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实验报告(函数y=Asin(ωx+φ)图象)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函数y=Asin(ωx+φ)图象)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函数y=Asin(ωx+φ)图象)

实 验 报 告

实验项目:设计制作课堂教学型的课件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2013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查阅资料,设计制作中学数学某一节课(自选内容)的课堂教学型课件,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型课件设计方法与制作技巧。

二、实验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几何画板等 三、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 执教: xxx 教学时数: 1 课时 时间: x 年 x 月 x 日 一、教材内容

选自 高中数学必修4 学科,第 一 章 第 五 节,具体内容如下:

二、学生特征分析 1. 说明学生的地域、年级 普通高中学校,高一

2.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确定认知结构变量

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及以上,初中学习过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三、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序号 知识点内容简述 教学目标 描述教学目标

形成性练习 题数

1

A 对y=Asin(ωx+φ)的图

象的影响

理解,掌握

1.理解参数A 如何影响函数图

象;

2.掌握参数A 对函数图像变换的

1题

.

)sin(的图象函数?ω+=x A y

内在规律。

2 ω对y=Asin(ωx+φ)的图

象的影响

理解,掌握 1.理解参数ω如何影响函数

图象;

2.掌握参数ω对函数图像变换的

内在规律。

1题

3 φ对y=Asin(ωx+φ)的图象

的影响

理解,掌握 1.理解参数φ如何影响函数

图象;

2.掌握参数φ对函数图像变换的

内在规律。

1题

4 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初相的概念记忆理解并记忆概念的参数含义及

相应公式

1题

四、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将考察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图象变化的影响的问题进行分解,从而

学会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的方法。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2、教学难点

ω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3、解决办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形象理解三个参量对图像的影响;

启发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强化练习。

五、教学模式的选择(简要说明理由)

问答教学模式

先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从中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再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六、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

时间分配教学媒

体类型

教学媒

体作用

媒体使用方

1、复习旧课、创设情

以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学

习过五点作图法,大家还记得五点作图法

的要点吗?”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再通过

引导学生,

以学生思考

为主;

文字,

图片

展示思

考题及

图像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景引入新课观察物理中简谐运动的单摆对平衡位置位

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交流电的电流与时间的

关系,一步步引导学生,引出新课内容

大概10分钟

2、讲授新课

分别由三个简单具体的正弦函数,探索参

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

变换情况;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上台操

作,分别观察运动的参数φ,ω,A对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趋势;理解并

记忆概念的参数含义及相应公式。

以观察总结

为主,比较

图形间变

换,得出规

律;

大概15分钟

文字,

图片

展示概

念、图像

及结论,

让图形

动起来,

更形象

地理解。

按“显示/隐

藏”按钮,展

现图形;按

“运动”按钮,

让图形动起

来;通过页

切换,来继

续教学流

程。

3、小结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的变换规律流程图。大概2分钟图片展示流

程图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4、形成性练习给出4道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同桌互

改。

大概6分钟文字展示练

习题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5、总结对解题技巧进行总结:一种方法,一个区

别,两个注意。大概2分钟文字展示解

题技巧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6巩固性练习给出5道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同学举

手解答,引导他们更好地掌握内容。

大概9分钟文字展示练

习题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7、布置作业作业内容大概1分钟文字展示作

业内容

通过页切

换,来继续

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5

在复习旧课,引入情境的环节中提问同学;在讲授新课,做练习时,先让同学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表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以及思路;在总结,巩固练习中,让全体同学一起思考回答问题。

八、设计形成性练习题目

知识点教学目标题目内容

知识点1 理解并掌握参数A

对函数图像变换

的内在规律。

2.函数y=3sin(2x-5)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

知识点2

理解并掌握参数

ω对函数图像变换

3.函数y=cos(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

的内在规律。

知识点3 理解并掌握参数φ

对函数图像变换

的内在规律。

1.把函数f(x)的图象沿着直线x+y=0的方向向右下方平移2个单位,

得到函数y=sin3x的图象,则( )

(A) f(x)=sin(3x+6)+2 (B) f(x)=sin(3x-6)-2

(C) f(x)=sin(3x+2)+2 (D) f(x)=sin(3x-2)-2

知识点4 1)理解并记忆振

幅、周期、频率、

相位、初相的概

念。

4.函数y=sin(x/2+π/6)的振幅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

频率是________;相位是________;初相是________。

2)掌握概念的参

数含义及相应公

式。

5.已知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过点P(π/12,0),

图象上与点P最近的一个最高点是Q(π/3,5).

