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cell migration) 也称为细胞爬行、细胞移动或细胞运动,是指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细胞迁移为细胞头部伪足的延伸、新的黏附建立、细胞体尾部收缩在时空上的交替过程。细胞迁移是正常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也是活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癌症转移等过程中都涉及细胞迁移。若以移动方式与型态来比较,细胞迁移是通过胞体形变进行的定向移动,

细胞迁移

这有别于其他﹔如细胞靠鞭毛与纤毛的运动、或是细胞随血流而发生的位置变化,而且就移动速度来看,相比起后两者,细胞迁移要慢得多。举例而言:成纤维细胞的移动速度为1微米/分,若以精子的平均游动速度56.44微米/秒,即3384微米/分来比较,两者约差距3000倍以上。角膜细胞(Keratocyte)即使比成纤维细胞快十倍,但是要完成从不来梅到汉堡这93公里的路程仍需要17123年。而且细胞用力甚轻。成纤维细胞胞体收缩的力只有2×10-7牛顿,而角膜细胞的则是2×10-8牛顿(一牛顿约为人用手举起一鸡蛋所用的力)。

但此细胞迁移“步缓力微”的运动特性,却是细胞觅食、损伤的痊愈、胚胎发生、免疫、感染和癌症转移等等生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因此细胞迁移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细胞迁移的研究,在阻止癌症转移、异体植皮等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也因为细胞迁移独有的运动特性,成为今生物学热门研究方向。

最新研究发现:Nudel蛋白在细胞迁移过程中通过Cdc42GAP调节Cdc42的活性,从而揭示了一条新的调节Cdc42的信号通路,对于深入了解细胞迁移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

细胞迁移的过程大致分为4步,①细胞前端伸出片状伪足;②细胞前端伪足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的细胞黏附;③细胞体收缩;④细胞尾端和周围基质黏着解离,细胞向前运动。细胞迁移需要胞外、胞内信号分子调控细胞骨架动力装置所给予的驱动力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介导的黏附所提供的锚定力之间的协调运作。多项研究表明,黏着斑、黏着斑激酶、整合素及Rho家族蛋白等在调控细胞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时候,迁移的发生是由于细胞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信号,例如白细胞感受到细菌释放的异常蛋白质。随后,细胞就会打开自身内部的开关,启动迁移过程。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名为Cdc42的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开关。当细胞感受信号后,Cdc42就会被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激活,处于“开启”状态。被激活的Cdc42分布在细胞运动前缘的区域,引起细胞骨架的极性分布,从而规定了细胞爬行的方向。然而,激活并不是无限的,活性的Cdc42可被GTP酶激活蛋白(GAP)失活,进入“关闭”状态。GEF和GAP如同两只手,一手打开开关,一手关闭开关。但是,这两只手必须协调工作,才能精确地调控细胞迁移。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打开开关的手”研究甚多,而对“关闭开关的手”如何作用缺乏了解。朱学良研究员的小组发现一种名为Nudel的蛋白质能控制这只“关闭开关的手”,在必要时能将其与开关隔离,从而保证足够多的开关处于开启的状态。

事实上,Nudel通过与GAP结合,阻挡了GAP对Cdc42的作用。但如果Cdc42过量,也能通过与Nudel竞争结合GAP而失活。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缺失了Nudel的细胞爬行受到了很大干扰,在600分钟的视频中,正常细胞已经运动了很长距离,而缺失细胞则几乎在原地一动没动。这一研究揭示了一条新的调节细胞迁移开关的信号通路,对于深入了解细胞迁移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也为认识相关疾病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肿瘤细胞侵袭试验 Tumour Invasion Assay 原理和实验步骤

一、原理

Matrigel 是从小鼠EHS肉瘤中提取的基质成分 含有LN、IV型胶原、接触蛋白和肝素硫酸多糖 铺在无聚乙烯吡硌烷酮的聚碳酸酯滤膜上 能在DMEM培养基中重建形成膜结构 这种膜结构与天然基质膜结构极为相似。

滤膜孔径一般为8um 而且膜孔都被Matrigel覆盖 细胞不能自由穿过 必须分泌水解酶

并通过变形运动才能穿过这种铺有Martrigel 的滤膜 这与体内情况较为相似。

铺有Martrigel的滤膜放在以Blind Well腔或MICS腔上下室之间 铺有Martrigell面朝向上

室 在下室中加有趋化剂 如一定浓度的LN、FN或小鼠3T3条件培养液或人睾丸上皮成

纤维细胞培养液 上室加入重悬的瘤细胞 具有侵袭能力的细胞在趋化剂诱导下开始穿膜运

动。细胞穿膜所用的时间与Martrigel的用量有关 选择 25ugMartrigell铺膜 16小时后观

察结果较为合适。穿过滤膜的细胞多数粘附在滤膜下表面 可用棉签将上表面的细胞拭去 然后用乙醇固定滤膜 PE染色 在光镜下观察统计穿过Martrigel的细胞数。另外用Trans well小室也可进行重建基质膜侵袭分析 这一方法是在 Transwell小室吊篮式上腔的滤膜上

