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富含淀粉和营养物质,在食品加工和饮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贮藏窖的建设和窖藏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1.选择合适的地点和环境马铃薯贮藏窖应建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较暗的地方,远离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地面应平整,避免积水。
同时,要确保地下水位较低,以防止窖内积水。
2.确定窖的大小和结构窖的大小应根据贮藏量确定,一般应满足贮藏马铃薯的需求,并考虑到后续的管理和操作。
窖的结构应牢固,选择耐久、防潮、防震的材料进行建设,如砖石、水泥等。
3.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马铃薯贮藏窖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控制窖内湿度和温度,防止马铃薯腐烂。
可在窖内设置通风管道,通过合理的排风和进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4.防虫防鼠措施马铃薯贮藏窖中常常会有害虫和老鼠滋生,对马铃薯造成威胁。
可以在窖口设置防虫网或使用化学防虫剂来防止害虫的进入。
同时,要检查和修复窖壁和窖门,确保其密封性,以防止老鼠侵入。
二、窖藏技术1.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贮藏条件的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合贮藏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适合短期贮藏,中晚熟品种适合长期贮藏。
2.控制温度和湿度马铃薯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马铃薯的贮藏温度应在4-8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
可以通过通风、加湿和降温等措施来调节窖内的温湿度。
3.防止马铃薯腐烂马铃薯容易受到病菌和真菌的感染,造成腐烂。
为了防止马铃薯腐烂,可以在贮藏前对马铃薯进行筛选,去除病变和破损的马铃薯。
同时,要保持窖内的通风和干燥,及时清除窖内的病变薯块。
4.定期检查和管理马铃薯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和马铃薯的变化情况。
及时处理发芽、腐烂和病变的马铃薯,保持窖内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要注意马铃薯的转运和包装,避免损伤和挤压。
马铃薯采收与储藏技术

马铃薯采收与储藏技术
马铃薯采收与储藏技术是保障马铃薯质量和保鲜度的重要技术。
马铃薯采收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收获前7~10天应停止浇水,可以促进薯皮老化,降低块茎内水分含量。
此时土地干爽,采挖的薯块带泥少,散发部分水分,使薯皮干燥利于储藏。
马铃薯的采收方式可选择人力挖掘和机械采收两种,但建议使用人工采收。
人工采收时需要把手指甲盖剪短并佩戴手套,减少人为损伤。
马铃薯的储藏技术包括冷库储藏技术和常温储藏技术。
其中,冷库储藏技术是将采收好的马铃薯经过分级、预冷、冷库管理及马出库管理等五个环节进行管理。
常温储藏技术是将马铃薯存放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一般储存时间不超过两周。
在具体操作方面,马铃薯储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环境尽量保持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
储存地点应干燥清洁,避免霉菌和细菌感染;
应将薯块进行分级,按照大小、品质等级进行分类,便于储存管理;
需要注意薯块的防虫防霉处理,在薯块中间钻孔注入生物杀虫剂,或者将薯块放在草堆中进行堆肥处理,以达到防虫防霉的效果。
综上所述,马铃薯采收与储藏技术对于保障马铃薯质量和保
鲜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分级、防虫防霉等多方面的问题,以保证马铃薯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并且保持较好的品质。
马铃薯的贮藏与加工

马铃薯别名土豆,也叫洋芋,属茄科,是一种宜菜、宜粮的一年生植物。
当今国内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为第4大粮食作物。
对马铃薯进行有效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不仅可以调节鲜薯的供应期,延长加工利用时间,而且还可以增加马铃薯食用方式,实现马铃薯附加值的提升。
现将马铃薯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如下。
1.贮藏保鲜(1)沟藏法选地势高且干燥的场地,挖一条宽0.8~1.5米,深0.9米的沟。
把在冷凉处预贮的马铃薯在将要结冻时入沟贮藏,散放薯块,厚度40~50厘米,并在每隔1米的地方放1根竹竿做成的通气筒,通气筒要高出地面0.5米,然后盖上草帘。
当环境气温下降时要盖土,并确保其厚度不低于冻土层,且沟的顶部要隆起。
(2)通风库贮藏法将马铃薯装筐堆码于库内,每筐约25千克。
每垛高以5~6筐为宜。
此外,还可散堆在库内,堆高1.3~1.7米,薯堆与库顶至少要留60~80厘米的空间。
薯堆中每隔2~3米放1根竹竿做成的通气筒,还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简连接,然后用鼓风机吹人冷风。
在秋季和初冬的夜间,可打开通风系统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则关闭,阻止热空气进人。
此外,冬季要注意保温,春季气温回升后,则可采用夜间短时间通风、白天关闭方法,以缓和库内温度的上升。
