其中一辆车的司机,在几台加油 机上,分别标有90#、93#、97#等号牌。那么,你应该把 车开到哪个加油机去加油呢? 2分钟 任务分析 汽油牌号中的数字就是辛烷值,选择汽油的牌号,就 是选择汽油的辛烷值。选择汽油牌号过高,会增加费用; 选择汽油牌号过低则会使发动机产生爆震,影响动力性和 经济性,严重时还会使汽油损坏。当然,牌号不是选择汽 油的唯一依据,我们还要兼顾汽油的其他使用性能。因此, 了解汽油的性能指标、汽油的牌号等对汽车的使用者来说 十分必要。 1分钟

完全平方公式优秀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乘法公式的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以后学习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和“配方法”等知识的时候会反复地应用这个公式。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和启下的作用。 2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难点确定为:对公式中字母a、b任意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认知状况、学习困难、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是“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由于抽象程度较高,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个人意识增强,渴望归属感和被认同。针对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理解并掌握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能用文字、字母表达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实验、证明等方法探索完全平方公式及其运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认识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应用中体会公式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教法选择

《汽车材料》教案课程

绪论 一、现代社会生产的三大支柱是:材料、能源和信息。(而材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目前世界上的材料品种有40余万种,并以每年5%的速率递增。 一、汽车材料: I.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钢和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铅等)及其合金; II.非金属材料,分为有机分子材料(塑料、橡胶),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等)以及新型的复合材料。 III.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润滑油,工作液和轮胎等。

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概念 2.了解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强度试验及冲击试验 重点和难点 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疲劳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大类,见下表 使用性能金属在 使用过 程中表 想出来 的特性 力学性 能 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等 物理性 能 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熔 点等 化学性 能 抗氧化性、抗腐蚀性等 其他性 能 耐磨性、吸振性等 工艺性能金属在 使用过 程中表 现出来 的特性 铸造、 压力加 工、焊 接、切 削加 工、热 处理性 能等 加工制造过程中,表想出来的是否容易被加工 成形及加工的特性等

§1.1 强度与塑性 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1.1.1载荷 载荷;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称为载荷 载荷的类型见下表 载 荷 的 分 类 根据外力作用的 类型可分为拉伸载荷抗拉强度拉钩、绳、螺栓压缩载荷抗压强度活塞、连杆 弯曲载荷抗弯强度曲轴、摇臂 剪切载荷抗剪强度销、轴 扭转载荷扭转扭转曲轴等旋转零件 根据作用力的方向、时间可分为静载荷缓慢`增加后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载荷冲击载荷 不仅和作用力有关,而且作用时的速度有 关 交变载荷力的大小、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1.1.2 拉伸试验与拉伸图(详见课本)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广厚中心学校 冯桂秋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龙江县广厚中学冯桂秋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 以下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之后学习的,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特殊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配方法”的基础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而且它是学习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将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体会公式的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 难点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供学生研究思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学法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 三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正在上升阶段,自我认同感强,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汽车材料教案

汽车材料教案

2.讨论: 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写出5种不同汽车零部件的用材例如:汽车用挡泥板有塑料和橡胶两种 玻璃有防爆玻璃和普通玻璃 保险杠有塑料和铁两种 3.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遇到了三大课题——污染、安全、 节能。为适应安全、节能的要求,在汽车中特别是轿车中开始大 量应用非金属材料,所以在汽车制造中钢铁的用量有所下降,而 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用量正在上升。 国产轿车的材料构成比 问题:汽车采用非金属材料有什么好处? 根据书本让同学们查看轿车发动机组成零件制造材料 了解汽车发动机制造的材料分类。

三.汽车运行材料 1.汽车燃料 目前汽油和柴油仍是汽车的主要燃料。目前已应用的石油替代燃料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和电能等汽车新能源。 思考:使用石油替代燃料后对汽车性能有影响吗? 阅读小资料了解其他国家提取石油的案例。 2.润滑材料 常用的润滑材料有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和润滑脂等。 发动机润滑油主要是对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活塞、气缸壁、凸轮轴、 气门等摩擦零件进行润滑。齿轮油主要用于变速器、后桥齿轮等传动机 构摩擦处的润滑。润滑脂主要用于汽车传动轴(十字轴轴承、滑动叉)、 轮毂轴承、钢板弹簧销、转向节销、万向节销等部位的润滑。 3.汽车工作液 汽车的各个工作系统需使用各种工作介质用以保障汽车的正常工作和 安全行驶。例如,液压制动系统需使用的制动液,冷却系需使用的防冻 液等工作介质,这些材料统称为汽车工作液。 讨论: 如果将工作液加错,会出现什么后果?应该怎样处理? 例如:加注空调制冷剂时,误将R12当成R134a加入到压缩机中。 1. 备注:R12和R134a制冷剂的理化性质都差不多,主要有两点不同。 2. 一是R134a制冷剂不含氯,不破坏大气臭氧层; 3. 二是R134a制冷剂与润滑油不相溶。? 4. 如果R134a制冷系统错加了R12制冷剂,由于R12制冷剂能与润滑油相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优秀篇〕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反思的设计等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整式乘法,特别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拓展,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后继学习其它化简与计算,特别是配方法和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习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理猜想、推理论证、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实模型数学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新课标对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作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合感和推理能力;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了解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几何解释; 2、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具准备

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些心得体会 ZD8898 一.电子技术基础是通信、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 专业基础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上述专业最底层,最基础的课程。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两门基础课的学习,你才能学好这两门课。如果这两门基础课程学不好,可以肯定,其它的专业课程也学不好。因为没有扎实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它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例如高频电路、自动控制、计算机接口电路、微型计算机技术等等。假如你对放大、反馈、振荡、滤波电路都读不懂,你怎么能读懂彩色电视机电路图、DVD电路图?如果你对数字电路一窍不通,你怎么去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你怎么能成为出色的电气工程师? 二.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使你学好电子技术有充足的学习动力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想要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对这方面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 例如歌手,除了其本身有好的嗓子外,他(她)们肯定对唱歌有浓厚的兴趣,他(她)们才能如此刻苦去学习,才能成为百姓们喜爱的歌唱演员。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出来的歌手,如李玉刚、阿宝、朱之文、石头、玖月奇迹、凤凰传奇、王二妮等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样,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也如此。只有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学好电子技术基础。 本人能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数十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好电子技术,对电子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物理专业,而不是电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三线的工厂,当时正是文化革命时期,到了工厂就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六、七年的时间,和其它工人师傅一样,一直在车间生产第一线。三班倒,干的是高温作业,又热又累的工作。尽管干的别的工种的活,但我热爱电子技术。到工厂之后,对电器、电子特别有兴趣。就自学电工、半导体以及电子方面的知识。自己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在车间实现了多项技术革新。如程序控制的熔结炉、涡流棒材探伤仪等。后来成为电气工程师。80年代,本人又从研究所调回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负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电器维修工作。所以说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本人深有体会。 三.电子技术基础是比较难学的课程。 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是难度较大的课程。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

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例题解析,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学生尝试完成例题,加深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