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年龄问题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指的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年龄效应是指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通过观察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可以得出最佳年龄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
儿童是二语习得的佼佼者。
研究表明,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有很强的天赋和灵敏的学习能力。
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容易适应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
儿童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没有情绪和心理上的负担,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幼儿时期是二语习得的黄金时期。
青少年在二语习得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相比之下,青少年经过初级教育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表达能力。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相对较强,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青少年时期也是二语习得的良好时机。
成人的二语习得相对较为困难。
一方面,成人的大脑已经发育完全,不再有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灵敏性。
成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时间有限。
许多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实际需要,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天赋。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和方式也与儿童和青少年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语法规则和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
成人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时间来达到与儿童和青少年相当的语言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儿童和青少年是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习得能力、较高的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
相比之下,成人二语习得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无论年龄如何,对于二语习得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关键的。
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投入,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可能实现优秀的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
小的人 在大多数关键 的语 言领域最终 习得效果都 明显好于成人 ,并 且只有 在很小的时候开始 学习二语 ,才有可能像本 族语 使用者 一样 没有母语 口音。O a yma(96 17 )对 6 个不 同年龄 时来到美 国的意大 0 利移民进行过调查,这些人的年龄在 6 2 —0岁之间,在美国生活了 5 l 年不等 。 查结果 显示,l 岁之前来 到美国的人语言 能力 更接 一8 调 2 近美 国人 。抵达 目的 国时的年龄对二语 习得起 明显 的影响 ,而 在美 居住时 间的长 短却 没有重要关系 。 an, yra 的调查发现 可以 Py e O a 等 n 通过关键期假 设 ( ri l ei yo ei 来解释。最早提 出这个 C i aPr d pt s ) t oH h s c 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 Pn e , ef l 后为L nee 所接受,并于 id enbr g 16 97年 正式提 出关键期假说 ,他认为 ,从两 岁开始 到青春期 (uey Pbt )到来之前 ,人的大脑 具有 的可塑性 ,整 个大脑都参 与语 t 言学 习,所 以语言习得 能够轻 松地进行 。青春期到来之 后 ,大脑 发 生侧化,神经系统不再具有以前的弹性,语言学习就会越来越难。 也就是说,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若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因意外事故或 手术受到伤害的话,语言功能还会从左脑移到右脑得到恢复。到了 青春 期之后,人的大脑语 言功能侧化 已经完成 ,并固定在大脑 的左 侧,此时语言功能一旦丧失,将难恢复。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的理论 虽然 是针对 母语 ,但被许 多心理学家和 语言学家证 实也可用于 第二
语言学 习。 L nee 把儿 童和成人 在语言 学习上表 现 出的差 异 归因于神 enbr g
固定的英语教材,教师教孩子一些简单英语会话及单词。有的教材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指的是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经历的心理和语言习得过程。
许多研究都发现,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早期语言习得阶段中,年龄效应更加明显。
因此,本文将从“年龄效应”角度来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在早期语言习得阶段中,会出现所谓的“临界期假说”。
这个假说主要指的是,在婴幼儿期的早期阶段,个体能够更快、更自然地习得第一语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习得的效率逐渐降低。
相应地,这个假说也被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之中。
研究表明,至少在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可以更加自然地掌握这些能力。
这与他们的母语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更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数据来加速第二语言习得。
此外,在早期第二语言习得者中,具有更强的语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从认知角度来看,早期习得者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强,其处理语言信息的大脑区域更加活跃。
例如,Edwards和Grosjean(1989)的早期蝴蝶定位实验中发现,受试者在早期第二语言习得时大脑中的活动更加分散,同时也更加快速。
而成年学习者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虽然早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较为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在所有方面都同样适用于所有的“早学习者”。
例如,Bialystok和Hakuta(1994)的研究表明,早期第二语言习得者不一定能够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出色。
特别是在词汇的认知和使用方面,成年人具有较强的优势。
他们的成熟的阅读和编写技能,使得他们更加迅速地掌握新的语言,因此在掌握新的语言单词方面,成年人明显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二语习得的年龄效应方面,早期的习得者具有许多优势。
大脑的可塑性强,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数据的加工能力较强,都对他们习得新语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早学习者”都适合学习新语言。
