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管理办法

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管理办法
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管理办法

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

医卫生检疫管理办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管理办法

(1992年7月25日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工作,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保护社会生产和人身健康,维护国家信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国务院关于贸易性动物产品出境检疫管理体制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加工、经营和储运贸易性出口动物产品(以下简称出口动物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以下简称国家商检部门)是全国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工作的管理机关。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公布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法规、检验方法、规程、消毒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并组织实施。

(三)、统一审查、办理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的国外申请注册或者备案工作。

(四)、负责对外签订有关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条约协定及技术交流活动。

(五)、负责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人员的培训,开展兽医卫生检疫科学研究。

第四条国家商检部门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商检机构)管理所辖地区的出口动物产品的兽医卫生检疫工作。

(一)、审查、办理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的注册、登记或者质量许可证。

(二)、对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的兽医卫生检疫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出口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三)、对存放于车站、港口、机场等出口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出口动物产品必须经过检疫,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不准加工出口。

第六条商检机构对出口动物产品实施兽医卫生检疫的依据:

(一)、进口国家或者地区对动物产品的兽医卫生检疫有规定的,按规定检疫。

(二)、外贸合同对出口动物产品的兽医卫生检疫有要求的,按合同要求检疫。

(三)、进口国家或者地区没有规定,外贸合同也没有要求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兽医卫生检疫。

第七条本办法所指的动物产品是指供贸易性出口的,来源于饲养或野生动物(如畜、禽、兽、蛇、龟、鱼、虾、贝、虫、蚕、蜂等)的肉、脏器、油脂、奶、蛋、生皮、毛类、绒类、羽毛、鬃、蹄、角、骨、血液、蜂蜜等未经加工或者已经加工的产品。

第二章检疫检验管理

第八条商检机构兽医卫生检疫人员应参与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的原料进厂、宰前、宰后、加工全过程的兽医卫生检疫工作。

第九条用于加工出口动物产品的畜禽必须有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非疫区证明和兽医部门出具的检疫健康证明,方准收购。

第十条活畜禽进厂后,兽医卫生检疫人员必须按出口肉类兽医卫生检疫有关规定进行宰前检疫。大家畜(猪、马、牛、羊)逐头检疫,抽测体温;其他畜禽逐群检疫;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健康畜禽由兽医出具送宰通知单,发现疾病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死畜禽必须在兽医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条兽医卫生检疫人员必须按规定实施宰后检验,逐头(只)进行头部、胴体、内脏检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发现疾病,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乳与乳制品的原料、蛋与蛋制品的原料须来自安全非疫区健康无病的畜禽。

蜂产品须来自在无人畜共患病和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安全非疫区放养的蜂群。

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蜂产品、水产品等均须经检疫合格后,方准出口。

第十三条用于加工出口畜产品的原料,必须来自安全非疫区,并经产地兽医检疫部门或经屠宰加工厂的兽医检验,出具检疫证明,方准收购、调运和加工。

第十四条生皮张类、绒类、毛类、鬃尾类等出口畜产品必须进行炭疽菌检验,或者按有关规定消毒。进口皮张再转口的,必须持有兽医部门的消毒证明,方准换证出口。

第十五条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必须建立健全宰前、宰后等原始检疫记录作处理情况报告,定期统计,保存三年,并接受商检机构检查。

第十六条经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检疫合格的出口动物产品由主任兽医签发《工厂兽医卫生检疫结果单》。

第十七条装运出口动物产品的车辆、容器和其他工具,必须在装运前后进行清洗、消毒。

第十八条出口动物产品在国内调运时,有关兽医卫生检疫检验单位凭商检机构签发的兽医卫生检疫(或消毒)证书或者出口商品换证凭单验放。

第三章出境检疫

第十九条出口动物产品在调运出境前,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必须按照《进出口商品报验的规定》向商检机构申请报验,并办理有关手续。

申请预验的,应向商检机构提供有关检疫依据。

第二十条商检机构接受报验时,应审查合同、信用证及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的检疫结果单或消毒证明。

第二十一条商检机构按规定抽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或者按规定进行消毒的出口动物产品,商检机构签发兽医卫生检疫(或消毒)证书,并可根据贸易关系人的申请,加贴商检标志。

第二十二条出口动物产品出境,海关凭商检部门出具的有关单证验放,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准出境。

第二十三条经商检机构检疫合格已发给兽医卫生检疫(或消毒)证书的出口动物产品,应在单证有效期内出口,超过检疫检验有效期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必须重新报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商检机构对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实行注册登记和质量许可证制度。对贯彻执行有关检疫法规及兽医卫生检疫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商检机构派出兽医卫生检疫人员对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等加工厂、生产、包装、贮存、运输、经营出口动物产品的全过程的兽医卫生检疫进行监督检查。

