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

高文、黄铁军

编者按:2004年8月27日,AVS(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标准在北京正式投入产业化。专家们兴奋地表示,这项“中国标准”的诞生,将让中国在数字音像领域节省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费。本报第34期A1版《AVS:4亿电视保卫战》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本期,本报特别邀请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文以及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博士,谈谈他们眼中的AVS。

AVS 标准是“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group of China)系列标准的简称,包括系统、视频、音频等三个主要标准和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这是基于我国创新技术和公开技术制定的开放标准,旨在为中国日渐强大的音视频产业提供完整的信源编码技术方案。因此,要了解AVS,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信源标准?

何谓信源标准?

顾名思义,所谓“信源”,应该与信息的“源头”有关,它所相对的概念是“信道”。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数字电视这一热门话题为例来解释两者的不同。 W W W .51C A T V .C O M

数字电视的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显示技术,它们分别解决数字电视节目在初始制作、中间传播和终端呈现三个主要环节上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满足了我们拍片子、播节目、看电视的需要。我们现在仅讨论信源和信道编码问题,其它问题本文不涉及。

数字电视信道标准是针对数字电视的带宽需要、传输条件等需求而定义的标准,解决在不同的传输物理介质上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地面广播、有线电视、卫星广播采用不同的信道编码技术和标准。广义上说,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激光视盘和其他存储介质都是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信道和载体。

信源编码技术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的编码压缩问题,故也称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无论采用何种信道技术,信源编码都是必要的。众所周知,数字化视频的原始数据量是十分庞大的,例如,标准清晰度的数字视频每秒的数据量超过200M bit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每秒的数据量超过1G bit 。数字音视频要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应用,必须采用先进的压缩编码算法进行大幅度压缩。而反映压缩效率的压缩比

也就成为数字电视乃至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基本指数”。

打个形象的比方,信源编码就好像制作压缩饼干的技术,如何将普通面粉制作成压缩饼干就是“编码”过程——挤掉冗余成分,只保留有效成 W W W .51C A T V .C O M

分且体积(或所占用资源)尽可能小;而“解码”就是一个还原过程,将压缩饼干恢复到常态供给食用,并保证营养(或信息)损失尽可能少。而信道就是信源的通路,信道编码就相当于压缩饼干的运输方式,用飞机、汽车、火车都可以将饼干从厂家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但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就相当于采用哪种信道编码标准,目的地一致,但在成本和效率上会有各种差别。由此可见,信源编码是数字电视的基础,离开了信源编码去谈信道编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音视频编码压缩的基本原理

我们以视频为例。视频能够压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视频数据具有较高的冗余度,压缩就是指冗余的消除,主要基于两种技术:统计学和心理视觉。

消除统计冗余的基本依据是视频数字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采用了规则的采样过程。视频画面数字化为规则的像素阵列,其密集程度适于表征每点最高的空间频率,而绝大多数画面帧包含非常少甚至不含这种最高频率的细节。同样,所选的帧频能够表征场景中最快的运动,而理想的压缩系统只要描述场景所必需的瞬时运动即可。简言之,理想的压缩系统能够动态适应视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所需要的数据量远低于

数字化采样所产生的原始数据。

压缩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各有优缺点。主观评判是聘请专门的评价人员来比较压缩之后再恢复的视听效果和原始效 W W W .51C A T V .C O M

果的差异,通常是在专门的视听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判则是通过一种具体的算法来统计多媒体数据压缩结果的损失,例如信噪比SNR (即信号与噪声之比的对数)。主观评判和客观评判有时相差很大,因此衡量一个算法的好坏就需要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一套标准的评价,通常开发过程中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但最终要得到主观评价的确认。

我国牵头制定第二代数字音视频信源标准

国际上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主要两大系列:ISO/IEC JTC1制定的MPEG 系列标准,数字电视采用的是MPEG 系列标准;ITU 针对多媒体通信制定的H.26x 系列视频编码标准和G.7系列音频编码标准。

1994年制定的MPEG-2标准是国际音视频标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由MPEG 和ITU 合作完成,是音视频行业遵循的第一代标准。近10年来,音视频编码技术本身和产业应用背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从2001年开始,ISO 和ITU 组建了联合视频工作组JVT,开发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目前已经完成。在ISO/IEC 中,该标准的正式名称为MPEG-4 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作为MPEG-4标准的第十部分;在

ITU-T 中被命名为H.264标准。标志着国际音视频标准开始进入第二代。

理论上讲,目前音视频产业可以选择的信源编码标准有四个:MPEG-2、MPEG-4、MPEG-4 AVC(简称AVC,也称JVT、H.264)、AVS。前三个标准 W W W .51C A T V .C O M

是由MPEG 专家组完成的,第四个是我国自主制定的;另外,后三个属于第二代信源标准。

2003年7月12 日,受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科技部高新司和中科院高技术局的委托,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在北京召开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评估会议。包含10名院士在内的23名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认为:AVS 的产业化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MPEG-2专利费,压缩效率比MPEG-2高一倍,节省信道资源和光盘存储资源,为我国数字电视等音视频产业和相关芯片产业提供跨越发展的技术源头。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定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我国已有的AVS 技术基础,同时加快AVS 技术、标准和产业化及应用推广工作。

目前,AVS 工作组仍然在紧张地开展着各项工作。预计在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第三部分(音频)的制订,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高级层(Advanced Profile)。

注:《AVS:4亿电视保卫战》

2004-09-03 14:47:16 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d49078424.html,

“AVS 是目前中国正在运作的、情况比较好的一个标准。这是一个国内主导的标准,代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AVS 最直接的产业化成果是未来10年我国需要的3亿~5亿颗解码芯 W W W .51C A T V .C O M

片,最直接的效益是节省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费。”

这是北京时间8月27日上午,北京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6楼,参加“中关村AVS 数字音视频标准研发基地揭牌仪式”的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科院教授高文等专家的话语中,有着抑制不住的自豪和兴奋。

最新传来的消息也表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通信服务的首信公司,将在向北京奥运会提供的KIOSK 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中引进MeshNetworks 公司的无线网状网技术。

这一切似乎都证明了,被美国《Telecommunications》杂志评为2004年十大热门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状网技术,将很快在无线网络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没有边缘的无线网 被科学家和分析师们寄予厚望的无线网状网最初脱胎于军方尖端技术。由于战场中无线通信终端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和较高的通信速率,同时要求网络具有较强的自愈性和抗毁性,无线网状网正是针对这些需求研制出来的。