不同个体的语学能力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认知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年龄效应”是指个体的年龄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年龄效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是在儿童时期,因为年幼的孩子更容易学习新的语言。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认为成年人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年龄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如何找到最佳的学习年龄。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
有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会比成年人更容易。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大脑对语言的学习有着天生的优势。
在儿童时期,大脑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更强,他们能够迅速地吸收新的信息,并且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
儿童通常处于一个语言环境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孩子和成年人的交流来不断地练习和应用新学到的语言知识。
许多人认为,如果想要真正熟练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最好是从小学起。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成年人同样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他们认为,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他们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使得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学习新的语言。
成年人通常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来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规则和结构,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知识。
有些学者认为,成年人同样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只要他们能够保持耐心和毅力。
除了儿童和成年人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青少年可能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且他们通常具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可能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在实际的二语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教育环境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如果是儿童青少年,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是指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个语言之后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年龄效应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和结果。
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是在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
在儿童期,大脑处于发育期,学习的能力强大。
他们能够轻松地学习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法结构。
他们还能够快速习得第二语言的语流韵律,准确地掌握语言的语调和重音。
研究表明,儿童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更早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继续发育,并且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并且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具有更高的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资源。
研究显示,青少年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法准确性和词汇量方面往往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能够接近母语者的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语习得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在成年后期,大脑的可塑性减弱,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
成年后期的学习者可能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干扰,例如语音、语法和词汇。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持续的实践来达到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更轻松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
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有可能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第二语言水平。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一、年龄因素影响语言习得的主要表现1、语音习得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
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2、语法习得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3、语言能力与潜力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在学习速度问题上,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
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
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1、关键期假说概述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人类的语言习得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在二语习得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效应是指两个不同年龄的人在学习同一门语言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目前,学界对于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存在着较多争议。
本文将从“关键期假说”、“认知发展理论”、“输入假说”三方面,探讨不同理论认为的二语习得最佳年龄。
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的习得存在着关键期,只有在这个关键期内学习语言,才能做到母语水平的习得。
这个关键期指的是从出生到青少年前期的时间段,具体的年龄界限因文化、社会和个体差异而异。
