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谈起 ——读书笔记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探析

哲 学 问 题
沃 勒斯 坦 世 界 体 系理论探 析
林 爽
( 黑龙 江 大学 , 尔滨 哈 108 ) 500
[ 要 ] 世界体 系理论 在深入批判现代 化理论和社会科 学传统 范式 的基 础上 , 对社会发展 问题 摘 把
境 下探 寻 中国特 色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模 式提供 了有益 的借鉴 。 [ 关键词 ] 沃勒斯坦 , 界体 系理论 , 世 价值诉 求 , 当代 意义 【 中图分类号  ̄0 6 ( B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30 4 4 7 (0 10 — 0 7 0 10 - 15 2 1 )4 0 3 — 3
内在 魅 力 及其 影 响力 , 全 球 化 背 景下 探 索 发 展 中 出现 了强 烈 的反 现 代 化 和反 欧 洲 中心 主义 的思 潮 , 为 试 国家 的发展道路 以及积极融人 世界历史进 程提供 其 中一 部 分 学 者转 向 了马克 思 主义 , 图从 马 克 思 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密钥 。O世纪 2 借鉴。
7 年代 , 0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尝试走出现代化理论的 在借 二战结束后 , 围绕着发展 中国家 的发展和现代 困境并开始重新思考发展 中国家的发展 问题 , 化问题 , 学者们开始从社会 、 政治 和经 济角度进行 鉴和吸收 马克思 主义基 本观点以及 依附理论成果 创立 了世界体系理论 。 探索, 并提 出了一整套 的现代化理论 , 中包括 帕 的基础上 , 其
Hale Waihona Puke 17 94年 , 伊曼纽 尔 ・ 沃勒斯 坦 的著作《 代世 实的强烈挑战。 现 面对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 一 界体系》 的出版标 志着世界体 系理论 的诞生 。作为 起 ,反对霸权主义和帝 国主义 的斗争此起彼伏 ,
世界体系理论:等级、资本与分工

世界体系理论:等级、资本与分工本文为梳理笔记,并非原创~世界体系理论:等级、资本与分工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借鉴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安德烈·冈瑟·弗兰克(Andre Gunther Frank)提出的依附理论以及《年鉴》历史学家费尔南多·布劳德尔(Fernand Braudel)的著作,其目的是为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整个历史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它的中心分析单位是世界经济,被理解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由一个单一的国际分工来定义,这个分工基于多个国家之间不同的“劳动控制制度”(雇佣劳动、佃农制、农奴制/奴隶制)。
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地缘政治位置(核心、半边缘、边缘)与他们的劳动制度是按降序排列的。
国家在等级制度上被束缚在一个不平等的交换体系中,这个体系是由其不同的权力能力维持的,这些权力能力控制着政治上设定的垄断性贸易条件。
不平等的交换导致盈余从外围向核心转移,进而巩固了内部的政治等级和发展差异。
世界经济通常与世界帝国形成对比,它们是由中央当局抽取贡品的单一领土单位。
现代世界体系起源于欧洲“漫长的十六世纪”的说法是在十三世纪),这是由于一种原始的区域专业化和分工,由薄弱的技术决定论(西欧的高技能制造业与东欧的低技能农业以及海外的原材料生产)形成的理论。
这使得欧洲核心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条件将半边缘/外围国家纳入世界体系,从而导致其经济欠发达和政治依赖的再生产。
由于核心国家以外的经济活动通常被认为是面向世界市场的以利润为导向的生产,因此,跨越不同地区的不同劳动制度的现代世界体系总是被描述为资本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国际资本主义组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强化的制度维护倾向。
具体地说,它对世界帝国的逆转是免疫的,因为只有世界经济才允许全球资本积累,而没有建立帝国的高昂政治军事成本。
事实上,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兴起和继续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为通过国家有组织的竞争将剩余从边缘国家转移到核心国家需要多元主权,从而阻止了中央集权的帝制对剩余的直接吸收。
世界体系理论

4.世界体系理论的国家观。
5. 世界体系的文明冲突。
沃勒斯坦认为,产生于16 世纪欧洲的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本来也是一种特殊文明,但随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这种“ 特殊文明”通过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被逐 渐普遍化,并且在普遍化的过程中异化为种 维护“中心”利益的意识形态工具,其实质就 是实现中心国家文明模式的普遍化,最终导致 世界性的文明冲突。
• 释义:
