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少突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合集下载

纳洛酮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招远265400标签:纳洛酮儿科急重症应用我科自2000年3月至今对多例急重症患儿应用纳洛酮(简称NX),取得满意疗效。

现就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作如下讨论。

1药理作用1.1体内过程及用法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易溶于水,呈酸性,口服疗效差。

静脉气管内给药1~3min即可起效,肌注或皮下注射5~10min见效。

血浆半衰期为45~90min,作用持续时间为1~2h。

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2倍,脑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6倍。

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纳洛酮-3-葡萄糖醛酸经尿排出。

纳洛酮临床常用剂量为0.4~0.8mg,因其半衰期短,故可采用连续注法。

成人以0.4mg·h-1的速度静滴为宜,儿童及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均为0.1mg·kg-1。

1.2作用机理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阻断并取代阿片样物质(OLS)与受体的结合,能有效阻断OLS所介导的各种效应。

纳洛酮能明显改善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OLS对细胞的损害,改善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损害,促进苏醒,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还能增加心输出量,每搏量和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平均动脉压,使冠脉血流和心肌的氧得到改善。

2临床应用2.1新生儿疾病①新生儿窒息对生后无自主呼吸、有明显呼吸抑制并极有可能由麻醉剂所引起者应及时应用。

将纳洛酮0.2~0.4mg加入10%葡萄糖2ml中脐静脉注射或加入20ml中静脉注射或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将纳洛酮0.2~0.3mg 肌注或0.1mg·kg-1静注、肌注,气管内给药或脐静脉给药。

窒息后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用10μg·kg-1·h持续静滴,直到呼吸改善。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鸦片类拮抗剂,广泛应用于镇痛、麻醉及麻醉后的恢复期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究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效果。

药理学作用机制: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鸦片类拮抗剂,通过与鸦片类药物结合,阻止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盐酸纳洛酮可以抑制μ受体,使其无法与鸦片类药物结合。

同时,它还具有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剂作用,促使心率、血压升高,对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效果:
1. 镇痛及麻醉:盐酸纳洛酮可以用于镇痛或与麻醉药物联合使用,有效减轻疼痛和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2. 麻醉后的恢复期:盐酸纳洛酮也可用于麻醉后的恢复期,它可以降低镇痛和麻醉药物剂量对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缩短恢复期,减少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解毒剂:盐酸纳洛酮还可用于防治药物类物质的过量中毒,如鸦片、吗啡等。

4. 心肺复苏:盐酸纳洛酮可以作为心肺复苏时的急救药物,可迅速恢复病人的自主呼吸、循环功能,保持重要脏器的灌注,促进有缺氧脑细胞尽早恢复功能。

综上所述,盐酸纳洛酮具有镇痛、麻醉、麻醉后恢复、解毒和心肺复苏等多种临床应用。

但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其作用有限,因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其它治疗方法。

此外,盐酸纳洛酮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窒息、心律失常等,需注意使用时的剂量和临床监测。

纳洛酮在救治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救治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意识 障碍和肢体瘫痪的恢 复明显优 于复方 丹参组 , 疗效 与剂 的水平 , 与 A T 并 C H一起经过短反馈或 长反 馈回路来 抑制下丘脑 死 , C F分 泌 , X与阿片受体 的亲合力高于 B—E , 争性 地阻断 p 量呈正相关 。 R N P竞

. E P与阿片受体结 合 而发 挥药 理作用 : 兴 奋交 感 、 ① 肾上 腺髓 2 3 急性重型颅脑 损伤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 志 2 0 年 3月 第8卷 第3 09 期
・l 9 ・ 3
纳 洛 酮在 救 治 急 危 重 症 中 的应 用
侯 杰 ( 南省 富 源县人 民 医院 云 南 富 源 6 5 0 ) 云 550
【 关键词 】 纳络酮 急危重症 救治
纳洛酮 ( a xn , X) nl oe N 是一 种人工 合成 的非 特异性 阿 片受 血黏度作用 , o 从而改善缺氧及 脑功 能 , 意识 障碍 有 明显 的催醒 对
2 , 5例 总有效率 7 .% , 5 9 优于对照组。韩彦 彦等 报 告纳络酮治 t一 P的中枢 抑制 及 中和内毒 素 , 病人 清醒 。谭 跃等 报道 3E 使
治。 1 呼 吸 系统 疾 病
脑水肿 , 对促进病人 觉醒 、 改善病人预后有 主要作用 , 是治疗急性 重型颅脑损伤 的有效方法之一 。 机体发生 呼吸衰竭 致肺性 脑病时 , 内 B—E 体 P
缺氧所导致的 p—E P浓度增高 , X拮抗 p—E N P对 呼吸中枢 24 肺性脑病 .
释放 B一内啡肽 ( p—E ) p—E P , P明显增 多 , 可达 正常 的 5~1 率 ( 1 1 ) 于对 照组 ( 50 0 1. % 低 1 . %) 。
倍 。8 E ] 一 P可降低 血 中促 肾上 腺皮 质激 素 ( C H 和皮质 醇 22 脑梗 死 唐吉 友等 报 道 不 同剂 量 的 N AT ) . X治 疗急 性脑 梗

