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 (上)

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 (上)
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 (上)

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上)

课内学时:40 学分:2 开课时间:秋季

授课时间:周一8:00 – 10:00

授课地点:校本部逸夫馆II-302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教学目的:通过对各类文学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之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文艺学的基本术语与概念,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

基础。

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堂上由老师讲解,课后学生做习题,以强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课上共同讨论对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什么是文艺学?

第三节、文艺学发展沿革

第二章:文学叙事

第一节、叙事文本分析。

第二节、叙事理论概要

第三章:诗歌

第一节、诗歌文本分析

第二节、诗歌的形式要素

第四章:戏剧(

第一节、戏剧文本分析

第二节、戏剧发展概要

第五章:德语文艺学学科发展沿革

第一节、学科的分化

第二节、德语语文学学科的确立

第三节、作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阐释学之发展沿革

教材及参考文献:

中文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德文

1.Eicher/Wiemann: Arbeitsbuch:Literaturwissenschaft, 2. Auflage 1997, UTB

2.Baasner/Zens: Methoden und Modelle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e Einführung, 2.

überarbeite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 2001, ESV, Berlin

3.Dieter Gutzen/Norbert Oellers/Jürgen H. Petersen: Einführung in die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 6. Neufega?te Auflage 1989, ESV, Berlin

4.H.L. Arnold/ H. Detering (Hrsg.): Grundzüge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dtv. 1996

5.Rene Wellek/ Austin Warren: Theorie der Literatur. Mit einer Einführung von Heinz Ickstadt,

Neuauflage 1995, Beltz Athen?um, K?nigstein/ Taunus

6.Hans- Albrecht Koch: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e praxis- rientierte Einführung für Anf?nger.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1997

主讲教师:陈良梅

课程名称: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k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

1个学期,共2个学分

课程简介:

篇章语言学是继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之后新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它与其他种种语言理论之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孤立的单句框架,将视野扩大到实际交际活动中连贯的话语中去,从而为语言学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课程在简单引入篇章语言学的产生、发展、主要研究领域、描写模式、研究方法后,重点讲解篇章形式接应、语义连贯和篇章主题发展、篇章功能以及实际语篇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分为六个章节,内容为:

Kapitel 1: Entwicklungsgeschichte, Forschungsgegenstand, Ziele und Aufgaben

Kapitel 2: Analyse der Textstruktur: Gram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Textkoh?renz;

The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T extkoh?renz; Grundformen der

thematischen Entfaltung

Kapitel 3: Analyse der Textfunktion: Sprachhandlungskonzept; Textuelle Funktionen Kapitel 4: Analyse von Textsorten

Kapitel 5: Anwendung mit exemplarischer Analyse

Kapitel 6: Zusammenfassung

外语要求:

德语语言基本功好,能基本读懂德文原文,德语口头表达流利,能够用德语参加课堂讨论,用德语撰写论文。

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精讲和集体讨论等授课形式,鼓励学生全程介入;原版教材及参

考数目必须课前阅读,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深度和

广度。

教材:

Klaus Brinker: Linguistische T extanalyse. Eine Einführung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Methoden. Berlin 1997

Wolfgang Heinemann/Dieter Viehweger: Textlinguistik. Eine Einführung. Tübingen 1991

参考书:

de Beaugrande/Dressl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 Tübingen 1972

Heinz Vater: Einführung in die T extlinguistik. München 1991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99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98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授课手段:

课堂讲解、讨论、

教学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保质保量完成写作任务,对完成并批阅后的作文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加工。

考核方式:

学期论文以及平时成绩

学期论文60%

出勤率10%

课堂发言讨论30%

主讲教师:孔德明

课程名称:篇章语体分析Textlinguistik und Stilistik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8:00 – 10:00

授课地点:校本部逸夫馆II-315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以篇章为研究对象的篇章语言学和语体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学习了解篇章分析方法和语体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对各类口语语篇和笔语语

篇从结构、功能、语用、语体、语言交际规范、互文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内容:Einheit 1: V orl?ufer der Textlinguistik: Stilistik und Rhetorik

Einheit 2: Strukturalistische Linguistik und Textanalyse

Einheit 3: Theoretische Grundlage (Textauffassung, Textualit?t und

Textualit?tskriterien, Textmodell, Wissensmodell, Themenentafaltung) Einheit 4: Methodische Grundlage der Text- und Stilanalyse (textanalytische

Strategien – Stilelemente – Stilzüge – Stilganzes –Stilfiguren –

Gestaltungsmittel - Erz?hlsituation)

Einheit 5: Analysenans?tze: funktionalstilistisch, pragmastilistisch, strukturalistisch, intertextuell, textsortenbezogen, Textualit?tskritierien

Einheit 6: sprachliche und kommunikative Normen

教材:Ulle Fix/Hannelore Poethe/Gbriele Y os: Textlinguistik und Stilistik. Ein Lehr- und Arbeitsbuch. Peter Lang 2003

参考书:de Beaugrande/Dressl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 Tübingen 1972

Klaus Brinker: 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 Eine Einführung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Methoden. Berlin 1997

Wolfgang Heinemann/Dieter Viehweger: Textlinguistik. Eine Einführung.