铺上30ugMartrigel 加入细胞72h后观察结果。值得注意的是 细胞在TransWll腔中培养

72小时后 有相当数量穿过滤膜的细胞不再粘附在滤膜下表面 而是脱落进人下腔溶液中 因此统计穿过基质膜的细胞数目时应把这部分细胞考虑在内。肿瘤细胞穿过重建基质膜的能力与它的体内侵袭转移能力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重建基质膜模型初筛抗侵袭药

物。

在上述分析中 如果不在膜上铺Martrigel而直接将8um孔径滤膜安放在侵袭腔室上下腔室之间 细胞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滤膜 用这种模型对分析细胞运动能力和药物对细胞运动能力

的影响。另外 在下室中加有LN或FN或在滤膜下表面铺上LN或FN 可分析药物对肿瘤

细胞的趋化性或趋固性的影响。二、材料

1、Matrigel 基质胶 威格拉斯生物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 10mg/ml 5ml 分装成0. 5ml/只10个EP管中 用时加入0.5ml的DMEM

Matrivgel在冰上维持液态 室温时可迅速凝结成胶。使用前应从-20℃转移至4℃待其自然溶化 如过夜放置 避免反复冻融。使用时需接触 Matrivgel的试管、移液吸头等均应预

冷于4℃ 注意无菌操作

2、24-transwell (Coster)

3、结晶紫染料溶液 结晶紫用甲醇配成0.5%的母液 使用浓度为0.1 用PBS按1 4 稀释后即为染色液

4、33%醋酸 1、溶液配制

1 溶DMEM 500ml

NE---A液 1μg/μl 1mg/ml

母液0.1ml 5mg + ddH2O up to 5 ml 过滤消毒 -20℃保存。NE---A液

1μg/μl 1mg/ml

NE-DMEM -6M

NE---A液 1μg/μl 1mg/ml 20.5μl

DMEM UP TO 100 ml

过滤消毒 4℃保存

2 NE+CGRP-DMEM -6M 100ng

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

采用改进后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分别研究不同浓度TNFα刺激下的HCCC29810 胆囊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强弱;粉防己碱对HUVEC 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VEGF 对人结肠癌HT229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目的:总结并改进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的操作经验。结果:改进后侵袭试验定位准确,结果清晰。结论:按照作者建议的方法操作,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助于提高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的质量。

细胞体外侵袭实验主要应用于各种细胞因子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一些抑制血管生成的新药研究,但在具体实验中获得真实、最佳实验结果的图像,并借以说明问题并非简单。

很多研究人员在此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科研经费,从刺激实验用的细胞到苏木素染色,看似简单的

实验步骤中有很多环节需要研究者注意.

1. 1

Matrigel:Becton Dickinson Compary, - 20 ℃保存;

Tanswell plate:Costar ,USA , # 3422 ,聚碳酯膜微孔直径为8μm;

苏木素染液,梯度乙醇,二甲苯溶液。

1. 2 趋化因子的制备取传代第二天长势良好的NIH3T3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轻柔漂洗两次; 加入无血清培养基,37℃,5 %CO2 培养24 h~48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4 ℃,12 000rpm 离心,10 min ,取上清;

0.22 μm 滤膜过滤除菌;分装,在- 20 ℃保存。

1. 3

transwell 培养板准备所有操作均需无菌操作。-20℃保存的Matrigel 在冰上保2℃~8℃过夜融化。在冰上用预冷的枪头吸取100μl Matrigel 加入冰预冷的300μl无血清培养基中,充分混均。取上述稀释的Matrigel 25 μl 加入transwell 板上室,覆盖整个聚碳酯膜,37 ℃,30 min ,使Matrigel 聚合成胶。已铺好Matrigel的transwell 培养板置于37℃可保存2 周。

1. 4

Matrigel 侵袭实验(Matrigel Invasion Assay)刺激后的各组细胞用PBS 漂洗3 次。以常规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制备单细胞悬液,5 ×105个细胞/ ml ,每组细胞各分为两部分。胎盘兰拒染实验,细胞活力需大于95 %。Transwell 培养板上室加入100μl 细胞悬液( 5 ×104 个) 并加入无血清培养基200 ul 。Transwell 培养板下室加入500μl 趋化因子,37℃,5 %CO2 培养24 h。

用湿棉签轻轻擦去Matrigel 凝胶和聚碳酯膜上表面的细胞。小心取出上室,用线拴住,并做好标记,用冰预冷的甲醇固定30 min。苏木素染色1 min。

梯度乙醇脱水(80 % ,95 % ,100 %) ,二甲苯透明。小心将聚碳酯膜自上室基底切取下来,置载玻片上中性树脂封片。附着于聚碳酯膜下表面的细胞在高倍镜下( ×400) 随机取6 个视野[1 ] 计数,取平均数。重复实验两次。

