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五 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实验四-五 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实验四-五 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实验四-五骨骼肌收缩的探究

介绍

一、探究目标

1.探究骨骼肌电活动与肌肉收缩的时相关系。

2.探究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例如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等。

二、相关资料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

骨骼肌收缩时,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骨骼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实验可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因此,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同样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边疆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程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三、实验假说

1.肌肉收缩时,先有神经电位变化,再传导至肌肉,引起肌电变化,最终产生肌肉收缩。

2.对于肌肉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肌肉不发生收缩;高于阈值时,首先随着刺激强度的

增加而肌肉收缩强度增加,到最适刺激强度后,肌肉收缩程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值。

3.随着刺激频率增加,肌肉收缩从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最后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材料和方法步骤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青蛙或蟾蜍、常用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RM6240计算机采集系统、JZ100型张力换能器(50 g)、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肌槽、双针型露丝电极

二、实验步骤

1.制备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毁脑和脊髓

取青蛙一只,用纱布包裹青蛙的四肢和躯干,露出头部。用左手握住青蛙,并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前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处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个方向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如探针确实在颅腔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

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椎管,以确坏脊髓,要确定脑和脊髓是否完全破坏,可检查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

2)剥制后肢标本

自青蛙的两侧腋部以下完全剥离皮肤(注意:可事先剪去尾椎末端及汇殖腔附近的皮肤,使剥离更容易)。而后倒提蛙腿,使其头部向下,用手术剪横向剪开腹部肌肉,看清脊神经后,用粗剪刀剪断脊柱(注意铁损伤坐骨神经)。把标本浸泡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继续下面的步骤。

3)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游离坐骨神经。取其中的一支蛙腿,将标本仰卧位置于蜡盘上,使其充分伸展呈人字形,用三根大头针将标本钉在蜡盘上。然后再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然后剪断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自上而下剪断所有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4)分离腓肠肌

用玻璃分针或镊子分离腓肠肌和跟腱,并穿针结扎。在结扎远端用粗剪刀剪断跟腱,左手执线提起腓肠肌,用手术剪减去其周围联系的组织,但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注意切勿损伤支配该肌的神经分支。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已经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干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 cm处剪断股骨。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标本放在盛有新鲜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

6)标本活性检验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再用经任氏液润湿的锌铜弓刺激神经。若腓肠肌迅速发生收缩反应,说明标本机能良好,制备成功。应及时移至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供实验所用。

1.固定标本并连接装置

1)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所带的股骨断端固定于肌槽的骨头固定孔内。

2)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和张力换能器金属弹性梁臂上相连。

3)然后将标本的坐骨神经干搭在肌槽的电极上,电极接头与一根与刺激输出线相接,传

导刺激信号,另一根与输入线相接,通入输入信号采集装置,记录神经电位。

4)利用一维位移微调器调节扎线的张力,不可过松或过紧,使肌肉自然拉平为宜。(保

证肌肉一旦收缩,即可牵动张力换能器的金属弹性梁)。

5)将双针形露丝电极置于腓肠肌表面,通过信号输入线接通入肌电信号通道。

6)完成装置,整体效果如图1所示。在记录肌肉收缩与神经电位、肌电的时相性关系时,

肌电电极和神经电极都需输入信号采集器,记录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时,上述两电极不必接入信号采集器。

图1 标本的固定及装置安装图

2.实验观察记录与探究

1)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探究

a)如图1固定蛙的腓肠肌标本后,连接好仪器,打开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开始实

验。

b)选择单刺激,调节刺激强度为阈上强度,扫描速度一致启动刺激图标,用比较显

示方式扫描,开始刺激并保存文件。观察神经电兴奋、肌电信号与肌肉收缩曲线

的关系。

c)分别测量刺激标记至神经电信号、肌电信号和肌肉收缩终点的时间。

2)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影响的探究

a)如图1固定蛙的腓肠肌标本后,连接好仪器,打开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开始实

验。

b)选择项目“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调节刺激延时至最小,波宽1 ms,选择强

度递增刺激方式刺激,尝试调节刺激参数至最佳,放大倍数设为10~20倍或灵

敏度30 g/div,滤波频率为100 HZ,扫描速度1.0 s/div(放大倍数,滤波频率及扫

描速度可根据实验标本不同具体设置,延时设为最小),开始刺激并记录。

c)当刺激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后,肌肉收缩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记录

