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辅导资料

目录

第一章集合 (2)

0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0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

03、集合的运算 (9)

第二章函数 (12)

01:函数的概念 (12)

02、函数的表示方法 (15)

03、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0)

04、函数的单调性 (24)

05、函数的奇偶性 (29)

06、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34)

07、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37)

08、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43)

09、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47)

10、幂函数 (52)

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55)

第一章集合

0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课本知识梳理

1.集合

1.1一般地,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叫做集合。

①集合是现代数学中一个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集合语言是数学中最基础、最通用的数学语言,它精确地表达了各类对象之间的关系,能更简洁、更准确的表达有关的数学内容.

②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人、物品、数学对象等,其种类没有限制,但这些对象必须是确定的.

③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有相同的特征,也可以是不同类的,只要它们能够确定,并且集中在一起,就能构成一个集合.

1.2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_________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1.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通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通常用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大特征,利用这三大特征,一方面可以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与集合有关的问题.

1.4.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给定的研究对象是确定的,明确的,才能组成一个集合,反之研究对象不明确、不确定就不能组成集合;②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给定一个集合,某元素在不在集合中(要么在、要么不在),是明确的、确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

例题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

(1)美丽的小鸟;(2)不超过20的非负整数;

(3)立方接近零的正数;(4)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

练习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

(1)跑的快的人;(2)比8大3的整数;(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所有点;(4)很小的实数.

1.4.

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元素在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2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3

例题2.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1,0,x .若x 2∈A,求实数x 的值。

练习2.已知集合A 2

,,1x x 由

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 由1,2,x 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 与B 相等,求x 的值.

1.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两种关系:属于和不属于,这两种关系只适用于元素与集合,不能用于集合与集合之间.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这两种关系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例题3.若所有形如23+a b (a ∈Z,b ∈Z )的数组成集合A ,判断226-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

练习3.集合A 是由形如3

21),(,3-∈∈+的数构成的,判断Z n Z m n m 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

1.6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1.7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①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元素之间用“,”分隔;元素个数较少或元素个数较多但是有明显规律时可用列举法,例如正整数集;元素个数较多又没有明显规律时不适合用列举法.

②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是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二是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括号内,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 ③用图示法表示集合,可以用于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题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比5大3 的数; (2)方程013642

2

=++-+y x y x 的解集; (3)不等式23>-x 的解的集合; (4)二次函数102

-=x y 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练习4.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4

(1)所有4的整数倍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632<+x 的解的集合;

(3)大于6且小于1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4)所有平行四边形组成的集合.

例题5.集合A={1,3,5,7,…}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 A.},{N n n x x ∈= B. },12{N n n x x ∈-= C. },12{N n n x x ∈+= D. },2{N n n x x ∈+= 练习5.请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四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集合的分类

1.8.1集合按元素个数分为 、 、 ,我们所说的单元素集合、双元素集合也是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分类的。 1.8.2集合按元素的属性分为数集、点集、序数对等。

二、课堂练习题组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能构成集合的有( )

(1)大于3小于100的奇数;(2)班里的高个子;(3)方程x x =2

的所有实数根;(4)中国古代的美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自然数集中最小的元素是1,这句话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合{1,2,3}与集合{3,2,1}相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集合m m A 则},,0,1{=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5

5.若集合1},0{2-=+=则x x x A ________A

6.设集合M={平行四边形},p 表示某个矩形,q 表示某个梯形,则p_____M, q______M 。

7.将集合},42{Z x x x ∈<<-用列举法表示出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等式183-<+x 的解集用描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体偶数集用描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集合A={0,1,2},集合B=}1{A x x ∈-,则B=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点的集合M =}0),{(≥xy y x 是指 (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12.若集合A ={(0,2),(0,4)},则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课后练习题组

1.给出以下四个对象,其中能构成集合的个数为( )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所有参展国家 ②与2接近的全体实数;③学校图书馆好看的书;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

A. 1

B. 2

C. 3

D. 4

2.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有6-a ∈A,那么a 为( ) A.2 B.2或4 C.4 D.0

3.已知集合}1,1{+=m A ,则实数m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4.已知集合P 中元素x 满足:a x N x <<∈2,且,又集合P 中恰有三个元素,则整数a =__________.