注意事项

编辑

2. 1

NIH3T3 细胞制备的趋化因子与胎牛血清趋化因子是能使细胞产生趋化运动的一类细胞因子[2 ] 。目前利用NIH3T3 细胞制备趋化因子做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的实验室比较多,时间较长且实验步骤繁琐。众所

周知,胎牛血清中有趋化因子,我们在不同浓度TNFα刺激下的HCCC29810 胆囊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强弱实验中发现用胎牛血清和用NIH3T3 细胞制备的趋化因子做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效果是一样的,两组迁移的细胞数很接近。

在实验时间上,用NIH3 T3细胞制备趋化因子做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周期为1 周,而用胎牛血清作趋化因子做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周期为2 d ,实验时间节省了很多。因此认为可以用胎牛血清来代替NIH3T3 细胞制备的趋化因子。

2. 2 细胞的准备所需细胞应处在对数生长期,细胞活力需大于95 %。如果细胞活力小,就会造成细胞穿透能力下降,影响实验结果。

2. 3 擦去Matrigel 凝胶和聚碳酯膜上表面的细胞先用干棉签将上室内液体吸去,再用蒸馏水浸湿的棉签轻轻擦去Mat rigel 凝胶和聚碳酯膜上表面的细胞,如果没有擦净聚碳酯膜上表面的细胞,在细胞计数时就会将没擦掉的细胞也计进来。尤其是细胞为圆形的时候,就会分辨不出是穿过去的细胞还是没穿过去的细胞,对于长梭形细胞来说,穿过去的细胞为长梭形,没穿过去的细胞多为圆形。

2. 4 苏木素染色上室浸泡在新苏木素中的时间为1 min ,用过多次的苏木素为2 min。在研究粉防己碱对HUVEC 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没有将多余苏木素洗去,直接脱水、透明,造成细胞图片背景模糊,细胞不清楚。

在作不同浓度TNFα刺激下的HCCC29810 胆囊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强弱实验时我们将其置于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反复漂洗几次,将多余苏木素洗去再行脱水、透明;这样做出的细胞图片背景干净,细胞清楚。

2. 5 脱水和透明时间脱水时间各为1 min ,在二甲苯中的时间不要过长,以2 min~3 min 为宜;尤其是同时操作多个样本时,时间过长就会造成部分聚碳酯膜从上室基底部自动脱落下来,上室间粘连在一起,造成样本混淆,实验失败。建议在最后一步实验时需二人协做,一人辨别并取出样本,一人小心将聚碳酯膜自上室基底切取下来,置载玻片上中性树脂封片并及时编号。

2. 6 细胞计数当实验用的细胞为圆形时,实验人员容易将聚碳酯膜上小孔误认为细胞进行计数。我们在作VEGF 对人结肠癌HT229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时,发现HT229细胞很小,很容易将聚碳酯膜上小孔误认为细胞进行计数。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介绍 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的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 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的(Coster和Corning公司的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细胞培养板24孔板。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的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和1640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g/ml)PBS结晶紫) 2步骤和流程 基质胶铺板: 用BD公司的Matrigel 1:8(根据细胞产生mmp的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制备细胞悬液 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但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接种细胞 ①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Transwell小室。 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μl含20%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是,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③培养细胞:常规培养12-48h(主要依癌细胞侵袭能力而定)。24h较常见,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细胞细胞侵袭力外,处理因素对细胞数目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结果统计 直接计数法,“贴壁”细胞计数,这里所谓的“贴壁”是指细胞穿过膜后,可以附着在膜的

病毒感染细胞实验整体流程及原理

病毒感染细胞实验整体 流程及原理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病毒感染细胞实验整体流程及原理 目的基因不能直接整合到大多数真核细胞,常用的手段是将目的基因包装成病毒来感染细胞,从而得到表达满足实验需求。 1、病毒的种类 病毒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慢病毒和腺病毒 慢病毒 慢病毒(Lentivirus)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构建的siRNA / miRNA慢病毒载体,与化学合成的siRNA 和基于瞬时表达载体构建的普通 siRNA 载体相比,一方面可以扩增替代瞬时表达载体使用,另一方面,Lentivirus-siRNA 克隆经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后,可用于感染依靠传统转染试剂难于转染的细胞系如原代细胞、悬浮细胞和处于非分裂状态的细胞,并且在感染后可以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表达。 1)直接包装成为假病毒颗粒,对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均有感染作用,适合 RNAi 研究和体内实验中难于转染的细胞 (比如神经元细胞、干细胞或其它原代细胞)。 2)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多种细胞株。 3)可用于基因敲除、基因治疗和转基因动物研究。 4)无需任何转染试剂,操作简便。 5)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备多种标记。 1)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 RNAi 干扰载体的构建和质粒纯化提取。 2)慢病毒载体,包装系统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等。 3)培养 48hrs - 72hrs 左右,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培养液。 4)病毒的纯化和浓缩。 5)分装、- 80 ℃保存。 6)滴度测定目的基因检定,并出具检测报告。 、腺病毒 原理