商检机构兽医卫生检疫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查阅生产单位有关资料、单证,生产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二十六条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工艺设备等项目必须经商检机构审查,符合有关检疫及安全、卫生规定,方准实施。

第二十七条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必须设立在厂长直接领导下的检疫机构,并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具有中等专业技术以上或经商检机构培训发给证书的专职兽医卫生检疫人员。

第二十八条出口动物产品加工厂、库检疫应具备检疫工作所需的场所及仪器设备,并有健全的检疫制度。

第二十九条出口肉类加工厂必须设有健康圈、隔离观察圈、急宰间、无害处理间、污水处理和消毒设施等。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一)、出口未向商检机构报验或未经商检机构检疫合格的出口动物产品;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重大疫情的;

(三)、擅自调换、损毁商检机构加施于出口动物产品及其包装上的商检标志、封识的;

(四)、伪造、变造、盗用商检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五)、用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产品调换经检疫合格的产品的;

(六)、其他逃避商检机构检疫行为和骗取商检机构有关单证的弄虚作假行为;

(七)、兽医卫生检疫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伪造检疫结果,或者玩忽职守,延误检疫出证的;

(八)、超越职权,刁难发货人,影响对外贸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商检机构实施兽医检疫与品质检验等同时进行的,不另收取检疫费。