6

5.已知A=∈-+-3},12,52,2{2

且a a a A ,求实数a 的值. 6.已知集合A=}012{2=+-x ax x

(1)若A 中恰好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值; (2)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7.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

A.)}3,2{()},2,3{(==N M

B.}3,2{},2,3{==N M

C.}1{},1),{(=+==+=y x y N y x y x M

D.)}3,2{(},3,2{==N M

8.方程组 ?

?

?-=-=+11

y x y x 的解集是 ( )

A .}1,0{==y x B.}1,0{ C. )}1,0{( D.}10),{(==y x y x 或 9.集合{}

23<-∈+x N x 用列举法表示应是 ; 10.在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12.设集合B=}26

{N x

N

x ∈+∈ . (1) 试判断元素1和2与集合B 的关系; (2)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0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课本知识梳理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7

1.子集概念

1.1定义:一般地,对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 中的______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_____________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_________________,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

1.2子集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Venn 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有 个子集,有 真子集。 若A ?B ,则包括A B 和A=B 两种情况,正确区分子集与真子集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个数的多少,以一定的顺序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 例题1.已知集合A={1,2,3,4},写出A 集合所有的子集。

练习1.集合B={3,2,5},则B 集合有几个子集,分别是:

2.真子集概念

2.1定义:如果集合___________,但存在元素_________________,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_________________,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于A ”). 2.2用Venn 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写出满足},{b a A },,,{d c b a 的所有集合A.

练习2.若? A },,,{d c b a ?,写出所有集合A.

3.用子集的概念描述集合相等

如果 ,那么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两个集合相等时,其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与顺序无关,但要注意检验,排除与集合元素互异性或与已知矛盾的情况.

例题3.若},,0{},,1{2b a a a

b

a +=,求20112011

b a +的值.

练习3.已知集合A=,,且B A },,0{B },,,{A ==-=y x y x xy x 求实数y x 与的值.

8

4.空集

4.1定义: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叫空集. 4.2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

4.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_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子集的有关性质

5.1任何一个集合A 都是它本身的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5.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_______________.

例题4.已知集合A=,且B A }32{B },222{?<<-=+<<-x x a x a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练习4.已知不等式1+<

二、课堂练习题组

1.集合{0,1}的子集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 A ,则A ≠?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 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⑴a _________};,,{c b a ⑵?__________};01{2=+∈x R x ⑶}0{__________}{2

x x x =; ⑷}1,2{_________}.023{2

=+-x x x

4.若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为5个,则它所有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个,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个.

5.写出集合A=}3,2,1{的所有子集.

三、课后练习题组

1.如果}1{->=x x A ,那么正确的结论是( ) A .0A ? B.{0} A C.{0}A ∈ D. ?A ∈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9

2.集合}30{Z x x x A ∈<≤=,且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5 B.6 C.7 D.8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 0};0{∈ ②?

{0}; ③{0,1})};1,0{(?④)},{()},{(a b b a =

A.1

B.2

C.3

D.4

4.集合}{},{2

2

x y y Q x y x P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P

Q B.Q P = C.Q P ? D.P

Q

5.集合U 、S 、T 、F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 ①S U; ② F T; ③ S T; ④ S F; ⑤ S F; ⑥ F U.

6.已知集合,,}01{},0158{2A B ax x B x x x A ?=-==+-=若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M ,并写出M 的所有子集。

03、集合的运算

一、课本知识梳理 1.集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U

S T F

10

1.1并集:一般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_________________(读作“A 并B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要注意并集定义中的“A ∪B ”是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必须保证不重不漏.

②深刻领会“或”的内涵:并集语言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含义是不同的,生活语言中的“或”是“或此”“或彼”只取其一,并不兼存,而并集中的“或”则是“或此”“或彼”“或此彼”,可兼有.

1.2交集:一般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作_________________(读作“A 交B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集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它们没有交集,而应说交集为空集.

例题1.若集合A={}32<<-x x ,B={}41>-

练习1.已知集合M =}13{<<-x x , N={x x ≤―3},求M ∪N , M ∪N.

1.3全集:一般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为U 。 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果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Z 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R 为全集,这时Z就不是全集.

1.4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求一个集合的补集的前提是这个集合是全集的子集.