无线网状网由移动互联交换控制中心、智能接入点、无线路由器、无线 W W W .51C A T V .C O M

终端网卡四部分组成。和传统的无线网络相比,它最大的创新在于提出了“多跳”的概念,在此之前,无线网络基本上都是“单跳”网络。在传统网络中,终端一般只与网络节点(接入点或者路由器)通信,并不参与信息的分发与转发,换句话说,在单跳网络中,终端与终端的通信必然要经过网络节点的参与,一旦关键的网络节点出现故障,则网络则很快陷入瘫痪。在多跳网络中,终端像节点一样也参与到信息的转发工作中,由此来分担网络节点的流量负担,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阻塞,那么信息流量能重新选择和构建网络路由,从一个节点依次传递到多个节点,最终到达终点,形成一个“没有边缘的无线网络”。

在理想情形下,无线网状网构成了Internet P2P 网络(Peer to Peer,点对点的对等网)浓缩版本。每个无线设备都具备自动选择路由的功能,可以彼此发送接收信息流量,并自动完成信息转发任务,因而传输速率大大提高,而发射功率也相应的降低。

更让人称道的是,无线网状网的安全性能大大增强了。WLAN 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安全性能,其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导致其后的补救措施最终流于形式。无线网状网从一开始就采用直序扩频和隧道封包加密等技术,

用以保证端到端之间的信息安全。

多元化应用

正是由于无线网状网有着WLAN 无法比拟的优点,欧美诸国纷纷致力于 W W W .51C A T V .C O M

它的研发和应用。除了Mesh Networks、Proxim、CoWave Networks、PacketHop 和Root 等新兴公司正大力进行无线网状网技术开发以外,通信巨头如北电网络和英特尔也觊觎这一领域,开始对其进行大量的投资。

无线网状网的最初应用是在专用网络领域,特别是应急指挥网络之中。在公共安全和紧急救助行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在移动状态之中,指挥中心从指挥调度的需求来说,要求无线网络能够提供视频监控、人员定位、任务调度等功能,而无线网状网只需工作人员手持无线终端就能随时随地与总部保持视频、数据、语音的通信联络,同时工作人员之间也无需总部的干预就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无线网状网的自适应性为专网中的特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目前,无线网状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接入网领域,其接入速率接近甚至超过ADSL 速率,使用的频段为28GHz?40GHz。除此之外,无线网状网提出兼容WLAN(802.11)系列标准,由此获得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一旦在WLAN 中引入无线网状网技术,则WLAN 热点(Hot Spot)的覆盖范围将大大增加,运营商在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将有机会与电信公司放手

一搏,由此将会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目前,一批原先就布设大批热点的运营商对无线网状网广为关注,其中不乏如T-Mobile、Verizon Wireless 和Sprint 等大牌公司。

W W W .51C A T V .C O M

在家庭网络中,无线网状网也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取消了AP 的中心位置,家庭用户的多个终端将能自动组成小型的对等网络,同时还可以接入社区的无线网状网,利用其提供的高速率完成多种宽带应用,例如在线点播(VOD)、视频会议、网络电视、网络游戏和在线购物等。

按照无线网状网的发展趋势,今后无线设备将越来越小型化,并作为无线模块逐步嵌入到每种家用电器之中。试想一下,只用打开空调、DVD、电视、冰箱、微波炉或者榨汁机的电源,都将快速接入充满神奇魅力的无线网状网。你只需在办公室就能知道家里冰箱里的食品数量,遥控空调和微波炉启动的梦想也将很快实现。

突破“最后一公里”

但无线网状网要大量投入商用,仍然要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于对安全的担忧。虽然无线网状网通过对节点认证和对数据加密来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专家们指出,在一个包含多个节点的无线网状网中,数据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需要经过多个节点的存储转发,由此面临黑客攻击的机会也随即大大增加。一旦数据经过了未经授权的节点,其被暴露和被盗取的几率也随即增加。特别是当无线网状

网形成庞大的规模,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一定也会愈加复杂。

公共标准制定的相对滞后也将是摆在业界面前的现实困难。由于无线网状网的支持力量相对薄弱,因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商之间各 W W W .51C A T V .C O M

自为战,以割据的形式占据市场,最终导致私有标准横行。这种先产品后标准的方式将给无线网状网的升级换代带来无休止的麻烦。市场呼唤一种强制性的力量来一统江湖,目前已出现一丝曙光,以北电网络为代表的大牌公司的介入有助于正式标准的快速制定。按照北电高层的估计,市场上高性能的无线网状网服务将于2004年后期或2005年发生显著增长,届时,无线网状网将成为互联网当之无愧的新“王者”。

而AVS 的问世,正好可以让数字电视逃过这一劫。高文告诉记者,AVS 主要采用中国国内大学及厂商等拥有的知识产权,与MPEG-2等规格相比,只需支付少量专利使用费。仅数字电视一项,就可以省掉近10亿美元的专利费。

从1元钱授权到最优惠价格 “每台使用AVS 的电视、DVD 终端,只收一元钱专利费。”2003年,当AVS 标准研究告一段落时,标准制定组曾经有过这样的口号,而现在已经换成了“最优惠价格授权”的说法。当记者提出疑问,标准组的黄铁军博士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国外企业指责我们恶意竞争,同时体现AVS 标准的性价比优势。

他告诉记者,AVS 制定之初就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标准制订和专利授权割裂的弊端, 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政策,其基本原则为:AVS 标准不反对专利技术,以保证标准的 W W W .51C A T V .C O M

先进性,但专利进入AVS 标准必须遵守以下条件:公平非歧视性原则(即RAND 原则,这是国际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的底限);专利许可模式简易可行的原则,例如通过“专利池”进行“一站式”许可,许可对象仅为解码器(而不像其他标准对整个设备甚至运营商收费);有竞争力的许可费用原则,许可价格远低于国际同类标准。简言之,AVS 标准既采纳了先进的专利技术,又在标准发布前将专利的利益索求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保证了标准的公益性,为标准的实施提供通畅的最方便的便利条件,有利于标准的快速产业化,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AVS 遵循先进、自主、开放、兼容的原则,它欢迎各方的参与,但游戏规则由我们定。”对于记者关心的WAPI 标准遇到的国际化阻力,在AVS 上不复存在,国际大公司的纷纷参与就是很好的明证。“前不久,索尼商社社长就表示要把索尼的一项技术贡献给AVS。”

“现在的普遍心态比较浮躁。悲观的人就认为国外的专利太多了,我们竞争不过人家,在DVD 上就出了问题,;而过于乐观的,则认为我们什么都能做,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我们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的发展。”黄铁军博士特别指出,一些国际专利应该称为“胖专利”,实际对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的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好些视为平衡各方利益而加入某项

技术专利群的,因此,我们不要因为看到国外的专利数目庞大而吓倒。另一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别人的技术,不是事事自己做。“专利技术的保护期是20年,而一项技术的周期为50年,AVS 充分利用了先行者的成果。” W W W .51C A T V .C O M

