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著导读
文学中外名著导读

文学中外名著导读导读一:西方文学经典名著西方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本节将为大家介绍几部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名著。
1.《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为视角,描绘了19世纪英国贵族社会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气。
通过描写班内特家五个姐妹的婚姻经历,展现了社会等级、经济地位和个人品德对婚姻的影响。
2.《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小说以15世纪巴黎为背景,以钟楼魔王卡西莫多和被他爱慕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尔达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对爱情的追求。
3.《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讲述了船员鲁滨逊在船只遇难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生存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小说通过鲁滨逊的冒险经历,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对自然的控制。
导读二:东方文学经典名著东方文学中同样有许多经典名著,它们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节将为大家介绍几部东方文学中的经典名著。
1.《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虚伪。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2.《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宋江为主人公,描绘了108位好汉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对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通过描写水泊梁山上的英雄豪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3.《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与唐僧、猪八戒、沙僧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
以CCtalk云课堂激发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教学视点119【参考文献】[1] 王霞.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CCtalk 软件开展初中英语课外分层教学与管理的案例研究.新课程.2018(000),012.[2] 焦海军.CCtalk 网络直播课堂促进教学方式改变[J].中外交流,2019,000(008):93.[作者简介:刘长雨,贵州省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
]以CCtalk云课堂激发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内容摘要 信息化教学逐渐进入深水区,给教育直播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学随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随着黔西思源CCtalk 英语在线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辐射铺开, CCtalk 云课堂被越来越多的黔西师生知晓并逐渐运用。
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停课不停学”,使得笔者开设的CCtalk 云课堂里加入学习的学生数量猛增,笔者所开设的分层次、多元化的英语课外阅读云课程和学生阅读分享实践驱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参与兴趣。
笔者以2020年黔西县首届教科研推广成果《基于CCtalk 平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向广大师生普及CCtalk 这个线上教学平台以及它的功能,并提出CCtalk 云课程激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CCtalk;英语阅读;策略1 什么是CCtalk ?CCtalk 是为知识传授者、分享者提供完善的在线教育工具和平台,为求知者提供知识内容和一起学习的社群环境。
CCtalk 提供网师服务,支持老师签约入驻,拥有基于云,大数据的个性化课程推荐,同时也支持社群化学习,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直播教学分享答疑和视频回放等来服务教学用户。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与各区域的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们不再独自学习,而是可以通过“无围墙的学校”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社区。
2 CCtalk 的功能与特性2.1 课上功能双向白板功能:CCtalk 白板功能模拟线下教学的黑板,老师可以随时插入教学板书、课程注释,实现和线下黑板一样的教学效果,这无疑能有效地凝聚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果。
高考必读的中外名著导读

高考必读的中外名著导读
高考是一件重要的事,它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大量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很多语文知识和能力。
“高考必读的中外名著”作为高考备考的重要资料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在中国,《史记》、《西游记》、《三国演义》是三大经典名著,阅读《史记》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西游记》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三国演义》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有诸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都是高考必读的中外名著,内容丰富,可以提供学生宝贵的文学素养。
此外,一些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也是高考必备之一。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学习能力,增强对英语的理解;《红与黑》系列,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国文化的理解;有《英伦对决》,可以增强学生对经济、政治等社会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圣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圣经》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真实情况,加强对宗教的认识。
此外,在阅读上,学生如何提高经典名著的阅读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将经典名著进行分类,把话题和主题统一,让你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内容。
其次,要着重阅读经典名著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例如追求真理的道路。
最后,建议学生将经典名著与当下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自己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高考必备的中外名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考试的分数,学生应该从中吸取到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知识。
英语教材分类