②在解答集合的交、并运算时,常会遇到A∪B=B,或A∩B=A等这类问题,解答时应充分利用交集、并集的有关性质,准确转换条件,有时也借助于数轴分析处理,另外还要注意“空集”这一隐含条件. 例题2.已知全集U ,集合A={1,3,5,7},C U A={2,4,6}, C U B={1,4,6},求集合B.

练习2.设集合A=},21,{B },40{2

<<--==<

例题3.设集合A={-2},B={},01R a ax x ∈=+,若A ∩B=B ,求a 的值.

练习3.已知全集U=}32,3,2{2

-+a a ,若A=}2,{b ,C U A={5},求b a ,的值.

2.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

⑴A ∩B=B_____A ,A ∪B=B____A.

⑵(A ∩B)∩C=A____(B ∩C),(A ∪B)∪C=A____(B ∪C).

⑶A ∩(B ∪C)=(A ∩B) ______(A ∩C),A ∪(B ∩C)=(A ∪B) ______(A ∪C). ⑷A ∩B______A ,A ∩B______B ,A______A ∪B ,B______A ∪B. ⑸A ∩?=______,A ∪?=______.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11

⑹若A ?B,则A ∩B=______,A ∪B=______. ⑺C U (C U A )=______,C U U= ______,C U ?=______.

二、课堂练习题组

1.集合A={1,2,4},B={2,3,6},则A ∪B=( )

A .{1,2,2,3,4,6} B.1,2,3,4,6 C .{2} D.{1,2,3,4,6} 2.集合A={1,2},集合B={(1,2)},则A ∩B= ( )

A.{1,2}

B.{(1,2)}

C. ?

D.{1,2,(1,2)} 3.集合A=},2,0{a ,B=},1{2

a .若A ∪B={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1 C.2 D.4

4.已知全集U={}51≤≤x x ,A={}21<≤x x ,则C U A=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全集U={0,1,2},且C U A={2},则A=_______________.

6.设集合A={}21<<-x x ,集合B={}31<

三、课后练习题组

1.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 ∩B= ( ) A .{3,5} B.{3,6} C.{3,7} D.{3,9}

2.已知集合A=},0{>x x B=}21{<<-x x ,则A ∪B=( )

A .}1{->x x B. }2{

3.如图所示,I 是全集,A ,B 是I 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A ∩B B.B ∩(C I A) C.A ∪B D.A ∩(C I A)

4.满足{1,3}∪A={1,3,5}的集合A 有__________个.

5.已知集合A=},1{且A ∪B=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集合A={1,3,5}, B ={1,2,12

-x },若A ∪B ={1,2,3,5},求x 及A ∩B.

7.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高一(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田径比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

12

第二章 函 数

01:函数的概念

一、课本知识梳理 1.函数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_________,在集合B 中都有________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___________. ①函数的概念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函数通常就是描述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例如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之间的关系.

②从函数的定义可以看出,函数是定义在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两个数集都是非空集合,否则,就不能在两个集合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③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判断,即A、B必须是非空数集;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必须有元素与其对应;A中任一元素B中必须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例题1.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A 到B 的函数? (1).A=R, B=x y x f x x =→>:},0{; (2).A=Z, B=Z, 2

:x y x f =→; (3).A=R ,B=Z ,x y x f =

→:;

(4).A=[-1,1], B={0}, 0:=→y x f .

练习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1)A={0, 1, -1, 2, -2},B={0, 1, 4},对应关系2

:x y x f =→; (2)A=B=R ,对应关系x y x f ±=→:; (3)A={0,1,2,3},B={0,1,3

1

,21},对应关系x y x f 1:=→.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A x x f y ∈=),(,其中x 叫做自变量,___________叫做函数的定义域;____________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__________.值域是__________的子集.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13

3.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讨论函数问题时,要保持定义域优先的原则.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要先求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同,则不相等;若定义域相同,再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若解析式相等,则相等,否则不相等.

②求定义域问题可以归纳为解不等式问题,如果一个函数需要几个限制条件时,那么定义域为解各限制条件所得的范围的交集,利用数轴便于问题的解决; ③求定义域时不应化简解析式; ④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数集,不能用“或”连接,而应用并集符号“∪”连接.