第三十二条对出口动物产品的食品加工厂、库,实施卫生注册、登记或质量许可制度仍按现行有关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过去发布的有关出口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与复习资料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品支出总额的比重,实际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在( D )以上生活为贫困。 A.50-59% B.45-50% C.20-40% D.59%以上。 2.屠宰加工企业的平面布局总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D )。 A.符合科学管理 B.方便生产 C.清洁卫生 D.地势 应高燥﹑平坦﹑有一坡度 3.屠畜收购前的准备不包括( D)。 A.了解疫情 B.物质准备 C.人员分工 D.严格检疫 4.宰前检验的个体检查包括(D )。 A.静态的检查 B.动态的检查 C.饮食状态的检查 D.看、听、摸、检 5.宰后检验的“白下水”检验不包括( D )。 A.胃、肠及相应淋巴结 B.胰及相应淋巴结 C.脾及相应淋巴结 D.肾及相应淋巴结 6.猪头部检验检验要点不包括(D )。 A.颌下淋巴 B.咬肌 C.鼻盘、唇、齿龈 D.腹股沟浅淋巴结 7.肌肉僵直的根本原因为肌肉中B )含量的多少。 A.糖酵解酶 B. ATP C.糖原 D.葡萄糖 8.在集贸市场上对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是(B )。 A.验章,查证,感官检验,处理 B.查证,验章,感官检验,处理 C.查证,感官检验,验章,处理 D.感官检验,查证,验章,处理 9.腌腊制品的盐卤浓度为(B )。 A.15%饱和盐溶液 B.25%饱和盐溶液 C.35%饱和盐 溶液 D.45%饱和盐溶液 10.罐头类食品的外销检验取样其取样基数不得少 于(C )罐,采取的检样全部进行感官、理化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化学检验不得少于取样数的1/10,且每批不得少于2罐。 A.3 B.4 C.5 D.6 11.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A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D.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E.真菌毒素 1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 (D )。 A.夏季食物易受污染 B.进食熟肉类食品多 C.人口流动性大 D.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 E.生熟交叉污染 13.在我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常见的食品是 ( D )。 A.肉制品 B.豆制品 C.罐头食品 D.自制发酵食品 E.鱼制品 14.发生食物中毒后,恶心、呕吐症状较为明显的是( E )。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C.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D.肉毒食物中 毒E.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5.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粉)引起的食物中毒最 可能原因是(C )。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性弧菌 C.葡萄球菌肠毒 素 D.肉毒梭菌毒素 16.以下哪项不属于屠畜运输中的兽医卫生监督的 内容(C) A及时检查畜群,妥善处理死畜; B做好防疫及消 毒工作和饮喂工作; C防治违章宰杀,避免购入患病畜;D加强饲养管 理,防止压、热、冷等。 17.宰前检验的步骤不包括(D) A入场验收 B 住场查圈C 送宰检查D了解疫情 18.屠畜收购检疫的方法不包括(D) A外貌检查B逐头测温C实验室检查D个体诊断 19.屠畜宰前检验后的处理不包括(A ) A冷宰 B禁宰 C急宰 D 准宰 20.胴体的整理方法包括干修、湿修两种,其卫生 要求是肉尸应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摘除三腺一 体,做到四不带。“三腺”指的是(A) A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B甲状腺、肾上腺、 前列腺C唾液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D甲状腺、 肾上腺、脑垂体 21.宰后检验的“白下水”检验不包括D) A胃、肠及相应淋巴结。B胰及相应淋巴结C脾及 相应淋巴结D肾及相应淋巴结 2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要素不包括包括(B ) A传染源B中间宿主C易感人群D传播途径。 23.不是寄生虫与宿主共存关系(D ) A共栖 B互利共生C寄生D以上都不是 24.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来自患囊虫病猪的肉俗 称(A ),是由有钩或无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 种经肉感染人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均可 感染此病。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 A“米猪肉”B“DFD肉”C“白肌肉”D“水煮肉” 25.肌肉僵直过程中的微观变化不包括(C ) A.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形成 B.酸性极限PH值的形 成 C.次黄嘌呤的形成 D.WHC的变化 26.肉解冻的。注意事项以下那个是错误的(A ) A解冻介质的温度应尽量低,最高不能超过产品温 度的30℃, B解冻介质的数量要充足,应尽量流动, C采用空气解冻时,湿度要大,否则,升温慢,干 耗大, D解冻的单元应尽量小,以增大接触面。 27.腌腊制品的感官检查不包括( C) A 看 B扦 C听 D斩 28.食物中毒的发病条件不包括(A ) A感染B食物被中毒物污染C进食数量正常D食物 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29.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列哪种食物而引起 的(C ) A. 有毒食物 B. 腐败变质 的食物 C. 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 D. 动物性食 品 30. 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人与人之间有无传染性 B.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的 病人出现 C.有一定潜伏期 D.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无体温 升高 31.宰后检验的要求包括不包括(C) A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病理解剖知识,下刀准确, 对病变反应迅速,判断无误, B按一定检验顺序进行,防止漏检, C要保持商品的完整性,不得随意下刀,淋巴结要 横切,肌肉要纵切。 D做好疫病检出的原始纪录, 32.猪头部检验检验要点不包括(D) A颌下淋巴 B咬肌 C鼻盘、唇、齿龈D腹股沟浅淋 巴结 33.猪肉尸宰后检验必检淋巴结不包括(C) A腹股沟浅淋巴结,B髂淋巴结,C颌下淋巴结,D 各内脏器官淋巴结 34.肌肉僵直过程中的微观变化不包括(C) A.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形成 B.酸性极限PH值的形成 C.次黄嘌呤的形成 D.WHC的变化 35.腌腊制品原料的卫生要求不包括(B) A原料必须来自健康畜禽,并经兽医卫生检验 合格新鲜肉或冻肉, B使用鲜肉原料必须充分风凉或加热解冻, C选用的肠衣或膀胱皮子应有弹性,新鲜,无 污垢,无孔洞,使用纤维素肠衣,成本底,使用方 便。 D 腌制用具要及时用热水清洗、消毒后才能 再次使用。 36.腌腊制品的盐卤浓度为(B) A 15%饱和盐溶液, B 25%饱和盐溶液,C35%饱和盐 溶液,D45%饱和盐溶液, 37.食物中毒的发病条件不包括(A) A感染B食物被中毒物污染C进食数量正常D食物食 用前未彻底加热 38.二噁英事件属于食物的( A ) A. 化学性污染 B. 微生物污染 C. 放射性污 染 D. 昆虫污染 39.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列哪种食物而引起的 (C ) A. 有毒食物 B. 腐败变质的食物 C. 正常 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 D. 动物性食品 E. 植物性食品 40.沿海喜食海产品的地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下列哪项较为多见( D ) A. 沙门菌食物中毒 B.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C. 河豚鱼中毒 D. 副溶血性弧菌 E. 葡萄球菌中毒 41.煎炸食物时油温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B ) A. 油温过高容易使油产生“哈喇味” B. 油温过高 使油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特质 C. 容易使被煎炸食物的口感不好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2.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 的区别在于(D) A.有无恶心、呕吐 B.有无腹痛、腹泻 C.病死率不同 D.有无体温升高

比较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比较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国家二级营养师马培龙 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主要提供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动物性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它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奶及其制品等。 一、动物性食物的营养成分 肉类可分为畜肉和禽肉两种,前者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和兔肉等,后者包括鸡肉、鸭肉和鹅肉等。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较植物性食物少,不含植物纤维素。肉的组分变化不仅取决于肥肉与瘦肉的相对数量,也因动物种类、年龄、育肥程度及所取部位等不同而呈显著差异。常见的蛋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各种禽蛋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鸡蛋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1%~13%,水分含量为85%~89%;蛋黄中仅含有50%的水分,其余大部分是蛋白质和脂肪,二者的比例为1:2。此外,鸡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 水产品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和海藻类(海带、紫菜)等,其中以鱼类为最多。鱼类的营养成分因鱼的种类、年龄、大小、肥瘦程度、捕捞季节、生产地区以及取样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鱼肉的固形物中蛋白质为主要成分;脂肪含量较低,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鱼肉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特别是海产咸水鱼含有一定量的碘盐和钾盐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奶类是一种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物,不仅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乳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鲜奶一般含水分87%~89%,蛋白质3%~4%,脂肪3%~5%,乳糖4%~5%,矿物质0.6%~0.78%,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牛奶是人类最普遍食用的奶类,与人乳相比,牛奶含蛋白质较多,而所含乳糖不及人乳,故以牛奶