Tübingen 1991

Heinz V at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 München 1991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精讲和集体讨论等授课形式,鼓励学生全程介入;原版教材及参考数目必须课前阅读,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有一定的

深度和广度。

授课手段:课堂讲解、讨论、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以及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孔德明

课程名称:德语句法学Deutsche Syntax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14:00 – 16:00

授课地点:校本部逸夫馆II-302

Der Unterricht …Deutsche Syntax“ führt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syntaktische Mittel der Analyse des Deutschen ein. Darunter werden syntaktische Kategorien und Funktionen , Argumentstruktur und Klammerstruktur behandelt und schlie?lich auch auf die wichtigsten Konzepte der generativen Syntax eingegangen. Die Anforderung an Magisterstudenten, ein Referat vorzutragen, soll zum Selbststudium anregen.

Progammvorschlag:

1.13.09 Syntax, Linguistik und Grammatik

2.20.09 Syntaktische Kategorie (Wortarten)

Syntaktische Funktion, Syntaktische Mittel

3.27.09 Topologische Markierung (Reihenfolgemarkierung)

a)Stellungsfeldermodell

4.04.10 Nationalfeiertag

5.11.10 Klammerstrukturen

6.18.10 übungen zu Klammerstrukturen und Stellungsfelder

7.25.10 Syntaktische Testverfahren

8.01.11 V alenz, Argumentstruktur (Syntaktische Strukturen)

9.08.11 Passiv

10.15.11 komplexe S?tze

11.22.11 Infinite Strukturen

12.29.11 Die Pronomen es und sich

13.06.12 Die konzeptuellen Grundlagen der Generativen Syntax

14.13.12 Die Government-Binding-Theorie

15.20.12 move α und X-bar

16.27.12 Komplement, Spezifzierer und Adjunkt, Die Agreement-Analyse

Anforderungen:

1. Regelm??ige und aktive Teilnahme.

2. L?sung von Hausaufgaben

3. ein Referat vortragen und schlie?lich eine Seminararbeit schreiben

主讲教师:常玲玲

课程名称:德语修辞学Stilis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授课时间:周五8:00 – 10:00

授课地点:校本部逸夫馆II-303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课程简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修辞,为什么要学习修辞,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基本的修辞方法,从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第一讲:概述(4学时)

1、什么是修辞?

2、为什么要学习修辞?

3、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修辞领域里的主要流派

第二讲:词汇范围内的修辞手段(8学时)

1、选词。

2、同义词

3、词的色彩

4、外来语

第三讲:修辞手段“形象” 的使用(14学时)

1、明喻

2、暗喻

3、拟人

4、讽喻

5、借代

6、夸张

7、委婉语

第四讲:词语的组合(4学时)

1、对偶

2、悖理

3、文字游戏

教学方法: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理论讲解为辅,实践练习为主。堂上老师对修辞理论只作一般性探讨,对各种流派只做简略介绍。重点放在对常用修辞手段配以大量实

例,以答题的形式让学生联系,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水平。

教材及参考文献:

中文

1.陈晓春:德语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德文

1.Zhenghuahan: Lehr- und übungsbuch zur deutschen Stilistik, V erlag für touristische

Erziehung, 1995

2.Barbara Sandig: Stilis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Walter de Gruyter, 1986

主讲教师:王民

课程名称:作家作品选读I/II

课内学时:学分:开课时间:秋季/春季

适用专业:德语文学、德语语言、文化与翻译方向研究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试图以“作家作品选读”这个名称涵盖较为宽泛和开放的教学内容:读什么-在德语文学和文学评析作品的大框架下-且不限定,而“怎么读”则是参与课程的师生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德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了解德语文本的处理方式,即德语文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及流行方法,认识其与本土养育的阅读方式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通过选读一些中文评析和中国艺术论述,对中德文化、包括思维习惯和科学规范等进行比较,获得一种较为超越局限的眼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讨论课形式,即德国大学文科最常见的Seminar。学生分别对所选读的作品作重点准备、课堂报告,师生一起讨论、解释疑难。

大纲内容:本课程分I/II两部分,为两学期的内容,一般在研究生第一学年修完。

教师每学期选材不定,目前基本为现当代德语名家的诗歌、中短篇、剧本和对各类作品的分析批评文章。

第一学期学习德语诗歌小说剧本分析阐释的基础知识,即基本手段。文本除了选自下列参考书、特别是其中1、2两本/套书以外,也包括文学新人如J. Hermann 的短篇,著名并在中国有影响的德语作家比如Rilke的诗歌,Thomas Mann的中篇,Frisc h的剧作等等。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为细读原文,尝试自己的解析;第二步研读德语批评范本,归纳德语文本分析入手的层面,操作的程序及步骤;第三比较中德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探讨文化、社会等与阅读的关系,这里会接触到阐释学、接受美学、心理学等重要的传统分析方法。

第二学期分四个单元,主要读下列书目之3中的“Hermeneut ik“, …Strukturalismus“, …Gender Studies“ 和…Intertextualita et“ 等方法解读卡夫卡《判决》范式论文,籍此了解西方当前文学批评理论的趋势,体会其背后以开创和交融为特征的思想方式,学习其于文本分析的运用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Hans-Dieter Gelfert: W ie interpet iert man ein Ged ic ht/eine Nove lle und eine Kurzgesc hic hte/ein Drama/e inen Roman. Rec lam,Stuttgart, 2005

2. O. Jahraus/S. Neuhaus (Hrg.): Kaf kas Urteil und die Literaturtheorie. Zehn Mode llana lysen. Rec lam, Stuttgart, 2005

