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美在数学教学中

美在数学教学中

美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是美的,正如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并将美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从而用美去熏陶学生的才智,用美去召唤学生的心灵,乃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美感是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愉悦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美感最鲜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始自终都充满着浓郁、强烈的情感色彩。

因此,在教学中以情感为核心,感知诱发情感,想象激化情感,理解梳理情感来激起学生情感的亢奋、诱发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感知大量的事实和现象,要借助语言、文字、图表、实物及模拟物获得理解教材必不可少的材料。

一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总能以准确生动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故事,耐人寻味的问题,直观形象的演示……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领悟出数学的独特魅力。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上初中时,他的沈元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课堂上讲述了世界数学中的一道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同学们,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真的,昨天晚上我还做了一个梦呢。

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他不得了,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摘下了皇冠上的这颗明珠……”这绘声绘色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从此采摘皇冠上的明珠这一美好的愿望成了陈景润一生追求的目标。

可见,在教学中把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知识化为形象简明的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能给以美的享受,其影响深远。

如学完相似形后,归纳为:证比例找相似,找不到,不生气,等线等比去代替。

既能激发学生情感,活跃气氛,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知识融会贯通。

在数学中还应结合教材,利用制作模型、挂图、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整齐和谐的公式,从而引导学生去感知数学美。

二、借助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审美的鉴赏力数学不是处处都存在显性美,往往在抽象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

浅谈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著名的哲学家沙利文却这样说过:“优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的几何与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

”而作为当今时代中的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清楚并运用数学中的数学美,把它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置身于数学教学情境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征。

但数学美却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译体系中。

没有音乐中的抒情旋律、没有美术中鲜艳的画面、没有文学中动人的诗歌。

因而缺乏数学素养的人往往感到它枯燥单调,神秘莫测,难以唤起审美情趣。

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简述如下:(一)揭示数学美,提高学生钻研数学的主动性数学学习虽然在创造性欲望的满足上无法与数学发现相比,但同样可以享受到“再发现”和“再创造”的喜悦。

一个概念的透彻理解,一个定理的巧妙证明,一个公式的正确使用,一个方法的恰到好处的运用,特别是一道难题经过冥思苦想后的突然悟出,真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圆的计算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圆面积推导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我应用了数学中的简单美特征,发给学生材料,先由学生按照印好的线剪拼,推导计算公式,然后小组讨论能否拼成其他图形。

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剪拼成了三角形、梯形,在我的指导下也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过程中,他们兴趣盎然,眼中闪耀着成功的喜悦。

(二)启迪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一个数学题的解法是否合理,除了有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外,还有美学标准。

例如应用题的解法常有多种,我们也提倡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那么在这多种解法中如何判断其优劣呢?其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标准--是否简捷。

如:”一条路长1200米,某工程队前3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解法一:(1200-1200x1/5)÷(1200x1/5+3)=12(天)解法二:1200+(1200x1/5+3)一3=12(天)解法三:[(1-1/5)÷1/5]x3=12(天)解法四:3÷1/5-3=12(天)后两种解法运算量小,道理也很清楚,特别是第四种解法.利用天数与与工作量的关系,一下子算出总天数,再减去已用的3天,马上得解,因而也是最清楚、最美的解法。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往往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但它同时也具备着独特的美感。

数学美是指在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它既包括数学的形式美,也包括数学的思维美。

数学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拥有广泛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数学美的内容展开探讨,并分析其对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数学美的内容1.数学的形式美数学的形式美是指数学表达和数学符号所具备的美感。

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准确性是数学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数学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具有简练的结构和逻辑,其中各种符号和运算符号的组合与排列展现出一种美感。

例如,欧拉公式e^iπ+1=0,虽然只包含了五个基本数学符号,却能够展示出数学界的伟大。

2.数学的思维美数学的思维美是指数学思维的独特性和深邃性。

数学思维的抽象和逻辑是数学思维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数学家们通过抽象出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独特之处。

例如,费马大定理在数学领域长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通过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的努力,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展示了数学思维的深邃和美感。

二、数学美对数学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美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资源,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展示数学问题的美感和思维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难题或数学优美的公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美的存在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通过推理和证明来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要求学生能够在数学符号和公式中感受到美的内涵,对数学问题进行审美评价。

