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

根据罗斯(S.A.Ross,1977)等人的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更为了解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投资者只能根据管理者向市场传递的信息间接地评价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状况,企业的许多行为都可以是传递其信息的信号工具。企业的债权融资(债务比例上升)增加了其还本付息的压力,它表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向市场传递着企业未来绩效较好的信息;而当企业股权融资(债务比例下降)时,投资者会认为,如果企业盈利丰厚,则管理者不会将未来巨额利润从老股东手中通过发行股票向新股东转移,因而会将其视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表现。所以,企业债务比例的变化及融资行为,成为了传递企业信息的信息渠道。本文基于罗斯等学者关于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的基本思想,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现象。

依据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实质上是企业债务比例变化的信号传递,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公开融资行为的信号传递。因此,本文分别以企业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债为反映其债务比例下降和债务比例上升的具体融资行

为形式,从考察上市公司的公开融资行为背后是否具有关于其发展前景的信息、是否向市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投资者是否接收到了并恰当地理解和处理了这样的信息三个层面实证研究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表现出负面的反应,企业的增发行为背后具有关于其未来经营状况恶化的信息内涵,投资者恰当地理解了这样的信息,并据此在获知企业增发时形成对企业未来经营绩效下降的预期,影响了其投资决策,从而导致了市场对企业增发融资的消极反应。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一定程度地向市场传递了其发展前景不佳的信息。

而对企业发行可转债的检验结果却基本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行为一定程度地向市场传递了企业未来前景较为乐观的正面信息。

财务学原理课后练习6—资本成本

课后练习——资本成本 1.讯达通信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如下:优先股15%;普通股60%;负债25%。普通股本由已发行的股票和留存收益组成。该公司投资者期望未来的收益和股息按9%的固定增长率增长,上一期股息为3元/股,本期股票价格为50元/股。政府债券收益率为11%,平均股票期望收益率为14%,公司的β系数是1.51。优先股为按100元/股的价格发行的新优先股,股息11元/股,每股发行成本为价格的5%。负债是按12%年息率发行的新负债,发行成本忽略不计。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3%。 试计算:各类资本的资本成本,分别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折现现金流法估算普通股的成本K S,并求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2.信达公司有两次筹资过程。 (1)第一次筹资: 债务为面值1000元,息票利率9%,按年付息,为期20年的债券。每券折价30元发行。发行成本20元/股。公司所得税率33%。 优先股面值100元,股息率8.5%,每股折价7元发行,发行成本2元/股。 普通股现价75元/股,下一年现金股息5元/股。在可预见的将来,股息增长率7%。使用普通股都为内部筹资所得。公司的资本结构为:债务30%;优先股20%;普通股50%。 按上述条件,信达公司的资本成本是多少? (2)信达公司决定再增加资本,此时债务息票利率变为11%,优先股息率为10%,普通股价格每股下降12元。无利润留存用于内部筹资。新普通股发行成本率6%,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同(1)。 问:增资后信达公司的资本成本是多少? (3)在(1)、(2)两种状况下,若所得税率分别变为17%和零,则信达公司的资本成本又将怎样变化? 3.某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是40%的债务和60%的普通股。公司经理期望在下一年实现净利润10万元,将利润的50%支付股息。按照目前与银行的协议,该公司贷款数额在0—4万元时,利率为8%;4万元以上的贷款,利率为12%。该公司所得税率33%。目前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是50元/股,上一年股息为1.8元/股。公司预期按8%稳定增长,发行新股票的筹资成本为15%。 (1)计算C和E的IRR,作出投资机会曲线IOS。 (2)求边际资本成本曲线的间断点,并画出曲线。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业绩评价经过多年的发展,陷入自身的困惑。信号传递理论作为新崛起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解决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路。本文在分析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及困惑的基础上,分析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并提出应用信号传递理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业绩评价;信号传递理论;逆向选择 一、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及困惑 (一) 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 业绩评价具有导向性功能,“评价什么,得到什么”备受理论界与实务工作者的关注。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孜孜不倦地对应该评价什么,而最终又得到什么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业绩评价指标和方法不断改进。总的来说,业绩评价理论同管理学的其他理论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定性到定量,最后又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 1. 原始业绩评价阶段(1895年以前) 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揭开了业绩评价理论研究的序幕。在此之前,虽然没有形成正式的业绩评价理论,但业绩评价的思想却早已存在,且使用范围广泛。无论是西方的奴隶主、资本家,还是中国的地主、将军等,都采用各种方法对其所统治或管辖的人进行评价和激励。在这一阶段,业绩评价的方法没有系统化,因此可以称为原始业绩评价阶段。 2. 定量业绩评价阶段(1895-1992年)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后,管理学掀起了量化管理的高潮。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纷纷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使管理学从一门艺术向科学靠近。业绩评价理论也逐渐系统化、定量化。该阶段业绩评价主要是依据会计报表数据和据此计算出的财务指标对企业和个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所使用的指标也由单一财务指标向多个财务指标共用转变,如利润、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1895-1990年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业绩评价阶段。传统业绩评价阶段业绩评价指标计算简单、数据获取方便,在相当长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业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提高了业绩评价的效率和效果。然而,这种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同样暴露出一些弊端:首先,财务指标可能会导致经营者出现急功近利的短期利益取向;其次,财务指标较容易被人为操纵和粉饰,导致评价结果信度不高;第三,财务指标