关键期假说的主要依据是大量研究发现,婴儿和幼儿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能更快、更自然地习得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而在青少年后期及成人时期,语言习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据研究发现,14岁以下的孩子习得英语语音的效果更好,并且在后期不同语音的区分上,表现也更为出色。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发展,从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形式化抽象思维,从而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研究表明,孩子在5-6岁时,开始进入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在7-11岁时,进入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而在12岁左右,则进入抽象主义思维阶段。
因此,5-12岁是语言习得最佳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并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
输入假说则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在输入假说的理论框架下,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需要对大量的语言输入进行处理,即通过不断地接触和听取语言,获得足够的练习和积累,这才能促进语言的习得。
在输入假说的观点中,年龄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变量。
因此,任何年龄的人都有能力习得一门语言,只要他们有充分的输入资源而且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虽然这三种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它们都认为,语言习得的效果与年龄相关,母语水平的习得需要在某个年龄段内完成。
二语习得中年龄差异对成年人外语学习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年龄差异对成年人外语学习的启示二语习得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学习一种非母语的语言,通常是第二个语言(L2)。
许多研究表明,年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在年轻时学习第二语言会更容易,更自然,更快乐,而且更流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和神经发育程度不断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因此,年龄和学习外语的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年人之间的年龄差异对于L2学习的影响很大,除了生物因素外,还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一般认为,成年人的L2学习效果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研究表明,大约在10岁以前的年龄段,人们的学习者的能力是最强的,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的语言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到了青春期后,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效率则降至最低。
在此之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进度会慢慢恢复,但是到了成年后,他们的语言学习进度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快。
研究表明L2学习的年龄差异可能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重要因素所导致的。
首先,生物学上,年轻学习者的大脑更加柔软和灵活,更易于形成新的神经连接,从而提高了学习复杂知识的能力,包括语言学习;成年人大脑的神经连接较少,同时,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状态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其次,环境因素,例如,家庭背景,以及熟悉的语音环境,是否有机会接触到L2以及L2学习的机会等,对于L2学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然而,年龄差异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无法在成年时学习外语。
虽然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降低,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成年时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外语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教学者应该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并给予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在教学上,针对年龄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年轻学习者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大多数年轻人对游戏的参与和互动感到兴奋,因此,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前的年龄效应研究侧重考察儿童与成人 二语习得的差异应该由生理因素来解释还 是应该从社会或心理的角度寻求答案。
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研究路径
• 1.占主流的传统方法:
• 语言、元语言路径:通过观察第二语言习 得者的起始年龄、语言任务完成过程中的 表现及其二语水平,收集、统计、分析数 据,得出结论。
• 1.雏形期:
• Penfield & Robert(1959)注意到了在语言习得第 二语言的过程中,不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神 经角度来看,儿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Lenneberg (1967)最早提出了关键期假设这一概 念,并指出语言习得生理机制的丧失是有大脑 的单侧化(lateralization)所致。 • 在这一阶段,年龄问题进入二语习得的研究视 野。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 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与本族语者相 当的语言水平以及如何判断实验对象是否 以及达到了该水平呢? • 正如Singlton所追问的那样,关键期假设究 竟是二语习得领域的有关习得趋势判断还 是不可违反、不允许反例存在的绝对规律 呢? • 选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才会存在。
二语年龄问题研究历程简述
以往实力研究的简介
• • • • 初始速度 过程 最终语言水平 是否达到本族语者水平
实证研究详细介绍
在第二语言的语法学习中年幼的儿童的进 步缓慢。但是,一定的时间后,学习起始时 间足够早的儿童们最终能够达到较高的甚至 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相反,那些学 习起始年龄较晚的儿童以及在最初的语言学 习阶段进步较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 习,不论他们进步多快,但是,经过一段时 间的学习,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如何增加输 入量,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年幼儿童们所达到 的高语言水平(Krashen,1979)
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年龄问题的讨 论
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
• Lenneberg(1967)最早 提出 • 即一旦错过2岁到青春期这一段语言习得的 关键时期,随着大脑单侧化,学生就不再 具备自然高效的语言习得能力,外语学习 事倍功半且难以达到与本族语相当的水平 (native-like proficiency)
2.争鸣期