两个拳头的竞争

AVS 标准一问世,就必须面临来自MEPG 等国际其他标准的挑战。

说到这一点,高文博士握紧了两个拳头:“一个是AVS 代表的东方标准阵营,一个是MPEG-4代表的西方的标准阵营,采用哪一种标准,意味着对市场的把握方向。采用AVS,获利最大的是运营商,因为2006年以后,MPEG 专利公司将向10万以上用户的运营商收取费用,比如,海淀区的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0万,海淀台就是一个付费单位,初略估计,每年光运营商就要缴纳上千万美元的专利费。”

“一些国际大公司就采用加入两个阵营的做法,如SONY 在3C 联合体是最大的获利者,AVS 同样有它的贡献。但国内企业因为财力采用何种技术就很慎重。”高文博士谈到,如同CDMA 有多个国际标准,在现在的音视频标准中,除了AVS,还有H.264,微软的MIDIAPLAY,REAL,以及MPEG-4同时共存,选择技术方向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存亡。

高文博士说现在感到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国际化,而是国内的标准应

用。“政府和企业都很慎重。”换个角度看,也许这是一个市场化的标准的必经之路。

“要推行一个标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吸收全球大公司参与, W W W .51C A T V .C O M

将来这个标准就容易推行。应该充分利用利益不一致,我们也可以联合和我们利益比较一致的厂商,推行自己的标准。”倪光南院士告诉记者。

值得庆幸的是,AVS 一问世,就受到了产业界的追捧。目前AVS 标准工作组会员单位已有109家,不仅有国内的上广电、华为、海信、联想、TCL 等,还有SONY、东芝、三星、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国外企业争相加入,在国际上形成了事实上的AVS 和MEPG4为代表的两大标准阵营。

而AVS 的问世,正好可以让数字电视逃过这一劫。高文告诉记者,AVS 主要采用中国的大学及厂商等拥有的知识产权,与MPEG-2等规格相比,只需支付少量专利使用费。仅数字电视一项,就可以省掉近10亿美元的专利费。

从“1元钱授权”到“最优惠价格”

“每台使用AVS 的电视、DVD 终端,只收一元钱专利费。”2003年,当AVS 标准研究告一段落时,标准制定组曾经有过这样的口号,而现在已经换成了“最优惠价格授权”的说法。当记者提出疑问,标准组的黄铁军博士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国外企业指责我国恶意竞争,同时体现AVS

标准的性价比优势。

他告诉记者,AVS 制定之初就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标准制定和专利授权割裂的弊端, 建立了完备的知 W W W .51C A T V .C O M

识产权政策。

“AVS 遵循先进、自主、开放、兼容的原则,它欢迎各方的参与,但游戏规则由我们定。”高文博士补充道。对于记者关心的WAPI 标准遇到的国际化阻力,他表示在AVS 上不复存在,国际大公司的纷纷参与就是很好的明证。“前不久,索尼商社社长就表示要把索尼的一项技术贡献给AVS。”而且,AVS 也不会面临EVD 标准的尴尬。因为后者缺乏产业联盟的支持,对内容厂商也非常依赖。而AVS 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产业化道路,而数字电视内容对“外人”的依赖也很小。

两个拳头的竞争

AVS 标准一问世,就必须面临来自MEPG 等国际标准的挑战。高文博士告诉记者,如同CDMA 有多个国际标准,在现在的音视频标准中,除了AVS,还有H.264、微软的MIDIAPLAY、REAL、以及MPEG-4同时共存,选择何种技术方向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存亡。

说到这一点,高文博士握紧了两个拳头:“一个是AVS 代表的东方标准阵营,一个是MPEG-4代表的西方标准阵营,采用哪一种标准,意味着

对市场的把握方向。2006年以后,MPEG 专利公司将向10万以上用户的运营商收取费用。比如,海淀区的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0万,海淀台就是一个付费单位。初略估计,每年我国的运营商就要缴纳上千万美元的专利费。” W W W .51C A T V .C O M

“一些国际大公司就采用同时加入两个阵营的做法,但国内企业因为财力,采用何种技术就很慎重。”高文说。

“要推行一个标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吸收全球大公司参与,将来这个标准就容易推行。应该充分利用利益不一致,我们也可以联合和我们利益比较一致的厂商,推行自己的标准。”倪光南院士告诉记者。

值得庆幸的是,AVS 一问世,就受到了产业界的追捧。目前AVS 标准工作组会员单位已有109家,不仅有国内的上广电、华为、海信、联想、TCL 等,还有SONY、东芝、三星、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国外企业争相加入,在国际上形成了事实上的以AVS 和MEPG4为代表的两大标准阵营。高的起点,将帮助中国厂商赢得这场4亿电视保卫战的先机。

W W W .51C A T V .C O M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d49078424.html,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网易视频云是网易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多媒体处理集群和专业音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稳定流畅、低时延、高并发的视频直播、录制、存储、转码及点播等音视频的PaaS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娱乐秀场、在线金融等各行业及企业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开发即可打造在线音视频平台。现在,网易视频云总结网络上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 与画质、音质等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术语包括帧大小、帧速率、比特率及采样率等。 1、帧 一般来说,帧是影像常用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就是组成一段视频的一幅幅图片。电影的播放连续的帧播放所产生的,现在大多数视频也类似,下面说说帧速率和帧大小。 帧速率,有的转换器也叫帧率,或者是每秒帧数一类的,这可以理解为每一秒的播放中有多少张图片,一般来说,我们的眼睛在看到东西时,那些东西的影像会在眼睛中停留大约十六分之一秒,也就是视频中只要每秒超过15帧,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不断的,事实上早期的手绘动画就是每秒播放15张以上的图片做出来的。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视频中有较快的动作时,帧速率过小,动作的画面跳跃感就会很严重,有明显的失真感。因此帧速率最好在24帧及以上,这24帧是电影的帧速率。 帧大小,有的转换器也叫画面大小或屏幕大小等,是组成视频的每一帧的大小,直观表现为转换出来的视频的分辨率的大小。一般来说,软件都会预置几个分辨率,一般为320×240、480×320、640×360、800×480、960×540、1280×720及1920×1080等,当然很多转换器提供自定义选项,这里,不得改变视频长宽比例。一般根据所需要想要在什么设备上播放来选择分辨率,如果是转换到普通手机、PSP等设备上,视频分辨率选择与设备分辨率相同,否则某些设备可能会播放不流畅,设备分辨率的大小一般都可以在中关村在线上查到。 2、比特率 比特率,又叫码率或数据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视频数据量的大小,音视频中的比特率,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和画质就越好;音视频文件的体积就越大,对系统配置的要求也越高。 在音频中,1M以上比特率的音乐一般只能在正版CD中找到,500K到1M的是以APE、FLAC等为扩展名的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一般的MP3是在96K到320K之间。目前,对大多数人而言,对一般人而言192K就足够了。 在视频中,蓝光高清的比特率一般在40M以上,DVD一般在5M以上,VCD一般是在1M 以上。(这些均是指正版原盘,即未经视频压缩的版本)。常见的视频文件中,1080P的码率一般在2到5M之间,720P的一般在1到3M,其他分辨率的多在一M一下。 视频文件的比特率与帧大小、帧速率直接相关,一般帧越大、速率越高,比特率也就越大。当然某些转换器也可以强制调低比特率,但这样一般都会导致画面失真,如产生色块、色位不正、出现锯齿等情况。

