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师德的培育与生成

——育人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

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因为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教育自己并不是苛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伟人的高尚品德。这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未免太高,但是,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我想能先做到最起码的“育己”,则“育人”也就不难,甚至顺理成章了。

既然如此,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去尝试。

第一、德为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时刻教育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育人心态,定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只有我们自己做个幸福的人,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二、行跟之。从行动上教育自己。有了良好的品德还得付之于行动。在具体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这几点。

a教育自己像学生父母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将心比心,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怀去爱护。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让学生在学校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由其班级的学困生、调皮生他们更渴望老师认可的眼神或一个不在意的轻轻的安扶。这样在老师爱的氛围之中你的学生对您的话有什么听不进去呢?即使老师偶尔因情绪失控而体罚了学生,我想学生也能理解原谅老师那颗父母般的心吧。有爱就有一切,有爱就快乐,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学习不更能事半功倍吗?现在学生的不听话实质就是他们个性的展现,就是叛逆。越让做的事情偏偏不去做,如果我们老师能做到“蹲下来”和他们交流,用我们的爱去理解去感化他们,这比我们要求他们不要做什么的效果还要好,因为学生信服了你,接纳了你,这些“问题学生”在班级中还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b教育自己作学生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做楷模并不是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事让我们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自己处处从小处着手,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好每件身

边的小事那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每天将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都融合在教师自己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点点滴滴之中受到教育。我们做不到名家讲师的优秀,但是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这就是我们教师的境界。

c教育自己做学生的好领导。什么是好领导?不是叫我们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真正的好领导是建立在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好领导是建立在放下架子身先士卒上的;真正的好领导让良好的班集体在师生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和形成起来。有了好的领导,班集体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育人也就显而易见。真正的好领导还应是一名公正的法官和裁判。对学生的纠纷调解,成绩、等级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和个人主观情感去处理。要以一名法官的公正去告知学生是非标准。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完人,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是没有他自身的优点,如果老师正确的处理好不同性格的学生这才是班级中学生称赞的好领导。

d教育自己做学生的朋友、知己。朋友、知己所说的一切才能让学生心无芥蒂地接受。我们要像对待朋友、知己去了解学生的苦恼、困难与需求,真诚地去帮助学生,去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往、合作,高度尊重学生,与学生“亲切对话”,在交往与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如能做到这一点便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智慧。这不更易达到育人的目的吗?

第三、知为重。从知识储备上教育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

“给学生一滴水,你得有一桶水”。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能做学生的知识宝库,做学生生活的教科书。既是宝库就是永不枯竭的,要使知识永不枯竭作为教师我们就不能吃老本,吃老本只会“坐

吃山空”的。我们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让学习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

学习中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位语文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她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跟着她的思路走,她把要教的课文先读上十遍,自己深刻感悟再去查找资料,最后再去备教案。在进入课堂前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自己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主讲老师说:“模范是少数的,我们在工作中并不要苛求地学,只要我们尽力做到,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教书育人是门艺术。以上是培训学习中的一个专题“育人必先育已”和自己的一些拙见。教育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但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能做到先育己,我想教育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你们正用行动去教育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相信有一天你们的辛苦付出会换来桃李满天下。

新时期赋予班主任新的内涵

新时期班主任应与时俱进 ——四川省巴中中学刘丽 教师是一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教师工作任重道远。而班主任是在班级里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影响最直接的教育者,所以班主任工作繁重而又多样。班主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 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观、最深刻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得多。所以,班主任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在学生眼中,班主任应是进取精神的化身。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不断积累过程中逐渐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并完善其知识结构,同时要求班主任努力掌握教育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二、公平对待学生,因材施教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身为班主任,就

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只有在公平的沃土上,才能真正的健康成长! 三、以理解、尊重为基础,同时兼具爱心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敦敦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地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其次,班主任要有爱心,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 四、严中有宽,把握尺度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方法,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个体压抑、自卑感、胆小怕事,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同时,这样的管理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过严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乃至对立。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尺度,做到严中有宽,“宽”是指对教育表现出来的真诚、耐心、包容,以博大的胸襟