建筑事件的映射关系

建筑事件的映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14T10:44:17.0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周干杰 [导读] 探寻事件发生条件、发展依据及事件结果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种普适性、可描述与可量化的建筑事件“关系”。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41 摘要:建筑事件作为事件的一种类型,在时间、空间上依照建筑法则,运用“映射”原理,探寻其发生条件、发展依据及客观实物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种普适性、可描述与可量化的事件关系。 关键词:建筑事件原象映射象建筑法则关系普适性可量化 事件,于时间、空间特定条件下呈现的状态。建筑事件,作为事件的一种类型,其对于时间、空间要素的把握是完全一致的,评判一座建筑的好坏、优劣,离不开时间、空间的背景条件。屈米在“空间与事件”中指出:“就建筑学的社会性和形式创造的关联而言,建筑无法与‘发生’在其中的事件相脱离”。文丘里提出:“当内部与外部不同时,墙作为关键所在就成为一个建筑事件。”时间与空间是建筑事件的外在因素,促进与反作用与建筑的全过程,然而建筑发展的源动力还是其内在逻辑关系,该种关系,借用数学概念“映射”作以说明,探寻建筑事件复杂的内部关系,以清晰的、明确的主线贯穿建筑事件的始终。 在数学概念中,映射是指两个元素集之间,元素的相互“对应”关系。假设A、B为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A集合中的每个元素a,按照法则F,在B集合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b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b称为元素a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b=f(a);a称为b关于映射f的原象。 一、原象 A 就建筑领域而言,原象(A)主要为:建筑的环境条件、功能要求、空间要求、技术指标、建筑性格、建筑法规等建筑组成的基本要求与限定条件,以及满足功能需求的、符合预期效果的建筑设想。 二、象B 象(B)主要体现为:建筑功能与形式、建筑表皮肌理、色彩、类型、形状、大小等建筑元素的最终载体,满足原象集合中各项要求的预期建筑。 三、建筑法则 F 建筑法则F,是介于建筑设想与建筑实物间的建筑行为的引导线,它是一条自由的、多拐点的曲线,是空间质点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动态轨迹。建筑法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建筑与环境、形式与功能二元属性、建筑受众与社会属性、文化要求以及建筑创作中的基本手法:主与从、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重复与再现、渗透与层次、空间与序列、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虚与实…… 映射,即建筑法则在建筑领域中“原象”到“象”的映射呈现多元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建筑师旨在建筑设计的法则F 中探寻A、B集合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种普适性、可描述与可量化的“关系”。由原象A到象B的建筑法则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建筑与环境 环境,可分为地域物理环境与地域人文环境,其中地域物理环境是最为直接的对于环境的思考;地域人文环境,是对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的解读,具有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是建筑融于环境的升华。建筑犹如大众世界中人的个体,有其共性的属性与独特的内涵。摒弃千城一面的粗鄙复制,让建筑真正融入环境。 2. 形式与功能的二元属性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提出表皮与结构二元对立的理论,将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结构的“结果”,表皮是假定的外在附着物,结构则是内在支撑物。结构隐喻硬朗的男子,表皮暗喻瘦弱的女子;现代主义时期,以工业社会的理念指导建筑行为,强调建筑功能的实用,提出“装饰即罪恶”。“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格罗皮乌斯提出“功能决定形式”,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更明确了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以功能为核心,形式处于次要位置;后现代主义时期,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过于单一,缺乏时代与地域特征,缺乏与环境的对话,并将“传达建筑意义”作为自己的“战斗檄文”。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既重视建筑功能空间的使用,又重新赋予建筑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与地域环境的内涵;信息化时代,介于对个性化、差异化、地域化的追求,形式与功能、结构的对应关系若即若离,在不同展示媒介中,建筑形式先于建筑功能进入视线,对于建筑形式的追求过于片面、偏激,乃至出现脱离功能或与功能不吻合的形式。 3. 建筑的受众 建筑的服务对象,简分为面向儿童与面向成人的,如幼儿园与成人学校;面向大众与面向小众、特殊群体的,如演艺厅与专业体操训练室;面向当代与面向历史的,如现代科技馆与历史博物馆;面向个体与公共的,如私人住宅与公共会所……;以上是基于不同的建筑受众与其社会属性而言,在建筑事件中,事件的发生、发展应以其受众为主角,匹配相应的社会属性。 4. 社会参与度 信息化时代,不同人群、不同思维、不同设计导向涌入设计的过程中来,建筑法则的动态轨迹不断出现拐点,突变、偏离、纠正、折返等状况屡屡出现,延伸与拓展了建筑的维度。广泛地参与性,尤其使用者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建筑的初衷,让建筑真正适用于适用者。设计层面的不断深入、专项化、专业化的分工,如幕墙、景观、室内、机电及专业性技术条件的导入,建筑师参与设计的面域更广、参与度更深,由单体设计延伸为群体设计,需协调、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此境况下,建筑法则适时出现,利于掌控建筑事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5. 建筑元素的内在关系 就建筑自身而言,建筑是美的,内部构成是稳定、协调的,是可以正常运转的“机器”,具备一定功能,而非零散拼装在一起的零件。建筑自身要素间的关系有:对比、统一、均衡、稳定、比例、尺度、韵律、序列、规则、不规则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元素间的基本关系。 6. 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不是简单的附属物,已然超脱于维护结构的范畴,从其浅层次的物理热工要求到建筑性格的体现、建筑艺术的表达、建筑信息的展示,表皮具有更多的外在属性。表皮遵循众多的建筑法则,并与之在不同维度上发生映射关系。建筑是凝固的史书,表皮最直接地