视频处理技术

S3 视频处理 S1.1 视频基础知识 视频信息是连续变化的影像,通常是指实际场景的动态演示,例如电影、电视、摄像资料等。视频信息带有同期音频,画面信息量大,表现的场景复杂,通常采用专门的软件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 S3.1.1 视频设备 常用的视频设备主要有采集卡(用于采集模拟信号)、1394卡(用于采集数字视频信号)、DVD/CD 刻录机(存储视频)。 S3.1.2 视频格式 1、AVI AVI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 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 DV-AVI格式: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格式。 2、MPEG MPEG-1制定于1992年,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设备,如CD-ROM、Video-CD、CD-i。它可针对SIF标准分辨率(对于NTSC制为352X240;对于PAL制为352X288)的图象进行压缩,传输速率为1.5Mbits/sec,每秒播放30帧,具有CD(指激光唱盘)音质,质量级别基本与VHS相当。MPEG的编码速率最高可达4-5Mbits/sec,但随着速率的提高,其解码后的图象质量有所降低。 MPEG-2制定于1994年,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象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bits/sec间,其在NTSC制式下的分辨率可达720X486,MPEG-2也可提供并能够提供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DVD可有8种语言配音的原因)。由于MPEG-2在设计时的巧妙处理,使得大多数MPEG-2解码器也可播放MPEG-1格式的数据,如VCD。 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间,分辨率176X144。 MPEG-4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象质量。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的特点是其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

数字音视频技术考核内容

数字音视频技术考核内容 1、声波基本要素:振幅、频率、频谱 2、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3、音视频输入有设备哪些? 话筒、摄像机等 4、音视频模/数(A/D)数/模(D/A)转换的设备有哪些? 非线性编辑卡、数字录像机等。 5、数字音视频节目存储介质: 磁带、光盘、磁盘等 6、模拟音频信号波形的振幅反映了是什么、频率反映了是什么? 用信号的幅度值来模拟音量的高低,音量高,信号的幅度值就大。 用信号的频率模拟音调的高低,音调高,信号的频率就高。 模拟信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7、视频分量YUV的意义及数字化格式(比例)? 用Y:U:V来表示YUV三分量的采样比例,则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分别 有4:2:0 ,4:1:1、4:2:2和4:4:4多种 8、音频信号的冗余度有哪些? 1、 时域冗余:: (1)、幅度分布的非均匀性(2)、样值间的相关性 (3)、周期之间的相关性(4)、基音之间的相关性(5)、静止系数(6)、长时自相关函数 2、 频域冗余: (1)、长时功率谱密度的非均匀性。(2)、语音特有的短时功率谱密度。 3、 听觉冗余: ①人的听觉具有掩蔽效应。②人耳对不同频段的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对低频段较之高频段更敏感。③人耳对音频信号的相位变化不敏感 9、视频信号具有的特点: 、直观性:人眼视觉所获得的视频信息具有直观的特点,与语音信 1、直观性: 息相比,由于视频信息给人的印象更生动、更深刻、更具体、更直接,所以视频信息交流的效果也就更好。这是视频通信的魅力所在,例如电视、电影。 、确定性:“百闻不如一见”,即视频信息是确定无疑的,是什么 2、确定性: 就是什么,不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语音则由于方言、多义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含义。 、高效性:由于人眼视觉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它 3、高效性: 能并行快速地观察一幅幅图像的细节,因此,它获取视频信息的效率要

音频的编解码

音频编码解码基本概念介绍 对数字音频信息的压缩主要是依据音频信息自身的相关性以及人耳对音频信息的听觉冗余度。音频信息在编码技术中通常分成两类来处理,分别是语音和音乐,各自采用的技术有差异。 语音编码技术又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数编码以及混合编码。 波形编码:波形编码是在时域上进行处理,力图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始语音信号的形状,它将语音信号作为一般的波形信号来处理,具有适应能力强、话音质量好等优点,缺点是压缩比偏低。该类编码的技术主要有非线性量化技术、时域自适应差分编码和量化技术。非线性量化技术利用语音信号小幅度出现的概率大而大幅度出现的概率小的特点,通过为小信号分配小的量化阶,为大信号分配大的量阶来减少总量化误差。我们最常用的G.711标准用的就是这个技术。自适应差分编码是利用过去的语音来预测当前的语音,只对它们的差进行编码,从而大大减少了编码数据的动态范围,节省了码率。自适应量化技术是根据量化数据的动态范围来动态调整量阶,使得量阶与量化数据相匹配。G.726标准中应用了这两项技术,G.722标准把语音分成高低两个子带,然后在每个子带中分别应用这两项技术。 参数编码: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利用语音信息产生的数学模型,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参量,并按照模型参数重构音频信号。它只能收敛到模型约束的最好质量上,力图使重建语音信号具有尽可能高的可懂性,而重建信号的波形与原始语音信号的波形相比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种编码技术的优点是压缩比高,但重建音频信号的质量较差,自然度低,适用于窄带信道的语音通讯,如军事通讯、航空通讯等。美国的军方标准LPC-10,就是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出来反射系数、增益、基音周期、清/浊音标志等参数进行编码的。MPEG-4标准中的HVXC声码器用的也是参数编码技术,当它在无声信号片段时,激励信号与在CELP时相似,都是通过一个码本索引和通过幅度信息描述;在发声信号片段时则应用了谐波综合,它是将基音和谐音的正弦振荡按照传输的基频进行综合。 混合编码:将上述两种编码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混合编码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数码率上得到较高的音质。它的特点是它工作在非常低的比特率(4~16 kbps)。混合编码器采用合成分析技术。