实验中细胞铺板的方法

于侵袭、迁移等试验的细胞计数及铺板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用 75% 的酒精擦拭双手,同时用酒精棉球擦拭超净台。2)将培养液、实验所需材料也放入超净台进行灭菌(血清、培养基除外)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是否已经长满培养瓶,需要进行分瓶。 2、弃去培养基,用枪尽量去培养基。贴壁加入5mlPBS液清洗一遍,四个方向晃动倒掉。 3、将0.25%胰酶600ul加入培养皿内,拍皿,上下左右铺匀,37°消化30分钟左右,随时观察,见到细胞泥沙状留下时,即消化完全. 4、加入4ml的含5%血清的新鲜培养基,反复吹打消化好的细胞使其脱壁并分散,制成细胞悬液,然后装到15ml离心管中。1000rpm,3min. 5、弃上清。用PBS 3ml 洗细胞,吹打或涡旋混匀,洗2次,离心1000rpm,3min.弃上清。 6、配细胞稀释液(BSA 终浓度为0.1%)每种细胞需3ml稀释液,共6个样品,所以配20ml稀释液(无血培20ml+10%BSA 200ul.) 7、细胞沉淀中加3ml细胞稀释液,吹打混匀,即得稀释过的细胞悬液。 8、细胞计数板每孔加15ul悬液。每个样品计数2次,算均值。(8个大格总数/8=数值*104) 9、根据铺板密度,计算稀释过的细胞悬液用量,剩余体积用细胞稀释液补。 普通的细胞计数及铺板(免疫荧光,WB等不需定量)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用75% 的酒精擦拭双手,同时用酒精棉球擦拭超净台。2)将 培养液、实验所需材料也放入超净台进行灭菌(血清、培养基除外)3)倒置显 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是否已经长满培养瓶,需要进行分瓶。 2、弃去培养基,用枪尽量去培养基。贴壁加入5mlPBS液清洗一遍,四个方向晃动倒掉。 3、将0.25%胰酶600ul加入培养皿内,拍皿,上下左右铺匀,37°消化30分钟左右,随时观察,见到细胞泥沙状留下时,即消化完全. 4、加入4ml的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反复吹打消化好的细胞使其脱壁并分散,制成细胞悬液,然后装到15ml离心管中。1000rpm,3min.若细胞较多,则需稀释。 5、取上述1ml细胞悬液,在加1ml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混匀。 6、细胞计数板每孔加15ul悬液。每个样品对角线计数2次,算均值。 7 、根据铺板密度,计算稀释过的细胞悬液用量,剩余体积用含血清的新鲜 培养基补。

第三章-免疫细胞知识讲解

第三章免疫细胞 Chapter 3 Immunocytes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种类、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T、B细胞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功能,NK细胞的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表面受体;了解:TCR基因和重排。 二、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3.NK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功能;NK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4.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 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硷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2.中性粒细胞在血循环中存活的时间 A.数小时 B.十几小时 C.数天 D.数周 E.数月 3.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A.ConA B.MHC C.SPA D.AFP E.LPS 4.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0869716.html,K 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NK细胞 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用来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数量 D.抗原提呈功能 E.补体功能 6.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7.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 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8.具有SRBC受体的细胞是 A.T 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NK 细胞 E.巨噬细胞 9.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胸导管 B.胸腺 C.脾脏 D.外周血 E.扁桃体 10.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γδT细胞 D.αβT细胞 E.CD8+Tc细胞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表面分子是 A.C3 受体 B.mIg C.SRBC 受体 D.EB病毒受体 E.HIV受体 12.MHC-I类分子的受体是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实验准备: 细胞,24孔板,transwell小室(8μm,24孔板专用),ECM Gel,10%FBS+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10 μ、200 μL、1000 μL移液器及配套枪头,1.5 mL EP 管,冰盒 实验设计: 实验分组一般分为阴性组(上下层均没有趋化因素),实验组(按照实验需要,上层或者下层加入趋化因素),对照组(趋化因素与实验组中的相反)。如果有特别需要,可以再加上阳性组(上下层都有趋化因素)。 实验操作(请细读注意事项): 一、细胞侵袭实验 1.ECM Gel原液提前1 h放在4 ℃冰箱中解冻,实验前转移到冰盒中。 2.将1.5 mL EP、枪头盒、transwell放在24孔板里面后,置于冰上预冷。 3.根据自己的使用量,按照ECM Gel : 无血清培养基=1 : 7.5在冰上稀释成使 用液。 4.把枪头剪去一小段(约3 μm)后在冰上吸取40 μL/孔ECM Gel使用液轻轻 加入transwell上室中,加入时慢慢移动枪头,保证液体平铺在底部。 5.放在37 ℃孵箱15 min,让胶凝固。 6.消化、离心、计数细胞后,按照2.5x104 / mL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如果细胞很多,这一步可以提前,在4、5之前做)。 7.按照每孔200 μL,将细胞悬液加入transwell上室,同时在transwell下室加 入10%FBS+培养基500 μL,放入37 ℃孵箱培养。 8.若干小时后取出,吸去transwell上室多余液体,用PBS清洗两次,用棉棒 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并擦去膜内侧的细胞。 9.在上室中加入结晶紫染液,染色5 min,回收染液,用流水缓缓冲去染液, 再次用棉棒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 10.在正置显微镜上放置一块载玻片,将transwell小孔倒置放在上面,拍照。 11.在100倍视野下,对膜的上下左右及中间计数,做平均数。