20170721-功率级小信号传递函数的物理意义与测量(四)

功率级小信号传递函数的物理意义与测量(四) 普高(杭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张兴柱 博士 小信号电流音频隔离度的物理意义与测量: 图1: 功率变换器的一般小信号等效电路 )0?,0?()(??)(=== d v oL g g ii g i i s G (3)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s G g ii 是一种小信号增益,其物理概念为:对应于功率变换器的某一稳态工作点[g V ,oL I ,D ,g I ],在保持输入电压和占空比不变时,当负载电流被小信号扰动后,所获得的输入电流小信号扰动与负载电流小信号扰动之比。扰动后的工作点变成 一个准稳态工作点[g V ,oL oL i I ?+,D ,g g i I ?+]。当负载电流的小信号扰动采用单一频率的扰动,且其扰动频率小于1/2开关频率时,在输入电流上的扰动也可看成是同频的小信号扰动,这两个小信号扰动在频域上的比值,即)()(s G g ii 与小信号扰动的频率有关,)()(s G g ii 幅度的大小,反映了功率变换器的输入电流抗负载电流小扰动的抑制能力,因而经作者的推广,就将)()(s G g ii 称为功率变换器的电流音频抗扰度,或称电流音频隔离度。 电流音频隔离度)()(s G g ii 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 在DC-AC 逆变器中,前级DC-DC 功率变换器往往是一个升压电路,如将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电压升到350V 左右。其负载电流可以看成是一个DC 分量加上一个100Hz 的AC 分量,这个100Hz AC 分量的幅度等于直流分