(1)求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f(x)的递增区间

四、课件的创作思路

按照课本要求,考虑到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相对难掌握,特选取几何画板作为课件的制作软件。课件设计由浅入境,通过对旧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再慢慢计入新知识点的学习,以问题为基本主导线,注重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探讨问题渐渐深入课程学习,渐渐把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所以课件在设计中看重问题,情景的设计,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了解,掌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规律。讲授新知识点后及时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查漏补缺,真正把知识学懂,学通,学透,本课件按照人教版要求,符合普遍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在传递新内容上,通过图文解说,形象表达学习内容,层次分明,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进行一段小结,巩固学生记忆。最后布置几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是为了巩固本节课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能基本掌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规律。

描点画指数函数的图象

课件1 描点画指数函数的图象 课件编号:ABⅠ-2-1-1. 课件名称:描点画指数函数的图象. 课件运行环境:几何画板4.0以上版本. 课件主要功能:配合教科书“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说明指数函数图象的画法,演示指数函数图象的性质. 课件制作过程(一): (1)新建画板窗口.单击【Graph】(图表)菜单中的【Define Coordinate System】(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选中原点,按Ctrl+K,给原点加注标签A,并用【文本】工具把标签改为O. (2)单击【Graph】菜单的【New Parameter】(新建参数),弹出“New Parameter”对话框,如图1,把Name栏改为x,把V olum栏改为-2,单击【OK】后,出现参数x=-2.再新建参数y=0.25,n=0(用来控制迭代次数). 图1 图2 (3)选中新参数x,y,单击【Measure】(度量)菜单中的【Calculate】(计算)打开计算器,计算x+0.5以及2y的值,如图2. (4)先后选中x,y,单击【Graph】菜单的【Plot As (x,y)】(绘制点(x,y))画点(x,y). (5)单击【Display】菜单的【Trace Plotted Point】(追踪绘制的点).

(6)先后选中x,y,n,按住Shift键,单击【Transform】(变换)菜单的【Iterate To Depth】(带参数的迭代),如图3,弹出“Iterate”对话框,依次单击“x+0.5”,“2y”,最后单击【Iterate】完成迭代,如图4. 图3 图4 (7)先后选中x,y,x+0.5以及2y,单击【Display】菜单的【Hide Measurements】(隐藏目标). (8)单击【Graph】菜单的【Plot Points】(绘制点)画点E(-2,0).再画点F(4,0). (9)选中两点E,F,按Ctrl+L键画线段EF.单击【Construct】菜单的【Piont On Segment】(在线段EF上构造点A). (10)单击【Measure】(度量)菜单中的【Abscissa (x)】(度量点的横坐标),打开计算器,计算2x的值,如图5. 图5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画出一个正方形 二.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变换中的旋转按钮 三.实验步骤: ①画出一条线段; ②选中线段左端点双击,标记中心; ③选中线段和另一端点,选择变换中的旋转按钮,并设置旋转角度为90°,然后在依次做出另外两条边。 四.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构造三角形的中线 二实验目的:学会构造线段中点

三实验步骤: ①单击线段工具,构造出一个三角形ABC; ②选中线段AB,执行构造-中点命令,构造出AB中点D ③单击线段工具,连接CD.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一实验内容:构造三角形的外心 二实验目的:学会构造线段的中垂线 三实验步骤: ①单击线段工具,构造出一个三角形ABC; ②选中线段AB,执行构造-中点命令,构造出AB中点D,同时选中AB和D,执行构造-垂线

③在AC上重复②,两垂线交点即为外心 四实验结果 一实验内容:绘制三角形的内心 二实验目的:学会构造已知角的平分线 三实验步骤: ①画出任意三点A,B,C,选中A,B.C三点,执行构造-线段,构造出三角形ABC; ②依次选中B,A,C,执行构造-角平分线,构造出BAC ∠的角平分线i; ③按照②的步骤做出ABC ∠的角平分线j; ④选中i,j,执行构造-中点命令,构造出三角形内心D; ⑤选中i,j,执行显示-隐藏平分线,隐藏平分线。 四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一实验内容:绘制函数x =的函数图像 y3 二实验目的:绘图菜单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步骤: ①执行绘图-定义坐标系命令,新建坐标系,并将原点坐标的标签设为O; ②执行数据-新建函数命令,新建函数x =; y3 ③选中函数,执行绘图-绘制函数命令,画出x =的函数图像. y3 四实验结果