Transwell侵袭实验全面总结

Transwell侵袭实验全面总结 第一节概念 这里想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Transwell,另一个是肿瘤细胞侵袭模型。 1.Transwell 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 s)。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T 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μm,根据不同需要

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下图是一个Trans well装置的纵切面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 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 (1)共培养体系: 小于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μm以下孔径。常用、μm。我们实验室用的是μm。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影响。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操作步骤(Transwell)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 实验介绍 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的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 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的(Coster和Corning公司的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细胞培养板24孔板。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的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和1640培养基,DMEM 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 2步骤和流程 2.1基质胶铺板: 用BD公司的Matrigel 1:8(根据细胞产生mmp的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2.2制备细胞悬液 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但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2.3接种细胞 ①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Transwell小室。 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μl含20%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是,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③培养细胞:常规培养12-48h(主要依癌细胞侵袭能力而定)。24h较常见,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细胞细胞侵袭力外,处理因素对细胞数目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4结果统计 直接计数法,“贴壁”细胞计数,这里所谓的“贴壁”是指细胞穿过膜后,可以附着在膜的下室侧而不会掉到下室里面去,通过给细胞染色,可在镜下计数细胞。 取出Transwell小室,弃去孔中培养液,用无钙的PBS洗2遍,甲醇固定30分钟,将小室适当风干。 0.1%结晶紫染色20 min,用棉签轻轻擦掉上层未迁移细胞,用PBS洗3遍。 400倍显微镜下随即五个视野观察细胞,记数。 实验材料

细胞迁移划痕实验

细胞迁移实验技术 —划痕实验 一、基本原理 细胞划痕(修复)法是简捷测定细胞迁移运动与修复能力的方法,类似体外伤口愈合模型,在体外培养皿或平板培养的单层贴壁细胞上,用微量枪头或其它硬物在细胞生长的中央区域划线,去除中央部分的细胞,然后继续培养细胞至实验设定的时间(例如72h),取出细胞培养板,观察周边细胞是否生长(修复)至中央划痕区,以此判断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实验通常需设定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加了某种处理因素或药物、外源性基因等的组别,通过不同分组之间的细胞对于划痕区的修复能力,可以判断各组细胞的迁移与修复能力。 二、操作步骤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孔中加入约5×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种类不同而不同,接种原则为过夜后融合率达到100%。 3.第二天用枪头比着直尺,尽量垂至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不同孔之间最好使用同一只枪头)。 4.PBS洗细胞3次,去处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5.放入37℃5%CO2培养箱,培养。可按0,6,12,24h时间点取样,拍照(具体时间依实验需要而定)。 6.统计方法:使用ImageJ软件打开图片后,随机划取6至8条水平线,计算细胞间距离的均值。

三、注意事项: 1.在用PBS 缓冲液冲洗时,注意贴壁慢慢加入,以免冲散单层贴壁细胞,影响实验拍照结果。 2.一般做划痕实验,都是无血清或者低血清(<2%)否则细胞增殖就不能忽略。 3.按照6孔板背后画线的垂直方向划痕,可以形成若干交叉点,作为固定的检测点,以解决了前后观察时位置不固定的问题。

Transwell实验 超详细

Transwell侵袭实验总结 第一节概念 这里想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Transwell,另一个是肿瘤细胞侵袭模型。 1.Transwell 关于Transwell这个词该如何解释,查了很多资料也未见准确的注解,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吧,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μ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下图是一个Transwell装置的纵切面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下面参考guxuefeng战友和cosmosci战友的帖子具体来谈谈孔径的选择,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 (1)共培养体系: 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μm以下孔径。常用0.4、3.0μm。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μm。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 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 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2 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3 :激活物:抗原 -抗体( IgG1~3 和 IgM ) 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 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 /晚 期发挥作用 MBL 途径 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 N 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 ,2,C4,C2,C3,C5~9 所需离子 :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 1: 激活物: G- 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 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 C3,B 因子, D 因子, P 因子, C5~C9 所需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3bBbP C5 转化酶: C 3bBb3b 起始分子 :C3 生物学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 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 T 细胞参与: 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 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可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 含多个重复排列的 B 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4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 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 23天。 2.出生 3个月开始合成, 3-5 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 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 ADCC 作用。 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 A ( SPA )结合, 可纯化抗 体,免疫诊断 IgM 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B 细胞表面为单体: mIgM,BCR 2. 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 3.体液免疫应 答中产生最早 ,早期诊断。 4.激活补体能力强。 5.天然血型抗体是 IgM 。 IgA 1.分为两型:血清型 (单体 )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 SIgA )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 局部免疫防御 (一防) 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为二聚体, 有 J 链和分泌片。 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可作为 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2. 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2.可介I 型超敏反应。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 超敏特点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发生快, 消失快, 可逆。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 乱, 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 IgE 介导。 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n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 、 IgM 。补体, 巨噬细胞,NK 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 皿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 IgG 或 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 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W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 慢,消退亦慢。 抗体、补体不参与。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致病。病变特征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免疫系 统主要功 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讲义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 迁移的影响 欧阳学文 (细胞划痕法) 实验导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至靶组织或靶器官,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图1 肿瘤转移示意图 根据肿瘤异质性理论,大多数恶性肿瘤最初虽属单克隆起源,但它在不断增殖演进至临床明显的肿瘤时,由于瘤细