我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1、我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2、(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5、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6、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水的净化)。一般分为沉淀、过滤、消毒三个步骤。 7、一株完整的植物有六大器官,它们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8、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10、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1、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13、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4、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水量。 15、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热的不良导体)。 16、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 17、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和水箱组成。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在火上烧瘦肉,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瓶“吞”鸡蛋的秘密 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指导

黄淮学院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 实验一肉新鲜度的卫生检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新鲜肉卫生的各项指标判定。 二、主要仪器耗材 扩散皿,微量滴定管,滤纸,漏斗,天平,剪刀,镊子,锥形瓶,量筒,pH 试纸 三、实验原理 1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挥发性盐基氮在测定时遇弱碱剂氧化镁即被游离而蒸馏出来,馏出的氨被硼酸吸收,生成硼酸铵。其反应式为: 2NH 3+4H 3 BO 3 →(NH 4 ) 2 B 4 O 7 +5H 2 O 使吸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混合指示剂由紫色变为绿色,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使混合指示剂再由绿色反至紫色即为终点。根据盐酸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2硫化氢反应 肉类在腐败过程中,含硫氨基酸进一步分解,释放出硫化氢,硫化氢在碱性条件下与可溶性铅盐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H2S+Pb(CH3COO)2→PbS(黑色沉淀)+2CH3COOH 四、实验内容 (一)感官检查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待检肉进行色泽、组织状态、粘度、气味、肉汤滋味等个方面的检查,以判定肉的新鲜度。 检查方法分割的小块肉,应检查其皮肤、脂肪、肌肉的色泽、组织结构状态、黏度、弹性和气味。 (二)pH值测定 1 样品处理将样品除净脂肪、筋腱和骨后,剪碎搅匀,称取10g,置于锥型瓶中,加入100ml水,间歇摇动,浸渍30min过滤,滤液放入冰箱后备用。 2 将以上处理好的样品液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三)硫化氢反应 1 将待检肉剪碎至绿豆大小,装入100ml锥型瓶中,使之达到瓶容积的1/3。 2 取一滤纸条,用碱性醋酸铅溶液湿润,稍干后将其小心插入锥型瓶,勿使纸条触及肉样。

动物性食品原料

第二章 1.食品污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概念:食品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混入、残留或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影响其食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因素均可称为食品污染。 特点:1.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 2.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蓄积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威胁; 3.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如细菌污染),多数不能被感官所识别; 4.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2.简述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来源:内源性污染(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和外源性污染(生物性,化学性) 途径: 3.动物性食品细菌性污染有何卫生意义 1食品中细菌数量的多少,反映出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细菌数量愈多,污染愈严重,食品愈不新鲜;细菌数量愈少,卫生质量愈好。 2可根据细菌的数量,预测食品的贮存程度和时间。 4.为何用大肠菌群作为动物性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指示菌 大肠菌群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5.药物或化学物质残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残留于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称为药物或化学物质残留。 日许量:简称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简称日许量,是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 安全系数:由于人和试验动物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为安全起见,由动物数值换算到人的数值(如以试验动物的作用剂量来推算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时,一般要缩小100倍,这就是安全系数。 休药期:休药期也叫廓清期或消除期,是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MRL: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品中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 第三章 1.什么是食源性感染?食源性感染、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性食品中毒概念 食源性感染是指人们食用了患病动物的肉、乳、蛋等或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某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酶性和非酶性变化,结果使食品的品质降低,或变为不能食用的状态。 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污染了某种致病性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或同时产生毒素,当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便引起细菌性的消化道感染或毒素被吸收入体内而造成急性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2.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特点 1.中毒的局限性 中毒者只限于食用了含有某种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了大量毒素的食品的人或人群,未进食该原因食品的人,则不会发病。