⑤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值域的概念,即对于定义域A 上的函数,其值域是指集合

例题2.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1);1)(,)1()(0

=-=x g x x f (2)2)(,)(x x g x x f =

=;

(3);)1()(,)(2

2

+==x x g x x f (4)2)(,)(x x g x x f =

=.

练习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表示相等函数?

(1)444)(,4)(x x g x x f ?==;

(2)4)(,4

16

)(2-=+-=

x x g x x x f ; (3)t t t g x x x f 3)(,3)(2

2

+=+=.

例题3.已知.)1(),(),1(),1(,1)(的值分别求+-+=x f a f f f x x f

练习3.已知函数,2)(2

x x x f -=分别.)2(),1(),1(),0(的值求++x f a f f f

4.区间

设.,b a b a <是两个实数,且

4.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______________;

4.2满足不等式a ≤x

14

例题4.把满足下列集合用区间表示出来.

(1)=<<-}41{x x ________________. (2)=<≤-}41{x x ________________. (3)=≤≤-}41{x x ________________. (4)=<}4{x x ________________. (5)=>}4{x x ________________. (6)}42{>

二、课堂练习题组

1. 已知A={}3,2,1±±±,B={1,2,3},则对应关系x y x f =→:是否为A 到B 的函数?__________

2. 函数1)(1)(2

-=-=x

x x g x x f 与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吗?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3(,)1()(2

f x x f 则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值为时的求满足x x f x x f 2)(,1)(=-=________________.

5. 满足不等式3

6.已知的值求且函数满足)12(,2)4(,4)3(),()()(f f f b f a f ab f ==?=.

三、课后练习题组

1.与函数32x y -=

为同一函数的是 ( )

A.x x y 2-=

B. x x y 2--=

C. 32x y -=

D. x

x y 22

-

= 2.已知)2()2(,)(2

-++=f f x x x f 则为 ( ) A .0 B.8 C.12 D.36 3.已知为则)]1([,1)(f f x x f += ( ) A .0 B.1 C.2 D.3 4.已知?

?

?=-<+>-=)3(0(,1)

0(,1)(f x x x x x f ,则)____________.

6.已知函数??

?

??>+=<-=,)0(,1)0(,0)0(,1)(22x x x x x x f (1)当的值;时,求)(4x f x =(2)的值;时,求当x x f 4)(=

(3)求.)]}2([{的值-f f f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15

02、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课本知识梳理 1.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1.1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 1.2用图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1.3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

1.4一般地,作函数的图像主要有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求函数的解析式实际上就是寻找函数三要素中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在已知自变量和函数值的条件下求对应关系,其常用的方法为待定系数法和换元法。

②当已知函数的类型时,可设出其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当不知函数类型时,一般可采用换元法,但要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

③另外,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还有配凑法、解方程组法等。

例题1.已知x

x x x x f 1

1)1(22++=+,求)(x f 的解析式。

练习1.已知x x x f 2)1(+=+,求)(x f 的解析式。

例题2.已知2

2

1

)1(x x x

x f +=+ )0(>x ,求)(x f 的解析式。

练习2.已知x

x x x x f 1

1)1(22++=+,求)(x f 的解析式。

例题3.已知二次函数)(x f 满足82)()1(0)0(++=+=x x f x f f ,,求)(x f 的解析式.

练习3.设)(x f 是一次函数,且34)]([+=x x f f ,求)(x f

16

例题4.设函数)(x f 满足)0()1(2)(≠=+x x x

f x f 求)(x f 函数解析式.

练习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1)(2)(+=+-x x f x f ,求)(x f 的解析式。

④图像法是表示函数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便于数形结合求解 问题.

⑤一般地,作函数图像主要有三步:列表、描点、连线.作图时一般应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在定义 域内化简函数解析式(可能有的要表示为分段函数),再列表描出图像,并在画图象的同时注意一些 关键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分段函数的区间端点等. 例题5.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1Z x x y ∈-= (2) ))30(,3422

<<--=x x x y

练习5.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1,1

>=x x

y ; (2)]3,1[,342∈+-=x x x y .

2.分段函数

2.1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中,对于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关系不同,这样的函数称为____________,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____________,其值域是各段值域的____________.

2.2分段函数的图像应该____________来作,特别注意区间端点处对应点的实虚之分.

