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型设计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库原型设计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库原型设计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库原型系统需求分析

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定义

数据库需求分析是从现存系统开始的。现存系统就是现在使用的系统,可能是一个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一个计算机系统。通过对现存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库系统(也称作目标系统)。

作为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的一部分,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在调查现存系统基础上,分析和确认用户的数据需求。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开发的基础,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库设计乃至整个数据库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

2.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内容

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定义分析、数据操纵分析、数据完整性分析、数据安全性分析、数据库性能分析。

1. 数据定义分析

在数据库系统中,绝大多数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角色等对象是在目标系统实现或初始化阶段创建的,但也有一些是在目标系统安装或正常运行期间动态创建的。数据定义分析是分析目标系统动态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视图、索引、角色等数据对象的需求。

2. 数据操纵分析

数据操纵分析是分析数据库用户关于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和排序等的数据操纵需求。

3. 数据完整性分析

数据完整性分析是分析数据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联系常常在数据字典和E-R图中描述。

4. 数据安全性分析

数据安全性分析是分析数据库的各种安全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计人员才能设计数据库的用户、角色、权限、加密方法等数据库安全保密措施。数据安全性需求可以在数据字典中描述。

5. 并发处理分析

并发处理分析是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在现存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数据库的各种并发处理需求,为数据库并发控制设计提供依据。并发处理需求可以在数据字典中描述。

6. 数据库性能分析

数据库性能分析是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在现存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数据库容量、吞吐量、精度、响应时间、存储方式、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数据库性能需求。

A. 数据定义分析

数据定义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系统安装和正常运行期间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等对象的创建、修改与删除等需求。数据定义分析为数据库并发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数据定义分析很有必要。首先,虽然数据库系统的上述对象是开发人员在数据库实现时

创建的,但是一些通用性较强的数据库系统相当一部分对象是在系统安装或者正常运行时创建的。例如,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速度,证券交易管理系统按月份存储数据,即每个月份的数据存储在该月份对应的数据库中;于是每个月1号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对应该月的数据库。其次,数据库运行期间可能存在修改某个对象的需求。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运行期间由于系统升级,学生基本信息需要增加一个数据项。最后,在数据库运行期间可能存在删除某个对象的需求。例如,一些临时建立的对象在不使用时需要删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定义分析:

(1)对象命名时是否考虑了时间因素?如是,则可能有创建需求。

(2)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可能需要创建临时表,用于存储数据处理的中间结果。

(3)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要求,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动态地创建视图,以简化系统对数据操作的语句。

B. 数据操纵分析

数据操纵分析主要是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和排序等方面的分析。

C. 数据更新分析

数据更新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各种更新操作,包括对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

1. 数据插入

数据插入是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数据。插入的数据可以是一个表中的一条或者多条记录。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插入语句有两种使用形式:一种是使用常量,一次插入一个记录。另一种是利用查询的结果集,一次插入多个记录。

2. 数据删除

数据删除是将对原有的不需要的数据执行删除操作,从而达到减少数据使数据得到更新的目的。在对数据执行删除操作时,若需要删除的数据和其他表中的数据有关联,则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常也需要将相关数据进行删除更新操作。

3. 数据修改

数据修改是指对原有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或者全部数据进行修改操作,从而使数据满足新要求而实现数据更新的目的。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经常需要执行修改操作,以符合新的要求。例如,在学生基本信息表中,当某个学生的专业发生变化时,就需要修改原来所登记的专业信息以达到更新的目的。

D. 数据查询分析

数据查询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根据数据字典、应用系统需求及用户的需求,确定哪些属性作为数据查询的选择条件构造依据,并根据系统对数据查询响应时间要求的快慢,合理地完成索引等对象的创建、修改与删除等操作。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查询分析:

(1)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及各类用户对数据查询的需求,分析应用系统需要哪些

实体集的属性作为系统查询的条件,如某工厂管理系统要求依据职工的岗位、职位等属性进行数据的查询。

(2)根据分析比较,确定数据查询速度的快慢,合理地针对某些属性设计索引,以加快查询响应时间。

E. 数据完整性分析

完整性分析是基本表设计的重要基础,它是找出保证数据库中数据满足一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其目的是防止错误的数据进入数据库。