–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 体产生了。它不是一个帝国,尽管它像一个大帝国那 样幅员辽阔,并带有其某些特征。它却是不同的,又 是崭新的。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种社会体系,而 且这正是现代世界体系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有异于帝 国、城邦和民族国家,因为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 是一个经济实体。事实上,它的范围(很难说是边界) 囊括了帝国、城邦和正在出现的“民族国家”。它是 一个“世界体系”,并非由于它囊括了了整个世界, 而是由于它大于任何从法律上定义的政治单位。它还 是一个“世界经济体”,因为这个体系各部分之间的 基本联系是经济的,尽管这种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 文化联系而加强的,并且终于(我们将会见到)由政 治安排甚至联盟结构而加强的。”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2页。
沃勒斯坦认为,虽然世界体系具有自我调节机制, 这使得它能在500 年间度过一次次的危机,不断巩固 和完善,然而,它本身固有的不平等和由此引起的各 种紧张关系始终不能消除,致使它如今已进入“混乱 的告终” 时期。于是一种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的世界体系将取而代之, 这就是“社会主义世界政府” 。但是,新体系究竟什 么样,如何产生,沃氏却认为难以预测。
2. 世界体系的结构。
相区别 的重要标志。 在劳动分工和资本 积累的作用下,出现了世界 经济中心区的强国 和 世界经济边缘区的弱国,强国之间相互竞争便形成 了历史上的霸权国家,弱国对强国的不满便形成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内的“反体系运动”。从16世纪到20世纪,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共出现了三个霸权国家:16 世纪中 叶的荷兰、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问 题在于,称霸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霸权国, 它也 就开始衰落。”由此引发整个世界格局的一系列巨变。 根据资本积累、技术以及劳动分工,资本主义世界 经 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 济 边 。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依 缘 靠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 边缘国家指 那些不得不以出口自然资源和初级 产品而受控 于中心国家的国家;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1、世界体系理论的内核:“现代世界体系”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并进一步分析,迄今为止只存在过两种不同的世界体系:一种是世界帝国一在这些世界帝国中,存在一个控制大片地域的单一政治体系。
不论其有效控制程度减弱到什么程度;而在另一类体系中,在其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空间不存在这样的单一政治体系。
为了方便也是由于没有更合适的术语,我们用‘世界经济体’描述后者”。
也就是说,世界帝国是一种具有政治制度的社会单位,它的基础在于中央集权统治,它依靠政治权力,以纳贡的形式从直接生产者手中掠夺经济剩余。
到大约15世纪束16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出现。
“它不是一个帝国,尽管它像一个帝国那样幅员辽阔,并带有某些特征。
它既是不同的,又是崭新的。
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种社会体系,而且这正是现代世界体系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有异于帝国、辅邦和民族国家。
因为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经济实体” 。
世界经济体是具有劳动分工和不同文化制度的单位,是一个没有权力中心的世界体系,主要是利用不平等交换机制把经济剩余从“边缘”转移到“中心”。
当然,这个世界经济体刚刚出现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仍然处在政治体系(世界帝国)的控制之下,甚至少数地区仍然处于无体系的杂乱状态之中。
经济体系是政治体系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政治体系都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
今天看来,历史上作为政治体系的帝国,由于未能及时地向经济体系演进,最终都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冲击崩溃瓦解。
另一方面,经济体系内并不是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力量,而是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
这一点与政治体系的帝国恰恰相反。
经济体系首先出现在欧洲。
但是,“欧洲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世界经济体,还存在其他的世界经济体,但只有欧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它能超过其他的实际经济体。
简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
, ,
19 7 3
年爆 发 的石油 危机并 由此 而导
, ,
年 石 油输 出国对美 国的石油禁 运
,
“
”
。
更 是 深深 地振 撼 了西 方 大 国 使它 们 深感 到 再 不 能无 视 自 己 对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依 赖 美 国
1 99
.
