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

(一)儿童的概念

儿童指未成年的人类。有的国家将性成熟以前的均称为儿童。

1、儿童概念的表述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在我国,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这种界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2.妇联工作中的儿童对象及儿童先锋队的工作对象都是指14周岁以下。

2、儿童概念的内涵演化

儿童的定义包含几个要素:

1.它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的阶段

2.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

3.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二)儿童的界定

1、生理年龄

《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18岁及我国的14岁标准,都是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来辨识儿童的身份。

2、心智年龄

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差异决定了服务对象的实际状态。

(三)儿童的特点

1、生理特点 1.成长性

2.基础性:为其今后的成年打下基础,表现在社会整体上。

2、心理特点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

1.发展性:人格基本盛开,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

2.依恋性:对抚养者的依恋,基于1.情感上的需要2.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3.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1.社会环境2.抚养环境

3、行为特点

1.探索性: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包含盲目的成分,需要保护性地加以控制。

2.模仿性:在行为上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二、儿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二)爱的需要(三)学习的需要(四)游戏的需要(五)社会化的需要(六)被保护的需要

由其天性决定。《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儿童的活动目的很自然:获得快乐。

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

(一)婴儿期(0~1岁)

1、特征:建立个体生活,适应能力很差。

2、任务: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

3、面临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及保障生命安全,主要是生理层面。

(二)幼儿期(1~5)

1、特征: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运动功能大大增强,能使用语言交流,会简单运用文字。

2、任务:1.情感培养 2.心理培育 3.智力发展 5.身体成长

3、问题:会有分离焦虑,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

(三)学龄期(6~14)

2、任务: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

3、问题:出现学习性问题

四、儿童社会工作定义的和特点

(一)定义

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 1.生理 2.心理特点 3.成长 4.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的助人自助服务活动。

(二)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四项特点:

1、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2、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

3、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

4、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在儿童早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主要的重点是“助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自助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的重点也相应地过渡到“助人自助”。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

(一)宪法

(二)儿童权利公约

其前身是1924年的《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及195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旨在建立国际标准。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生物学

个体差异是由DNA 的差异造成的。

(二)儿童心理学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理论解释包括:

1、心理分析理论:

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行为的背后潜藏着生物性的驱动力,如性与攻击。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2、心理社会发展论:

人有注意外界并与外界酵素作用的需要,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

人的一生分八个阶段,每阶段以同一性危机的概念来贯穿。

(1)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自主与郑、怀疑的冲突

(3)发展主动性阶段(3~5):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4)变得勤奋阶段(6~12):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9):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25):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7)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期的冲突

3、行为或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起于人与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儿童的学习模式有三种:

1.古典制约的学习模式

2.操作制约的学习模式 3 .以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

该理论的启示:

1.儿童的行为是儿童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

2.儿童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与反应模式。

(三)儿童教育学

1.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儿童

2.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角色是什么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时,必须留意每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该理论从教育学角度为社会工作者对儿童采用优势视角的工作取向提供理论证明。

2、建构主义理论

它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

1.同化

2.顺化

3.平衡

该理论在教育学上的实质是:

强调儿童 1.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2.主动发现 3.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四)儿童社会学

对儿童的社会化进行研究

1、自我发展理论:

米德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动,发展成为社会存在的。

儿童学会把握“一般化他人”的概念,就掌握了其所处社会的一般性价值和道德。

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说明了儿童进行玩耍、游戏的内在意义,并为游戏形式的儿童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2、认知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运思”,运思是一种心智活动,能够转换信息,具有可逆性,是心智发展的核心。

儿童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2.运思前期、3.具体运思期、4.形式运思期。

该理论的启示:

1、儿童在某一年龄范围或是发展阶段具有他们待定的思考方式,所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运用会谈、评估及介入的方法要考虑到儿童的心智特点及其与成份的差异。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帮助儿童获得对世界的1.正确认知 2.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

(一)宏观层面

包括:

1、参与有关各项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2、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3、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4、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资讯提供;

5、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工作方式有:

1、参与制定和实施法律、政策;

2、组织对儿童的调研,向政府及社会提交报告;

3、参与公众焦点事件的分析,向决策机构提供专业建议。

(二)微观层面

主要是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别可分为: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一般儿童的社会工作: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

