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育人先育己

浅谈育人先育己
浅谈育人先育己

浅谈育人先育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学校要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有素质的人才是多么的不易。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我们的感受更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苗木本身的基因,更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等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环境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在小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能否为小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个孩子长大成才必须有遗传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努力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我认为作为专门培育人的学校这个因素应该是主要的作用力。它应该是重中之重,角色中的主角。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来呢?我认为“育人先育己”。

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甚至有时课堂教的是一套课外做的又是另一套。根本难以做到“课堂课外一个样”,根本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举个司空见惯的例子吧。我们有时一边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一边自己却肆无忌惮地搓起了麻将。这样诸如此类的低级趣味在我们身上又怎能为学生带来好的影响呢?怎能起到育人的作用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惭愧。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去尝试。

第一、德为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时刻教育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育人心

态,定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第二、行跟之。从行动上教育自己。有了良好的品德还得付之于行动。在具体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这几点。a教育自己像学生父母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将心比心,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怀去爱护。让学生在学校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老师爱的氛围之中你的学生对您的话有什么听不进去呢?即使老师偶尔因情绪失控而体罚了学生,我想学生也能理解原谅老师那颗父母般的心吧。有爱就有一切,有爱就快乐,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学习效果不更易事半功倍吗?

b教育自己作学生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做楷模并不是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事让我们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自己处处从小处着手,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好每件身边的小事那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每天将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都融合在教师自己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点点滴滴之中受到教育。

c教育自己做学生的好领导。什么是好领导?不是叫我们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真正的好领导是建立在和学生打成一片上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好领导是建立在放下架子身先士卒上

的;真正的好领导让良好的班集体在师生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和形成起来。有了好的领导,班集体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育人也就显而易见。真正的好领导还应是一名公正的法官和裁判。对学生的纠纷调解,成绩、等级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和个人主观情感去处理。要以一名法官的公正去告知学生是非标准。

d教育自己做学生的朋友、知己。朋友、知己所说的一切才能让学生心无芥蒂地接受。我们要像对待朋友、知己样去了解学生的苦恼、困难与需求,真诚地去帮助学生,去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往、合作,高度尊重学生,与学生“亲切对话”,在交往与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如能做到这一点便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智慧。这不更易达到育人的目的吗?

第三、知为重。从知识储备上教育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给学生一滴水,你得有一桶水”。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能做学生的知识宝库,做学生生活的教科书。既是宝库就是永不枯竭的,要使知识永不枯竭作为教师我们就不能吃老本,吃老本只会“坐吃山空”的。我们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让学习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需求

越来越高。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我们教师被社会赋予的期待和要求更高,要想真正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更应刻不容缓地从以上“德、行、知”上来先教育好自己。

育人先育己 观念必先行

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教师浅谈作者: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少阳中学郑象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所以,有人预言,在本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由此推而广之,这一切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国兴运衰,事关教育;教育兴衰,事关教师。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课程实施下教师是主导者,如何改变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与教育的拓展,教师观念的转变应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人类文明的合格使者呢?下面,我将围绕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敬请斧正。 一、教师要有跟上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观 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来个大转变。 1、由“主从型”向“民主型”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型关系。一位西方哲学家将教育分为三种:一是仅仅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毫无创新精神的经院式教育;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师徒式教育;三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的苏格拉底式教育。很明显,只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显示出真正的教育意义。对此,魏书生也曾说过: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构建民主与平等,真诚与友爱,尊重与理解,信任与合作,愉悦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权威型“向“服务型”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师道尊严”,显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独道性”。 然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也只有真正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才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并且愈来愈多的事实也说明了,我们当教师的只有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们才会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3、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会教书而不会科研的“经验型”、“技术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讲,那种只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而不知“求真”,不去“创新”的教师,在当今社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今日当教 师要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努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将此运用到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去。 4、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专业知识过时的周期逐渐缩短。单科教师的历史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多元化、技能综合化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5、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如今,中国已加入WTO,教育的发展也将与世界接轨。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我们就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大课本观、大课堂观、大教学观、大教育观”,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开放式办学”,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一) 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到达应有的高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书育人,我觉得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作为老师最大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潮流和舆论,但我们能改变学生,只要我们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教书育人,我的职责。”我们有职责继承良好的教育传统,并透过教育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用心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用心推进者。 首先需要有爱心。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其次,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