(1)一致性一致性是指表示同一事实的两个数据应当一致。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各个学院保存的学生成绩应该和学校教务处保存的学生成绩一致。

(2)正确性正确性是指数据必须正确无误的。例如,数值型数据中只能含有数字而不能含有字母。

(3)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数据必须在其定义域之内。例如,性别的定义域为集合{男,女},性别必须在此定义域中取值。

数据完整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数据项取值范围、关键字、数据关联。

F. 数据项取值范围

数据项取值是有取值范围限制的,这种限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应用程序逻辑查错的负担。例如,在职工基本信息中,根据习惯职工年龄一般为正整数,在输入年龄时,如果不小心输入为负数或者是小数时,数据库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出错,不充许数据输入。

数据项取值范围一般在数据字典的数据项词条中说明。

G. 数据库性能分析

1. 容量

数据库容量是数据库能够存储的数据量。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通过分析数据字典,根据数据项的长度、数据存储的数据量等因素和数据库的预期运行时间,估算数据库容量。

2. 吞吐量

吞吐量是单位时间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通过分析数据字典,根据数据项的长度、数据流的流量、数据存储的数据量和存取频度等因素,估算数据库吞吐量。

3. 精度

精度是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首先要认真评估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项的数据类型和精度是否合理,然后为数据项确定合适的精度,必要时修改数据字典。需要指出的是,并非精度越高越好,因为精度高的数据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开销一般也大。

4.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从用户向计算机发出处理请求开始,经过处理直到计算机输出最终结果为止的时间间隔。例如,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通过计算机查询考试成绩的响应时间是从发出查询要求开始,经过处理直到输出查询结果为止的时间。

数据库响应时间指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和排序的响应时间,也包括数据

库备份、恢复等数据维护的响应时间。数据库响应时间是DBMS、数据库系统硬件选择和设计的重要依据。显然,响应时间越少,处理速度越快。

不同的应用系统对响应时间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网上股票实时交易系统就要求较少的响应时间,否则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5. 存储方式

在系统刚刚建立初期,用户的数据规模并不大,存储需求也很简单,只是要把相关数据存放在存储设备上即可,但是当数据量非常大时,数据的存储方式对数据库性能影响较大,过于频繁的I/O操作将严重降低系统响应时间。

跨越物理存储设备来控制数据库、表和索引的存放。这种做法可以均衡负载,因此可提高数据库性能。

一般来说,大型的、被频繁操作的表应该分区,存放在几个存储设备上。

6. 可靠性

对于数据库来说,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地、低故障率地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应在一开始就确定可靠性和其他质量指标,考虑相应措施。

7.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反映了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数据库系统开发过程中,变化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需求、设计的变化、算法的改进等。

如果系统规模很大,问题很复杂,倘若系统的可扩展性不好,那么该系统就像用卡片造成的房子,抽出或者塞进去一张卡片都有可能使房子倒塌。

8. 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反映数据库是否易于维护的性能指标。数据库可维护性分析就是分析数据库有哪些维护需求,以便在数据库设计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数据库原型系统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原型系统功能模块图

主要功能叙述:

一:数据库表

1、创建基本表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数据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列名><数据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2、修改基本表

alert table <表名>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完整性约束]]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modify <列名><数据类型>];

add: 用于向表中增加新列及新列相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新的列增加成功后不带任何数据

drop:用于删除指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modify:用于修改原来的列定义,包括修改列名和数据类型,列数据类型修改后可能会丢失原有的数据

3、删除基本表

drop table <表名>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列名> [<次序][,<列名>[<次序]].....);

4、建立与删除索引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列名> [<次序][,<列名>[<次序]].....);