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的儿童提供求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眉头等方面的服务。

对特殊儿童的服务可分为四种类型:支持性、保护性、补偿怀、替代性

(1)支持性服务:提高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通过家庭工作或个案对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予以支持和帮助。

重点在于: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

(2)保护性服务;介入外间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等。

目的是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制止已经发生的侵害,如少儿失学、家庭暴力、儿童处于危险性环境等。

核心焦点是:保持儿童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3)补充性服务:通过专业介入,对某些薄弱、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如“留守儿童”问题。

应注意:1.考虑儿童的需要 2.结案时,介入资源撤出会不会产生二次伤害

(4)替代性服务

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一)家庭

(二)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孩子们的自我期望影响巨大。班级间的关系,又使儿童形成了集体观念。

(三)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儿童成长中十分特殊的重要因素。

(四)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愈加深刻。

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

1.学校、

2.社会福利机构、3社区、4.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5.政府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

驻校社会工作。

重要的工作方向是针对发生偏差的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对受侵害的儿童实施权益保护。(二)社会福利机构

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儿童工作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1.寄养 2.领养

1.通过现实的回归社会环境;

2.通过专业介入增进机构内生活儿童的社会化程度,如开展类家庭服务、建立社区生活基地。(三)社区

在社区中开展儿童服务需:

1.开展需要调查;

2.开设假期小组活动;

3.对重点儿童予以关注,并在适当时间开展个别服务。

(四)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

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一)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服务对象自决”:服务对象有自由选择和决定的需要与权利。

“服务对象自决”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观。

“儿童自决”是尊重儿童权利的具体体现。

(二)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1.遗传:是内因

2.环境:是决定性的

(三)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

1.服务提供者

2.支持者

3.教育者

4.中间人

5.调控者

6.保护者、

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评估的定义

社会工作者研究儿童的境况和面临的挑战,收集范围广泛的资料,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和服务对象的角度以及其主要监护人的角度,去看待儿童在自身生活的环境中1.生理2.心理3.社会适应方面的情况,并基于此制订出干预和治疗计划的过程即为评估。(二)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评估的目的就是收集信息,最佳时机是在问题刚刚显现时,评估本身是引导儿童及其父母重新审视问题的过程。

评估的方法:1.资料查阅、2.访谈、3.问卷测量

(三)评估量表

1、智力量表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这个量表的突出优点是语言(文字)和操作(非文字)测验兼而有之。

在量表中采用二分法,即把全量表分为语言量表、操作量表两大部分。

2、行为量表(CBCL)

阿亨巴赫儿童行为量表,又称阿亨巴赫儿童行为清单。

CBCL是根据转诊问题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鉴别点为基础编制而成。

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会工作中对儿童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筛查,同时对治疗计划的制定、临床干预研究何在医疗或司法评估方面也具有应用价值。

3、社会期望量表

用于评定儿童的认可需要

4.、自我意识量表

主要用于:

1.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

2.临床问题儿童的自我评价及科研。

3.作为筛查工具用于调查。

该量表向已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的研究。

5、儿童受虐量表

1.躯体虐待

2.言语虐待

3.性虐待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辅导

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

2、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

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可以运用游戏治疗模式进行儿童辅导。

游戏治疗模式有多种理论取向:

(1)想象互动游戏治疗

第一、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

1.孩子尚为如同成人已发展口语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2.把孩子及其家庭问题公开讨论,可能带给孩子对父母亲忠诚的矛盾。

通过想象游戏的媒介,孩子有机会以转化的方式沟通,也能透露隐秘性的事情。

第二、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技巧:

1.用言词表达或口语化

目的:1.结构化 2.意义的强化 3.预测未来的事件

2.刺激化

3.设定限制

4.相对游戏

第三、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指示:

1.对有隐藏性身体疾病的孩子能发挥很好的功效

2.可以应用在心情非常混乱的孩子身上

3.父母亲必须愿意审视及改变他们的行为,以及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2)沙盘游戏治疗

又称箱庭游戏。

第一,设置标准:1.沙盘尺寸、2.色彩规范3,游戏模型

基本构成要素:1.沙子 2.人或物的缩微模型

第二,沙盘游戏的目的

根本目的和治疗原理都是要通过沙盘游戏的过程来接触无意识,进而达到心灵发展和转化的目的。

第三,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和步骤

1.对儿童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让来访者感到安全、自由,让他明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模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