数字音频技术_MP3_的压缩编码原理与制作方法

第4卷第2期2004年6月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HAN GSHA AERONAU TICAL VOCA TIONAL AND TECHN ICAL COLL EGE JOURNAL Vol.4No.2 J un.2004 收稿日期:2004-03-20 作者简介:张晓婷(1964-),女,上海市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 数字音频技术(MP3)的压缩编码原理与制作方法 张晓婷 (珠海市工业学校,广东珠海 519015) 摘要:本文从音频压缩理论的角度,阐述MP3音频格式、压缩编码原理,同时介绍专业制作 MP3的方法。 关键词:MP3音频格式;压缩编码原理;制作经验与技巧中图分类号:TN91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04)02-051-06 Compression Coding Principle and F acture of Digital Audio Frequency T echnique (MP 3) ZHAN G Xiao 2ting (Zhuhai Indust ry School ,Zhuhai Guangdong 519015) Abstrac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o Compression Theory ,the paper discusses format of audio Frequency tech 2 nique (MP3)and compression coding principle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facture of audio Frequency technique (MP3). K ey w ords : Fomat of audio Frequency technique (MP3);compression coding principle ;facture 一、引言 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数字音频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之相关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公司都致力于开发专利技术和产品。其中,MP3便是目前为止开发得最为成功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之一。 二、MP3简介 (一)数字音频MP3的格式 MP3音频格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全名MPEG Audio layer 3,是MPEG (Moving PicturesEx 2pert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当初和影像压缩格式同时开发的音频压缩格式,是MPEG 21标准中的第三个层次,是综合了MPEG Audio layer 2和ASPEC 优点的混合压缩技术,音频质量好,主要用于MP3音频压缩,典型的码流为每通道64Kbit/s 。 (二)数字音频MP3压缩的优点 使用数字音频MP3压缩方式的处理,能增加更多的存储空间。由于MP3的压缩比约在十到十二倍之间,一分钟的CD 音乐经MP3压缩后,只需要一兆左右的存储空间,即一张光盘可以存储六百五十分钟到七百五十分钟的音乐;MP3典型的码流是每通道64Kbit/s ,只有CD 音乐每通道大约十分之一的码流,非常适合网上传输。更重要的是,即使压缩比如此惊人,音乐的品质依然较好,这主要是利用了人类听觉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 )的缘故。MP3具有容量小、数码化、制作简单、传输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虽历经14余年,仍然是网上最流行的音乐格式之一。 三、MP3压缩编码原理在MPEG 21的音频压缩中,采样频率可分为32、44.1和48KHz ,可支持的声道有单声道(mono 2phonic )、双—单声道(dual 2monophonic )、立体声模式 ? 15?

常用的视频编解码器

常用的视频编解码器 很多视频编解码器可以很容易的在个人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上实现,这使得在这些设备上有可能同时实现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避免了由于兼容性的原因使得某种占优势的编解码器影响其它编解码器的发展和推广。最后我们可以说,并没有那种编解码器可以替代其它所有的编解码器。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视频编解码器,按照它们成为国际标准的时间排序: FLV视频编解码器(服务器版本) 硕思FLV视频编解码器(服务器版本)是一款独立应用于服务器端的Flash视频编解码应用程序,通过在服务器端调用命令行将各种流行的视频格式通过编码批量转换为Flash视频(FLV)格式,同时对视频外观进行控制,加入公司品牌,并轻松地集成到您的网站中。硕思FLV视频编解码器(服务器版本)提供强大的视频编解码功能,用户可以自由裁剪视频画面,设置不同的画面缩放模式,通过自定义各种高级转换设置,如视频/音频转换比特率、采样率、声道、帧率,以及输出视频的画面大小和比例等等,对输出视频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实现批量转换功能。 H.261 H.261主要在老的视频会议和视频电话产品中使用。H.261是由ITU-T开发的,第一个使用的数字视频压缩标准。实质上说,之后的所有的标准视频编解码器都是基于它设计的。它使用了常见的YCbCr颜色空间,4:2:0的色度抽样格式,8位的抽样精度,16x16的宏块,分块的运动补偿,按8x8分块进行的离散余弦变换,量化,对量化系数的Zig-zag扫描,run-level符号影射以及霍夫曼编码。H.261只支持逐行扫描的视频输入。 MPEG-1第二部分 MPEG-1第二部分主要使用在VCD上,有些在线视频也使用这种格式。该编解码器的质量大致上和原有的VHS录像带相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VCD属于数字视频技术,它不会像VHS录像带一样随着播放的次数和时间而逐渐损失质量。如果输入视频源的质量足够好,编码的码率足够高,VCD可以给出从各方面看都比VHS要高的质量。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通常VCD需要比VHS标准要高的码率。实际上,如果考虑到让所有的VCD 播放机都可以播放,高于1150kbps的视频码率或者高于352x288的视频分辨率都不能使用。大体来说,这个限制通常仅仅对一些单体的VCD播放机(包括一些DVD播放机)有效。MPEG-1第三部分还包括了目前常见的*.mp3音频编解码器。如果考虑通用性的话,MPEG-1的视频/音频编解码器可以说是通用性最高的编解码器,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播放MPEG-1格式的文件。几乎所有的DVD机也支持VCD的播放。从技术上来讲,比起H.261标准,MPEG-1增加了对半像素运动补偿和双向运动预测帧。和H.261一样,MPEG-1只支持逐行扫描的视频输入。 MPEG-2第二部分 MPEG-2第二部分等同于H.262,使用在DVD、SVCD和大多数数字视频广播系统和有线分布系统(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s)中。当使用在标准DVD上时,它支持很高的图像质量和宽屏;当使用在SVCD时,它的质量不如DVD但是比VCD高出许多。但是不幸的是,SVCD最多能在一张CD光盘上容纳40分钟的内容,而VCD可以容纳一个小时,也就是说SVCD 具有比VCD更高的平均码率。MPEG-2也将被使用在新一代DVD标准HD-DVD 和 Blu-ray(蓝光光盘)上。从技术上来讲,比起MPEG-1,MPEG-2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对隔行扫描视频的支持。MPEG-2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老的视频编码标准,但是它已经具有很大的普及度和市场接受度。 H.263

音视频技术方案

电影院音视频系统 技术方案 启拓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全国热线电话:400 1818 026

一、概述 1、引言 数字电影指的是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是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输技术实现的。 2、发展状况 电影院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 电影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缘于科技的推动,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电影继无声变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改进,数字技术的介入,将使电影从制作到表现手法、运作方式、发行方式、播映方式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电影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标准,一部影片可以在全球任何影院放映。数字影院发展初期,由于没有标准,各系统不能兼容,阻碍了数字影院成规模发展。在建立统一的数字影院标准的呼声

下, 2002年4月,好莱坞七大电影制作公司宣布成立名为DCI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LLC)的组织来共同制定数字电影技术的标准,并鼓励电影院采用数字式放映设备。 2005年7月DCI 《数字影院系统规范1.0》发布,全球数字影院标准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之后,SMPTE DC28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数字影院技术标准委员会) 以DCI规范为基础,研究和制定数字影院行业标准,迄今为止,超过50%的数字影院标准已经发布。 3、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2月中国开始了发展影院的进程。目前,我国已建成60多家2K数字影院,成为世界上数字电影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发行了《天上草原》、《星战前传Ⅰ》、《哈利波特》、《海底总动员》《太行山上》、《蜘蛛侠III》等十几部数字电影。2002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起草、制定了《电影技术要求(暂行)》,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实施。目前,电影科研所还密切追踪国外标准制定组织的进展,参考各项国际规范并结合我国现状及市场需求对已颁布的《电影技术要求(暂行)》进行修改。在城市影院的发展中,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电影标准。 二、需求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着电影院能给观众带来的更直接逼真视觉传达和舒适身临其境的听觉冲击,从1996年以来,出现了利用双音箱音响系统来产生虚拟环绕声的虚拟环绕声技术。虚拟环绕声主要原理是基于人的“双耳效应”原理和“耳廓效应”原理。它是一种利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 学时:6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专业学生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使用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来处理各种媒体在师范生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显 得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1. 使学生了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理论 知识; 2. 使学生掌握专业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与编辑操作,并能进行典型 的艺术特效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总授课64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设,为考查课程,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践教学为