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将近20年了,范文之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在这几十年中,所教出的学生无计其数达数,遍布全国各地。在xxx工作也将近十多年了。2xxx年走上领导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所形成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 要出自内心的爱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尽己所能授业于学生。 下面是我对上述体会的粗浅解释,望不吝指教。 1. 作为学生,都愿意接近有师德(道德)的教师。而作为教师,自然也都愿意与有教养(道德)的学生打交道。所以,要做一个让学生和教师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 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可见,作为教师,

你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且有团队精神的人,你就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所以你自己就必需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学识、道德、谈吐、权力和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你的因素。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对你短暂的敬畏和顺从,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能使学生感到震撼甚至终生难忘的则是你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因为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当然也是在给我们国家创造希望。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经过时间的推移,在其失去学术、外表和权力等等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2.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记不可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对学生象管家婆一样吆五喝六。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也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是你对学生有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念念不忘的。 3. 在授业方面,师德师风不像其它有些事情,可以“以一挡十”。特别是在大学,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较高的教师,你对别人的影响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相信,对学生更是这样。学生敬重你,是希望能从你这里学到更多知识,所以我们应该耐心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把自己所有的相关知识都教于学生掌握。

最新育人先育己教学文案

师德的培育与生成 ——育人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 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因为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教育自己并不是苛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伟人的高尚品德。这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未免太高,但是,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我想能先做到最起码的“育己”,则“育人”也就不难,甚至顺理成章了。 既然如此,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

育人者先育己

育人者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正是以其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征服了她的几十名学生,也震惊了小学语文界诸多教育专家,并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一线语文教师所纷纷效仿。究其魅力之源,乃是“胸中沟壑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浸染唐诗宋词”学科气质的自然流露。如她所言:“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关于教师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关于教师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关于教师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一篇,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育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篇1 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

育人先育己 正己后正人.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 ——念好师德、师风建设“四字经“ 吉水县第二中学李清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少年, 青少年的好奇心,阅历少,使其对新事物的模仿和接受速度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师德师风的好坏既关系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成败、社会风气的转向,“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邓小平语〉。我认为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围绕“德、能、勤、廉”四个字,把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 “德为师之本”,“德”就是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道德水平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是教师的品德要高尚,古人十分重视个人品性德行的教育与培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不足以为师,德之不高不足以立教。要有高尚的品德须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是提高修养的法宝。教师应以之为指导,学校也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保持人民教师的本色。其次是注重为人师表。“居高声自远”,良好道德风貌要靠师表来体现,教师应有处处为人师的观念,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规范,同时学校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树立典型、表彰楷 模,不断掀起向先进入物学习的活动。促使教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能”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有“教然后知困”的危机感,人类社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最近30年新增知识量己超过过去2000年积累知识的总和,只有敏而好学、肯学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也应从措施上加强对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进修与培养,激励教师进修深造,学历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现

育人育己

育人育己 (1)背景 这件小事是发生在语文课上。大家都在安静地在古诗配画,可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同学任珂和同桌赵世杰却不知因为什么事而闹起别扭,不一会,任珂举手说:“老师,赵世杰老在下面哼哼歌儿,真闹人。”我听后,走过去就问孙达圣:“你哼哼什么歌儿?”他稍微停了一会儿,又哼了起来。我凑到他跟前说:“如果实在想唱,我们先停下来,你到前面大声唱一块。”他听出了我的话里有话,并没有悔改之意,而是一脸的不在乎,又在小声哼唱,还有不满情绪。 (2)主题 我想,他这样暗暗地“反抗”,一定有什么“冤情”。于是,我按捺住情绪,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转移矛盾对他的画进行指导,好让他把精力放在画上,但是我发现他虽然手上不停地涂色,但神情还是不服气的样子。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刚宣布完下课,任珂同学又皱着眉头、不高兴地来告状,此时,赵世杰“获得自由后”更是不顾同学感受,故意气同学。我想,这个小家伙,究意是为了什么?不能让他就这样接着上下一节课,我决定找他好好谈一谈。 (3)细节 我抱着作业,把他叫到走廊,起先,他好像预感到要挨批,执意不去,我诚恳地说:“老师不批评你,就问你一句话”。他还是摇头,不肯来,我又蹲下来保证说:“老师真的就跟你说一句话,行吗?”他将