(完整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摘要: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几何画板”这种工具,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发现与创新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数学实验室 一、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1.有效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准确、动态地表达几何图形和现象,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观察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在课堂中数学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非常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学生的感观,使学生自然地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思索着,学习着。如用几何画板制作一辆公路上运动的自行车,并请学生思考图中包含了哪些图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动画”按钮,使屏幕上的自行车往返运动。还可利用“轨迹跟踪点”的功能演示出自行车行进时车轮上一点、脚蹬上一点或车把上一点形成的轨迹,来说明“点动成线”的事实。这辆平常的自行车在数学课上出现,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孩子们带来了欢笑和几分神奇。就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迈进了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直线、线段、圆等几何图形已从他们最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了。而这种抽象是他们用眼观察,同时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帮助概念解析 概念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讲授或学习概念常常需要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几何中的概念,如“中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图形的帮助,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无法揭示和表现出来,因而,图形成为说明概念的“形态式”语言。平面几何教学难,难在于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从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学习也就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用几何画板教学“三线八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八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同位角”按钮,几何画板能把图中的四组同位角从图中自动地拉出,单击鼠标,显示在屏幕上的四组同位角又分别返回原图中去;内错角、同旁内角类似,起到了快速、直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拖动其中任何一条直线使图形发生变化,来说明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并未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质的规定性,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什么叫“与坐标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特点,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形象地展示这一特点。如要作y= 图像,需要首先建立坐标系,在x轴上取点a,度量该点的横坐标,然后利用“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功能计算出,“度量”菜单下的“绘制点”绘出点b(x, y),最后依次选中点a、b,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完成双曲线的绘制。然后演示拖动图中的点a向右运动,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问:当x值越来越大,y是如何变化的?学生会看到随着点a向右运动,点a与x轴的距离越来越小。教师趁机再问:图像上的点会与两轴相交吗?再仔细观察双曲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猜想的结果是不会相交,教师再引导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在于x和y不能为0。

实验二、应用轨迹与跟踪功能绘制图形(几何画板)

实验二、应用轨迹与跟踪功能绘制图形 一、实验目的: 认识、分清主动点和被动点,学会应用轨迹与追踪功能绘制图形 二、实验内容 1、作出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 2、设ABCD为矩形,P是AB上的一动点,过P作PE⊥AC于E,PF⊥BD于F, (1)作出EF的中点轨迹。 (2)作出线段EF运动的轨迹。 3、三角形ABC顶点A在一定圆上运动,另外两个顶点固定,作出三角形ABC外心的轨迹。并讨论分出各种情形。 4、作出与已知定圆、定直线都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 三、实验步骤 1、(1)做一条射线,取端点A和射线上一点B构成线段作为定长2a 做一条直线,上面取两点F1 、F2为焦点。|F1 F2| >|AB| 再在射线上取点C 构造线段AC、BC 以F1为圆心,AC为半径做圆,F2为圆心,BC为半径做圆。 两圆相交的两点分别记为F、G。 选中点C、F构造轨迹,选中点C、G构造轨迹。则得到双曲线的一支。同理作图得双曲线另一支。 (2)做一条直线,取点上两点A、B 构造线段AB,并以A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交直线于点C

选中点A和直线构造垂线I 在此垂线上取一点E。 选中点E和垂线I,构造垂线m。 选中点E、B构造线段。并选择它作中点F。 选中F和线段构造垂线n。 m与n交于一点G。 选中点E、G构造轨迹。则得到抛物线。 2、(1)制作矩形ABCD,取P上一点。连接AC、BD。 选中P和AC构造垂线,与AC的交点为E。 选中P和BD构造垂线,与BD的交点为F。 选中E、F构造线段。选择线段EF构造中点。 选中P、及EF的中点构造轨迹。 (2)选中点P及线段EF构造轨迹。 3、在平面上作一个圆。取圆上一点O。构造三角形BCD 分别取三条边的中点作垂线。三条垂线交于一点即是外心E。 选中点A和外心E,构造轨迹。 讨论: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轨迹在三角形内或与三角形最长边相交;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该轨迹的一个端点为三角形斜边中点,其他点均在三角形外,并平行于竖直的直角边;当三角形为钝角时,轨迹完全在三角形外,或与三角形最长边相交。 结论:外心运动轨迹在定点CD边所做的中垂线上。 4、构造定圆O和定直线k。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规程:操作---观察---引用---概括---记忆---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 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422020.5 2 2 n 12.56 - n 2、已知圆的半径r,怎样求圆周长? 已知圆的半径r,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首先利用课件或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在内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明确:这条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填充的部分是曲线围成的面是圆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亲身体验一下,并理解圆的面积指的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 、以幻灯片1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预设:(出示幻灯片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师:请你来说说。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匹马拴在了树上。 师:请你也来说说。生2:我发现马儿吃草的最大范围可能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生:我发现一个马儿提出了一 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小马说“我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 师:你们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办?(生:我认为要知道用多大范围, 就得知道马儿它走过的圆形面积。) 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 ?确定“转化”的策略。

