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升初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升初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1222×1222和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

取10有九种10+1,10+2,……10+9。

共为1+3+5+7+9=25(种)。

思路二:两数不能相同。较小数为1的只有一种取法1+10;为2的有2+9,2+10;……较小数为9的有9+10。

共有取法1+2+3+4+5+4+3+2+1=25(种)

这是从较小数想起,当然也可从9或8、7、……开始。

思路三:两数和最大的是19。两数和大于10的是11、12、 (19)

和是11的有五种1+10,2+9,3+8,4+7,5+6;和是11~19的取法5+4+4+3+3+2+2+1+1=25(种)。

4.想大小数之积

用最大与最小数之积作内项(或外项)的积,剩的相乘为外项(或内项)的积,由比例基本性质知

交换所得比例式各项的位置,可很快列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

5.由得数想

例如,思考题:在五个0.5中间加上怎样的运算符号和括号,等式就成立?其结果是

0,0.5,1,1.5,2。

从得数出发,想:

两个相同数的差,等于0;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仍等于这个数;

一个因数是0,积就等于0;

0除以一个数(不是0),商等于0;

两个相同数的商为1;

1除以0.5,商等于2;……

解法很多,只举几种:

(0.5-0.5)×0.5×0.5×0.5=0

0.5-0.5-(0.5-0.5)×0.5=0

(0.5+0.5+0.5)×(0.5-0.5)=0\

(0.5+0.5-0.5-0.5)×0.5=0

(0.5-0.5)×0.5×0.5+0.5=0.5

0.5+0.5+0.5-0.5-0.5=0.5

(0.5+0.5)×(0.5+0.5—0.5)=0.5

(0.5+0.5)×0.5+0.5-0.5=0.5

(0.5-0.5)×0.5+0.5+0.5=1

0.5÷0.5+(0.5-0.5)×0.5=1

(0.5-0.5)÷0.5+0.5+0.5=1

(0.5+0.5)÷0.5-(0.5+0.5)=1

0.5-0.5+0.5+0.5÷0.5=1.5

(0.5+0.5)×0.5+0.5+0.5=1.5

0.5+0.5+0.5+0.5-0.5=1.5

0.5÷0.5+0.5÷0.5-0.5=1.5

0.5÷0.5÷0.5+0.5-0.5=2

(0.5+0.5)÷0.5+0.5-0.5=2

(0.5+0.5+0.5-0.5)÷0.5=2

[(0.5+0.5)×0.5+0.5]÷0.5=2

.想平均数

思路一:由“任意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中间的数”。设第一个数为“1”,则中间数占

知这三个数是14、15、16。

二、一个数分别为

16-1=15,

15-1=14或16-2=14。

若先求第一个数,则

思路三:设第三个数为“1”,则第二、三个数,

知是15、16。

思路四:第一、三个数的比是7∶8,第一个数是2÷(8-7)×7=14。

若先求第三个数,则

2÷(8-7)×8=16。

7.想奇偶数

例1思考题:在1、2、3、4、5、6、7、8、9九个数字中,不改变它们的顺序、

在它们中间添上加、减两种符号,使所得的结果都等于100。

例如

1+23-4+5+6+78-9=100123+45-67+8-9=100

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添法吗?

1+2+3+4+5+6+7+8+9=45。若去掉7和8间的“+”,式左为1+2+3+4+5+6+78+9,比原式和增大了78-(7+8)=63,即

1+2+3+4+5+6+78+9

=45+63=108。

为使其和等于100,式左必须减去8。加4改为减4,即可1+2+3-4+5+6+78+9=100。

“减去4”可变为“减1、减3”,即-1+2-3+4+5+6+78+9=100二年级小学生没学过负“-1”,不能介绍。如果式左变为

12+3+4+5+6+7+89。

[12-(1+2)]+[89-(8+9)]=81。即12+3+4+5+6+7+89=45+81=100+26。

要将“+”变为“-”的数和为13,在3、4、5、6、7中有6+7,3+4+6,因而有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同理得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为了减少计算。应注意:

(1)能否在1、23、4、5、6、7、89中间添上加、减(不再去掉某两数间的加号),结果为100呢?