2.治疗是帮助来访者唤起“童心”。

3.儿童开始摆放沙盘世界,奉行“非言语的治疗”原则。

4.沙盘摆放结束后,治疗时开始陪同儿童对沙盘世界进行探索,努力对沙盘世界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经历,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共情,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出建议性、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

5.对沙盘世界拍照记录。

第四,沙盘游戏的要点

强调非言语性和非诠释性,而且以体验和经历为主。

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

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

基本原则:它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

(二)儿童小组工作

2、种类:1.课外兴趣班、2.少先队小队、3.课外补习小组、4.假日服务小队

3、要点

工作需要注意:

1.要新颖有趣,注意安全

2.用示范来讲述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

3.避免空泛的道理和过于复杂抽象的问题

4.社会工作者的态度是亲切和蔼的,应具有亲和力

5.在空间位置和心理距离方面,都要有一种平等的感觉

4、亲职教育服务

亲职教育服务是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沟通、孩子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大多以训练的方式为主,训练的内容有:

1.沟通技巧

2.环境设计技巧

3.孩子行为改变技巧

4.家长训练

5.家庭改变技巧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等,从而改善亲子的关系。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服务对象——家长和子女的需要和问题做一个了解和评估。

(三)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1、儿童虐待的相关概念

(1)受虐儿童:被父母或监护人采取以下行为而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儿童。

这些行为包括:

1.造成受伤,或允许非意外受伤;

2.制造一个非意外的身体伤害的危险状态;

3.对儿童性侵犯或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4.拷打、折磨儿童或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5.受伤的结果已经超过只是单纯体罚。

(2)儿童疏忽:其父母未提供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等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遭受父母遗弃的儿童。

2、儿童身体虐待的指标:

瘀伤,烫伤,撕、裂伤,骨折,头颅伤,内伤,其他指标(严重发展迟缓,不一致的疗史,对孩子如何受伤的原因解释不一致等)。

3、儿童性虐待的指标:

1.幼儿感染性病;

2.在生殖器官周围有明显生理伤害(红、肿、组织的撕裂);

3.攻击行为;

4.怀孕;

5.早熟地引他人注意的行为;

6.对生殖器过分关心;

7.超出儿童年龄应懂的知识。

4、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

(1)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主题

(2)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功能

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协助儿童学习新的价值观及行为。

5、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对儿童的隐私予以特别的保护。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儿童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儿童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私立的“培智学校”和“爱心家园”,全社会和众多爱心人士支持特殊教育,他们为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提供了空间,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 增强儿童权益保护 B 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 C 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 D 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E 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是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选项 A为正确答案。 第2题 针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中,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并予以督导的服务是( )。 A 儿童福利院安置 B 日间照顾中心 C 家庭寄养 D 家庭领养 E 收养服务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在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中,家庭寄养是经社会工作人员联系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等诸方面都适宜的家庭,给予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选项C为正确答案。 第3题 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阶段,0~5岁儿童的工作主要由在各地( )中设立的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来负责。 A 学校 B 民政局 C 工会组织 D 妇联组织 E 共青团组织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儿童的工作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地妇联组织中设有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选项D为正确答案。 第4题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 )。 A 消极性的儿童社会工作 B 一种积极的儿童社会工作 C 工作对象是所有的儿童群体 D 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E 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儿童社会工作,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练习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单选题 第1题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岁。 A.0~10 B.0~12 C.0~14 D.0~16 第2题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与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就是( )。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第3题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 )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第4题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第5题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 )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6题 ( )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第7题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与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就是( )。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第8题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就是( )。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9题在儿童的( ),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第10题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就是( )。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11题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12题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她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