量,虽然不能将它看成是负载电流上的一个小信号扰动,但这个低频的负载扰动会在输入电流上产生同样低频的扰动,从Boost 变换器的2 02)(111)(ωωωs Q s s D s G o zc g ii +++′= ,可以看出, 输入电流上的低频扰动是没有任何衰减作用的。但要紧的是像燃料电池这种新型再生能源,其对输入电流的低频纹波大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将输入电流的低频纹波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必须依赖闭环。所以这个指标将会成为新一代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请读者多加关注。 图2: 功率变换器的小信号电流音频隔离度测试 功率变换器在某一稳态工作点上的小信号电流音频隔离度,可用图2的线路进行测试。

第六章 资本成本练习及答案

第六章资本成本练习 1. H公司是一个高成长的公司,目前每股价格为20元,每股股利为1元,股利预期增长率为6%。 公司现在急需筹集资金5 000万元,有以下两个备选方案: 方案l:按照目前市价增发股票200万股。 方案2:平价发行10年期的长期债券。目前新发行的l0年期政府债券的到期收 益率为3.6%。H公司的信用级别为AAA级,目前上市交易的AAA级公司债券有3 种。这3种公司债券及与其到期日接近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债券发行公司上市债券到期日上市债券 到期收益率 政府债券到期日 政府债券 到期收益率 甲2013年7月1日 6.5%2013年6月30日 3.4%乙2014年9月1日 6.25%2014年8月1日 3.O5%丙2016年6月1日7.5%2016年7月1日 3.6% 要求: (1)计算按方案1发行股票的资本成本。 (2)计算按方案2发行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 【答案】 (1)K股=[1×(1+6%)]/20+6%=11.3% (2)无风险利率=3.6% 信用风险补偿率=[(6.5%-3.4%)+(6.25%-3.05%)+(7.5%-3.6%)]/3=3.4% 税前债务成本=3.6%+3.4%=7% 2.C公司正在研究一项生产能力扩张计划的可行性,需要对资本成本进行估计。估计资 本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现有长期负债: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2%,每半年付息的不可赎回 债券;该债券还有5年到期,当前市价1051.19元;假设新发行长期债券时采用私募方式, 不用考虑发行成本。 (2)公司现有优先股:面值100元,股息率10%,每季付息的永久性优先股。其 当前市价116.79元。如果新发行优先股,需要承担每股2元的发行成本。 (3)公司现有普通股:当前市价50元,最近一次支付的股利为4.19元/股,预期 股利的永续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贝塔系数为1.2。公司不准备发行新的普通股。 (4)资本市场:国债收益率为7%;市场平均风险溢价估计为6%。 (5)公司所得税税率:40%。 要求: (1)计算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 (2)计算优先股资本成本; (3)计算普通股资本成本:用资本资产价模型和股利增长模型两种方法估计,以 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4)假设目标资本结构是30%的长期债券、10%的优先股、60%的普通股,根据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及其对 我国的启示 西方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Miller与Modigliani的股利无关论(MM理论)由于MM理论所定义的完美资本市场与现实差距较大考虑到现实资本市场的非强势有效性特征以及税收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众多学者的规范和实证研究表明股利政策和市场价值是相关的在此笔者着重探讨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变革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一、股利信号传递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通常认为Pettit(1972)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

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Ross(1977)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如果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又不需额外追加大量资金时管理当局可能会调高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比率以便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增加普通股的每股盈余;同时如果他们对公司将来有较高的股利充满信心时就可能采取“昂贵”的但又十分有说服力的方式即通过支付较高的股利向市场传递这些内部信息如果企业拥有能带来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项目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时管理当局首先总是会尽量使用内部资金其次是利用负债最后才是发行股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Miller(1980)正式提出了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他指出公司宣布股利分配能够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投资者以前所未能预期到的那么股票价格就会对股利的变化做出反映这种反映就是股利的信息含量

14年版财务管理学精讲(第六章杠杆原理与资本结构)

