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Ch3
化工系统工程(1)幻灯片

4、间歇过程的设计与操作优化:
80年代天津大学开始开发单产品间歇过程最优设计 和多产品间歇操作的时间表进行了研究,提出数学模型 和计算方法,用于结晶操作过程。
◆ (3)分离序列的综合:给定一进料流股,已知它的状 态,系统化的设计出能从进料中分离出所要求产品的过程, 并使总费用最小。 所需求解问题是:一是要找出最优的分离序列和每一分离 器性能;二是对每一分离器找出其最优的设计变量值。 ◆ (4)反应器网络的综合:为了制造所要求的产品,对 于给定的化学反应路径以及主副反应速率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一个反应器最优结构和操作条件,以使在给定产率下 总生产成本为最小。
化工原理(传递过程与单元操 ) 作 化学工程学化 化学 工反 热应 力工 学程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运筹学、系统理论及现 代控制论; 技术手段:是计算机和现代数学; 当把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科学领域,就逐 步形成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系统工程学,如化工系 统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等。
二、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的任务及其主要内容:
1、化工过程系统的特点:
归纳起来就是单元过程的特点与系统结构上的特 点这两部分。
a)单元过程的特点:如在设备中发生的过程无外乎是 化学反应、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 “三传一反”;这样的单元过程可分为:反应过程、 传质过程、传热过程和输送过程,其相应的特点是: 反应过程是以原子为处理对象;传质过程以是分子 为处理对象;传热过程和输送过程是以热流和物流 为处理对象。明确这些特点然后建立这些单元过程 的数学模型。
课件:第3章 3.1 化工过程热集成

1. 温-焓图和组合曲线
2. 夹点的形成
3. 夹点的意义和设计原则
传统换热网络问题
210℃ 210℃
蒸汽加热 1620 kW
循环物料 178℃
880 kW 160℃
160℃
220℃
冷却水
180℃
60℃
2640 kW
反应器
270℃
N 130℃
够很好地表达。
T (℃)
Hot Stream
Cold Stream
QE
QC
QH
H (MW)
组合曲线-Composite Curve
多股流股的组合温焓线
夹点的形成 -Pinch Point
将全部热物流的组合温焓线与全部冷物流的组 合温焓线绘制在同一(T-H)图上:
T
Hot Stream
Cold Stream
T
i
Ai
1 ( i Ti,min
j
qj ) hj
H
Cost Target — 经济目标
能量费用目标 设备投资费用目标
CE CH QH CCQC
—根据换热单元数目标 和换热面积目标求取
假定:换热单元数目标为Umin,且换热面积平均分配
在各单元中
C N U min [a b ( A / U min ) c ]
《化工设计》第三章 设计结果与分析与优化
第一讲:化工过程热集成
1 1
— 化工过程的分层设计
化工过程的洋葱模型
最常用的化工过程分 层设计模型是左图所示的洋 葱模型,由里到外逐层细化 设计。
过程热集成设计的对 象是换热系统的拓扑结构和 公用工程的规格配套设计。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流程模拟与优化
利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化工过程 进行模拟,通过优化算法对过 程进行优化。
效果评估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估,总结经验教训。
02
化工过程建模与仿真
化工过程建模
总结词
化工过程建模是化工系统工程的基础,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化工过程的 动态行为和性能。
详细描述
化工过程建模的主要目的是将实际的化工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仿真、 优化和控制。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流 体动力学等,以及各种设备的特性。
生物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应用案例
以某生物化工厂为例,通过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多个单元操 作进行优化,实现了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 污染的目标。同时,该案例还展示了化工系统工程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一:石油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石油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概述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将石油转化为各种化学品、燃料和材 料的过程。在化工过程中,分析和合成是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减少 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技术