儿童社会工作内容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人事考试教育网2011-3-18 11:1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儿童养育和保健 儿童的养育主要是指在饮食喂养、合理营养、居住环境、托儿设施等各个方面对儿童更完善、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抚养和培育。 儿童的保健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妇婴保健,即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指对儿童的卫生工作,即通过健康检查、身体缺点的锻炼及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宣传等等方式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2、儿童照顾和教育 儿童照顾是指在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环境中给予儿童在生活、学习、成长等各方面的呵护和关怀。 儿童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多个径途使儿童学会认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具备生活中必需的能力,习得初步的社会规范,培养基本的道德品格的过程。 对残疾儿童的照顾、教育和康复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采取各种特殊的工作方法。 3、儿童救助和保护 儿童救助主要是指对孤儿、被遗弃儿童以及生活困难儿童的救济和帮助。对前者的救助形式主要有儿童福利院教养、家庭寄养和收养等。对后者的救助的主要方式是为贫困或单亲家庭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救助,以使儿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儿童保护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工作:一是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从制度上规定和保护儿童的各种权利;二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手段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如生命权,被抚养权、健康权等;三是保护儿童的成长,与各种有关的社会力量(家庭、学校、警署、法院、青少年保护专设机构等)合作,对一切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行为作斗争。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1、儿童辅导 (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1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含义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需要 和需要 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童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 会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工 儿童社会工作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作 的主要内容 求助和保护儿童、 儿童社会工作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的主要方案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知识点一、儿童的定义 儿童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同义。 知识点二、儿童的特点 (1) 社会属性的特点 每个人人生的基础、每个家庭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 成长发展的特点 快速性 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青少年(12-18) 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 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知识点三、儿童是需要(重点) (1) 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2) 发展的需求: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 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 性剥削)。 (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 (1)儿童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儿童户籍。 (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 (3)儿童保护问题:免遭伤害需要。 ①儿童遗弃:遗弃的婴幼儿 ②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③儿童被性侵的问题 ④儿童被忽视的问题 ⑤儿童被外卖的问题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 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 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重点) (1)支持性儿童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 (2)补充性儿童服务: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亲职教育(3)替代性儿童服务: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家庭收养、寄养和机构养 育等。 (4)儿童保护服务:遭受人为伤害的儿童及家庭。 2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儿童行为特点的有()。 A.成长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探索性 E.模仿性 儿童的行为特点有:①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也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②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AB两项属于儿童生理特点。C项属于儿童心理特点。

问题: [多选]下列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有()。 A.课外兴趣班 B.少先队小队 C.幼儿园集中教学 D.假日服务小队 E.课外补习小组 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只要在这些小组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问题: [多选]儿童社会工作中,要考虑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E.社区环境 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手游模拟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894030.html,/)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A.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B.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C.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 D.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E.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包括:①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②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③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④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并努力使其符合社会整体对儿童的期望目标;⑤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社会工作概论完整版

社会工作概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村“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从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人格的培养。[2015年真题] A.信任 B.自主 C.勤奋 D.独立 【答案】B 【解析】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从积极人格培养的角度,婴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信任人格的培养;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自主人格的培养;学前阶段的儿童则需要完成勤奋的人格培训。这些社会心理人格的培养,必须在儿童成长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完成,这些阶段无法变更顺序。 2.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3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科学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为3~6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7~14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特点而设立。[2014年真题] A.儿童性格 B.儿童发展 C.家长心理 D.家长行为 【答案】B

【解析】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有的典型特点。儿童从出生到18岁以前,其成长阶段通常包括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和青少年阶段(13~18岁)。不同阶段的儿童,不仅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理发展特点,也具有需要完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题中,该儿童服务中心为不同年纪的儿童开展不同的活动,依据了儿童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设计的。 3.小李发现邻居小张经常打骂女儿,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邓反映,希望小邓进行干预。小张表示打骂孩子是自己的家事,不用外人管。小邓告诉小张,不能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管教不当造成严重伤害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邓上述说法依据的基本价值理念是()。[2016年真题] A.家长对儿童具有权威性 B.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C.保障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D.儿童教育发展的最优化 【答案】B 【解析】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儿童社会工作要以保障儿童的基本生存和发展,保障所有儿童获得公平服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保障儿童参与社会等为专业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禁止虐待、残害儿童,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小张经常打骂女儿属于虐待行为。 4.某地自实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办法以来,接收了100多名孤残儿童。为了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其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选项是()。[2013年真题] A.走访寄养家庭,了解寄养家庭的实际困难 B.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议 C.开办支持小组,提升孤残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工作者概述题库大全(附答案)

