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教材

初三上语文教材
初三上语文教材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篇目

2016年人教版新编(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上册 单元 阅读 主 题 阅读策略课文写作 一四 季 美 景学习朗读,品味文 中的精彩语句,体 会汉语之美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 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二至 爱 亲 情学习朗读,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把握 作者思想感情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三学 习 生 活学习默读,一气呵 成读完全文,梳理 文章的主要内容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 凯勒 11.窃读记/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四人 生 之 舟学习默读,学会圈 点勾画,理清作者 思路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 诺 15.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16.诫子书/诸葛亮 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五动 物 与 人学习默读,学做摘 录,概括文章的中 心 17.猫/郑振铎 18.鸟/梁实秋 19.动物笑谈/康拉德·劳 伦兹 20.狼/蒲松龄 如何突出中心 六想 象 之 翼学习快速阅读,展 开联想和想象,深 入理解文章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太阳船/吴望尧 23.女娲造人/袁珂 2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 言》 塞翁失马/《淮南子》 杞人忧天/《列子》 发挥联想和想象

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 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二、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情感。 2.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 3.“望长城内外”我有两种读法,你认为怎样合适? (“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4.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又该如何读呢?6.师点拨:既然语调高亢就显得有生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该怎样读?是慷慨激昂地读,还是深情地读,同学们品味,哪一种更合适?

(完整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上下册读读写写

九年级上册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稍逊(xùn)折腰(zhé)数风流人物(shǔ) 竞折腰(jìng)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嘶哑(sī) 腐烂(fǔ) 撕裂(sī) 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 (yán)冠冕 ..(guān miǎn)呢喃.(nán)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惊骇.(hài)瞥.(piē)见箱箧.(qiè)赃.(zāng)物制裁.(cá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晨曦.(xī)劫.(jié)掠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 )亵渎.(dú)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ī)下广袤.(mào)赘.(zhuì)余窗棂.(líng)坍.(tān)塌要诀.(jué)困厄.(è)襟. (jīn)怀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 憎恶 ..(zēng wù )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 阴晦.(huì)瓦楞.(léng)猹.(chá)五行.缺土(xíng)鹁鸪 ..(bó gū)潮汛.(xùn)瑟.索(sè)寒噤.(jìn)折.本(shé)黛.色(dài)惘.然(wǎng)恣. 睢.(zì suī)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 ..(jiéjù) 牡蛎 ..(mǔlì)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à) 褴褛 ..(lánlǚ)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g)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程颐.(yí)譬.如(pì)腐草为萤.(yíng)虚妄.(wàng)盲.从(máng)停滞.(zhì)搽.(chá)玄.虚(xuán)省.悟(xǐng)渺.茫(miǎo)脊.梁(jǐ )诓.骗(kuāng )慨.叹(kǎi)汲.(jí) 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ī)孜不倦崇.拜(chóng)伤痕.(hén)中.伤(zhòng)塑.像(sù)遁.词(dùn)哑.口无言(yǎ)鲁钝.(dùn)自暴自弃.(qì)走投.无路(tóu) 玄奘.(zàng)懦.夫(nuò)屋檐.(yán)樵.夫(qiáo)豢.养(huàn)陡.然(dǒu)烟囱.(cōng)繁殖.(zhí)灌.溉(guàn)窥.望(kuī)趱.行(zǎn)怄.气(òu)聒.噪(ɡuō)嗔.怒(chēn)恁.地(nèn)干 系.(xì)勾当 ..(ɡòu dàng)撇.下(piē)怨怅.(chànɡ)计较.(jiào)兀.自(wù)尴尬.(ɡà)逞.辩(chěnɡ)中.举(zhòng )作揖.(yī )商酌.(zhuó)拙.病(zhuō )相.公(xiàng)带挈.(qiè )名讳.(huì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文全目录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文全目录最新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文全目录最新版 七年级上册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论语》十二章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5.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16.猫/郑振铎 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18.狼/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0.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太阳船/ 吴望尧 21.女娲造人/袁珂 22.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 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 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 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 二)/陆游、潼关/谭嗣同 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杨振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臧克家 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兰诗 写作:学习抒情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0.老王/杨绛 11.台阶/李森祥 12.卖油翁/欧阳修 写作:抓住细节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 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14.驿路梨花/彭荆风 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 颐 写作: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7.紫藤萝瀑布/宗璞 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 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2