石油化工过程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和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吸附、结晶等。通过对这些 技术的分析和优化,可以确能耗和物耗。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化工过程 分析与合成
目录
•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概述 • 化工过程建模与仿真 • 化工过程操作与控制 • 化工系统工程应用案例
01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是一门研究化工 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换、传递和 平衡的学科。它通过对化工过程的系 统分析,实现过程优化、节能减排和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7.1第七章-化工过程动态模拟与分析

第七章化工过程动态模拟与分析第一节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简介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00 Vol.19 No.1 P.76-78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Ⅱ)化工过程动态模拟陆恩锡张慧娟随着化工过程稳态模拟的发展,动态模拟相继被提到日程上来。
由于化工稳态过程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实际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波动、干扰以及条件的变化。
因而化工过程的动态变化是必然的、经常发生的。
归纳引起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计划内的变更,如原料批次变化,计划内的高负荷生产或减负荷操作,设备的定期切换等。
·事物本身的不稳定性,如同一批原料性质上的差异和波动,冷却水温度随季节的变化,随生产时间的增加而引起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设备的结垢等。
·意外事故,设备故障、人为的误操作等。
·装置的开停车。
以上的种种波动和干扰,都会引起原有的稳态过程和平衡发生破坏,而使系统向着新的平衡发展。
这一过程中,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整个系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产品品质、产量会有多大的波动?·有无发生危险的可能?可能会导致哪些危害?危害程度如何?·一旦产生波动或事故,应当如何处理、调整?最恰当的措施、步骤是什么?·干扰波动持续的时间有多久?克服干扰、波动到系统恢复正常需要多长时间?·开停车的最佳策略。
这些问题就不是稳态模拟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由化工过程动态模拟来回答。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动态模拟在近2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广泛的应用[1~14]。
1动态模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1.1 动态特性研究动态模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
研究过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有关过程的正确的设计方案,或操作步骤。
过程的动态特性并非完全可以从静态特性或者根据经验推断而出,而且往往这类推断是片面的、有错误的。
3第二章 化工过程系统的稳态模拟与分析

方程的主元素选择过程
2.4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
Simultaneously modular method simulating the process system
两种系统模拟方法的比较
Comparison of two system simulation methods 内容 占用存储空间 迭代循环圈 计算效率 指定设计变量 对初值要求 计算错误诊断 编制、修改程序 序贯模块法 小 多 低 不灵活 低 易 较易 面向方程法 大 少 高 灵活 高 难 较难
x4 y4 x1 y1 x2 y2 x3 y3
2.4.2 建立简化模型的切断方式
Establishment of tearing mode for simple model 流股全切断方式类似于面向方程法。主要区别在 于后者是严格模型方程,变量数也要大得多。 因此,对于较大系统,流股全切断方式建立的简 化模型方程数是很大的。
Ak和Bk。将Ak和Bk代入,得到线性方程组。 过程系统的模型方程组一般由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组
成,因而线性化的对象应该是非线性方程。
2.3.3 联立拟线性方程组法解大型 稀疏非线性方程组
Solution of couple imitate-linear equation 2、稀疏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稀疏非线性方程组 稀疏线性方程组
回路切断方式:
相当于把若干个单元作为一个“虚拟单元”处理, 建立虚拟单元的简化模型。 虚拟单元所包含的各单元间的连接流股变量则不 出现在简化模型中,从而大大降低了简化模型的维数。
2.4.2 建立简化模型的切断方式
Establishment of tearing mode for simple model 通常以循环回路为一个虚拟单元,切断再循环流 股,故称为回路切断方式。
第三章 过程系统自由度分析及系统分解

