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测产工作流程
马铃薯高产栽培中农艺,生理,生态指标及测定方法

马铃薯高产栽培中的农艺性状、生理、生态指标及测定方法(2011050094 尚辉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95%以上来自光合产物,因此其生理生化反应,马铃薯的生长状况以及周围的生态坏境都会影响到马铃薯的最终产量,现将马铃薯高产栽培中的农艺性状、生理、生态指标及测定方法介绍如下:1农艺性状及其测定方法1.1出苗率:现蕾期分小区调查出苗率,出苗率=出苗数/播种穴数×100%。
1.2主茎数:盛花期开始,每20 d在各小区随机选取5株,数其主茎数,共测定4次,最后计平均值;1.3株高:盛花期测定,每小区随机选20株,测量自然株高,取平均值;1.4叶面积指数: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每小区采样10株,用剪纸称重法测叶面积,再计算叶面积指数;也可以用叶面积测定仪进行测定。
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和/样地面积×100%。
1.5单株结薯数:成熟期挖取20株,数块茎个数;1.6穴鲜薯质量:成熟期挖取20株,分株称量块茎质量;1.7产量:成熟期按小区单收,计产(kg)。
1.8 叶数,叶形,叶色等进行观测记录,记录参照马铃薯农艺性状指标。
2生理指标及其测定方法2.1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或者叶绿素测定仪测定。
取0.5g生菜叶片研磨,加少量的碳酸钙粉及80%丙酮进行研磨,匀浆过滤后用80%的丙酮定容至15ml,以80%的丙酮作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665nm,649nm, 470nm处的光密度值。
以Amon法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总量(mg/g)= 色素浓度(C)×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干重(或者湿重) 2.2还原糖含量采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
称取生菜叶片样品1g,加8mL蒸馏水匀浆,10000rpm离心20min,吸取上清液2.0mL,加1.5mL的DNS试剂,沸水中煮5min,冷却后蒸馏水用定容到25.0mL,测A。
华南地区 绿色食品冬作马铃薯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113-2020华南地区绿色食品冬作马铃薯生产操作规程2020-08-20发布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傅建炜、熊文愷、李华伟、周乐峰、杨芳、陈丽华、许国春、史梦竹、黄李琳、陆燕、胡冠华、邱思鑫华南地区绿色食品冬作马铃薯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华南地区绿色食品冬作马铃薯的产地环境、品种(种薯)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贮藏运输及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绿色食品冬作马铃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49 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冬作马铃薯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避免重茬和前茬作物为茄科和根菜类的地块。
4 品种(种薯)选择4.1 选择原则应选用优质丰产、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要求。
禁止使用转基因马铃薯品种,4.2 品种选用应选用经农业农村部登记公告的,适宜华南各冬种地区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宜选择早熟和中早熟品种。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主要目的。
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第三条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第四条工作原则。
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省为主。
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由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地测产验收工作,并对测产结果负责。
(二)科学选点。
县、省、部三级测产选择万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有代表性的地块和有代表性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
实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第三章测产程序第五条县级自测。
