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战略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战略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战略学名词解释汇总

全球治理意味着超越于民族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社会通过协调、协商,通过正式、非正式的国际机制,对全球性问题进行管理和解决的过程。

国际利益是指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它既包括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或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所谓世界利益或全球性国际利益,也包括部分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即集体国际利益。其核心问题是包括了全人类的共同安全、生存、繁荣、尊严和道德进步等内容的世界利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生态学范式,由斯普劳特夫妇提出,即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环境、被环境包围的实体以及实体与环境的关系。其基本观点包括:主张把环境看成一个多维系统,包括自然的因素与非自然的因素,有形的要素与无形的要素,其中没有哪一个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学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致的,指指导某个社会集团(主要是国家、政党、民族组织)进行政治斗争的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

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力量以及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的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一国的物质力量,又包括一国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一国已有的现实力量,也包括一国潜在的以及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机制。

国际合作,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要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目的所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协调或联合。

国际冲突是国际关系行为体为谋求自身利益或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发生的摩擦对抗和争斗。利益的矛盾、目标的差异是国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国际竞争也是国际关系一种最基本的状态,是指国际关系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攀比、你追我赶的局面。。

军备竞赛是主要内容,它是指一些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地区霸权而竞相扩大军事装备的生产和储备,一般分为常规军备竞赛和核军备竞赛。

综合国力竞争是整个国家力量和意志的对抗和较量,强调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并用。从战略的角度而言,综合国力竞争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本国实力的发展,建立自己物质和精神的优势,从心理上影响对手的意志和决心,迫使对手放弃危害己方利益的图谋,即用非武力手段实现战略目标。它虽然不像真正的战争那样带来流血和战火,却具有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的重大战略意义。有人因此也将综合国力竞争称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领导长周期论”他将年划分为个“长周期”,每个周期都有一个居于领导地位的世界大国,这个大国必然是海上强国,并拥有必要的资源和足够的能力来领导全球体系。这些领导国家依次是世纪的葡萄牙,世纪的荷兰,世纪的英国,世纪的美国。莫德尔斯基认为,每个周期都爆发一次或几次世界战争,战争后必然有全球性强国的崛起,于是形成“领导国家”与“挑战国”的矛盾关系,这是推动周期变化的动力源泉。

古典决策理论属于规范性决策理论,所主张的决策原则和决策优化的方法相当明确,它建立在决策者是个“经济人”的假设之上,其目标单一而绝对,即追求利益最大化;决策者是绝对的理性人,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后果完全明了,能够做出最优的选择。

智囊技术智囊技术属于决策的“软技术”,它主要运用高效的组织艺术,充分发挥各类专家的集体智慧,来实现科学、有效的决策。决策的软技术主要用于一些综合性与抽象性强,涉及较多社会政治、社会心理因素的问题。常用的智囊技术主要有:专家会议法,即通过专家委员会或专家调查会等会议形式收集专家意见和建议。特尔斐法,用书面形式征询专家意见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即邀请专家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也称“畅谈会”。

军事战略军事战略就是根据国家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军事当局在平时或战时确定国家军队的规模、武器装备的需要,运用现有的国家军事工具以及借助盟友的军事工具去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的科学与艺术。它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国家对国际军事领域最基本问题的宏观把握,如国际战略格局,以及自己在这一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等。这是正确制定自己军事战略的前提。二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军事活动的总体规划。具体讲,总体规划应当包括战略思想、战略力量、战略目的和战略任务等基本要素。

“外交战略”:是为了实现国家战略所确定的目标,在实施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同时又要适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外交战略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现实的环境、现实的需要、现实的可能,最终获得其现实的外交利益。总之,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以外交思想为指导,以外交利益和外交目标为核心,根据外交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外交政策。

意识形态战略是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意识形态,通常是指一种思想体系,在这种思想体系中,有关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人们的价值观念等互相联系与渗透,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各种政治行为与行动自觉遵守的原则和指南。意识形态是调动国民士气、消除国内分歧、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手段和力量。