第六章杠杆原理与资本结构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算;理解杠杆效应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理解资本结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杠杆系数的计量及关系,资本结构优化选择的方法。 难点是资本结构优化选择的每股收益分析法和比较公司价值法。 第一节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的杠杆效应表现为在存在特定费用的情况下,一个财务变量以某一比例变化时,引起另一个相关的财务变量以一个较大的比例变化。合理运用杠杆可以有助于公司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一、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未来经营收益或者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任何公司只要从事经营活动, 就必然承受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 通常,经营风险可以用息税前利润的概率分布对其期望值的偏离程度,即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或标准离差率来衡量。(识记)在市场经济中,经营风险的发生及大小取决于多方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领会) 1.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越稳定,则公司的经营风险越低;反之,公司销售状况对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则经营风险越高。 2.销售价格的稳定性。在同类产品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则经营风险较小;反之,销售价格随着竞争形势而波动,或单纯以价格策略维持市场占有率,必然导致经营风险较高。 3.投入生产要素价格的稳定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要投入原材料、动力、燃料、工资等。这些要素的价格变动越大,公司的经营风险越高。 4.产品更新周期以及公司研发能力。在高技术环境中,产品更新的周期短。如果公司缺乏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公司的经营风险会上升。 5.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当产品销售量增加时,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就会相应地减少,但是当销售量减少时,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随之增加,公司的利润就会相应减少。此时,如果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大,利润减少的幅度就会越大,经营风险就会越高。 在控制经营风险的各种方法中,合理地调整经营杠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一一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的含义(识记) 经营杠杆是指在某一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存在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对息税前利润产生的作用。由于固 定成本存在而导致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为经营杠杆。 2.经营杠杆系数的概念及计算(应用) 经营杠杆是把“双刃剑”,不仅可以放大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也可以放大公司的亏损。 经营杠杆的大小用经营杠杆系数(DOL衡量。 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 经营杠杆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DQL二竺竺竺竺(轻营杠杆系数的定义養式) 式中:EBIT为基期息税前利润,△ 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Q为基期销售量,△ Q为销售量的变动。如果假定公司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保持线性关系,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变,固定成本也保持稳定,则我们可以得到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 精选文档

6资本成本和杠杆原理练习-答案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6 资金成本和杠杆原理 ——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本期息税前利润为5000万元,本期实现利息费用为3000万元,则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 .3 B .1.5 C .2 D . 2.5 1.答案:D [分析]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5000÷(5000-3000)=2.5 2.某公司按面值等价发行期限为5年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12%,发行费用率为3%,所得税率为33%,则债券资金成本为( ) A .12.37% B .16.45% C .8.29% D .8.04% 2.答案:C [分析]债券资金成本=B ·i·(1-T)÷[B 0(1-f)]=1000×12%×(1-33%)÷[1000×(1-3%)] =8.29% 3.下列关于经营杠杆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固定成本总额,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B .在相关范围内,产销业务量变动率上升,经营风险加大 C .在相关范围内,经营杠杆系数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呈反方向变动 D .对于某一特定企业而言,经营杠杆系数是固定的,不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变动 3.答案:C [分析]因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M ÷(M-a ),可知提高固定成本总额,将增大经营杠杆系数,从而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产销业务量变动率上升,经营杠杆系数降低,从而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4.下列项目中,同优先股成本成反比关系的是( ) A .优先股年股利 B .发行优先股总额 C .所得税税率 D .优先股筹资费率 4.答案:B [分析]由优先股成本的计算公式: 可知:优先股成本与优先股年股利成正比关系,与 发行优先股总额成反比关系;而所得税税率对其计算没有影响,优先股筹资费率与其成同方向变化。 5.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根据( )来确定资金结构。 A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 B .占比重大的个别资金成本的高低 C .债券的利息固定 D .债券利息可以在利润总额中支付,具有抵税效应 5.答案:A [分析]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指企业在作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金结构的方法。 6.某公司全部资本为12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10%,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为20万元,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 .1.25 B .1.32 C .1.43 D .1.56 6.答案:B [分析]财务杠杆系数=EBIT ÷(EBIT-I )=20÷(20-120×40%×10%)=1.32 7.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预计息税前利润将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将增长 A .5% B .10% C .15% D .20% 7.答案:A [分析]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销售时增长率=10%÷2=5% 8.对企业财务杠杆进行计量的最常用的指标是( ) A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B .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 C .财务杠杆系数 D .财务杠杆 8.答案:C [分析]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的最常用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 9.某企业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5元,筹资费率为4%,每年股利固定,为每股0.20元,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 A .4 B .4.17 C .16.17 D .20 9.答案:B [分析]普通股成本=1000×0.20÷[1000×5×(1-4%)]=4.17 10.在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中,不必考虑筹资费用影响因素的是( ) C A.长期借款成本 B.债券成本 C.留存收益成本 D .普通股成本 11.下列项目中,同优先股资本成本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D A.优先股年股利 B.所得税税率 C.优先股筹资费率 D .发行优先股总额 12.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中,资本成本最高的是( )B A.优先股 B.普通股 C.债券 D .长期银行借款 13.公司增发普通股的市价为12元/股,筹资费率为市价的6%,本年发放的股利为0.6元/股,已知同类股票的预计收益率为11%,则维持此股价需要的股利年增长率为( ) C A.5% B.5.39% C..5.68% D .10.34% 解:K=D1/P (1-F )+G G=K- D1/P (1-F )=11%-0.6/12(1-6%)=5.7% 14.某公司股票目前发放的股利为每股2.5元,股利按10%的比例固定增长。据此计算的普通股资本成本为18%,则该股票目前的市价为( ) B A.34.375 B.31.25 C.30.45 D .35.5 解:K=D1/P (1-F )+G ) 1(0f P D K p -=