32学时。 二.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章音频技术概述 2 第三章音频处理 8 第四章视频技术概述 2 第五章视频处理 12 第六章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6 实验一音视频软件的安装与基本操作 2 实验二音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三数字音频特效与合成 6 实验四视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五数字视频特效 8 实验六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8 合计 64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 1.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3. 数字音视 频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4. 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1.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过程; 2.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技术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 3.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4. 了解常见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及其功能特点。

视频编解码技术解析

视频编解码技术解析 一、编解码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频监控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监控画面正经历着从最初的D1标清图像,向4K高清、8K超清时代前进。由于CCD与CMOS技术的发展,前端摄像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成本也在逐渐降低,高清监控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前端像素的提高给视频传输和后端录像存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相同的编码压缩比例下,用户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和资金,因此编解码技术的改进无疑成为了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焦点,也是当前众多视频厂商争相发展的技术课题。 目前国内主流视频监控设备厂商如大华、海康等,从前端球机、枪机,到后端的 NVR/ESS/EVS存储、矩阵等设备,普遍使用的是MPEG-4与H.264编解码技术,因为MPEG-4/H.264编码技术比较成熟,相应的编解码芯片厂商也较多,因此使用最为广泛,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也好。但随着500W/800W/1200W等高清摄像机推广应用,网络传输带宽与录像存储空间却承受着严峻的考验,优化算法、提高压缩效率、减少时延的需求使H.265编码技术标准应势而生,它将在未来逐步地被广泛使用。 同时,由于H.264/H.265是ITU-T国际电联组织制定提出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是一个全世界公开的协议标准,为提高视频数据安全保密性,保障视频信息质量,由我国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牵头组织,在现有视频编码标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技术改进和加密,形成了一套我国自有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简称SVAC标准,它在政府类监控项目采购中率先推广应用。 因此来说,在目前的视频监控行业领域,基本保持着MPEG-4/H.264为主,H.265/SVAC 为辅的局面。 二、主要编解码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视频监控设备领域,目前主要采用的编解码标准为MPEG-4/H.264技术,当然,随着H.265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凭借其更强的优越性能,将会逐步取代H.264并成为行业的主流应用技术。大安防系列化产品也将从前端、存储到解码会发生全面性的变化。下面我们将对目前主要的几种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具体介绍。 1. MPEG-4编码技术 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动态图象专家组,是一个致力于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压缩编码标准化工作的组织,MPEG-4是在MPEG-1、MPEG-2基础上发展而来,

数字音视频技术试卷

数字音频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可闻声的频率范围(C) A.20~2000HZ B.200~20000HZ C.20~20000HZ D.200~2000HZ 2.下面哪一种相加混色产生的色彩是错误的(B) A红色+绿色=黄色B红色+蓝色=橙色 C蓝色+绿色=青色D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3.不是数字图像的格式的是(D) A.JPG B. GIF C. TIFF D. WAVE 4.在音频数字化的过程中,对模拟语音信号处理的步骤依次为(C) A.抽样编码量化 B 量化抽样编码 C. 抽样量化编码D量化编码抽样 5.将声音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又将数字化信息变换为声音的设备是(A) A.声卡B.音响 C. 音箱D.PCI卡 6.不属于国际上常用的视频制式的是(D) A.PAL制B.NTSC制C.SECAM制D.MPEG 7.数字音频采样和量化过程所用的主要硬件是(C) A.数字编码器B.数字解码器 C.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D转换器)D.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A转换器) 8.信息接受者在没有接收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经接受到的信息一边接收,一边处理的方式叫(B)

A.多媒体技术B.流媒体技术C.云技术D.动态处理技术 9.影响声音质量的因素不包括(D) A.声道数目B.采样频率C.量化位数D.存储介质 10.我们常用的VCD,DVD采用的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是(A)A.MPEGB.PLAC.NTSCD.JPEG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音质四要素:音量音调音色音品 2.室内声的组成: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 3.电声器件包括:传声器和扬声器 4.色彩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5.彩色摄像机包括:单管式彩色摄像机和三片式CCD彩色摄像机 6.数字视音频存储技术包括: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半导体存储技术磁光盘存储技术 7.混色的方法有:相减混色和相加混色 三.简答题(每题六分,共30分) 1.什么是相干波?什么是驻波? 答:具有相同频率和固定相位差的两列波为相干波。 驻波是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平面波的迭加形成的干涉现象 2.什么是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当输入扬声器中为单一频率信号时,扬声器输出声信号中含有其倍频成份,这一失真现象称为非线性失真。 3.数字音频格式有哪些?

(完整)流媒体传输协议及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1.1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1.1.1 MPEG4 MPEG全称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它是“动态图象专家组”的英文缩写,该专家组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压缩编码标准化工作,原先他们打算开发MPEG1、MPEG2、MPEG3和MPEG4四个版本,以适用于不同带宽和数字影像质量的要求。 目前,MPEG1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VCD,而MPEG2标准则用于广播电视和DVD等。MPEG3最初是为HDTV开发的编码和压缩标准,但由于MPEG2的出色性能表现,MPEG3只能是死于襁褓了。MPEG4于1999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它是一个适用于低传输速率应用的方案。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1、MPEG2技术当初制定时,它们定位的标准均为高层媒体表示与结构,但随着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MPEG1、MPEG2技术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交互性及灵活性较低,压缩的多媒体文件体积过于庞大,难以实现网络的实时传播。而MPEG4技术的标准是对运动图像中的内容进行编码,其具体的编码对象就是图像中的音频和视频,术语称为“AV对象”,而连续的AV对象组合在一起又可以形成AV场景。因此,MPEG4标准就是围绕着AV对象的编码、存储、传输和组合而制定的,高效率地编码、组织、存储、传输AV 对象是MPEG4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视频编码方面,MPEG4支持对自然和合成的视觉对象的编码。(合成的视觉对象包括2D、3D动画和人面部表情动画等)。在音频编码上,MPEG4可以在一组编码工具支持下,对语音、音乐等自然声音对象和具有回响、空间方位感的合成声音对象进行音频编码。 由于MPEG4只处理图像帧与帧之间有差异的元素,而舍弃相同的元素,因此大大减少了合成多媒体文件的体积。应用MPEG4技术的影音文件最显著特点就是压缩率高且成像清晰,一般来说,一小时的影像可以被压缩为350M左右的数据,而一部高清晰度的DVD电影, 可以压缩成两张甚至一张650M CD光碟来存储。对广大的“平民”计算机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 您不需要购置DVD-ROM就可以欣赏近似DVD质量的高品质影像。而且采用MPEG4编码技术的影片,对机器硬件配置的要求非常之低,300MHZ 以上CPU,64M的内存和一个8M显存的显卡就可以流畅的播放。在播放软件方面,它要求也非常宽松,你只需要安装一个500K左右的MPEG4 编码驱动后,用WINDOWS 自带的媒体播放器就可以流畅的播放了 AV对象(AVO,Audio Visual Object)是MPEG-4为支持基于内容编码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对象是指在一个场景中能够访问和操纵的实体,对象的划分可根据其独特的纹理、运动、形状、模型和高层语义为依据。在MPEG-4中所见的音视频已不再是过去MPEG-1、MPEG-2中图像帧的概念,而是一个个视听场景(AV场景),这些不同的AV场景由不同的AV对象组成。AV对象是听觉、视觉、或者视听内容的表示单元,其基本单位是原始AV对象,它可以是自然的或合成的声音、图像。原始AV对象具有高效编码、高效存储与传输以及可交互性的特性,它又可进一步组成复合AV对象。因此MPEG-4标准的基本内容就是对AV对象进行高效编码、组织、存储与传输。AV对象的提出,使多媒体通信具有高度交互及高效编码的能力,AV对象编码就是MPEG-4的核心编码技术。 MPEG-4不仅可提供高压缩率,同时也可实现更好的多媒体内容互动性及全方位的存取性,它采用开放的编码系统,可随时加入新的编码算法模块,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现场配置解码器,以支持多种多媒体应用 1.1.2 H264 H.264是由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联合组建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