英语教材分类
英语教材分类
1. 出版社类
•国内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
•国际出版社: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
这类教材主要由专业出版社编写,通常经过严格的审校和编辑,
内容和形式较为规范和系统。
2. 学校教材
•小学教材
•初中教材
•高中教材
学校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委托编写的教材,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要求编写而成。
3. 考试类
•高考英语教材
•托福/雅思备考教材
•其他英语考试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针对英语考试的要求,内容更侧重于提升考试技巧和应试能力。
4. 实用类
•商务英语教材
•旅游英语教材
•IT专业英语教材
这类教材根据特定领域的需求编写,帮助学习者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5. 阅读类
•英语阅读教材
•名著导读与解析
阅读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语法类
•英语语法教材
•句型和句式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介绍英语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语法知识。
7. 音标发音类
•英语音标教材
•发音训练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教授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则和技巧,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听辨。
以上是英语教材的主要分类,每种教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对象。
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英语教材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ppt(32张)

自学检测(二)(7分钟)
一、根据材料,补充艺术特色
(1)、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2)、她拿出一毛钱来,道:“拿去,别拿眼紧扫搭着我!” (3)、刘四爷的眼里不揉沙子……刘四自幼便是放屁崩坑儿的人!
艺术特色: 1、京味儿特别重,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选做题: 三、虎妞最后是怎样死的?祥子是靠什么 帮她办丧事的?
虎妞是生产时难产而死的;祥子卖 了车子来帮她办丧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谈谈作品的阅读感受。
自学指导(一)(1分钟)
阅读名著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文本,说说祥子是个怎样的人? (指导:分为堕落前、堕落后来分析。) 2、分析虎妞的人物形象。 3、刘四爷是个怎样的人? 4、小福子的性格怎么样?她的死对祥子有 怎么样的影响?
景,所以写作了————《骆驼 祥子》。
自学指导(一)(1分钟)
阅读《名著一点通》P50-54页的故事梗 概,梳理出主人公祥子的人生历程。
指导: 1、采用圈画法,画出祥子人生命运的几个大转折点; 2、祥子的人生是经历了: 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这三个过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自学检测(一)(7分钟)
1、概括作品主题:
这部小说以
为背景,通过描
写
的经历,
揭露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
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史没有出路的,
从而表现了作
者
。
2、复述祥子的三起三落。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二)(6分钟)
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