信将疑地跟着我到了洗漱间里,我摸着他的头问他上课为什么那样?这时,他委屈地说出了原因:原来上课画画时,他的彩笔不小心抹到了脸上,同桌任珂和另一位同学笑话他,他的自尊心受不了了,还了几句嘴后,不解气,就哼哼歌儿“报复”她。也算是自我解嘲吧。(4)结果 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安慰他,并说明同学没有讥笑你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奇好玩,比如:周老师上课作画时,脸上抹了一块颜色,你们一定会哄堂大笑,那我就不上课了?噘着嘴巴生闷气吗?说着,我做出可笑滑稽的模样,他听着、看着,含着泪水噗哧地笑了,我见他抵触的情绪有了缓解,就接着说,也要找任珂谈,并教育他同学之间要友爱,交往中闹点笑话是正常的,应当一笑了之,你是男子汉心胸要宽阔大度一些……边说边拧开水龙头,把他脸上的颜色抹掉,又替他擦干了眼泪,对着镜子说:“你看你看,脸不是干净了吗?”他看着镜子,手拽着我的衣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5)评析 看着他走回教室的背影,我的心轻松了许多,遇到问题,一定要弄清前因后果,这样大家都是在心平气后中化解了矛盾,进行了教育,一味地就事论事,冲动发火是不可取的,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是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通过今天这件小事,我悟出了育人育己的道理,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开阔一片教育的天空。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

教师先育己后育人解读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下面,我先将自己在阅读时的一些收获与老师们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是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里有着叛逆的种子,但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创新,给教育带来许多新鲜的空气,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在本书中,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变迁,教师身份的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书中安排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思想的闪光,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一边读一边摘录: 1、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的资源,这精神世界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因此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应享受生活。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是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城市的态度,自然的情感,善良的愿望。3、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第一层楼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楼艺术生活,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艺术创新过程,教师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可能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让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登上人生的三层楼,好好珍惜。 4、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人的痛苦来自于“轻”与“重”的两极,假如生命中绝无负担,会有漂泊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寄托,那是一大痛。生命也不能承受太重,承受太重身心受到催压,幸福便无所寄生。学生学习没有负担的主要问题不是课业重于轻的量的区别。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觉这种负担有意义。也就是是说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理由。 5、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学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就不仅要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而且还要帮助人们因学习而创造每个人自己的未来。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创新者,创新的源头不在专家,而在我们第一线的老师。 6、学校里的三个世界。一个是求真的知识世界,一个是完善的人际世界,一个是优美的心灵世界。一个热爱生活,爱着自己的教师,才会爱工作,爱他所教的孩子。只有教师建设并创造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所以教师只有育己才能更好地育人,要育己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神,从知识储备上教育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能做学生的知识宝库,做学生生活的教科书。我们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让学习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当然模范是少数的,我们在工作中并不要苛求地学,只要我们尽力做到,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二、做到以爱为准则,实现教育公正。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要教育自己成为爱的化身。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真”。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理解”。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撑起孩子的天空,接纳孩子的不足,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如果教学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教书匠”状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做了许多徒劳无益甚至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而自己却不知道。“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后记就不该有时在“补”中完成,而应该是真正的教后反思,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所想、所思、所感。同时在生活中,更应活跃着一颗执着于教育的“敏感的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语,谁说不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呢。 四、做研究型的教师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研究到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兴趣,能找到一个实在的研究目标。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优化上进行研究,不求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但求有所思,有所得。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坚持研究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如果这些我们都能够努力去做到,那一定能成为一名永远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

育人先育己(家长会材料)

育人先育己,育儿先育心,育心用经典,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诵读经典让孩子从小涵养自天地而生的道德能量,与真正的圣贤为师为友。欢迎所有爱学习的家长。 接下来由我来和大家学习转播《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是来自江西的明明妈妈:范小青,今天怀着无比荣幸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学习,相信很多家长都拜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也相信很多家长对这本书的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这部分有很深的领悟,今天明妈也斗胆借尹建莉老师的这个前言来命题,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话说有一个寓言小故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我们父母们也得到了一块宝贵的玉——可爱的孩子,可多年后的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 可是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自信得相信自己绝对就是一位琢玉高手,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往往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却是锄头,比如:1、孩子想要玩泥巴、沙子,我们说:太脏了,沙子吹到了眼睛里怎么办?不许玩!结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

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想要自己扫地,我们说:把碗打碎了是小事,割到了手怎么办?小孩子怎么能把地扫干净?不用你扫,奶奶会扫的。结果: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我们的爱而慢慢变成了苦差,导致四肢不勤,动手能力差。 4.孩子上学了,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只要考100分,想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结果是: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破坏了孩子对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甚至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 5、孩子说,我不想读书,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玩游戏。我们说:好的,去玩吧,不吵我就行了。结果:孩子的大脑充斥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人。 6.孩子说,我想看课外书。我们说:天天看课本都考不了好成绩,再看其它的书不是更惨了?等你考前三名再说。结果:孩子只掌握了肤浅的课本知识,视野窄小,学习能力越来差。 用锄头琢玉的父母多么可怕!无知的爱是伤害,这种伤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现在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显露在父母面前,父母的一个个为什么收集起来的话可以

