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文章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一个人要想在这样的时代取得成功,没有学习能力是很难做到的,每个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本领。现代教育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人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是更有效。首先、要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其次、要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再其次、要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第四、重要的是要能与时俱进的运用现代科学成果,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手段和辅助工具。最后、要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使小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

合作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科学教学法之一。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都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多是一问一答。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学生为了自尊,就会出现课堂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学习差的学生不能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机械的知道结果。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仍然会出现,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

驭课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然学生能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的组建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6人。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让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测量教室的面积时,可以分成小组让聋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

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有些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结果的讨论,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它还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在课堂教学实

践中,努力营造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氛围;让学生从心底深处萌发一种想和同学交流,想和老师切磋,更想把我的观点和你说一说的愿望。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5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应运而生,人人都做得很认真。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又有愉悦,有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在浓浓的合作氛围诱发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是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环境,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使每位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取长补短”,对学生而言,这种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突出,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在合作汇报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但要让组内成员优先,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四、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优化促进小组合作。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合作效果不好。原因有很多,有的老师认为是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同学记录的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学习主观上不想参与。其实很多的时候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贮备不能够搭建完成任务的平台,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运用书本上提供的知识以及自己以前的知识贮备,当然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能借助互联网,在网络上收集有关问题的知识,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手段,把问题的发现、解决、应用的过程很好的展示,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五、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

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例如教学8的组成时,先提出合作任务:“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8的7种分法:1和7 ,2和6,3和5,4和4,5 和3,6和2,7和1,小组活动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协调的环境,而且还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还能较好的满足儿童的交流欲望,使他们在交流中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许,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感,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的高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数学课堂评课评语大全

数学课堂评课评语大全 一、粗略简评式: 1.课堂设计新颖有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了学生的脑、口、手。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11.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 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桃村中学肖芳 一,科学的引导方法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二,采用多元化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

浅析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应用

浅析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2-13T14:17:49.3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作者:姚传洪 [导读]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273406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今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应用。小学数学中的分组合作教学具有使学生互帮互助、探索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以下就是我对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小学生分组合作教学的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讨论。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了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自主探索交流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可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下基础。 3.以鼓励为前提,分组合作合理评价。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地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讲授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了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否则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以下的猜想:第一种,邻边相乘;第二种,底乘以高;第三种,数格子;第四种,割补法。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几种猜测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验证(小组合作)。这样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深入思考理解方法的合理性,既做到了学生内的交流,还实现了师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冲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特点 1.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能

够增进生生合作,提高合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以我们班为例,我班共有62人,按各自学习接受能力,合作探索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为标准,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也都有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锻炼了能力,稍差的学生也有近距离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有大胆展示的小围平台。让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以优带差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2.小组分工 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发言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书写工整的当书写员,思维缜密的为小组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习组长外,我还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除了学习组长之外的负责其他事物的组长。比如有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卫生情况的卫生组长,还有管理标志佩戴情况的标志组长,另外还有负责课上课下,校校外监督规小组行为的纪律组长。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人,小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初试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初试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学数学论文 初试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孙婷玉 (宿迁市钟吾初中,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通过初试数学课堂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会讨论,个别同学无法参与到集体中讨论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适合讨论的三种情况:解决方法呈现多样化、学生意见不统一、学生理解出现困难。 关键词:小组讨论;存在问题;适合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7-0048-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下课堂小组讨论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最时髦的一种方式。学生自己能讨论出来什么结果呢?会不会利用讨论的时间讲闲话呢?之前我很排斥这种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能否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在考虑良久之后,我决定尝试一下用小组讨论法。在尝试之前,听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当我听到成学斌老师的《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时,更加坚定了我要试一试的想法。 成老师在让学生探究“有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结论时,事先给出

了两道题,如下: (1)∠B=∠B', ∠C=∠C',B'C'=2BC, 证明:△ABC∽△A′B′C′ (2)∠B=∠B',∠C=∠C',B'C'=3BC, 证明:△ABC∽△A′B′C′ 学生A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用实物投影,开始给大家讲解: (1)分别取各边中点;(2)分别取各边三等分点。 讲解完之后,其他小组学生按耐不住了,学生B指出方法太麻烦,他们组有更简单的方法。就这样方法越来最简单。最后只作了一两条辅助线就探究出了结论。看着孩子们那兴奋的劲头,这可是我们班上很少出现,偶尔有也只是在极个别好同学的身上。回来后,我就开始思考讨论什么内容?什么时候讨论?怎样讨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讨论就会失去意义,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讨论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由于第一次尝试,所以选择了一张《幂的运算单元测试》。事先我已经批改好了试卷,总体做得不是很理想,里面有几道题比较难。之前一些简单的题目已经订正了。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刚说完学生就很兴奋,看来这分组讨论的“魔力”还是很大的。接着我规定了两个规则:(1)分组讨论要顾全组里的每一个组员,确保一人会全组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