经济战略

经济战略是指国家为使自己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运用的手段、方式而进行的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经济战略的制定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经济利益、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能源战略各大国的能源战略共同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石油安全供给,在确保老的石油供应基地安全供给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的石油供应基地。二是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三是厉行节能政策,降低石油消费。降低石油在其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高技术战略即以发展高技术为核心,为争夺高技术优势而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文化战略一国对本国的文化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运用哪些手段实现该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全局性、整体性的谋划。

均势战略作为国际战略的一种谋略模式,其基本宗旨就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确保各个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实力大致均衡,阻止某一强权出现或谋求霸权,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和利益。按照传统的均势理论,主要目的至少包括四个方面:防止某一国家建立世界霸权;维持现存的国际体系或格局;确保体系内部的稳定和相互安全;以防止战争来加强和延长和平局面。基本特征:第一,均势战略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战略。第二,均势战略体现了有关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绝对追求。第三,西方均势战略所产生的结果并非真正的均衡,而是一种潜在的不平衡。第四,均势战略的最经典实施手段体现为随机变换联盟,通过结盟与反结盟的形式维持大国间均势。

直接对抗模式是指发生在一个企图建立凌驾于他国之上的权力的国家与不甘臣服的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对抗类型。两国之间压制、抵制、再压制、再抵制的不断延续就形成了两大对抗力量寻求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均势运行状态。

竞争的模式,主要是指对立双方围绕第三方展开相互的争夺,其中一方试图控制第三方,以便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压倒另一方的目的;与此同时,另一方或通过给予第三方援助以保持第三方的现状,或者也希望控制第三方。这样,竞争的目标就集中在对第三方的控制上。

马汉的海权论。马汉认为,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先决条件就是控制海洋。由海峡、半岛、岛屿等构成的可以接近大陆边缘的航道有重要战略价值,控制这种航道就能以海制陆、称霸全球。海上霸权的实现需要以个条件为基本前提,即:利于发展海军的地理位置,天然良港,领土,人口,民族素质,政府政体。麦金德的陆权论----大陆心脏说。他认为,在欧亚非大陆组成的“世界岛”中,从东欧到西伯利亚的平原地带是世界政治的“心脏地区”,他进一步将其地缘政治理论概括为著名的三段论式的推理:“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心脏地区;谁统治心脏地区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他后来曾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对其全球战略理论做了一些修改,认为西欧和北美对心脏地区构成一个天然防御地带,并且是心脏地区的平衡力量。麦金德的陆权论对当时的英国谋求向中东和远东地区扩张势力,从而加强它对欧亚大陆沿海地带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论”。卡尔豪斯浩弗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地缘政治学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仔细研究了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的陆权理论基础上,效法了德国的拉采尔、瑞典的契伦等人的所谓的“国家有机体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所谓“生存空间论”。他认为国家有机体受生物自然法则的控制,国家有机体的生长有赖于生存空间的获取。

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斯派克曼“边缘地带论”。他在马汉的海权论、特别是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地缘政治主张。他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是“中间地带”,远比所谓的心脏地区更重要,这些边缘地带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与大陆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这一边缘地区包括苏俄之外的欧洲、小亚细亚、阿拉伯、伊拉克、阿富汗、印度、西南非洲、中国、朝鲜和东西伯利亚等地,仿照麦金德的三段论公式,他也提出自己的边缘地带推理:“谁要控制世界的命运,谁就必先控制欧亚大陆,谁想控制欧洲大陆,谁就必先控制边缘地区。”

联盟战略是指国家通过参加某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或协定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起某种形式的战略盟友关系,以确保他们的相互安全,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从而维护和增进国家根本利益。