纳曲酮的功效与作用

纳曲酮的功效与作用

纳曲酮的功效与作用纳曲酮是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也被称为多奈哌齐(Donepezil)。

它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一类,可以提高大脑中的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和记忆。

纳曲酮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提高脑内的乙酰胆碱水平。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学习、记忆、思考和判断等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乙酰胆碱水平降低的情况,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弱等症状。

纳曲酮的作用就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其在脑内的浓度,提高认知功能和记忆。

纳曲酮主要用于治疗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该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和记忆丧失为主要症状。

纳曲酮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思维能力和行为表现,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纳曲酮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增加乙酰胆碱水平:纳曲酮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增加其在脑内的浓度。

提高乙酰胆碱水平可以增强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信号,改善大脑中的神经功能。

2.改善认知功能:纳曲酮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如思维、判断和逻辑推理等。

这是因为乙酰胆碱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交流,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3.减轻记忆丧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记忆丧失的症状,纳曲酮可以帮助改善这一问题。

通过增加乙酰胆碱水平,纳曲酮可以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和传递,提高记忆的存储和检索能力。

4.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行为问题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情况,纳曲酮可以帮助改善这些问题。

通过增强认知功能,纳曲酮可以提高患者的行为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纳曲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为每天5毫克,可以逐渐增加到每天10毫克。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进展和患者的耐受性来调整剂量。

纳曲酮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失眠、疲劳和头痛等。

纳洛酮

纳洛酮

纳洛酮(药物)药理作用:本品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本品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无内在活性。

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

纳洛酮同时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

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本品尚有抗休克作用。

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

适应症:1、用于解除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药术后所致的呼吸抑制,并催醒病人。

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

3、用于急性乙醇中毒。

注意事项:1.本品慎用于已知或怀疑其母亲对阿片类药物有依赖性的新生儿。

2.对应用本品有效的患者应持续监护,因为一些阿片类物质作用持续时间可能长于本品,必要时应重复给予本品。

3.在对抗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时,除了应用本品,还要采取维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 给予升压剂等其它复苏措施。

4.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接受其它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低血压. 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肺水肿)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5.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

6.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的突然纠正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注意。

详见不良反应项。

7.本品在肝脏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确立,在一项对肝硬化病人的小规模研究中,发现血浆本品浓度比在肝脏疾病的患者约高6倍。

肝脏病人慎用本品。

8.本品对非阿片类物质引起的呼吸抑制没有作用。

对丁丙诺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可能不能完全逆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辅以人工呼吸。

纳洛酮对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纳洛酮对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纳洛酮对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SONGYang
【期刊名称】《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1)005
【摘要】纳络酮应用研究对脓毒血症(sepsis)器官保护作用少有涉及。

临床中常见纳络酮对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保护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该研究建立了脂多糖对神经元细胞毒性的实验模型,观察纳洛酮对神经元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虽为实验研究,选题源于临床,对纳络酮应用于神经细胞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1页(P351)
【作者】SONGYang
【作者单位】EmergencyDepartment,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853,China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3.27
【相关文献】
1.纳洛酮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J], 宋扬;沈洪;丁爱石;范明
2.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J], 宋扬;沈洪;丁爱石;范明
3.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 [J], 宋扬;沈洪;丁爱石;范明
4.纳洛酮对脂多糖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J], 宋扬;沈洪;丁爱石;范明
5.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对鱼藤酮诱导的大鼠中脑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J], 蒋暐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疗效与副作用的观察