主流视频编解码格式介绍

前言 2009年,随着“高清MP4”浪潮在市场上的风生水起,令原本略感寒意的MP4市场重获温暖。依靠10M码流解码、支持1280×720分辨率视频直播,以及播放没有色块这三大要素,为用户打造更清晰的画质、更纯粹的音质、更完美的媒介,从而搭建起一座多媒体视听娱乐的金字塔,丰富璀璨的多媒体视听娱乐。 高清MP4标准 对于新生出的高清MP4,很多消费者的了解都比较有限,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惑,为此,笔者特别整理出相关的信息,为你依次扫除心中的迷雾,探究神秘面纱下的真实面目,帮助你畅享娱乐时尚、享受高清视听。

高清《变形金刚2》视频 高清的定义 高清,英文为“High Definition”,即指“高分辨率”。高清电视(HDTV),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现在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般都支持1080i和720P,而一些俗称的“全高清”(Full HD),则是指支持1080P输出的电视机。

而现在很多的朋友都想通过电脑或MP4来观看高清电视,那什么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高清电影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高清电影常用的分辨率: 720p格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z。 1080i格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33.75KHz。 1080p格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其中i和p分别是interlace scan(隔行扫描)和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的缩写。 分辨率对比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同样1080i和720p两个规格也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隔行扫描的方式在显示静止画面时存在缺陷,有轻微的闪烁和爬行现象,720p的逐行扫描解决了闪烁现象,但是720p的图像有效利用率低,因为它在行场消隐期间消耗了过多的像素,而1080i则有更多像素用来表现图像。在表现普通电视节目、电影等慢速运行的视频时,1080i优势明显;而在表现体育节目等快速运动的视频时,720p则更适合。 高清解码格式 由于高清视频分辨率高,像素量大,导致了视频原始文件大小都拥有着恐怖的数据,一部未经压缩,普通格式1080P高清影片就会占用几百GB乃至上千GB的存储空间,所以要通过编码技术来缩减视频文件的体积。目前的高清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有H.264、VC-1、MPEG-2、MPEG-4、DivX、XviD、WMA-HD以及X264。事实上,现在网络上流传的高清视频主要以两类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浅谈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1.概述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3层的IP网络技术,为点对点的音频连接提供了一种低延时、高精度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4][5]。Dante技术可以在以太网(100M或者1000M)上传送高精度时钟信号以及专业音频信号并可以进行复杂的路由。与以往传统的音频传输技术相比,它继承了CobraNet与EtherSound所有的优点,如无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保证了良好的音质效果;解决了传统音频传输中繁杂的布线问题,降低了成本;适应现有网络,无需做特殊配置;网络中的音频信号,都以“标签”的形式进行标注等。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 1)更小的延时。在100M网络带宽,总传输音频通道为3个时,延时仅为34μs。Dante系统可自动调节可用的网络带宽,以便将延时时间降低到最小[7]。 2)采用了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进行时钟同步。 3)采用了zeroconf(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6][7]协议,利用自动配置服务器自动检查接口设备、标识标签以及区分IP地址等工作,无需启动高层级别的DNS或者DHCP服务,同时节省了复杂的手工网络配置。 4)网络的高兼容特性。Dante技术可以允许音频信号和控制数据以及其他不相干的数据流共享在同一个网络中而不受干扰,用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网络而无需为音频系统建立专网。如,在Dante网络中可以加入现有的普通TCP/IP设备(PC机等),或者一些音频处理软件等。 5)自愈系统。为了避免意外导致的音频传输中断,Dante系统可以设定多重自我修复机制,例如时钟丢失、网络故障等。 6)音频通道的传输模式可以是单播或是多播。Dante技术可以通过IGMP(Internet Group Message Protocol)进行管理,可根据接收点的需要过滤或屏蔽广播音频通道,这使得多播音频的路由变得可控。 这些独特的优势,将成为Dante技术在专业音频领域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奠基石。 2.Dante音频传输技术 目前的IT产业中有很多网络技术可供选用,但以太网仍然是最为稳定可靠和广泛使用的协议。所以Audinate将Dante运行于以太网上也成了合理的、迎合市场的选择。Dante 音频传输技术可以任由音频信号在以太网中使用TCP/IP方式任意传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信号的精确还原。 3.1基本原理 采用Audinate公司新推出的Dante-MY16-AUD卡[8][9],将其插到语音服务器主机上,并与交换机相连,如下图所示,即可实现基于Dante技术的数字音频传输。真正实现了音频网络达到“即插即用”的功能,方便那些不了解任何网络技术的人。