胞遗传性状的不稳定性(来自基因突变或缺失等)而不断地变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速率、转移能力,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被此不同的特性即所谓异质性。异质性与肿瘤转移直接有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低之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筋细胞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的运动性,来源于细胞运动“接触抑制”的概念。通过体外培养正常和恶性结缔组织细胞,发现正常纤维母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引起的皱栖脑膜与其他细胞的表面接触时,往往产生细胞膜活动的抑制和移动中细胞的缩短,然后停止。当纤维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在培养皿上融合形成一单层时,细胞运动即显著受到抑制。间变的肉瘤细胞则缺乏接触抑制,瘤细胞的运动不会被正常纤维母细胞所抑制。 针对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人们研制了各种抗转移药物,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稳定因子、干扰素-α以及其他化学药物。

细胞运动及迁移检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细胞运动及迁移检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关键词:细胞仪器分析仪试剂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一.transwell试验 transwell技术是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的经典方法,由于其原理简单、操作相对简便,该法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检测不同类型细胞的运动能力。内室底部的薄膜是整个实验装置的核心部分,待测细胞的直径决定了薄膜孔径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薄膜的孔径应略小于细胞的直径以防止细胞直接漏入到外室。transwell试验对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对转移至底膜外侧细胞的染色和计数。甲紫是transwell试验中常用的细胞染料,在染色前需要使用棉签将底膜内侧的细胞拭去以免残余的细胞着色后影响最终的细胞计数和统计。然而,通常使用棉签很难将膜内侧的细胞全部拭去,因此这是制约本试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甲紫染色后的细胞计数常由操作者在显微镜下完成,导致实验的最终结果缺乏稳定性和准确度。此外,该方法只适宜于终点检测法,难以实时检测细胞的运动变化。 目前已有改良的方法或实验装置可弥补以上几点不足。如在对发生迁移的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荧光染料将细胞着色,而后将底膜外侧的细胞经处理(如胰酶等)转移至计数板内,使用电子计数器对细胞总数进行定量分析。又如Roche 和AceaBio公司联合开发的xcELLigenee系统,将经典的transwell实验装置与微电子阻抗感应系统整合,实现了对细胞运动的实时监测。微电子阻抗系统所检测到的微电阻与细胞的数量,伸展状态,贴壁紧密程度等多项生理指标密切相

关,将其整合于内室底部微孔膜的下表面上,当细胞迁移至微孔膜底面时,则可引起细胞微电阻的升高,通过记录微电阻的变化可精确的反映细胞的运动状态。该系统提高了传统transwell的精确度,同时可以获取细胞运动的实时动态数据。然而,由于该系统需要借助于特殊的仪器设备,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常应用于大规模及高通量的筛选工作。 二、二维平面内细胞运动的检测方法 1.划痕试验原理简单,操作便捷,不需要借助特殊的实验仪器,适用于任何具有贴壁特性的细胞,因此在细胞运动的检测中应用广泛。本方法中,细胞运动的能力反映为划痕宽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划痕由实验操作者以移液器的吸管端划出,导致划痕的宽度并不均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划痕愈合度的评估。同时,有观点认为超过24小时的检测并不能排除细胞增殖对划痕愈合的影响,尽管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降低培养基的血清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细胞增殖的影响,但划痕试验中观察时间点的设置仍宜控制在24小时以内。此外,在人为制造划痕时可对周围细胞产生一定的机械损伤,可能会影响划痕边界周围细胞的活性和运动潜能。同时,脱落的部分细胞可能在培养板静置后重新在无细胞区域定植和迁移,从而制造划痕愈合的假象。 目前,Applied BioPhysics公司推出了基于微电阻感应系统的划痕试验装置。借助于整合在细胞培养板l的电极,通过电流的脉冲刺激可产生宽度恒定均一的无细胞区域。同时通过检测无细胞区域的微电阻的增加,可以判断细胞向内迁移的数量。这种改良后的装置实现了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和实验结果统计的精准化,但其对设备器材的要求和成本均相对较高。