1、23、5、7、89的和或差是奇数,4、6的和或差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结果不会是100。

(2)有一个是四位数,结果也不可能为100。因为1234减去余下数字组成(按顺序)的最大数789,再减去余下的56,差大于100。

例2求59~199的奇数和。

由从1开始的连续n个奇数和、等于奇数个数n的平方

1+3+5+7+……+(2n-1)=n2

奇数比它对应的序数2倍少1。用n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它对应的奇数为2n-1。

例如,32对应奇数2×32-1=63。奇数199,从1起的连续奇数中排列在100(2n-1=199,n=100)的位置上。

知1~199的奇数和是1002=10000。此和包括59,2n-1=57、n=29、1~57的奇数和为292=841。

所求为10000-841=9159。

或者59=30×2-1,302=900,

10000-900+59=9159。

例1思考题:在1、2、3、4、5、6、7、8、9九个数字中,不改变它们的顺序、在它们中间添上加、减两种符号,使所得的结果都等于100。

例如

1+23-4+5+6+78-9=100123+45-67+8-9=100

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添法吗?

1+2+3+4+5+6+7+8+9=45。若去掉7和8间的“+”,式左为1+2+3+4+5+6+78+9,比原式和增大了78-(7+8)=63,即

1+2+3+4+5+6+78+9

=45+63=108。

为使其和等于100,式左必须减去8。加4改为减4,即可1+2+3-4+5+6+78+9=100。

“减去4”可变为“减1、减3”,即-1+2-3+4+5+6+78+9=100二年级小学生没学过负数“-1”,不能介绍。如果式左变为

12+3+4+5+6+7+89。

[12-(1+2)]+[89-(8+9)]=81。即12+3+4+5+6+7+89=45+81=100+26。

要将“+”变为“-”的数和为13,在3、4、5、6、7中有6+7,3+4+6,因而有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同理得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为了减少计算。应注意:

(1)能否在1、23、4、5、6、7、89中间添上加、减(不再去掉某两数间的加号),结果为100呢?

1、23、5、7、89的和或差是奇数,4、6的和或差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结果不会是100。

(2)有一个是四位数,结果也不可能为100。因为1234减去余下数字组成(按顺序)的最大数789,再减去余下的56,差大于100。

例2求59~199的奇数和。

由从1开始的连续n个奇数和、等于奇数个数n的平方

1+3+5+7+……+(2n-1)=n2

奇数比它对应的序数2倍少1。用n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它对应的奇数为2n -1。

例如,32对应奇数2×32-1=63。奇数199,从1起的连续奇数中排列在100(2n -1=199,n=100)的位置上。

知1~199的奇数和是1002=10000。此和包括59,2n-1=57、n=29、1~57的奇数和为292=841。

所求为10000-841=9159。

或者59=30×2-1,302=900,

10000-900+59=9159。

8.约倍数积法

任意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这两个自然数的积。

证明:设M、N(都是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为P,最小公倍数为Q、且M、N不公有的因数各为a、b。

那么M×N=P×a×P×b。

而Q=P×a×b,

所以M×N=P×Q。

例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7,最小公倍数是105。甲数是21,乙数是多少?

例2已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55,求这两个数。

这两个互质数的积为1×155=155,还可分解为5×31。

所求是1和155,5和31。

例3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40,大数是数的2.5倍,求各数。由上述定理和题意知两数的积,是小数平方的2.5倍。

小数的平方为4×40÷2.5=64。

小数是8。

大数是8×2.5=20。

算理:4×40=8×20=8×(8×2.5)=82×2.5。

9.想份数

10巧用分解质因数

例1四个比1大的整数的积是144,写出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

144=24×32

=(22×3)×[(2×3)×2]

=(4×3)×(6×2)

可组成4∶6=2∶3等八个比例式。

例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4896,求这三个数。

4896=25×32×17

=24×17×(2×32)

=16×17×18

1728=26×33=(22×3)3=123

385=5×7×11

例4199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初赛(C)卷题3:找出1992的所有不同的质因数,它们的和是多少?

1992=2×2×2×3×83

2+3+83=88

例5甲数比乙数大9,两数的积是1620,求这两个数。

1620=22×34×5

=(32×22)×(32×5)

甲数是45,乙数是36。

例6把14、30、33、75、143、169、4445、4953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且积相等,求这两组数。

八个数的积等于2×7×2×3×5×3×11×3×5×5×11×13×13×13×5×7×127×3×13×127。

每组数的积为2×32×52×7×11×132×127。两组为

例7600有多少个约数?

600=6×100=2×3×2×2×5×5

=23×3×52

只含因数2、3、5、2×3、2×5、3×5、2×3×5的约数分别为:

2、22、23;

3;

5、52;

2×3、22×3、23×3;

2×5、22×5、23×5、2×52、22×52、23×52;

3×5、3×52;

2×3×5、22×3×5、23×3×5、2×3×52、22×3×52、23×3×52。

不含2×3×5的因数的数只有1。

这八种情况约数的个数为;

3+1+2+3+6+2+6+1=24。

不难发现解题规律:把给定数分解质因数,写成幂指数形式,各指数分别加1后相乘,其积就是所求约数的个数。(3+1)×(1+1)×(2+1)=24。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巧想妙算文字题

17.想法则

用来说明运算规律(或方法)的文字,叫做法则。

子比分母少16。求这个分数?