视频编解码芯片

芯片厂商如何改变视频监控行业(1) 随着中国安防市场近年来的迅速增长,芯片市场也随之得到了强劲发展。安防行业的需求逐渐明确,芯片厂家开始关注并主动去推广安防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安防行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加入,成为继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电话机等领域之后一个新的利润角逐场。 然而,表象背后,是否会续写PC电脑行业的悲哀,频频受制于英特尔?“狼来了”的口号是否会在安防行业响起?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安防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应用情况又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芯片厂商还没有能力“一手遮天”。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将目光投向SoC芯片,致力于提高集成度,引入先进工艺,降低系统成本,改善系统性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下游用户带来更多价值,从而推动产业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中国安防产值从十年前两百多亿元增长到目前的两千亿元,安防各类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层出不穷,安防市场出现难得的“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些许担忧。核心技术的缺失,阻碍了中国安防技术源动力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安防市场向高端科技领域进军的掣肘。那么,是谁在禁锢着安防技术?谁又在影响和改变着安防呢?毋庸置疑,芯片决定着安防技术的级别。 随着“平安城市”、“北京奥运”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以年均40%的速度傲视整个安防市场。视频监控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除了引起安防监控设备厂商的关注,同样也引起了视频监控核心器件——芯片生产商的广泛关注。作为安防产品的上游核心客户,芯片厂商“跺一跺脚”就会直接影响着安防设备生产商们的生死存亡。TI、NXP、ADI、Techwell等一大批国际半导体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安防市场,量身打造一些符合中国安防市场使用的芯片,对推动中国安防市场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另外,像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一些芯片商也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安防市场的发展。海思、中星微、升迈、映佳等纷纷涉足视频监控处理芯片领域。 芯片厂商发力视频监控市场 1999年,恩智浦PNX1300芯片在中国推广并得到应用之后,2003年,TI推出通用数字媒体处理器TMS320DM642,正式进军中国数字视频监控领域。2006年左右,海思作为全球率先推出H.264 SoC监控专用芯片的半导体公司,在綷-历了三年多的调研和研发之后,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之中。几乎在同一时间,台湾升迈开始整合ARMcore,兼容FA526CPU 和MPEG4/MJPEGcodec及多项外围IP,为数字监控量身打造视频编解码芯片SoC。 基于国内蓬勃发展的监控形势,海思自2006年在全球推出首款针对安防应用的H.264 SoC开始,至今已綷-发展到了第三代SoC芯片,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供应商。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作为领先的本土芯片提供商,海思的产品线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芯片业发展的历史上,有这样一家公司为历史所铭记,它的名字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这家承担了国家战略项目——“星光中国芯工程”的企业,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中星微电子从2006年开始投入IP视频监控系统的研发和设计,在网络摄像机专用芯片、终端以及运营级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等方面持续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中星微依靠多媒体芯片、视频编解码、智能、网络产品开发的技术积累,提供多媒体处理芯片、高清网络摄像机、硬件视频智能分析终端、视频监控统一媒体平台四大视频监控组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视频监控应用解决方案。 有专家指出,安防用的芯片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长时间不间断工作,二是多视频的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 VS Mxxxx: 201X年XX月 来源: 包括作者、单位名称等与创作者相关的信息 标题: 状态: 描述文件的版本或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例如视频提案、DRM信息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 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会员提案专利披露与许可承诺表 根据《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第十四、十五、十六条等相关规定,A VS会员在向工作组各专题组提交技术提案时应填写本《会员提案专利披露与许可承诺表》,作为该提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提交。 专题组名称:音频□视频□系统□DRM□ 提案A VS文档编号:_ 提案日期:________ 提案标题: 提案会员名称:_ 提案代表姓名(印刷体):Email: 提案代表通讯地址:邮编 电话:______ __ 传真: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案会员应当通过选中表A或者通过选中并填写表B相关部分完成此表。表C可以自愿填写。下列表格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表格行。 表A: 提案会员在其实际知晓的范围内已获知本提案不涉及提案会员和他人的专利、专利申请和专利计划。□ 表B-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和/或已公开的专利申请□ 如果本提案中包含提案会员或其关联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和/或已公开的专利申请,提案会员应当填写下表: 表B-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公开的专利申请□ 如果提案会员的缺省许可义务不是RAND-RF或者POOL,当提案会员或其关联者有与此提案相关的未公

(完整版)数字音频处理

数字语音实验 吕佩壕 10024134 一、实验要求 1.编程实现一句话语音的短时能量曲线,并比较窗长、窗口形状(以直 角窗和和哈明窗为例)对短时平均能量的影响 ; 2. 编程分析语音信号的短时谱特性,并比较窗长、窗口形状(以直角窗 和和哈明窗为例)对语音短时谱的影响 ; 3. 运用低通滤波器、中心削波和自相关技术估计一段男性和女性语音信 号的基音周期,画出基音轨迹曲线,给出估计准确率。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结果 1.窗口的选择 通过对发声机理的认识,语音信号可以认为是短时平稳的。在5~50ms 的范围内,语音频谱特性和一些物理特性参数基本保持不变。我们将每个短时的语音称为一个分析帧。一般帧长取10~30ms 。我们采用一个长度有限的窗函数来截取语音信号形成分析帧。通常会采用矩形窗和汉明窗。图1.1给出了这两种窗函数在窗长N=50时的时域波形。 图1.1 矩形窗和hamming 窗的时域波形 矩形窗的定义:一个N 点的矩形窗函数定义为如下: {1,00,()n N w n ≤<=其他 Hamming 窗的定义:一个N 点的hamming 窗函数定义为如下: 0.540.46cos(2),010,()n n N N w n π-≤<-??? 其他 = 这两种窗函数都有低通特性,通过分析这两种窗的频率响应幅度特性可以发 0.2 0.40.60.811.2 1.41.61.82矩形窗 sample w (n ) 0.1 0.20.30.40.50.6 0.70.80.91hanming 窗 sample w (n )

现(如图1.2):矩形窗的主瓣宽度小(4*pi/N ),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旁瓣峰值大(-13.3dB ),会导致泄漏现象;汉明窗的主瓣宽8*pi/N ,旁瓣峰值低(-42.7dB ),可以有效的克服泄漏现象,具有更平滑的低通特性。因此在语音频谱分析时常使用汉明窗,在计算短时能量和平均幅度时通常用矩形窗。表1.1对比了这两种窗函数的主瓣宽度和旁瓣峰值。 图1.2 矩形窗和Hamming 窗的频率响应 2.短时能量 由于语音信号的能量随时间变化,清音和浊音之间的能量差别相当显著。因此对语音的短时能量进行分析,可以描述语音的这种特征变化情况。定义短时能量为: 2 2 1 [()()] [()()]n n m m n N E x m w n m x m w n m ∞ =-∞ =-+= -= -∑∑ ,其中N 为窗长 特殊地,当采用矩形窗时,可简化为: 2 () n m E x m ∞ =-∞ = ∑ 图2.1和图2.2给出了不同矩形窗和hamming 窗长,对所录的语音“我是吕佩壕”的短时能量函数: (1)矩形窗(从上至下依次为“我是吕佩壕”波形图,窗长分别为32,64,128,256,512的矩形窗的短时能量函数): 00.10.20.3 0.40.50.60.70.80.91 -80 -60-40-20 0矩形窗频率响应 归一化频率(f/fs)幅度/d B 00.10.20.3 0.40.50.60.70.80.91 -100 -50 Hamming 窗频率响应 归一化频率(f/fs) 幅度/d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