第三章过程系统自由度分析及系统分解3.1 自由度分析建立系统模型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求解,在系统求解之前,进行系统自由度分析,根据系统的自由度的数量确定相应的指定变量数,使系统有唯一确定的解,避免因变量设置的不足和过度而引起方程无解。
单元操作过程的数学模型由代数方程组、微分方程组构成,假定有m个独立的方程式,其中含有n 个变量,该模型的自由度为d=n-m。
d>0 不定方程组,有无穷个解d<0 过度设定,形成矛盾方程,割除冗余方程d=0 正确设定,方程组有唯一解组成系统模型的独立方程数:(1)守恒方程:物料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2)平衡方程:压力平衡、化学平衡、相平衡(3)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4)阻力方程:传热速率、流动阻力系统模型的变量数与流股的变量、热负荷、压力变化有关,(1)流股变量数:对一个已知每个组分初始质量的封闭体系,其平衡状态完全取决于两个独立的变量,而不论该体系有多少相、多少组分或多少化学反应,因此组分数为C个的流股,其变量数为C+2;(2)设备特性参数和操作参数:反应器容积、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和回流比、分割器的分割;(3)过程从外界得到(或放出)的热量和功。
3.1.1 单元过程自由度分析这里介绍几种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自由度分析:(1)混合器(mixer)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
可以将多种物料配合成均匀的混合物,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促进化学反应;加速物理变化,例如粒状溶质加入溶剂,通过混合机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匀。
混合机械广泛用于各类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器、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械、热塑性物料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四大类。
图3-1为混合器的示意图,两个流股通过混合器后混合成一个流股,每个流股有C+2个独立变量。
对该过程可以建立以下独立方程(数学模型):压力平衡方程:),min(213p p p =物料衡算方程:213F F F +=)1,,2,1(332211-==+C j F x F x F x j j j热量衡算方程:332211H F H F H F=+上述混合器的独立方程数:2+=C m混合器的自由度:)2(2)2()2(3+=+-+=-=C C C m n d如果有S 个输入流股的混合器,其自由度为S(C+2)图3-1 混合器示意图(2)分割器(divider )图3-2是简单分割器的示意图,由一个输入流股按一定的分率分割成两股物流。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一章绪论(2学时)●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化工过程系统模拟(稳态模拟、动态模拟)●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种基本方法(序贯模块法、面向方程法、联立模块法)第一节化工过程化工过程是以天然物料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加工制成产品的过程。
其往往由多种多样的单元过程组成,如最重要也是最多用的单元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换热过程和分离过程。
第二节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新兴学科,目前正处于兴旺的发展时期。
1984年郑春瑞在《系统工程学概论》中,对系统工程做出下列综合性的阐述: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尤以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它是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从横的方面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于人类实践中,是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是为更加合理地研制和运用系统而采取的各种组织管理技术的总称,归根结底是一种工程学的方法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雷德无线电公司在对电视广播系统的电波覆盖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提出“系统”和“系统模拟研究”的思想。
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在研究微波通讯网络的覆盖传输效率时,提出了“系统工程”的概念。
50年代各工业国对系统工程尤为重视,如1954年美国MIT首先在大学讲授系统工程课程。
1957年美国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系统工程》。
60年代起系统工程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宇航、交通、经济规划等部门。
如60年代初,在系统工程、运筹学、化学工程、过程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简称化工系统工程)。