药剂学名词解释

1 绪论 1.Pharmaceutics (Pharmacy) 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 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 (Ethical) 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 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2.Suspensions 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3.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剂: 使混悬微粒絮凝时加入的电解质或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24.Emulsions 乳剂: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5.Emulsifying agents/Emulsifier: 乳化剂: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的物质26.Liniments 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27.Lotions 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28.Nasal drops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29.Ear drops 滴耳剂: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30.Gargles 含漱剂:指用于喉咙,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31.Drop dentifrices 滴牙剂: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企业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所谓社会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2、运作: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过程。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为。 3、生产与运作活动:把资源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 4、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提供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运作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5、结构化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等. 6、非结构化要素: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非结构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 7、经济活动单元:需要占据空间的任何实体。 8、设施布置: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内,安排多个经济活动单元的位置。 9、工艺专业化即把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工作地) 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10、对象专业化就是将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路线顺序排列。 11、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是按照产品或者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12、平面模型布置:硬纸板或塑料片按一定的比例做成各种样板,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布置 13、立体模型布置:用木料或塑料制成一定比例的仿真模型,进行全方位的 厂区布置,以反映布置的立体效果。 14、生产过程:狭义: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包括工艺过程、 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广义:生产过程是指产品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开始,经过加工制造过程,直至产成品完工,所经历的所有活动过程。工艺过程:是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加工对象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过程。它可进一步细分成工艺阶段和工序(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运输、等待过程:发生在车间之间与工序之间。 存储过程:包括厂内原材料、半成品的存储,车间在制品的存储。 15、在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中,处于加工、停放状态的制 品,包括毛坯、半成品、车间在制品。 16、劳动过程:过程需人员参与,有工人手工完成、有工人使用劳动工具作 用于劳动对象,完成加工的过程;自然过程:不需人员参与,借助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加工内容的过程。 17、工序: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基本单位;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按其作用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等 18、工作地:由一定场地面积、机器设备和辅助工具组成,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活动的地点。 19、生产阶段:按工艺加工性质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20、制造型生产,是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服务型生产,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但有时为实现服务而必须提供有形产品。流程式生产:指物料连续、均匀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

国际金融 名词解释全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C2 balance of payments: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s of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the current account:Records the valu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and purchased abroad, net interest and other factor payments and net unilateral transfers and gifts. the capital account:consists of capital transfer and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nonproductive assets and non-financial assets. th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Any exchange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alance-of-payment accounts twice: as a credit and as a debit of the same valu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equals the net credits - debits on the flows of goods, services, income, and unilateral transfers. It also equals the change in the nation’s foreign assets minus foreign liabilities, also known as ne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overall balance:equals the sum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privat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算式)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stocks of a nation’s international assets and foreign liabilities at a point in time, usually the end of a year. the IMF:The IMF was set up with contributions of gold and foreign exchange from member governments. It grants all member countries the right to borrow reserves to finance temporary deficits. SDRs:(Special Drawing Right)is an artificial "basket" currency used by the IMF for internal accounting purposes. The SDR is also used by some countries as a peg for their own currency, and is used as an international reserve asset. C3 foreign exchange:holdings of foreign currencies: (1) foreign currencies; (2) payment instruments d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ies, like demand bank deposits; (3) securities in terms of foreign currencies; (4) other

国际金融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系统地纪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余额的一种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包括市场调节机制、政策调节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 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又分为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4个小的账户。 自主性交易:又叫事前交易,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自主性交易是已经发生了的交易,并已列入收支表中。 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贷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借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差额。 补偿性交易:又叫事后交易,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补偿性交易处于从属地位,其交易本身并无任何动机,只是调节国际收支。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即期汇率:又叫现汇汇率,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银行一般都直接报出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又叫期汇汇率,指外汇的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以便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基本汇率:本国货币与国际上某一关键货币的兑换比率。关键货币是指在本国的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国际储备中占比重最大、可以自由兑换,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某一外国货币,如美元。 套算汇率:又叫交叉汇率,指其它两种无直接兑换关系的货币都可以通过对美元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兑换比例。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它是外汇市场上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完整版)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运营管理复习材料