社会工作概述单选题和多选题精练和答案 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 )中] 1.社会工作的定义告诉我们,社会工作是一种( )。 A.公益活动B.职业活动C.行政活动D.慈善活动E.互助活动2.一个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为住养老人提供的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服务属A.普通社会工作B.行政性社会工作C.专业社会工作D.业余社会工作的美女编辑们E.社区社会工作 3.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它是( )。 A.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B.普通的社会工作C.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D.业余的社会工作E.社区社会工作 4.2006 年10 月中央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调今后在中国内地要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主要是指( )。 A.普通社会工作B.行政性社会工作C.业余社会工作采集者退散 D.专业社会工作E.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5.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它的目标除了解除服务对象困难和促进其发展外,还包括( )。 A.管理层面的目标B.行政层面的目标C.个人层面的目标 D.社会层面的目标E.机构层面的目标 6.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认为人是有( )的,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A.尊严B.信心C.潜能D.个性E.需要 7.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 )方面的原因。 A.心理B.生理C.认知D.精神E.社会 8.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功能,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和对( )的功能两个方面。 A.个人B.家庭C.社区D.社会E.组织 9.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 )的相互适应。 A.社会B.心理C.经验D.生理E.能力 10.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第一个被总结并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的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是( )。 A.小组工作采集者退散B.个案工作C.社区工作D.社会行政 E.社会工作研究 11.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是在20 世纪的( )。 A.20 年代B.30 年代C.40 年代D.60 年代E.70 年代12.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是从20 世纪( )开始的。 A.20 年代B.30 年代C.40 年代D.60 年代E.70 年代 13.20 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内地的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服务实践活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自我测试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多选题 1.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其独特性,下列()属于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A:快速性B:阶段性C:分化与互补性D:顺序性E:基础性 2. 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特点。 A:童年是人生的基础B:儿童是家庭的基础C:儿童个体发育不均衡 D:儿童成长有个体差异E:儿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3. 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行为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下列哪些是儿童发展过程的需要()。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受保护的需要D:社会化的需要E:休闲的需要 4. 儿童发展需要有基本的经济保障,获得适当的父母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因此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A:贫困的问题B:家庭监护的问题C:受教育的问题D:拐卖的问题E:遗弃的问题 5.下列关于儿童社会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 B: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为理论依据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C: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D: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得到适当的养育、照料和教育。 E:儿童社会工作的中观层面指以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查研究、宣传等工作。 6.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能力、救助和保护受伤儿童。下列()是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内容。 A:儿童问题辅导B:亲子关系辅导C:家庭辅导D:婚姻辅导E:亲职辅导 7.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A:自我认同B:技能学习C:团队精神D:娱乐休闲E:社会责任 8.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有其使用于自身的实务原则,那么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家庭中心方法的实务原则()。A: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C: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家庭寄养照料为了让儿童适应尽可能时间长 E: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9.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又包括()内容呢。 A.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知识和理念B.提供家庭支持服务C.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D.链接现有政策资源E.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10.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包括()等常见的倡导方法。 A:网络媒体倡导B:名人效应倡导C:海报宣传倡导D:讲座论坛倡导E:政府干预倡导 二、单选题 1.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0-1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亲子知识讲座,为2-3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6—12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互补性 2.儿童的()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导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 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保护的需要 D :社会化需要 3.某儿童机构组织4-7岁的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与维护的辅导,社会工作者的这项服务工作是根据儿童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作者:范明林时间:2007-11-11 一、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决定个人行为的力量并非是环境而主要是人的内在驱力。大部分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生物性的驱力,如性与攻击,等等,它们会依据个人人格成熟程度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佛洛依德(S.Freud)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意识层次、焦虑和自我防卫、俄狄普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其中,个体自我发展理论或个体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及其开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佛洛依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包含五个主要阶段: 1、口腔期:从出生到1岁。在婴儿及幼儿时期,嘴巴是获取满足的主要器官,吸吮和啃咬占据儿童的大多数时间。如果个体在口腔期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将产生冲突,同时在成人阶段也可能会产生诸如依赖与忧郁的特质。 2、肛门期:从2岁到3岁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另一种挑战,在这个时期,肛门成为注意的焦点,由对大便的保留和排泄会引起儿童的愉快的推迟或者满足。一般认为幼儿时期惩罚性的排泄训练,会造成日后成人时期许多的负面结果,如强迫性行为特质、过分谨慎及焦虑。 3、性器期(又称男性生殖器阶段):从3岁到5岁。在此阶段生殖器官变得重要起来,儿童开始发现自己的外生殖器,或是进行性别的分化。这个阶段的负面影响出在成人期的特征是:强烈占有欲、爱出风头和好胜。 4、潜伏期:从6岁到12岁。在此阶段儿童持续对同性别父母认同,个体的超我也透过父母的价值而被增强。基本上,在此时期儿童学习新技巧并发展较好的自我价值感。 5、青春期(又称女性生殖器阶段):12岁以后。这个时期成熟的外生殖器是个体满足的主要来源。 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儿童上述阶段的的发展表现了先天与后天的复杂结合,人类生理影响着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许多环境因素(如父母的疏忽或严厉、与兄弟姐妹的关系)确定着各阶段的发展结果。总的来说,生理成熟过程引起快乐的重点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从口腔到肛门到生殖器官),发展阶段中的经历影响着不同个性的最终结果。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的基本需要和渴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或受到挫折;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会体验到不同的愉快和满足,以及不同的痛苦和心理冲突。 佛洛依德强调,为了成功地度过上述心理性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要求有最佳程度的满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在一个阶段中得到的满足太多,就会不愿意继续前进;如果得到的满足太少,挫折和焦虑会伤害未来发展。比如,在生命的第一年得到过多的口腔满足会引起对这一阶段的固结。结果是不完全的个性发展,成人之后仍会过度依赖他人,对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习题(初级社工)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岁。 A.0~10 B.0~12 C.0~14 D. 0~16 2.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3.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4.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5.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6.()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心理分析理论