关于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

关于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

关于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
数学美是指具有优美、简洁和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结论和
定理的集合体,它是用来描述和解决自然和人造世界各种现象和问
题的工具。

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
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首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因为数学美不仅仅是数学的形式美,更体现了数学的哲
学美和智力美。

数学美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
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愉悦地学习数学。

其次,应用数学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数学美的本质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这能够锻炼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

数学美中的定理和方法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它们能够启示学生如何面对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用数学美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数学
美是创造性的,它要求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数学美的应用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跨
学科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美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美的应用,设计富有魅力的数学教学例题,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感悟、创新。

1。

试论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收稿日期:2000—09—01作者简介:张存斌(1965—),男,陕西洋县人,汉中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试论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存斌(汉中师范学院艺术系,陕西汉中723000)摘 要:数学美具有简洁性、统一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灵巧性、思辨性等特点,在数学教育中,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发散思维的数学人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词:数学美;数学;数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 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01)02—0083—02Beauty of M a the ma ti cs i n M a the ma ti cs Educa ti onZHAN G Cun 2bin(A rts D epartm en t ,H anzhong T eachers Co llege ,723000H anzhong ,Ch ina )Abstract :Beauty of M athe m atics has the p roperties of briefness ,un ity ,neatness and un iqueness.It can be used to mo tivate the in terests of studen ts in learn ing ,in tegrate the l ogical th ink ing and th ink ing in i m ages ,and i m p rove studen ts ’con sci ousness of beauty .Key W ords :beauty in m athe m atics ;m athe m atics ;m athe m atics educati on美是什么?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或者是主、客观统一的和谐.这个本质的严肃的哲学话题,由于人们世界观、艺术观、人生阅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回答.但人们都承认客观事物(包括科学理论)中存在着美,这些美的存在,给于人们一种美的享受.美在培育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一种特殊的美——数学美,并研究它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人们对美的研究,注重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很少去探讨科学美.也就是说科学美的研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科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有人注意到这一事实,而且当时的许多科学家,正是为着追求科学美而进行着科学研究.科学美和其他美一样,也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科学美不仅表现在它的实验美,而且也表现在它的理论美.数学美隶属于科学美,具有科学美的属性和特点.虽然数学美早在十八、十九世纪已被许多伟大的数学家作过论述和研究,但作为一种科学观念作系统的研究,却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数学工作者,对数学美作过多方面的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也出版过有关专著.对数学美的本质和特点作过一些系统的研究.普遍认为数学美,具有间结性、统一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灵巧性、思辨性等等特点,也探讨过数学美在数学理论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这些研究,不仅引起了人们对数学美的重视,而且对数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想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美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问题.2001年3月第16卷第2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 einan T eachers Co llege M ar .2001V o l .16 N o 121 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不论是优美的几何图形,还是简洁美丽的运算公式,都可以给学习他的人一种美的享受.图形中的对称,公式中的类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数学中各种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因为,一个人对某种专业和某门课程的爱好,常常对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一些学生,其所以对数学课程感到枯燥,兴趣不浓,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没有充分发掘出数学美的原因是大有关系的.2 利用数学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美育,或者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单纯依靠文学、艺术课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所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来实现.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种,而且又具有其他科学所没有的许多美的因素,如数学理论的结构美(严谨性、系统性等),数学方法的灵巧美(简洁、类比、归纳、灵活等)及数学与其它科学的多种联系,等等,因而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作用.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一篇优秀的论文,犹如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注意简洁、灵巧,使自己的证明有出其不意之感.教师更不能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要提倡独创精神,自己创造一些新奇的、富有启发性的灵巧方法,为学生作榜样.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意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处处考虑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利用数学美,可以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现代脑科学证明,人的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人们一般认为,数学是搞推理,侧重逻辑思维.其实,数学中大量存在的美的因素,如优美的几何图形及其用几何图形表示的某种运算关系的形象表示,充分显示了数学中也大量存在形象思维.例如想象、直觉、顿悟.因而,充分发掘数学美,可以增强形象思维,使左右脑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 利用数学美,培养具有发散思维的数学人才许多事例说明,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要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追求数学美,发挥几何想象能力,开拓思维方向,增强创新能力.一个人要想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必须破除定势思维,增强发散思维.数学中的类比、归纳、思辨,都是一种发散思维.只有充分发掘数学美的因素,才能不被逻辑思维所定势,从而思想活跃,思维发散,从多方面开创新的研究工作领域,为数学研究带来活力.参考文献:[1]徐本顺,殷启正.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1990.[2]冯长彬.数学美初探[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6):1~3.[3]吴开朗.美学在数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作用[J ].曲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1990,(1):9~13.[4]董建华.数学美探析[J ].科学学研究,1990,(1):29~30.[5]卢锷.试论数学美因与数学美[J ].辽宁师大学报(自然科学),1990,(3).[6]解恩泽,徐平顺.数学思想方法[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 牛怀岗]・48・ 张存斌:试论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6卷。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一、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数学的抽象与严谨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应遵循的数学原则之一,就是美的体验原则,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亲切感,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是从需要中产生的,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形成了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式等,尽管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内容、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有了这种“形”就可以感知它,就可以通过抽象思维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