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疗效与副作用的观察

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疗效与副作用的观察颅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手术切除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肿瘤的切除程度和手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由于颅脑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切除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因此需要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

纳洛酮是一种特殊的麻醉药物,其通过竞争性地结合麻醉药物受体而使麻醉药物失去作用,从而起到拮抗麻醉作用的效果。

近年来,纳洛酮也逐渐应用于颅脑肿瘤手术中,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期的镇痛等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探讨其疗效和副作用,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纳洛酮的疗效1. 减轻手术后疼痛颅脑肿瘤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常常需要切除的部位较大,手术时间也较长。

在手术中,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和头皮麻醉等多种麻醉方式,因此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而纳洛酮能够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和恢复速度。

2.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纳洛酮能够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因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研究表明,在手术中加入纳洛酮可以加速患者的醒来时间,缩短呼吸机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恢复速度。

二、纳洛酮的副作用1. 呼吸抑制纳洛酮虽然可以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

因此,在使用纳洛酮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以避免呼吸抑制引起的意外。

2. 过敏反应纳洛酮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仍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纳洛酮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

3. 其他副作用除了上述两种副作用外,纳洛酮还可能引起呕吐、头晕、失眠等一些不适反应。

因此,在使用纳洛酮时需要谨慎使用,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不适反应。

综上所述,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但其使用仍需谨慎。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论著・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周 玲,任传成,余桂军(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240) 【摘要】 目的:观察加用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72h内入院,经头颅CT或M R 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患者,按诊断标准分成腔隙性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又分为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 IHSS<8)〕及重型(NI HSS≥8)。

在入院时及治疗4周时行N 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 RS)。

对照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或脑益嗪、脑复康、都可喜等常规脑保护剂药物;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6~2.0mg/d静脉滴注,疗程3~4周;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结果:168例患者入选,纳洛酮组71例,对照组97例。

纳洛酮组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N IHSS值,但M 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重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N IHSS及M R S值。

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疾,对重症、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脑梗死,其神经保护作用较常规脑保护剂更为显著。

【关键词】 纳洛酮;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图分类号:R285.6;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91(2005)01004003Protective eff ects of naloxone on neurof 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ZH OU L ing,REN Chuan cheng,Y U Gui j un.Dep ar tment of N eur ology,Shanghai Fif th Peop le's H osp 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Abstract】 Obj ective:T o observ e the efficacy of treat ment w ith nalox one o n acute ischemic str oke (AI S).Methods:A r andomized contr olled m ethod wa s used.T he pat ients w ith A IS w hich w as confir med by CT o r mag netic reso na nce ima ging(M R I)w er e selected within72hours after the str oke onset.T he deg r ee of neur olog ic im pairment and disabilit y w as assessed by using N atio nal Instit ut es o f Health str oke scale(N IHSS) and mo dified R ankin scale(M RS)at the fir st24hour s and the4th week after admission.A ll the pat ients was divided into tw o types accor ding to the diag nostic cr it eria:lacunar infar ct and non lacunar infar ct.And the non la cunar infar ct patient s w ere separated into mild t ype(N IHSS<8)and sever e type(N IHSS≥8).T he contr ol g r oup w as t reated with nim odipine,cinnar izine or piracetam,while the na lo xo ne g ro up w as t reat ed w ith nalox o ne1.6 2.0mg/d intr avenously in additio n to t he same t reat ment s as t he contr ol g r oup fo r3 4w eeks.Bo th g r oups w ere tr eated w ith anticoag ulat ion,fibr ino gen reduction,dilut ion or a nti platelet agg r egation based o n the status o f illness.Results:One hundr ed and six ty eight cases w ere enr olled,71ca ses w er e in the nalox one g ro up and97cases w ere in the contr o l g ro up.T he neur olog ic impairment w as impr ov ed in bo th gr oups,but no m or e effects w ere show n in the nalox one gr oup co mpared to tho se o f t he co nt ro l g ro up in patients w ith lacunar infarction.N IHSS w as significantly r educed in mild ty pe patients of non lacunar infar ct tr eated with nalox one compar ed to that o f the contr ols,but M R S no t.Both N IHSS and M RS w er 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serious t ype patients o f no n lacunar infarct tr eated w it h nalox one compar ed to t ha t of the co ntro l g ro up.Conclusion:N alox one as a new neur opro tectiv e agent can impro ve the neur olog ic impair ment and reduce disa bility no tably,and its neur opr otective effects for.ser io us patient s w ith sev er e neur olog ic im pairment o f AI S are much mor e better.【Key words】 nalox one;acute ischemic str oke;neur olog ic impair ment ex tentCLC number:R285.6;R743.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89691(2005)01004003 作者简介:周 玲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洛酮对少突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作者:王银李云鸿滕鹏苗珍花杨文君李博【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naloxon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LPS)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共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用LPS(1卩g • mL-1)刺激小胶质细胞,随后用0.1卩M纳洛酮进行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计数少突胶质细胞。