运营管理 第一章 一、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二、运营管理的目标(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顾客满意是前提,只有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三、运营管理的实质(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实质可概括为三句话:通过有效管理实现增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特定的需求。 四、运营管理的特征(填空、简答) (1)集合性运营管理由多个可以识别的子系统所组成,如物资管理系统由计划管理子系统、库存管 理子系统、质量检验子系统等组成。 (2)关联性若干个体集中在一起,只能算一个“群” ,只有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相互作用时,才能成为一个系统。 (3)目的性一个现实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一定的功能且有一个或多个目的,如果这些目的达 到它们的最大等级,就说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 (4)环境适应性运营系统必须适应周围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五、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名词解释) 1、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第二章 一、运营战略、运营策略、实际运营(名词解释、填空) 1、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组织在组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组织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 2、运营策略:运营战略是针对某一运营战略而形成运营模式。 3、实际运营:主要涉及组织内的产品、工序、方法、使用的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准备时间及进度安排等。 二、生产率(名词解释、填空)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 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论述、多选、简答)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 四、例题计算(P25 某机械加工厂,一周内生产出10000单位的产品,产品售价为5元/单位。为生产这些产品投入了500个工时,工时费用为8元/小时。此外,还投入折合价值为5000元的原材料和1000元的管理费用。试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多要素(劳动、原材料和管理费用)生产率。 解:

药剂学常见名词解释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药物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即称为药物剂型。 3、药物制剂:在各种剂型中都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将其称为药物制剂。亦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 4、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 5、药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对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安全合理用药等提供了量化的控制指标。 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它由权威医药专家组成的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由国家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现行《中国药典》2010版——ChP.2010) 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 。 9、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10、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11、溶解度:指在规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一定体积溶剂中溶解的量。 12、分配系数(P ):指药物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并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水 油;度在水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在油相中药物的质量浓C C P P == 13、晶型:指晶态物质晶格内分子的排列形式。 14、多晶型(同质多晶现象):药物常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 15、吸湿性:指固体表面能从周围环境空气中吸附水分的现象。 16、临界相对湿度:粉末吸湿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17、被动扩散:药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即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 18、主动扩散: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通常不能透过微孔,且脂溶性小,必须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透过生物膜转运,这种过程成为主动转运。 19、促进扩散:指一些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差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20、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1、溶出速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药量。 22、药物的分布: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体内各脏器组织(包括靶细胞)的过程。 23、表观分布溶剂: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是按照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占有的体液容积。 24、血脑屏障: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血脑屏障。 25、胎盘屏障:由胎盘将母亲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 26、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的同时,在机体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的改变。 27、药物的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28、隔室模型: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29、消除:指体内药物不可逆失去的过程,主要包括代谢和排泄。 30、消除速度常数(k ):大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其速度与药量之间的比例常数k 称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简称消除速度常数,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31、生物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32、清除率(Cl ):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清除率是表示机体或组织器官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的药动学参数。 33、生物利用度: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剂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 34、粉体:指细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35、粒子: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包括粉末(粒径小于100μm )和颗粒(粒径大于100μm )。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简答(部分)