育人先育己 观念必先行

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教师浅谈作者: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少阳中学郑象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所以,有人预言,在本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由此推而广之,这一切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国兴运衰,事关教育;教育兴衰,事关教师。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课程实施下教师是主导者,如何改变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与教育的拓展,教师观念的转变应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人类文明的合格使者呢?下面,我将围绕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敬请斧正。 一、教师要有跟上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观 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来个大转变。 1、由“主从型”向“民主型”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型关系。一位西方哲学家将教育分为三种:一是仅仅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毫无创新精神的经院式教育;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师徒式教育;三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的苏格拉底式教育。很明显,只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显示出真正的教育意义。对此,魏书生也曾说过: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构建民主与平等,真诚与友爱,尊重与理解,信任与合作,愉悦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权威型“向“服务型”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师道尊严”,显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独道性”。 然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也只有真正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才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并且愈来愈多的事实也说明了,我们当教师的只有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们才会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3、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会教书而不会科研的“经验型”、“技术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讲,那种只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而不知“求真”,不去“创新”的教师,在当今社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今日当教 师要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努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将此运用到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去。 4、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专业知识过时的周期逐渐缩短。单科教师的历史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多元化、技能综合化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5、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如今,中国已加入WTO,教育的发展也将与世界接轨。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我们就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大课本观、大课堂观、大教学观、大教育观”,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开放式办学”,

最新育人先育己教学文案

师德的培育与生成 ——育人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 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因为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教育自己并不是苛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伟人的高尚品德。这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未免太高,但是,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我想能先做到最起码的“育己”,则“育人”也就不难,甚至顺理成章了。 既然如此,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 ——念好师德、师风建设“四字经“ 吉水县第二中学李清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少年, 青少年的好奇心,阅历少,使其对新事物的模仿和接受速度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师德师风的好坏既关系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成败、社会风气的转向,“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邓小平语〉。我认为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围绕“德、能、勤、廉”四个字,把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 “德为师之本”,“德”就是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道德水平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是教师的品德要高尚,古人十分重视个人品性德行的教育与培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不足以为师,德之不高不足以立教。要有高尚的品德须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是提高修养的法宝。教师应以之为指导,学校也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保持人民教师的本色。其次是注重为人师表。“居高声自远”,良好道德风貌要靠师表来体现,教师应有处处为人师的观念,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规范,同时学校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树立典型、表彰楷