•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键期是否存在已经成为第 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富有争议的热点话题。 • 20世纪70年代,争议围绕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 更具优势展开,大量实验力图证实或证伪关键期假 设。 • 70年代末,Krashen等(1979)首次区分了初始速度 和最终成效,并认为在二语习得初期,成人掌握语 言的速度会优于儿童。但从最终成效来总体考量, 儿童学习外语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在这个研究阶 段,关键期假设存在与否、儿童与成人二语习得孰 优的争鸣成为了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研究的主线。
• 例如,Bialystok & Hakuta (1999)根据1990年美国人 口普查中被试者自我汇报的而英语水平,考察了 38787名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者、24903名以中文为母 语者的英文水平与习得起始年龄的关系。 • Hakuta,Bialystok &Wiley(2003)在其后续研究中将研 究对象增至2016317名西班牙母语者和324444名中 文母语者。 • 基于人口普查报告我们还能观测到数以万计研究对 象的二语水平与其语言学习年龄的关系,同时还可 以考察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及经济等因素的影 响。
从大脑生物证据中得到支持:
• 2.研究者们考证二语与认知能力老化的关系, 从脑容量的消退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等角度 来证实或伪证关键期假设。 • 3.运用大脑成像等技术,从认知心理、心理 表征的实质,大脑激活的位置等方面来考 查二语习得处理过程、机制是否与母语习 得相一致。
4.还可以运用人口普查的资料。
• Dekeyser选择57名母语为匈牙利语的英语学生 为研究对象。所有被试者在美国的居住时间均 超过十年,且其英语习得的起始年龄从1岁到 40岁不等。 • 200个语法判断测试题。 • 研究揭示了习得起始年龄与最终成效之间的显 著负相关关系,关键期假设得到证实。 • 可是,当Dekeyser将被试拆分为早期赴美者与 晚期赴美者,分别调查两组被试的语言习得起 始时间与最终成效之间的关系是,相关性并不 显著,语言习得起始时间并不能作为有效的预 测变量。
4.繁荣期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同起始时间的语 言学习学生是否具有不同的语言学习能力 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 • 起始时间较晚的儿童以及成年学生能否达 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成为研究者 们的关注焦点。
5.理性期
• 对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研究者持冷静且理 性的态度。 • 对关键期假设的怀疑: • 反例:寻找成人二语学习成功者 • 逐渐的过程证据:语言能力渐退 • 非生理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父母支持、 学习态度与动机、教师的能力、教学方法 等外部因素
• 总的来说,儿童比成人学生更为成功这一论断, 已经在争议双方中达成了共识。那么争议的真 正症结在于起始时间与最终成效之间的相关关 系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 在。 • 即使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二语习得起始时间与 最终成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习得二语的时 间越晚,最终达到的二语水平越低 。然而, 研究者并不能确定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是否 就一定是因果关系,即较晚的习得起始时间导 致了学生所掌握的二语最终成效欠佳。
3.成熟期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初始速度已不再是 第二语言研究者的观察重心。相反,对起 始年龄的长效研究成了这个时期的焦点。 众多实证证明了起始年龄和最终成效的关 心。儿童二语习得的有效优势已经被研究 者们所公认。 • 对二语习得年龄因素的研究重点由CPH存在 与否转入儿童与成人习得差异的解释问题。
proficiency
• 儿童们的表现普遍优于成年人,习得起始年龄 小的儿童优于起始年龄晚的儿童。 • Singleton (1989)证明,孩童时期习得第语言 更容易取得较大的成就。Scovel(1969)断言, 儿童在语音习得方面更容易达到较高水平,而 成年人很难避免外国腔。 • Patkowski(1990)分组探讨了以英语为二语的 习得情况。调查表明,与年龄大的被试组相比, 习得起始年龄小的被试组在英语水平测试中取 到了较好的成绩。因此,从最终成效这个角度 来考查,“年轻者优”的说法能够成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套解决方案
• 练习假说(exercise hypothesis)及成年状态 假说(maturational state hypothesis)
• 人在生命的早期即具备习得语言的能力, 如果这种能力在早期通过一语习得加以练 习,语言习得的能力就会保留下来; • 语言习得的能力与生俱来,不管在早期是 否通过一语习得加以练习,这种能力终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以致消亡
敏感期假设(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SPH)
• 关键期假设是一种弱式表达 • 关键期假设与敏感期假设都承认存在一个语言 习得能力不受限制的阶段。不同的是,前者认 为这个阶段突如其来、突然消失,而后者主张 语言习得能力受年龄的影响渐次消退。 • 敏感期假设认为,对语言的敏感性不会再某一 个确定的时间点上消失,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 长渐退。这种语言习得敏感性的消失是缓慢的, 可能从孩提时代后期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 • 如果说,关键期假设主张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 可以在瞬间关闭,那么敏感期假设则认为,机 会窗口的关闭实质上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后, 语言官能的效率逐渐降低、对边缘的语言输入 的接收效果越来越差的语言习得现象。
基本理论假设回顾
• 你知道关于语言习得年龄存在多少种假设 吗?请举例说明。
多元关键期假设(MCPH,multipl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 不同语言模块的习得具有不同的习得起始 及终止年龄(Dekeyser,Ravid & Alfi-shabtay, 2004) • 对世界形成概念的关键期限于出生至6-9个 月的婴儿时期; • 从出生至4-7岁时儿童们切分音段、掌握语 音、以及学会词汇搭配的关键期; • 从出生到10岁左右则是儿童们掌握词汇和 句法的最佳时间段。
习得起始年龄与学生最终取得的学 习成效之间的关系
• 该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Johnson&Newport,该 研究通过276个语法判断测试题调查了46名中 国与韩国成年学生。 • 在居住时间、动机、接收正规指导等变量得到 控制的情况下,习得的起始年龄成为了能够预 测学习成效的唯一变量。 • 实验表明,在生理与认知成熟的情况下,年龄 因素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这种生理与 认知的成熟期结束,年龄因素便不再起效。 • Johnson&Newport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关键期假 设的存在。
考察习得年龄的路径
• 时间维度上; • 初始速度(initial rate) • 最终成效(ultimate achievement) • 是否能达到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 (native-like proficiency)
rate
• 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因年龄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Krashen,Long & Scarcella(1979,982)表明成年人 在习得速度上优于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的习得速 度也优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就初始速度而言,“年 轻者优”(the younger the better)的说法不成立。 • Snow & Hoefnagel-Hohle(1978)调查了英语者的荷 兰语习得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儿童与成年人在习 得语音规则和句法结构的速度上差距悬殊,而这种 差别主要为习得者的起始年龄不同提供解释。成年 人在最初语音规则及句法结构的掌握中的表现远远 优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