新编整理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实例 [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实例[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也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几何画板的应用,使小学的数学课堂更添色彩。本文从长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分类等举例介绍了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 二十一世纪,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学校课堂,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特别是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更为课堂增加了一抹色彩。 几何画板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它学习容易,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快速地制作出各种数学课件,使静态的图形或对象变为动态,特别适用于为中小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实时度量并显示长度、面积和角度,还具备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的几何变换功能。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数学课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向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领会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可

以说,几何画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和解决问题的好工具。 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独特功能,使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它除了可在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大展身手外,在“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两领域中,同样可折射出其独特的光芒。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需要从直观形象入手,把操作、实验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使用课件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机会。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图形动画课件就能较好地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在课件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中周长概念的认识是从长方形开始的,因此建立起清晰的周长概念在起始阶段尤为重要。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的几何关系动态不变的特点,建构一个逼真的教学情景。 如图1所示,单击“展开各边”按钮,即可演示长方形各边依次展开,并形成一条线段的过程,单击“显示线段”按钮,可显示四边的颜色变化。直观形象的展示了长方形的周长,避免了教师在课堂用学具演示时的不足。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三角形的分类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说明: 本案例是苏科版九年级(下)数学第6章二次函数如何运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其他版本的教材也可参考使用。 运用“几何画板”教学二次函数的案例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马京城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研究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性质、平移、翻折变换等问题时,我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猜想、探索---抽象和概括”,和学生们共同探究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感觉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要好得多。现按照教学顺序,将我在教学中的案例片段一一展示,供老师们参考。 一、 探究)0(2≠=a ax y 图象、性质与系数a 的关系 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后,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下教学。 首先,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1)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为x 轴上的动点,)0(2≠=a ax y 中系数a 的值等于点A 的横坐标。

探究序列: (1)用鼠标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右运动)时,改变了)0 y ax =a (2≠中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2)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左运动)时,改变了)0 ax y中 (2≠ =a 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3)归纳发现:系数a的作用是 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 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2)分发给学生,图中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 探究序列: (1) a>0时,拖动点P,当点P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函数y=Asin(ωx+φ)图象)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设计制作课堂教学型的课件 班级:姓名: 学号:实验时间:2013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查阅资料,设计制作中学数学某一节课(自选内容)的课堂教学型课件,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型课件设计方法与制作技巧。 二、实验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几何画板等 三、教学设计方案

四、课件的创作思路 按照课本要求,考虑到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相对难掌握,特选取几何画板作为课件的制作软件。课件设计由浅入境,通过对旧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再慢慢计入新知识点的学习,以问题为基本主导线,注重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探讨问题渐渐深入课程学习,渐渐把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所以课件在设计中看重问题,情景的设计,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了解,掌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规律。讲授新知识点后及时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查漏补缺,真正把知识学懂,学通,学透,本课件按照人教版要求,符合普遍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在传递新内容上,通过图文解说,形象表达学习内容,层次分明,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进行一段小结,巩固学生记忆。最后布置几道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是为了巩固本节课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能基本掌握参数φ,ω,A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规律。 五、思考题

分析课件所使用的媒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本课件主要应用了几何画板软件,应用几何画板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能很好的演示课本上的内容和几何图片,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本节课的一些思考及练习,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几何画板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准确地表达几何图像。本课件适用大部分地区高中学校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