不仅如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获得这些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发现数学和运用数学,是比数学本身更为重要、宝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从数学教学目的看,也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个性品质的关键。

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核心问题,充分揭露了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指导原则。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發散思维大量事实证明,追求数学美,能推动数学的发展,要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追求数学美,发挥想象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一个人要想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就必须破除原有的、不合理的定势思维,增强发散思维,数学中的类比、猜想都是一种发散思维。

比如,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人们也一直以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畅通无限的,然而后来发现这种似乎万能的积分对狄里克雷函数却失灵了,这种特殊的现象给积分带来了新的生机,它促使人们开始创立新的积分,以便能解决更广一类函数的积分问题,这也说明了数学的奇异美包含了人们所意想不到的科学事实。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第一篇: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之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立与统一美等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到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

同时,发挥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作用。

一、数学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数学蕴涵的美应有着深刻的感受,让同学们欣赏着由几何变换构筑的绝妙天地,领略由同解变形展示的绮丽风光,到处感受到数学中调谐和比例,整齐和匀称,形象与抽象,秩序和逻辑精确和简洁的美丽。

为什么许多人对数学的研究孜孜以求?那是数学的美丽使无数的数学爱好者在数学王国里流连忘返。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创新、探究、以至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例如,三角形的3条中线,3条内角平分线,3条高都交于一点,在教学中我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自已亲手作图,让学生发现这“真理”,使学生发现一个“真理”的惊喜。

这是令人惊奇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数学是这么的美妙。

在解题训练中,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不同层次问题的场境,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一道道数学难题,智力被一步步推向无极的境界,沐浴着智慧的阳光,给人以证服自然的美感体验,如高斯小时做过的练习:求1+2+3+…+100的和,高斯巧妙地首尾相加算出和,这是对称的美,同学们不感觉到解法的奇异、独特而华丽吗?二、数学美是教学运用的好帮手数学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美,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处处有美、利用美。

如数学远用于导学中,在“利用对数计算”的教学中,我拿一张白纸说:若将这张白纸对折50次后,它的高度是多高呢?同学猜想,最后老师给答案:它高度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还长,学生惊讶中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数学的奇异美,真是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

可远用于知识的理解、讲解中,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数学归纳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把一块块长方形的木块坚立在地上,当把第一块推倒时,其它的一个接一个依次倒下,让学生寻找倒下的条件,问第一块不倒后面的会倒吗?若抽掉第四块,第三块倒后,则第五块及后面的会倒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来源于生活。

