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一文化与生活

单元测试卷(一) 文化与生活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悟出“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的道理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

2.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

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也说明人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展示,但不是全方位展示,④错误。

3.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④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题目中,“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表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故①④入选。②③表述与题意无关。

4.《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却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产业重振的奋斗故事。这部电视剧将发生在陕西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极大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的奋斗故事,这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这部电视剧极大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④正确;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白居易走马的孤山道,苏东坡登临的望湖楼,柳永笔下的自古繁华,杨万里眼底的接天莲叶,杭州可以说是中国的诗歌之都。如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座“文创之都”。杭州这一变化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优美诗词是文化创意的动力

C.经济与文化互为基础

D.推陈出新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答案 A

解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动力,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B、D两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C项错误。

6.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美国图书文化流行的风向标,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常年位居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无论是西方军界还是民间,对《孙子兵法》都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 )

①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②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③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不能说渐趋融合,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④错误。

7.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 )

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④正确;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物质的力量而不是精神的力量,①错误;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③错误。

8.2018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周年。76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至今仍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投身沸腾的生活,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文化自身的传承性,③不符合题意。文化可以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但其本身不是物质力量,④观点错误。故选A。

9.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大熊猫作为“友谊大使”,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正确;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排除。

10.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C.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答案 A

解析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范畴,材料表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1.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重视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 A.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劳动技能是就业的关键

答案 B

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精神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2. 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人们在实践中感悟到微笑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微笑可以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②与题意无关。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故选C。

13.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精心打造了“重走赶考路”党员教育路线,通过瞻仰圣地来净化心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

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中的“物质力量”说法错误,应该是精神力量。

14.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院藏的珍品文物、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工艺、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观故宫期间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这说明( )

①中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②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③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④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观故宫期间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正确;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说明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④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排除;科学技术并没有丰富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③错误。

15.每个从乡村走向都市的人,大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情结。走上小康、住进小楼的江西瑞金华屋村,保存下了几栋破旧老屋,“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村子留下痕迹”。坚持这一做法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几栋破旧老屋,“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村子留下痕迹”,说明人们的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排除;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③错误。

16.以下几位同学在讨论“文化素养”的有关问题,其中你赞同的观点是( )

①文凭高的人文化素养高②文化素养关乎个人,无关社会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 A

解析①错误,因为文凭高的人文化素养不一定高,二者不是正比例关系;②错误,因为文化素养不仅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社会,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③④正确。选A。

17.红色是我国国旗的颜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颜色,因此,北京奥运会会徽的

主体颜色为红色,具体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这表明( ) A.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答案 C

解析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材料强调红色“历来”是中国的代表颜色,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应选C。B、D均不符合题意。

18.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也说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能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②③正确切题。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①中“促进”说法错误。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但不能把经济价值作为发展传统文化的立足点,④说法错误。故选B。

19.《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

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朗读者》作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央视热播取得巨大成功,表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节目宗旨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说的是庆祝民族节日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20.“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更美丽!”这是湖北某中学高三年级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励志语,寥寥数语,让人震撼,激励莘莘学子。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这一励志寄语激励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正确;励志寄语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③正确;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排除;显示屏不是大众传媒,④排除。

21.诗,是志的浓缩,是情的净化,是文学的躯体、哲学的灵魂、美学的霓裳,是文学、哲学、美学的统一。对于诗人来说,“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诗心”往往需要外界的激活。这体现了( )

①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文化素养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诗人之所以能做到“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是因为其不断的文化积累,体现了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芸芸众生的“诗心”往往需要外界的激活,则体现了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文化素养,①③正确;②强调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④强调了文化多样性,与材料无关,排除。

22.央视系列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一经播出,便深受青年学生欢迎,潜移默化地把信仰种进了学生心中。这表明( )