注:unique:表明此索引的每个索引值只对应惟一的一个记录

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 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系统,明确应用环境对系统的要求是首要的和基本的。因此,应该把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作为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要处理的对象,包括某个组织、某个部门、某个企业的业务管理等,充分了解原手工或原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概况及工作流程,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产生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并产生需求说明书。值得注意的是,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数据库。 如图所示,需求分析具体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1)?? 用户需求的收集。 (2)?? 用户需求的分析。 (3)?? 撰写需求说明书。 图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管理中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信息需求是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的信息的内容和性质。由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导出数据需求,即在数据库中应该存储哪些数据。处理需求是指用户要求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某种处理要求的响应时间,处理方式指是联机处理还是批处理等。明确用户的处理需求,将有利于后期应用程序模块的设计。 调查、收集用户要求的具体做法是: (1)?? 了解组织机构的情况,调查这个组织由哪些部门组成,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为分析信息流程做准备。

(2)?? 了解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调查各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输出什么信息,输出到什么部门,输出的格式等。在调查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如票证、单据、报表、档案、计划、合同等,要特别注意了解这些报表之间的关系,各数据项的含义等。 (3)?? 确定新系统的边界。确定哪些功能由计算机完成或将来准备让计算机完成,哪些活动由人工完成。由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就是新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在调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条件,可采用的调查方法很多,如跟班作业、咨询业务权威、设计调查问卷、查阅历史记录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有用户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强调用户的参与是数据库设计的一大特点。 收集用户需求的过程实质上是数据库设计者对各类管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设计人员与各类管理人员通过相互交流,逐步取得对系统功能的一致的认识。但是,由于用户还缺少软件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设计人员往往又不熟悉业务知识,要准确地确定需求很困难,特别是某些很难表达和描述的具体处理过程。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自身熟悉业务知识的同时,应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于那些因缺少现成的模式、很难设想新的系统、不知应有哪些需求的用户,还可应用原型化方法来帮助用户确定他们的需求。就是说,先给用户一个比较简单的、易调整的真实系统,让用户在熟悉使用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需求,而设计人员则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原型,反复验证最终协助用户发现和确定他们的真实需求。 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抽象用户的需求,使之转换为后续各设计阶段可用的形式。在众多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描述系统。 1. 使用数据流图分析信息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是软件工程中专门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化工具。因为数据流图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即使不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容易理解,所以是极好的交流工具。图给出了数据流图中所使用的符号及其含义。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数据库需求分析报告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 §1概述 编写说明: 本章描述本软件开发得背景,系统目标,用户得业务情况,以便于需求理解。 §1·1背景 在学籍管理中,需要从大量得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反映教学情况.传统得手工操作方式,易发生数据丢失,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速度慢.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水平. §1·2系统目标 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教务管理所需得信息管理,把管理人员从繁琐得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得精力从事教务管理政策得研究实施,教学计划得制定执行与教学质量得监督检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3 业务模式 本系统就是运行在Win98、Win2000、WindowsNT等操作系统环境下得多台计算机构成得局域网,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按某学生某学期,学年考试及补考成绩,自动生成该学生就是否升留降级,退学。 ·按某学生在校期间累计补考科目门数与成绩自动生成该学生就是否结业,毕业,授位。 ·按某学生因非成绩原因所引起得学籍变更作自动处理. ·按每学期各年级班学生考试成绩自动生成补考名单,科目。 ·按每学期各年级学生考试成绩自动生成某课程统计分析表。 ·按同一年级学习成绩进行同一课程不同班级间成绩比较。 §2用户需求 编写说明: 此系统专门为高校学籍管理所设置。本节主要描述用户需求得使用范围,功能要求信息采集与各部门得使用权限 §2·1使用范围 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等相关文件完成本科与专科学生学籍状况得系统管理(本科生用学年学分制,专科生用学年制)。 系统中保留五个年级学生得信息,学生毕业一年后信息转储,但随时可以查询,输出. §2·2功能要求 ·学生档案管理: 学生得一般情况,及奖励,处分情况; ·学生成绩管理: 学习成绩,补考成绩; ·学籍处理: 学生留降级处理,休复学处理,退学处理; ·日常教务管理: 日常报表,如通知书,补考通知书等,学生学习成绩得各种分类统计; ·毕业生学籍处理:结业处理,毕业处理,授位处理,学籍卡片等。 §2·3信息采集与各部门得使用权限 每学期考试完毕由各系录入成绩,然后由教务科收集。为了信息得安全与数据得权威性,对于网上信息得使用权限与责任规定如下: 数据收集前得系统权限