《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 栾兰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2009-7 一、研究背景: 在不断推进二期课改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对情境的创设和数学探究发现过程的展示有所关注。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展现数学发现过程并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 我区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过程,将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区有很多教育信息化的课题与项目,为普陀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一些学校已经形成较为典型的特色,我校和基地校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整合研究的瓶颈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进行深度契合,在教学的技术应用中体现学科的特性。 几何画板教学在我区推广进展与全国相比比较缓慢,在教师中自发学习和应用为主,没有形成学科应用氛围,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与资源聚集。几何画板教学目前在我区还在探索阶段,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区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系统、电子白板系统为几何画板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几何画板教学在全国的长期研究与实践也进入新的阶段,并提供了众多的案例与资源。但如何实施新教育理念下几何画板教学,是所有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师重新面对的课题。所以开展《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标: 1. 在学科本原性上,通过工作室的项目研究,掌握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运用几何画板教学规律,生动、形象的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

用电脑作二次函数的图像

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是以变化与对应为基础的重要数学概念。要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y=ax2、y=ax2 +k、y=(x-h)2、y=a(x-h)2+k、y=ax2+bx+c之间的平移、对称关系,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象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与对比。当然最好还是让他们直观地观看当函数中的几个参数a、b、c或参数h、k发生变化时,图形是如何变化的,看到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靠老师口头讲解、黑板上画图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可以让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动态地演示作图过程,动态地演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如何把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这些新的教学工具完美地融合到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我想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快速地作出我们想要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动态演示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平移与对称关系;3、动态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

一、利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图象。这种形式的图象比较容易在几何画板窗口上画出,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即兴作图。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进入几何画板窗口后,单击编辑窗口上的“图面”选择“显示坐标轴”,此时你可以看到窗口上出现了一个坐标轴,你拉动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滑动点,可以改变单位长度的大小。 2、画点。点击编辑窗口左侧的工具栏中的画点工具,在x轴上任意处单击,可以在x轴上做出一个点,如点A。如果你想把这个点改为别的名字,你可以用手形工具,双击字母A,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要的字母。 3、测算坐标。单击点A,单击上编辑窗口的“测算”,选择“坐标”,可以看到编辑窗口左上角出现点A的坐标,如A(-2.18,0.00) 4、分离坐标。把坐标A中的横坐标分离出来,当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自变量x。双击编辑窗口中的点A的坐标(-2.18,0.00)会出现一个计算器,然后单击计算器上的“值”,接着选择点A下拉菜单中的x,再按确定,就可以将A的横坐标X A=-2.18分离出来。如下图所示: 5、更改横坐标名字。单击编辑窗口左侧的“手”形工具,对着坐标X A=-2.18双击,则会出现一个对话框,上面有“数学格式”与“文本格式”两种选择,选择“文本格式”,把坐标X A改成X,此时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就算做成了。

使用“平移”“旋转”与“轨迹”功能绘制复杂几何图形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使用“平移”“旋转”与“轨迹”功能绘制复 杂几何图形 一、实验目的 掌握“平移”“旋转”与“轨迹”功能及其应用,能熟练将前两者结合绘制复杂图形。 二、实验内容 题目1、绘制正五边形并设置控制按钮使其绕中心旋转180度。 步骤:1、先绘制正五边形。 (1)、任意绘制一条线段,选择旋转72度,连续旋转5次(图1) (2)、连接端点,构成正五边形并得出中点O(图2) 图1 图2 2、【构造】一个圆E,【构造】圆上的半段弧GF,并【构造】弧上的一点D(图3) 图3 图4 3、设定角度DEF为标记角度,选中正五边形,点击【变换】,【旋转】,选择标记角度并以中心O为旋转中心。(图4) 4、选中点G,E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命令,得到名为“从D→G移动”的按钮,同理得名为“从D→F移动”的按钮.图5为旋转180度的图像和两个按钮。

图5 题目2、作出圆柱及过其棱上一点且与底面平行的截面。并设置截面的平行移动。 步骤:1、作出一个同心圆A,过A作水平线,在大圆上任取一点E作水平线的垂线EF,连接AE与小圆交于点G,过点G作EF的垂线,交于点H,以E为主动点,H为被动对象构造轨迹,一次选中点E和点H【构造】【轨迹】,即圆柱的底面。(图1) 图1 图2 2、将其余图形隐藏,只留下椭圆。过椭圆中点A作水平线交于G,过A点作AG的垂线AF,并标记AF向量;将G绕A点旋转180度到G’点,在椭圆上任取一点H,将H沿AF向量的方向平移到H’点,再以H为主动点,H’为被动对象构造轨迹,得到圆柱的上底面也是一个椭圆;同理将G与G’也平移上去,再连接棱,即得到圆柱;( 图2) 3、在棱G’C上任取一点N,标记G’N向量,把H按照J’N向量的方向平移到H’’点,同样以H为主动点,H’’为被动对象构造轨迹,得到截面;(图3)