3~4次同等的收缩强度后停止刺激,保存并分析实验记录。

3)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的探究

a)如图1固定蛙的腓肠肌标本后,连接好仪器,打开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开始实

验。

b)选择实验项目“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调节刺激的延时,波宽至最小,放大

倍数一般为10~20倍,滤波频率为100 HZ。

c)用“频率递增”刺激模式,调节至合适的刺激参数,选择合适的扫描速度(500

ms/div)和信号增益,使单收缩的幅度减少至3~5 mm。

d)开始刺激并记录文件,直至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刺激,保存文件并分析。

结果

一、实验参数记录

1.记录参数

表4-1 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参数表

2.刺激器参数

表4-2 刺激器参数

二、实验图形记录

实验图形记录见附录

三、实验结果描述

1.神经电位、肌电与骨骼肌时相性

在给予刺激后,神经干动作电位产生在前,肌肉收缩在后,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

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刺激标记至神经电信号的时间

为3 ms,刺激标记至肌电信号终点的时间为12.3 ms,而刺激标记至肌肉收缩终点的时间

程为388 ms,由此可见收缩持续的时程要远远大于兴奋的时程。

2.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阈刺激为0.085 V,最大刺激为0.130 V,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时的肌肉收缩力为23.52 g。

当刺激强度小于0.085 V时,肌肉不产生收缩反应;当刺激强度大于0.130 V时,即使刺

激强度继续增大,肌肉的收缩幅度也不再增强。

3.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不同频率刺激刺激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张力的影响:刺激波宽0.1 ms,最大刺激强度

时,单收缩的最大收缩力为12.1 g、不完全强直最大收缩力73.9 g和完全强直最大收缩力

109.4 g。

讨论和结论

一、讨论与结论

1.骨骼肌收缩的时相性实验中,测得骨骼肌单收缩的时程为75 ms,半舒张时程为150 ms,

由理论计算可知,在阈上刺激的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时,7~15 Hz的刺激可引起不完

全强制收缩,15 Hz以上的刺激可以引起完全强直收缩。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2.整理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的关系,得到一下关系:

可知,在低强度刺激时,收缩力与刺激强度呈线性关系,随着刺激强度增加,收缩力与刺激强度呈二次关系。并且,有理论计算可知,阈刺激强度为0.81 mV,计算结果比实验精细,具有指导意义。

3.时相性实验中,随着实验进行,肌肉疲劳,时相性数值稍有改变。

4.在刺激频率对收缩的影响的实验中,换能器的量程过小,不利于准确获得完全强直收缩,

建议实验室配置更大量程的换能器。

5.在实验中,应不断地向标本滴加任氏液,使之保持较好的活性。

6.由于实验中该标本放置较久,因此活性有所下降,其阈刺激值较大。在实验中,应尽快

使用标本,若不使用时应浸泡在任氏液中,保持标本的活性。

7.实验中多次刺激标本后,阈刺激有上升,且刺激后肌肉收缩幅度会逐渐减弱,这是由于

多次刺激后造成肌肉疲劳,兴奋性下降。因此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8.恒定时间的方波电压刺激坐骨神经干,电压低于阈值的强度刺激,坐骨神经干支配腓肠

肌的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其所支配的肌细胞也不会发生兴奋和收缩。刺激电压达到阈强度时,坐骨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其所支配的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并发生收缩,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坐骨神经干中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加,兴奋和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其所募集的收缩张力也增加。刺激电压达到使支配腓肠肌的A 纤维全部兴奋,腓肠肌全部的运动单位增加都兴奋并收缩,收缩张力达单收缩最大值。

9.在实验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超过出现强直收缩的数值时,肌肉收缩张力反而小于其最大

值且逐渐变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肌肉疲劳: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持续强直收缩一段时间后,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也就是肌肉疲劳。

10.刺激频率大小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是:随着刺激波间隔的减小,腓肠肌收缩张力也逐渐增

大,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显著大于单收缩。肌肉单收缩时,胞浆内Ca2+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太短,被激活的收缩蛋白尚未产生最大张力时,胞浆Ca2+浓度即已开始下降,单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能达到胞浆内Ca2+浓度相应的最大张力。强直收缩时,肌细胞连续兴奋,引起终池中的钙连续释放胞浆内的Ca2+浓度持续升高,使肌肉未完全舒张或未舒张时进一步收缩,使收缩张力逐渐增大,完全强直收缩时收缩张力达到了一个稳定的最大值。