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习 作者:松岗中心小学邓肖…文章来源:松岗中心小学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 2007-5-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字】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组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的数学课,老师就组织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小组活动中度过。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有成效。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会因为教者没有组织小组学习而对该节课实行全盘否定。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

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 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多于 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和不经训练的条件下相互帮助。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有56人,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一般把我们班分成7组,每组8人,因为每组的人数比较多,因此我充分了解了各学生的情况,除了各学生的数学成绩外,我还对他们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作了了解,然后才慎重地挑选了8位数学小组长来领导这8个小组。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时,各小组的同学虽然围在了一起,但却各自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学具,有的同学甚至在商量放学后去哪里玩,个别的学生还在那里静静地看书。讨论的时间到了,我让同学来回答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孙兆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互助性任务和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

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1. 创设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 明确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 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完整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

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复习中创设情境 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新授中启发心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理分组,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效率。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进行调控。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标签: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想要更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合作目的 合理分组,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效率。一个良好的团队对于其团队成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本着合理分配的原则,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分在一起,同时还要注意男女搭配比例,以充分发挥男女生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帮助学生们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至6人,组员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保证组员之间不但可以在知识学习上,而且可以在情感上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具体应该体现在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是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2.小组合作,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

浅谈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 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教学点周龙 在新课标中提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并使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运用模式 1、开展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能发挥小组集体的作用,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提高。 2、开展合作练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通过开展小组练习,使每个学生发表不同想法,互相启发,能培养学生合作练习的意识,这样既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学会他人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3、进行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批判性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能改进提高。进行合作评价时,每个学生对别人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从中学习别人的优点,经过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每个学生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掌握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能及时改进,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对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可以用猜谜语的形式给学生以启发,把数学题目变换成一种更加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并讲解理由,待学生基本

巧妙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巧妙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 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是仍然存 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更新教学 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明确分工,使学生学有所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 讨如何巧妙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引言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逐步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通 过小组合作能够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 合作交流教学生科学分配成若干个学习单位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将数学学习要求 划分给小组成员,各成员,在小组的帮助下共同学习与探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助于顺利完成数学课程 教学目标。 一、教师自身明确定位,掌握时机进行合作 教师属于学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发挥自 身的积极引导作用,例如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工具,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应当发挥 自身的解说作用,讲解需要完成到的目标以及注意事项。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 师也应当发挥推动监督作用,监督成员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探讨交流以及学 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开展情况有助于推动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教师也应当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想象力,汲 取思维优势,切实做到取长补短。在重点问题上应当进行合作探讨,使学生从多 角度的思考并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总结前一段知识点的 同时,也能够进行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二、建立科学性合作小组,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属于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学习小组,合理的进行小组 成员划分,既要体现学生的成绩性别以及人数平等也应当实现差异互补的机制, 实现竞争公平。例如职位分工必须明确,能够实现人员互相搭配合理,每位成员 了解自己应当做的任务是什么,才能够促进合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进 行两两合作交流,其中一名学生负责写出几个100以内的数,另一名学生则认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在此基础上互换角色,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并 且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多元性以及趣味性。 三、对小组合作构建评价系统,增强整体学习水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数学教学过程的发展情况,也应当对学生的 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展示与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教 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立即评价,既要鼓励赞扬那些学生合作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也应当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使学生以积极的思想融入到合作之中。对于一 些接收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当重点关注落后生,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合 作互动,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也 应当对不同的学习小组状况展开综合性评价,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合理的进行

开展数学小组活动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由教材、教师把“已知”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由于受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复习中创设情境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用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用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用,也只有有用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详尽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就。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简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用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那么,如何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深思的,本文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和活动反思粗浅地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开展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分组?二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课型应采用何种方式开展合作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组方式及其适用的课型及案例。 1.异质组 该分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构建合作小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以对45名学生班级进行分组为例,首先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4人),依次编号(A,B,C,D),然后按下表分别分到9个小组中去: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案例:在人教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变化率问题”中教材给出了“高台跳水”问题。我设计了如下“有挑战性”的学案: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 h (t )= -4.9t 2+6.5t +10([0,2.24]t ).求运动员在2秒时的瞬时速度。 探究(1):直观判断:起跳后,运动员的瞬时速度是如何变化 的?物理中有关瞬时速度有什么计算公式? 探究(2):用平均速度探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借助计算器完成下表(空白处的区间端点可自己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