SQL_Server数据库设计的案例分析报告

数据库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管理 1. 基本需求 某学校设计学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实体包括学号、、性别、生日、民族、籍贯、简历、登记照,每名学生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专业包括专业编号和名称,一个专业属于一个学院,一个学院可以有若干个专业。学院信息要存储学院号、学院名、院长。教学管理还要管理课程表和学生成绩。课程表包括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每门课程由一个学院开设。学生选修的每门课程获得一个成绩。 设计该教学管理的ER模型,然后转化为关系模型。 若上面的管理系统还要管理教师教学安排,教师包括编号、、年龄、职称,一个教师只能属于一个学院,一名教师可以上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名老师来上,每个教师所上的每门课都有一个课堂号和课时数。试修改上题的ER 模型,将教师教学信息管理增加进去。

2. 参考设计: 图一教学管理ER图 由ER模型转换的关系模型是: 学生(学号,,性别,生日,民族,籍贯,专业号,简历,登记照) 专业(专业号,专业,专业类别,学院号) 学院(学院号,学院,院长)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院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题目分析:本题中有学生、专业、学院、课程四个实体。一个学生只有一个主修专业,学生与专业有多对一的联系;一个专业只由一个学院开设,一门课程只由一个学院开设,学院与专业、学院与课程都是一对多的联系;学生与课程有多对多的联系。 在转换为关系模型时,一对多的联系都在相应的多方实体的关系中增加一个外键。) 增加教师,ER图如下。

图二有教师实体的教学管理ER图 3. 物理设计 基于Access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如下。 指定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并为设计好的关系模型设计表结构。 数据库文件保存在“E:\教学管理\”文件夹中,数据库文件名:教学管理.MDB。 表包括:学院、专业、学生、课程、成绩单。对应表结构如表1-2至表1-6所示。 表1-1 学院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主键/索 引参照表约束Null 值 学院号文本型 2 ↑(主) 学院文本型16 院长文本型8 √ 表1-2 专业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主键/索 引参照表约束Null 值 专业号文本型 4 ↑(主) 专业文本型16 专业类别文本型8 ↑ 学院号文本型 2 学院 表1-3 学生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主键/索参照表约束Null

数据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1.目的 1)能够存储大量的图书信息,快速有效的进行书籍数据管理,包括: ①图书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②图书信息的多关键字检索查询。 ③图书的出借、返还和资料统计。 2)能够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这其中包括: ①读者信息的登记、删除及修改。 ②读者资料的统计与查询。 3)能够对需要的统计结果提供打印输出。 4)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提供数据信息授权访问,防止随意删改,同时提供信息备份的服务。 2.概述 2.1用户需求分析 1)产品功能 登录系统:注册,注销,退出。 管理:用户管理,借阅管理,图书管理。 查询:读者查询,借阅查询,图书查询。 帮助:使用说明,关于。 2)用户角色

3)操作环境 4)设计实现约束 2.2建立需求模型 上图是用例图的建模过程,下面是该系统的用户需求陈述: (1)校图书馆准备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方便广大师生借阅、浏览: (2)师生需要先注册然后才能借阅图书。用户进行注册时需要输入个人信息,注册成功后,会获得一个由系统提供的标识其身份的标识码。 (3)用户登录进入图书管理系统后,可以通过Web页面查看图书的各种信息,如图书的借阅情况,作者等 (4)用户登录后可以借阅图书,并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还书。否则必须缴纳罚款金。用户借阅图书时,系统会注明借阅时间。 (5)图书管理员可以查询图书,查看一些借阅情况,更容易知道哪类图书需求量大,好做到合理的更新增减图书。有用户违规或没按时还书的情况,他们做处理,收罚金。 查询图书可以是用户得知图书更具体的位置以节省时间。 (6)管理员可以对书籍进行操控,注册,修改图书及信息;注册,修改读者信息;进行系统维护。 从上述需求陈述中可以发现以下元素: ①参入者 ·用户 ·管理员 ②基本用例 ●注册 ●登录 ●查询图书