二、思考题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答:1)破坏脑和脊髓要完全。先用刺蛙针毁脑,再毁脊髓,待四肢松软和呼吸停止,表示脑脊髓已被完全破坏;

2)穿刺脑脊髓前可先用布夹捏头部两侧大的耳后腺以排出分泌物;

3)剥皮后须清洗手及用过的器械并擦干,将标本置于任氏液中,切不可用自来水冲洗标本;

4)分离标本只能用玻璃分针,不可用金属器械或手触摸;

5)分离神经时,切勿伤及神经干及其分支,避免过度牵拉和其他不良刺激;

6)用剪刀正中平分脊柱时,注意不要伤及神经干;

7)跟腱的扎线应扎紧,以防滑脱;

8)为便于固定标本,股骨的保留长度以1 cm为宜,需用粗剪刀将骨表面的肌肉刮净,如骨过粗时,可斜向修剪;

9)制备标本过程中,要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湿润,以防干燥;

10)标本制成后,用锌铜弓或中等强度的电流单个刺激标本,当证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后置于任氏液中10~15 min,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再进行实验;

11)提取标本时,手提跟腱结扎或用镊子夹住股骨断端,不要直接夹持牵拉标本。

2.锌铜弓为什么可以检测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答:将一锌片一铜片的一端相连接,而另一部分分离所制成的弓状或镊子状试验用具锌铜弓。将锌铜弓的有力端浸在电解质溶液中时,锌片表面形成内负外正的双电层,再铜片表面形成内正外负的双电层。他们与溶液之间均能产生电位差(电极电位)。在锌与铜接触处,电流按铜→锌方向流动,在溶液中电流方向为锌→铜。当锌铜弓的游离端接触表面湿润的神经或肌肉组织时,电流便向锌→组织→铜的方向流动而在阴极引起一次组织兴奋,当移开的瞬间,电流方向相反在阳极又引起一场组织兴奋,由于神经兴奋的点刺激阈值甚小(约10~8 A),而在锌铜弓接触组织时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足以构成对神经组织肌肉的有效点刺激,因此锌铜弓常被用作检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便刺激装置。使用时,用少许任氏液润湿,期间不可夹有很多溶液,以免短路。手与金属片间应绝缘。

3.剥皮后的神经肌肉标本出现的血液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任氏液是两栖类动物实验常用的生理盐溶液,含有组织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其渗透压和酸碱度也与动物体液相似。因此,用任氏液冲洗标本不会影响组织的兴奋性,而自来水是低渗液,其理化性质与任氏液截然不同,用它冲洗标本会改变组织细胞的理化环境,使标本的兴奋性减小。因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标本上的血液。

4.同一标本的阈值刺激和最适刺激强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标本之前的处理的不同,都会导致同一标本阈值刺激以及最适合刺激强度发生改变。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

如刺激时间不变,刚能引起神经干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引起这些神经纤维兴奋的阈强度,具有此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神经中所有纤维均兴奋,此时肌肉作最大的收缩。再继续增强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反应不再继续增大。具有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最适刺激。

决定阈值刺激和最适刺激强度是肌肉的兴奋性,在实际实验中,例如,在做完肌肉的强直收缩这个实验后,肌肉容易疲劳,而这个时候再来做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这个实验,肌肉的兴奋性已经大大下降,效果是远远比不上没做做完肌肉的强直收缩这个实验的肌肉。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由于外界环境或之前的实验操作而导致的肌肉兴奋性改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自然,同一标本阈值刺激以及最适合刺激强度发生的改变也是无法改变的。

5.连续电刺激神经,为什么容易产生肌肉疲劳?