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欧洲货币:指货币离开发行国被其他国家经营。 3、欧洲货币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4、外国债券: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额的债券。 5、欧洲债券:是指筹资者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6、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7、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8、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的总称。 9、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价值变化给其持有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转化风险。 10、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11、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1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美式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或100)的本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币的一种方法或是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大客流定义: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的客流。 2:一级大客流:一级大客流的判定标准:各车站根据本站的正常乘客数量进行比较,站台聚集人数达到或大于站台有效区域的80%,并且持续时间大于实际行车间隔时间。这种情况给乘客及轨道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3:二级大客流:二级大客流的判定标准:各车站根据本站的正常乘客数量进行比较,站台聚集人数达到站台有效区域的70%,并有持续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下,乘客的正常出行和轨道交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车站比较拥挤,乘客感觉比较压抑但尚未对乘客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造成影响。4: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列车上或其他设备设施内突然发生的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地震,人为因素爆炸,设备故障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在车站内或列车上的客流均称为突发事件客流。各车站应根据本站具体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客流组织预案,合理安排各岗位和地点的具体工作,迅速疏散客流,避免意外发生,扩大和蔓延。 5:三品:易燃易爆,危险品 6:票务差错和票务违章:票务差错是指与票务有关的岗位在日常票务运作(包括管理,设备操作作业)过程中因工作疏忽而造成轻微损失或影响的违章行为。票务违章则是指与票务有关的各岗位因工作疏忽而造成较大损失的违规行为或是损失轻微但违规人员带有恶意企图行为。 7:四不放过:即违章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8:TVM:(自动售票机)自动售票机属于自动售票设备,一般安装在地铁车站的非付费区内,用于乘客自动购买单程票。自动售票机接受纸币或硬币,并能自动出票和找零。该设备能存储交易数据,工作状态记录和运营的参数,通过网络和车站计算机,实时上传工作状态和交易数据,接受车站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并相应执行。 9: TCM:(自动验票机)自动验票机是车站自动售票系统中的自动查询设备,安装在地铁车站的非付费区,为乘客提供车票自动查验服务,可查询车票的有效性(包括密钥的合法性,车票锁闭标志,票种合法性,有效期等),对有效地车票还可查询车票类型,剩余金额或剩余次数(仅对计次票),车票使用有效期以及历史交易信息。自动验票机主要由乘客显示单元,车票读写模板,主控单元,机壳等组成。 10:环控系统:环控系统简称BAS。地铁环境影响乘客和操作人员的舒适性,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湿度,温度,空气流动,噪声,灰尘,气味等。因此,要满足人体舒适度而对地铁环境进行控制 11:AW2:客车定员载荷按6人/m^2 12:岛式站台:上下行线分布在站台两侧。站台面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乘客换乘方便。 13:导向标识系统:是指引导乘客安全,便捷地进站,购票,乘车,出站和换乘等行为而连贯设置城轨站外,站内和列车上的一系列标识的总称,包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客流疏散所设的紧急疏散标识。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 羊群效应:某些有影响的国际资金的突然行动,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效仿,从而很容易对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某些投资机构就利用了国际资金流动的这一特点,有意识通过散布某些信息而诱发市场恐慌情绪,通过从众心理来实现其意图。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 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迫使政府放弃平价,从而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 蔓延性货币危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由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性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叫嚣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 弱(相对)购买力平价:对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的放松而得出的,它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同时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因市定价: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定价理论,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对市场进行分割,那么会根据这些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沉淀成本:如果一个出口商为了进入一国市场已经付出了很多成本,并且这些成本是难以收回的,即沉淀成本较高,那么在汇率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时候,出口商会尽量通过内部消化而避免调整在出口国的价格,以防止由于调价失去市场份额而使得先期投入的成本付诸流水。汇率移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汇率变动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 荷兰病:当本国发现矿产资源时,由于矿产开采后可以直接出口,因此可贸易部门的产出提高了,在矿产产出上升的同时,原有可贸易品部门的制造业产出将出现一定下降,这主要是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下降引起的,矿产的出口越多,制造业的产出下降就越大,因此,自然资源的发现往往将通过本币升值而损害本国原有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由此带来的贸易顺差与货币升值,使得荷兰的制造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贬值税效应:货币贬值后,对同样数量的进口品的支出将上升,这就会导致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下降,这实际上是货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称为“贬值税”。 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引起了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药剂学名词解释各章重点