模,不断掀起向先进入物学习的活动。促使教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能”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有“教然后知困”的危机感,人类社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最近30年新增知识量己超过过去2000年积累知识的总和,只有敏而好学、肯学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也应从措施上加强对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进修与培养,激励教师进修深造,学历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举行各种形式说课、讲课、评课活动,创办校级教研刊物,推行教师业务考试制度,使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在比较中求进步,在交流中求发展,不断摧陈出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勤”就是要求教师勤于治学、教学。“教不严,师之情”惰师是误人子弟的, 孔子就是一个勤奋的老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作为教师首先是要勤学,学习不能一劳永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徒思无益,不学无创新,无发展。学校也应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去学习,督促教师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室、校园网的资源,并纳入到教师综合考评体系中。其次是要勤于业务,教师应按照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及时备好课,上好课,勤批改作业。勤蹲班辅导,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实践细节中,解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学校也要出台各种制度,跟踪常规教学的各个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所以教师只有育己才能更好地育人,要育己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神,从知识储备上教育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能做学生的知识宝库,做学生生活的教科书。我们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让学习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当然模范是少数的,我们在工作中并不要苛求地学,只要我们尽力做到,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二、做到以爱为准则,实现教育公正。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要教育自己成为爱的化身。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真”。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理解”。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撑起孩子的天空,接纳孩子的不足,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如果教学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教书匠”状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做了许多徒劳无益甚至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而自己却不知道。“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后记就不该有时在“补”中完成,而应该是真正的教后反思,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所想、所思、所感。同时在生活中,更应活跃着一颗执着于教育的“敏感的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语,谁说不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呢。 四、做研究型的教师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研究到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兴趣,能找到一个实在的研究目标。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优化上进行研究,不求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但求有所思,有所得。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坚持研究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如果这些我们都能够努力去做到,那一定能成为一名永远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先育己后育人解读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下面,我先将自己在阅读时的一些收获与老师们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是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里有着叛逆的种子,但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创新,给教育带来许多新鲜的空气,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在本书中,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变迁,教师身份的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书中安排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思想的闪光,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一边读一边摘录: 1、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的资源,这精神世界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因此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应享受生活。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是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城市的态度,自然的情感,善良的愿望。3、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第一层楼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楼艺术生活,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艺术创新过程,教师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可能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让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登上人生的三层楼,好好珍惜。 4、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人的痛苦来自于“轻”与“重”的两极,假如生命中绝无负担,会有漂泊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寄托,那是一大痛。生命也不能承受太重,承受太重身心受到催压,幸福便无所寄生。学生学习没有负担的主要问题不是课业重于轻的量的区别。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觉这种负担有意义。也就是是说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理由。 5、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学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就不仅要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而且还要帮助人们因学习而创造每个人自己的未来。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创新者,创新的源头不在专家,而在我们第一线的老师。 6、学校里的三个世界。一个是求真的知识世界,一个是完善的人际世界,一个是优美的心灵世界。一个热爱生活,爱着自己的教师,才会爱工作,爱他所教的孩子。只有教师建设并创造

育人先育己(家长会材料)

育人先育己,育儿先育心,育心用经典,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诵读经典让孩子从小涵养自天地而生的道德能量,与真正的圣贤为师为友。欢迎所有爱学习的家长。 接下来由我来和大家学习转播《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是来自江西的明明妈妈:范小青,今天怀着无比荣幸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学习,相信很多家长都拜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也相信很多家长对这本书的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这部分有很深的领悟,今天明妈也斗胆借尹建莉老师的这个前言来命题,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话说有一个寓言小故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我们父母们也得到了一块宝贵的玉——可爱的孩子,可多年后的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 可是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自信得相信自己绝对就是一位琢玉高手,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往往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却是锄头,比如:1、孩子想要玩泥巴、沙子,我们说:太脏了,沙子吹到了眼睛里怎么办?不许玩!结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

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想要自己扫地,我们说:把碗打碎了是小事,割到了手怎么办?小孩子怎么能把地扫干净?不用你扫,奶奶会扫的。结果: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我们的爱而慢慢变成了苦差,导致四肢不勤,动手能力差。 4.孩子上学了,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只要考100分,想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结果是: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破坏了孩子对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甚至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 5、孩子说,我不想读书,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玩游戏。我们说:好的,去玩吧,不吵我就行了。结果:孩子的大脑充斥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人。 6.孩子说,我想看课外书。我们说:天天看课本都考不了好成绩,再看其它的书不是更惨了?等你考前三名再说。结果:孩子只掌握了肤浅的课本知识,视野窄小,学习能力越来差。 用锄头琢玉的父母多么可怕!无知的爱是伤害,这种伤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现在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显露在父母面前,父母的一个个为什么收集起来的话可以

