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第七节: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 关技术,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b5E2RGbCAP 能力目标:能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和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 教学设备:自制黑盒子及学生的文具盒、磁铁、台灯、灯泡?
导入新课: 一: (1)讲述关于科学探究真实的故事,看一看他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李明在一所农村中学读书,学校有一只大的开水桶,冬天为了保温,在桶外裹上了一层棉被,尽管如此,早上灌的是开 水,到了下午还是变得凉凉的。一天早上,李明看见张迪用铝合金饭盒装开水时,滚烫的饭盒只垫了薄薄的一层泡沫塑料就 不烫手了,他突然想到,能否用泡沫塑料代替棉被给开水桶保温呢?(课件)提问学生:第一步是李明做什么?(可以提示)
p1EanqFDPw
(●发现或提出问题)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张迪。 李明认为,手觉得热,是因为手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隔着泡沫塑料拿热饭盒不烫手,说 明泡沫塑料导热性能差。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包着开水桶,保温的效果按理说就会好些。张迪随手摸了一下热水桶上的棉被, 暖乎乎的,热量通过棉被传出来了。张迪想,李明可能是对的,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可能会比棉被好。(课件)提问学生: 第二步李明做什么?DXDiTa9E3d (●建立或提出假设) 李明告诉张迪,如果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烧瓶,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便可以得出这两种材料保温性 能好坏的结论。“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水温变化,如两个烧瓶中的水是否一样多,水温是否一样高。”张迪说。“是的,” 李明强调:“还需注意放烧瓶的环境是否一样,泡沫塑料与棉被的厚度是否一样等等。” (课件)提问学生:第三步李明做 什么?RTCrpUDGiT (●设计实验方案) 他们决定在两个烧瓶中装质量相等的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两种保温材料包好,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自然冷 却。 按照这个实验操作,李明和张迪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5PCzVD7HxA (课件)提问学 生: 第四步李明做 什么 (●进行实验和收 集证据)(检验假设和收集证据)
t/min 0 T1/℃ 80 T2/℃ 80
5 72 65
10 64 56
15 59 48
20 55 43
25 51 38
35 50 32
45 41 28
55 37 26
65 34 24
80 30 22
95 26 22
110 125 140 155 24 21 22 21 21 20 20 20
看看李明和张迪还应该做些什么?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判断的?(
20℃)
分析表格,我们可以得出那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为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 1 组(泡沫塑料保温)从 80℃降至 40℃所用的时间超过了 45 min,而第 2 组(棉被保温)降低 相同温度只用了不到 25 min,这表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确实优于棉被。jLBHrnAILg 分析表格里的数据,有没有同学认为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以上表格中,第 35minT1 的数据与 T1 的总的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偏差,回想实验的操作,有可能在读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一) 时间:9月8题 主题:新学期伊始,传达科学教研会会议精神。 内容: 9月5日,县教研室召开科学教研组长会议,赵老师主持会议,对上学期工作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布署。 一、各学校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二、赵老师总结上学期工作量: 教学方面:教师积极性较高,教育观念和学科理念提高较快,涌现一批青年教师,教学中目标定位、细节处理较好,基本体现新课改精神。 1、加强学科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加强备课力度,教学准备、材料等各环节要做好。 3、期末考试抽查:校间不平衡缩小,个别班合格率低,要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研方面: 1、课题研究现状:每个学校都是实验学校,每个教师都是实验教师,实践中要有独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注意问题;科学记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可以把作业作为档案袋,收集的资料可以粘贴,测验题也可以帖贴。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本学期的重点能观察操作的让学生观察操作,宏观的摸不着的、看不到的,微观的、不易收集到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 3、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探索方式方法,发挥科学实验室的作用。 二、本学期工作: 1、准备好课,培养青年教师。预约和随机相结合。 2、11月或12月上旬或1月,各学校推荐科学课题优秀成果。(论文、案例、课本、课件、活动、课题报告等。)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二) 时间:9月16日 主题:教材培训谈收获 内容: 教师们大受裨益,畅谈收获。 1、还要继续积极参加教材培训,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这样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教师要都好科学课、自然课,首先要多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 3、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目的,对教材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教材的开放性比较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了解教材的基本思路和设计意图,完成了基本任务后,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课后的拓展,进一步巩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欲望。科学教研活动记录(三) 时间:9月23日 主题:科学、自然课堂上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内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09-15 活动人数19 活动内容哪辆汽车跑得快?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玩具汽车在不同材质的桥面上跑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2.通过实验验证预测,能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 3.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观察与分析一、回忆做过的实验:汽车从不同坡度的桥面上跑下的速度。 引导幼儿回忆:汽车从不同坡度的桥面上跑下的速度是怎样的?在坡度越大的桥面上跑,汽车跑得怎样?在坡度越小的桥面上跑,又是怎样? 二、出示桥面,比较桥面材料的不同。 1.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较桥面材料的不同。 2.激发幼儿思考:桥面材料不一样,那汽车在上面跑,哪辆汽车跑得快呢? 三、幼儿进行预测,并记录。(先预测一号桥和二号桥,然后预测三号桥和四号桥。) 1.请幼儿猜测并说出理由。 2.幼儿把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 3.教师记录幼儿的预测情况。 四、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 1.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比较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客观记录。 2.交流实验情况,教师记录幼儿实验结果。 师:“你是怎么做的实验?在实验时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实验与你的预测一样吗?” 3.讨论:为什么有的桥面上的汽车跑得快?有的桥面上的汽车跑得慢?这是什么原因? 4.教师小结:原来汽车在桥面上跑得快慢与桥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在比较粗糙的桥面上跑得慢,在比较光滑的桥面上跑得快。它还与桥面的软硬有关,在比较软的桥面上跑得慢,在比较硬的桥面上跑得快。 五、结束部分,带幼儿再次玩玩具汽车,寻找新的发现。 观察分析: 本次活动之前,幼儿已经探究过汽车从不同坡度的桥面上跑下的速度,所以,活动一开始,我就引导幼儿回忆上次的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说出汽车在不同坡度的桥面上跑下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在