70年代是化工系统工程走上实用的时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采用化工系统工程方法,陆续研制出有效的工业用化工流程通用模拟系统,并对过程生产实现计算机控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3.3-3 过程系统分解-不相关子系统的分隔-矩阵法

若一过程系统已用方程组的形式来描述,先用事件矩阵表示该 方程组,再转化成邻接矩阵(方程式当节点),则用上述方法 即可把方程组进行分隔。
f1(x1, x4 ) 0 f2 (x2 , x3, x4 , x5 ) 0 f3(x1, x2 , x4 ) 0 f4 (x1, x4 ) 0 f5 (x1,x3, x5 ) 0
k 1
根据可及矩阵的定义和邻接矩阵的特点可以得出结论:可及 矩阵包括了网络中节点间相互联结的全部信息。
首先写出网络的节点邻接矩阵R,然后求R的二次幂和三次幂,
则:
A B C
R* R R2 R3 D
E F G
ABCDEFGHI 1 1 1 11 1 1 1 111
1 1 1 1111 1 1 1 1111 1 1 1 1111 1
f1 x1 f2 x3 f3 x2 f4 x4 f5 x5
x1 x2 x3 x4 x5
f1 l4
1
f2 1 l2 1 1
f3 1 f4 1 f5 1
l1 1
l5
1
l3
方程靠输出变量有信息连通:
x1 x2 x3 x4 x5
f1 l4
1
f2 1 l2 1 1
f3 1 f4 1 f5 1
其事件矩阵为:
x1 x2 x3 x4 x5
f1 1
1
f2 1 1 1 1
f3 1 1 f4 1 f5 1
1 1 11
事件矩阵转换成邻接矩阵的前提:确定每一方程的“输出变量”。
方法:首先选择非零元素最少的列(或行),非零元素相同 时,则按序号先后来选取,以列A表示:在列A中非零元素所 在的行中选含最少非零元素的行,以行B表示。位于列A与行 B的元素对应的变量即为行B对应方程的输出变量。除去列A 与行B,重复上述过程,依此确定其他方程的输出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搅拌罐反应器动态模型,等 填料塔、管式反应器动态模型等 板式塔动态模型,串连 CSTR 动 态模型,等 多个单元过程组合而成的系统
流股全切断方式很类似于面向方程法。主 要区别在于后者是严格模型方程,变量数 也要大得多 对于一个包括100个联结流股 ,每个流股有8个组分,10个设计规定系统 ,其系统简化模型数为: ne=2*(8+2)*100+10=2010 由此可见,对于较大的系统,流股全切断 方式建立的简化模型方程数是很大的。
精细化学品生产中: 间歇蒸馏、间歇反应、半连续反 应; 连续过程的开、停工阶段; 某些连续过程,由于催化剂迅速失活或者催化剂在系 统内循环的过程中次第经过处于不同操作条件的区域, 如循环流化床催化反应器中的过程和催化剂迅速失活 的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中的过程; 非线性过程系统的操作、设计和控制等工程实际问题, 定态多重性、定态稳定性、参数敏感性等系统定性分 析的内容; 诸如间歇过程的优化、变压吸附、变温吸附、化学反 应器强制周期操作等人为非定态操作技术的发展;
S1 0 S 2 IS 5 IS 6
I
I I
I
k
S 2 S 3 S 4 S 5 0 S 6 S 7 S 8
k
S 3 A32 S 2 S 4 A42 S 2
N
M
其中 F称为最优化的目标函数,或评价函数。 udi,j代表第i个状态变量在j时刻的采集数据。 uci,j代表第i个状态变量在j时刻的模型计算值,即在j 时刻的解。 • 最优化的目标函数被定义为在M个离散时刻状态变量的采 集值与模型计算值偏差的平方和。 • 状态变量在不同时刻的采集值是已知的,因而F的值取决 于求解时待定参数向量µ的取值,F是µ的函数。 • 参数估计就是寻找µ的最优值,使F达到全局最小值。
3.1.2 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
解决上述问题,最核心、最本质的知识,是如何科学地 描述过程系统动态特性的规律,这意味着必需选择或者 建立一种既能反映过程系统本质特性,又相对简单明了 的数学模型。
•模型化(Modeling)是现代化学工型的分类
• 过程系统的定性分析
正问题—模型方程组的求解
• 所有的参数(包括设计、物性、传递和操作参数等)都已 给定,利用模型来预测系统的状态分布及其在时间域的运 动(变化)情况。 预测给定操作条件下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的操作性能 进行模拟; 考察某些模型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系统的 参变性能分析;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利用模型来帮助“发生”系统的输 入—输出关系
(2)回路切断方式
回路切断方式相当于把若干个单元作为一 个“虚拟单元”处理,建立虚拟单元的简 化模型。虚拟单元所包含的各单元间的联 结流股变量则不出现在简化模型中,从而 大大降低了简化模型的维数。
通常是以循环回路为一个虚拟单 元,切断再循环流股,故称之为 回路切断方式。图2-27虚线内的 回路构成了一个虚拟单元。
其中u、u0 分别代表任一时刻和起始时刻的状态向量, μ 代表未知而且待估计的参数向量。 • 模型参数估计就是为了确定参数向量µ的最优值,使限制 下的解最大限度地逼近已采集到的状态变量在不同时刻的 离散数据。
Min F (u u ) f ( )
d i, j c 2 i, j i j
用线性增量模型作虚拟单元的 简化模型如下:
S 7 A72 S 2
S 8 A82 S 2 S 2 A22 S 2 __( 1) S 2 S 2 ____( 2)
合并(1)、(2)两式,得:
(I A22 )S 2 0 ___( 3)
用矩阵表示为:
( I A22 ) 0 0 S 2 A I 0 S 7 0 72 A 0 I S 8 82
联立模块法兼有序贯模块法 和联立方程法的优点:
①计算效率较高; ②对初值要求较低; ③迭代循环圈较少; ④计算出错时诊断较容易; ⑤能利用大量原有的软件。
模拟计算过程
初值的取得可以采 用两种办法: ①猜值 ②用序贯模块法迭 代求解几次,得到 各点的初值。