如何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函数图像

如何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图 二次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是以变化与对应为基础的重要数学概念。要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y=ax2、y=ax2 +k、y=(x-h)2、y=a(x-h)2+k、y=ax2+bx+c之间的平移、对称关系,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象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与对比。当然最好还是让他们直观地观看当函数中的几个参数a、b、c或参数h、k发生变化时,图形是如何变化的,看到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靠老师口头讲解、黑板上画图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可以让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动态地演示作图过程,动态地演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如何把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这些新的教学工具完美地融合到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我想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快速地作出我们想要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动态演示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平移与对称关系;3、动态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 一、利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图象。这种形式的图象比较容易在几何画板窗口上画出,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即兴作图。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进入几何画板窗口后,单击编辑窗口上的“图面”选择“显示坐标轴”,此时你可以看到窗口上出现了一个坐标轴,你拉动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滑动点,可以改变单位长度的大小。 2、画点。点击编辑窗口左侧的工具栏中的画点工具,在x轴上任意处单击,可以在 x轴上做出一个点,如点A。如果你想把这个点改为别的名字,你可以用手形工具,双击字母A,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要的字母。 3、测算坐标。单击点A,单击上编辑窗口的“测算”,选择“坐标”,可以看到编辑窗口左上角出现点A的坐标,如A,

最全的几何画板实例教程

上篇用几何画板做数理实验 图1-0.1 我们主要认识一下工具箱和状态栏,其它的功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会使用。 案例一四人分饼 有一块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饼,现在要把它平 均分给四个人,应该如何分? 图1-1.1 思路: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就是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方案一:画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分三角形所成的四部 分面积相等,(其实四个三角形全等)。如图1-1.2。 图1-1.2

方案二:四等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由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得出四部分面积相等,如图1-1.3。 图1-1.3 用几何画板验证: 第一步:打开几何画板程序,这时出现一个新绘图文件。 说明:如果几何画板程序已经打开,只要由菜单“文件”→“新绘图”,也可以新建一个绘图文件。 第二步:(1)在工具箱中选取“画线段”工具; (2)在工作区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出一条线段。如图 1-1.4。 注意:在几何画板中,点用一个空心的圈表示。 图1-1.4 第三步:(1)选取“文本”工具;(2)在画好的点上单击左键,可以标出两点的标签,如图1-1.5: 注意:如果再点一次,又可以隐藏标签,如果想改标签为其它字母,可以这样做: 用“文本”工具双击显示的标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修改,(本例中我们不做修改)。如图 1-1.6 图1-1.6 在后面的操作中,请观察图形,根据需要标出点或线的标签,不再一一说明 B 图1-1.5 第四步:(1)再次选取“画线段”工具,移动鼠标与点A 重合,按左键拖动画出线段AC ;(2)画线段BC ,标出标签C ,如图1-1.7。 注意:在熟悉后,可以先画好首尾相接的三条线段后再标上标签更方便。 B 图1-1.7 第五步:(1) 用“选择”工具单击线段AB ,这时线段上出现两个正方形的黑块,表示线段处于被选取状态;(2) 由菜单“作图”→“中点”,画出线段AB 的中点,标上标签。得如图1-1.8。 注意:如果被选取的是点,点的外面会有一个粗黑圆圈。在几何画板中,选取线段是不包括它的两个端点的,以后的问题都是这样,如果不小心多选了某个对象,可以 B C D 图1-1.8

几何画板实验报告要点

实验一数学教学软件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1、作出三角形的垂心。 2、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外接圆 内切圆 3、验证: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的垂足、垂心到三顶点的中点共圆。

4、作出两圆的内外公切线。 三、实验步骤 1、作出三角形的垂心。 步骤: ○1构造△ABC; ○2选中点A和线段BC,构造垂线; ○3同理,构造线段AB、BC上的垂线; ○4交点D即为垂心。 2、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外接圆步骤:

○1构造△ABC; ○2选中线段AB,构造中点E; ○3选中线段AB和点E,构造垂线; ○4同理构造线段AC、BC上的中垂线,交点为K; ○5选中点K、A,构造圆。 内切圆步骤: ○1构造△ABC; ○2选中线段AB、AC,构造角平分线; ○3选中AB、BC,构造角平分线,交点为D; ○4选中A、D,构造圆。 3、验证: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的垂足、垂心到三顶点的中点共圆。 步骤: ○1构造△ABC; ○2选中线段AB、BC、AC分别构造中点D、E、F; ○3选中线段BC和点A构造垂线,垂足为H,同理得到垂足L、K,三条 垂线的交点为M; ○4选中点A和M构造线段,再选中线段AM构造中点O,同理得到点N、P; ○5选中点E、P、O构造过三点的弧,选中点O、D、E构造过三点的弧; 4、作出两圆的内外公切线。 外公切线步骤: ○1构造两圆C、D,圆心分别为C、D(注:圆C 的半径大于圆 D 的半径); ○2选中点C、D,构造直线CD; ○3在圆D 上任意取一点F,连接构造线段DF; ○4选中点C、线段DF,构造平行线交圆 C 于点G、P ○5选中点G、F,再构造直线GF 交直线CD 于点H; ○6选中点D、H,构造线段DH,再构造线段DH 的中点M; ○7依次选中M、D(H),接着“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作圆”—“生成一个圆M 交圆 D 于点O 和N ; ○8分别构造出直线OH 和直线NH,即为所求的外公切线。 内公切线步骤: ○1构造线段FP 交直线CD 于点Q; ○2选中点C、Q,构造线段,再构造中点R; ○3依次选中点R、C(Q),构造圆交圆C 于点S、T; ○4分别构造出直线QT 和直线QS,即为所求的内公切线。 四、实验的结论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圆的面积微课说课稿 优质 参赛

圆的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微课《圆的面积的推导》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圆各部分名称、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初步接触研究曲线图形的两种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及体积打下基础。 圆的面积这节课以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发现为主,但部分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化归能力较弱,为了更好的演示推导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辅助孩子们理解“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方法这个难点,突破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个重点,我用几何画板完成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拼接演示,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几何画板演示,制作了本节微课。 这节微课预期达到如下效果: 1、通过观看微课演示,帮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

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体会“化曲为直”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基于以上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重难点确定如下: 学习重点: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化曲为直”和“化圆为方”的理解。 本微课的创新: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环节设计: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在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采用实验的办法,先把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圆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使学生看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当等分的份数达到无限,即把圆平均分成无数份时,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然后分析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_小学数学篇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第一章小学数学 1. 1数与代数 实例1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实例2 5以内数的分成 实例3 分数意义的动态演示 实例4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实例5 直线上的追及问题 1.2 空间与图形 实例6 三角形分类演示 实例7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实例8 三角形内角和的动态演示 实例9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实例10 长方形周长的动态演示 实例11 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实例12 长方体的体积 1.3 统计与概率 实例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实例14 折线统计图 “几何画板”软件以其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为数学教育活动施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经笔者们的尝试,她除了

可在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大展手脚,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这两个学习领域中,同样也能折射出其独特的魅力光芒。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的特点决定其数学学习活动需以直观的形象作为探索数学问题的支撑,以操作、实验作为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本章实例课件的制作以几何画板善于表现数学思想的特色积极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注重以课件所蕴含的思想推行“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同时也努力实现学生个体在自主操作与学习课件中充分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1. 1数与代数 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是“数与代数”学习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而采用几何画板能较轻易地实现“数形结合”。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可帮助小学生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以及其所含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实例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促进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抽象出数与运算的全过程的观念,同时也充分展露了几何画板善于以直观的图形表现抽象的数学思想的特点。 实例1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课件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年级学生要求熟练掌握20以内整数的口算加减法。编制“口算出题器”类课件,以往可能要在可编程类软件的平台上进行,现在却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参数【动画】功能,较轻易地实现。 如图1-1所示,单击按钮,出示随机加法算式,单击按钮,显示当前算式的结果。本实例适用于整数加法意义的教学、20以内的加法口算测试等,显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4+8= 图1.1 图1-1 课件效果图 【构造分析】 1.技术要点 υ几何画板软件参数【动画】的运用 υ【带参数的迭代】的运用 2.思想分析