第三章 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控制

第三章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控制讲授重点:化学性污染物的来源、进入人体的途径、常见农药、有害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难点::化学性污染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中环境毒物、生物富集、食品残毒等概念;常见农药、有害重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思考题: 1. 化学性污染物污染来源及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 什么是食物链、生物富集、食品残毒? 3. 化学性污染物的特点有哪些? 4.如常见的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有哪些? 5.如何预防环境化学毒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 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很多,根据其来源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非有意加入或残留进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3类。但常将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归为污染物中,因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有意加入或残留的成分,如各种化学污染物;另一类为有意添加到食品中的成分,如食品添加剂和掺假物。 (一)非有意加入或残留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非有意加入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为污染物,这些物质并不是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也不是因加工和保藏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成分,而是在食品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污染的任何化学物质,这些非有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质称为污染物(pollutants)。 1.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称为工业“三废”,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控制不严而排放到环境中,即可污染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通过空气、饮水和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并富集,造成动物性食品污染。主要污染物有镉、铅、汞、砷、氟、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 2.农业生产随着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增加,尤其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机农药的滥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或者使用违禁农药,导致一些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在环境、农产品和饲料中,通过食物链引起动物可食组织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3.动物养殖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动物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畜产品、水产品和蜂产品等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问题,尤其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或滥用,甚至使用违禁药物,常造成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以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促生长剂等残留较为严重(详见第四章)。 4.食品加工和贮运 (1)食品加工中产生有害物质采用腌、熏、烤、炸等方法加工肉、鱼,皆可产生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化合物。

第七章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七章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蛋类及其制品、水产类和乳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物是人体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一、畜禽肉 畜禽肉包括畜肉和禽肉,前者指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后者包括鸡、鸭、鹅等的肌肉及其制品。畜禽肉的营养价值较高,饱腹作用强,可加工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物。 1、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 (1)蛋白质 畜禽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因动物的种类、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面异。在畜肉中,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牛肉、羊肉、兔肉、马肉、鹿肉和骆驼肉可达20%左右;狗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7%。在禽肉中,鸡、鹌鹑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20%;鸭肉约为16%;鹅肉约为18%。一般来说,心、肝、肾等内脏器官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 (2)脂类 脂肪含量因动物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部位等不同有较大差异,低者的脂肪含量仅为2%,高者可达89%以上。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兔肉为2.2%。在禽肉中,火鸡和鹌鹑的脂肪含量较低,在3%左右;鸡和鸽子在9%—14%之间;鸭和鹅达20%左右。 畜禽肉内脏脂肪的含量在2%—10%之间,脑最高,在10%左右,猪肾、鸭肝、羊心和猪心居中,在5%—8%之间,其他在4%以下。动物脂肪所含有的必需脂肪酸明显低于植物油脂,因此其营养价值低于植物油脂。在动物脂肪中,禽类脂肪所含必需脂肪酸的量高于家畜脂肪;家畜脂肪中,猪脂肪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又高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脂肪。总体来说,禽类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畜类脂肪。 (3)碳水化合物 畜禽肉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9%,多数在1.5%,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动物在宰前过度疲劳,糖原含量下降,宰后放置时间过多,也可因酶的作用,使糖原含量降低,乳酸相应增多,PH值下降。 (4)维生素 畜禽肉可提供多种维生素,主要以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为主。内脏含量比肌肉中多,其中肝脏特别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维生素A的含量以牛肝和羊肝为最高,维生素B2含量则以猪肝中最丰富。在禽肉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 (5)矿物质 畜禽肉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为0.8%—1.2%,瘦肉中的含量高于肥肉,内脏高于瘦肉。铁的含量以猪肝和鸭肝最丰富,在23mg/100g左右。畜禽肉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在内脏中还含有丰富的锌和硒,牛肾和猪肾的硒含量是其他一般食品的数十倍。此外,畜禽肉还含有较多的磷、硫、钾、钠、铜等。钙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吸收利用率很高。 1、畜禽肉的合理利用 畜禽肉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较多的赖氨酸,宜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畜禽肉营养作用,还应注意将畜禽肉分散到每餐膳食中,不应集中食用。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考题整理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试题范围 一、名词解释 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肉、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品的预防性和生产性卫生监督,产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控制以及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保障人畜的健康,预防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肉的僵直 屠宰后的畜禽肉,随着肌糖原的酵解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肌纤维发生强直性收缩,使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这种状态称为肉的僵直。特点:肌肉收缩变硬;肌肉变得迟钝、不透明;pH值降低;保水性低;适口性差。 3.肉的成熟 屠宰后的动物肉在一定温度下贮存一定时间,继僵直之后肌肉组织变的柔软而有弹性,切面富于水分,易于煮烂,肉汤澄清透明,肉质鲜嫩可口,具有愉快的香气和滋味,这种食用性质得到改善的肉称为成熟肉,其变化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4.挥发性盐基氮(TVBN) 系指肉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即在此条件下能形成氨的含氮物的总称。在肉品腐败过程中,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及氨等碱性含氮物可以与在腐败过程中同时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结合,形成一种称为盐基态氮的物质积聚在肉品中,这种物质具有挥发性,因此称为挥发性盐基氮。 5.肉的冻结 肉中所含的水分,部分或全部变成冰,肉中心温度降至—15℃以下的过程,成为肉的冻结,冻结后的肉称为冷冻肉。加工冻肉的目的是为了做长期保藏。冻结的肉,虽然其色泽、香味都不如鲜肉或冷却肉,但能较长期贮藏,也能做较远距离的运输,因而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6.平酸菌 罐头工业上把能引起罐头食品变质酸败而又不胖听(即产酸不产气)的细菌称为平酸菌。从微生物学分类上看主要有两种,即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 7.90%递减时间 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能杀死90%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叫该微生物在该温度下的90%递减时间,简称D,并以Dt℃表示。 8.加热致死时间曲线 发现在半对数纸上将加热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最少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坐标点联会,结果大致成一直线。 9.F值 在某一温度下完全杀灭某种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0.Z值 当温度按直线刻度标绘,时间(或D值)按对数刻度标绘时,要求越过一个对数周期的加热时间所需降低或提高的杀菌温度差。 11.HACCP 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对食品安全有显著意义的危害加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体系。该体系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基础,涉及食品安全的所有方面,着重强调对危害的预防,可将食品安全控制方法从滞后型的最终产品检验方法转变为预防性的质量保证方法。 HACCP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是一种新的质量保证系统,是一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包括范围:危害分析HA,以及关键控制点CCP。适用于评价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12.细菌菌相 动物性食品的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之为优势菌种(属、株)。影响菌相的因素:a、细菌污染来