由“一个分数乘以5,是分子乘以5分母不变”,结果是分子的5倍比3倍比分母少16。知

分子的5-3=2(倍)是2+16=18,分子为18÷2=9,分母为9×5-2=43或9×3+16=43。

18.想公式

证明方法:

以分母a,要加(或减)的数为

(2)设分子加上(或减去)的数为x,分母应加上(或减去)的数为y。

19.想性质

例1199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初赛(C)卷题6:有甲、乙两个多少倍?

200÷16=12.5(倍)。

例2思考题:三个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分子是连续自然数,分母大于10,且它们最小公分母是60;其中一个分数的值,等于另两个分数的和。写出这三个分数。

由“分母都大于10,且最小公分母是60”,知其分母只能是12、15、20;12、15、30;12、15、60。

由“分子是连续自然数”,知分子只能是小于12的自然数。

满足题意的三个分数是

(二)第4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此题特点:

(2)每组分子的排列:

假设某一组分数的分母是自然数n,则分子从1递增到n,再递减到1。分数的个数为n+n-1=2n-1,即任何一组分数的个数总是奇数。

(3)分母数与分数个数的对应关系,正是自然数与奇数的对应关系

分母:1、2、3、4、5、……

分数个数:1、3、5、7、9、……

(4)每组分数之前(包括这组本身)所有分数个数的和,等于这组的组号(这一组的分母)的平方。

例如,第3组分数前(包括第3组)所有分数个数的和是32=9。

10×2-1-6=13(个)位置上。

分别排在81+7=88(个),81+13=94(个)的位置上。

或者102=100,100-12=88。

100-6=94,88+6=94。

问题(二):由上述一串分数个数的和与组号的关系,将400分成某数的平方,这个数就是第400个分数所在的组数400=202,分母也是它。

第400个分数在第20组分数中,400是这20组分数的和且正好是20的平

方无剩余,故可断定是最后一个,即

若分解为某数的平方有剩余,例如,第415个和385个分数各是多少。

逆向思考,上述的一串分数中,分母是35的排在第几到第几个?

352-(35×2-1)+1

=1225-69+1=1157。

排在1157-1225个的位置上。

20.由规则想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接着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写下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乘积的个位数字。

例如,8×9=72,在9后面写2,9×2=18,在2后面写8,……得到一串数:1989286……

这串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第1989个数字是什么?

先按规则多计算几个数字,得1989286884286884……显然,1989后面的数总是不断重复出现286884,每6个一组。

(1989-4)÷6=330 (5)

最后一组数接着的五个数字是28688,即第1989个数字是8。

21.用规律

例1第六册P62第14题:选择“+、-、×、÷”中的符号,把下面各题连成算式,使它们的得数分别等于0、1、2、3、4、5、6、7、8、9。

(1)22222=0

(2)22222=1

……

(10)22222=9

解这类题的规律是:

先想用两、三个2列出,结果为0、1、2的基本算式:

2-2=0,2÷2=1;

再联想2-2÷2=1,2×2÷2=2,2÷2+2=3,……

每题都有几种选填方法,这里各介绍一种:

2÷2+2÷2-2=0

2÷2×2-2÷2=1

2-2+2÷2×2=2

2×2+2÷2-2=3

2×2×2-2-2=4

2-2÷2+2×2=5

2+2-2+2×2=6

2×2×2-2÷2=7

2÷2×2×2×2=8

2÷2+2×2×2=9

例2第六册P63题4:写出奇妙的得数

2+1×9=

3+12×9=

4+123×9=

5+1234×9=

6+12345×9=

得数依次为11、111、1111、11111、111111。此组算式的特点:

第一个加数由2开始,每式依次增加1。第二个加数由乘式组成,被乘数的位数依次为1、12、123、……继续写下去

7+123456×9=1111111

8+1234567×9=11111111

9+12345678×9=111111111

10+123456789×9=1111111111

11+1234567900×9=11111111111

12+12345679011×9=111111111111

……

很自然地想到,可推广为

(1)当n=1、2时,等式显然成立。

(2)设n=k时,上式正确。当n=k+1时

k+1+123…k×9

=k+1+[123…(k-1)×10+k]×9

=k+1+123…(k-1)×9×10+9k

=[k+123…(k-1)×9]×10+1

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由(1)、(2)可断定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此等式都成立。