从隐喻看文化

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 张令千*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2) 摘要:英汉俗语的隐喻修辞对比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本文试图从无生物、有生物、爱情观和宇宙观的角度进行英汉隐喻修辞的对比,以求由一斑而窥全豹的修辞审美效果。 关键词:隐喻;俗语;修辞;审美观 A Culture Appreciation from the Angle of Metaphor: An Aesthetic Contrac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oquialisms Zhang Ling-q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Ningbo 315212) Abstract:There are numerous ways and angles to contract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nt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from the angle of nonliving matters, living matters, view of love and view of the world to fulfill the purpose of appreciating the beauty of metaphors. Key Words:metaphor; colloquialisms; rhetoric;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orn),意为‘a transfer of a meaning’,在汉语修辞学中它又被称作暗喻。陈望道先生(2010)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说过:“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其实迄今为止所讨论的“隐喻”,“实际上是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徐鹏,2007)。传统修辞学主要将修辞看作是词汇的转用,故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主要指词汇层面上的语言使用现象。“相互作用理论”则是在句子层面上讨论本体与喻体之间在词义上的相互迁移和相互影响。“认知隐喻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将隐喻放置在文化层面上予以探讨,试图说明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所独到的隐喻性的认知方式。“语法隐喻理论”似乎同样关注隐喻文化属性,但与认知隐喻理论不同的是,语法隐喻理论更多的是从语 *作者简介:张令千,男,湖南武冈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语言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与心理学。

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

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原理 设输入激励为X (f ),系统(即受试的试件)检测点上的响应信号,即通过系统后在该响应 点的输出为Y (f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H (f )可以用下式表示: )() ()(f X f Y f H = 如果,设输入激励为X (f )为常量k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H (f )可以用下式表示: )()(f kY f H = 也就是说,我们在检测点上测到的响应信号,就是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测量方法 1. 将控制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振动台的工作台面上。注意:如果试件是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 的工作台面上,则控制加速度传感器应该安装在夹具与试件的连接点附近。如果试件与夹具的连 接是通过多个连接点固定,则应该选择主要连接点,或者采取多点控制的方法。 2. 将测量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选择的测量点(即响应点)上。 3. 试验采用正弦扫频方式,试验加速度选择1g ,扫频速率为0.5 Oct/min (或者更慢一些),试 验频率范围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频率范围。在试验中屏幕上显示的该激励曲线(也就是控制曲 线)应该是一条平直的曲线。这就保证对被测量试件来说是受到一个常量激励。 注意:在测量传递函数时,最好是采用线性扫频。因为,线性扫频是等速度扫频,这对于高频 段共振点的搜索比较好,能大大减少共振点的遗漏。而对于对数扫频来说,在低频段,扫频速 度比较慢;在高频段。扫频速度就比较快,这就有可能遗漏共振点。不少人之所以喜欢在测量 传递函数时采用对数扫频,是因为对于同样频率段的扫频来说,线性扫频要比对数扫频使用的 时间要多。 4. 通过控制仪,选择不同的颜色在屏幕上显示响应曲线。该响应曲线就是系统的频响曲线,在 这里也是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注意:该控制仪可以在屏幕上同时显示好几条曲线。 三.其他方法 1. 测量原理 在闭环反馈控制时,为了保证控制点上被控制的物理量不变,当被控制的试件由于本身的 频率特性而将输入的激励信号放大时,从控制点上检测到的响应信号也将随着变大,也就是反馈 信号变大。由于,通常都是采取负反馈控制,那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综合后再输入到系统中, 就会使控制点上的响应信号变小,而返回到原来的量级。 反过来,如果被控制的试件由于本身的频率特性而将输入的激励信号缩小时,从控制点上检 测到的响应信号也将随着变小,也就是反馈信号变小,那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综合后再输入

