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点
于都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1.3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实验过程的完成,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课前准备: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方法.用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效果很好。
方法步骤如下:一、制备淀粉浆糊取1克干淀粉,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备用。
如无烧杯等,用干净的小锅也可。
二、制备淀粉纸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它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下,贮存备用。
实验用具:自制的淀粉纸、碘液、滴管、塑料袋、彩笔等。
实验过程1、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提问,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并根据实验步骤去验证。
实验步骤1、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分组实验:每个学生发给淀粉纸条两条,其中一条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条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唾液也可直接滴在纸条上)。
2、保温.恒温5分钟: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如A、B,折转袋口。
将塑料袋放进37度恒温箱中(也可在贴身的衣袋中,或夹在腋下,以接近体温的温度保温5分钟已足。
如气温较高,(则不必放于衣袋或腋下)。
3、加碘液(或稀释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观察纸条颜色变化。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及原因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修改的原因:l、根据教材要求,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反应必须在37℃的水浴中 20~30 min。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收集唾液:头部略向前倾,下唇搁在口上,舌尖抵在口鄂门牙的颈部,
不久就会有唾液沿着下唇流入烧杯,收集2ml
●准备2支试管,编号1、2。
在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糊,在1号试管
中加入2ml唾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
●把1、2号试管放在盛有37--40 ℃温水的烧杯中,3分钟后在这2支试
管中各加入1—2滴碘液,摇匀,观察2支试管中产物的颜色是否发生
了变化。
并记录
提示:
(1)淀粉未被消化,遇碘呈现蓝色,当淀粉被消化后蓝色即褪
(2)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最适宜的温度为37℃思考:
你觉得平时吃饭是“细嚼慢咽”好?还是“狼吞虎咽”好?。
大米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答案及解析

大米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答案及解析示例文章篇一:一、题目大米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答案及解析二、答案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消化的主要场所如下:1. 口腔- 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
当我们咀嚼大米饭时,大米中的淀粉就开始被消化。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这是淀粉消化的起始步骤。
就像一个开锁匠,唾液淀粉酶开始对淀粉这个“大锁”进行初步的拆解,把它变成相对小一点的“锁块”,也就是麦芽糖。
这个过程是在口腔中进行的,虽然在口腔中的消化并不完全,但却是很重要的开端。
2. 小肠- 小肠是淀粉最终被彻底消化的主要场所。
经过口腔初步消化后的淀粉(麦芽糖等),随着食团进入小肠。
小肠中有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
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它能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而肠液中含有麦芽糖酶,麦芽糖酶就像一个更专业的工匠,专门处理麦芽糖这个“半成品”,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单糖。
这就好比把复杂的零件最后组装成了可以直接使用的小部件,人体就可以轻松吸收利用了。
三、解析1. 口腔中的消化- 口腔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启动角色。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的α - 1,4 - 糖苷键,将淀粉这种多糖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种二糖。
我们在吃大米饭的时候,多咀嚼一会儿就会感觉到有淡淡的甜味,这就是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的表现。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你想想,仅仅是我们嘴巴里的唾液就开始对食物进行加工了,是不是很有趣?2. 小肠中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胰液中的胰淀粉酶进一步分解淀粉或者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而肠液中的麦芽糖酶则是专门针对麦芽糖进行分解。
这一系列的消化酶就像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对淀粉的彻底消化。
如果没有这个团队的协作,淀粉就不能被完全消化为葡萄糖,人体就无法有效地吸收利用大米中的营养成分。
就好像一个复杂的机器,缺少任何一个小零件都不能正常运转一样,消化酶的协作对于淀粉的消化至关重要。
唾液对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PPT课件

(3)取出淀粉纸纸条。
恒温
(4)加碘液,观察实验的反应现象。 (需同事配合)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编 号 材料 方法 时 现象 结论 间 (滴加碘液) 唾液 对淀 粉的 确有 消化 作用
直接放入 1号 唾液+淀粉 口腔中
不变蓝色
5 分 放入水温 钟 2号 清水+淀粉 37℃水槽 中
变深蓝色
4、拓展实验:探究茶、碳酸饮料等对淀 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有无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涎液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何影响?

