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合集下载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础与介入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础与介入

T2WI 动脉期 T1WI
环形强化—牛眼征
T2WI抑脂 延迟期
七、治疗

保守治疗——定期复查 外科治疗——外科术式主要有肝动脉结扎、剔除术、 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本病由 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 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瘤内消融术 描述,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状血管 瘤导致血小板减少。虽然多数病 心理干预 例均在婴儿期发现,但血小板减 少可到儿童甚至成人后才变得明 显
于中央,兼有上述的两种血流动力学特征,称中等流量CHL
欧阳墉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图例式阐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6.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血窦壁的厚度及 血窦间乏血供或 无血供组织的多 少是否有影响 ???
APVS:肝动脉-门静脉短路;THPE:一过性肝实质增强
2.直径>10cm 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3.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4.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明显增大的血管瘤;
5.有发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6.对年龄40岁以下,瘤体>5cm,可能有继续增大者。
风险大,创伤大,出血多!
七、治疗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有症状者 血管瘤破裂出血者 肿块直径大于5cm 有增大的趋势者 肿块位于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
不典型的CHL——其他




大的不均质的血管瘤 快速填充的血管瘤 玻璃样(透明)变的血管瘤 瘤内有液-液平面的血管瘤 外生性和带蒂的血管瘤 有动静脉瘘的血管瘤 伴有包膜皱缩的血管瘤 血管瘤病 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伴生的血管瘤 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

和肝血管瘤相鉴别的几种疾病
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的鉴别。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 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 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 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 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 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 ,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 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多为大至30cm 者。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 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 肝区不适
4.MRI
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肝血管瘤的防治
无症状者要定期复查肝脏B超(6-12月),肿瘤超过 4cm或多发者复查时间应该缩短。
预防和治疗肝脏的原发疾病如肝炎、肝包虫等。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幼儿、青少年肝脏海绵 状血管瘤有较好疗效,常用泼尼松2毫克,每天3次, 亦可用至20毫克,每天1次;对限于一叶,肿瘤超过 6cm以上,尤其引起许多症状的大血管瘤应予切除。 病变广泛或多发肿瘤不能切除者可予肝动脉结扎术或 栓塞治疗。放射治疗亦能奏效。
肝血管瘤的分类和症状(1)
肝脏内血管瘤分两种类型:一型是海绵状血管瘤,较 为多见;另一型是真性血管瘤,较为少见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小于4cm者多无症状,常 于体检作腹部B超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 部不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也可长期发热、寒战和盗汗,类似肝脓肿。肿 瘤增大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 如吞咽困难、腹胀、腹痛、嗳气、黄疸和腹水等,孕 妇则可影响分娩。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因反复 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肿块 很少自发破裂。 若因外伤、分娩时急产等可引起血管 瘤瘤体破裂而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瘤体内出血侵 蚀肝内胆道可造成出血而产生胆质血症。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资料和方法我科自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岁。

15例有不同程度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肝区包块等临床症状,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B超、CT 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23例患者AFP均为阴性。

肿瘤分布:肝左叶6例,右叶12例,两叶分布5例;单发16例,多发7例;肿瘤直径5.3~21cm,≥10cm8例。

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扫描或DSA造影确诊。

栓塞材料:平阳霉素(PYM)8~24mg,超液化碘油5~20ml,PYM与碘化油比例为1mg∶1ml,自制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血管瘤部位、数目、大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造影证实后,将导管超选择至CHL供血动脉,导管头端尽量进入瘤体或瘤体近端,如普通导管不能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可用微导管,再次造影,确诊无误并无重要侧支循环后,先经导管推注利多卡因5~10ml,然后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剂用量与血管瘤直径之比约为1∶1。

造影发现动-静脉瘘时,先用明胶海绵堵塞瘘口,再行CHL栓塞治疗。

若瘘口堵塞不满意,应放弃介入治疗。

CHL巨大、多支供血,病人年龄>60岁时可分次栓塞治疗[2],减少栓塞后疼痛不适,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术前DSA造影,其中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供血动脉无或轻度增粗以及受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点状、片状对比剂浓染,呈“小棉团”征及“树上挂果”征,持續20秒或更长时间,呈典型的“早出晚归”征,动-静脉瘘2例。

