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新3号高炉设计

合集下载

首钢3号高炉中修后快速恢复达产实践

首钢3号高炉中修后快速恢复达产实践

首钢3号高炉中修后快速恢复达产实践
王胜;鲁俭
【期刊名称】《首钢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首钢3号高炉2006年8月检修9天后送风,高炉恢复炉况顺利,并迅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本文对恢复炉况过程和后期炉内调整进行了详细分析.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王胜;鲁俭
【作者单位】首钢集团炼铁厂;首钢集团炼铁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3
【相关文献】
1.八钢B高炉中修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J], 舒艺;宁平;黄银春
2.马钢2号高炉中修后开炉达产操作实践 [J], 尤石;傅燕乐
3.首钢长钢8号高炉非计划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J], 王保国;宁晓波;张宏斌
4.中天钢铁公司5#高炉中修开炉达产实践 [J], 胡立党;殳哲君
5.马钢2号高炉中修后开炉达产操作实践 [J], 尤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炉设计说明书

高炉设计说明书

高炉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高炉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方案、设计流程以及设计结果等内容。

高炉作为一种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用于生产铁矿石的冶金过程。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高炉设计的技术要求、设计原理以及相关参数等内容,以期为高炉设计提供指导。

2. 设计背景高炉作为冶金行业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对于提高铁矿石的冶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行高炉设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本次设计背景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市场调研等内容。

2.1 需求分析根据对冶金行业的需求分析,需要设计一台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高炉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高炉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效率低、能耗高、设备老化等。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高炉设备。

3. 设计目标基于设计背景的分析,本次高炉设计的目标如下:•提高冶炼效率:通过合理的设备结构和工艺参数设计,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能耗:采用先进的能量回收技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提升安全可靠性:对高炉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设计,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并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

•环境保护:通过采用先进的防尘、防污染技术,减少高炉对环境的污染。

4. 设计方案本次高炉设计的方案主要包括高炉结构设计、工艺参数设计以及设备选型等内容。

4.1 高炉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我们选择采用新型的高炉结构设计。

该结构采用优化配筋和合理布置的方式,提高高炉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高炉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和承载能力。

4.2 工艺参数设计高炉的工艺参数设计对于高炉的冶炼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设计将通过分析高炉传热、传质、反应等过程,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包括温度、压力、氧气流量等参数的确定,以提高高炉的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炉炉型设计

高炉炉型设计

• 若设计n座高炉: • 单座高炉日产P=(W1+1.1W2)/ 350n • 利用系数 v = 单座高炉日产/单座高炉有效容积= • p '
Vu
p Vu
'
v
• 取 v =2― 2.25 t / m3 •d
五、按计算法Ⅰ进行炉型设计 • 1、大型高炉: H u 6 . 44 V u
h z 1 . 27
0 . 45
bP ' Nc d 铁
2

hf
hz k
― 渣口高度与风口高度之比
k = 0.5~0.6 ; k
炉缸高度: h =h + a ; 1 f
a―风口结构尺寸,一般取值0.35~0.5m
hz― 渣口与铁口中心线的距离称为渣口高度 P ― 生铁日产量,t b ― 生铁产量波动系数,一般取值1.2 N ― 昼夜出铁次数,8~12次/d (大高炉取大值)
7、高炉有效容积较核
•有效容积 Vu等于各段容积之和:
• 误差ΔV
=
Vu Vu V
' u
'
< 1%
• Vu = V1 +V2+V3+V4+V5 与规划炉
容误差小于 1%,则计算符合要求
六、高炉炉型设计要求
• (1)炉型设计
• 高炉容积及座数确定 • 高炉内型设计计算 • 炉容校核
• (2)CAD绘制高炉本体图一张
4、炉腹高度h2 ;炉腰直径D;炉腹角α
• 选取炉腹角α : 一般取值79o~83o h2 =
1 2 ( D d ) tg
选取 D/d 炉型 D/d 小型高炉 1.25~1.5 中型高炉 1.15~1.25 大型高炉 1.09~1.15

关于群采矿的思考──兼议新3号高炉投产后的炉料结构

关于群采矿的思考──兼议新3号高炉投产后的炉料结构

关于群采矿的思考──兼议新3号高炉投产后的炉料结构伍贻彤
【期刊名称】《新疆钢铁》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八钢高炉自1985年始用群采矿,到1994年其入炉量已占含铁炉料的26.4%。