(3)冷藏①贮藏库消毒。
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1%高锰酸钾配成的药剂,均匀喷洒贮藏库四周,或每立方米用硫磺粉15克发烟熏蒸24小时,亦可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7克、40%福尔马林10毫升熏蒸24小时。
②预贮。
将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放在通风良好、15~20℃的库房中,经过15~20天的预贮,促进表皮木栓化;③冷库贮藏。
对经过预贮的马铃薯块茎进行挑选,然后散堆或装箱、装袋贮藏于冷库中,但贮藏过程要注意库内的通风散热,通常贮藏量为冷库容积的60%~65%。
(4)药物处理为抑制或减少收获后的马铃薯发芽,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及防腐,可采用青鲜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对其进行处理。
通常药物处理时间在马铃薯的休眠期即收获后2个月内较适宜,否则马铃薯便开始萌芽,此时用药物处理就难以抑制发芽。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贮藏保鲜的原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马铃薯贮藏的原理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和生物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保鲜时间。
因此,了解马铃薯贮藏的原理对于制定有效的保鲜措施非常重要。
1. 呼吸作用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会进行呼吸作用,这是马铃薯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会消耗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导致马铃薯的品质下降。
2. 水分变化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水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和吸收。
这些变化会导致马铃薯的重量和质量发生变化。
3. 氧化作用马铃薯中的淀粉和糖等营养物质会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作用,导致马铃薯变黑、变软和变味。
二、马铃薯贮藏的技术为了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和保持其良好的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鲜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马铃薯贮藏技术。
1. 温度控制马铃薯的贮藏温度是影响保鲜时间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马铃薯的最佳贮藏温度为8℃-10℃,相对湿度为90%左右。
在低温下,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减缓,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
2. 包装技术将马铃薯装入透气性好的包装袋中,可以减缓水分的蒸发和氧化作用的发生。
同时,包装袋还能防止马铃薯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损伤。
3. 防腐剂处理在马铃薯的贮藏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防腐剂,如硫酸铜、氯化铜、氯化锌等,可以有效地抑制马铃薯的微生物生长和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
4. 湿度控制马铃薯的贮藏环境中,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90%左右。
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铃薯的保鲜期和品质。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湿度。
5. 气体调节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等气体的浓度,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和保持其良好的品质。
例如,可以在马铃薯贮藏室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抑制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发生。
家庭长久储存土豆方法

家庭长久储存土豆方法
方法一:
1、将土豆袋装放入地窖里,只要温度和湿度适中,可保存3个
月以上。
2、选择阴凉的地方,将土豆放在干燥的纸箱里,用10厘米左右的黑沙土覆盖,保持干燥和通风,就能较长期间的储存。
3、将挖出来的土豆去根洗净,埋入沙土中,然后将沙土压紧,
不让其透气。
吃时再挖出来即可。
4、将土豆放入麻袋或框里,用秕谷或沙子埋住按紧,上面用塑
料袋或一些废纸盖住即可。
方法二:
①将马铃薯放在旧纸箱中,并在纸箱中一起放进几个未成熟的苹果。
这些苹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散发出—些乙烯气体,乙烯气体可使马铃薯长期保鲜。
②贮藏前将马铃薯放入浓度为目分之一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
左右。
这样,可使马铃薯贮藏一年后,相对减少一半左右的损耗,且这样不影响食用及繁殖。
注意在保存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阳光照身射,另外要定期翻动、检查。