涎液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何影响?一、涎液的种类及其组成涎液是口腔内的一种消化液体,它主要由三种不同组成的液体混合而成,分别是唾液腺分泌的细水液、黏液和酶液。
细水液主要起到稀释和混合食物的作用,黏液能使食物变得更滑润易咽,而酶液则能在食物传入胃部之前,对食物中的淀粉开始进行分解。
二、唾液中的酶对食物的消化起到关键作用唾液中主要包含一种叫做淀粉酶的消化酶。
当我们进食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迅速与食物中的淀粉分子结合,并将其分解成简单的糖。
这一过程被称为淀粉消化,它在口腔内就已经开始,为后续的消化过程铺开了道路。
三、涎液的咀嚼作用促进食物消化涎液的分泌与食物的进入有关,当食物进入口腔时,唾液腺立刻开始分泌涎液。
这种涎液不仅能使食物湿润,而且能够增加口腔内的黏稠度,帮助食物更好地粘附在牙齿上。
同时,涎液中的黏液能够降低食物的摩擦力,使得食物更容易被咀嚼和咽下。
四、涎液的抗菌作用保护口腔健康除了上述的消化作用,涎液还具有抗菌的功能。
它含有一定浓度的溶液,能够抵御口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侵袭。
此外,涎液中的一些物质还能调节口腔的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的口腔生态环境,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问题的发生。
五、涎液对食物消化的重要性涎液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媒介作用。
涎液不仅能减少食物在口腔内的摩擦力,使得食物更容易被咀嚼和咽下,还能帮助淀粉分解成简单的糖,为后续的消化提供基础。
此外,涎液还具有抗菌的功能,能够保护口腔健康,预防口腔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涎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咀嚼和咽下食物。
此外,涎液还具有抗菌的作用,能够保护口腔健康。
因此,保持充足的涎液分泌对于我们的消化和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吃含有丰富水分的食物,适量咀嚼慢咽等方式来促进涎液的分泌。
这不仅有益于食物的消化,也有助于维持口腔的健康。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课题名称: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的实验选自苏科版2012年6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上P92信息库——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旧教材上的一个学生实验,且具体编排设计在《生物学》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营养》中。
现在新教材中,七年级上册虽然还有《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一章,但把这个实验放进了信息库,成为选修内容。
我认为这个实验相对难度不大,现象相当的明显,而且是初中阶段唯一一个实验材料直接取自学生自身的,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们认为很脏的口水--唾液很重要,而且真的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对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具有重要作用。
更能体现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还可以在教学中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消化系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暴饮暴食对各消化器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关爱自己的饮食习惯,注重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三、实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A.认知目标:(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了解消化作用的含义;B. 能力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2)学会设置对照组的实验方法C.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3、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探究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开展,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定的时间。
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1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6——8分钟。
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
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
淀粉酶作用

淀粉酶作用
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主要在生物体内负责淀粉的水解。
淀粉是植物贮存淀粉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
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淀粉酶主要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发挥作用。
人类体内产生的淀粉酶主要包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和胃肠道中的胰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主要负责在口腔中开始淀粉的水解作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将其分解为较短的多糖链。
随后,食物进入胃中,在胃酸的作用下,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会暂停。
随后,胃中的胰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
胰淀粉酶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酶,它能够将淀粉中的多糖链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胰淀粉酶通过分解大量的多糖链,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的糖类分子,方便小肠吸收。
这些可溶性的糖类分子随后进入小肠,被小肠壁吸收到血液中,从而提供能量。
除了消化系统中的淀粉酶,淀粉酶还在其他一些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淀粉酶在一些微生物体内负责淀粉的分解。
这些微生物依靠淀粉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的糖类分子,以供自身生长和繁殖。
此外,淀粉酶还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分泌淀粉酶,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从而提供酵母菌所需的能量。
总之,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作用。
它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除了在消化系统中起作用外,淀粉酶还在微生物体内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淀粉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能量来源及其代谢过程。
人体消化道消化淀粉的原理