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新华小学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发言人赵峰授课 教材三年级 科学上册 备课 内容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备课日期2007、9、18 备课 地点兴明乡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整理人赵峰 参加 教师兴明乡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项目单元备课记录使用意见 单元 教材 解读 本单元就是科学教科书得绪论单元,它就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得基础。这一单元得教材,以学生玩玩具得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得、常见得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得、学生感兴趣得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得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得探究欲望。使她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得道理。教科书得编排具有一定得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就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得办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得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就是分类及分类得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科学得兴趣为目得,以便为今后得学习打下良好得基础。 教学 资源 分析 1、本单元得教材,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要求学生带足活动中所用得各种材料,准备实验。

2、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中得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 3、搜集科技新产品得材料、挂图,向学生展示,激发爱科学得热情。 4、每个单元结束时,在学习单中都有一部分“学习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扩大知识面。 5、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得兴趣,如《十万个为什么》等,开阔视野。 单元 教学 目标 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得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与谐相处。 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得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与物体得音色进行判断。 3、认识玩具得特点;学会简单得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得音色,认识身边得科学。 教学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得特征,动植物得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得物体,培养学生得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得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一共用6课时。 第一课时:玩具里得科学 第二课时:我们周围得动植物 第三课时:我在哪里 第四课时:猜猜我就是谁 第五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六课时:单元测评 学习 单得 使用 学习单得使用,随着课堂进行,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得负担。 1、可采用活页形式,上第几课就把第几课得内容发给学生,向学生讲解学习单得使用方法。 2、对于学习单中猜想、研讨、探究、制作等方面得内容,可要求学生以多咱形式进行记录,可以画图、可以用简单得字或词、也可以用自认为满意得符号来表示。这一部分得记录应充分发挥学生得创造性与自主性,不应要示千篇一律。 3、有时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作记录也不现实,我们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只发一份,设专人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做到小组内既有合作又能合理分工 4、活动结束时,学生进入讨论阶段,根据学生得记录进行交流、研讨,将结论填入“大家得收获”一栏中。 5、学生在学习单中得评价,可以就是教师得评价,也可以就是互相主主体,还可以就是组长评价,也可以自我评价。