手术讲解模板: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2)分离韧带时损伤瘤体。瘤周有诸多 韧带又都紧贴瘤体需分离,必须在肝动脉 结扎瘤体变软缩小后进行,冠状韧带位置 较高,应在其他韧带及粘连分离后 能将瘤体向下推移充分显露的情况下进行。 一旦瘤体破裂缝扎又不能止血时即用干纱 垫覆盖,局部用手压迫止血,尽快分离切 除瘤体。避免出血不止反复缝扎,最终 因出血过多致使处理被动。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④术者左手经肝断面尽可能紧贴第2 肝门托住瘤体,拇指在前控制左、中肝静 脉,并将瘤体向下牵引,沿瘤体最上缘切 开 用刀柄钝性分离显露部分肝静脉,在术者 示指指引下用7号丝线缝扎左、中肝静脉, 再双重钳夹后切断结扎,瘤体完整切除 (图1.10.5.2-9)。⑤检查肝 断面如有出血及胆漏行“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此时瘤体位于掌侧,腔静脉位于背侧, 瘤体与腔静脉完全分离。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4)胆囊处理。瘤体常已侵犯胆囊床,故应一并将胆囊切除,在胆囊管 切断缝扎后于胆囊颈部做适当分离,暂不必将胆囊切下,可在切除瘤体时 一并切除,以减少瘤体损伤的可能。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2.肝门血管受阻
手术资料: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最常见有两个原因:肝门部血管损伤;肝 切面对拢缝合后压迫肝门血管。前者不能 发生,在切除瘤体时必须注意解剖关系, 决不能误伤肝门部主要管道。后者由于瘤 体切除后保留肝脏肝门血管皆已显露,肝 断面对拢缝合后极易受压,特别是肝静脉, 缝合后除注意肝脏颜色外还应检查肝实质 的张力,如张力大提示肝静脉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分析何乾文;秦建平;朱结辉;盛金平;胡朝芬;顾明【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在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用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化油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病灶较大的,间隔2个月再次行栓塞治疗.术后0.5~1年行CT 或MRI复查.结果 8例行2次栓塞,2例行3次栓塞,57例患者共栓塞69次.术后复查,病灶缩小>50%、缩小25%~50%、缩小<25%分别为28例、24例、5例,有效率91.2%.病灶缩小<25%的5例,术前CT、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强化不明显.结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疗效明显,但对于术前MRI、CT扫描增强检查增强不明显者的疗效不满意.%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 CHL ). Methods The hepatic arteries of 57 cases of CHL were embolized with pingyangnycin, iodized oil emulsion and gelatin sponge using Seldinger technology. The larger lesions were embolized again with the interval of two months. CT or MRI fellow - up were done in 6 months - 1 year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8 of 57 cases were embolized 2 times,2 of them 3 times,and 57 cases were embolized 69 times in total. The fellow - up examination in 6 months - 1 year after operation showed that lesions shrinking above 50% ,25% - 50% and less than 25% occurred in 28,24 and 5 case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was 91.2%.Preoperative CT and MRI showed that lesions shrinking less than 25% were not enhanced obviously. Conclusion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is of obviouseffectiveness to treat CHL, but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napparent enhanced lesions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MRI and CT is not satisfied.【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3页(P598-600)【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疗效【作者】何乾文;秦建平;朱结辉;盛金平;胡朝芬;顾明【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0.7%,以30~50岁女性多见〔1〕。

介入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附26例报告)