动物性食品安全

随着畜牧业高度集约化,大量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疾病,造成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如今,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已由原来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1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的成因 食品动物用药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与有关杂质可能蓄积、残留在动物的组织、器官或食用产品中,这样便造成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兽药与饲喂不安全的饲料,均能导致动物产品药物残留。 (1)不正确地应用药物。如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与用药动物的种类等不符合用药指示,这些因素有可能延长药物在体内残留的时间,从而增加休药的天数。 (2)不遵守休药期限,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 (3)屠宰前用药物掩饰临床症状。一些养殖户对发病的动物针对临床症状给药,急于上市销售,以逃避宰前检查,减少经济损失。 (4)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如盐酸克伦特罗、苯丙咪唑等。 (5)药物说明书上用法不当造成违章残留。 (6)饲料加工或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饲料粉碎设备受污染或将盛过抗菌药物的容器未冲洗干净用于贮藏饲料。 (7)任意以抗生素药渣喂猪或其她食品动物等。滥用抗生素就是出现抗生素残留的主要原因。如用土霉素渣、水飞蓟渣喂猪等。 2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的危害 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少数表现为急性中毒与引起变态反应,但多数表现为潜在的慢性过程,人体由于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物并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新陈代谢,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1)引起中毒。有些药理作用强、代谢周期长的药物,在畜禽产品中含量超标造成残留,将会引起食用者中毒。如人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超标的动物食品(特别就是内脏),就会引起不良反应,出现肌肉震颤、心慌、颤栗、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有关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在我国已发生多起,并早已明令禁止将盐酸克伦特罗用于猪促生长剂。动物食品因药物残留多发生慢性中毒现象屡见不鲜。 (2)引起食用者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如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非甾体激素(如己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与男性的女性化以及子宫癌;氯霉素能引起人骨髓造血机能的损伤,引发人的再生性贫血;苯丙咪唑类药物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与致畸作用,引起生产痴呆儿、畸形儿;磺胺类药物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包括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3)引起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其本质就是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残留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与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其中以青霉素、四环素类引起的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4)引起激素样作用。具体激素样活性的化合物已作为同化剂用于畜牧业生产,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食用含激素的畜禽产品可干扰人体激素正常代谢,长期食用含有同化剂残留药物的动物食品会影响人体内的正常性激素功能,另外,外源性雌激素还有致癌作用。 (5)产生耐药性。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动物体内(尤其就是动物肠道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这样对人医上使用的同种或同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或交差耐药性。生长期食用含有某种药物超标的肉食品,必然会使人体产生对此种药物的耐药性,影响正常人体对此种药物的反应。 (6)破坏人类正常菌群平衡,使敏感菌受到抑制。某些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既影响正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药物残留、食品的加工卫生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初步分析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保障我国动物食品安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食品安全;对策 动物性食品又称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动物肉、蛋和奶等可食性组织及其加工的产品。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在人类食用的动物性产品中,不应该有或不存在潜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人们在食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不应该有导致疾病或潜在疾病的危险,不应该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隐患。由于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动物食品产量大安全性差 尽管我国的畜禽产品生产数量和增长速度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世界第一,且市场潜力、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是食品安全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从生产环节看,分散饲养目前仍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而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十年前就已淘汰了这种家庭式的养殖方式;从加工环节看,大多数加工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私屠乱宰的现象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而一些大中型现代化肉联厂的生产能力又处于闲置状态;从营销方式看,我国的动物食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农贸市场进行,而发达国家肉类流

