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唐永政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有限集团公司摘要:本文根据济南都市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线网规划方法,研究了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各种构架方案,并提出了对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构架1。
概述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南与鲁南城市带、长三角都市圈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广大腹地,是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地区,更是中国环渤海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
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等七市市域,总面积5.27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的35。
1%;共包括1个副省级市、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401个建制镇.2007年总人口和GDP分别为3219。
3万人和9337。
7亿元,人口密度611人/平方公里,区域城镇化水平39。
83%.2 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山东省城镇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此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增速。
规划区域内,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淄博2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有泰安、莱芜、聊城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德州、滨州等.2009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7%近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1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节点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
“双核”指济南市区主核和淄博市区次核;“多心"指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五个城市的中心城区;“网状支撑"指培育若干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城镇,使之发展成为规模在20~50万人左右甚至更大的大中型城市,促进城镇体系的网状发展.总体定位: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性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性都市圈;依托济南都市圈,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空间发展目标:济南都市圈连绵发展、各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个中小城市集约优化布局的城镇密集地区;各级城市紧密互动、各项功能整合发展、各地区建设高度协调、城乡空间统筹布局的一体化区域;城乡空间优化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生态地域保护完整、齐鲁文化发扬传承、水土资源持续发展的和谐空间单元。
【C】地铁四号线将南延到京南固安英国宫了!

地铁四号线将南延到京南固安英国宫了!国家大战略,三地大棋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去年2月26日提出至今已经一年有余,终于有信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规划作为高层力推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将带来巨量投资,也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相对落后的河北、天津两地无疑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
这将极大的带动带动区域内房地产、建材等版块的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强调,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布局中,交通一体化将率先发力,铁路、地铁、公路、航空、港口间的立体化规划都在执行中,基建板块率先启动工作;作为市民出行最为便利的地铁线路,重点提到了北京地铁大兴线将会直通到京南固安,打通两地之间的轨道交通;固安区域利好又一轮全新升级固安,北京正南50公里,在过去的5年里,作为南城的大后备区;北京向南的看的发展集中地,天子脚下,又称京南第一城。
畅享着环首都经济1小时生活圈的便利,同时今年伴随着近期机场的动工信息,距离北京新机场仅8公里的固安,又随着上升为世界级的发展小镇。
现在阻碍北京和固安区域的交通限制即将被打通,大兴线南延直接贯通了北京和固安的交通线路,未来,固安将和新机场、新地铁一起腾飞,作为头排受益者,可见未来10年,将是固安的高速发展期。
固安走在了"京津冀都市圈"的最前未来几年河北省新增基建投资总额将超过3.1万亿元,基础建设投资可能集中投向更能加强城市衔接效率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交运项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了区域合作新局面,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率先突破固安,已迅速走在"京津冀都市圈"的最前沿,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已体现在交通、社保、医保、通信等诸多方面,京郊置业生活将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固安城市化,未来京南核心将势不可挡。
各省份“十四五”规划陆续出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月读.政策 / Monthly reading8市交通联程联运服务,提升全链条出行效率。
科学分配铁路运行时刻资源,推进部分线路承担城市内通勤服务功能。
建立轨道站点一体化开发的用地和建筑规模指标优先保障制度,促进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轴向发展。
实施城市副中心站、朝阳站、丰台站等一批站城一体化、高强度综合开发,打造新活力中心。
健全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建设机制,提高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12)高水平发展市郊铁路。
统筹铁路既有资源盘活利用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实施市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
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整体提升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通密线,推进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新增京门-门大线、京九线等线路,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快速交通联系。
加快建设平谷线,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京九线等向环京地区延伸,拓展快速通勤服务范围。
盘活利用良陈线等小铁路资源,开发文旅新产品。
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站点覆盖率显著提升。
做好市郊铁路站点交通接驳,方便乘客快进快出、安全乘坐。
在新城等地区有序发展中低运量系统,有机衔接市郊铁路和地铁网。
加快形成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市郊铁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标准体系。
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票制票价体系,鼓励市郊铁路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
(13)增强地铁线网服务能力。
织补、加密、优化中心城线网,建设丽金线、CBD 线、11号线西段、19号线北延等线路,提高重点地区线网密度,增强就业中心与居住组团间快速联系。
具备条件的线路实现快慢线交叉运行和同台换乘,实施 1 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等改造工程。
治理轨道振动噪声。
开展既有地铁车站综合性改造提升,增设换乘通道和出入口。
建设智慧地铁,建立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智慧安检新模式,集成安检票务体系,推广无感通行。