名詞解釋: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诊断、预防及治疗疾病用的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以前必须制成一定的形式,即药物剂型。 3.制剂:一种药物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制成某一剂型,所得的具体药品称为药品制剂。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质量的法典,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有政府颁布施行。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 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5.法定处方:指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定性质,在制备或医师写法定制剂时,均应遵循法定处方的规定。 6.医师处方:是医师对某一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调配和发给患者药剂的依据,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7.处方药:凡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配制、购买和使用放入药品称为处方药。 8.非处方药: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 9.油、水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氺相中的比例,是药物亲脂性的指标。 10.多晶型:有的药物结晶,由于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不同而存在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现象。 11.生物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如糖浆剂的腐败、乳剂的酸败等。 12.物理稳定性:主要指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的药物结块、沉降,乳剂的分层、破裂,偏激的崩解度、硬度的改变等。 13.化学稳定性:系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产生变化,如维生素C的氧化变色、青霉素的水解等。 14.广义酸碱催化: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碱,有些药物可以被 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广义的酸碱催化。 15.专属酸碱催化:药物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专属酸碱催化。 16.稳定性加速试验:是通过加速药物的物理化学变化,预测药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 17.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8.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氺或油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氺亲油平衡值。 19.昙点:对含聚氧乙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到达某一温度后,溶解度又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 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为昙点。 20.Krafft点: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大,当上升到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上升,此温度称为Krafft点。 21.增溶作用: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和超过CMC后,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从而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的胶体溶 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22.CMC: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即CMC. 23.助溶:当加如第二种物质时,一些难溶于氺的药物在氺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活性不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助溶。 24.絮凝:系指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电位降到一定程度,微粒间产生聚集形成疏松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25.反絮凝:系指在发生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转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26.助悬剂:系指通过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降低微粒的降解速度而发挥稳定作用的物质。 27.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无菌或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 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28.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29.注射用水:药典规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蒸馏制得的水,无热原。内毒素<0.5EU,PH5.0-7-0 30.等渗溶液: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31.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32.灭菌法:系指杀死或出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33.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34.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出去病原微生物。 35.D值: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 36.Z值:系指降低1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37.F值:系指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38.F0值:系指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 菌时间。 39.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氺混悬液。 40.粉体学:研究粉体各种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粉体学。 41.有效径:在同一介质中与被测粒子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企业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13 、 企业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1、 社会组织 :所谓社会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 合体。 2、 运作: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过程。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为。 3、 生产与运作活动 :把资源要素 (投入 )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 (产出)的过 程。 4、 生产与运作管理: 是对提供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运作系统进行设计、 运行、评价和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5、 结构化要素 :生产技术 生产设施 生产能力 生产系统的集成等 . 6、 非结构化要素 :人员组织 生产计划 库存控制 质量管理 设备维护 .结构化要素 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 ;非结构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 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 . 7、 经济活动单元 :需要占据空间的任何实体。 8、 设施布置 :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内,安排多个经济活动单元的位置。 9、 工艺专业化 即把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 (工作地 ) 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10、对象专业化 就是将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路线顺序排 列。 11、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 GT )是按照产品或者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 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12、 平面模型布置: 硬纸板或塑料片按一定的比例做成各种样板, 在一定的范围 内 进行布置 立体模型布置 :用木料或塑料制成一定比例的仿真模型,进行全方位的 厂区布置,以反映布置的立体效果 14、 生产过程:狭义 :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包括工艺过程、 检验过程、运 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 广义: 生产过程是指产品 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 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项目差额为零 ?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 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记录一国对外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 要的账户。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货币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收入);二次收入账户(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对引起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交易以及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 发生变化的交易进行记载的账户,主要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两个子项: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 (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具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2)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 润的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 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 ?贸易差额:商品进出口流量的净差额,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药剂学名词解释

药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 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是把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3.制剂:根据药典和颁布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于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 4.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减少、药效降低效应。 5.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并 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医师 处方和秘方之分。 7.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的药物=品。 8.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 用的药品。 9.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0.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11.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 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叫临界相对湿度。 12.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不同的物质在同一对溶剂中的 分配系数不同,可利用该原理对物质分离纯化。 13.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 X100%。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 14.新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途 径(3)改变剂型。 15.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

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MC) MC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产品族零部件和产品结构的相似性、通用性,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等方法降低产品的内部多样性。增加顾客可感知的外部多样性,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流程的重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问题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 1993年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写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其范畴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要确切知道客户想要什么只有一个办法:在销售地点让客户告诉你或让他们说出其真实想法。立即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只有一个办法:在销售或交货点生产产品,或至少在当时当地完成最后的定制生产工序。对于交货点定制除了生产的最后工序转向客户外,还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移到交货点,以此改造整个企业的业务和潜在利润。把所有生产转向客户时,生产与交付必须相结合,而且开发时必须考虑到新产品或服务要在交货点被定制,此时就需要企业有重大创新和经常性的发明。 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为其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间,从而最终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上。 大规模定制分为按订单销售(Sale-To-Order)、按订单装配(Assemble-to- Order)、按订单制造(Make-to-Order)和按订单设计(Engineer-to-Order)四种类型。 存。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 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Just In Time(JIT),翻译为中文是“旨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精益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 核心: 1、追求零库存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