结果仅用0.1卩M纳洛酮处理细胞,细胞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当小胶质细胞被LPS激活后,与之共培养的大量的少突胶质细胞死亡(P0.01);小胶质细胞被LPS激活,给予0.1卩M纳洛酮处理后,少突胶质细胞的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

结论纳洛酮能够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

【关键词】纳洛酮;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LPS纳洛酮又名丙烯吗啡,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专一的吗啡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

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脑啡肽,因此纳洛酮在临床上被作为阿片类药物中毒的治疗首选药物,用于麻醉镇痛药和非麻醉镇痛药过量、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1]。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在临床上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相关疾病密切相关[2]。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感染因素如LPS等的刺激下,小胶质细胞被迅速激活。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释放各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

本研究通过检测特异性抗原CD11和04鉴定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观察纳洛酮对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旨在对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LPS、纳洛酮、抗CD11抗体(小鼠lgG1 mAb)、抗04抗体(小鼠IgG1 mAb购自Sigma公司;Transwell购自密理博公司。

1.2实验方法1.2.1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取1d龄的新生大鼠脑,去除结缔组织和血管,机械捣碎并通过70卩m网筛过滤,分离的细胞种植到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中,培养于含20%」、牛血清的DMEI培养液,37C,5%CO恒温箱培养。

每3天换1次细胞液。

2周后,利用摇床振荡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种植于Transwell中,加含10%」、牛血清的DMEM^突胶质细胞则种植到24孔板内的载玻片上,培养液为含有N2、10卩g • mL-1 PDGF和25 卩g - mL-1 bFGF 的无血清DME溶液。

第2 天, 将长有小胶质细胞的Transwell转移到长有少突胶质细胞的24孔板上共培养,培养液为含10%!、牛血清的DME M122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1 04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别培养在24孔板内的无菌载玻片上24 h,然后用预冷的PBS漂洗少突胶质细胞1次,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PBS漂洗3次;分别加入1 : 200稀释的抗CD11单抗(CD11作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抗04 单抗(04作为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孵育过夜,然后再用PBS漂洗5 min X 3,最后加入荧光Alex-488偶联的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1 : 1000),室温孵育1 h,加入细胞核的特异性染料DAPI,孵育5 min,PBS漂洗5 min X 3, 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呈绿色者为阳性细胞,应用J EOR801D 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软件,每片随机取4 个视野,记录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或LPS组细胞数相比较。

1.2.3细胞分组与处理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 后,分为4组,即对照组、LPS组、纳洛酮组和LPS加纳洛酮组。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LPS组用LPS(1卩g • mL-1)处理4 h,纳洛酮组用0.1卩M 纳洛酮处理18 h,LPS加纳洛酮组先用LPS(1^ g • mL-1)处理 4 h,再用0.1卩M纳洛酮处理18h。

处理用LPS纳洛酮均加于上层培养小胶质细胞的Transwell中,各组处理完毕,移去Transwell,对下层各组少突胶质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每个点做3个平行。

重复试验3次。

1.2.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

各实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鉴定及共培养系统利用摇床振荡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别培养在载玻片上,用抗CD11单抗(CD11作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抗04 单抗(04作为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及细胞核染料DAPI对细胞的纯度和活性进行鉴定。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体积小、折光性强、圆形,一些细胞有短的突起,CD11阳性呈绿色;少突胶质细胞胞体呈椭圆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双极突起,少数呈三极突起,阳性细胞呈绿色,两种细胞的纯度均达到99%以上,说明此研究所用的摇床振荡分离纯化法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非常成功,为下一步的共培养提供了实验基础(图1,见封2)。

