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部编版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书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其中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围绕“摘抄”这一话题展开,是对单元目标的交流总结;词句段运用包括双人“得”句式的用法和顶针修辞的使用;书写提示针对的是笔画“撇”“捺”的练习;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是本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练习,引导学生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2.朗读、背诵《采莲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练习,引导学生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展示

1.上节课,我们归纳了摘抄的方法,谁还记得?

2.学生交流摘抄方法

3.出示:

这样的句子谁会说?

4.学生交流句子。

二、认真观察,书写撇捺

1.我们的汉语之美不单体现在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句子上,书写的美观也能带给我们享受。(出示“英”等8个字)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写字有没有相同的笔画?(撇和捺)我们书中的气泡泡里有一句话,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撇捺写舒展,字形就优美)没错,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练习撇和捺的书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英”“及”等8个汉字均包含撇捺笔画。接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中的“小气泡”获得提示。

2.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蒙”字。蒙较于其他字有些特殊,它由四个撇和一个捺组成。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以及四个撇的长短变化和位置。

3.再写翅膀的“翅”。“翅”为半包围结构,因此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撇笔稍短,而捺笔舒展。

【设计意图】老师示范“蒙”“翅”两个汉字是由于这两个字笔画较多,也较具有代表性——把汉字中的撇捺笔写舒展,但舒展程度略有不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现在我们打开语文书100页,同学们自己练习写这两个字。写字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Ppt出示“写字功”图片。

5.写好后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对方的撇捺是不是写得舒展美观,不规范的地方帮他改一改。(学生练习写“蒙”“翅”两个字)

【设计意图】在学生书写后,帮助小伙伴检查更正,在交流的同时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6.谁愿意来展示自己写的字?指名学生展示所写“蒙”“翅”两个字。

7.引导全班进行点评。

8.通过交流,相信同学们对撇、捺这两个笔画的书写更加明确了,写写书上其他的字,注意撇和捺的书写,要求把字写美观。

9.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练习“蒙”“翅”两个字后,其他字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以点带面,从扶到放。

三、想象诵读,聆听采莲曲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首《采莲曲》,跟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脚步,去大自然中寻觅采莲女的婀娜身姿。(播放插图、音频)【设计意图】视频中,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一赶学生们书写的疲劳,使学生尽快投入进这一板块的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2.你们想不想走进这首诗,走近采莲女,仔细端详采莲女姣好的面容?小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3.读过这首诗,请同学们告诉我,诗人有没有看清采莲女的模样?(没有)诗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原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结合诗句,再来思考,为什么作者“看不见”采莲女呢?

预设一:因为采莲女的裙子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都是碧绿的。

预设二:采莲女的面容同池中的荷花一样美。所以作者也分不清哪个是采莲女,哪朵是荷花。

预设三:因为一池的荷叶荷花太茂盛了,所以人藏在池中就看不见了。

【设计意图】在充分读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乱入池中看不见”一句为切入点,思考作者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女,进而理解前两句诗的内容。

5.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融为一体,难怪作者感慨到——荷叶罗裙一色裁。出水的荷花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同是粉嫩的面容不分彼此,正是——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一个恍惚,便——乱入池中看不见。随着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我们闻歌——始觉有人来。

【设计意图】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根据句意找到诗中相应的语句,而不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诗句。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不破坏对诗意理解的整体性。

6.诗人王昌龄用他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池的荷花,而采莲女的美貌在我们的想象中变得立体形象。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7.我相信,在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采莲女勤劳忙碌而又美丽的身影。同学们,你们听,她们的歌声再一次娓娓道来,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播放插图、音频)

【设计意图】学生们边读边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边听音乐边哼唱古诗,使记忆变得富有趣味。

8.谁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了?能背诵的同学起立背一背,还差些火候的同学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课上检验学生们的背诵,是对注意力集中、认真学习的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余学生的一种督促。