例3牢记下面两个规律,可随口说出任意一个自然数作分母的,所有真分数的和。

(1)奇数(除1外)作分母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分母-1)÷2。

=(21-1)÷2=10。

22.巧想条件

比5小,分母是13的最简分数有多少个。

7~64为64-(7-1)=58(个),去掉13的倍数13、26、39、52,余下的作分子得54个最简分数。

例2一个整数与1、2、3,通过加减乘除(可添加括号)组成算式,若结果为24这个整数就是可用的。4、5、6、7、8、9、10中,有几个是可用的。

看结果,想条件,知都是可用的。

4×(1+2+3)=24

(5+1+2)×3=24

6×(3+2-1)=24

7×3+1+2=24

8×3÷(2-1)=24

9×3-1-2=24

10×2+1+3=24

23.想和不变

无论某数是多少,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7+11=18是不变的。

而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为1+2=3,要保持原和不变,必同时扩大18÷3=6(倍)。

某数为7-6=1或12-11=1。

24.想和与差

算理,原式相当于

求这个分数。

25.想差不变

分子与分母的差41-35=6是不变的。新分数的此差是8-7=1,要保持原差不变,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需同时扩大6÷1=6(倍)。

某数为42-35=7,或48-41=7。

与上例同理。23-11=12,3-1=2,12÷2=6,

某数为11-6=5或23-18=5。

分子加上3变成1,说明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3。当分母加上2后,分子比分母应小3+2=5。

26.想差的1/2

对于任意分母大于2的同分母最简真分数来说,其元素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和为这个偶数的一半。分母减去所有非最简真分数(包括分子和分母相同的这个假分数)的个数,差就是这个偶数。

例1求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

由12中2的倍数有6个,3的倍数有4个,(2×3)的倍数2个,知所求数是

例2分母是105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倍数15个,(3×5)、(5×7)、(3×7)的倍数分别是7、3、5个,(3×5×7)的倍数1个。知

105-[(35+21+15)-(3+5+7)+1]=48,

48÷2=24。

27.借助加减恒等式

个数。

若从中找出和为1的9个分数,将上式两边同乘以2,得

这九个分数是

28.计算比较

例如,九册思考题:1÷11、2÷11、3÷11……10÷11。想一想,得数有什么规律?

……

可见,除数是11,被除数是1的几倍(倍数不得大于或等于11),商

17÷11=(11+6)÷11=11÷11+6÷11

凡商是纯循环小数的除式,都有此规律;不是纯循环小数的,得数不存在这一规律。

不难发现,它们循环节的位数比除数少1,循环数字和顺序相同,只是起点不同。

只要记住1÷7的循环节数字“142857”和顺序,计算时以最大商的数字为起点,顺序写出全部循环节数字,即可。

29.由验算想

例如,思考题:计算1212÷101,……,3939÷303,你能从计算中得到启发,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848÷202,7575÷505,……

3939÷303

=(3030+909)÷303

=3030÷303+909÷303

=10+3=13

备课用书这种由“除法的分配律”解,要使三年级学生接受,比较困难。

若从“除法的验算”推导

由3939÷303=(),

商百位上的3和13相乘才可得39,商个位上的3也必须与13相乘得39,除数是13确定无疑。显然,在被除数上面写上除数,使位数对齐,口算很快会得出结果。

所以商是12。

30.想倍比

31.扩缩法

例如,两数和是42,如果其中一个数扩大5倍,另一个数扩大4倍,则和是181。求这两个数。

若把和,即这两个数都扩大4倍,则得数比181小,因为原来扩大5倍的那个数少扩大了1倍。差就是那个数。

181-42×4=13

42-13=29

若把两数都扩大5倍,结果比181多了原来扩大4倍的那个数。

42×5-181=29,42—29=13。

若把181缩小4倍,则得数比42大。因为其中的一个数先扩大5倍,又

若把181缩小5倍,得数比42小。因为先扩大4倍的那个数,又缩小5

最佳想法:

两数扩大的倍数不同,181不会是42的整倍数。相除就把多扩大1倍的那个数以余数形式分离出来。

181÷42=4余13。

另个数可这样求

32.分别假设

例如,1992年中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初赛(C)卷题5: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20%,另一边增加2米,得到一个长方形,它与原来的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另一边增加的百分数为x,则