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在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马铃薯示范点在收获前15~20天进行产量预估,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同时报送万亩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在作物收获前,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点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第六条省级复测。
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高产创建示范点自测和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同时,在示范点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申请部级抽测。
第七条部级抽测。
根据各地推荐,农业部组织专家采取实收测产的办法抽测省(区、市)1~2个示范点。
马铃薯检验方法及步骤

宣威市爱心相伴食品有限公司马铃薯片检验方法法及操作步骤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实施:宣威市爱心相伴食品有限公司目录1.马铃薯片标准2.大肠杆菌操作步骤3.菌落总数测定操作步骤4.水分检测步骤5.动植物油酸价操作步骤6.动植物油过氧化值操作步骤马铃薯片1原料1.1马铃薯形状完整,大小基本均匀。
基本无虫蛀、腐烂、霉变、冻伤、发绿马铃薯不超过40%。
单件产品销售包装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55]第43号。
4理化指标5 微生物指标6 绿色马铃薯片试验方将整包试样拆除包装后,用感重0.1g的天平称内容物的质量m1,挑选出绿色马铃薯片,称其质量m2.绿色马铃薯片的含量X1,数值以%表示计算:X1=﹙m2÷m1)×100X1——绿色马铃薯片含量,%;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1————绿色马铃薯片质量,单位为克(g)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操作步骤一、器皿、药品试剂准备1、检查高压灭菌锅水水位(完全淹没发热管且与锅底支架相平),通电预热,检查恒温水浴锅水位,通电,设定为46度,加热恒温;2、取8套直径90毫米的培养皿用报纸包裹严密或用布袋封装,放入高压灭菌锅;3、称量4.3克氯化钠于500毫升三角瓶中,用500毫升量桶量取500毫升水加入其中,溶解;4、取一250或300毫升的三角瓶、三支试管,用量桶量取225毫升上述(第3步所培溶液)生理盐水于三角瓶中,用10毫升刻度吸管分别量取9毫升上述(第3步所培溶液)生理盐水于三支试管中,用透气塞或棉塞封口,放入高压灭菌锅;5、称取4.7克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200毫升水,溶解,用透气塞或纸封口,放入高压灭菌锅;6、取6支1毫升刻度吸管,用报纸包裹严密或用布袋封装,放入高压灭菌锅;7、盖好锅盖(双手对角拧紧),使密闭步漏气,打开排气阀,排尽冷空气,关闭排气阀,观察压力表指针变化,从压力表指针达121度时开始计时,使温度保持121度15分钟(根据不同的型号需手动或自动控制),15分钟后断电,自然冷却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位。
云南省春作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年云南省春作马铃薯品种区域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区域实验,对育种单位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块茎品质等性状进行鉴定,客观评价品种特性和利用价值,为我省马铃薯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参加区域实验的品种有个,分别为:凤薯、云薯、云薯、会薯号、会薯号、丽薯、丽薯;统一以合作为对照。
参加生产实验的品种有个,分别为:昭薯号、凤薯号、凤薯号。
统一以合作为对照。
请各供种单位按实验要求,按质按量直接寄送种薯到各实验点,同时每个品种寄送粒到省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二科(邮编,地址:昆明市五华区茭菱路号,联系人谭继祥),统一委托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进行抗性鉴定。
(一)区试品种备注:昭通市种子管理站年统繁春作马铃薯品种有:凤薯(公斤)、云薯(公斤)、云薯(公斤)、会薯(公斤)。
(二)生产实验品种备注:昭通市种子管理站统繁春作马铃薯品种有:凤薯号(公斤)、凤薯号(公斤),可供年实验用种,请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联系昭通市种子管理站李德能(站长),协商种薯供应事宜。
三、区试承担单位及承担人:四、生产实验承担单位:五、田间实验方法(一)区域实验、实验地选择。
选择本地区种植马铃薯有代表性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较均匀,排灌方便,位置适中,不受遮阴影响。
、田间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长方形、面积㎡,每小区株,重复次;采取能代表当地中上生产水平的种植方式,实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小区四周留出厘观测记载走道。
、播种。
选择当地最佳播种时间播种,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播种,并采取适当措施杀虫保苗。
、施肥。