2.3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像,应首先根据绝对值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函数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作图.

①分段函数求值,一定要注意所给自变量的值所在的范围,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求得;若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则要考虑分段讨论求值。

②含有多层“f ”的问题,要按照“由里到外”的顺序,层层处理。

例题6.已知函数??

???≥<<-+-≤+=)3(,)33(,1)3(,2)(2

x x x x x x x f ,求))).1((()),4(()),2((f f f f f f f --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17

练习6.函数??

???≥<<--≤+=)2(,2)21(,)1(,2)(2

x x x x x x x f 中,若x x f 求,3)(=的值.

例题7.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下列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1)2+=x y ; (2)2+=x y .

练习7.已知12)(+=x x f ,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3)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3.映射定义

一般地,我们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在集合B 中都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它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映射是由两个非空集合A 、B 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所确定的,其中A 、B 是非空的,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A 、B 是有先后顺序的,A 到B 的映射与B 到A 的映射一般是截然不同的,即对应关系具有方向性.

②在映射中,集合A 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对应元素,不会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只能是“多对一”或“一对一”形式.

例题8.在映射),,(),(:},,),{(:y x y x y x f R y x y x B A B A f +-→∈==→且中, 则与A 中的元素(-1,2)相对应的B 中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

练习8.设集合A={1,2,3},B={0,1},试问:从A 到B 的映射共有几个?________________.

18

1. 已知=++=)2(),1()(x f x x x f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3)1(x f x x f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

?

??=->-=<+=)]}1([{,)0(,1)0(,0)0(,1)(22f f f x x x x x x f 则____________.

4. 对于上题中的分段函数,若==x x f 则,2)(____________.

5. 已知=-=-)(,12)(x f x x f 则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x f 是二次函数,且满足,2)()1(,,1)0(x x f x f f =-+=求)(x f 的解析式 .

7.下列图形中,不可能是函数)(x f y =的图象的是 ( )

8.已知1)(,23

02++=≤

≤x x x f x 则函数 ( ) A .有最小值-43,无最大值; B.有最小值4

3

,最大值1;

C.有最小值1,最大值4

19

; D.无最小值和最大值.

9.已知函数)(11,12)(x f x a ax x f 时,当≤≤-++=的值有正有负,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0.已知函数??

?

??<=>=)0(,0)0(,1)0(,)(2x x x x x f ,

(1)画出函数的图像;(2)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3(),2(-f f 的值.

11.直线a x =和函数12

+=x y 的图像可能有几个交点? 12. (1)直线a x =和函数[]2,1,12

∈+=x x y 可能有几个交点?

(2)若有一个直线a x =,则它与函数)(x f y =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多少?

博源教育课外学习班

授课地址:兰州市西固区方新雅苑9号楼2单元103

19

1.函数的交点个数为的图像与直线m x x f y ==)(( ) A .可能无数 B.只有一个 C.至多一个 D.至少一个 2.已知的表达式为则)(,1)1(x f x x f +=- ( )

A .x -2 B. x +2 C. 2-x D. 1+x 3.已知??

?=<-≥-=)]1([,)

1(,)1(,1)(f f x x x x x f 则( )

A .0 B.1 C.2 D.3 4.已知=+=-+)(,3)(2)()(x f x x f x f x f 则满足( ) A .1-x B.1+-x C.1--x D.1+x 5.已知)(x f 与)(x g 分别由下表给出

那么=))3((g f _________________.

A .1 B.2 C.3 D.4

6.已知?

??∈<+≥-=)

求3(),(,)6(),2()6(,5)(f N x x x f x x x f 的值. 7.已知集合}1,0{},,{==B b a A ,则从A 到B 的映射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在下列图中,bx ax y +=2

与)0(≠+=ab b ax y 的图象只可能是 ( )

9.设x x 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A={-2,0,2},则A ∩B = ( ) A .{0} B.{2} C.{0,2} D.{-2,0}

10.设x x 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则与B 中元素4相对应的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 11.已知A={0,1},B={-1,0,1},f 是从A 到B 映射的对应关系,则满足)1()0(f f >的映射有_____个.