动全部采用先进的超市零售方式经营。 1.2动物食品安全事故不断 近年来国际上动物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如比利时的“二恶英毒鸡”事件,起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其他国家的“疯牛病”、“口蹄疫”,使这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和畜牧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如浙江“瘦肉精”中毒事件;农兽药、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对动物食品的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潜在危害;含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使更多的婴儿形成尿路结石,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对我国的奶牛业造成了难性的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因素 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大量微生物、寄生虫孳生,造成食物中毒。人食用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畜禽肉品后,极易被感染、发病,使得动物疫病流行,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由此可见,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2饲料因素 饲料霉烂变质、含有毒性物质、被药物污染,或饲料中某些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肉品的品质;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现代化的养殖业由于高度的集约化,需大量使用药物来防治动物疾病,容易在饲料中超量使用兽药,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美辰网关爱提醒: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动物性食物是人们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畜类、禽类、水产类、奶类和蛋类等。该类食品能供给人体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食用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且味鲜美,易消化。 一、畜肉类营养价值 畜肉类是指猪、牛、羊等牲畜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 1.蛋白质 畜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占10%~20%。其含有充足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并在种类和比例上接近人体需要,易消化吸收,故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存在于畜肉结缔组织中的间质蛋白,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其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蛋白质的利用率低。此外,畜肉中含有可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能使肉汤具有鲜味,且成年动物的氮浸出物含量较幼年动物高。 2.脂肪 畜肉中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主要为甘油三酯、卵磷脂(少量)、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较多。 3.碳水化合物 畜肉中的碳水化合物均以糖原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含量极少。宰后的动物肉尸在保存过程中,由于酶的分解作用糖原含量会逐渐下降。 4.矿物质 畜肉中的矿物质含量约占0.8%~1.2%。其中,钙含量较低,一般为7.9mg/100g;含铁、磷较多。铁多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此外,畜肉类因含硫、磷、氯较多,属成酸性食物。 5.维生素 所有的畜肉类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B6.B12.烟碱酸等。但基本不含维生素C。其中,膳食中的维生素B12只来源于动物性食品。 肝、肾、心、肚、舌等动物内脏,也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并比一般肉类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肉类。其中,尤以肝的营养特别丰富,它含有多量的维生素A、B1.B2.B12.尼克酸、叶酸等及铁、铜、钴、锌、钼等无机盐。故肝脏是很好的补血食品。但肝脏还含有大量胆固醇和嘌呤碱。 二、禽类营养价值 禽肉包括鸡、鸭、鹅、鸽、鹌鹑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 禽肉的营养价值与畜肉相似。不同的是其脂肪含量较少,且熔点较低,并含有20%的亚油酸,易于消化吸收。禽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含量约为20%,质地较畜肉细嫩且含氮浸出物多。故禽肉炖汤的味道较畜肉鲜美。 三、水产类营养价值 水产类原料的种类繁多,包括鱼、虾、蟹、贝(软体动物)等。根据其来源又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产品2类。 1.蛋白质 鱼、虾等原料的肌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25%,较畜、禽肉易消化,亦为优质蛋白。存在于鱼类结缔组织和软骨中的含氮浸出物主要为胶原和粘蛋白,是鱼汤冷却后形成凝胶的主要物质。有些水产制品如鱼翅中蛋白质含量也很高,但主要以结缔组织蛋白为主,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2.脂类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考试复习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污染: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2、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为优势菌种(株)。 3、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单位数量(g,ml和cm2面积)的动物性食品中细菌的数量。 4、冷却:是指将热鲜肉深层的温度快速降低到预定的适宜温度而又不使其结冰的过程。 5、食物中毒:是指人类经口食进可食状态的有毒物质而发生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6、DFD猪肉:是指由于宰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使肌肉中的糖元大量消耗,宰后肌肉的PH值偏高。肌红蛋白携带的氧被夺走,导致肌肉颜色暗红、质地硬实、切面干燥,这种类型猪肉称之为DFD猪肉。 7、肉罐头:是将肉类原料经过严格的选择和适当处理,或采用专门的烹调方法,使之具有独特的风味,经装入罐头容器后,适当排气密封,再加热杀菌而制成的一种罐头食品。