介入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附26例报告)
肝动脉 内注入平 阳霉素 ( ~1m )和超 液化碘油混合乳剂 ( 8 6g 5—3m ) 0 1,后用适量 明胶海栓 塞肿瘤周 围小血管 和供血动脉 ,观 察其栓塞前后肿瘤大小变化 、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所 有病例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瘤血管造
影 征 象 :“ 米 花样 染 色 ” “ 出 晚归 ” 的异 常 血 管 湖 样 改 变 ,所 有 病 例 均 成 功 实 施 了栓 塞 治 疗 ,栓 塞 后 肿 瘤 血 供 中断 ,肿 瘤 爆 、 早 直 径 明 显 缩 小 ,临床 症 状 减 轻 或 消 失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结论 :采 用 超 液 化碘 油 与 平 阳霉 素 乳 剂 加适 量 明胶 海 绵 栓 塞 是 治 疗
t rdar t ee me u e n o ae eoe a d atrte e b l ain T e rlt e c nc lsmpo d c mp c t n ee o s re . u iree w r a E d a d c mp rd b fr f h m o zt . h eai l ia y tms a o l ai sw r b e v d mo l r s n e i o v i n i o Reu i :T e“ o o —l et mo ti ” sg d“ al st s h pp m e i u rs n in a k a n er y皿 一i n ri a ts i n ”sg e ai atr la go r p y w r b e v d i n a d p s tn t n g i o h p t r i ig a h e e o s re e s ai n f c ean n a a e eoe e o z t n.T e c l cin o po o et mo d o cu in o mo es l w r rv d b o tmb l a o n ig a h . l e sb fr mh l a o l s i i h o et l i lnt l o f i d i h u ra c l s t rv ses e ep o e y p s n o f u e o i t n a go rp y zi T e rlt e c nc y tmsw r i i c t e a e h e i l i a s mpo ee s nf a l rl s d. N e e e c mpiain a p n d. C n l s n: I i u g se h th p t r r av i l gin y e o s v r o l t s h p e c o e o cu i o t ss g etd ta e ai at i c ea l

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包含哪些方面

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包含哪些方面

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包含哪些方面在医学界,关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从1970年的直径>4cm,到后来的5cm,最大手术指征达到15cm,肝血管瘤的治疗指征幅度之大在医学领域非常罕见。

治疗指征(注:【手术指征】所谓手术指征,也就是手术适应症,是指当某种疾病符合诊疗常规所规定的标准,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无法治愈疾病,采用手术方式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时,所应采用的手术方式。

):关于肝血管瘤治疗指征争议较大,1970年Adam将肿瘤直径>4cm 者称为巨大肝血管瘤,并以此作为手术指征。

有作者提出如血管瘤直径>5cm,无论有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均应施行手术,但对血管瘤大小的要求不尽相同,分别为直径8cm、>lOcm,最大者为>15cm。

有作者以肝血管瘤有破裂出血的危险,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理由。

近年来,随着对肝血管瘤的自然生长规律进一步了解,对肝血管瘤治疗指征发生变化,保守观察不进行治疗的病例逐渐增多。

我们认为肿瘤的大小和对破裂出血的忧虑并不是肝血管瘤是否需要外科治疗的标准,肝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很少见,迄今全球报道仅几十例,而肝脏手术的危险性远高于前者。

Jarnagin报道1991~2001连续lO年1803例肝脏手术死亡率,头5年为4%,近2年为1.3%。

肝脏手术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并发症或不适感,Fioole等最近报道平均随防55个月,肝脏良性疾病术后14.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

因此,我们认为治疗指征应依患者年龄、增长速度、瘤体大小和症状程度,全盘考虑其利弊,综合分析决定,避免过度干预,扩大手术指征;同时,又要避免瘤体增长过大,增加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或者丧失手术治疗机会。

肝血管瘤外科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具体包括:(1)有十分明确症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2)瘤体破裂或伴有大流量动静脉瘘及凝血功能障碍(Kasabach—Merrit综合征)(3)不能排除其他肝肿瘤(4)血管瘤体直径>10cm 。