育人者先育己

育人者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正是以其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征服了她的几十名学生,也震惊了小学语文界诸多教育专家,并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一线语文教师所纷纷效仿。究其魅力之源,乃是“胸中沟壑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浸染唐诗宋词”学科气质的自然流露。如她所言:“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迅速发展的形势,正在引领着现行教育体系进行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就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其次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明确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共有十大理念,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关注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开发和挖掘自身的潜能,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张能力与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理念提出了认得创造力潜能是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个性化理念认为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在教育实践中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开放性理念是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和资源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理念认为,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要打破单一的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理念要求教育呈现需求多样化、标准多样化、目标多样化等;生态和谐理念和系统性理念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理念虽然角度不同,当互不冲突,作为教师需要深层次的进行理解,从中提取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在不断积累经验、改正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新理念。 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影响是有选择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他就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往往能激励起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乐趣。除了真诚的关爱学生,还应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很容易感到自卑,在与这样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对于好的意见积极地采纳,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尊。最后要学会欣赏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否定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们,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师生教育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

育人先育己 观念必先行

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教师浅谈 作者: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小学夏慰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所以,有人预言,在本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由此推而广之,这一切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国兴运衰,事关教育;教育兴衰,事关教师。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课程实施下教师是主导者,如何改变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与教育的拓展,教师观念的转变应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人类文明的合格使者呢?下面,我将围绕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敬请斧正。 一、教师要有跟上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观 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来个大转变。 1、由“主从型”向“民主型”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型关系。一位西方哲学家将教育分为三种:一是仅仅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毫无创新精神的经院式教育;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师徒式教育;三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的苏格拉底式教育。很明显,只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显示出真正的教育意义。对此,魏书生也曾说过: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构建民主与平等,真诚与友爱,尊重与理解,信任与合作,愉悦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权威型“向“服务型”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师道尊严”,显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独道性”。 然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也只有真正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才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并且愈来愈多的事实也说明了,我们当教师的只有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们才会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3、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会教书而不会科研的“经验型”、“技术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讲,那种只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而不知“求真”,不去“创新”的教师,在当今社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今日当教 师要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努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将此运用到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去。 4、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专业知识过时的周期逐渐缩短。单科教师的历史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多元化、技能综合化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5、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如今,中国已加入WTO,教育的发展也将与世界接轨。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我们就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立

浅谈师德建设

浅谈师德建设 大集文岭廖蔚桥 我们文岭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学校,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一直在本地区范围内处于低谷状态,尽管在办学历史上,从这里走出了几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辉煌。教育教学长期处于中游的徘徊现状,另我们不断反思。如何让这所老校换发活力呢?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管理,切实落实师德建设,倡导育人先育己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教师队伍的教学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整体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 求索:师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个教师需要怎样的道德,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长期以来,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活动不是不多,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存在着重空洞说教,轻活动导行;重大话连篇,轻制度约束,无内化自省的知行脱节现象,师德教育不尽人意。 为了认真探索学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使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而且能把这种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在全校开展了“新时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的大讨论,老师们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法规和先进老师的事迹,结合自身反复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形成共识,我们一致认为:正己、敬业、爱生、精业这八个字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使教师要有规范的教学言行,进而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自觉的教学习惯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从教师的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来落实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领会:师德的核心内容 一个教师怎样才称得上师德高尚呢?我们认为:正己、敬业、爱生、精业这八个字是师德最核心的内容。 第一、正己是师德的根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学生对家长的话往往不一定都听,而对老师的话,则视为心中的圣旨,老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意志、性格、生活方式以及举止风度,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琢磨、参照和模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老师应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老师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自己坚决不做。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正人先正己,不能正己也就不能可能有老师的示范。因此,要提高老师对规范自己行为的必要性的认识,自觉地以自己的正确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必须要讲正义,讲正直、讲正气。正如武汉市十大名师董耀红老师所说:“为人正直是师德的根基”。 老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老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下面,我先将自己在阅读时的一些收获与老师们分享。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是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里有着叛逆的种子,但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创新,给教育带来许多新鲜的空气,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在本书中,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变迁,教师身份的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书中安排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思想的闪光,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一边读一边摘录: 1、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的资源,这精神世界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因此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应享受生活。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是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城市的态度,自然的情感,善良的愿望。 3、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第一层楼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楼艺术生活,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艺术创新过程,教师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可能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让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登上人生的三层楼,好好珍惜。

