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阅读答案附赏析

次北固山下 阅读答案附赏析
次北固山下 阅读答案附赏析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附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12、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下字准确,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因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相关阅读练习一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答: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5、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7、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9、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

什么?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10、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下字准确,

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因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阅读练习二

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18《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1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2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阅读练习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1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1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2分)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人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反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9.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答:生、入。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3.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

14.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15、这首诗尾联中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客路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6、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时序交替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翻译】

离乡出游,来到北固山下,乘舟轻驾,顺碧水流。春潮上涨,水与岸齐,更觉江面宽。风平浪已静,孤帆独飘零。残夜还未尽,江上红日,早升起。旧岁还未除,春意已到,暖融融。写好的家书,我往任处投?北归的鸿雁,替我捎信,回到洛阳城。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9]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4]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

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次北固山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k è路l ù青q īn ɡ山sh ān 外w ài ,行x ín ɡ舟zh ōu 绿l ǜ水shu ǐ前qi án 。 潮ch áo 平p ín ɡ两li ǎn ɡ岸àn 阔ku ò,风f ēn ɡ正zh èn ɡ一y ì帆f ān 悬xu án 。 海h ǎi 日r ì生sh ēn ɡ残c án 夜y è,江ji ān ɡ春ch ūn 入r ù旧ji ù年ni án 。 乡xi ān ɡ书sh ū何h é处ch ù达d á?归ɡu ī雁y àn 洛lu ò阳y án ɡ边bi ān 。 诗词注释: 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诗词译文: 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江湖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开阔;风顺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春天已悄悄来临。家书如何寄故乡?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城。 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

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

初中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赏析《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

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次北固山下赏析、训练题答案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六、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完整版)《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

《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富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9.《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诗是:(),()。 10.《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1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明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1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 1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诗句是“(),()”。 1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了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的句子是:(),()。 1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风景虽美却暗含令人不尽愉悦之情的名句是:(),()。 17.《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王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 1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9.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崔颢在《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简介] 王湾,唐朝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开元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一生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开元元年(712)进士,任荣阳(今属河南)主簿。开元五年至九年,参编〈群书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十首。

[诗歌主题]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结构层次]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工整跳脱,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出”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写潮 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 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 即景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的理趣、生活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以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 束全 诗,与首联呼应。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 浑然一体。 [诗文特色]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脉络贯通,连化无迹,神韵超玄,气概闳逸,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名句研读] 1你能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 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及答案

次北固山下王湾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案: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 句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D 9、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答案:1.哉咏 2.悬3.雁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答案:停泊唐王湾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13、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中考古诗词次北固山下鉴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评析】 诗人乘舟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导读:原文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代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英文 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 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 Residu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

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赏析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部编版七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作为唐朝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留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主题思想】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

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题目以阅读附答案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9《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与答案

9《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 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 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 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 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 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5.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4分)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④“生”、“人”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答任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7.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是(D )(3分)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8.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思念故乡) 9.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还赋予了某种哲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新意思。(2分) 答:宣告春天的来临,或新旧更替,此消彼长。 10.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次北固山下》王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解析】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

古诗文《次北固山下》赏析

古诗文《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朝: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英文In】 CastlePeakRoadoutside,infrontoftheGreenRiver.Thetideflat,broadbetwe enthetwosidesofthewater,happenedtohoistheavy.Residualnighthasnotyetsu bsided,thesunrisesfromthesea,bye-byeisnotbehindtheriverhasbeenrevealedofspring.Lettertosendoutnotknowi ngwhentoarrive,thegeesearesenttoLuoyangtohopethattheNorth. 【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客路:旅途。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 次北固山下名句解析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江春入旧年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 答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 “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如果风顺而猛,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意思对即可)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 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 “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 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 “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示例二]选B题。诗人用“生”“入”,将作为新生美 好事物象征的“日”与“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的同时,巧妙地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8.这首诗中哪一联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 尾联。诗人以“归雁”为直接抒情的对象,烦劳它们 在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一联紧承 前三联,同时遥应首联,使得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 乡愁绪。 9.这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五 言律)诗,内容上属于(思乡)诗。 10.解释加点词语。 (1)次北固山下停宿 (2)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 (3)乡书何处达家书,家信 11.“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蕴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