七年级科学 (新教材)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气机。 奥斯特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3.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4.科学技术即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5.学习科学的目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练习;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2、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伊拉克大沙漠 B. 伊拉克战争 C. 伊拉克气温高降水少 D. 伊拉克石油蕴藏量丰富 3、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4、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雨后出现彩虹 B “神州”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C.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 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7、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C.认真思考D.以上都是 8﹑牛顿从苹果落地自然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实验 B.观察 C.调查 D.阅读 9、科学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其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 A.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B.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C.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D.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辅导老师主题筷子的神力 活动内容每组准备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准备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教师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活动时间班长签字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辅导老师主题瓶子赛跑 活动内容每组准备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教师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活动时间班长签字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辅导老师主题带电的报纸 活动内容每组准备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2人一组操作: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教师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1. 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于是她估计同时伴有咳嗽,2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属于。 3..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较高度一般较低温 较短流淌时间一般较长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 量的▲这一物理量巧妙的转换成▲这一可测量的物理量。 4.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

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4 / 1 27 温度(℃)21 17 25 19 23 4.2 14.6 9.4 30.0 24.9 19.7 (高度hcm)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5.1 5.2 5.1 M 5.2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h(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cm 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2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瓶往下看,A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或(选填:“由大到小”“由小到大”依次是由某学校科学兴趣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5 .他们同时分别在绿小组的同学们希望通过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来了解周围的空气质量。分钟后取回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得到实验30片载玻片,树下、道路边放置涂凡士林的10 个。数据:绿树下尘埃粒子数7800个,道路边19200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为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2()他们分别在绿树下、道路边放置载玻片,其目的是______ 。片载玻片用来设置重复组在显微镜计数时,通常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检误差,放置10 测。(。3)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4)通过探究活动对你有何启示?(分) 分)下面一些问题将考察你的科学素养,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作答。6.(8玻璃罩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观察到图中叙述的现象,1)某同学用老鼠、一盆植物、(。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2)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了解青蛙与蟾蜍在外形上的异同,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3()简单的计算: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假设你此刻手上有100 速度为每30分钟繁殖一代,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4)乙图中①环的外圈与②环的内圈哪个大?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蝙蝠通常喜欢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7.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犬憩息,夜出觅食。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眼、”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皮肤中的什么来发现障碍物的,耳、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处理方法实验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被观察的蝙蝠数量71 不做任何处理 A 1000 70 蒙住蝙蝠的双眼 B 1000 35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嘉兴秀洲高照实验学校月考)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4.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完成观察任务B.得到观察结果 C.延长观察时间D.扩大观察范围 5.(2019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期中)如表所示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 78 21 0.03 0.07 0.9 空气中的气 体/% 78 16 4 1.1 0.9 呼出的气体 /%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对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A B C 蚕卵数1000 1000 800 培养温度16℃20℃30℃ 培养湿度75% 75% 75%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10 9 8 孵化率90% 98% 68% (1)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_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以纠正。 7.(2019浙江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月考)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9-26 活动人数19 活动内容变色魔术师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美,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变化。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观察与分析一、情境魔术表演,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当一回变色魔术师,请魔术助手介绍魔术台上魔术材料:(红、黄、蓝颜料、魔术勺子、魔术杯)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颜料来帮忙,这三种颜色宝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原色,集体说一遍,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这三种颜色宝宝非常的调皮,他们两种颜色宝宝在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你们信不信,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我把红色和黄色放在魔术杯子里,轻轻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变成什么颜色了?让幼儿猜一猜。(橙色) 2.让幼儿说一说还可以哪两个好朋友在一起,(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这两个魔术留给小魔术师们来变了。 二、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每人取两种不同的颜料,放在杯子中轻轻摇晃,看看有什么变化。和身边的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相互间比较一下各自变出的新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小心不能把颜料弄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在玩的过程中要学会让一让、等一等,慢一点没关系。 (3)在玩的过程中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发现,比较变出来的新颜色。 三、集中交流:我的发现。 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刚才把两种不一样的颜色放在了一起,那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四、幼儿再次进行尝试活动。 1.幼儿再次玩色,并在杯子外面贴上与颜料水相同颜色的标签。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记录表(科学探究室)