(完整版)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 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μ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 (1)共培养体系: 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μm以下孔径。常用0.4、3.0μm。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μm。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影响。 (2)趋化性实验: 可用5.0、8.0、12.0μm膜,上室细胞可穿过聚碳酸酯膜进入下室,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下室成分对上室细胞的趋化能力。 ①细胞B对细胞A的趋化作用: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趋化作用。 ②趋化因子对细胞的趋化作用:将细胞种于上室,下室加入某种趋化因子,可研究该趋化因子对细胞的趋化作用。 (3)肿瘤细胞迁移实验: 常用8.0、12.0μm膜,上室种肿瘤细胞,下室加入FBS或某些特定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会向营养成分高的下室跑,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上市公司一览2017-09-20抗体圈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美国FDA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针对诺华CAR-T疗 法CTL-019的评估会议,最终以10:0的投票结果一致推荐批准此疗法上市,是为全球首次。 诺华肿瘤CEO Bruno Striginibiaoshi表示,“咨询委员会小组成员一致赞成,使我们在实现首个批准的CAR-T细胞疗法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诺华开拓了癌症治疗的新领域。” 诺华方面表示,ELIANA作为首个全球性儿科CAR-T细胞疗法注册试验,研究工作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25家医学中心进行。接下来诺华将持续对药品的生产进行投资,CTL019商业化生产会利用之前在新泽西州制造厂的经验。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热点事件频频,6月29日,中国三胞集团宣布,以亿美元收购生物医药界知名企业Dendreon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后者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被FDA批准的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三胞集团也正在配合中国食药监局引入Dendreon这款名为Provenge的药品。另外,默沙东的免疫疗法Keytruda获批治疗特定癌症患者,这是FDA首次批准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记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 里程碑式的技术 CTL019是一种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再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是目前T细胞免疫疗法癌症治疗领域的“新宠”。 根据治疗流程,CAR-T细胞免疫治疗包括两大核心环节:一是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基因修饰载体的生产,即生产CAR慢病毒载体;二是CART细胞的制备和应用,包括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体外细胞培养、转染、扩增和回输等制备和治疗。 CTL019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率先研发,在其嵌合抗原受体中用4-1BB共刺激域来增强细胞反应性以及CTL019注入患者后的持续疗效,可能有助于长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诺华在2012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商业化CAR-T细胞疗法。费城儿童医院是研究CTL019对儿童患者治疗效果的第一家机构,领导了单中心试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15岁以下儿童癌症确诊病例中约占25%,是美国最常见的儿童癌。有效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在多次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五年无病生存率低于10%-30%。 世界上第一例接受CAR-T疗法的小女孩Emily,在接受了16个月化疗后复发。2012年4月她开始接受CAR-T治疗,为她治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疗法中心主任Carl June博士曾表示:“当时我 们非常怀疑培养的T细胞能否对抗她体内的白血病癌细胞。” 中国上市公司的布局

高二生物 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高二生物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教学内容人体内三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及与此相关的生活医学知识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内三种重要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掌握初步的免疫学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考虑,懂得利用免疫学原理预防各类相关疾病。 情感目标通过对免疫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热情,并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思考与免疫相关的各类问题。 三、教学方法引导、讲述、问答、讨论 四、教学程序 教师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之间的识别以及抗原的概念,近来大家关心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就是一种抗原。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原吗?你知道预防和治 疗非典型性肺炎的方法吗?当有害抗原侵入人体的时候,人体会有没有反应?这 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与免疫有关的知识。 1、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何完成的呢?(靠免疫细胞) 2、人体内有哪些重要的免疫细胞呢? 这节课我们将讲述人体内三种重要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 首先展示三种免疫细胞的图片。 展示有关巨噬细胞的图片,播放自制Flash动画。 讨论巨噬细胞的免疫原理(非特异性、吞噬一切抗原性物质)和特性,学生发言。 [板书]巨噬细胞吞噬 那么B淋巴细胞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展示B细胞相关图片。观看体液免疫过程Flash动画。 播放B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活性) B浆细胞抗体(大量) 抗原 记忆B细胞