3. D. Kimm ic h/R. G. Renner/B. Stieg ler (Hrg.): Texte zur Literaturtheorie der Gegenw art. Rec lam, Stuttgart, 2004

4. M. Martinez/M.Sc heffel:Einfuehrung in die Erzaeh ltheor ie. 6. Auflage. C.H. Bec k, Muenc hen, 2005

5. Annemarie und Wolfgang van Rinsum: Interpretationen. Ba yerisc her

Sc hulbuc h-Verlag, Muenc hen, 1982

6. Arbeitstexte fuer den Unterric ht. Methoden der Interpretation. Rec lam, Stuttgart, 1986

7.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三联书店,北京,2004

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6

8. 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朱良志: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主讲教师:印芝虹

课程名称:认知隐喻研究

英文名称:Conzeptual metapher

课内学时:每周2课时/1个学期

学分:2

开课时间:博士生一年级春季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研究内容为主,讨论词汇和篇章中的概念隐喻和与概念隐喻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 通过阅读一定量的经典专著重点了解认知

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认知隐喻或概念隐喻的产生、发展以及研

究范围等。

教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1.Baldauf, Christa: Metapher und Kognition. Grundlagen einer neuen Theorie der Alltags-

metapher. Frankfuert a. M.: Peter Lang 1997

2.Liebert, Wolf-Andreas: Metapherbereiche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 Kognitive

Linguistik und die Perspektiven einer Kognitiven Lexikographie. Frankfurt a.M.: Peter

Lang 1992

3.Pilenz, Michael: Argumentation und Metapher. Tübingen: Gunter Narr V erlag 1993

4.Schwarz, Monika: Kognitive Linguistik

5.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

6.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外研社2005年。

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8.胡壮麟:认知隐喻学

9.冯小虎:隐喻-思维的基础和篇章的框架

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个人课前研读后课堂讨论,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授课手段:

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和学期论文主讲教师:

孔德明

关于2018年校级重点教材立项结果的公示

关于2018年校级重点教材立项结果的公示 按照《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重点教材立项建设管理办法》和教务处第12号通知文件《关于开展2018年重点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于2018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对2018年新申报的32个重点教材项目进行了评审。经过专家组听取汇报、询问、答疑、投票等环节,拟确定高级翻译学院陈佳慧主编的《机辅翻译》等22部为2018年校级重点教材及讲义。(具体见附表) 特此公示!公示期三天,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者请与教务处联系,联系人:许洁,联系电话:84565027。 附件1:2018年校级重点教材立项一览表 教务处 2018年12月25日

附件1:2018年重点教材建设立项一览表 序号所属部门教材名称项目负责人1高级翻译学院机辅翻译陈佳慧2英语学院商务英语听说情景模拟实 于淼 训教程 3东方语学院韩国文化理解与体验尹燕4东方语学院商务韩国语口译实训全慧颖5西方语学院综合法语高级教程(自编讲 赵斌斌 义) 6西方语学院工程法语Franc?as en 袁相国 travaux publics 7西方语学院企业德语教程(自编讲义)郑启南8西方语学院科技德语教程(自编讲义)佟庆9西方语学院法语阅读教程(补充教材)丁宁10西方语学院国际贸易与管理法语基础 王潇 (自编讲义) 11西方语学院葡萄牙语阅读教材第二册 王晰灏 (自编讲义) 12西方语学院经贸西班牙语阅读姜云龙13西方语学院初级德语III语言训练手册陈洋洋14中东欧语学院俄汉双向互译教程徐秀娟15中东欧语学院俄语商贸应用文写作费丽敏16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薛雪17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长白山文化刘莉

文学经典导读

1.兼容并包,英华荟萃——回忆北京大学什么是兼容并包呢?作者举了两个著名的例子。五四四期,是一个推翻了千年帝制的革命风云的时期,也是新学盛行的时期,但,仍有两位“大反动派”在北大公开任教,一是辜鸿铭,一是刘师培。“辜鸿铭在民国已经成立了几年之后,还是带着辫子,穿着清朝衣冠,公开主张帝制”;刘师培是鼓吹复辟帝制的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但他们俩,一个“英文在当时说是水平很高的”,一个“出身于一个讲汉学的世家”,讲中国中古文学史“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笔谈起来,就是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所以,北大就请他们任教,因为在北大看来,“教授之所以为教授,在于他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在他本行中是个权威,并不在于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北大所以能有这样的选聘教授的观念,是与北大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在北大看来:“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传授知识,大学尤其如此。一个大学应该是各种学术权威集中的地方,只要是世界上已有的学问,不管它是什么科,一个大学里面都应该有些权威学者,能够解答这种学科的问题。大学应该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正因为如此,所以北大才能认定“学校是一个…尚贤?的地方,谁有知识,谁就在某一范围内有发言权,他就应该受到尊重”。辜鸿铭、刘师培在北大能够受到尊重,原因在此。西方的系统论认为,每一个系统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汲取异质的他系统的资源,才能调整自身的内在矛盾,从而使自身得以健全。北大的兼容并包,有利于各思想、学术、知识系统,在相互的竞争、对抗、汲取的过程中,发展、健全了自身,也只有兼容并包,才能使思想、学术、

知识系统的精英人物,荟萃于北大。兼容并包,英华荟萃,这确实是北大可引以为骄傲的啊 2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经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因为两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作者把汽车当做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之情。象征手法:“红色的背包”象征了青春。青春的色彩是鲜红的,充满着热烈的激情。“红色的背包”的被抢,暗示了青春理想的破灭。文中寻找旅店的过程,也同样充满了象征意味。“我”一路上不停地寻找旅店,然而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在破车里暂且安身。人的一生不也就是这样永远处于漂泊之中吗?理想的“旅店”,安定的归宿,温暖的港湾,也许并不存在。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同时也是象征的手法,汽车的“心窝”是“健全”“暖和”的,字面上是照应前面驾驶室里的座椅没有被撬去,劫难相对要小,也可理解为少年对世界没有彻底的绝望,还抱有一点幻想,所以说“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文章最后才写“我”出门时的情景,分析这样写的用意和好处。。。这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