答:在离体肌肉神经实验中,给神经连续的最大电刺激引起肌肉持续强直收缩一段时间

后,肌肉收缩幅度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即发生了肌肉疲劳。

引起这种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可能刺激频率过大,第二次刺激落在第一次刺激的神经相对不应期或者绝对不应期中,于是,则相当于少刺激一次或者说削弱了一次刺激,于是相对于最适宜刺激刺激强度来说,其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反而更小。

2)频繁的电刺激,将会引起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对神经递质的抑制,换言之,神经递质更加难以分泌,或者需要更加大的量的神经递质才能产生与最适宜刺激强度的产生的同等反应。故肌肉兴奋性下降,产生肌肉疲劳。

3)过于频繁的电刺激,将会令肌肉的收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者导致代谢物质的积累,这个也会促成肌肉的疲劳。

6.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若刺激频率足够高,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又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时,则产生收缩的叠加。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叠加,肌肉出现无放松的持续的收缩状态,为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该现象的产生实质是单收缩时,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太短,以致被活化的收缩蛋白还未产生最大张力时,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就已经开始下降。提高刺激频率,能使肌质网不断释放钙离子,保持其在胞浆内的高浓度,从而使活化的收缩蛋白增加,发生收缩的时间延长,因而增强了收缩的强度,出现收缩的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时,由于刺激频率不够,钙离子的浓度不能稳定地保持在高位,收缩蛋白还是不能完全充分收缩。而完全强直收缩时,钙离子的浓度高而稳定,使收缩蛋白充分收缩。

7.从刺激开始至肌电出现,标本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兴奋再坐骨神经干上的产生和传导:坐骨神经干受到阈上电脉冲刺激,受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沿神经干不衰减地传到支配腓肠肌纤维的运动神经末梢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膜中末时,再极短时间内,数百个突出小跑同时破裂,释放出Ach,经过突出间隙扩散至终膜,与其上胆碱结合,引起手提蛋白质构型改变,继而终膜对Na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终膜去极化,即产生终板电位

3)肌细胞兴奋的产生:终板电位作为一种局部电位以紧张的方式扩布到终板膜周围的细胞膜,使这些肌细胞去极化,并且达到阈电位水平,发生去极化,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会Ca通透性增加→Ca内流→神经末梢释放地址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合→终板膜对Na、K (以Na为主)通透性增加→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再神经-肌肉标本中经历了兴奋再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肌细胞兴奋的产生、兴奋的传导、兴奋-收缩的藕联及滑行等一系列生理过程。

8.从肌电至肌肉收缩之间,肌肉内部又有什么生理活动?

答:1)兴奋-收缩耦联:a.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深部;b.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末池释放Ca正离子;c.肌肉收缩后被回摄入总管系统。

2)肌丝相对滑行:a. 横管的电变化促使终末池释放Ca正离子;b.肌钙蛋白的构象变化使得原肌球蛋白也发生相应变化;c.肌动蛋白的作用位点一经暴露,横桥端部的作用位点便有可能立即和它结合,同时横桥催化ATP水解;d.横桥一经和肌动蛋白结合,立即向M 线方向摆动,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被拉向A带中央。

9.分析神经兴奋、肌肉兴奋与肌肉收缩有何不同?

答:神经兴奋:指的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出现动作电位。即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Na

正离子再生式内流,之前膜的极化不仅完全消失,而且还倒转,产生动作电位。

肌肉兴奋:指的是终板电位扩布到终板膜周围肌细胞膜,使得这些细胞膜也发生去极化,

达到阈电位水平,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指的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的滑行,反复将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推向A带的

中央,使得Z线相互靠拢,肌小节长度变短,于是出现整个肌细胞乃至整块肌肉缩短。 参考文献

1.生理学实验指南,项辉、龙天澄、周文良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骨骼肌收缩与电兴奋的时相关系,龙天澄,珠海,2011.