(完整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册字词

七年级上 1、《春》朱自清 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宛转黄晕) 2、《济南的冬天》老舍 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伦敦响晴髻) 3、《雨的四季》刘湛秋 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高邈畦)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仿膳) 6、《散步》莫怀戚 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 7、《散文诗二首》泰戈尔冰心 蒂梗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花瑞菡萏攲斜)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窜觅跪拗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皂荚树桑葚油蛉斑蝥秕谷书塾消释宿儒蝉蜕锡箔)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冀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冷清纯粹佩服高明鄙薄出路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栋拣戳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干涸)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灼扒趴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抽噎) 16、《猫》郑振铎 逗缕倚妄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畏罪潜逃(污涩) 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敛哺乳羞怯写照匍匐原委鹦鹉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嗔怪凫水需索蹒跚) 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笨赐聘炫耀称职愚蠢现款妥当理智呈报钦差滑稽圈定狡猾陛下爵士头衔勋章袍子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20、《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部编本初三语文模拟题

九年级下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夹.袄( jiāo )烟囱.(còng )驾驭.(yù)熏陶.(tāo ) B.顷.刻(qǐng )拘泥.( ní)诘.难( jí)瘦削.( xiāo ) C.犀.利( xī)幌.子(huǎng )侦缉.(qī)蓦.然(mó) D.侍.候(shì)哄.笑( hōng )笔砚.(yàn )附和.( hè) 3.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簇新掂记喷薄味同嚼蜡 B.眷属荤菜惋惜吹毛求疵 C.门槛坎肩惆怅雕粱画栋 D. 劝诫意韵寂寥蹑手蹑脚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以清新的笔调写怅惘之情,在追昔抚今中,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D.“八百里分麾下多,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出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营生活情景,“八百里”描绘了沙场点兵场面的阔宏大。 5.诗文默写(8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 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何处望神州?。?悠悠,。(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③.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五单元】 2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整体介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整体介绍 寒假即将到来,一年级的老师有没有很着急,还没见过部编语文一下教材的真面目,心里好没底。别急别急,先来听听教科书编者对一下教材的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项复习(一)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9.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0.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7.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秦观《行香子》) 18.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19.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完整版)部编版初中语文目录【最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写作:学会记事 第三单元 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论语》十二章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第四单元 阅读 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15、《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第五单元 阅读

16、《猫》郑振铎 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18、《狼》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 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0、《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1、《女娲造人》袁珂 22、《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邓稼先》杨振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单元 阅读 5、《黄河颂》光未然 6、《最后一课》都德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兰诗》 写作:学习抒情 第三单元 阅读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0、《老王》杨绛 11、《台阶》李森样 12、《卖油翁》欧阳修 写作:抓住细节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部编语文教材介绍(一年级)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 一、新教材的总体特色 新教材的总体特色―――三大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新教材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新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都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的类型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美感的陶冶。使用这套教材,我们老师应该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 2、满足一线教学需求,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新教材是根据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它对教学弊病起到了纠偏作用,老教材秉承“两多一少”(“两多“指精讲太多,反复抄练、机械抄练太多,“一少”指读书很少)的传统教学

模式。新教材不仅克服了教学中的“三多”“三少”(“三多”指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三少”指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少。)而且新教材还格外注重两个延伸(即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如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就像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和会说话的嘴巴。总之,新教材切入了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 二、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调”、“减”、“增”、“融”。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开始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改为识字教学。因为拼音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注音大全

九年级上册读读写写 1.滔滔tāo tāo 2.妖娆yāo ráo 3.折腰zhéyāo 4.风骚fēng sāo 5.天骄tiān jiāo 6.风流fēng liú 7.嘶哑sīyǎ 8.汹涌xiōng yǒng 9.黎明límíng 10.腐烂fǔlàn 11.轻灵qīng líng 12.娉婷pīng tíng 13.鲜妍xiān yán 14.冠冕guān miǎn 15.呢喃nínán 16.丰润fēng rùn 17.沉醉chén zuì 18.忧戚yōu qī

19.勃发bófā 20.浸游jìn yóu 21.流盼liúpàn 22.飘逸piāo yì 23.摇曳yáo yè 24.蛀虫zhùchóng 25.赦免shèmiǎn 26.禅师chán shī 27.精微jīng wēi 28.旁骛páng wù 29.秘诀mìjué 30.羡慕xiàn mù 31.亵渎xièdú 32.浪荡làng dàng 33.妄想wàng xiǎng 34.杜绝dùjué 35.调和tiáo hé 36.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yì 37.不二法门bùèr fǎmén 38.言不及义yán bùjíyì

39.赞誉zàn yù 40.恍若huǎng ruò 41.绸缎chóu duàn 42.琉璃liúli 43.惊骇jīng hài 44.督见dūjiàn 45.剪影jiǎn yǐng 46.劫掠jiélüè 47.赃物zāng wù 48.制裁zhìcái 49.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cún 50.富丽堂皇fùlìtáng huáng 51.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 52.贸然mào rán 53.涵养hán yǎng 54.恪守kèshǒu 55.自持zìchí 56.汲取jíqǔ 57.遵循zūn xún 58.箴言zhēn yán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合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合集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教学难点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

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 的基础。) 二、解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 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 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 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解说:这一环节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