数学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布 鲁 纳 认 为 : 学 习 的 最 好 刺 激 , 是 对 所 学 材 料 的 兴 “ 乃 趣 。 只有 学 生 热 爱 数 学 , 会 对 数 学 问 题 勤 于 思 考 , 于 钻 ” 才 乐 研 。 比如 , 自然 数 前 1 和 公 式 的 推 导 , 以 从 讲 高 斯 计 算 3 项 可 “ + + + + +8 9 +0 ” 故 事人 手 , 导学 生观察 、 1 2 3 4 … 9 + 9 10 的 引 思 考 、 纳 、 结 , 而 得 出 其 计 算 过 程 并 非 逐 一 相 加 , 是 创 归 小 从 而 造 性 地 运 用 “ 尾 两 数 和 的 一 半 再 乘 以 式 中 的 个 数 ” 的 方 首 法 , 很 快 得 出 结 论 , 种 巧 妙 的 解 题 方 法 和 结 果 使 学 生 感 便 这
感 、 志 和性 格 等 , 学 习 中会 得到 优美 、 快 的 享受 , 促使 意 在 愉 能
学 生智 力 的 发展 。罗 素 曾 讲 道 :数 学 , 果 公 正地 看 , 含 的 “ 如 包 不 仅是 真 理 , 是 无 上 的 美— — 一 种 冷 峭 而 严 峻 的美 , 像 一 也 恰 尊雕 刻 一 样 。 我 国数 学 家徐 利 治 认 为 : 数 学 教学 的 目的 之 一 ” “ 是使 学 生 获 得对 数 学 的审 美 能 力 ,即 能增 进 学 生 对 数 学 美 的 主 观感 受 能 力 。 ” 学美 的基 本 特 征 , 直 观 性 、 洁性 、 一 数 有 简 统 性 和 奇 异性 。 数 学 美 蕴 藏 于 它 所 特 有 的 概 念 、 式 、 号 、 公 符 思 维 、 法 之 中 。数 学 美 的 表 现形 式 多种 多 样 , 方 比如 概 念 的 准 确 美. 几何 图形 的对 称美 , 达 形 式 的简 单 美 , 索过 程 的 奇 异 表 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美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是自然美的客观反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之一是“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备必的一种基本素质,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使人获得美的感受,数学的美不仅有生活中的美,更有思维领域的美,它体现在数学的简洁性、和谐性、称性性、奇异性等方面。

一、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新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学因素,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

1、简洁性
数学知识的简练美是数学的主要艺术特色,简洁性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特征。

它反映出自然的简单性,是自然内在的属性,而不是人为的简单规定。

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主要表现在数学的逻辑结构、方法和表达式的简单性。

如:5个2相加,可以写为2+2+2+2+2+2但是2×5的表示方法却要简单得多了,并以简洁表示了更复杂内容;勾股定理,正弦正理,余弦定理等这些定理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在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时,数学归纳法不失为一种简洁的方法。

2、对称性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数学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数学中的对称美,方程中的等号左右两边相;几何中的圆、球、圆柱、圆锥、长方体、圆锥曲线等都体现了对称美。

3、和谐性
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是数学的普遍形式。

数学的和谐性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平衡与一致。

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统一。

例如:平面几何中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统一为。

S =a.b
4、奇异性
数学的奇异性是指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
勾起思想上的震动,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

如数学教学中的“鸡兔同笼”问
3、两重性。

这两重性可简单地概括为:一是数学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

而数学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方法的奇异美常常成为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起点,使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出现意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

在这种意义上奇异也是一种美,奇异到极点更是一种美。

例如:平面图像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而得到的奇妙图案。

此外,数学中有很多直线、射线、线段、双曲线、抛物线等这些曲线画起来流畅自然,无一不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曲线统计图象波浪一样滚滚前进,给我们运动的感觉,体验到动感的美。

二、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新教材中,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比比皆是。

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充分发挥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所学材料的情趣和审美价值却是学习的最佳剌激。

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学因素,把数学教学组织.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生动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定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美的力量,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这种心理上得到满足,能不使学生喜爱数学吗?
2、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体验数学美。

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点拔蕴含其中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的内容。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评判数学美,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分辨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善于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信息,指导学生能快速,敏捷地找出数学信息的不同之处,辩出真伪,使数学信息有序化,统一化。

通过数学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数学美享受中启迪心灵,引起精神升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世界观,形成高
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3、利用数学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
简单性可寻求问题的最优解答或简缩思维过程;统一性可对命题作出类比,推广和引伸,从而发现新问题;对称性可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路;奇异性可激发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等精神。

这样,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掌握、理解就比较透,也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也正是在这样的教与学中,蕴含着数学思维的对称美、奇异美、和谐美,让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4、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这种解题策略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

于是,美的启示就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数学中的美学方法。

通过数学美的指引,获得了解题的突破口,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美的作用。

当学生真正领悟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所带来的快感莫过问题的解适合心灵的需要,我们在解题教学中若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此的问题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并总结。

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美学因素进行教学分析和解题研究,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数学美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目标取舍、方向确定、方式选择的重要决策因素,这就是审美能力的体现。

我们数学的教与学,若能更多地挖掘数学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就会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活跃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使我们的课堂展现出现更强的活力和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