A

20

03、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课本知识梳理

1.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的定义域遵循以下原则:

①如果)(x f 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x f 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x f 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0

)(x x f =,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果)(x f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______________的实数的集合. 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

1

32-++=x x y (2);2)1()(0-+=

x x x f

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x x y -+-=11; (2)x x y ---=

52

1

3

2

.

2.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求复合函数(抽象函数)定义域遵循两点: ①定义域是指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在同一对应法则f 下,括号内式子的范围是相同的。

例题2.(1)若)1(-x f 的定义域为[1,3],则)2(+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2(+x f 的定义域为[1,3],则)1(-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1)若)3(-x f 的定义域为[-1,2],则)(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 f 的定义域为[-1,2],则)3(-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各个章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必修三实用性和适用性在高一作用不大,所以高一上学期学必修一二,下学期学必修四五,跳过必修三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 αααα=-=-=- ?2 2 1cos 2cos 1cos 2sin 2 2 α α αα+=-=, ?2 cos 21cos 2 αα+= ,2 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三、辅助角公式: () 22sin cos sin α+=++a x b x a b x , 2 2 2 2 cos sin a b a b a b ???= = ++其中由,决定

四、三角变换方法: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 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2α的二倍;2α是4 α的二倍; ②2 304560304515o o o o o o =-=-=; ③()ααββ=+-;④ ()4 24 π π π αα+= --; ⑤2()()()()44 ππ ααβαβαα=++-=+--;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 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1”的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 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221sin cos sin90tan45o o αα=+==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 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三角函数式的变换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原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 高次降低次,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m n a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2)rs s r a a =)(;(3) s r r a a a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①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②x N N a a x =?=log ;③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①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②自然对数:以 71828.2=e 为底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如右图)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①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②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③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2)a b b a log 1log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注意:①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②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a>1 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

2015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经典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经典习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 2 π12-cos 2 π12的值为( ) A .-1 2 B.1 2 C .-3 2 D.32 [答案] C [解析] 原式=-(cos 2 π12-sin 2 π12)=-cos π6=-32. 2.函数f (x )=sin2x -cos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23 B .π C .2π D .4π [答案] B [解析] f (x )=sin2x -cos2x =2sin(2x -π4),故T =2π 2=π. 3.已知cos θ=13,θ∈(0,π),则cos(3π 2+2θ)=( ) A .-429 B .-79 C.429 D.79

[答案] C [解析] cos(3π2+2θ)=sin2θ=2sin θcos θ=2×223×13=42 9. 4.若tan α=3,tan β=4 3,则tan(α-β)等于( ) A .-3 B .-1 3 C .3 D.13 [答案] D [解析] 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3-43 1+3× 43=1 3. 5.cos 275°+cos 215°+cos75°·cos15°的值是( ) A.54 B.62 C.32 D .1+2 3 [答案] A [解析] 原式=sin 2 15°+cos 2 15°+sin15°cos15°=1+12sin30°=5 4. 6.y =cos 2x -sin 2x +2sin x cos x 的最小值是( ) A. 2 B .- 2 C .2 D .-2 [答案] B [解析] y =cos2x +sin2x =2sin(2x +π 4),∴y max =- 2. 7.若tan α=2,tan(β-α)=3,则tan(β-2α)=(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xy f(x)(x D)f(x)0y f(x)(x D)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xy f(x)f(x)0y f(x)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x)0y f(x)y f(x)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f(x)01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y f(x)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y kx(k0)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k(k0)y没有零点。②反比例函数xy kx b(k0)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2y ax bx c(a0)④二次函 数. 2xax bx c0(a0)(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x ax bx c0(a0)(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2xax bx c0(a0)(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xy a(a0,且a1)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 y logx(a0,且a1)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a n0n0y x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fxfx0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

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再把复杂的函数y,yfx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这另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12fafb0a,b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fafb0a,bfx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上连续,且a,b②在区间上单调。 8、函数零点的性质: f(x)0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xf(x)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00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009、二分法的定义 y f(x)f(x)f(a)f(b)0[ab]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f(x)10、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f(a)f(b)[ab]0(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 x(ab)(2)求区间,的中点; 1f(x)(3)计算: 1f(x)x0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11xf(x)x(a,x)f(a)0b②若<,则令=(此时零点); 1101xf(x)x(x,b)f(b)|a b|0a③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1110a b 零点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 1