记忆B 细胞 看书讨论B 细胞是如何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的特点?学生发言。 [板书]B 细胞 浆细胞 抗体 对任何抗原都有对应的B 细胞产生抗体吗?(No , 有些病毒不能使人体产生抗体) 并且B 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能在体液中发挥作用。 对于不能使人产生抗体的抗原或者侵入人体细胞内的抗原,人们只能束手无策了吗? 引入T 细胞免疫。展示T 细胞图片。播放T 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溶解抗原细胞) T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 记忆T 细胞 T 细胞 学生阅读讨论T 细胞的免疫特点。 [板书]T 细胞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 书本划线总结三种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 列表比较三种免疫细胞的异同,学生讨论回答。 想一想: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向甲那样患感冒? 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说明原因。看书P 44——45(第5行) 引入二次免疫和终身免疫。用多媒体显示B 细胞二次免疫曲线图。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修订稿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上市公司一览2017-09-20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美国FDA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针对诺华CAR-T疗法CTL-019的评估会议,最终以10:0的投票结果一致推荐批准此疗法上市,是为全球首次。 诺华肿瘤CEO Bruno Striginibiaoshi表示,“咨询委员会小组成员一致赞成,使我们在实现首个批准的CAR-T细胞疗法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诺华开拓了癌症治疗的新领域。” 诺华方面表示,ELIANA作为首个全球性儿科CAR-T细胞疗法注册试验,研究工作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25家医学中心进行。接下来诺华将持续对药品的生产进行投资,CTL019商业化生产会利用之前在新泽西州制造厂的经验。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热点事件频频,6月29日,中国三胞集团宣布,以8.19亿美元收购生物医药界知名企业Dendreon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后者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被FDA批准的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三胞集团也正在配合中国食药监局引入Dendreon这款名为Provenge的药品。另外,默沙东的免疫疗法Keytruda获批治疗特定癌症患者,这是FDA首次批准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记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 里程碑式的技术 CTL019是一种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再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是目前T细胞免疫疗法癌症治疗领域的“新宠”。 根据治疗流程,CAR-T细胞免疫治疗包括两大核心环节:一是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基因修饰载体的生产,即生产CAR慢病毒载体;二是CART细胞的制备和应用,包括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体外细胞培养、转染、扩增和回输等制备和治疗。 CTL019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率先研发,在其嵌合抗原受体中用4-1BB共刺激域来增强细胞反应性以及CTL019注入患者后的持续疗效,可能有助于长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诺华在2012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商业化CAR-T 细胞疗法。费城儿童医院是研究CTL019对儿童患者治疗效果的第一家机构,领导了单中心试验。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操作步骤(Transwell)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 实验介绍 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的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应用不同孔径与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 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的(Coster与Corning公司的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细胞培养板24孔板。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的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与1640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 2步骤与流程 2、1基质胶铺板: 用BD公司的Matrigel 1:8(根据细胞产生mmp的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2、2制备细胞悬液 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但这一步并不就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2、3接种细胞 ①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Transwell小室。 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μl含20%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就是,下层培养液与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③培养细胞:常规培养12-48h(主要依癌细胞侵袭能力而定)。24h较常见,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细胞细胞侵袭力外,处理因素对细胞数目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4结果统计 直接计数法,“贴壁”细胞计数,这里所谓的“贴壁”就是指细胞穿过膜后,可以附着在膜的下室侧而不会掉到下室里面去,通过给细胞染色,可在镜下计数细胞。 取出Transwell小室,弃去孔中培养液,用无钙的PBS洗2遍,甲醇固定30分钟,将小室适当风干。 0、1%结晶紫染色20 min,用棉签轻轻擦掉上层未迁移细胞,用PBS洗3遍。 400倍显微镜下随即五个视野观察细胞,记数。 实验材料 (1)Transwell chamber: 24-well, 8、0-μm pore membranes (Corning) (2)细胞培养相关试剂:无血清培养基,10%血清培养基,PBS,0、02%EDTA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讲义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细胞划痕法) 实验导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至靶组织或靶器官, 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图1肿瘤转移示意图 根据肿瘤异质性理论,大多数恶性肿瘤最初虽属单克隆起源,但它在不断增殖演进至临床明显的肿瘤时,由于瘤细胞遗传性状的不稳定性(来自基因突变或缺失等)而不断地变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速率、转移能力, 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被此不同的特性即 所谓异质性。异质性与肿瘤转移直接有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低之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筋细胞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的运动性,来源于细胞运动“接触抑制”的概念。通过体外培养正常和恶性结缔组织细胞,发现正常纤维母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引起的皱栖脑膜与其他细胞的表面接触时, 往往产生细胞膜活动的抑制和移动中细胞的缩短,然后停止。当纤维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在培

养皿上融合形成一单层时,细胞运动即显著受到抑制。间变的肉瘤细胞则缺乏接触抑制,瘤细胞的运动不会被正常纤维母细胞所抑制。 针对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人们研制了各种抗转移药物,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稳定因子、干扰素-α以及其他化学药物。 细胞划痕法是测定了肿瘤细胞的运动特性的方法之一。其借鉴体外细胞致伤愈合实验模型,在体外培养的单层细胞上,划痕致伤,然后加入药物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下图即为划痕实验的示意图,图中可见,在细胞层上出现一道空痕(A),当加入药物后, 由于药物的作用使细胞迁移受到抑制(B),而未加入药物的细胞保持了原有的迁移能力,在 一段时间后通过迁移将划痕掩盖(C)。 A B C 图2实验结果(A表示在单层细胞上划出的一道痕;B表示加入抑制剂,为阳性对照组; C 表示未加入抑制剂,为阴性对照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