③严格挑选,除去受病虫害的、机械损伤的及蔫萎的。
然后将选好的马铃薯放在12~16《C的地方,以后在40天内逐渐将温度降至3~5℃,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五之间,可贮存很长时间。
④挖个小土窖,使温度适当,且隔几天就通通风,也可使马铃薯存放数月不坏。
土豆不要让太阳晒和阳光的返照就不会发绿。
马铃薯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马铃署贮藏保鲜操作规程马铃磐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我国马铃薯栽培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等四大区域。
一、马铃第贮藏特性1 .品种及耐贮性马铃署从成熟性上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五类,从用途上可分为鲜食萼、种萼和加工萼。
马铃萼的耐贮性与品种和栽培田间管理有关,一般秋季成熟的品种较耐贮,栽培时少施用氮肥、干物质含量高、病害少的块茎较耐贮。
2 .贮藏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不同地区马铃著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
如西南地区因气候温湿、雨量充沛,贮藏最大危害是晚疫病;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贮藏环境温湿度不易控制,贮藏主要问题是腐烂、缩水、发芽、冻伤、霉变等。
3 .贮藏病害及其防控马铃普贮藏的病害分两类,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另一类是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真菌性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干腐病等;细菌性病害有环腐病、青枯病、黑胫病和软腐病等;病毒性病害有卷叶病毒、重花叶病毒、普通花叶病毒等。
马铃萼侵染性病害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专用型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环境调控等。
马铃磐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冻害、发芽和青皮等。
当贮藏温度低于OC 时,马铃薯极易发生冻害;当贮藏温度高于4C,马铃薯发芽的概率会增加很多;光照是磐皮变青的主要因素,变青后会生成龙葵素,过量食用会出现中毒现象。
保持温度稳定和避光贮藏是防控马铃萼生理性病害的主要方法。
二、适宜贮藏条件(一)种薯温度:2C-4C。
相对湿度:85%-95%o气体成分:CO2浓度不高于0.2%,光照:种着贮藏后期可利用散射光照射,散射光强度最小为751.uχ0(二)鲜食萼温度:4,C-6Γo相对湿度:85%-95%□气体成分:CO2浓度应不高于0.5%o光照:鲜食萼应避光贮藏,照明作业时应使用低功率电灯。
(三)加工普温度:6,C-10'C o相对湿度:85%-95%O气体成分:CO2浓度应不高于0.5%。
简述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技术简述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和安全,必须采用科学的贮藏技术进行保存。
本文将从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入手,介绍马铃薯贮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温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主要因素之一。
马铃薯的最适贮藏温度为 10-15°C,温度过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过快生长,从而降低其品
质和耐储性;温度过低则会导致马铃薯受冻,使其品质下降。
湿度也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重要因素。
马铃薯的适宜湿度为
60%-70%,湿度过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表面潮湿,从而易受病菌感染;
湿度过低则会导致马铃薯失水和皱缩。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因素。
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需要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延长其保鲜期。
在选择马铃薯贮藏方式时,应根据马铃薯的品种、数量、贮藏时间和贮藏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用的马铃薯贮藏方式包括地下贮藏、通风贮藏、冷藏贮藏和气调贮藏等。
在进行马铃薯贮藏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马铃薯进行贮藏。
2. 贮藏前应将马铃薯进行整理,去除泥土、污垢和病斑等。
3.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马铃薯的质量和状态,及时处理问题。
4. 避免马铃薯与有毒、有害物品接触。
马铃薯保鲜技术

马铃薯保鲜技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鲜薯出口总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1996年共出口44万吨,共创外汇7500万美元。
但外销鲜薯对品质有较严格的要求,与欧洲的马铃薯主产国比较,我国出口的鲜薯在品种、分级、包装、贮运各方面皆有差距。
本文对马铃薯保鲜技术作一简要介绍:1、抗褐变及灭菌防腐对马铃薯抗褐变,次氯酸钠的最有效浓度为17.5ppm,浸泡液ph为4,浸泡时间5min以上,次氯酸钙的有效浓度也是17.5ppm,但浸泡护色效果不受溶液的ph限制;抗坏血酸护色的最有效浓度为0.3%。