数据库需求分析

第一章系统概要介绍 1.1 系统概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的目标是能利用课程中学习到的数据库知识与技术较好地开发设计出数据库应用系统,去解决各行各业信息化处理的要求。本实验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 为了使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开发设计合理、规范、有序、正确、高效进行,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工程化6阶段开发设计过程与方法,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数据库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我们按照以上几点开发了机房上机管理系统数据库。 1.2 系统研发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至于校园数字化的发展和我国高校机房的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大,。各个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越来越多的学生到校机房上网。这对校园机房进行联合计费管理和机房的配置管理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公共机房的职能,解决机房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就要开发出一套满足高校需求的机房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机房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有很多的信息数据需要管理,由于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数据繁多,因此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就存在容易出错、数据易丢失,且不易查找和低效率等弊病。总的来说,就是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机房管理系统,使机房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机房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统计相关情况。 1.3 系统研发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根据所学的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的知识,能够针对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编码,测试等,完成 第6/26页题目要求的功能,从而达到掌握开发一个小型数据库的目的。我校的计算机设备和学生上网上机管理还处于较为原始的手工阶段。缺少一套实用可靠的设备和课程管理系统软件。随着电气化教学和无纸化办公的一步步完善,利用机房管理系统管理我校的机房势在必行 第7/26页第二章需求分析 2.1 需求描述 针对一般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通过对学生上机过程、注册过程、充值过程、的内容的数据流程分析一现设计如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数据库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1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系、部)软件工程专业091班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1年05月28日至2011年05月29日共2天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开发出一个原型系统,能正确运行,数据库的设计要满足规范、能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查询、完成报表统计等。 二、设计任务 1)系统分析(包括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等)及功能分析; 2)数据库设计; 3)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程序设计及调试; 5)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三、设计工作量 每个小组至少要投入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该课程设计,而且每个小组中的每个人要独立开发1到2个模块,要求每个小组有个独立的系统。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2011-05-28~2011-05-28 选题 系统分析和设计 2011-05-29~2011-05-29 熟悉软件开发工具、编码系统测试 进行集中课程设计,完成系统最后测试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答辩,确定小组等级,交文档材料(含电子文档)、源程序。 主要参考资料[1]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晟,万科.数据库开发案例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郑阿奇https://www.360docs.net/doc/d516497089.html,3.5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范立南《SQL Server2000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6]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刘浩,https://www.360docs.net/doc/d516497089.html,+SQL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报告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班级:11计算机转 学号:1116939040 姓名:王湘萍 一.需求分析 1.1可行性分析 现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车辆作为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在企业中已经不是单一的存在,由于单位车辆数目的急剧增加,与之相对应的问题随之而生,比如车辆的使用权问题,车辆的费用问题等,不再是简单的少量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借助于电脑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如此可以减少人力财力来维护这些数据,可以用更少的投入来换取更佳的数据管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单位车辆管理系统是可行的,是必要的。如今,MIS开发已经慢慢的驱向成熟,车辆管理系统也有部分开发,但是都还不是十分完善。现今已经开发的车辆管理系统都是针对以运营为主的具有盈利目的的单位。比如,公交管理、出租车管理、运输公司管理、汽车站点的管理,而这些管理最主要是针对盈利的管理,很少有针对各种汽车使用权、车辆调配等各种普通单位,不是以车辆运营为盈利手段的车辆管理,针对这点,此系统就是适合如今大多数企业管理的车辆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管理,满足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1)经济性 ①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②可缩减人员编制,减少人力费用; ③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技术性 ①处理速度快,准确; ②通过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安全性好; ③方便查询; ④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3)社会性

①可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效率,会得到上下员工的一致同意的; ②可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2需求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管理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模式,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具有以下功能: 1)由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较差,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2)由于该系统的使用对象多,要求有较好的权限管理。 3)方便的数据查询,支持多条件查询。 4)基础信息管理与查询(包括车辆信息、用车记录、部门信息)。 5)通过计算机,能够直接“透视”仓库存储情况。 6)数据计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7)系统退出。 1.3 系统的模型结构 该系统的模型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的模型结构 1.4业务流程分析

项目一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需求分析

一、本课程的任务 后台数据库构建、数据库操作、管理、维护,为后续课程如JA V A,https://www.360docs.net/doc/d516497089.html,作准备工作,从而从前台到后台完成一个完整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 二、本课程的学习特点及思路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2、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的构建为例,贯穿本课程。 3、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按子项目的完成来开展教学。 三、考试形式: 按平时实验情况及课程设计情况给出分数。