(1-1×20%)×(1+x)=1,

正方形边长2÷25%=8(米),

面积8×8=64(平方米)。

此日志通过TT-空间极速版一键转载生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虽然距离2019年小升初考试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早复习更助于小升初考试的成功。查字典数学网小升初频道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小升初的复习备考! 2019年xx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20分)姓名:评价: 1.一个数由5个千万,4个十万,8个千,3个百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 )万。 2.480平方分米=( )平方米2.6升=( )升( )毫升 3.最小质数占最大的两位偶数的( )。 4.5.4:1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千米。 6.在,0.,83%和0.8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有10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 8.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面积之比为3:4,则这两个圆柱体的高的比是( )。 9.( )比200多20%,20比( )少20%。 10.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分米,也可能是( )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 ) 2.求8个与8的列式一样,意义也一样。( ) 3.有2,4,8,16四个数,它们都是合数。( )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1.如果ab=0,那么( )。A.a一定为0 B.b一定为0 C.a、b一定均为0 D.a、b中一定有一个为0 2.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 A. B. C. 3.下列各数精确到0.01的是( ) A.0.69250.693 B.8.0298.0 C.4.19744.20 4.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 )平方分米。 A.4 B.8 C.16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另一根上截去米,余下部分(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长度相等D.无法比较 四、计算题(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25+475= 19.3-2.7= + = 1 1.75= = 5.10.01= 5.6= 8.1-6 = 4.1+12= (3.5%-0.035)2 =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角度体积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表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距离换算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货币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7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可以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熟练。在计算中到底运用小数还是分数要看情况。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题,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出现的话整个计算应该用分数。当小数位数不超过2位且分数可以化为3位以内的小数时候可以用小数。计算时候学会凑整。看到25找4,看到125找8,看到2找5这些要形成条件反射。如7992乘以25 很多孩子用竖式算很久,而实际上只要7992除以4再乘以100=(8000-8)除以4再乘以100=199800运用下除法分配律。这些简便的方法不要要求简便的时候才用,平时就要多用才熟能生巧。

小升初数学公式大全

小升初数学公式大全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利润与折扣问题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流水问题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浓度问题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长度单位换算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重量单位换算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小升初数学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2017小升初数学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20分) 1、3千克的30%是()千克;米是5米的();比4米多25%的是() 米;4米比()米少。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每 段长()米。 3、甲数是0.25,乙数是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4、5吨40千克=()吨;5/6小时=()分钟。 5、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厘米。 6、×()=÷()=()+=-()=1 7、甲数的75%与乙数的40%相等,如果乙数是150,甲数是()。 8、一件工作,甲先单独完成用了小时,如果全完成,要用()小时。 9、李明买了2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 2.89%,到期时他可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元。 10、A与AB之和的比是3:8,则A与B的比是()。 11、在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50厘米=50%厘米。() 2、0.2和5互为倒数。()

3、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这个圆的'面积扩大6倍。() 5、生产120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20%。()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现价比原价便宜10%是指()。 ①现价占原价的10%②原价占现价的10%③现价比原价少的占原 价的10% 2、如果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那么,小圆面积是大圆面 积的()。 ①②③2倍 3、在5:7中,如果比的前项加上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①加上5②乘5③扩大2倍 4、2克盐溶于18克水中,盐是盐水的()。 ①4%②11%③10% 5、把长4米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 ①米②米③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 ×=÷4=÷=12×= ÷42=×=×14=÷4=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2)87×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巧解妙算大全2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巧解妙算(二) 1.特殊数题(1)21-12 当被减数和减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零除外)交叉相等时,其差为被减数与减数十位数字的差乘以9。 因为这样的两位数减法,最低起点是21-12,差为9,即(2-1)×9。减数增加1,其差也就相应地增加了一 个9,故31-13=(3-1)×9=18。减数从12—89,都可类推。 被减数和减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十倍、百倍、千倍……,常数9也相应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其差不变。如 210-120=(2-1)×90=90, 0.65-0.56=(6-5)×0.09=0.09。 (2)31×51 个位数字都是1,十位数字的和小于10的两位数相乘,其积的前两位是十位数字的积,后两位是十位数字的 和同1连在一起的数。 若十位数字的和满10,进1。如 证明:(10a+1)(10b+1) =100ab+10a+10b+1 =100ab+10(a+b)+1 (3)26×86 42×62 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字的积与个位数字的和为积的前两位数,后两位是个 位数的积。若个位数的积是一位数,前面补0。 证明:(10a+c)(10b+c) =100ab+10c(a+b)+cc =100(ab+c)+cc (a+b=10)。 (4)17×19 十几乘以十几,任意一乘数与另一乘数的个位数之和乘以10,加个位数的积。 原式=(17+9)×10+7×9=323 证明:(10+a)(10+b) =100+10a+10b+ab =[(10+a)+b]×10+ab。 (5)63×69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相乘,用一个乘数与另个乘数的个位数之和乘以十位数字,再乘以10,加个位数的积。 原式=(63+9)×6×10+3×9 =72×60+27=4347。 证明:(10a+c)(10a+d) =100aa+10ac+10ad+cd =10a[(10a+c)+d]+cd。 (6)83×87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的和为10,用十位数字加1的和乘以十位数字的积为前两位数,后两位是个位数的 积。如 证明:(10a+c)(10a+d) =100aa+10a(c+d)+cd =100a(a+1)+cd(c+d=10)。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大全