新编大学德语2-语法总结

Einheit1. I.形容词在不定冠词、物主代词和“kein”后的变化。 注:形容词前为不定冠词时,用was für ein 提问,其中ein 的变格与不定冠词相同。II.形容词在无冠词时的变化。 注:①形容词前无冠词和代词时用was für 提问; ②如果viele, manche, einige, mehrere等以及“2”以上的基数词位于形容词前,则形容词和无冠词的变化相同。(反例:alle, beide 位于形容词前,则形容词和在定冠词后时的变化相同) △补充:形容词在定冠词后时的变化 III.由weil引导的原因从句。 注:①原因从句用warum提问; ②da也可以引导原因从句,一般表示谈话双方都已知道的原因,从句一般前置; ③weil,da都是连词在句中不占位,而n?mlich(因为)是副词,所以在句中要占位;IV.由wenn引导的条件从句。 注:①条件从句用unter welcher Bedingung提问; ②条件从句也可以省略引导词wenn,这时变位动词位于句首; ③当条件从句位于主句前时,可在前加上dann或so(dann和so不占位); ④wenn时连词在句中不占位。 Einheit2. I.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 ①比较级在形容词的原级后加-er,最高级则加-st。如果形容词以-t,-d,-s,-?,-sch,-z结尾,最

高级时加-est; ②元音为a,o,u 的单音节形容词升级时,起元音要变音:?,?,ü; ③以-el,-er结尾的形容词在比较级中省去元音e; ④有些形容词的升级变化是不规则的; ⑤有些副词也是有比较级的; ⑥比较级前加上immer,noch,viel,表示比较程度加深; ⑦viel,wenig的比较级mehr,winiger作定语时不用变格; ⑧最高级形容词作定语时大都和定冠词连用,后面一般加上限定的范围。 II.第一将来时 注:如果句子中有表示将来的时间说明语,将来时多用现在时表达。 Einheit3. I.带zu的不定式 ⒈注:①第一不定式表示其动作与主句谓语动作同时发生,第二不定式表示其动作发生在主句谓语动作之前; ②带zu的不定式可作主语(Es 引导句子),宾语和定语(及物动词,多表示态度、愿望、感情或意图的动词,如忘记、计划、尝试...); ③zu后加的是第二位的动词。 ⒉后面可加zu的动词:①表示开始(anfangen、beginnen)、结束、计划、打算、停止(anfh?ren); ②表示自己的需要(brauchen)、希望、相信、遗忘、理解; ③表示对他人的请求(bitten)、邀请(einladen)、祝愿(wünschen)、准许、劝告(raten)、建议(empfehlen)、禁止(verbieten)、命令(aufforden); ④作介宾结构: 如:Ich denke daran,die Arbeit fertig zu machen. (Ich denke daran,dass ich die Arbeit fertig mache) II.由damit和um...zu引导的目的从句 Einheit4. I.过去时

1德语资源总目录及使用说明(发布版)

德语资源总目录(公布版) 红色(0开头)部分为第三次更新内容,蓝色(00开头)部分为第八次更新内容。如需要资料,请跟我发邮件说明。我的邮箱:trrwxsj@https://www.360docs.net/doc/d6565653.html, 以下资料总计45G,共刻录在11张数据DVD光盘里 一、听力MP3、wma类共13.00G 001、《德语入门》配套MP3音频并有配套pdf格式教材MP3 文件002、《德语300句》wma 文件006、《開心學德語》(mp3 清晰版)含教材 MP3文件 01、《走遍德国》全套MP3 电子教材一、二、三册,教师手册第一、二册MP3 文件 02、《基础德语录音磁带MP3》MP3 文件 03、《德国之声1-4册MP3》(全)有配套教材MP3 文件 04、《轻松学德语》配套MP3 MP3 文件 05、《标准德语口语表达40》wma 文件 06、《德语进阶.音频CD》.Deutsch.Plus.CD1_mp3 MP3 文件003、《德语进阶.音频CD》Deutsch.Plus.CD2_mp3 MP3 文件004、《德语进阶.音频CD》Deutsch.Plus.CD3_mp3 MP3 文件005、《德语进阶.音频CD》Deutsch.Plus.CD4_mp3 MP3 文件(全套完整) 007、《Learn.in.Your.Car.-.German.Level.1.rar》MP3 文件008、《Learn.in.Your.Car.-.German.Level.2.rar》MP3 文件009、《Learn.in.Your.Car.-.German.Level.3.rar》MP3 文件0010、有声畅销书.沉默的羔羊.托马斯·哈里斯] https://www.360docs.net/doc/d6565653.html,emmer.rar MP3 文件(有配套PDF格式电子书) 0011、有声畅销书.赶的话就慢慢来.罗塔·塞维特]https://www.360docs.net/doc/d6565653.html,ngsam.rar有配套PDF书MP3 文件0012、有声畅销书.与格属格的死亡宣言来自最新混乱的德语].Bastian.Sick.-.Der.Dativ.Ist.Dem.Genitiv.Sein.Tod.Folge1.rar有配套PDF书MP3 文件0013、有声畅销书.与格属格的死亡宣言来自最新混乱的德语].Bastian.Sick.-.Der.Dativ.Ist.Dem.Genitiv.Sein.Tod.Folge2.rar有配套PDF书MP3 文件0014、[德文圣经].Luther.Martin.-.Die.groe.Hor-Bibel.1-.Das.neue.Testament.1-3.rar MP3 0015、[德文圣经].Luther.Martin.-.Die.Groe.Hr-Bibel.2-.Das.Neue.Testament.2-3.rar MP3 0016、《SicheristNurEins.rar》这是系列德国原版有声电子书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Leseheft中的一册,分级为Niveaustufe B1 MP3 文件0017、Brigitte有声书全集-第一部《纽约客的故事》Starke.Stimmen.1.-.Elke.Heidenreich.-.New.Yorker.Geschichten.By.Dorothy.Parker.rar MP3 文件 07、《Learn.in.Your.Car.-.German》MP3文件近100个MP3 文件 08、《dw-world.beginner.volume1.german.course》教材及配套听力. PDF 及MP3 文件0034、《dw-world.beginner.volume2.german.course》.[https://www.360docs.net/doc/d6565653.html,pham].zip MP3 文件1、《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初级I MP3全部》MP3 文件