项目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需求分析 任务: 确定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找出系统中的实体,如学生、教师、课程等。 找出各实体的各种属性,如学生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找出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学生与课程的关系是“学习”,画出E-R图 将E-R图转换成二维表 对二维表进行优化处理 课程引入: 在IT企业中,经常需要创建一些小型的数据库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管理,那第要创建一个怎样的数据库,库中包含哪些表及其它对象,表中有哪些数据既能保证数据的冗余尽可能少,又能何证对数据库操作不会出现异常,既方便用户的使用和操作,又能满足数据库安全及管理需要?这是IT工作岗位中经常遇到的工作,也是IT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掌握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的知识、方法及技巧是完全必要的。本单元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需求分析的学习及实践,使同学们掌握常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据库设计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使它能有效地存储数据。数据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效果。因此设计一个结构优化的数据库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正确利用信息的保证。在中小型企业中,通常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势在必行。这样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人,财,物各种将资源的效用。通过分析我校教学管理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学成成绩,教学授课,选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 课程内容: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中比较著名的有新奥尔良方法,它将数据库的设计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时间的一步,需求分析做得是否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其上构建数据库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如果做的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本案例中任务分析:管理员可对学生基本信息,班级信息,教师信息,学生选课情况,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学生可对本人信息进行修改,进行网上选课,浏览个人成绩及选课情况。包括这样几个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修改,用户删除 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别信息添加、修改、删除;班级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学生信 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系别、班级、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 3、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4、课程管理: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教师授课安排,学生选课。 5、学生成绩管理:成绩的录入和修改;成绩的汇总统计,成绩的审核和锁定;成绩的查询。 6、系统维护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系统帮助。 通过对以上系统功能分析得知,该系统涉及大量,复杂的数据管理,如何组织数据,采取何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报告课案

(理工类) 课程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专业班级: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单)(1) 学生学号: 13052010** 学生姓名:周敏健 所属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钟睿 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 System Analysis 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A101 实验日期: 11月9日、11日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考勤管理系统相关需求的分析,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2.掌握需求分析相关文档的规范 3.完成对小型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硬件:PC机 软件:SQL Server、JAVA、JUDE 三、实验过程

1. Introduction 1.1 Purpos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school, sharp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to monitor student attendance. By using this system, we can make the teachers need not to attend the class attendance; thereby saving the teaching tim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ttendance rate of students.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herefore, the software should be humanized. 1.2 Intend ed Audience and Reading Suggestions This document is for project account manager and project team members to read. The system test plan and the system design document as the input. 1.3 Product Scope The goal of the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attendance statistics and timely input, and the software is also applied to the sign of the Large Firm. 1.4 References [1] Karl E.Wiegers.Software Requirements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Suzanne Robertson & James Robertson. Mastering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M].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6. 2. Positioning 2.1 问题描述 1)资源问题 在一所学校四个年级中,假如每个年级有30个班,整个学校4个年级就有120个班,每个班按标准人数30人计算,四个年级共3600人。每个老师每学期要教学很多班级,若一个老师教学3个班级,共有100个老师,那至少要有300张/月的纸是用来签到的。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书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1.总体功能需求-------------------------------------------------------------1 2.软件开发平台需求---------------------------------------------------------1 3.软件需求分析-------------------------------------------------------------1 3.1.软件范围-----------------------------------------------------------1 3.2软件的风险----------------------------------------------------------1 3.3软件的功能----------------------------------------------------------2 3.4用户类和特性--------------------------------------------------------2 3.5运行环境需求--------------------------------------------------------2 3.6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2 4.外部接口需求--------------------------------------------------------------2 4.1用户界面-----------------------------------------------------------3 4.2硬件接口-----------------------------------------------------------3 4.3软件接口-----------------------------------------------------------3 4.4通讯接口-----------------------------------------------------------4 5.系统功能需求--------------------------------------------------------------5 5.1说明和优先级-------------------------------------------------------5 5.2激励响应序列-------------------------------------------------------5 5.3输入输出数据-------------------------------------------------------6 6.其他非功能需求-------------------------------------------------------------6 6.1性能需求------------------------------------------------------------6 6.2安全措施需求--------------------------------------------------------6 6.3安全性需求----------------------------------------------------------6 6.4操作需求------------------------------------------------------------7 6.5软件质量属性--------------------------------------------------------7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题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简介和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组织结构图 2)管理功能图 3)业务流程图 4)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7)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 (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部分(信管班需写此部分内容,非信管班不作要求) 1)程序框图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 (5)附录或参考资料