9.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ppt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蒙翅《采莲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重点)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重点)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所教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尝试做读书笔记,熟读日积月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时,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请你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好习惯,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默读,然后思考并圈画。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抓住“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经常翻看”“写写感受”“注明出处”等来谈良好的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5.“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下面的句子,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2.学生交流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预设:“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3.出示书上3个例句,观察思考为什么用“得”。 (预设: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么样,他跑得怎么样,三句话都是描写具体的程度的,所以都用“得”。)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你也来试试看吧! (出示习题)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学生交流。 (预设:妈妈累得直喘粗气。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6.今天,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7.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后面的对象就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尾巴和头是一样的。) 8.(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学会了“得”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书写提示 1.又到了同学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优 秀教案 教学目标: 围绕“高效的读书方法”展开讨论,在交流平台中交流这个话题。重点了解摘抄法的使用。 掌握助词“得”的运用方法。 了解顶针手法。知道汉字书写中撇和捺的舒展决定了汉字的优美。 积累背诵诗歌《采莲曲》。 教学重点: 围绕“高效的读书方法”展开讨论,在交流平台中交流这个话题。重点了解摘抄法的使用。 掌握助词“得”的运用方法。了解顶针手法。积累背诵诗歌《采莲曲》。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还记得哪些美妙的风景呢?外出旅行一定要带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

外出旅行一定要带相机,这样以后可以通过浏览照片,回忆起当时的美妙风景。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沿途的风景。 二、交流平台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很多东西读完了很快就忘记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读一读交流平台上的话,说一说:关于摘抄你知道了什么?四位同学的摘抄有什么特点? 预设: 摘抄主要是摘抄好的句子,摘抄要归类摘抄,摘抄时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优美的语段要尝试背诵,摘抄时还要注明作者和出处,方便日后查找。 总结摘抄的方法: 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的书或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感想型笔记: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保存下来。 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

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关于读书,你还有什么高效的读书方法?小组交流。 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预设:摘抄法读背法达标法讨论法脑图法 教师总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逐步形成影响自己一生的日积月累的摘抄好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培养好读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得。 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我发现这些句子有一个特点:“得”字后面的内容是对“得”前面动词程度的一个补充。 进行补充练习。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 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 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 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 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 像喝了蜜一样。 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3)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 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 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设计意图:出示精彩片段,明白句子的精妙,明白摘抄的好处,产生摘抄的兴趣。】

眼睛。 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 (课件出示4)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 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 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 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5)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 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 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5.教师评议,方法指导(课件出示6-8)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设计意图:学习摘抄的方法,学会更好地摘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三上课后作业——《语文园地七》

课后作业-《语文园地七》 一、交流平台 1.几位小朋友围绕________展开交流。 2.从他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他们读书时积累的方法有()(多项选择)A.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 B.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感受。 C.把优美的语句当场背诵下来,否则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 D.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3.读书时积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以致用。 (1)我利用课余时间积累的词语: 描写山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描写水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描写动物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描写植物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利用课余时间积累的优美语句: 排比、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课本此板块第1题: 1.三个例句都是用“______”造句,都写了人物的动作特点。 2.仿写句子。 妹妹气得____________。 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 (二)分析课本此板块第2题: 1.我发现两个句子中,前面短句句尾的词语和后面短句句首的词语是________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窃窃 ..私语:( ) A.偷B.私下里 (2)景色奇异.:( ) A.不相同 B.分开 C.另外的 D.特别的 (3)振.翅高飞:( ) A.摇动,挥动 B.奋起,振作 C.振动 2.读句子感受写法,并仿写。 (1)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这一句中用“____________”一词来写他的精神状态,用在这里很合适。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这一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这样写使句子更加____________。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的句子,填空。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这句话写出了海底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火烧云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 色和紫色。 这句话写出了落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句段运用 1.温习《海底世界》一课,完成练习。 (1)“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合全文内容可知,这是一个______ 问句。这种问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以这样的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难点: 撇捺的写法 教学准备: 田字格练习纸,摘抄本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平时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吗?听听下面的几位同学怎么说吧? 2.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3.摘抄的方法和意义: (1)把写得好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 (2)归类摘抄,分门别类,经常翻看。 (3)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写感受。 (4)注明出处,方便自己再次阅读原文。 二、书写提示 1.生自行观察格子中的汉字,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个字里都有撇捺两种笔画。) 2.师出示撇捺的书写模型,生观察撇捺的形状。