加快五环路以外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建成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为小客车换乘轨道交通提供便利。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题目(IOO个)基于区域冲突概率的无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恶劣天气场景下路径选择异质性的随机网络用户均衡问题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运动过程建模及仿真广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对策广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庄河市城区道路交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旅游交通关键问题研究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组合收费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BIM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效率提升策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单程票卡流转调配优化研究社区微循环公交路径优化研究基于离散化AFC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节能时刻表研究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方谅解对量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布设及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有偿酒后代驾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分析面向交通拥堵预测大数据的神经网络群组快速学习高速公路多车连环碰撞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交通肇事二次碾压问题研究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法律问题研究多源时空大数据驱动的城市最短路优化问题研究灵活式公交的响应站点选址问题研究福建省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运营中断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建模与客流诱导优化研究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网约车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研究——以首例涉网约车交通事故案件为例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规范问题研究交通管制条件下应急物资调运问题研究交通工程征地搬迁问题与对策研究封闭型小区交通影响及开放问题研究基于交通流预测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应用研究基于票务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实时测算问题研究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融资问题研究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研究网约车乘客交通事故保险理赔问题研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建模与算法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协同优化关键问题研究世界遗产地西湖交通拥挤研究考虑环境效益的交通管控策略优化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测研究自然环境下道路交通标志的检测与识别路口交通通行能力优化研究与系统仿真苏州城市轨交P+R站点布局优化策略研究基于圈层外推理论的城市高强度开发用地周边路网分析研究时变网络条件下生鲜农产品运输车辆路径问题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组合收费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BIM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效率提升策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单程票卡流转调配优化研究社区微循环公交路径优化研究基于离散化AFC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节能时刻表研究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方谅解对量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布设及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有偿酒后代驾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分析面向交通拥堵预测大数据的神经网络群组快速学习高速公路多车连环碰撞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泰江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问题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空中交通管理优化问题研究山东省国省公路网交通分配问题研究东营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老城区自行车道规划关键问题研究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城市交通规划制定主体法律问题研究伦理视域下兰州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研究城市违章停车治理问题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路设计问题PID与切换在飞艇定点和交通流问题中的应用交通肇事逃逸争议问题的实证考察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交通规划中专用道设置问题建模和求解研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立法问题研究考虑综合效益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设备组合配置问题研究城市轨道公交与常规公交整合关键问题研究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研究交通肇事罪中逃逸问题的司法认定公民举报交通违法的法律问题研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若干问题的研究弹性需求下随机交通分配的原始与对偶问题考虑换乘的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配流问题研究基于交通流的多车场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替代措施以及政策分析》(第1-5章)翻译实践报告考虑交通管制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营改增下S省交通运输业信息管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大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研究藜江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问题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空中交通管理优化问题研究山东省国省公路网交通分配问题研究东营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老城区自行车道规划关键问题研究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城市交通规划制定主体法律问题研究伦理视域下兰州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研究城市违章停车治理问题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路设计问题。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节点发展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节点发展研究都市圈是高度城市化地区空间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其他城市按照一定的规模等级围绕此核心结成的网络化结构。
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看,这个网络是由基本的物流节点和物流运输、物流通讯线路构成的体系,物流节点是连接各类物流活动的连接点和枢纽,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点等。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之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保定、承德和张家口8个地级城市及其下属的县级市,是京津冀经济和城镇发展的重心所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城市群之一。
一、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农产品物流节点的有利条件1、区位条件河北省具有环抱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人口密集,生产活动活跃,物流发展十分迅速。
2、交通设施河北省是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目前河北省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
3、产业基础河北省是农业资源较丰富的省份,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
4、物流管理理念相关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着手研究和制定了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
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天津市编制了《天津市现代物流纲要》等。
二、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发展战略1、总体构想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以河北省为基础,以京津为双核,加快建立以城市物流节点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节点体系。
京津冀都市圈应从全局着眼,防止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
各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通道的设置、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具体战略措施京津冀都市圈应建立起五级的农产品物流节点体系: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节点、存货点。
物流基地是一级物流节点,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功能,可以全面处理包装、装卸、储存、搬运、流通加工、调度等工作。
打造现代化省会都市圈 加快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打造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加快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作者: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6期[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在推进过程中,最大的不平衡是河北与京津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在于河北发展的不充分。