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例2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正反比例问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例1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例2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按比例分配问题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小升初必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小升初必备知识点汇总 一、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4.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3x =ab+c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三、表面积和体积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公式:S=(a×b+a×c+b×c)×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四、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五、数学常用公式 1.平均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

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 一、填空。 1、我国耕地面积约是125930000公顷,读作()公顷,改写成用“万公顷”作单位是()万公顷。 2、4.25小时=()小时()分,7立方米40立方分米=()立方米。 3、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长占全长的()。 4、2019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那一年是()年,这年的二月份共有()天。 5、已知3X=2Y,那么X∶Y=()∶(),X和Y成()比例。 6、分母是18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7、把3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比原来的3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减少()平方厘米。 8、一项工程,如果单独做,甲、乙两队分别需10天和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是();两队合做2天后,剩下的由乙队独做,完成任务还要()天。 9、正方形纸片的一条对角线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将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1,一个内项是7/3,另

一个内项应是()。 11、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比是4:3,高的比是2:5,它们的体积比是():()。 12、某化肥厂,今年一、二月份完成了第一季度生产任务的3/5,二、三月份完成了第一季度生产任务的75%,二月份完成了第一季度生产任务的()。 13、用若干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12厘米的小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短是()厘米,这时要用()个这样的小长方体木块。 14、观察例题→发现规律→按照要求答题。 (120×120)-(119×121)=1, (120×120)-(118×122)=4, (120×120)-(117×123)=9, (120×120)-(116×124)=16,…… (1)(120×120)-(112×128)= (2)(120×120)-(__×__)=144 二、选择(在括号里填正确的序号)。 1、两数相除商是2.4,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除以0.01,商是()。 A、2.4 B、24 C、240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0

调整法趣谈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调整法的意义。 我们看下面的点子图: ●●●●●●● 图3-16 它一共有二组,一组有5个点子,另一组有两个点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算式:5+2 = 7(个)。现在问:怎样改变点子图,来表示算式2+5呢?我们可用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来改变。如图所示: 这种通过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的操作过程,我们较做调整法。 2.调整法的用途,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范例解析] 例1右面正方形方格中的数字,怎样移动才能使横行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分析我们可从图中观察到:竖行三数的和都是6,它们相等,打上“√”号,而横行三数的和都不相等,因此,要调整位置的是横行的数字。我们只要按照下面图3-19箭头所示进行交换调整,问题就得到解决。 说明凡是符合条件的横行或竖行打上“√”,可使问题一目了然,方便调整。 例2图中有“+”、“-”、“×”、“÷”四种运算符号。移动这些符号,使每行每列的四种符号不相同。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20中只有从左数第二列符号与题目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先考虑列的情况,第一列多“+”号,缺“÷”号,而第三列多“÷”号缺“+”,如下图交换后,把符合条件的行与列打上“√”。 经过第一次交换后,图3-21中只有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不符合条件,而第三列多“×”号,缺“-”号,第四列多“-”号,缺“×”号,只要再按如图3-22交换就完全符合条件。 说明较复杂的方阵游戏,多调整几次,是可解决问题的, 调整中不想走弯路,这就要靠智慧了。 例3把1~7这七个数填在图3-23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 个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分析此题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开始在小圆圈里任填1~7这七个数,并且两个大圆周上的四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7。如图3-24的填法。 我们观察到,只要首先将2与7交换,就能使右边大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等于17。 这时,左边大圆周上四个数的和是:1+3+7+4 = 15比17少2,要使右边圆周上的四个数字的和不变,只要4与6交换即可。 第二种做法:首先在1~7这7个数字中选四个数字, 并且四个数的和等于17。例如选(1+3+6+7 = 17) 1,3,6,7四数填在一个圆周上,其他三数任填在另 一圆周上的小圆圈里。如果另一圆周上四个数字之和不等于17,只要按前面调整的方法,只经过一此调整就行了。如图3-25所示。