3.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附录

图4-1 神经电位、肌电与骨骼肌收缩的同步性记录

图4-2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情况记录

图4-3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情况记录

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专用纸 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3.观察组织反应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理解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点 4.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任氏液,烧杯,滴管,锌铜弓,双凹夹,铁架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破坏蛙脑和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洗净,一手握蛙,小指和无名指夹住两后肢,用拇指按压背部,中指放在胸腹部,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另一只手持刺蛙针沿枕骨正中线向脊柱端触划,当触到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刺蛙针可由此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再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而后退针至皮下,针尖向右刺入椎管并上下搅动以破坏脊髓。当蛙四肢松软、下颌呼吸消失、反射消失则表示其脑和脊髓被完全毁坏,否则应重复以上操作。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蛙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2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一手握双后肢,使蛙的头与内脏自然下垂,一手持粗剪刀,沿两侧将蛙的头、前肢和内脏全部剪除并置于放污碟内,仅保留蛙的双后肢、腰骶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丛(呈淡黄色)。 3.剥离皮肤一手持镊子夹住蛙脊柱端(注意镊子不要触及神经),另一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向下剥掉蛙的皮肤,然后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备用。将手及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洗净,防止蛙皮肤的分泌物可能对神经肌肉组织造成影响 4.分离双后肢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用粗剪刀剪去向上突出的骶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再沿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剪开双后肢,最后将分离的双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 5.游离坐骨神经取一侧后肢,腹面向上,用蛙钉将其固定在蛙板上,在大腿背侧的半膜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分离时要仔细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的分支,向上分离至基部,向下分离至腘窝。保留与坐骨神经相连的一小块脊柱。 6.剔除肌肉,剪断股骨将分离出来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组织剪从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大腿的所有肌肉,将膝关节上方的股骨刮干净,暴露股骨并在距膝关节上1cm处用粗剪刀剪断。 7.分离腓肠肌,完成标本在腓肠肌跟腱处穿线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结扎线后的跟腱,分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处将小腿除腓肠肌外的其余部分剪断,即制备出一个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8.检查标本的兴奋性将浸在任氏液的锌铜弓短暂接触坐骨神经,若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可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9.实验装置及标本安放将肌动器固定在铁架台的双凹夹上,并与张力换能器平行,然后把标本中预留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坐骨神经干放置在肌动器的刺激电极上,保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将张力换能器与刺激电极分别连接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五、实验结果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 张立鑫60专业 临床二系 年级2010级班次4班 赵文韬70日期2011年8月31日 郑维金73 钟原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 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阈刺激 最 犬 刺 激

【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组员看法: 1.不会改变。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 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值,所以组织 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 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子通 道活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奋阈值是不 会改变的。 3.会改变。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 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验过 程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 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大。故在 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 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合为什么 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能是在一个很 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 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四、实验过程中注意要点讨论。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 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 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逐渐增大到,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电压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 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 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 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电压1.4V 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 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 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 固定频率1HZ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 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 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所谓总和指骨骼肌收缩的叠加效应)通过收缩的总和,骨骼肌可快速调节其收缩强度,而心肌则不会发生总和。由于在体的骨骼肌的收缩是受神经控制的,故收缩的总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它有两种形式,即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与频率效应的总和。 4.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 利用电脉冲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可观察到收缩总和的现象。实验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

实验一 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 [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用记录仪描记收缩过程,可得到一次单收缩曲线。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一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图4-1A),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 cm处剪断脊柱(图4-1B),左手握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两侧除内脏及头胸部(图4-1C),仅留下后肢、髋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提脊柱断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图4-1D),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 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 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 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 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 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 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 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波宽)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相关。若刺激频率较小,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培养牛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①材料:牛蛙、常用手术器械、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钉、粗棉线 ②方法:使用毁髓针将牛蛙进行双毁髓,用手术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图文稿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 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生理学模拟实验

生理学模拟实验题目 姓名:余娜学号:201412201801013 14级制药1班 P.94神经肌肉实验 1.毁脑髓后的蟾蜍应有何种表现? 答: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2.制备好的神经肌肉标本为何要放在任试液中? 答:任氏液是一种生理盐溶液,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和缓冲能力与两栖类动物的组织液相近。能够防止标本干燥,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3.如何判断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答: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或电刺激刺激)坐骨神经或用镊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4.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肌肉收缩是否是一种反射? 答:不是,因为反射需具备完整的反射弧,而此实验中蟾蜍的脑和脊髓都被破坏,显然不具备反射中枢,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P.97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实验中观察到的阈刺激是神经纤维的阈刺激,还是肌肉的阈刺激?如此测出的阈刺激的可靠程度如何?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答:神经纤维的阈刺激;肌肉收缩实验时的力学表现常受负荷、关节角度、初长度的影响,所以与人体有差别。用小鼠代替离体蟾蜍实验。 2.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为什么肌肉收缩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十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也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 3.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是如何引起的?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记录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刺激参数对 骨骼肌 收缩的影响实验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周三下午班 学号:13941202 姓名:张优 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包括单刺激和频率递增刺激两种模式下肌肉兴奋与收缩时相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由于肌锋电位时程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ms,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2.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3.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原理: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三.实验装置 1.材料:青蛙一只 2.试剂:任氏液