2019智慧树德语语言学导论完整单元测试答案

归纳是自上而下,从个体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演绎是从个别现象出发推导出关于总体规律的论证过程。 对洪堡提出的治学理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根据词的结构把语言划分为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 索绪尔的学说开辟了语言学的新纪元,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乔姆斯基的理论使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转向了语言的功能。 Linguistik也称为Strukturalismus,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即结构主义语言学。 动物的语言是先天的。而人的言语能力是后天获得的。 与动物语言相比,人类语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言具有以下特征: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语言交际中的附带信息,如发音、语调、音量等也会传达信息。 社会关系制约着人们的言语方式,决定交际是否成功。 中国人说“我不喜欢那件大衣。”,德国人却说?Der Mantel gef?llt mir nicht.“这种文化差异属于语用层面的差异。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从母语习得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学习外语的启示,例如: 下列几对单词中,()不构成最小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音位对立体。 某个音素在一种语言中是音位,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一定是。 下列哪些词既可以是可分动词,又可以是不可分动词()。 德语发音的特点有()。 下列使用替换法判断某一音素是不是音位的有()。 符号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现代符号学创始人美国学者Peirce划分了三种符号类型,它们是()。 象征性符号的特点有()。 以下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是()。 下面属于语言附属符号的是()。 Die beiden Jungen zankten sich um den Fu?ball. “zanken”这个词带有()。 下列哪几组词汇属于反义关系: 下列哪几组词汇属于同义关系: 一个词的词义受制于它的语义场,只有熟悉整个语义场,才能准确理解语义场内的每个词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语义学研究的是索绪尔的言语领域(parole),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领域(langue)。 下面哪句话中的“endlich”传递了言者的情绪? 中国人称呼“李老师、李主任、李大夫、李总……”,在德国通常只用“Frau/ Herr Li”称呼即可。 格赖斯的四项合作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际交往中,语用错误一般不会影响理解,只有语法错误才是造成交际失败的原因。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分为: 语素是指最小的具有意义的单位,所以德语中多数独立语素都能构成一个词。 下列词中包含非独立语素的有()。 对句子“Er studiert Informatik.”中各个成分所包含的语素分析正确的有()。 下列复合词中没有构词语素的是()。 下列复合词中不具有偏正关系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课后习题全北京大学精品课

一、先秦文学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 思考题: 一、《尚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二、《易经》在以象达意方面有什么特征? 第二章《诗三百》和屈原的诗 思考题: 一、《诗三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意义何在? 二、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叙事文 思考题: 一、比较《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并由此检讨学术史上有关《左氏春秋》的认识有什么偏颇。 二、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中把握《左氏春秋》的性质? 第四章说理文 思考题: 一、把《论语》论说“仁”的片断全部找出来编在一起,由此研讨“仁”的内涵以及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的得失。 二、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三、《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跟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上的异同? 四、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二、秦汉文学 第一章汉赋 思考题: 1.为什么赋这一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 2.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第二章汉代散文 思考题:

1.为什么汉初会是一个散文家活跃的时期? 2.《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汉乐府诗 思考题: 1.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 第四章汉代的五言诗 思考题: 1.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2.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 3、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氏之前山水诗创作的情况。 9、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谢朓与永明诗人群体。 11、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2、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德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德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 论长篇小说《迷惘》中的死亡主题 2. 马勒《亡儿之歌》演唱艺术研究 3. 新颖词汇学习中语义和语音加工的fMRI研究 4. 普通话儿童习得附加焦点助词也的实验研究 5. 英语商业广告语篇的评价分析 6. 现代汉语常用性别词及其习得研究 7. 德国大学生汉、英语学习观念比较研究 8. 汉德语音对比基础上的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研究 9. 在希伯来与德意志之间 10. 大学英语视听说的移情实证研究 11. 象征作为象征体验的产物 12. 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及对中国语言政策的意义 13. 语料库驱动的空间量度形容词对比研究 14. 从《象棋的故事》和《看不见的珍藏》论斯蒂芬茨威格作品中游戏中的怪僻者形象 15. 留德中国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与结果研究 1. 语境与对等翻译 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 俄罗斯翻译理论史及其影响研究 4. 汉语真词、假词和非词听觉加工差异的ERP研究 5. 论媒介书面性的网络语言的构想口语性 6. 从施洛塞尔看维也纳学派的历史和传承 7. 释意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 8. 从篇章和语用角度分析德语和汉语的广告语篇