2.2纳洛酮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诱导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仅用0.1卩M纳洛酮处理细胞,细胞数目基本保持不变(预试过不同浓度纳洛酮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后选此浓度用于实验),而当小胶质细胞被LPS激活后,与之共培养的大量的少突胶质细胞死亡(P0.01);LPS激活后,给予0.1卩M纳洛酮处理后,少突胶质细胞的数目显著升高,P0.05(图2A、B,见封2)。

3讨论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常驻细胞,行使支持、营养、免疫监视等多种功能。

小胶质细胞在受到感染、外伤等因素刺激后活化,产生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丫、活性氮、活性氧等。

这些因子介导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是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的主要因素[3-5]。

体外实验证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能借助NO机制使少突胶质细胞溶解[6-8]。

而少突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髓鞘形成细胞,在很多神经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缺血和感染导致脑室周围白质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受损和死亡,致使脑白质内髓鞘不能形成,临床上显现脑瘫和智能落后等后遗症[9-10];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少突胶质细胞受损和死亡,逐渐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神经髓鞘的破坏(脱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响神经轴突的信号传递,以失去大脑和脊髓对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11-12]。

由于在炎症介导的神经退行性变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对于这类疾病治疗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13]。

纳络酮是一种非选择性G蛋白偶联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

在大鼠中脑神经元-胶质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中,纳络酮抑制LPS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在炎症介导的啮齿类动物帕金森模型中,纳络酮已被确定有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纳洛酮对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减少LPS刺激后产生的TNF-a、IL-1 B、NO和超氧自由基均有效[14]。

本实验中纳洛酮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可能就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完成的,其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能有效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纳洛酮对少突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及通路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孟庆林.盐酸纳洛酮在急诊和急性中毒的应用[J].临床荟萃,1996, 11(9) : 399-420.[2] 苏静,陈涵强,王玮.少突胶质细胞的特性及与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 3(14): 101-104.[3] WongA,Luth HJ, Deuther Conrad W et a1. Advaneed glycation endproduets eoloealize with indueible nitrie oxide synthase in Alzheimer ' s disease』. Brain Res, 2001, 920(1-2):32-40.[4] Murphy A ,Sunohara JR,Sundaram M. Induction of protein kin ase C substrates, Myristoylated ala nine rieh C kin ase substrate (MARCKS) and MARCKS 拟related protein (MRP), by amyloid p S A protein in mouse BV 拟、2 mieroglial eells[J].Neurosci Lett , 2003, 347(1) : 9-12.[5] Gonzalez-Scarano F, Baltuch G. Microglia as mediators of in flammatory and dege nerative diseases[J]. Annu Rev Neurosci,1999,22:219-40.[6] Li JR, Rame nade n ER, Peng J,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mediates Lipopolysaccharide-i nduced microglial toxicity to develop ing oligode ndrocytes whe n astrocytes arepresent[J]. J Neurosci, 2008,28(20):5321-5330.[7] Golde S,Chandran S,Brown GC, et a1. Different pathways for iNOS mediated toxicity in vitro dependent on n eur onal maturati on and NMDA receptor expressi on .[J]. J Neurochem, 2002, 82(2) : 269-282.[8] Merrill JE, Ignarro LJ, ShermanMRet a1.Microglialcell cytotoxicity of oligodendrocytes is mediated through nitric oxide[J].J Immunol , 1993, 151 (4) : 2132-2141.[9] Deng WB, Pleasure J, Pleasure D. Progress inPerive ntricular Leukomalacia[J]. Arch Neurol,2008, 65(10):1291-1295.[10] Back SA, Han BH, Luo NL,et al.Selectivevuln erability of late oligode ndrocyte proge nitors to hypoxia-ischemia[J] .J Neurosci, 2002,22 (2): 455-463.[11] Mancardi G, Hart BA, Capello E, et al. Restricted immuneresponses lead to CNSdemyelination and axonal damage[J].J Neuroimmunol, 2000 , 107(2):178-183.Behi ME, Dubucquoi S, Lefranc D, et al. New in sights into cell resp on ses invo Ived in experime ntal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J]. Immunol Lett, 2005 , 96(1):11-26.[12] Liu B, Ho ng J S. Role of microglia in inflammation-mediated 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J].J PharmacolExp Ther, 2003 , 304(1):1-7.[13] Emerit J, Edeas M, Bricaire F. Neurodege nerative diseases and oxidative stress[J]. Biomed Pharmacother, 2004,58(1): 39-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