育己育人

育己育人,师德为本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是这样的阳光。小学教师尤其需要阳光普照,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要育人就得先育己,育己之道,师德为本。 一、修身养性升师德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的第二父母,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良好的师德形象,让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甘为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了让社会得以持续发展下去的正能量。师德不仅仅是高学识,更应该是高道德的典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努力提升教师师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1、重视学习和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永远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教学经验,塑造出为人师表、身正为师的一代育人者的绝代风采。 2、注重言行,以己达人:有些教师很容易在琐碎而平凡的工作中滋生厌烦急躁的情绪,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才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才能以最积极健康的一面去引导教育学生。 3、提升幸福感:很多人抱怨教师生活的清贫和艰苦,却没有看到桃李满天下时那幸福而会心的一笑。教师的幸福在于清晨走进校园时听到那一声声童真的问候;在于课堂之上那张张专注的面容,渴求的目光;在于课间活动时那活泼的身姿,清脆的笑声·····终于你也可以觉得原来这样平淡的生活却是已经偷偷地在你心底埋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开出幸福的花朵。 二、一言一行显师德: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教重于言教。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学生的启蒙教育者,现在接受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二小学生又往往将教师当成他们心中的偶像争相模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时时刻刻彰显师德,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处不在的人格魅力,对于他们的品格的培养也就形成一个指南针,让他们得以成长为社会的接班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共同的生活,特殊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教育作用,在婴幼儿时期尤为明显。如果父母对子女能师之以范,教育得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反,如果父母自身道德品质败坏或文化素养极差,又教子无方,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应当承认,绝大多数父母是愿意尽其教育子女责任的,并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但是,有这种理想不一定就能教育好孩子;有热情不等于会操作。因此,在一些场合中,出现了与愿望相悖的行为。如:带孩子上公共汽车时,逃票,抢座;领孩子到市场上买东西,总小拿小摸或占小便宜等。有时甚至公开进行反面教育。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也许自觉不自觉地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出现了家庭教师的负效应。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据了解,许多家庭经常出现这样极不和谐的气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稚嫩的双肩上担负着上一代人沉重的“理想”,整日埋头苦读,而他们的父辈或在吞云吐雾中不知疲倦地“筑长城”,或在醉眼蒙胧中侃大山,或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有的甚至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孩子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平庸和鄙俗。 曾在一次“好家长坏家长”的调查座谈中,当场就有两位学生对着众人这样议论自己的父母:“我爸是笨蛋,连拼音都不会!”、“我爸是个大懒虫,回家就睡觉!”“我妈是个老落后,天天上

班迟到!”这说明一些少儿对父母某方面的缺陷已产生反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父母的“负面言行”竟使其子女受到“感染”。美国有位单身黑人母亲,她有5个孩子,生活可谓极为艰难。她没有高深的常识和高贵的地位,但有坚韧的毅力,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执著追求,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孩子们。她的孩子个个与她一样坚强,有勇气,勤奋克己。5个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哈佛大学。 父母的人生态度是一本最真实有力的教科书,靠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每天都在施教。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请记住:育人先育己,方可为人师。要想塑造好子女,先得塑造好自己。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迅速发展的形势,正在引领着现行教育体系进行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就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其次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明确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共有十大理念,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关注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开发和挖掘自身的潜能,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张能力与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理念提出了认得创造力潜能是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个性化理念认为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在教育实践中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开放性理念是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和资源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理念认为,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要打破单一的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理念要求教育呈现需求多样化、标准多样化、目标多样化等;生态和谐理念和系统性理念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理念虽然角度不同,当互不冲突,作为教师需要深层次的进行理解,从中提取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在不断积累经验、改正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新理念。 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影响是有选择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他就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往往能激励起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乐趣。除了真诚的关爱学生,还应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很容易感到自卑,在与这样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对于好的意见积极地采纳,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尊。最后要学会欣赏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否定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们,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师生教育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是动态进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进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进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进展历程的回忆,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进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制造进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养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进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中小学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专门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讲,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进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不。它是"以解决咨询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进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阻碍一个小孩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奇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进展能力充满制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讲,"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进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究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如此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情愿同意,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受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因此"差",缘故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阻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峻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进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觉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