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记录表 (科学探秘小组)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活动时间2015.5 参加人数五年级45人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1 辅导教师黄玉芳 活动内容 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活动过程 导入: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后才能结果?是不是只要开花就会结果? 讨论: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和猜想。 任务: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选两朵刚开放的、有雌蕊的花,把其中一朵的雌蕊摘去,对比观察。 观察:两朵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媒体:播放“开花结果”视频,观察花变成果实的过程。 讨论:讨论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与结果有什么联系。 活动效果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汇报和交流,学生知道了植物必须要有雌蕊才能结出果实。他们并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

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记录表(科学探秘小组)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活动时间 2015.6 参加人数五年级45人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2 辅导教师黄玉芳 活动内容 了解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媒体:播放“种子的传播”视频。 导入: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问题: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讨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交流:将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和分享。 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活动效果 学生通过对繁殖新技术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记录表 (科学探秘小组)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活动时间 2015.7 参加人数六年级45人活动地点科学探究室1 辅导教师黄玉芳 活动内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过程 一、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二、会移动的轮子 1、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2、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活动效果 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浙科版-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 案例1“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第一章科学入门第5节) 一.案例背景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从问题着手,让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对科学探究产生直接的体验,把探究的基本思路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强调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初一的学生抽象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科学是遥不可及的印象,不利于激发探究的兴趣,但却对科学的探究充满了神秘感及向往。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探究事例以及亲历身边的小问题探究,向学生打开了科学探究的大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些事情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想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怎样通过探究去获取答案。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入手,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本节中由于学生对“灯为什么不亮”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问题学生能进行口头上的探究,而后获得探究的一般过程。然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黑盒实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进一步通过探究人体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科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 1、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 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1)所示。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填出下表。 2、下面是上海—西安的列车时刻表(4分) 火车从徐州站开出到华山站,共需化费__________分钟。 3、小明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a.读出液面读数V2 ; b.将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液面读数V1; c.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块的体积V =_______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 4、按照实验托盘天平测质量的使用步骤,下列的叙述正确的依次排列为(用序号) ___________。 A.将游码拨至标尺的零刻度线;B.根据天平右盘砝码值,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读出物体的质量;C.将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游码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D.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E.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5.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秒。 7、某同学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已有信息: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潮湿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能发芽,发霉腐烂的种子不能发芽。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作出合理 假设。 至少写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 假设二:。 假设三:。 8、阅读下文: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17日电 (记者李宣良、黄明) 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而被烧蚀成深褐色的神舟六号返回舱静静地躺在草原上,舱体上还带着上千度高温发热后的余温。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告诉新华社记者,飞船返回舱返回最大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飞船的降温,必须给飞船穿上一件“隔热衣”。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1000-2000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像陨石一样被烧为灰烬。这时必须给飞船穿上一层“防热衣”,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摄氏度以下。侯鹰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防热材料,就是从几十种材料中严格筛选出来的。为进一步将质量降下来,在材料的使用上采用了蜂窝格的设计,这种既有密度又有疏松的设计,保证了神舟飞船穿上的是轻薄的“防热衣”。直径2.5米的返回舱表面积为22.4平方米,目前使用的防热材料总质量约500千克。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直径是2米,表面积是17平方米,而它的防热材料达700千克。侯鹰说:“可以看出,我国飞船的防热技术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资料中提到很多我们学过的科学量,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三个,并说出相应的实验室测量工具。(1)、;(2)、;(3)、。 9、某同学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依次加进1克、2克、2克、5克、10克、20克、50克、100克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克、2克、2克、10克砝码各1个,这时天平横梁达到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张,问: ①每张纸的质量是多少? ②这位同学往天平盘里加砝码有什么缺点? 10、现有一只烧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头、烧杯、量筒、细线、滴管以及适量的水等实验器材,你能利用这些器材测出小石头的体积吗?请写出实验步骤。 11、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感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