3.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刀、神经剪刀、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引导肌电电极。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装置图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操作 (一)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处死青蛙: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2.除去青蛙上肢: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剪开腹壁,在尾杆骨上方2~3节脊椎处,拦腰剪断脊柱和上半段蛙体。弃掉蛙体上半段后的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3.分离神经和腓肠肌:取一腿放于蛙板上,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顺神经走向剪去沿途的小分支,将神经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缝中分离出来。再使标本腹面向上,沿神经向腰部的走向,用玻璃针小心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 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 小组成员:XXX,YYY,ZZ 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 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对象:蛙 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 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 2) 双毁髓::找到枕骨 大孔处 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4) 分离 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6) 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 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 接在张

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 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 3、 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实验结果: 1、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 8.0g 4.0s A B

图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 B.刺激标记(单位为V) 图片中,在低于0.09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之间接近0.095V。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当用0.135V以上的电压刺激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再随着电压的变大而变大,表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最适刺激强度为接近0.135V(0.130V-0.135V之间)。 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

实验三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实验三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学会分析单收缩过程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4.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5.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二.基本原理 1.受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当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坐骨神经时,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称阈 下刺激。逐渐增大刺激强度,可引起少数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引起收缩反应的最 小有效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大,参加收缩反应的肌纤维数量增多,收缩力加大,此 时刺激为阈上刺激。待全部肌纤维均参加了收缩反应,即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即使 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力量也不再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刺激。 2.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过程可分为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3.两个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若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则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小于收缩的时程,则出现两个两个 收缩反应的重合,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 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 缩的舒张期;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完 全融合后,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 三.动物、器材与试剂 1.动物:蟾蜍 2.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大剪刀、棉线、烧杯、滴管、蛙钉、蜡盘、铁架台、滑轮、刺激电极、张力转换器3.试剂:任氏液 四.方法、步骤与结果 1.双毁髓:方法同上次实验 2.将整只蟾蜍背面向上,四肢用蛙钉固定于蜡盘中,剥去一后肢皮肤,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膝关节,剪断沿途支配大腿肌肉的分支,并用玻璃 分针尽可能出去坐骨神经表面筋膜;用棉线绑紧腓肠肌肌腱,自后方剪断该肌腱, 分离腓肠肌,制得在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3.将棉线穿过一滑轮,再穿过张力转换器的小孔,打紧绑紧,调节蜡盘及铁架台位置,使棉线适当紧张,且绑住腓肠肌肌腱的棉线着力方向顺着腓肠肌的自然姿态。 4.确定PowerLab系统连接正确,打开PowerLab和Chart,在Chart上调整初始设定,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 张立鑫2010221460专业 临床二系 年级 2010级 班次 4班 赵文韬2010221470日期 2011年8月31日 郑维金 2010221473 钟 原 20102214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59.)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阈刺激 最 大 刺 激 O.OSOV 。們艸 0 LOOV 0 1L0V 0 120V