3.指导学生书写撇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生字写法。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采莲曲》,生跟读。 2.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含义。 3.指生说自己读诗后都想到了什么画面? 4.师明确诗意: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生自主读背古诗。 三、学生练习本节课的生字,并在摘抄本上抄录古诗。 四、推荐阅读《小王子》,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你的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得。 (1)引生回顾自己读过的文章,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表达呢? (2)“得”的用法: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预设:“窃窃私语”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预设:有些词语可能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清楚楚,那是,根据语境,或者生活经验,能基本了解这个词的大体意思,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就可以了。 2.(课件出示3)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远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后面的这句话是“我”仿写的句子。前后两个句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1)首先最明显的地方是都运用了比喻句。 (2)表示时间“黑夜降临了”和“清晨到来了”的词语用得也像。 (3)都用到“我们看见”这个词语。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上、好的词语仿写。 (板书:仿写句子:可以仿写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好的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4) 1.找来《海底世界》相关片段读一读。 2.说一说,要求我们写这两组句子是什么结构?小组 讨论,代表发言: 都是“你可知道……” 3.仿写句子。(课件出示5)【设计意图:分析 交流正确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的问题,练习把语言写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示例: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石头有多么奇妙吗?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的像宠物狗,睁着汪汪的大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有的像青蛙,沉浸在清凉的出国留学网溪水中,享受着阳光浴;有的体形巨大,像一个娃娃;有些石头细如沙,而有些石头却大如山,一块块,一条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板书: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 (二)学写《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6) 1.读一读这则寻物启事。 2.看一看,寻物启事的格式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1)“寻物启事”是题目,居中写。 (2)右下角注明写启事的班级、姓名,下通知的日期另起一行也在右下角写。 (3)正文空两格,写清楚丢失的物品,丢失的时间,丢失的地方。 (板书: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正文开头空两格) 3.选择按照格式,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本人在学校食堂丢失黑色钱包一个,里面有现金300元、中国电信电话卡一张、贴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照片的饭卡一张.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定当感谢. 三(10)班王小明【设计意图:了解 寻物启事的格式,了解寻物启事的内容,学习写寻物启事。掌握寻物启事这种文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重点 1.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2.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3.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4.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难点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1.交流分享 学会做读书笔记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体现。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隐含的做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不同方法。 2.语言积累 词句段运用要引导学生观察“例句”的特点,发现规律,进而尝试运用。古诗《采莲曲》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在读中感受诗情,不要把“日积月累”变成“古诗教学”。 3.示范临写

含有撇和捺的汉字书写,教师要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做好示范。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临写、讲评、再写等环节,把撇和捺写舒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是怎样读课外书的呢?(学生自由交流)读课外书的时候,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交流平台”看看课本是怎样讲解阅读摘抄的。 1.欣赏学生摘抄的语句。 课件出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学生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叶的颜色和形状都描写得贴切而形象,写出了秋日梧桐落叶的美丽。 课件出示: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了,大地恢复了生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小组交流: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3)教师小结: 读一读情景对话,我发现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概括起来是:①画出来,摘抄②分类摘抄③摘抄新鲜的,旁批感受④注明出处。(板书交流平台摘抄:画出来,摘抄分类摘抄摘抄新鲜的,旁批感受注明出处。) 2.练一练,学运用:佳段欣赏。 (1)秋天一到,果子的芳香扑鼻而来,醉人心脾。且不说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树枝,红红的苹果像小灯笼挂满枝头。单那绿色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我

①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②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③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题的例句,有三个短句组成,后一个短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短句的结尾的词语相同,突出小溪、河流、大海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语意相连,气势贯通,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板书 词句段运用:后一个短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短句的结尾的词语相同) (4)朗读积累。 2. 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接着往下说。 (1)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里有条弯弯的小船。 (2)晚会的灯光,由红变黄,黄变蓝,蓝变紫,紫变橙,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3.我拓展,我积累:读一读,记一记。 (1)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2)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妆谁像谁,谁妆谁,谁即像谁。 (3)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怎样写好每一个字。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4)教师范写,提醒学生: ①这里出现的字,都有撇捺。“及”“柔”“雾”“煤”“养”“奏”这六个字中,分别由两撇,又各不相同。 ②这些字中的撇和捺要写的舒展,字形才好看。(板书 书写提示:撇捺舒展,字形好看) ③如何写好“奏”字。 “奏”中两捺,将第二个变为“点”。我们在观察字形时,要注意笔画的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