近年来,各种群采矿的含铁品位大幅度下滑,且造渣组分也向不利于高炉冶炼的方向变化,从已有的地质资料看,几乎所有的群采矿点都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含硫量逐渐提高到不能直接入炉的极限,为此,本文就新3号高炉投产后近期的炉料结构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5)
【作者】伍贻彤
【作者单位】新疆钢铁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54
【相关文献】
1.新冶钢520m3高炉炉料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J], 岳争超;柯显峰;李严;竺龙;张勇
2.5号高炉投产后炼铁炉料结构探讨 [J], 王保林
3.六,五高炉新炉料结构试生产及六高炉喷煤工作总结 [J], 杨雪峰
4.首钢矿业公司2号球团线投产后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的探讨 [J], 陈汉宇
5.首钢高炉新炉料结构下球团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J], 胡长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章 高炉本体设计(1)

第3章 高炉本体设计(1)
3
每座高炉日产量: P 总 P 4035 (t ) 2 每座高炉容积:
V
' u
P
V
4035 2018 (m 3 ) 2.0
(3)炉缸尺寸:
①炉缸直径: 选定冶炼强度: I 0.95 t m3 d
m2 h I Vu 0.95 2018 则: d 0.23 =0.23 9.83(m) i燃 1.05

4
D h2
2

4
11 2.2 209 .08m
2
3
炉身体积:
V4

12
h4 ( D Dd 1 d )
2 2 1

12
17 (112 11 7.5 7.5 2 ) 1156 .04 m 3
炉喉体积:
V5

4
d h
2 1 5

4
7.5 2.0 88.36 m
(4)死铁层厚度
选取:
h0 1.5m
(5)炉腰直径、炉腹角、炉腹高度 选取: 则: 取
D
d
1.13
D 1.13 9.8 11.07
D 11m
选取: 则: 取 校核
8030'
Dd h2 tg8030' 3.58 2
h2 3.5m
2h2 2 3.5 tg 5.83 D d 11 9.8
意义:①是表示高炉炉型形状,“矮胖”或 “细长”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②与煤气利用 和炉况顺行有关。高径比大,利于煤气利用不 利于炉况顺行。 不同炉型的高炉,其比值的范围是: 巨型高炉 ~2.0 大型高炉 2.5~3.1 中型高炉 2.9~3.5 小型高炉 3.7~4.5

首钢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遗产价值评价

首钢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遗产价值评价

首钢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遗产价值评价摘要:中国工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更新和调整,在此过程中大量工业建筑本体性质发生转变,从工业实体转变成工业遗产,成为印证中国工业发展的见证。

本文以首钢三号高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号高炉遗产信息的整理,分别从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与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和稀有性价值五个方面,对首钢三号高炉进行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关键词:三号高炉;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一、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评价1.世界钢铁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状态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钢铁行业发展周期与经济状态密切相关,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对钢铁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虽然不同地区钢铁行业的影响因素不同,但主要因素包括地区经济、世界经济、特殊政治事件、突破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这些因素对钢铁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这段时期内,由于受到国际各方面的影响与冲击,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缓慢、增长疲软,甚至开始出现下滑。

总体来说,世界钢铁行业在这段时间内处于发展的低谷期。

2.中国钢铁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状态中国钢铁行业是世界钢铁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钢铁行业跟中国经济、城镇等快速发展关联紧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对钢铁的需求量巨大,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等原因,中国的钢铁需求量远远超出国外。

对中国钢铁产业历史上的钢材生产波动分析发现,中国钢材生产波动由资本增量(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与收缩的波动引起,并独立于世界经济波动周期与世界钢材生产波动周期。

由于钢铁产业建设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钢材产出波动有较长的滞后性,大约5至6年,根据这一分析,在1992到1993年,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业盈利水平提高,引发了当时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投入,从1997年以来这一投入高峰陆续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使目前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远远超过了钢材需求的增长。