按当地中上生产水平施肥(最低施肥量每亩不低于千克腐熟农家肥加千克复合肥(氮磷钾为::)或相当量的其它肥料)。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培土三次,防虫不防病。
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至少在同一重复内当天完成,结合田间调查对病株(包括退化株)、杂株作好标记,分别收获统一计产。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附件21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病源的数量减到最少,生产合格的种薯。
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以目测为主,比实验室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比收获后和库房检测范围大,能够实时掌握种薯生产整体情况,对质量控制作用效果显著。
影响种薯质量最重要的是病毒和细菌病害,它们在植株上引发一系列症状,应用这些症状进行质量诊断很实用也很方便,在大田种薯繁育中,检测的灵敏性要求不像检测母株时那么高,此时观察症状就成为除去感染植株最迅捷的方法。
1田检种类狭义的田间检验指的是由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进行的监督检验。
广义的田间检验根据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分为以生产为目的的检测(自检)和以质量评价为目的的检测(监督检验),前者执行单位为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后者为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单位,二者并重。
自检与监督检验依据相同的标准“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先自检后监督检验,生产单位通过自检降低田间病害比率,以达到所生产级别种薯的最低要求,然后检测或监督管理单位通过田检评价种薯生产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不同目的的田检其检测技术细节有很大差异,自检具有及时、全面、细致的特点,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问断执行全田检测,每一个有异常的植株需要对全株进行详细观察。
监督检验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的特点,即抽查检测要有代表性,在规定的时间段仅有的几次检测结果能真实反应全田基本质量状况。
无论自检还是监督检测的田检员,都要在检测前详细掌握被检田块的基本信息。
1・1检测内容马铃薯对许多的病虫害非常敏感,这在所有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都是一样。
有些病虫害通过土壤传播的,也有的可以通过种薯传播。
许多传播广泛的病害被视为质量病害,例如晚疫病、疮痂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胫病、镰刀菌病害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害。
这些质量病害在种薯中只能允许非常低的感染率。
除了质量病害还有检疫病害,这些病害是非常危险的,在种薯中是完全不允许出现的(例如马铃薯金线虫、类病毒和环腐病)。
马铃薯测产工作流程

马铃薯测产流程一、确定测产时间及地点与农户联系,了解马铃薯成熟状况及收获日期,在农户收获前一天或两天进行测产工作,为使结果更精确,测产时间应与农户收获时间接近。
最后与科研单位接洽,确定测产日期,并通知农户当天到现场配合,并确定农户马铃薯田位置。
二、物资人员准备工作测产所取物资,如编织袋(科研单位自备,数量50个)、铁锹若干把或专业马铃薯采收机械、米尺2卷、游标卡尺1个、嘉有宣传牌1副、嘉有工作服等测产用具提前准备好。
测产人员确定,数量6-8人为最佳,进行合理分工,包括田间取样(3-4人)、现场马铃薯块茎测量(2人)、样品收储(1人)等。
人员接待、车辆准备,提前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协调,做好人员接待工作,准备餐饮、住宿,以及车辆准备工作,最好能申请皮卡车,以便运输物品。
三、与策划宣传部合作进行效果宣传拍摄事先进行试验田考察,选取效果比较明显的试验田作为拍摄地点。
宣传效果包括叶片、根系、结薯数量、品质等方面,由嘉有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施用与未施用嘉有黄腐酸产品的区别,突出黄腐酸的效果及作用原理,再由科研单位人员进行介绍产品效果。
四、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3个样点;百亩高产示范方:以1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10个单元,每个单元取1个样点,共10点;万亩示范片: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片平均分为15片,每片随机取2个样点,共30个点。
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
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实收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公斤)]×(1-杂质率);商品薯亩产量(公斤)=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该取样点面积;非商品薯亩产量(公斤)=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万亩示范片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五、与科研单位保持联系,督促其尽快出具试验报告,作为公司效果宣传推广手段。