A.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答案 D

解析央视系列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深受青年学生欢迎,潜移默化地把信仰种进了学生心中。这表明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D正确;A中的“直接”说法错误;B材料未体现;C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3.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以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如果你厌倦生活,可以听听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这表明( )

A.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答案 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缺乏学习动力”“厌倦生活”是缺乏精神力量的表现,可以通过看电影、听歌曲的方式提振精神,表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项说法错误,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答案选C。

24.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上述观点表明了( )

①人创造的文化也在影响和塑造着人②文化能激励人们追求做最好的自己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清代的小诗《苔》,沉寂了三百年后,因为被一群贵州乌蒙山的苗族少年在电视节目中演唱,再次被世人传唱。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一个电视节目的诞生发现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样小而美的诗,仿佛看到那个平凡而渴望生长的自己,“未来已打开,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这表明( )

①《苔》因其广泛的传播而成为一种精神力量②电视节目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③大众传媒使诗词《苔》具有了培育民族文化的功能④《苔》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苔》在电视节目中被演唱,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②符合题意;《苔》让人看到平凡而渴望生长的自己,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④符合题意;《苔》作为文化产品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力量,①排除;《苔》本身就是文化产品,不具有培育民族文化的功能,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

必须富”。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A县响应国家政策,注重发挥“生态文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丰富农家书屋图书种类,引导群众走进书屋品味“书香”,营造崇尚阅读的浓厚乡风;开展农技培训,组织农业专家和本地“土专家”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手把手地指导群众学习提高种养殖技术,实现科技致富;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宣传村民自治知识,使村民争做最美“当家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分析A县是如何发挥生态文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开展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发家致富。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民主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③文化塑造人生。该县通过系列的“生态文化”工程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每点3分,共12分)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此题知识限定明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考查方向,可从以下角度作答:该县开展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发家致富,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民主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通过系列的“生态文化”工程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该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体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贫困地区之所以落后,虽然客观上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关系密切,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意识、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落后。而从近年来扶贫的实践来看,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不只是在物质上扶贫,也在精神上、思想上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给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灌输新知识、新观念、新意识,帮助他们驱赶愚昧、落后这些“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精神扶贫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驱赶愚昧、落后的原因。

答案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愚昧、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科学、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5分)②意识、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落后是贫困地区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扶贫能够转变人们的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意志和创新能力,为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5分)

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限定知识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精神扶贫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驱赶愚昧、落后是因为科学、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精神扶贫能够转变人们的观念,为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当前,几乎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普及,但许多图书馆因为经费、人员所限,导致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意识欠缺,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甚至有些地方,乐于建寺庙,不屑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导致寺庙金碧辉煌,文化设施灰暗破败。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对于引领带动服务全民阅读,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聚合全民阅读的文化磁场,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立法明确规定,应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经费预算应及时、足额拨付。

明朝黄铎说:“读书易耳,为人难。”清朝姜宸英说:“古人读书,必须得此一书之用,至于终身守之不失。”王闰运则把同样拿着一本书的人,分为“看书人”和“读书人”两种,读书人“能通经世致用”,读书人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看书人则书是书、行是行,“两不相涉”。因此,假设图书馆的利用率提高了,国民阅读率也上去了,我们的国民却还是那个素质,开展每一轮文明活动,还是要从不随地吐痰、过马路不要闯红灯抓起。这样的话,可以说书就白读了。

(1)“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运用“文化与社会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国家应怎样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2分)

(2)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限15字以内。(4分)

答案(1)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享有文化权益提供法制保障。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或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把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良好平台。(其他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每点4分,共12分)

(2)(示例)①读经典书,做精彩人!②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③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任意回答两条即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然后再结合材料具体信息,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将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累赘”。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价值理念的“绿色革命”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五年来,我国新造人工林增长了21.3%,人工林总面积居全球之首;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从文化角度说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美丽中国建设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绿色发展理念是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②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方向保证。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使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绿色革命”,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每点3分,共12分)

解析本题是意义类试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