4、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人的痛苦来自于“轻”与“重”的两极,假如生命中绝无负担,会有漂泊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寄托,那是一大痛。生命也不能承受太重,承受太重身心受到催压,幸福便无所寄生。学生学习没有负担的主要问题不是课业重于轻的量的区别。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觉这种负担有意义。也就是是说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理由。 5、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学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就不仅要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而且还要帮助人们因学习而创造每个人自己的未来。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创新者,创新的源头不在专家,而在我们第一线的老师。 6、学校里的三个世界。一个是求真的知识世界,一个是完善的人际世界,一个是优美的心灵世界。一个热爱生活,爱着自己的教师,才会爱工作,爱他所教的孩子。只有教师建设并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才会帮助孩子们去创造他们的美好未来。 7、合理合法的惩戒学生。惩戒不同于惩罚,惩戒强调教育效果与目的的达成,是尊重学生人格,合理公正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痛苦。因此非常讲究方法。 8、找到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接收信息。美国马里兰州克威市特定诊断研究会对美国、香港、日本的5300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37﹪的学生通过触觉学习,34﹪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29﹪的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学习。人的大脑已经决定孩子不可能所有学科全部优秀。而传统的雪凹教育除了视、听之外不允许学生有其他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毫无疑问适合左半脑发达的孩子。也许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生的学比一味地让学生适应老师的脚更为重要。 9、精神虐待猛于棍棒。精神虐待包括吓唬、激将法、督促、冷漠。精神虐待的后果是:学生表面臣服,心里在嘀咕:“我非不……我偏要……我才不怕……”教育真正的进步在于我们教师开始学会尊

先育己再育人 (1)

先育己再育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

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以其广 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征服学生,究其魅力之源,乃是“胸中沟壑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浸染唐诗宋词”学科气质的自然流露。 只要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先育己再育人,相信每个学生自然会在来自不同学科教师汇成的七彩阳光照耀下,发现自我,丰富自我,绽放出流光溢彩的人生!

(读后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doc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一) 人生,是一条路,也是一个舞台。它只能一个人走,却要完成 多种身份的塑造。三尺讲台、一方教室,是一片小天地,而要在小 天地中打开广阔的天空,却需要相当的艺术。 魏书生不是专职演讲家,但是他游学海内外,所到之处,处处 轰动;他不是专职作家,但是却出版了几十部专著,本本畅销;他 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被几所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 翻开了他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谈》,读来豁然开朗,感受良多。它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管理智慧,它似一盏明灯,给了我以实际处理事务的指示 《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正如魏书生老师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 么写出来了。他寓道理与小故事中,从细微之处看恢宏,于平凡中 见伟大,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言恳意真,入情 入理,令人心悦诚服。他在书中,以及其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以大 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具体叙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 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他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 和方法,去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去认识和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 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努力进行改革。 做一个班主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曾以为班主任只要拿出 自己的威严,就能驯服班内的所有学生,使他们乖乖听话。然而在 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才发觉困难重重,常会发生一些一些令自己