9. 黑色太阳散发的耀眼光芒 10. 论网络聊天室英语的语域特征 11. 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Meta分析 12. 瑞士多语制政策形成的历史探析 13. 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学 14. 论《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15. 生态隐喻的认知和功能视角 1. 《尼伯龙根之歌》的母题解读 2. 《迷惘》的象征性研究 3. 从篇章语言学角度看德汉熟语在政治评论中的功能 4. 黑塞作品中的漫游主题 5. 施尼茨勒作品中的世纪末的精神病态 6. 余华小说德文译本的功能等效问题之探讨 7. 评价理论下的应用文研究 8.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 9.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逻辑关系显化研究 10. 多语种同义词组的自动建立研究 11.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模糊限制语应用对比研究 12. 《中国英语课标》与《美国外语学习标准》的比较研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德语文学鉴赏与分析I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德语文学导论课的深化和延伸,主要介绍20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流亡文学的作家作品。开设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德语文学已有的理解,增强对德语文学的感知力,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教师在本课程提供德语文学的著名篇章,讲授一定的文学鉴赏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理清德语国家文学发展脉络的同时获得应有的感性认识,并逐渐形成独立进行文学研究与鉴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文学修养。 2.设计思路: 在学期开始之初,教师为学生列出研读文本、讨论题目和参考书目等。学生就不 同的文本和题目自主组成小组做课前准备,包括细读文本、收集、查阅、整合资料等, 并以课堂报告和PPT等形式展示其研究结果。教师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引 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与学生一起讲评结果。20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流亡文学的 代表作家及作品。要求学生掌握德国流亡文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特征;了解德国流 - 1 -

亡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相互关系;能够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和鉴赏。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德语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I”的先修课程为本专业第一至第五学期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德语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I作为德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学文化综合素质。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达到如下目标:对德语文学史上“流亡文学”有清晰的概念;对其产生、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流派特征、文学史地位等问题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流畅阅读并准确理解所选经典作家作品的德语原文;对所选作品的美学特征、思想性和历史性方面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对上述作品在德国和中国的研究现状有所管窥;客观理解并把握和“流亡文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和哲学美学因素;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分组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德语文学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德语专业参考书目与资源汇总!!!

德语专业参考书目与资源汇总 一、德语语音 《德语语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德语发音与纠音》,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德语语音学》,北京出版社; 德语语音练习教程(上下)视频; 二、自学与培训类教程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走遍德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目标强化德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速成》(修订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300小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无师自通德语50课; 三、非德语专业大学教材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大学德语》(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大学德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四、德语专业大学教材 《基础德语》(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德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级德语》,同济大学出版社;

《大学德语教程》(四年级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五、德语专业高年级参考书目 《德国概况》,同济大学出版社; 《德语语言学教程》王京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六、德语听力 《德语初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德语中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德语高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德语听力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语慢速听力MP3 + 文本; 《循序渐进德语听力》; 德语听力教程100课时(mp3+文本); [谈遍欧洲.阿斯泰里克斯学德语.听力朗读练习].Lernen.Sie.Deutsch;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全套电子书及Mp3(带语音教程); (首发)德国总理2009年新年讲话mp3(含听力原文); 自己整理今年下半年德国之声文章和听力; 大学德语四级1995-2000年听力MP3; 七、德语口语 《德汉口语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初级德语口语教程; 现代口语入门- 德语2000句mp3;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沪江德语翻译:德语专业就业前景

作者:沪江德语寺栖目译来源:abi.de 德媒abi.de盘点了一波适合德语专业同学们的职业,有没有合你心意的呢? 1. Computerlinguist/in 计算机语言学家 Aufgaben: Erforschen der Analyse und Verarbeitung von Sprache mithilfe des Computers, Entwickeln von Softwareprogrammen, zum Beispiel zur Spracherkennung oder -verarbeitung 工作任务:借助电脑,研究关于语言的分析和处理,开发软件程序,比如用于语音识别或者语言处理 M?gliche Arbeitgeber: Softwareunternehmen, Hochschulen, Forschungseinrichtungen 潜在雇主:软件公司,高校,研究机构 2. Dolmetscher/in / übersetzer/in 翻译(口译与笔译) Aufgaben: übersetzen von einer Sprache in eine andere (Dolmetscher übersetzen mündlich, übersetzer schriftlich) 工作任务: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口译者口头翻译,笔译者书面翻译) M?gliche Arbeitgeber: übersetzungsbüros, Dolmetscherdienste, EU-Institutionen, Beh?rden 潜在雇主:翻译工作室,口译公司,欧盟机构,行政机构 3. Dramaturg/in 戏剧顾问

英美文学导读(DOC)

Poetry Sonnet 18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选自(Sonnet 18)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eternal lines:the eternal beauty brought forth by poetry to the one he loves 这首诗表达了:1.praise the power of artistic creation 2a profound.meditation on destructive power of time and the eternal beauty of poem. From Paradise Lost All is not lost; the unconquerable will, And study of revenge, immortal hate, And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 And what is else not to be overcome? …….. To wage by force or guile eternal war Irreconcilable, to our grand foe 选自(Paradise Lost《失乐园》1667)作者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 代表作还有(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1671和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1671) 失乐园取材于《旧约·圣经》(the old testament) All is not lost: unconquerable will, revenge, immortal hate,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 eternal war: pull down the god from his throne grand foe: go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新编大学德语第三册语法