2-磷酸-抗坏血酸是新开发出的效果良好的非硫护色剂。
2、防腐与保鲜防止保鲜薯在贮运过程中的腐烂,也是保鲜薯生产厂家必须重视、面对的问题。
80年代之前,多用硫酸铜、多菌灵等保护性杀菌剂混溶于清洗、护色液中进行抑菌防腐处理。
在马铃薯的防腐上,仲丁胺熏蒸、洗薯块皆可。
洗薯时,每kg净含量为50%的仲丁胺商品制剂,用水稀释后,可洗块茎20000kg,熏蒸时,按每kg薯块60mg-14g/立方米50%仲丁胺使用,熏蒸时间12min以上,防腐效果良好。
另一新开发的马铃薯保鲜措施是使用成膜保鲜剂。
即用甲壳素、壳聚糖、麦芽糖糊精、魔芋葡萄甘露聚糖、褐藻酸钠、石蜡、蜂蜡蔗糖酯等成膜剂,加入一定的抑菌剂、抗氧化剂,通过浸泡成膜、刷膜或喷涂的办法进行被膜保鲜。
被膜保鲜效果很好,兼有气调、抑制呼吸作用的功能,尤以壳聚糖等自身就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的成膜剂应用前景广泛。
最近,日本研制出了新型的天然食品保鲜剂,该产品是从核蛋白中提取的,抗菌防腐效果良好。
主要成分有:鱼蛋白提取物35%、甘氨酸35%、醋酸钠25%、聚磷酸钠5%,试用于马铃薯和”土豆色拉”保鲜,效果良好,且经过60-120℃高温加热30min后,抗菌活性仍然保持100%,将这种保护剂吃进人体,对健康也无妨碍。
该保护剂已获美国fda等6个国家标准和专利的认可。
3、贮藏与抑制发芽保鲜薯一般要求贮藏在冷凉、避光、高湿度的条件下,有条件的地方宜进行高湿度气调贮藏(rh90%-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一、贮藏管理
1.基本要求
贮藏马铃薯应使贮藏期间有机营养物质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水平,避免食味变劣,保持新鲜状态;贮藏加工用块茎应防止淀粉转化成糖;贮藏种薯应保持健壮和优良种性,此外,还必须防止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扩展。
贮藏期间尽量减少损耗,杜绝各种病害的发生及造成的腐烂,防止伤热、受冻、发芽,达到接近新鲜马铃薯的水平,保持商品薯品质和种薯的种性。
2.贮藏的适宜条件
2.1温度:贮藏温度应稳定在1~4℃为宜,在此范围内薯块呼吸微弱,皮孔关闭,各种菌类不易发展,块茎不发芽,重量损失最小。
2.2湿度:薯窖的湿度应保持在80%~90%,如果高于此湿度,薯块容易腐烂并提早发芽,湿度太低,薯块易失水失重并变软、皱缩,失去食用和种用价值。
2.3空气: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不断进行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热量和水分。
如不通风换气,窖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温湿度增高,会妨碍薯块的生理活动,引起块茎黑心并使病菌萌发、侵染,导致薯块发病腐烂。
2.4光照:光能使薯块变绿,并形成对人畜有害的龙葵素,所以,薯窖必须保持黑暗无光。
不过光照对种薯无任何影响。
二、主要技术环节
1.收获与运输
收获的块茎要及时运回,并且不能大量堆放在露天地里,要防止雨淋和薯堆发热腐烂。
运输要轻装轻卸,不要损伤薯皮。
2.精细筛选
入窖前,薯块要严格筛选,剔除病、烂、虫蛀、机械损伤的薯块和残枝败叶,并放在阴凉地预贮15~20d。
薯块入窖前应将旧窖彻底打扫干净,窖壁要刮去一层土,或进行药剂消毒。
方法:一是喷雾,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四周;二是熏蒸,用40%福尔马林10ml/m3、高锰酸钾7g,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然后注入福尔马林,即产生消毒气体。
以上两法在施药后密闭薯窖48h,然后打开通气孔和窖门,2d后即可贮藏薯块。
3.温湿度调控
贮藏中期正处于寒冬季节,薯块进入全休眠状态,容易受冻,要注意保温,温度控制在1~3℃,并尽量减少通风次数,贮藏窖相对湿度最好在85%左右,宜干不宜湿。
4.通风
贮藏窖内必须保持清洁的空气,如果通风不好,窖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
如果薯块长期保存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窖内,会发生窒息,出现黑心现象。
5.光照处理
种薯薯块下窖前,如果通过5~7d的光照处理,可以减少真菌侵染块茎,防止疫病在贮藏期发生。
6.贮藏方法
永久砖窖的贮藏方法一般为袋装垛藏,用纺编织袋,每袋30~35kg,每垛高6~7袋;长度视窖的大小而定。
如窖贮过多,薯堆过厚,初期不易散热;中期上层薯块因距窖顶过近,容易受冻;后期下层薯块容易发芽。
窖贮量太少,又不易保温。
一般以薯块装到窖高的2/3处即可,窖的利用容积为贮窖容积的65%左右为宜。
一般鲜薯重约750kg/m3。
7.贮藏窖处理
马铃薯贮藏期病害很多,因此,化学防腐相当重要。
入窖前,要将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瑞毒霉、多菌灵等处理地面和墙壁,也可用杀毒矾杀菌消毒。
三、永久砖窖的管理
根据马铃薯贮藏期间生理反应和气候环境变化,薯块入窖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1.贮藏初期
11月底(即入窖初期),块茎呼吸旺盛,放热多,此阶段的管理以降温为主,窖口和通气孔要经常打开,尽量通风散热,随着外部温度逐渐降低,窖口和通风孔应改为白天大开,夜间小开或关闭。
如窖温和堆温过高时也可以倒堆散热并剔除病烂薯块。
2.贮藏中期
从12月至第二年2月份,正是严寒冬季,外部温度很低。
此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防寒保温,要密封窖门和通气孔,必要时可在薯堆上
盖草吸湿防冻。
3.贮藏末期
3~4月份,外界温度转高,窖温升高易造成块茎发芽。
此阶段重点是保持窖内低温,勿使逐渐升高的外部温度影响窖温,以免块茎发芽。
白天避免开窖,若窖温过高时可在夜间打开窖口通风降温,也可倒堆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