合理选择肝脏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

合理选择肝脏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
“ 然 性 肝 脏 血 管 癌 ” Icd na h p t e n 偶 (n ie tl e ai h ma c
Hale Waihona Puke go ) 鉴于现 代 影像 学检查 可 以在 手术前 确诊 肝 i ma
脏 血 管 瘤 , 且 通 过 对 肝 脏 血 管 瘤 病 人 的 随 访 和 外 而
临 床上 我们 也遇 到少 数无 症状 的肝脏 血管瘤病 人 在 手术 后 出现 与手术 有关 的腹部 不 适症 状 。在术前 存 在腹 部不 适 或 疼痛 症 状 的病 人 , 术 后 也 有 部分 病 手 人 的症 状不 能缓 鳃 或持续 存在 因此 , 们 认为 肝 脏 我 血 管 瘤 的 手 术 指 征 应 该 限 于 : 1 血 管 瘤 大 于 1 () 0 c 生 长 较快 或 有 与血 管 瘤 有 关 的 明 显 临 床 症 状 ; m,
管瘤病 人进 行 l ~5年 自然 病程 随访研 究 . 结果 发现 5c 以下 的肝 脏 血 管瘤 无 体 积 增 大 和 临床 症 状 出 m
现; 即使 在 l 大于 5c 的肝 脏血 管瘤病 人 中 , 9例 m 也
Ka a ah Mer t 合 征 等 ; 3 sb e — ri 综 t ( )不 能 除 外 肝 脏 恶
并 不能从 中获益 。有些 严重 并 发症 可能使 病人 生 活
质量 大 大下 降甚 至危 及病人 生命 。
2 治 疗 方 法 的 选 择
血管瘤 病人 随访 中未 发生 破裂 出 血等并 发症 尽 管 有 学 者 认 为 肝 脏 血 管 瘤 破 裂 出 血 的 死 亡 率 高 达 7 , 小于 1 m 的肝脏 血 管瘤罕 见破 裂 出血 。 5 但 0C 国 内吴盂 超教授 曾报 告 切除 的 1 巨大肝脏 海绵 状血 例 管瘤 病人 . 瘤体 大 小达 6 m×4 , m×4 m. 3c 8 5c 0c 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外科方式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适应证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切除、瘤体捆扎、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微波固化术等不同方法治疗的LHG 580例进行总结、分析,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术中防止大出血的方法及应急措施,术后辅助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 全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占0.34%;其余均恢复顺利,近5年来已无手术死亡。结论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获得满意疗效,治疗LHG应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或联合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外科学;肝肿瘤/外科学 分类号:R732.2;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947(2000)01-0052-03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WU Bo-wen WU Meng-chao PAN Ze-ya YAO Xiao-ping YANG Guang-shun YANG Jia-mei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ical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and effect of variou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LH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80 patients with LHG treated by various surgical measures such as hepatic resection, tumor trussing up, liver arterial ligation/embolism or microwave coagulation of the tumor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in our hospital, as well as surgical indications, selec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r severe 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assessed.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2 died (0.34%) and the rest recovered smoothly; but no death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was found in the recent 5 years. Conclusions The choice of operation model 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hould be adopted lying on the lesion size, location and patients'systemic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brings a satisfactory outcome of treatment. Key words:HEMANGIOMA,CAVERNOUS/surg;LIVER NEOPLASMS/surg CLC number:R732.2;R735.7 Document code: A ▲

由于B型超声检查在肝脏检查中的普遍应用,临床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病人日趋增多,因此,对LHG治疗的研究将有更普遍的临床意义。分析我院近10年间经外科综合治疗的58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结合文献,总结外科治疗本病的经验和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各类手术治疗的LHG 580例,男225例,女355例,男女之比为1∶1.57。年龄14~67岁, 其中30~60岁472例(81.37%)。本组中单发病变424例(73.1%),多发(≥2个)病变156例(26.9%);病变位于右肝411例(70.8%),左肝101例 (17.4%),两侧肝62例(10.6%),尾叶6例 (1%)。瘤体直径≥15cm者129例(22.2%),有肝硬化者18例(3.1%)。

1.2 治疗方法 本组行肝叶切除407例,捆扎术142例,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13例,微波固化18例。

2 结 果 2.1 术中出血量 肝叶切除407例中,瘤体≥15cm 的巨大血瘤126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200ml;瘤体<15cm的281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ml。切除的最大瘤体为63cm×48.5cm×40cm,重18kg[1]。捆扎术的142例中(包括3例瘤体≥15cm者)平均出血量为80~100ml,均未输血。行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的13例、微波固化的18例,术中出血很少均未输血。

2.2 术后并发症及结果 手术切除的407例中,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 死亡率0.34%,其中1例术前因其他疾病行激素治疗,术后创面大量渗血合并多器官感染、衰竭于术后3周死亡;另1例因术中瘤体破裂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因低血压、多器官衰竭于术后7d死亡(近5年已无死亡),其余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