手足无措的事情,感到那么力不从心。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领略了其中的思想精华,方才自觉育人理念的脚跟都未站稳,传统的 压、卡方式,对于今天富有个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奏效了。班主 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的理念,抓准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与学生的心距,真正从心与心交流的角度,富于技巧地去把持学生的心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共同管理集体,优化个人的行为品质。 魏老师管理班级的理念就是民主平等。他尊重学生,总是用商 量这样一个再质朴不过的词语来贯穿他的教学实践过程。对于学习内容、上课形式、班规、班纪和集体活动等等,他都与学生商量着办,不把学生当作被驱使的奴隶;其次,魏老师的管理方法很科学,我原来当班主任时的管理方法跟魏老师一比,就显得苍白无力,我缺少的正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管理、监督和反馈制度,难以取得长期效果。我想,今后当班主任时一定会更注重与学生保持尊重、理解、合作、支持、进取的良性关系,使学生树立起真正的主人翁意识,努力使班级达到自治的效果。 另外,魏老师提出,作为老师要开阔胸襟,笑对人生。一位老 师应该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 格开朗、乐观。笑对人生,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育人是永 远的,育己更是永远的,战胜自我不容易,超越自我更需要毅力、 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是件讲究艺术的活,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会把原本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个富于思考的人。多想多思,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共同的生活,特殊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教育作用,在婴幼儿时期尤为明显。如果父母对子女能师之以范,教育得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反,如果父母自身道德品质败坏或文化素养极差,又教子无方,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应当承认,绝大多数父母是愿意尽其教育子女责任的,并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但是,有这种理想不一定就能教育好孩子;有热情不等于会操作。因此,在一些场合中,出现了与愿望相悖的行为。如:带孩子上公共汽车时,逃票,抢座;领孩子到市场上买东西,总小拿小摸或占小便宜等。有时甚至公开进行反面教育。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也许自觉不自觉地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出现了家庭教师的负效应。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据了解,许多家庭经常出现这样极不和谐的气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稚嫩的双肩上担负着上一代人沉重的“理想”,整日埋头苦读,而他们的父辈或在吞云吐雾中不知疲倦地“筑长城”,或在醉眼蒙胧中侃大山,或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有的甚至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孩子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平庸和鄙俗。 曾在一次“好家长坏家长”的调查座谈中,当场就有两位学生对着众人这样议论自己的父母:“我爸是笨蛋,连拼音都不会!”、“我爸是个大懒虫,回家就睡觉!”“我妈是个老落后,天天上

班迟到!”这说明一些少儿对父母某方面的缺陷已产生反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父母的“负面言行”竟使其子女受到“感染”。美国有位单身黑人母亲,她有5个孩子,生活可谓极为艰难。她没有高深的常识和高贵的地位,但有坚韧的毅力,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执著追求,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孩子们。她的孩子个个与她一样坚强,有勇气,勤奋克己。5个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哈佛大学。 父母的人生态度是一本最真实有力的教科书,靠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每天都在施教。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请记住:育人先育己,方可为人师。要想塑造好子女,先得塑造好自己。

育人育心 助人自助: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课程;课外服务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位于厦门市繁荣的同安工业集中区腹地,秉承“育人育心,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立足于本校实际,立足于解决小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十年磨一剑,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富有成效,并创出了特色。 一、在课题研究中育心助人 近十年来,我校始终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在实验研究中育人育心,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课题研究一直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抓手。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从课题研究做起?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随着厦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门需要研究探索的新课题。同时,我校所在的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吸引了大批未成年人随打工父母从各地来到厦门,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频繁的流动,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问题;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只有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得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是新课程,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渠道。 那么,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育人育心、助人自助呢?首先,我们立足于本校学

生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其次,依托专业院所、科研机构,力保课题研究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再次,课题研究立足校本的研究、班本的研究和生本的研究,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案;最后,坚持课题研究的延续性,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突破热、难点,形成一条线。我校的子课题《小学师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九五”课题)、《小学生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十五”课题)、《开发学生全脑潜能,实现学习方式最优化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课题)都是源自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在师生积极心理的培养、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心理潜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引导小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向助人自助。“九五”、“十五”课题依托的是中科院心理所,在该所副所长刘善循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十一五”则与中央教科所心理部合作,在张彩云、高思刚老师的帮助下主攻激发心理潜能的研究,期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研讨百余次。此外,几年来,我们对心理活动课、心理剧、心理漫画、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个案分析等心健康教育方式进行了以校为本的研讨。 二、开发校本课程,坚持学科渗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共有两条: 一是在校本课程中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学校一定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和开发权,我们在学校课程中开设了心理活动课,组织一线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积累经验,历时三年编写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每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