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者先育己律人者先律己讲述讲解

育人者先育己律人者先律己

(教育局系统党课提纲)

总体要求: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教育局要把“两学一做”工作作为干好今年工作,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基础来抓,以局机关到各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加活动,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公开承诺,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抓好集中学习。“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领导干部要坚持带头学,带动全体教职工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原原本本领会精神,补好“钙”加足“油”,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是抓好活动创新。创新“两学一做”活动形式:组织做好专题学习讨论,邀请党校教师,组建讲师团、先进模范、党员领导干部、有专长政史知识的教师等,联系实际讲党课,注重使用身边的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题解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抓好学有所用。“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围绕2016年中心工作,结合北区教育实际,特别是近期的义教均衡发展达标,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实施责任和完成时限。融合“两学一做”,在学好党章,系列讲话的同时,对有关师德师风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结合建区30周年,开展感动北区教育人物评选,选标杆,立

先进,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合格党员,优秀教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根据职责分工,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岗位承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五是抓好监督考核。教育党委组织专人对局机关、各学校党支部“两学一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同时强化目标责任制和日常量化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增进动力,激发活力,促使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改革的勇气胆识,实干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来。充分发挥教育网和微信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育人者先育己,律人者先律己”。在座的各位都是机关“做”的主要负责同志,在“两学一做”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以上率下”,提升领导能力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立个人的品德,还要立信念的大德,始终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思想根基,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规矩、讲大局。讲政治,就是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困难、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因为有了伟大理想,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做到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在党为党、

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讲的就是要为国为民分忧,现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权威。讲党性,就要强化党员意识,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敢于亮出党员身份,自觉以党员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工作、向党负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讲规矩,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以“三严三实”为座右铭,作为人生的准则,时刻牢记;以“三严三实”为镜子,作为人生的信条,经常对照,自觉践行,不触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讲大局,就要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凡事出于公心,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二、勤奋学习,干事创业

人生在世靠什么立身?一是靠品行,二是靠本事。人的品行、本事从哪里来?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学习与实践的问题。这里我主要谈谈学习问题。一个人一生当中要成长进步,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在社会中学习,要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乐趣,学习虽然艰辛,但从中能获得很多收益。人接触社会、干事创业都需要学习。

毛泽东同志最爱读书学习,凡主席生活的地方都是书,不论在枕上、马上他都坚持读书学习,成为楷模。要在事业上立得住,一要自觉学习、强化修养。古人云:“一日不读诗,心臆无佳念;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读书学习,可以不断滋养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可以不断培养满腹经伦、才华横溢的才气;可以不断营造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二要广泛学习、开阔眼界。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知识面要广,学习的途径要多。既要重视学习的实用性,也要重视学习的广博性,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三要研究学习、增长才干。学习过程中要多研究、多琢磨。学习要带着问题学,带着疑惑学,这样学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性。“两学一做”要带着问题去学和做,就要想一想平时工作中有哪些事情还没想明白,把问题提出来,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收获。学习要探求规律,多调查研究,多总结归纳,多分析提炼,多探索总结事物的内在规律,既注重从经验中探求规律,更要从失败的案例中总结教训。学习还要联系实际,注重联系本职岗位,学习的成效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需要靠实践转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升华为智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至于怎么学,相信大家在实践中各有体会,不再赘述。

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要成为合格的干部,一定要有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才有创新、才有成就。在基层工作面临的事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经风雨,见世面,争做处理复杂事情的行家里手。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干部实际领导能力重要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现在,不少干部遇到麻烦就打“太极”,见到问题就玩“推手”,看到矛盾就绕“圈子”,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一要敢于挑担子。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敢挑担子是干部使命所在,也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干事业就要敢担当,对事业敢负责、善担当的干部,在工作中才会有激情、有闯劲、有办法、有创造、有成就。遇到困难和矛盾撂挑子的干部,实践证明大部分无所事成,基层群众对碰到矛盾绕道走、敷衍推诿的领导干部意见很大,认为那些人是“滑头”、是“软蛋”,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评价一般都比较高,会打心底里佩服,群众称赞这样的干部“干散”。不挑担子、不负责任,往往意味着碌碌无为、浪费光阴。敢挑担子是基层群众所盼,基层一线很多工作的落实、许多发展瓶颈的破解,都需要我们的干部敢挑担子,敢于担当。二要善于谋全局。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看一位领导干部能否履行好职责,还需从全局去观察、去评判。谋全局,首先要努力做到局部与全局的统一。领导干部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善于把本职工作融入整体考虑,把单位目标与区委中心工作结合谋划,确保区委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从大局。其次,要努力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领导干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态度必须坚决,把握好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想方设法把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发展好。第三,要努力做到当前与长远的统一。现在有些干部在考虑工作时,过于看重短期行为,追求任期效应,甚至带来一些遗留问题,这样的行为不可取。我们谋划工作,既要对当下负责,也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思考当前,谋划未来,周全考虑,稳妥推进。