3 讨 论 3.1 手术指征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为良性疾病,增长慢,多无症状,对机体影响小,自发破裂不多见,相反,手术难度大,并发症严重,主张尽量非手术治疗。我们认为,本病有隐匿发展、逐渐侵犯破坏肝组织,最终导致广泛肝损害的特点,致使部分病变范围极为广泛的病例失去切除时机;特别在外伤、分娩时易致破裂或自发性破裂导致大出血,其死亡率高达25%~100%,因此主张应采用手术治疗。多数学者亦认为这是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2,3];部分病例与AFP阴性的肝癌不易区别,过分强调观察和非手术治疗,容易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早年我们有过数例的深刻教训。因此认为:①肿瘤直径>5cm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②诊断上难与肝癌鉴别者应手术探查;③瘤体<5cm者,诊断LHG较明确的,可连续观察0.5~1年,如增大较快,且超过5cm者,应行手术治疗;④瘤体直径>15cm且紧贴肝门,手术难度大者,如为年青、体质好的病人,在有条件的医院和有经验、技术熟练的医师主持下,可以行肿瘤完整切除;如为年老、体质差或合并其它重要器官疾病者,则宜非手术治疗;⑤病变多发,累及左右两侧肝,手术无法处理者,宜非手术治疗;⑥鉴于本病有妊娠期增长加快的特点和分娩时易致破裂大出血的危险,对青年女性的较大LHG应积极手术切除。

3.2 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 由于LHG是弥漫性血管窦样组织,术中极易出血;瘤体巨大者常侵犯、挤压肝内大血管或邻近重要器官,更增加了手术难度,术中不慎或处理不当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对LHG的治疗应是多种方法选择性综合治疗,以求获得好的疗效。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生长速度及术者技术水平与经验来选择外科治疗方法。 (1)肝叶或肝局部切除 对于单发病变,限于半肝内的病例,采用局部、肝叶或半肝切除;病变超过半肝但限于三叶肝内,只要余肝有代尝性增大,肝质正常、全身情况好,可行肝三叶切除,但切肝量勿超过全肝的70%~75%[4]。本组中1992年以前的152例LHG肝切除中,肝右三叶切除6例,左三叶切除3例;半肝以上切除56例,占36.8%,术后均顺利恢复。对于多发或两侧肝均有病变者,可切除主瘤,余下的或另一侧肝的病变可行瘤体捆扎术。 (2)瘤体捆扎术 肿瘤直径为5~10cm,或贴近肝门区和/或大血管,手术难度较大,或病变所处部位,必须同时切除较多正常肝组织时,或手术较大全身情况难以耐受手术者,我们主张采用捆扎术。方法是在阻断第一肝门使瘤体变软后,将瘤体尽量压缩到最小,用长弯针粗丝线,从肿瘤边缘外的正常肝组织进针,通过瘤体基底部,再从肿瘤另一侧正常肝组织穿出,暂不打结,这样缝合一排缝线后,再将瘤体最大程度地压缩,同时逐一将缝线打结,最后放松阻断带。此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我院1978年在国内首先创用捆扎术治疗肝血管瘤,近10年共治疗LHG 142例,术后获随访的97例病人中,76例(78.4%)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机化或萎缩消失[5]。 (3)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 对肿瘤范围广泛,侵及肝门大血管或由于病人全身状况及术者经验、技术水平等无法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者,可行病侧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使病变区内微血管内皮损伤、广泛血栓形成,血供减少,使肿瘤萎缩,术后再行放疗,促进瘤组织破坏、机化,对改善和控制瘤体发展有一定疗效[6]。 本组1例34岁女性,肿瘤下界达肋下14cm, 行肝动脉结扎后1个月缩至肋下9cm,再行60Co照射60Gy,肿瘤继续缩小变硬,随访8年,肿瘤下界已缩至肋下2cm质硬,恢复正常工作。 (4)瘤体微波固化术 本组18例巨大LHG行微波固化治疗(其中8例同时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中发现,肿瘤发展得到控制。但微波固化法对瘤体可明显压缩,组织机化少,瘤质软嫩的病例应慎用,以防固化结束拔针后针孔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