著作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逊·克鲁索。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乐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搭救“星期五”
在荒岛第二十六个年头的一天,鲁滨逊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鲁滨逊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山下朝他们跑了去,打死了两个野人,及时救下了跑出来的一个俘虏。鲁滨逊把他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这野人是在这一天获救的。“星期五”在鲁滨逊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枪、讲英语、信基督……成为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鲁滨孙漂流记
[英国] 笛福
作者简介
笛福:英国小说家(1660 ---1731),生于商人家庭。早年经商,到过欧洲大陆各国,以写政论和讽刺作品著称,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摩尔·沸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第一次出海
船刚开出恒比尔河,就碰到了可怕的风暴。由于鲁滨逊是第一次出海,因此他感到说不出的难过,心里也十分害怕。这时,他开始责备自己不该不听父母的忠告。
这时风势越来越大,只见海面上波浪滔天,汹涌澎湃,似乎每个海浪都会把他吞没。鲁滨逊暗暗发誓:“假使能再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父母身边,一辈子不在出海了。”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作者简介威康·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戏剧家、诗人。
他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市民家庭,13岁时,家道中落的莎士比亚被迫中途辍学。
18岁结婚,迫于生活的压力,婚后不久他就只身去伦敦谋生,开始接触不同阶层的生活,加深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他先后干过杂役、清洁工和临时演员等职业。
在掌握了戏剧创作和演出技巧之后,他开始着手改编旧戏,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以供剧院排演。
不久他开始进行独立创作。
在之后的20多年里,莎士比亚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娴熟的舞台经验和勤奋的努力,连续创作出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1610年前后,他退出伦敦戏剧界,返回家乡,1616在家乡因病逝世。
较之诗歌创作,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的戏剧作品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早期是历史剧和喜剧,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理查二世》(1595)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喜剧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和《皆大欢喜》(1600)等10部,此外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中期以悲剧为主,包括四大悲剧:《哈姆雷特》(1595)、《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和《麦克白》(1606)以及其他3部作品,此外还有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终成眷属》等5部作品;后期为传奇剧时期,代表作为《暴风雨》(1611)等5部和1部历史剧《亨利八世》背景链接《哈姆雷特》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601年,它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并称为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
该剧的题材取自1200年的丹麦历史,虽然相同的题材有过不同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但都没有超过莎士比亚对它的再现,原因在于莎士比亚赋予这段历史以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他通过对哈姆雷特复仇故事的描述,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欧洲社会的历史生活。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
《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是一本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几个经典短篇小说的导读书籍。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简要介绍:
1. 《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的内容概述
这本书共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几个经典短篇小说,包括《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
通过导读的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情节、主题和文化背景。
2. 为何选择《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
选择这本导读书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本书收录了几个莎士比亚的经典短篇小说,无论是对莎士比亚的初学者还是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导读材料。
- 通过导读的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复杂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
3. 对读者的建议
作为读者,如果你对莎士比亚的作品感兴趣,但又觉得直接阅读原著可能有些困难,那么这本《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可以通过阅读导读,先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选择是否深入阅读原著。
阅读导读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总之,《莎士比亚短篇小说选》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导读书籍,无论是对莎士比亚的初学者还是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马克·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汤姆·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他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他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Tom Sawyer tried to cut the cupboard with the knife. Then, it was the time for him to dress up. First, he must wash his faces and hands in a tin basin of water. But Tom Sawyer didn’t want to take the trouble to1 wash them. So he just poured out2 the water onto the ground. Then, Mary uncovered his secret3 and he had to use soap to wash his faces again. This time, his faces were not completely cleaned yet. The clean part was just like a mask4 on his face. Mary brushed his hair neatly and Tom Sawyer put on unhappily the suit of his clothes. With the efforts of his own cousin Mary, Tom had become a different person. Finally, he got into his shoes. Then, they went to the Sunday school. Tom Sawyer hated the school very much. The school hours were from nine to half past ten and then church service. When 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Unit 2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选读 作品导读
名著节选 2 gate of the school, Tom Sawyer walked slower and asked another boy, “Bill, have you got a yellow ticket?” After they bargained5 for a while, they reached a deal6. Tom gave him a fishing
hook and he got the yellow ticket from Bill. In the same way, he exchanged for some red tickets and some blue tickets. In this school, the teacher had set a rule7 to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recite the Bible: if he could recite two verses8, 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ne blue ticket; ten blue tickets were equal to one red ticket; ten red tickets could be exchanged for a yellow ticket; if anybody could get ten yellow tickets, 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r her a new Bible. Getting the thick book was the greatest honor for the children. So many children were busy reciting every day. They just wanted to get a Bible. In Tom Sawyer’s memory, it was impossible to get a Bible. So he thought of an easy way. He exchanged his small things for cards in other children’s hands. In this way, he got many car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thirty-five-year-old teacher made a habitual9 speech. Tom Sawyer was playing with the boys around him. He pulled a boy’s hair and pinned another, but when they turned around, Tom just read the book carefully, but the children began to talk noisily in the latter one third of the talk. Some children even began to fight. Suddenly, the room turned silent because some visitors came into the room. Three adults and one young girl entered. To Tom Sawyer’s surprise, the little girl was just the “angle”. Tom Sawyer thought of his meeting with the girl and the adventure in her garden. Among the visitors, the old man was somebody and all the teachers, men and women, made up to him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en it was the time to give prize to those children who had got ten yellow tickets. The room was quiet. Nobody had enough tickets. When hope was dead, Tom Sawyer stood up with nine yellow tickets, nine red ones and ten blue ones. Tom Sawyer stood in the front of the room, and all the children looked at him with eagerness. Then, the children all of a sudden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cheated by Tom Sawyer. The teacher didn’t believe Tom Sawyer could get so many tickets, but the number of tickets was exact. The prize was given to Tom Sawyer and he was introduced to the old man.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作者简介 3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 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