广州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及答案

广州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2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 3.算式: (121+122+…+170)-(41+42+…+98)的结果是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4.两个桶里共盛水40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7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有______斤水. 5.20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场. 6.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______. 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8.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

得41分,他做对______题. 9.在下面16个6之间添上+、-、×、÷(),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1997 二、解答题: 1.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 2.某次大会安排代表住宿,若每间2人,则有12人没有床位;若每间3人,则多出2个空床位.问宿舍共有几间?代表共有几人? 3.现有10吨货物,分装在若干箱内,每箱不超过一吨,现调来若干货车,每车至多装3吨,问至少派出几辆车才能保证一次运走? 4.在九个连续的自然数中,至多有多少个质数? 答案: 一、填空题: 1.(1/5)

2.(44) [1×(1+20%)×(1+20%)-1]÷1×100%=44% 3.(偶数) 在121+122+…+170中共有奇数(170+1-121)÷2=25(个),所以121+122+…+170是25个奇数之和再加上一些偶数,其和为奇数,同理可求出在41+42+…+98中共有奇数29个,其和为奇数,所以奇数减奇数,其差为偶数. 4.(27) (40+7×2)÷2=27(斤) 5.(19) 淘汰赛每赛一场就要淘汰运动员一名,而且只能淘汰一名.即淘汰掉多少名运动员就恰好进行了多少场比赛.即20名运动员要赛19场. 6.(301246) 设这六位数是301240+a(a是个一位数),则301240+a=27385×11+(5+a),这个数能被11整除,易知a=6. 7.(20) 每个小圆的半径未知,但所有小圆直径加起来正好是大圆的直径。所以所有小圆的周长之和等于大圆周长,即20厘米. 8.(7)

学生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小明有a 本故事书,比小英的3倍多b 本,小英有 本故事书。 2、甲乙丙三人去存款,已知三人平均存款2000元,甲与乙存款的比是3:2,丙的存款数比甲少400元,乙存了 元。 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4、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5、7除与2 11的差,得数的两倍是 。 6、旗杆上最多可以同时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信号旗各一面,最多能表示 种不同的信号。(不同排列顺序表示不同信号) 7、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8、商店出售一种牙膏,进货时50元4只,卖出50元3只,那么商店要盈利100元,必须卖出 支牙膏。 9、在12千克含盐15%的盐水中加水,是盐水中含盐9%,需加水 千克。 10、一个圆柱体积是243立方厘米,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8 12:3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六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六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五人和第六人的平均分是 分。 13、四名同学一起秋游。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给其他三人拍合照。共有 种拍照情况。 14、在一副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 。 15、一支牙膏的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每次挤1厘米长的牙膏,可以用40次,这支牙膏的容积是 立方毫米。(圆周率取)

小升初数学公式复习大全

小升初数学公式复习大全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一个数由5个千万,4个十万,8个千,3个百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 )万。 2.48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6升=( )升( )毫升 3.最小质数占最大的两位偶数的( )。 4.5.4:15 3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千米。 6.在7 6,0.??38,83%和0.8?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有10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 8.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面积之比为3:4,则这两个圆柱体的高的比是( )。 9.( )比200多20%,20比( )少20%。 10.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分米,也可能是( )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 2.求8个43与8的4 3列式一样,意义也一样。 ( ) 3.有2,4,8,16四个数,它们都是合数。 ( )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1.如果a ×b=0,那么 ( )。 A .a 一定为0 B .b 一定为0 C .a 、b 一定均为0 D .a 、b 中一定有一个为0 2.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 )。 A .209 B .125 C .12 9 3.下列各数精确到0.01的是( ) A .0.6925≈0.693 B .8.029≈8.0 C .4.1974≈4.20 4.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 )平方分米。 A .4 B .8 C .16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53,从另一根上截去8 3米,余下部分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周期现象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交替;白天与黑夜反复出现;我国民间流传着“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的说法;七天一个星期,等等,都是周期现象。 算术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周期问题。例如,一串连续的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是: 1、2、0、1、2、0、1、2、0、…… 它是1、2、0重复出现的一列数,即周期是3。 本节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期现象,并会用周期解某些较简单的问题。 [范例解析] 例1有一串黑白珠子排列如图1-4所示。 ○●○○○●○○○●○○○●○○○●○…… 图1-4 其中黑珠与白珠共有70个,那么最后一个是黑珠还是白珠?共有几个白珠?