马铃薯生产过程详述

马铃薯生产工艺简述1、原料接收单元原料接收单元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第一个环节,本单元最主要的目的是将马铃薯初步除杂并顺利储存在原料储存池里面。
在卸载马铃薯过程中,最好使用特制的铁锹,以保证马铃薯能够完好不破损。
马铃薯储存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月,马铃薯储存时间越长对淀粉的生产越不利。
要注意的是在收购马铃薯过程中不能让马铃薯破损,破损的马铃薯很容易腐烂,而腐烂后的马铃薯很容易感染周围的马铃薯。
不好的马铃薯原料对淀粉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 水力输送单元本单元最主要目的是将马铃薯储存池中的马铃薯通过水流输送进入螺旋提升螺旋输送机,再通过流槽输送到除石机。
在输送的过程中,马铃薯在水流中不断翻滚摩擦,能够让马铃薯上粘的泥土剥落,起到了很好的清洗效果。
在生产淀粉时,揭开靠近马铃薯储存池出口端流送沟的盖板,从流送沟另一端泵入冲送水。
马铃薯通过水流输送沿着流送槽均匀进入除石机里。
在池子流送槽的出口端设有一闸阀,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可以控制整个流送槽中马铃薯和水的比例,并让其均匀输送进除石机,以保证除石机高效工作。
为了保证马铃薯能够顺利经过流送槽,从循环水池用泵援引一股水来冲送马铃薯,以保证马铃薯不会堵塞。
流送槽的光滑度、形状及坡度等对马铃薯的流送起到至关重要的左右。
我们所设计的流送槽底部呈半圆状、坡度合理,能够很好地将马铃薯均匀输送进除石机。
单独增加的一台冲送水泵能够保证在操作不当情况下,流送槽不会堵料。
3 除石清洗单元干净的原料对马铃薯的加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原料的预处理阶段除石和清洗单元是最重要的。
本单元就是要将马铃薯中的砂石、泥土等异物彻底除掉,将清洗干净的马铃薯存放到马铃薯暂存料斗中。
马铃薯经水流输送进入逆螺旋式除石机进行清洗除石。
除石机转鼓分为排砂鼓和筛筒两部分;其筛筒壁上按工艺要求开有筛孔。
除石机工作时直径小于筛孔的砂粒,会从筛孔中漏到筛筒外,在筛筒外壁逆推螺旋带的作用下,向水流逆方向前进,落入除石机前的集砂槽内,由排砂鼓经卸砂板排到石杂出料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测产流程
一、确定测产时间及地点
与农户联系,了解马铃薯成熟状况及收获日期,在农户收获前一天或两天进行测产工作,为使结果更精确,测产时间应与农户收获时间接近。
最后与科研单位接洽,确定测产日期,并通知农户当天到现场配合,并确定农户马铃薯田位置。
二、物资人员准备工作
测产所取物资,如编织袋(科研单位自备,数量50个)、铁锹若干把或专业马铃薯采收机械、米尺2卷、游标卡尺1个、嘉有宣传牌1副、嘉有工作服等测产用具提前准备好。
测产人员确定,数量6-8人为最佳,进行合理分工,包括田间取样(3-4人)、现场马铃薯块茎测量(2人)、样品收储(1人)等。
人员接待、车辆准备,提前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协调,做好人员接待工作,准备餐饮、住宿,以及车辆准备工作,最好能申请皮卡车,以便运输物品。
三、与策划宣传部合作进行效果宣传拍摄
事先进行试验田考察,选取效果比较明显的试验田作为拍摄地点。
宣传效果包括叶片、根系、结薯数量、品质等方面,由嘉有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施用与未施用嘉有黄腐酸产品的区别,突出黄腐酸的效果及作用原理,再由科研单位人员进行介绍产品效果。
四、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3个样点;百亩高产示范方:以1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10个单元,每个单元取1个样点,共10点;
万亩示范片: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片平均分为15片,每片随机取2个样点,共30个点。
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 1.5%作为杂质、含土量。
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公斤)]×(1-杂质率);
商品薯亩产量(公斤)=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该取样点面积;
非商品薯亩产量(公斤)=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
万亩示范片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
五、与科研单位保持联系,督促其尽快出具试验报告,作为公司效果宣传推广手段。
六、注意事项
(一)产量按鲜重计,不折算为原粮
(二)间套作产量折算:马铃薯若与玉米、油菜等作物间套作,则分别按照各自的面积折算出马铃薯和间套作作物的实际产量,然后换算出马铃薯的净作产量(例如马铃薯与玉米间套,行比为2:1,马铃薯实际产量为1500公斤/亩,马铃薯占间套作作物面积的70%,则马铃薯的净作产量为1500/70%=2143公斤/亩)七、附:马铃薯测产验收数据记录表
地点:______县(市)_____乡(镇)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