分隔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组员看法: 1.不会改变。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 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值,所以组织 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 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子通道 活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奋阈值是不会 改变的。 3.会改变。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 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验过程 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 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大。故在 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 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合?为什 么? 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能是在一个很 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 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摘要:该实验以学会用刺激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方法及细胞外电位刺激法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了解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观察记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为目的,结果可观察到神经干传导的波形图,因此由动作电位波形图可以得出其传导速度; 肌肉神经中刺激频率与强直收缩关系波形图,刺激强度引起可以得出:使用不同的刺激方式,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可分为单收缩和复合收缩,随着刺激频率不断提高,复合收缩分为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引言;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导的膜神经冲动,称为动作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称为其阈值。电刺激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反应也逐步增强,超过阈值刺激叫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肌肉收缩反应不再增大,把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一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总和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则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发生在前一次的收缩期则为完全强直收缩。 数据处理:神经干速度传导:潜伏期:0.55 时程2.35 正向波幅6.13 负向波幅-3.69 峰峰值9.82 电极间距离2.0 时间差1.30 传导速度15.38 讨论:表中开始一段无任何波动表示电极静息时,细胞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蟾蜍坐骨神经干刺激时由丛多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不同刺激,刺激强度不同可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动作电位波形图,称为动作电位。表一记录的电位为复合动作电位。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可引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电位处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1比2先兴奋,距离已知,可得出传导速度。 表二:出:刺激强度不断加大时,刚能引起神经干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引起这些神经纤维兴奋的阈强度。阈强度为0.8.刺激强度继续加大时,更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强,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叫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加大到某一值时,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均兴奋,此时肌肉作最大的收缩。把具有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为1.10. 表三: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施加不同方式的电刺激,骨骼肌的收缩可表现出多种形式。给单个电刺激时,可以记录到一个收缩舒张曲线,这种收缩方式称为单收缩,这种收缩曲线称为单收缩曲线,单收缩曲线分为三个时相,其中第一段为施加刺激到肌肉开始收缩缩短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潜伏期,第二段为肌肉开始收缩缩短到收缩结束的一段时间即收缩期,第三段为肌肉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一段时间即舒张期。给连续刺激时,有可能发生肌肉收缩波形的融合,也有可能只引起一次单收缩而不发生波形融合,如果波形发生融合,肌肉的收缩形式就称为复合收缩,复合收缩以分为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和完全性强直收缩,如果第二次刺激落到了第一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舒张曲线的下降支即舒张期内,这种复合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第二次刺激落到了第一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舒张曲线的上升支即收缩期内,这种复合收缩称为完全性强直收缩。而且复合收缩时,后一次肌肉收缩的幅度通常比前

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 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 小组成员:XXX,YYY,ZZ 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对象:蛙 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 2) 双毁 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 髓。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6) 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 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然后把制备好的坐 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 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 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 1、 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 图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 B.刺激标记(单位为V ) 图片中,在低于0.090V 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4.0s 8.0g A B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教程文件

刺激参数对 骨骼肌 收缩的影响实验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周三下午班 学号:13941202 姓名:张优 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包括单刺激和频率递增刺激两种模式下肌肉兴奋与收缩时相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由于肌锋电位时程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ms,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2.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3.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原理: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三.实验装置 1.材料:青蛙一只 2.试剂:任氏液

3.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刀、神经剪刀、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引导肌电电极。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装置图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操作 (一)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处死青蛙: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2.除去青蛙上肢: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剪开腹壁,在尾杆骨上方2~3节脊椎处,拦腰剪断脊柱和上半段蛙体。弃掉蛙体上半段后的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3.分离神经和腓肠肌:取一腿放于蛙板上,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顺神经走向剪去沿途的小分支,将神经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缝中分离出来。再使标本腹面向上,沿神经向腰部的走向,用玻璃针小心

不同刺激强度及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和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 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路肌收缩张力的影响,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 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3.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分析药物作用机制。 4.观察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掌握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蟾蜍 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 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普鲁卡因溶液,琥珀胆碱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沿骶骨两侧剪开腹壁,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在骶髂 关节水平前1~1.5cm处剪断脊柱。 3)剥皮,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清洗:将手及用过的剪子,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5)分离双后肢:沿脊柱和骨盆的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 大腿,将分离的另一半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6)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I.分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沿坐骨神经沟,用 玻璃针剥离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离至腘窝。 II.分离腓肠肌:结扎腓肠肌跟腱,剪短跟腱,减去周围组织,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 III.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用任氏液保

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学习并掌握Powerlab实验系统的使用 3. 观察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 二、实验原理 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工具 1.实验动物:青蛙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蛙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Powerlab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四、实验步骤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1.双毁髓:枕骨大孔(在蛙两个耳膜后沿连线的中点), 2.脊柱中断横剪,使蛙脏和头部自然下垂,去除脏和前肢,仅保留一段脊柱和后肢, 3.剥皮;去尾骨;分离两后肢, 4.取一后肢,逐段分离坐骨神经至膝关节,去除股骨上的肌肉,保留2/3股骨(约1cm)(不时往标本上滴加任氏液), 5.分离腓肠肌肌腱,穿线打结,游离腓肠肌。 (二)Powerlab系统的使用 1.把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槽的插孔并拧紧; 2.将肌腱上的棉线系在换能器感应片上的小孔上打活结,调节松紧度为适度偏紧; 3.将坐骨神经轻轻搭在刺激电极上; 4.使用Powerlab系统进行测定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