商务报刊英语中“战争”概念隐喻探析

商务报刊英语中“战争”概念隐喻探析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对自选语料进行例证分析,解读“战争”概念隐喻在商务报刊英语语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商务报刊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以名词、动词和介词等方式出现,用来映射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现象,不但为人们认知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得商务报刊英语文章变得通俗易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有利于学生培养隐喻思维意识、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签:商务报刊英语“战争”概念隐喻商务英语阅读能力 一、引言 商务报刊英语中含有大量的概念隐喻表达方式,加之报刊英语所特有的专业性和时效性,使得商务报刊英语阅读的难度系数加大。因此,将概念隐喻理论和报刊英语阅读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意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对自选语料的例证分析,解读“战争”概念隐喻在商务报刊英语语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隐喻思维意识,从而提高其商务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隐喻学研究大多局限于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范畴,真正具有颠覆性革命意义的研究却是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的隐喻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我们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数都是由隐喻建构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即人们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域中的词汇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隐喻概念与概念隐喻表达方式不同。隐喻概念是我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机制,而概念隐喻表达方式是隐喻概念的具体表现方式,是隐喻概念在语篇中的具体实例2。对概念隐喻的正确解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对已知概念或已知事物的认知,即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源域的概念的充分理解; 2.寻找新概念或新事物与已知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似性; 3.选择源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语义要素,将其映射到目标域中某个语义范畴的某个词语上。 三、商务报刊英语中的“战争” 概念隐喻探析 “战争”概念隐喻由来已久,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常规隐喻。大量的经济新闻语篇的隐喻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国家的人们谈论经济和贸易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贸易是战争”这一概念隐喻。战争这个历史概念范畴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认知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对战争这种有形的、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和体验无形的、陌生的和抽象的商务概念。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

场效应管的分类和作用

场效应管的分类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根据三极管的原理开发出的新一代放大元件,有3个极性,栅极,漏极,源极,它的特点是栅极的内阻极高,采用二氧化硅材料的可以达到几百兆欧,属于电压控制型器件 概念: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 特点: 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场效应管的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场效应管的测试 1、结型场效应管的管脚识别: 场效应管的栅极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源极和漏极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将万用表置于R×1k档,用两表笔分别测量每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某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相等,均为数KΩ时,则这两个管脚为漏极D和源极S(可互换),余下的一个管脚即为栅极G。对于有4个管脚的结型场效应管,另外一极是屏蔽极(使用中接地)。 2、判定栅极

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管子的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碰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测出的阻值都很小,说明均是正向电阻,该管属于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 制造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所以不必加以区分。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 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因为这种管子的输入电阻极高,栅源间的极间电容又很小,测量时只要有少量的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损坏。 3、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将万用表拨到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相当于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这时表针指示出的是D-S极间电阻值。然后用手指捏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作为输入信号加到栅极上。由于管子的放大作用,UDS和ID都将发生变化,也相当于D-S极间电阻发生变化,可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时表针摆动很小,说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较弱;若表针不动,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由于人体感应的50Hz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因此用手捏栅极时表针可能向右摆动,也可能向左摆动。少数的管子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多数管子的RDS增大,表针向左摆动。无论表针的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能有明显地摆动,就说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本方法也适用于测MOS管。为了保护MOS 场效应管,必须用手握住螺钉旋具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上,将管子损坏。 MOS管每次测量完毕,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电压UGS,再接着测时表针可能不动,此时将G-S极间短路一下即可。 2.场效应管的分类: 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MOS)两大类 按沟道材料:结型和绝缘栅型各分N沟道和P沟道两种. 按导电方式: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 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场效应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而MOS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N沟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 3.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杠杆效应与资本结构 习题