Klick auf Deutsch 3语法总结 Einheit 1. I. Irrealer Vergleichssatz (非现实比较从句) mit … als ob “ z.B: ner Traum w?re. Es tut so, als ob er nichts davon geh?rt h?tte Es scheint, als w?re alles nur ein sch?ner Traum . Es tut so, als h?tte er nichts davon geh? rt. re. Es sieht nur so aus, als ob er regnen würde. Sie sieht nur so aus, als w?re sie verliebt . Es sieht nur so aus, als würde er regnen. II.Relativsatz (关系从句) mit … was “ und … wer “ 1.Relativsatz mit … was “ N . was 当先行词为das, alles, etwas, nichts, vieles, … was “ G . dessen einiges 及名词化的形容词最高级时,关系代 D . dem 词可用 … wa s “。 A . was z.B: Liebe ist alles, was dich gl ücklich macht. nste, was ich erlebt habe. llt, (das) gef?llt mir auch. Was ich gedacht habe, (das) hast du geschrieben. , (das) macht mich nicht hei?. 2. Relativsatz mit … wer “ N . wer … wer “ G . wessen D . wem A . wen rt auf, nur an sich zu denken. Wer zu viel arbeitet, dem fehlt die Zeit, sich auszuruhen. Wer zu sp?t kommt, den bestraft der Lehrer. Wen ich einmal gesehen habe, den vergesse ich nie. llt, der kann es auswendig lernen. III.Modalsatz (情况状语从句) mit … indem “/… dadurch, dass... “ Liebe w?chst, indem man Schwierigkeiten gemeinsam überwindet. Wie? Indem man Schwerigkeiten gemeinsam überwindet, w?chst Liebe Auf welche Weise? Liebe w?chst dadurch, dass man Schwierigkeiten gemeinsam überwindet. Wie? Dadurch, dass man Schwierigkeiten gemeinsam überwindet, w?chst Liebe. Wodurch?

德语翻译:篇章的内部要素

篇章的内部要素 制作:李若琦卢姚姚

E B L O W F H I A C D J N M P Q S U V R X Y K O T Z D Christiane Nord 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功能主义目的论第二代代表人物、国际翻译培训方面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生于1943年,1967年毕业于海德堡大学,主修西班牙语和英语。1983年在海德堡大学获浪漫主义文学研究博士学位。1993年获维也纳大学颁发的应用翻译学与翻译教学资格证书。她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德国海德堡大学(1967-1994),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1991-1992),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1994-1996),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客座教授,1996)。自1996年以来,她一直在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技大学担任翻译与专业化交流学院的主任,1998至2000年任该校副校长。她曾得到德国学术交流委员会的资助到印度、印尼、泰国、阿根廷、巴西、古巴和越南等国家做短期访问教授,并到过西班牙、丹麦、芬兰、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讲学。诺德集译者、教师、翻译研究者于一者,发表了约80篇有关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她的论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翻译中的语篇分析、译员培训、翻译功能类别等。她曾任或现任多份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其中包括The Translator(曼彻斯特,圣热罗姆)、Sendebar 西班牙格拉 纳达大学、Across(匈牙利布达佩斯)、Cuaderns(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及(巴西弗洛 里亚诺波利斯)。她是德国联邦翻译协会会员,德国-西班牙教师协会(DSV )和欧 洲翻译研究学会(EST )的会员。主要著作:目的性行为(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ained)

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

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 【摘要】:本论文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词典的翻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考察了篇章论框架下汉英词典翻译中的相关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期对汉英词典的编纂及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篇章语言学本身并非一个完全成熟的语言学理论,而且包含不同的视角,本论文主要从篇章性的7个标准出发,讨论汉英词典的翻译问题。论文为跨学科研究,在讨论中融合了篇章语言学、词典学及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本论文除了导言和结论以外共分为六章。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范围,并从词典学与语言学、翻译学、及篇章语言学三个方面做了文献综述。第一章讨论词典作为篇章的概念。本章首先讨论了一些主要的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编纂的相互关系,为把篇章语言学引入词典学做了理论上的铺垫。所论及的语言学理论包括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笔者认为,虽然这些语言学理论从不同角度为词典编纂提供了理论支持或指导,但就汉英词典的翻译而言,它们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而篇章语言学却能为汉英词典的翻译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笔者对篇章语言学做了简要回顾,对词典工具论、词典交际论这两个观点做了批判性的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词典篇章论的观点。第二章讨论形式衔接及意义连贯与汉英词典的翻译问题。笔者发现,就词典文本而言,形式衔接主要是指词典中参见的设置,尽管其他形式衔接的方式在词典文本中也很常见,而

意义连贯则主要体现在词典释义的一致性上。具体而言,意义连贯包括条目选择与安排的一致性、条目译文的一致性、用法标签的一致性、解释性对等词的一致性、词类标注的一致性以及条目译文的多样性等问题。第三章讨论可接受性与汉英词典的翻译问题。事实上,词典文本的可接受性主要体现在条目及配例译文的可接受性方面。而汉英词典翻译的可接受性可从两个方面讨论:(1)如何协调译文的准确性和地道性,(2)如何看待新词翻译的可【关键词】:汉英词典篇章语言学词典翻译篇章性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15.9;H06 【目录】:ACKNOWLEDGEMENTS4-6论文摘要6-10ABSTRACT10-13CONTENTS13-16CHAPTER0INTRODUCTION 16-340.1PURPOSEOFTHEDISSERTATION16-170.2RATIONALEFOR THEPRESENTRESEARCH17-230.3SCOPEOFDISCUSSION23-240.4. LITERATUREREVIEW24-300.4.1(Bilingual)LexicographicStudiesandL inguistics24-270.4.2TextLinguisticsandLexicography27-280.4.3Bilingual LexicographyandTranslationStudies28-300.5PREVIEWOFTHEDISSERT