大班科学实验室活动内容

大班年级组科学实验室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游戏玩法 3月8日水的溶解 1、通过摇匀、搅拌,观 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 速溶解。 2、知道有些东西能溶于 水,有些不能溶于水。 幼儿自由选择盐、糖、 面粉、沙子、小块肥皂或 肥皂粉等分别放在容器 里,怎样加速溶解。 3月15日“喝水”大王 1、通过观察、操作,感 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 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通过 操作、观察、比较,了解 哪些材料能吸水。 2、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 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 水。 3月22日沉与浮 1、观察沉与浮现象。 2、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3、了解哪些东西能沉入 水中或浮出水面。 1、幼儿能够利用各种材 料做试验,观察沉与浮现 象。 2、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 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 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 中 3月29日小小水蒸气 1、了解水蒸气的由来。 2、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观察杯中的开水冒出的水蒸气。 2、幼儿了解水蒸气变成水珠的过程。 4月5日神奇的电池 1、认识电池的特征,了 解正确安装电池的基本常 识。 2、发展动手、发现能力, 并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人 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 增强环保意识。 1、幼儿观察、讨论认识 电池。 2、掌握电池的安装方 法。 4月12日神秘的静电 1、通过尝试不断地摩擦 探索、实践中体会静电现象 的产生。 2、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 乐于解开科学之谜的兴趣。 1、观察什么材料会因摩 擦产生静电。 2、幼儿观察判断哪些物 品能把纸屑吸起来。 4月19日灯泡亮了 1、知道灯泡发亮的原因。 2、能通过体验和操作活 动感受电池的作用。 1、幼儿观察、讨论如何 使灯泡亮起来。 2、幼儿做串联和并联实 验。 4月26日电的正负极 1、知道电有两个极,正 极和负极。 幼儿自由选择电池的种 类,并进行安装使用来判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概念拓展】 1.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即:自然科学是最权 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所有一切 其他东西对生活的诠释。“科学主义”这个词首先被社 会科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科学哲学家,如 卡尔·波普尔等使用,用来描述许多科学家所共有的态 度和信念,这一信念让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其所采用的方 法终于上升到意识形态的水平。对科学主义的经典论述,正如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所言:“除物理,皆集邮。” 科学主义一词有时在两个方面亦被用作略带贬义的 解释: (1)表示不恰当的使用科学或在不适当的地方运用科学主张,例如,当讨论主题的范围明显超越科学范畴,或者没有足够的经验证据来证明一项科学结论的情形。 在这种使用情况下,讽刺的是科学主义呼吁科学权威化 的论证。 (2)指“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恰当的

元素的信念”,并且这一过程伴随着"心理体验方面的经验失效"。在这种用法下,(至少在更极端的定义下)强调科学主义在实证主义中扮演重要位置。 对于有着马克斯·韦伯传统的社会学家来说,如尤 尔根·哈贝马斯,科学主义的观念不仅与实证主义哲学 密切相关,并且也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化”密切 相关。 2.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分类 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行为虽然很复杂,然而这些活动 可分解为较单纯的6个基本过程及6个综合过程。这些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也被称作探究的过程技能(SciencePll),这些技能经过学习,学生是可以获得的。组织一系列探究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基本 过程开始,然后逐渐进展到分类、测量、预测、推理, 进一步发展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如何做实验、怎 样解释实验结果等。 基本过程技能分为:观察、分类、测量和应用数字、交流、预测、推理等6个科学过程。 (1)观察(Observation) 观察是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过程,仔细观察是任何 科学家进行研究时所必要的。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 包括其他。(1)五官的观察,用眼睛、鼻子、耳朵、舌及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09.18 活动人数20人 活动内容风的力量 活 动目标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观察与分析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教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变大了。)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教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小朋友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空调吹凉风;刮大风时很冷;打开冰箱有凉风;台风;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电吹风里的风很热。)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观察与分析: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