首钢京唐公司5500m3高炉节能减排技术的探索实践

首钢京唐公司5500m3高炉节能减排技术的探索实践
e r o s mpt n o h s n wl u l ne g c n u y i f t i e y b it BF s e a o a e o i lb r td, a d t e de eo i g d r ci n t u t r n h v l p n ie to s o f rhe r d c o ump i n i r p s d. e u e c ns to sp o o e Ke o d b g s a e BF, e e g o s r ai n, tc nia a u e y W r s i c l n r c n ev t y o e h c lme s r s, d v l p n r cins e eo i g die to
煤气余压发电量 ,而且还提高了煤气热值 ,有利
于 降低热 风炉 高 炉煤气 消耗 量 ;就首 钢京 唐公 司
目前 的生 产情 况 而言 ,全干 法除 尘技 术与 湿 法除
高 风温 可 以补偿 喷煤后 风 口前 的理 论燃 烧 温
度 ,且风 温带 人 的热量 被高 炉全部 利用 ,有 利 于
A s at h eincn et o nrycnevt no ebgsa F( 0 n S o gn bt c r T ed s o cps ne eg o sra o f h i cl B 55 0 m )i h ua g g i t e
Jn t n o , L d i p e e td i h s p p r s me t c n c l me s r s t k n t e u e p o e s i ga g C . t . s r s n e n t i a e , o e h ia a u e a e o r d c r c s

高炉合理操作炉型

高炉合理操作炉型

高炉合理操作炉型“喷涂修补术”刘国友温太阳高炉冶炼过程中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是实现其长寿高效生产的关键,但是,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炉内衬体被不断冲刷、侵蚀,破坏了高炉合理的操作炉型,影响了高炉炉内煤气分布。

而炉内喷涂造衬技术的应用,可以喷涂形成合理的近似操作炉型内型,改善煤气分布,提升高炉技术经济指标。

实践证明,高炉炉内喷涂造衬技术在首钢的成功应用和推广,为首钢高炉炼铁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外围条件。

而喷涂技术的成功应用,必须考虑好喷涂衬体厚度,施工组织控制好炉型规整,降低喷涂反弹率。

检修周期末高炉生产状况检修周期炉墙侵蚀现状。

高炉在一个检修周期内,往往每隔2个~3个月要进行一次例修,强化生产设备。

通过炉内料面深料线可以观察到炉墙耐火衬体,尤其是钢瓦下沿和炉身中上部。

结合炉体冷却壁运行或破损状况对比分析,可大致评估高炉炉墙侵蚀状况。

近些年来,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和炉内喷涂造衬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检修周期喷涂后3个~4个月,基本不出现明显侵蚀;8个~10个月后,耐火衬体开始出现局部剥落;12个月以上,炉墙出现明显的坑凹、不均现象。

不同冶炼特点的高炉,个别甚至能监测到冷却壁水温差上升和冷却壁破损现象发生。

检修周期末高炉炉况。

高炉炉内耐火衬体在上升高温煤气流、下降原燃料的磨损、渣铁侵蚀和局部不均匀边缘煤气流的热冲击作用下,是一个逐渐减薄、剥落的过程。

失去(或局部失去)耐火衬体的高炉内型不规整,破坏了高炉形成的合理的操作炉型,影响高炉煤气流的分布。

检修周期末,耐火衬体的侵蚀不均匀甚至缺失等状况,一定程度影响了高炉顺行。

高炉炉内煤气流分布不均匀,炉况表现为压量关系偏紧,料尺工作均匀性下降,慢风率提高,顺行状况一般,生产只能退负荷适应。

炉内干法喷涂造衬为高炉延寿高炉炉内喷涂造衬技术主要是针对风口带到钢瓦下沿本体区域的炉墙进行修补、维护的长寿技术,需要高炉降料面至风口带。

应用炉内喷涂造衬技术,应先了解高炉工况特点,针对各部位选择适宜的耐火材料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新3号高炉设计
第六图书馆
首钢新3号高炉(Vu2536m^3,Hu/D=1.985)属超矮胖型高炉,适用超高冶炼强度操作。

设计采用皮带上料,新型无料钟炉顶,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环形出铁场,大型顶燃热风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投产近一年来,生产状良好,月平均利用系数达2.641。

首钢新3号高炉(Vu2536m^3,Hu/D=1.985)属超矮胖型高炉,适用超高冶炼强度操作。

设计采用皮带上料,新型无料钟炉顶,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环形出铁场,大型顶燃热风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投产近一年来,生产状良好,月平均利用系数达2.641。

高炉 设计 无钟炉顶 软水冷却 顶燃热风炉炼铁张福明不详1994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