案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说明:本例时间较早,开发工具选用VFP。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系统再开发实现,学习重点放在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际过程、方法及内容。 这里给出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例,目的是使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开发者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应当提交的书面成果。 一、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简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家生产照明灯的老企业,每年工业产值在四千万元左右。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如表l所示。 表1 某厂产品品种规格、单价及定额储备 工厂的产品仓库管理组隶属于销售科领导,由七名职工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帐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并且应当随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库存查询信息。为了防止超储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同时也为了避免产品库存数量不足而影响市场需求,库存管理组还应该经常提供库存报警数据(与储备定额相比较的超储数量或不足数量)。

数据库设计实例需求分析、概念结构、逻辑结构

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实例 现要开发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经过可行性分析和初步的需求调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边界,该系统应能完成下面的功能: (1)读者注册。 (2)读者借书。 (3)读者还书。 (4)图书查询。 1、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反映了图书管理系统与外界的接口,但未表明数据的加工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根据前面图书管理系统功能边界的确定,再对图书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功能做进一步分解,可分解为读者注册、借书、还书和查询四个子功能,这样就得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数据流图 从图书管理系统第0层数据流图中可以看出,在图书管理的不同业务中,借书、还书、查询这几个处理较为复杂,使用到不同的数据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即构建这些处理的第1层数据流图。下面的图8-7分别给出了借书、还书、查询子功能的第1层数据流图 2、数据字典 数据项 数据项名称:借书证号 别名:卡号 含义说明:惟一标识一个借书证 类型:字符型 长度:20 …… 数据结构 (1)名称:读者类别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类别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可借阅数量+借阅天数+超期罚款额 (2)名称:读者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读者类型 (3)名称:图书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本图书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 ……

数据流 (1)数据流名称:借书单 含义:读者借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借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借阅日期+图书编号 (2)数据流名称:还书单 含义:读者还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还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还书日期+图书编号 …… 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名称:图书信息表 含义说明:存放图书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图书+库存数量 说明:数量用来说明图书在仓库中的存放数 (2)数据存储名称:读者信息表 含义说明:存放读者的注册信息 组成结构:读者+卡号+卡状态+办卡日期 说明:卡状态是指借书证当前被锁定还是正常使用 (3)数据存储名称:借书记录 含义说明:存放读者的借书、还书信息 组成结构:卡号+书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说明:要求能立即查询并修改 …… 处理过程 (1)处理过程名称:审核借书证 输入:借书证 输出:认定合格的借书证 加工逻辑:根据读者信息表和读者借书证,如果借书证在读者信息表中存在并且没有被锁定,那么借书证是有效的借书证,否则是无效的借书证。 …… 二、概念结构设计实例 1.标识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实体和属性 参照数据字典中对数据存储的描述,可初步确定三个实体的属性为: 读者:{卡号,姓名,性别,部门,类别、办卡日期,卡状态} 读者类别:{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可借阅天数、可借阅数量,超期罚款额}

网站建设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 对江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 重庆江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成长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为了和同行竞争,提升公司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打造企业形象。公司董事会决定建设一个“公司网站”。 立项背景: (1)项目提出者:江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 (2)提出原因:提升公司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打造企业形象。 (3)项目创立者:吴优。 (4)项目开发者:吴优。 (5)项目名称:江洵网络科技公司网站建设。 立项原因概述: (1)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多数人都喜欢上网。 (2)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 (3)在网上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4)通过做网站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宣传公司。 文档依据: 二、项目概述: 面向的用户人群: (1)公司员工。 (2)董事会管理人员。 (3)广大顾客群众。 (4)找工作的人。 (5)网站管理员。 实现目标: (1)建立一个拥有良好交互性、操作简单易用的网站。 (2)网站运行要高效,费用尽量低,注重实用性。 (3)该网站可为让广大群众更加方便的了解我们公司。 (4)网站实现及时把公司情况和意见反映给董事。 (5)能让进此网站的群众能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 项目开发要求: (1)项目开发规范统一:模块划分,代码编写命名规范文档;