解我们由图1-4可知○●○○四个珠子是一个周期,又70÷4=17余2,即这一串珠子经过17次重复后还余2个珠子○●,因此,最后一个是黑珠子。 一个周期的4个主张中有3个白珠,最后2个主张中有一个白珠,白珠一共应有: 3×17+1 = 51+1 = 52(个) 说明对于周期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周期规律这一重要环节,问题才好解决。 例2 1994年4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这一年的7月5日是星期几? 解从4月10日至7月5日的天数是: (30-9)+31+30+5 = 87(天) 又一个周期的周期是7,所以 87÷7 = 12余3 即87天经过12个星期又3天,这3天应是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我们推算出7月5日是星期一。 例3 1、2、0、1、2、0、1、2、0……第1995个数字是多少? 解这一列数中,它的一个周期是:1、2、0,即周期是3。又 1995÷3 = 665 故这一列数按12、0重复665次,所以第1995个数字是0。 例4 1+2+3+4+…+1992+1993被5除的余数是多少?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 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 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 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 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 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 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够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 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能够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 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 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 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 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 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 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 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 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 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含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完整篇) 一、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3 圆: 周长=直径×π L=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圆柱: 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ch=πdh=2πrh 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的面积×2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二、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三、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②、O除以任何非O的数都等于O。 ③、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数的各种运算。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9=a+5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 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精编版

小升初数学综合试卷精编版 【一】选择题。 1、如果a能被b整除,c是b的约数,那么a、b、c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c B、a+b+c C、a D、b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3、五个连续的偶数。和是70,它们中最小的一个是〔〕 A、10 B、11 C、12 D、13 4、将一个长方形的铁丝圈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会〔〕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5、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A、1/3 B、2倍 C、3倍 D、2/3 【二】填空题。 1、近几年郑州中学初中部在国家、省、市举行的数理化竞赛中成绩辉煌,名列郑州市第一。如:2019年初一年级参加的第十五届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5人获得金牌,占郑州市全部金牌总人数的5/7,郑州市其它学校获奖人数共有 ______人。 2、一个数的8%是6,这个数的3/5是____________。 3、甲数÷乙数=7……1,如果把甲数和乙数同时扩大7倍,那么余数是___________。 4、前项与后项的比值是4/9,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____________。 5、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25,这样的三位数一共有 _______________个。

6、1 1/2 1/3 1/4 1/8 1/9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 7、郑州中学现有高级教师的人数是一个两位偶数,这个两位偶数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4倍,郑州中学现有高级的人数为_______________。 8、〔2+3+4+…+2019〕-〔1+2+3+…+2019〕= 9、1/11+1/29,1/15+1/25,1/13+1/27. 三个算式从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一个平底锅煎鱼,每次只能煎两条鱼,煎一条鱼需要2分钟〔正反各1分钟〕,如果要煎7条鱼,最少需____________分钟。 【三】应用题。 1、水果批发部采购了25吨苹果,用一辆卡车运,上午运2次,下午运3次,还剩下2.5吨,卡车平均每次运多少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厂计划30天生产一批电视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实际需要多少天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堆成如下图的几何体,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5年后母子的年龄之和是64,问小明今年几岁?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2.

复杂的变式游戏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用火柴棒组成计算器显示数字; 2.用“去”、“添”、“移”进行组数游戏和变式游戏。 [范例解析] 例1如“”是由4根火柴棒组成的计算器显示的数字,你能用不同的火柴棒组成0~9各个数字吗? 解二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 图4-3 例2用20根火柴组成以下各数: ⑴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⑵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分析三位数中最大的是999,但组成一个9只需要6根火柴,三个9共用18根火柴,按题目要求,还有两根火柴没用,要加火柴,就要变数,8是用七根火柴组成,故有两个9要变成8,要保持最大,只能是十位和个位上两个9变成8,因此,最大是988,同样的道理,可得出三位数中最小是688,四位数中最大是9991,最小是1000。 解⑴最大是:(20根火柴)

最小是:(20根火柴) ⑵ 由解⑴的分析,可得出⑵的结果如下: 最大是:(20根火柴) 最小是: (20根火柴) 说明 此例是组数游戏,完成这样的游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数字、数位、位数及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求认真分析、合理计算、严密推理、灵活摆布、否则是无法下手的。 在游戏时,可以改变所给火柴根数,改变组数要求 。 例3 移动两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分析 1985与61是绝对不相等的,要使它们成等式,只有把一边去掉火柴二根,移到适当的位置变成运算符号,成一个等式。我们观察发现,19-8-5 = 6,正好将右边的“1”(二根火柴)去掉,移到左边的8前,5前成“—”号。 解 例4 移动一根、二根、三根、四根火柴,使等式成立,各有多少种移法? 解 移一根: 移二根: 移三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