• 联立模块法的计算效率主要依赖于简化 模型的形式。 • 简化模型应该是严格模块的近似,同时 具有容易建立、求解方便的特点。
• 回路切断方式很类似序贯模块法,简化模 型的系数是通过序贯计算虚拟单元中的严 格模块得到的。 • 不同之处在于,联立模块法回路切断方式 是联立求解系统简化模型的,而序贯模块 法则是各回路分别收敛的。
【例 2-9】 以回路切断方式建立 三级闪蒸过程系统的线性增量简 化模型。
解:首先必须确定切断流的位置。对于 图2-17中给出的三级闪蒸系统,不难凭 观察选定最佳切断流为S2,因为它可以 同时切断两个再循环流。为了更加直观,将图217改画成图(a)。若把图(a)中虚线框内的部分看作 黑箱(虚拟单元),则系统简化成图(b)
S 6 A64 S 4 S 8 A84 S 4
S 7 A73 S 3 S 5 A53 S 3
②从严格模块计算简化模型的系数 式中的系数矩阵可通过对严格模块的 扰动计算得到。前面我们假定A=G(x) ,也就得到了A。而A是从一阶Taylor展 开式得到的。偏离x0点后便会产生偏差 ,因此要不断进行修正。
【例 2-8】 用联立模块法对图 217给出的三级闪蒸过程进行稳态 模拟
解:①建立简化模型 严格单元模块的输入流股变量向量x与输出 流股变量y之间有严格模型: y=G(x) 对上式进行一阶Taylor展开为: y-y0=G(x)(x-x0) 便可得到严格模型的线性增量简化模型: y=Ax 利用上式分别对每个过程单元写出其简化模 型:
逆问题—模型参数的估计
• 已经从实验装置或生产装置上采集到在非定常条 件下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要求从中 估计出描述这一非定常态过程的模型中某些未知 参数的数值------已知状态在时间域的运动情况, 要求估计模型参数。
例:对CSTR的开工过程
du f (u, ) dt t 0时,u u (0) u0
①把序贯模块法中最费时、收敛最慢的回路 迭代计算,用由简化模型组成的方程组的 联解而代之,从而使计算加速。尤其是处 理有多重再循环流或有设计规定要求的问 题时,具有较好的收敛行为。因此,联立 模块法计算效率较高。 ②简化模型方程组的维数比面向方程法也小 得多,求解起来也容易。 ③能利用大量原有的丰富的序贯模块软件。
•根据对过程系统中状态变量分布特征的不同描述方式:
集中参数模型 分布参数模型 多级集中参数模型
•根据建立模型的不同方法:
统计模型 确定性模型 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经验模型
根据对过程系统中状态变量分布特征的不同 描述方式
• 集中参数模型
状态变量在系统中呈空间均匀分布 (强烈搅拌的反应罐)
• 分布参数模型
人工智能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过程系统模型描述和性能模拟方 法的进步。
• 突出反映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过程系统性能模拟方 面的应用。
• 对信息的处理响应速度快,自适应性强,具有自学习 能力等,在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控制方面有独特的优 势
3.1.3 确定性动态模型的数学处理
• 正问题—模型方程组的求解 • 逆问题—模型参数的估计
由于混合器的严格模型为线性模 型,且系统入料流股变量为给定 值,所以有:
A25 A26 A21 I
S1 0 S 2 IS 5 IS 6
把上述线性简化模型写成矩阵形式的迭代格式, 则有:
I I A I 32 A42 I A53 I A64 A73 A84 A25 A26 A21 I
联立模块法利用严格模 块产生相应的简化模型 方程的系数,然后把所 有的简化模型方程汇集 到一起进行联解,得到 系统的一组状态变量。 由于简化模型是严格模 块的近似,所以计算结 果往往不是问题的解, 必须用严格模块对这组 解进行计算,修正简化 模型的系数。重复这一 过程,直到收敛到原问 题的解。
联立模块法的特点:
• 确定性模型(机理模型)
通过对系统或者系统内某个微元,列出质量、能 量和动量守恒关系式,系统(或微元)内外质量、能 量和动量交换速率系数计算式,相关的相平衡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式。 处理的是更一般的情况,模型普遍适用性更强。
• 化工过程系统确定性动态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
状态变量在系统内呈非均匀,但一般是连续的空间分布 (管式反应器)
• 多级集中参数模型
• 一般用于描述多级串连、级内状态变量均匀分布的过程 (板式塔内的传质分离过程)
根据建立模型的不同方法
• 统计模型(经验模型)
由统计、关联输入输出数据而得,表达方式简单, 只需少量计算就能得到结果 弱点:不能或者可以略作小范围的外推
2.5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
2.5.1 联立模块法的原理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序贯模块法和面向方程法都存在一些缺陷,而 这两种方法的缺陷是互相补偿的。
能否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来沟通这两种 方法之间的裂缝呢?
• 联立模块法基本上兼备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开发出的过程单元模块得以充分利用。 • 联立模块法可定义为利用黑箱过程模块,灵活 求解模拟问题的方法。 • 联立模块法与序贯模块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面向 模块; • 与面向方程法共同之处在于联立求解过程系统 模型方程。
上式中的第一行可以独立求解,得到S2。一旦 解出S2,分别代入第二、三行,则可得到S7、 S8。因此,可以把(3)式看作三级闪蒸过程 回路切断方式的系统简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