(2)程序优化、安全并要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用户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单实用; (4)与公司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根据员工新的需求改善系统功能; (5)有一些Flash 、动态画面; (6)有一些新闻、公告等,并且能动态更新。 (7)有个留言版,要用户登录过后便能留言。 系统功能模块图 开发工具: Dreamweaver8 、Flash8、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Photoshop CS3 三、具体分析 实现概述: 后台程序将可以更新新闻、通知等其它信息。首页顶端的FLASH 动画可以显现出公司的一些情况。公司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登录过后进行留言。当用户进入公司网后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公司的大体情况。 管理员的功能 登录:用户名、密码 管理员的管理动作自动记录在该管理员的管理日志中,该日志对同级别或更高级别管理员公开但只能由最高权限管理员更改、删除; 添加用户:由具有更高权限的管理员添加新用户名称、密码、权限 删除用户:由具有更高权限的人删除,彻底清除该用户的信息 权限:1. 最高权限:管理整个网站(包括手动删除信息,管理其它用户,搜索所有注册者的信息,添加新闻等); 四 首页设计: 后台数据库首页 功能公 司 网 站 后台 数据库

项目管理-项目需求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3.1 项目开发背景 移动数据库是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大都嵌入到诸如掌上电脑、PDA、嵌入式设备等移动设备中,故移动数据库有时也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目前绝大多数行业中数据存储与管理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如果将数据存放在中心服务器数据库中,不便于各项数据操作,这时可以将中心服务器中数据库的部分数据,在联网状态下下载和保存到移动数据库中。这样很多的功能实现就可以在离线情况下直接在移动设备端实施完成,同时大幅度减少了中心服务器的负荷和压力。另外在设备端中对移动数据库的各项数据改变,也可以在网络连通时再传回到服务器上,以便保持服务器端与设备端数据的同步。 根据物流配送行业的特点,目前很多公司从客户商品购买到货物发送到客户手中这一系列业务流程都采用基于嵌入式设备的移动解决方案。工作人员在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持设备查看当天要发送的所有货物信息,例如货物的收件人、收件地址和联系方式,并且可以给出一个最佳的投递路线。除此之外,当货物送达后,客户还可以直接在手持设备上进行电子签名以确认货物的送达,而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客户签名和货物送达信息直接通过无线网络传递给中心服务器,避免了一系列的“纸上操作”过程,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利用嵌入式移动设备,当无线网络畅通时,可以利用无线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这些重要信息存放到移动数据库中,这样既可以减少中心服务器的负载,又可以随时随地取得资料。当无线网络再次畅通时,我们又可以将移动数据库中的数据改变回传至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数据库中如果存在新的数据信息,移动数据库也会自动加载这些新信息,确保了移动数据库和中心服务器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3.2 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 3.2.1 项目业务需求描述 嵌入式软件开发公司对各地物流运输公司进行调研之后,整理出将要实现的移动物流配送系统业务功能,移动物流配送系统面向三类用户:客户服务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包括装车人员)、货物运输人员。 (1)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利用手持移动设备为客户购买所需商品,建立新的订单,并将新的客户订单信息发往商品所在的物流公司中央数据库服务器。 (2)库房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手持设备获得中央数据库中有关客户订单的信息,确认客户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2、人口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此前频频被揭露的死人领工资、领养老金,死人吃低保,未婚无从证明、结婚离婚不能及时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信息共享方面的缺陷,也说明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也使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具有了十分的紧迫性。 基础信息共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投资形成的信息资源,都应列入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其他公共部门根本不必也不应该利用公共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这既是公权力行使遵循精简、效率原则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珍惜公共资源的体现。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完全可能的。 3、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对法人库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3月29日,国信办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法人库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加快方案修订、论证、实施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