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2. 3.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节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 集合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 },01|{2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A C B C B .()()A B A C C .()()A B B C D .()A B C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4)x x 212=+的解可表示为{ }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1.用符号“∈”或“?”填空 (1)0______N , 5______N , 16______N (2)1 ______,_______,______2 R Q Q e C Q π- (e 是个无理数) (3{} |,,x x a a Q b Q =∈∈ 2. 若集合{}|6,A x x x N =≤∈,{|}B x x =是非质数,C A B =,则 C 的 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 3.若集合{}|37A x x =≤<,{}|210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_. A B C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总结 集合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和不属于(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与元素 (3)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 子集:若 x A x ,则 A ,即 是 的子集。 B B A B 、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子集有 2 n 个,真子集有 (2 n -1) 个。 1 A n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 A 注 2 关系 、对于集合 A,B,C, 如果 A ,且 B C, 那么 A C. 3 B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4 真子集:若 且 (即至少存在 x 0 但 ),则 是 的真子集。 集合 ABAB B x 0 A A B 集合相等: A 且 A B A B B 集合与集合 定义: A B x / x 且 x B 交集 A 性质: , , , , AAAA ABBAABA,ABBAB A 定义: A B x / x 或 x B 并集 A 性质: , , , , , 运算 AAAA AABBAABAABBAB A Card( A B) Card( A) Card( B) - Card( A B) 定义: C U A x/ x U 且x A A 补集 性质: A) A , A U , C U (C U A) , , (C U (C U A) A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函数

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若三点A (3,1),B (-2, 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33(x +1) B .y -2=3(x -1) C.3x -3y +6-3=0 D.3x -y +2-3=0 4.直线3x -2y +5=0与直线x +3y +10=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重合 D .异面 5.直线mx -y +2m +1=0经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1,-2) D .(1,2) 6.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0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7.点P (2,5)到直线y =-3x 的距离d 等于( ) A .0 B.23+52 C.-23+52 D.-23-52 8.与直线y =-2x +3平行,且与直线y =3x +4交于x 轴上的同一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x +4 B .y =12x +4 C .y =-2x -83 D .y =12x -83 9.两条直线y =ax -2与y =(a +2)x +1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 B .1 C .0 D .-1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所在的直线是3x -y +2=0,直角顶点是C (3,-2),则两条直角边AC ,BC 的方程是( ) A .3x -y +5=0,x +2y -7=0 B .2x +y -4=0,x -2y -7=0 C .2x -y +4=0,2x +y -7=0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 ,Y}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 -3>2} ,{x| x -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 B A ?? /?/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 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 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教室里面所有的人……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 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 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D x x f y ∈=0)(=x f x 数的零点。 ))((D x x f y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 )(x f y =0)(=x f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 y =x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0)(=x f ?)(x f y =x ?有零点. )(x f y =3、函数零点的求法: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10)(=x f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2)(x f y =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k =≠②反比例函数没有零点。(0)k y k x = ≠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b k =+≠④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2 0(0)ax bx c a ++=≠x 二次函数无零点. 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0,1)x y a a a =>≠且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log (0,1)a y x a a =>≠且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 y x α =0n >0n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 ()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这另()0f x =12,y y 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f x 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a b ()()0f a f b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a b ()f x 上连续,且②在区间上单调。()()0f a f b <(),a b 8、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0)(=x f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10分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互督互评,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讲评。 “巩固练习”10分钟,组长负责,组点评。 “个人总结”5分钟,根据组讨论情况,指出对规律,方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能力展示5分钟,教师作出总结性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 (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 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 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 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 a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a属于A ,记作 ,读作””。 如果 a不是集合 A的元素,就说 a不属于A ,记作,读作””。 7、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 (二)合作探讨 1、下列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3) 2的近似值 (4)爱好唱歌的人 (5)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6)本届奥运会我国参加的所有运动项目。

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技巧解答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 1、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图示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 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例题: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3.若集合M={y|y=x 2-2x+1,x ∈R},N={x|x ≥0},则M 与N 的关系是 . 4.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 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 7.已知集合A={x| x 2+2x-8=0}, B={x| x 2-5x+6=0}, C={x| x 2-mx+m 2-19=0}, 若B ∩C ≠Φ,A ∩C=Φ,求m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