7.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和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8.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是()。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9.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10.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是()。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1.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12.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庭改变技巧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萍的这种工作方法属于()。 A.儿童小组工作 B.儿童团体辅导

社会工作概论试题

社会工作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职能的是()。 A.恢复职能 B.预防职能 C.发展职能 D.控制职能 2.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 A.助人自助 B.施人恩惠 C.解人危难 D.为人治病 3.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承担救助贫民的责任,在()年将以往有关贫民救济法规加以 编纂,制定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A.1601 B.1788 C.1852 D.1610 4.“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套以剧场作比喻研究社会互动 的理论称为“戏剧论”,它是由()提出来的。 A.米德 B.斯金纳 C.韦伯 D.戈夫曼 5.联合国1956年提出:()岁以上人口占总人中的7%为老龄社会的标准。 A.60 B.65 C.70 D.68 6.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意味着:()。 A.工作者代替案主做决定 B.案主自己做决定 C.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做决定 D.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人帮案主做决定 7.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工作督导 D.社会工作咨询 8.心理学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社会工作影响很大。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戈夫曼 9.个案工作的原则之一是()。 A.保密性原则 B.互助原则 C.治疗原则 D.资源共享原则 10.社会团体工作的模型之一是()。 A.问题解决模型 B.心理模型 C.行为修正模型 D.社会目标模型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岁。 A.0~10 B.0~12 C.O~14 D.0~16 2.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3.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4.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5.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6.()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心理分析理论 7.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和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8.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是()。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9.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第二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第二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定义、内涵与外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次结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运用的方法手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本章重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定义、内涵与外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次结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运用的方法手段。 本章难点: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关系。 参考书: 陆士桢,王玥. 2005. 青少年社会工作.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思斌主编. 1999. 社会工作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这前,先给学生看两段文字材料,一段是2007年8月30日《南方周末》第2和第10版的新闻《“放牛班”回乡》,另一段是关于考霸张非的报道。然后让学生讨论读后感。 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1、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存在一些问题群体,这些出现成长问题的青少年需要关心、帮助和引导。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 2、城市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青少年更值得关注。 3、做青少年社会工作一定要对青少年充满爱心和信心。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要素 1.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1)不同研究领域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界定: 从服务内容角度界定:主要内容为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与婚姻介绍;休闲服务;矫治服务等的,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 从工作过程与特征角度界定: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爱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利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健康发展,以贡献社会和国家—; 从基本要素方面界定:青少年社会工作,归根结底是以全体青少年为工作对象,运用科学的、专业的服务方法,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解决青少年问题,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工作。 (2)狭义和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以一般青少年,特别是发展发生偏差的青少年为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