四、心胸宽广,团结协作

团结,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胸怀、觉悟和品格。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出业绩、出战斗力,我还讲过,团结出干部。凡是团结搞不好的班子,工作就不会出成绩,干部成长希望小,所以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说明,只有团结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人心齐,泰山移”这是从正面说明团结的力量。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时刻把老百姓的需求当作自己的政治目标,比如打土豪分田地。同时共产党内部高度团结,而

国民党内部分裂严重,包括蒋介石也搞帮派,蒋介石集团从强到弱,最后退出大陆的政治舞台,主要是与群众关系紧张,内部不团结导致失败,这从反面说明不团结的害处。最后国共两党争斗,共产党取得胜利。由此可见,搞好团结,心系人民,心胸宽阔,视野开阔,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才能取得胜利。

怎样才能搞好团结?简单讲,就是把个人稍微看小一点,把自己的事稍微看轻一点,把别人再看高一点,把组织更看重一点,团结自然就能搞好。要学会包容、善于包容,既要能够容人之短,也要能够容人之长。大家在一个集体工作,性格、阅历、做事的风格都不一样,十个指头不可能一样齐,对别人的缺点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既要善意提醒,更要主动补台,多一些耐心、理解和支持。大家能共事在一起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一种人生的幸运。貌合神离,合作不合拍、出工不出力,各自为政,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这些都是不大气的表现,反映了人品不高、党性不纯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干事创业。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分工不分力”的观念,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岗位上分,步调上合,同唱一台戏,共建一个家。牢固树立“互相拆台就会一起下台,互相补台才能一起登台”的观念,坚持多干事、少议论,多参与、少推托,

多合作、少内耗。优点互相学习,经验互相借鉴,问题互相提醒,意见互相沟通,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总之,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成绩,团结也出干部。

五、加强磨砺,增强定力

凡成大事者,需加强磨砺;凡成大事者,遇事要沉得住气。遇到大事难事,要冷静分析,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关键时刻神不乱、心不慌、沉住气。特别是年轻干部,遇到大事难事,首先要沉住气,要有“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气度。有些领导干部,平常自我感觉不错,但遇到关键时刻,遇到复杂问题,心发虚,腿发软,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决心。很多青年干部,文化水平较高,但社会阅历浅、实践机会少,缺乏磨砺和历练。还有的干部,有了成绩就容易自满,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一股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那种愈挫愈勇的韧劲,诸如此类种种情形,都是“静气”不足的表现,归根到底都是缺乏实践的磨砺,缺少底气。

怎样才能养成沉稳静气?一要在基层中历练。“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强化实践锻炼。二要在“小事”中积累。古人讲得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首先要耐心地把手头的小事做好,争取多方面锻炼自己,绝不能平时小事不愿干,等到组织给你干大事机会的时候又干不好、干不了。三要在“挫折”中培养。清代名臣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很风光,但也经历多次

失败,多次想跳河自杀。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到延安也曾多次历经绝境。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河流,既有一马平川的时候,也少不了激流险滩,波折总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把挫折作为一种积蓄力量的平台,作为一次磨砺心智的机会。

六、牢记宗旨,守住正气

当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气,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习总书记指出:“干干净净干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的具体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一旦有了污点,就丢掉了教育群众的资格和领导群众的底气。我们说“学高为师,行高为范”,就是说的人的道德和品质,人们买商品要品牌,同样,做人也要有品牌,品牌来自于人的修身和正气。

正气从何而来?一要遵守法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是蒸汽机,不是电,而是法律。”法律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效克制人无限的欲望。领导干部越是到了更高级别和岗位,越要严格遵纪守法;越是在人情面前、惯例之下,越要坚持原则、把握界限;越是手中有权力的时候,越要头脑清醒、谨慎办事。二要克制欲望。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欲望不能放大,不能任性。无数反面案例一再警示我们,贪腐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如果不知克制、放纵欲望,必然导

致贪腐、滑向深渊,切不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三要自觉监督。领导干部做到干干净净,既靠自律,也靠他律。从组织上来讲,严格监督干部,目的是保证党员干部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从个人来讲,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两道平行的安全线,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下,就不会偏离方向,少走弯路。如果权力和行为失去监督,就像无舵的航船,随时都可能遇上险滩、触礁翻船。

同志们,“两学一做”教育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自己思想能力的机会,希望大家学以致用,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标准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北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