指数函数

3.1.2.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 法。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 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②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案例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 丰润区火石营镇黄昏峪小学高明军 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知道利用剪、拼、移的方法研究图形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但是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应处理好曲线平面图形和直线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把曲线平面图形转化成直线平面图形,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ppt课件插入几何画板“割圆为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马儿的困惑) 1.马儿的困惑:“我”被主人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了这棵小树上,你知道我走一圈的路程是多少吗?(圆的周长)“我”能吃到最大的草地面积是多少? 2.同时引导发问:

几何画板 范例赏析

第二篇范例赏析 范例1 眩目的动画彩轮 (69) 范例2 漂亮的勾股树 (70) 范例3 一个梦幻万花筒 (72) 范例4 闪烁效果的制作 (75) 第三篇精选附录 附录一迭代帮助文件 (79) 附录二平面几何著名定理 (87) 附录三圆锥曲线教材培训 (93)

【动画彩轮】 金狐电脑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d517481923.html,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1). 【功能运用】本例主要介绍: ①构造轨迹②用三个动态的参数值来控制对象颜色的RGB值的改变. 制作步骤: 1.构造三条线段AB、CD、EF,及线段上的点M、N、O. 2.依次选点M、N、O。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动画,方向设置为双向,速度设为中速.单击【确定】(如图2) 3.构造⊙O及⊙O上一点P,连结OP. 4.分别度量PO、PN、PM的距离得到三个度量值(如图3) 5.依次选择半径OP(不要选上点)和三个度量值,选择【显示】/【颜色】/【参数】(如图4) 打开【参数】对话框,选择显示对象为红绿兰,参数范围从0.0到2.0, 双向循环(如图5)单击【确定】 (图5) 6.选中OP(包括点P),选择【构造】/【轨迹】得到OP以 点P沿圆运动的轨迹.7.右键单击圆内部的轨迹,打开【属性】对话框, 单击【图象】,采样数量改为1000.单击确定.

深度迭代的运用——构造“奇妙的勾股树” 金狐电脑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d517481923.html,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5-1),单击动画按钮,“奇妙的勾股树”动态变化,颜色也进行不断改变,在展示数学规律的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功能运用】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重点学习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您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如何用参数来控制对象颜色的变化。 【制作思路】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以斜边为边长构造一个正方形,给正方形填充颜色后,用动态的度量值控制正方形内部填充色的改变,然后用【深度迭代】构造“勾股定理树”。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步一步构造“勾股定理树”。 【操作步骤】 ①新建画板后,用画线工具画出线段AB,双击点A(这样就把点A标记为中心),单击线段AB和点B,选择【变换】/【旋转】,打开【旋转】对话框,单击【旋转】按钮(此时默认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AB';双击点B'标记点B'为中心,旋转线段AB'(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B'A',依次单击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构造线段A'B,此时构造出正方形ABA'B'.如(图5-2) ②单击选中线段A'B',按Ctrl+M组合键,构造出A'B'的中点C(点C为选中状态),再依次选中点A'和B'(注意顺序不要搞错啊),选择【构造】/【圆上的弧】,构造出以A'B'为直径的半圆,用画点工具在半圆上画出点D.如图(5-3) ③依次单击选中点A、B、A'、B',选择【构造】/【四边形内部】,把正方形填充上颜色;在工作区空白处单击后单击选中点A、D,选择【度量】/【距离】得到A、D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二次函数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7481923.html,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二次函数问题 作者:李素梅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2期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几何画板探究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便于学生直观观 察、分析、验证和归纳图象的特征,突破难点. 关键词:二次函数;几何画板;自主探究 在历年的中考中,二次函数都属于重头戏,所占的分值比例都很高,而且学习上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平移、翻折变换等问题时,可以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猜想、探索—抽象和概括”,和学生共同探究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感觉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要好得多.利用几何画板分析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等,便于学生直观观察、分析、验证和归纳图象的特征,突破难点. 一、引入情景,体验操作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先让学生动手体验操作过程,以激发学生做数学的兴趣. 例1.利用几何画板探究y=ax2(a≠0)的图象、性质与系数a的关系.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后,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1)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为x轴上的动点,y=ax2(a≠0)中系数a的值等于点A的横坐标. 探究序列: (1)用鼠标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右运动)时,改变了y=ax2(a≠0)中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2)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左运动)时,改变了y=ax2(a≠0)中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归纳发现:系数a的作用是: 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