德语教材参考

德语教材参考 对德语初学者来说,一本(套)好的德语教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国内出版的德语教材数量与其他语种(如英语,日语,法语等)相比较少。但是综合起来看,国内出版社出版(或原版部分翻译引进)的德语教材还是不少的,各套教材各有特点,参差不齐。如何选择一本(套)合适的德语教材,令不少德语初学者感到困惑。根据我们对各种教材的了解,以及各种教材使用者的意见反馈,特做出以下说明,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国内可以买到的德语学习教材。 1:《德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者:梁敏等。第一二册配练习册。 说明:该套教材主要为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用书,内容较多,每课(除语音课外)内容包括课前图画,主要课文(一般为3到4篇),课文练习,语法讲解,语法练习,词汇,单词表等。 该套教材内容跨度较大,内容涉及德国概况、德国国家生活、德语文学等方面。语法采用德语讲解,对初学者来说使用比较困难。但如果有意更深更系统的学习德语基础知识,并且之前有一定的德语基础和方便的针对性辅导的话,这套教材会很适合。 2:《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新版)已经出版。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编写。 说明:该套教材主要为国内各德语培训班使用,这套教材主要就是为出国人员强化学习而编写。内容选材较新,单词量大,内容涉及德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据DSH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课文和练习。如果学习德语的目的是出国留学,可以考虑使用这套教材。 3:《大学德语》(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书良等编。 说明:该套教材是典型的中国式外语学习教材。该教材在页书上大大少于以上两套教材。共四册。语音部分6课,其他为学习课文。课文内容包括课文目录(主要内容列表)逐渐加大,感觉其难度基本和德语教程保持一致。课文单词表,词汇、课文练习(包括动词讲解,翻译,完形填空,回答问题等),语法(该套教材语法主要采用中文讲解,并配以表格形式说明,对初学者,特别是自学者来说,学习效果会比较好),语法练习。课文2,课文2单词表,课文2配套练习。 根据笔者授课体会,该套教材比较适合希望循序渐进学习者使用。 4:《目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目标》是供德语强化教学使用的一套基础教材,包括综合课本四册及教师手册二册。此外,配有听力技能训练课本两册、阅读技能训练课本两册及录音磁带,供出国大学生、研究生及进修生德语强化班两个学期教学使用。本教材力求体现我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批转试行的《出国留学人员德语强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及教学内容,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听、说训练,遵循交际法原则,重视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学生通过一年学习,可以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 该套教材比较老,对于希望学习了解最新德国社会生活情况的朋友来说,不大适合。 5: 《走遍德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德国原版教材

德语经典62句,让你明白你的人生教学内容

1、Jeden Tag gibt's die Moeglichkeit eines Wunders. 每一天都有发生奇迹的可能! 2、Jeder Mensch ist geheimnisvoll. Du hast gar keine Ahnung, wie gut oder schlecht er ist, bis du ihn wirklich kennst und die Wahrheit siehst. 每個人都是非常神秘的,你並不知道他是好或着壞,直到你瞭解他和看到他真實的一面。 3、Liebe ist nicht jemanden zu finden, mit dem du leben kannst. Liebe ist jemanden zu finden, ohne den du nicht mehr leben willst. . 所谓爱情,不是找一个能一起生活的人,而是寻找到那个没他/她就没法生活的人。 4、Das schlechteste Gefühl ist, dass man nicht weiss, zu warten oder aufzugeben. 最糟糕的感觉,莫过于不知道应该等待还是放弃。 5、Alles, was ich mache und sehe, erinnert mich an dich. Das ist Liebe. 爱情就是,无论我做什么、看到什么,想到的都是你。 6、Das Schicksal bestimmt, wer in unser Leben reinkommt. Aber es ist das Herz, das entscheidet, wer innen drin bleibt. 命运决定谁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心决定我们与谁并肩。 7、Das Wichtigste im Leben ist, von den Lebenserfahrungen zu lernen und am Ende ein besserer Mensch zu werden.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经历的所有事情中学习,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8、Du bist nicht mehr alles für mich. Aber das bedeutet nicht, dass du jetzt nichts für mich bist. 只是因为你不再是我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你对我而言无足轻重。 9、Mensch, der am schwersten vergessen wird, ist der: du besitzest ihn nie...aber er machte dich schon mal glücklich. 最难忘记的人是那些不曾拥有,但曾给你带来快乐的人。 10、Wenn die Welt sagt: "Geb auf!" Hoffnung flüstert ins Ohr:"Versuch es noch mal!" 当全世界都要我放弃时, 还是希望有人能轻语一声: 再试一次. 11、Manchmal wenn du so tust als ob du dich nicht kümmerst, wirst du ihn mehr vermissen. 有时候,越是假装不在乎,对他越是思念。 12、Es soll jedem Maedchen klar sein, dass sie nicht so einen Mann braucht, der sie nicht auf dem ersten Platz braucht. 每一个女生都应该明白,她们不需要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男孩。 13、Warum du manchmal viel von anderen erwartest, ist weil du das gleiche für sie machen willst. 有时候,你之所以对别人怀有很大的期待,是因为你愿意为TA付出那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