人体消化道消化淀粉的原理人体消化道消化淀粉的过程主要涉及到口腔、胃和小肠三个器官。
消化淀粉的原理简单描述如下:1. 口腔中的消化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也称为ptyalin或α-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糊精(dextrin)和糖类。
2. 胃中的消化淀粉: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在胃酸的作用下,口腔中的淀粉酶失去活性。
虽然淀粉的消化速度在胃中减缓,但淀粉仍然会被分解为糊精。
3. 小肠中的消化淀粉:当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时,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
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也称为α-淀粉酶)和其他消化酶。
将对糊精的消化延续到小肠中。
4. 糊精酶的作用:胰淀粉酶主要作用于糊精,将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此外,小肠壁上的绒毛(其中有微绒毛和刷状缘)上的麦芽酶也能够将糊精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可被小肠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的细胞来供能。
5. 葡萄糖吸收和利用:小肠壁上的绒毛上覆盖着微绒毛和刷状缘,增加了吸收表面积,便于吸收葡萄糖。
通过绒毛上的细胞膜内葡糖载体(如GLUT2或SGMT1)或绒毛充满了麦芽糖/葡萄糖转运蛋白(如SGLT1)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吸收后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细胞,供给细胞产生能量。
总结起来,人体消化道消化淀粉的原理是通过淀粉酶、胰淀粉酶、麦芽酶等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和糊精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各个细胞产生能量。
淀粉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消化淀粉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人体无法直接利用淀粉,但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为我们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
因此,充足的淀粉消化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消化淀粉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还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控制淀粉的摄入量和消化速度,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淀粉食物和适当的饮食习惯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
北京市八角中学刘馥花
前言:
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二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的[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
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人人动手。
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学生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上课时做思想工作;再有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具过多,教师在准备时也有很大的难度。
于是,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
保证了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1.进行实验改进的原因:
1.1 做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很多: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
我校初一每班平均近40人,那么所需的仪器如下:(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计算)
仪器名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三脚架总计
需要数量(个)20 40 20 20 20 20 140 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烧杯总计有140件。
对于实验设备齐全
地学校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对于我们普通学校,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去很多时间。
1.2 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
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1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6——8分钟。
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
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
后边的步骤还很多,一节课下来根本就做不完实验,常常是同学们没看到结果就下课了,不能进行实验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3取唾液的过程中,学生的纪律不易保证。
取唾液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指导。
有的学生觉得有趣,互相取笑,有的同学觉得恶心、不愿意做,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在课前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教学。
2.实验的改进:
2.1 用淀粉纸代替淀粉浆糊效果比较好。
选择淀粉纸的标准:吸水性强、有韧性、洁白。
通过多次实验比较了白报纸、过滤纸后发现用过滤纸做淀粉纸效果最好。
制备淀粉纸的过程:
称2克小麦粉(如果是优质淀粉更好)。
放在500毫升的大烧杯内。
先用少量温水稀释,再到入400毫升温水,调匀,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搅拌、煮沸后,即得到淀粉浆糊。
如果是小麦粉制成的浆糊,可看到浆糊上层是半透明的,这层半透明的浆糊是我们制备淀粉纸所需要的。
用毛笔蘸上半透明的浆糊,涂在过滤纸的正反两面,最后烘干或晾干,便做好了淀粉纸。
(全过程要求操作者做好实验用具的消毒,淀粉纸做出来保证是符合卫生要求的)
2.2 简化恒温装置和实验过程。
2.2.1裁淀粉纸。
首先将做好的淀粉纸剪成2个小条(1厘米×2厘米)。
分别编为1号、2号。
2.2.2 加唾液和清水。
将其中1号小条上滴两滴清水,2号小条上蘸上自己的唾液(由于淀粉纸是干净的,因此可
以直接在口中蘸一下浸湿即可)。
分别贴在试管内壁的两侧,离管口2——3厘米。
2.2.3 37℃水浴恒温。
将热水倒入放有试管架的水槽中,用温度计量出水温,将温度调到37℃左右。
2.2.4 取出淀粉纸纸条。
5—10 分钟,将纸条拿出,用镊子将试管中的两个纸条夹出来,冷却。
2.2.5加碘液,观察实验的反应现象。
向冷却后的这两个淀粉纸条上,各滴上1滴碘液,这时可以看到:1号纸条变成了蓝色。
(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2号纸条没有变成蓝色。
3.改进前后实验仪器和实验时间对比。
表格一:时间对比(单位:分钟)
方法制淀粉浆糊
(分钟)
取唾液
(分钟)
恒温浴
(分钟)
其他用时
(分钟)
改进前6—10 6—8 10 3—4
改进后0 2—3秒5—10 3—4
表格二:实验仪器对比
用具
改进前改进后
试管2*20=40个1*20=20个
大烧杯1*20=20个0
小烧杯1*20=20个0
酒精灯1*20=20个1个
温度计1*20=20个1个
干淀粉1*20=20克2*1=2克
清水1000*20=2000ml 400*1=400ml
三脚架1*20=20个1个
水槽无1个
试管架无1个
培养皿无1*20=20个
通过上面的比较,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改进后的实验,无论在时间、材料、用具,都要比改进前的实验节省。
3.1 原来的实验要用酒精灯,有的同学点不好,易发生危险,而改进后的实验只需老师在课前制淀粉纸时用酒精灯,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3.2 全年级各班都能分组实验,所需仪器量小,不受设备不足的限制。
3.3原来的实验取唾液时,多少会有一些泡沫,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改进后的实验
只需利用口中的唾液将淀粉纸浸湿,实验效果更好。
3.4由于改进后每组只用一个试管,大量节约了冲洗用水。
3.5一次制备一大烧杯的淀粉浆糊。
涂在多张过滤纸上,可节省很多淀粉。
总结上面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几点好处:安全、省时、省物、省水。
这样一节课中学生即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