研究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经验发现,都市圈经济往往是城市群形成的必要前提。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现代化省会都市圈,通过深入分析石家庄都市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立足建设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就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强省会战略,并与京津建立金融资本、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深层次链接。
[关键词]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系统观念;强省会战略;京津冀協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6-0038-06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目标是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目标同向、措施同步,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京津冀南部城市因为距离京津较远,接受京津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速度和水平较为落后。
根据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律,都市圈经济是城市群形成的必要前提,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往往需要几个都市圈的支撑。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建设上升为顶层设计。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打造现代化省会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建设。
一、石家庄都市圈对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都市圈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在城市群这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来开展竞争,即城市群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不断增加,常规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客运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量大、准时准点、快捷舒适、安全环保等突出特征,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决定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情况。
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发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更加优化,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客运量随之稳定提升,这些都表明在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在新的一轮国家发展政策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市轨道;城市发展;互动作用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1.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
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
将建设形成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有效衔接市内市外的都市圈。
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政策导向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积极的发展机遇。
1.2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的扩张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为发展目标,我国城市呈现多区域一体化发展。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口总数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据前瞻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95000万人。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将继续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我国民用汽车拥有数量逐年增长,据统计,民用汽车拥有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6%,意味着我国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依然严峻。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低能耗、快速及适应中长运距等优势,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探索与实践

规划设计姚智胜,杨志刚,茹祥辉,王 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第一作者:姚智胜, 男, 正高级工程师引用格式:姚智胜, 杨志刚, 茹祥辉, 等.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探索与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05): 15-20. YAO Zhisheng, YANG Zhigang, RU Xianghui,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eijing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J]. Modern UrbanTransit, 2024(05): 15-20.DOI:10.20151/ki.1672-7533.2024.05.0031 引言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人口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
在新发展阶段下,其轨道交通系统被赋予了提升优化首都功能、支撑与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使命,这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开展科学、有效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等。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摘 要: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要求,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
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发展要求,在分析和总结轨道交通线网在规划对象、手段和范畴方面转型特征的基础上,从服务首都、城市协同、多网融合、精细服务、创新实施5方面探索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理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实践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发展;首都功能;区域协同;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U231.1遵循《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所提出的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注重质量效益和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原则,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等一系列上位规划要求[3-7],合理统筹各类轨道交通资源,科学确定规划实施路径,以支撑引领北京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快轨交通·第31卷第4期2018年8月 doi:10.3969 ̄.issn.1672—6073.2018.04.006 快轨论坛..I
交通发展研究 崔冬初 ,于悦 (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总结东 京、伦敦、纽约、巴黎4个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发现规划、 设计和运营中存在以下问题:规划的前瞻性稍显欠缺;协同发展考虑不足;运营方面细节关注不够。进而提出从 全局出发,优化规划方法:加强各部门协作,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关注出行者需求,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 量等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都市圈;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073(2017)04—0025—0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