8、β-兴奋剂:β-兴奋剂全称为b-肾上腺素能兴奋剂(β-Adrenergic Agonist,β-AA),又叫β-激动剂。β-兴奋剂是一类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的总称。 二、填空题 1. 动物性食品污染,根据污染源的性质可分为(1)生物性污染、(2)化学性污染;(3)放射性污染 2. 一般说来,常温下放置的肉类,早期常以(1)需氧芽胞杆菌;(2)微球菌属;(3)假单胞菌属; (4)变形杆菌;(5)厌氧性芽胞杆菌。为主,且局限于肉品的浅表,到中后期,以(4)、(5)占了主要的比例,且蔓延到肉品的深部。 3.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有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1)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不得检出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病微生物。 (3)不得掺假作伪。 4. 肉新鲜度的检查,一般 (1)感官性状;(2)肉尸腐败分解的产物的特性和数量;(3)细菌的污染程度。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5. 肉类腌制的方法主要有(1)干腌法;(2)湿腌法;(3)混合腌法。 。 6. 目前国内外对于罐头灭菌的方法主要是(1)加热灭菌。,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低酸性和非酸性罐头食品,采用;(2)高温灭菌法;;对于强酸性罐头食品,采用(3)低温间歇多次灭菌 7. 鲜乳的理化检验指标主要有(1)乳密度测定;(2)乳含脂率的测定; (3)干物质的测定;(4)汞、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卫生简答题

简答: 1、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原理 挥发性盐基氮是指动物性食品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使蛋白质分解而差生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在兼性溶液中被蒸馏出后,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有害金属的危害 汞 ①金属汞主要损害神经系统②无机汞主要损害肝脏和肾脏③甲基汞主要损伤肝脏、肾脏、大脑、引起胎儿发育不良 铅: ①主要损伤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 ②导致神经炎,牙龈出现铅线,造成贫血,智力下降 ③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和生育功能的下降,酶活性降低 镉: ①干扰铜、锌、钴等必须微量元素的代谢 ②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多种酶活性 ③引起机体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骨痛、骨折、蛋白尿、高钙尿 ④三致作用 砷: ①砷的化合物易与人体内的巯基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导致酶失去活性,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使细胞变性 ②损害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 二噁英的危害:(二噁英:被称为“世纪之毒”) ①诱发多种组织器官的肿瘤 ②引起慢性皮肤病 ③损伤生殖系统 ④干扰内分泌功能 3、有机氯农药中毒机理 Θ理化性质:为疏水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 Θ污染途径:被污染的饲料以及环境 Θ危害: ①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并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②影响相关酶的合成 ③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抗体的形成 ④损害生殖系统、使胚胎发育受损,子代发育不良 4、有机磷农药 Θ理化性质:有挥发性,大蒜臭味,难溶于水;多为又装,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兼性溶液中易破坏;其生物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残留。 Θ污染途径:通过被有机磷污染的饲料及环境因素。 Θ对人体危害: ①有机磷属于神经毒物,进入体内后主要医治血液和组织中的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出现全身症状。 ②三致作用,影响子代

动物性食品科学

动物性食品加工课程作业 题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替代物研究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 姓名:张居明 学号:20122182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替代物研究 摘要:在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巨大,且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人能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找其替代物。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其危害,以及亚硝酸盐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亚硝酸盐;作用;危害;替代品 Abstract: Nitrit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eat processing. But because of its large toxicity and easy to form carcinogenic, so people can has been struggling to find its replac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functions and harms of adding nitrite to the meat products,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its substitute. Key words: nitrite; function; harms; substitute 肉类制品中用的发色剂主要是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例如火腿、腊肉等肉类食品在亚硝酸盐作用下能使肉品保持鲜艳的亮红色,具有独特风味,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亚硝酸盐的使用量超过一定标准(>150 mg/kg)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致畸作用。世界各国对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规定了硝酸钾或亚硝酸钠每日的允许摄食量为[0.5 mg/kg体质量,亚硝酸钾或亚硝酸钠每日的允许摄食量为[0.2 mg/kg体质量。我国对亚硝酸盐的添加量也有严格的规定。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质量分数必须[30 mg/kg[2].所以,降低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残留量是肉制品加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1.1 发色作用 猪屠宰后在无氧条件下肌糖原发生酵解产生乳酸,A TP转变成ADP,释放磷酸,使肉的pH下降至5.4~5.6,成为酸性环境,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成亚硝酸。 NaNO2+CH3CHOHCOOH HNO2+CH3CHOHCOONa, (1) 2HNO2NO2+NO+H2O. (2) NO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血红蛋白(Hb)作用,分别生成亚硝酸肌红蛋白(Mb-NO)和亚硝酸血红蛋白(Hb-NO),Mb(Hb)+2NO Mb-NO(Hb-NO),(3)由反应(3)可知,NO的量越多,则呈红色的物质越多,肉色则越红,加热时更明显,犹如新鲜瘦肉的颜色,可以明显提高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