第七章资本成本 一、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的资金总额中,债券筹集的资金占40%,已知债券筹集的资金在500万元以下时其资金成本为4%,在500万元以上时其资金成本为6%,则在债券筹资方式下企业的筹资总额分界点是( B )元。 A.1000 B.1250 C.1500 D.1650 500/0.4=1250 2、某企业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10%,每年付息一次,发行价为1100元,筹资费率3%,所得税税率为30%,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是( B 或5.82% )。 A. 9.37% B. 6.56% C. 7.36% D. 6.66% 4、某公司普通股目前的股价为10元/股,筹资费率为5%,第一年预期每股股利为2元,股利固定增长率2%,则该股票的资金成本为( B )。 A. 22.00% B. 23.05% C. 24.74% D. 23.47% 5、某公司普通股目前的股价为10元/股,筹资费率为8%,刚刚支付的每股股利为2元,股利固定增长率3%,则该股票的资金成本为( D )。 A.22.39% B.21.74% C.24.74% D.25.39% (留存收益股价不减少筹资费用) 6、某公司普通股目前的股价为10元/股,筹资费率为6%,刚刚支付的每股股利为2元,股利固定增长率2%,则该企业利用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为( A )。 A. 22.40% B. 22.00% C. 23.70% D. 23.28% 7、某公司普通股目前的股价为10元/股,筹资费率为8%,刚刚支付的每股股利为2元,股利固定增长率3%,则该企业利用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为( D )。 A.22.39% B.25.39%

6资本成本和杠杆原理练习

6 资金成本和杠杆原理——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本期息税前利润为5000万元,本期实现利息费用为3000万元,则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A.3 B.1.5 C.2 D.2.5 2.某公司按面值等价发行期限为5年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12%,发行费用率为3%,所得税率为33%,则债券资金成本为() A.12.37% B.16.45% C.8.29% D.8.04% 3.下列关于经营杠杆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固定成本总额,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B.在相关范围内,产销业务量变动率上升,经营风险加大 C.在相关范围内,经营杠杆系数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呈反方向变动 D.对于某一特定企业而言,经营杠杆系数是固定的,不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变动 4.下列项目中,同优先股成本成反比关系的是() A.优先股年股利B.发行优先股总额C.所得税税率D.优先股筹资费率5.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根据()来确定资金结构。 A.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B.占比重大的个别资金成本的高低 C.债券的利息固定D.债券利息可以在利润总额中支付,具有抵税效应6.某公司全部资本为12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10%,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为20万元,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A.1.25 B.1.32 C.1.43 D.1.56 7.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预计息税前利润将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将增长 A.5% B.10% C.15% D.20% 8.对企业财务杠杆进行计量的最常用的指标是() A.息税前利润变动率B.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 C.财务杠杆系数D.财务杠杆 9.某企业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5元,筹资费率为4%,每年股利固定,为每股0.20元,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A.4 B.4.17 C.16.17 D.20 10.在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中,不必考虑筹资费用影响因素的是() A.长期借款成本B.债券成本C.留存收益成本D.普通股成本11.下列项目中,同优先股资本成本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优先股年股利B.所得税税率C.优先股筹资费率D.发行优先股总额12.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中,资本成本最高的是() A.优先股B.普通股C.债券D.长期银行借款 13.公司增发普通股的市价为12元/股,筹资费率为市价的6%,本年发放的股利为0.6元/股,已知同类股票的预计收益率为11%,则维持此股价需要的股利年增长率为( ) A.5%B.5.39% C..5.68% D.10.34% 14.某公司股票目前发放的股利为每股2.5元,股利按10%的比例固定增长。据此计算的普通股资本成本为18%,则该股票目前的市价为( ) A.34.375B.31.25 C.30.45 D.35.5 15.债券成本一般要低于普通股成本,这主要是因为( )

必备冲刺名解19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必备冲刺名解19 |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01拟态环境 提出+定义及特点+解释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提出) 拟态环境即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定义及特点)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 ?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解释) 02 媒介依存症 提出+定义+解释 媒介依存症又称媒介依赖症。媒介依赖理论最初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提出) 媒介依存症是指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的行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传播的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人们也加重了对信息的依赖,对于媒体介质的过分依赖,失去了与某媒体介质的接触后便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产生生活障碍的症候,这就是媒介依存症的一部分体现。媒介依存症是伴随着媒介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