CUI Dongchu ,YU Yue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 2.School of Vehicle and Energy,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 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efforts in Tokyo, London,New York,and Paris through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n addresses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design,and ope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The problems include a lack of planning perspective,a lack of CO.development considerations,an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operational detail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optimizing the planning method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and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travelers are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il transit operations. Keywords:urban rail transit;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countermeasures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国 家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在城镇 化进程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需 求逐渐增加,这种交通需求呈现出舒适便捷、多模式、
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 基金项目: 2017.08.02 修回日期:2017—08—23 崔冬初,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交通规划研 究.cuidongchu@ysu.edu.crl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 6GL093)
互联互通、无缝化等特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 量运载工具,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拥堵,还能有效解决 都市圈发展中工业、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引导城市 空间结构合理发展,并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最终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 的发展规模还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需求。 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运 营维护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借鉴国外主要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25 都市快轨交通·第31卷第4期2018年8月 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对京津冀都市圈城市 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变得十分重要。
l 国外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 1.1东京都市圈经验 广义的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 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干叶、东京、横滨、 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km2, 人口近7 000万人。东京都市圈拥有世界上客流量最 大的铁路线网,都市圈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城市和 郊县铁路、城市和城市铁路、地铁、公共汽车、路面 电车和出租车等。早在1911年,日本就通过了《轻轨 铁路补贴法》,政府对参与铁路建设的私人机构给与补 贴。在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 计划》,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 路,并优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开发计划,其他高速 道路等交通方式都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展开布局, 试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干线,把都市圈各中心连接起 来。在运营过程中,东京都市圈的地铁主要由东京地 铁公司和东京都交通局两家大集团公司负责,JR (Japanese Railway)线由JR东日本公司管辖,各公司 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东京都市圈 内的交通系统虽然复杂,但搭乘很方便,不同线路用 不同的颜色、字母表示,按照标志牌指示,可以很快 地进行换乘。东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造运营时 注重与土地政策的紧密结合,电车站、地铁出口基本 与步行街、公共交通购物街、空中步行走廊等相连。 东京都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四 通八达。在东京,城市轨道交通以秒为单位制定时刻 运行;在地铁票设计上,有一卡通、普通票、次票和 月票,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 要;另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对员工发放交通补贴f 。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运营,东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有效将核心城市的功能疏散,使都市圈由单一的 中心聚集结构发展为多中心结构。 1.2伦敦都市圈经验 伦敦都市圈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伦敦一利 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 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该城市带 面积为4.5万km ,人口约3 650万人。早在1937年, 英国政府成立“巴罗委员会”,负责伦敦都市圈的规划, 当时的规划方案是以伦敦为中心,在其周边约48 km 26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的范围内建设单中心同心圆结构,即:中心城市圈、 郊区圈、绿带环、乡村外环I3],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网 络将这些圈连接。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府重新进 行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通过建设3条快速城市轨道 交通干线改变其原来的同心圆模式,使城市沿着3条 城市轨道交通干线外扩,并在外扩的终端分别形成3个 中心城市,以此解决伦敦及其周边地区的均衡发展问 题。伦敦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高 架独轨3种类型。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 时,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出行者在换乘不同交通方 式时不用出站。因为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车 站、小汽车停车场等相连,方便市民出行。 1.3纽约都市圈经验 纽约都市圈在发展中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921年 向郊区扩散,1968年建立多中心,1996年纽约与新泽 西州和康涅狄格州进行再连接,强化多中心,最终形 成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等40座火城市组成的大都市圈。 该都市圈面积l3.8万km ,占美国面积的1.5%,人u 约6 500万人【4】。纽约都市圈的交通设施主要有公路和 区域铁路两大系统,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 地铁、城际铁路等。纽约都市圈的公路网络系统要远 远比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达,高速公路是纽约都市 圈各城市的主要通道,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主要用 于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 1.4巴黎都市圈经验 巴黎都市圈以巴黎为中心,包括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在内 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总面积l4.5万km ,总人口约 4 600万人。1932年,法国第一次通过法律提出设立 巴黎地区,并对巴黎地区的发展实行统一规划,1956 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完成,该计划提出了降 低巴黎中心密集程度,向郊区疏散的思路。1960年, 《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获得通过,该纲要提出 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并以此促进多中心城市结 构的形成。1994年议会通过《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规划考虑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协调均衡发展。巴黎与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的连接主要通过航空 与高速铁路进行。巴黎城市内部主要通过地铁、有轨 电车等承载近70%的客运量。巴黎的地铁网快速便捷, 在街头约每300 m就会有地铁站[5】。巴黎市中心与近 郊地区主要通过铁路连接。巴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已成为其都市圈发展的交通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