4
.
6
第
3
期
,
罗 兴佐等
:
简评 沃 勒斯坦的
、 “ ”
。 , 。 ,
系统 是 没有 国 界 的 人 类 都 处在 一 个 生 物 圈 内 一 个 国家对 生 态平 衡 的 破坏 总 得 殃及 一 些 国 家 甚 至 整 个地 球 如全 球 变 暖 臭 氧层 被 破坏 使人 们 开 始认 识 到 地 球 只有 一 个
。 , , , , , ,
“
世界 体 系
罗兴 位 男
, , ,
中心
19 6 5
边睡
半边隆
,
[ 作 者简 介 】
盛
,
年生
硕士
。
,
吉 安 师 专政 法 系讲 师
。
34 3
0
9
刘铭
男
,
9 60 1
年生
硕士
广 州 市 司 法局 干 部
1 0 0 5
0 年代 末期 在世 界 性 经 济危 机 的挑 战 7
下 依 附论走 完 了 它 的短 暂 历 程 在依 附论 的
第
2
卷第 0 期
9 年 989 月
3 r
a
吉 安师专 学报 哲学 社会科 学 )
l f
’
l V2 l a
世界体系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启示

2021年第20卷第3期世界体系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启示□周峰丽【内容摘要】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现实根源、学术思想根源和分析方法根源明显,其主要标志之一是,1974年代表人物之一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出版《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除沃勒斯坦的代表人物还有特里斯·霍普金斯、萨米尔·阿明、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论立足于世界历史角度,重新构筑世界秩序,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面,在诸多领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而且用其描绘当今世界依然尚存合理,并对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影响。
本文旨在阐述沃斯坦的世界体系论的相关思想来源及其基本内容,论证其对21世纪世界的当代理论价值以及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体系中的新选择、新启示。
【关键词】世界体系论;兴起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简介】周峰丽(1994.3 ),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沃斯坦的世界体系论的兴起根源(一)世界体系论的社会现实根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体系出现第二次变动。
一方面政治上表现为欧洲殖民体系随战争的彻底解体,殖民地纷纷成为有主权的国家,美国成为继17世纪中叶的荷兰、19世纪中叶的英国之后的第三个霸权国家;另一方面经济上表现为这些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也不再受西方宗主国的盘剥与掠夺。
但是,此时的发展中国家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宣布独立之后真正保证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怎么彻底走出从开始不愿意到后来不得不适应的长达几个世纪的依赖关系,这种殖民体系的瓦解并不是和长期依赖关系的非同时消失的背景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但这部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受到现实挑战,表现为多种形式: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局部地区一体化、南北差距加大等,于是在强调“区域体系”、“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的学术氛围之下60 70年代出现了“相互依存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探析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探析作者:林爽来源:《理论探索》2011年第04期〔摘要〕世界体系理论在深入批判现代化理论和社会科学传统范式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究与对资本主义本身的批判结合起来,并倡导一体化学科方法来重建平等自由的世界秩序。
同时,它也是一种态度和立场,是一种作为道德上和政治上的抗议而存在的价值诉求。
作为历史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为深入探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和全面认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路,也为全球化语境下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關键词〕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价值诉求,当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0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4-0037-031974年,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著作《现代世界体系》的出版标志着世界体系理论的诞生。
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的延续,世界体系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被称为雄心勃勃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理论。
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理论的困境入手,深入剖析世界体系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价值诉求,以期全面把握其思想的合理性和内在启示,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魅力及其影响力,为全球化背景下探索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以及积极融入世界历史进程提供借鉴。
一、世界体系理论的提出二战结束后,围绕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学者们开始从社会、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现代化理论,其中包括帕金森的社会现代化理论、阿尔蒙德的政治现代化理论、罗托斯的经济成长理论等等。
这些现代化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都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并试图探寻一条普遍的发展模式,其共同的理论旨向是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或非西方国家只有遵循和效仿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末,现代化经典理论受到了现实的强烈挑战。
面对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不断强化,南北之间差距不断加大的局面,这些传统的现代化理论不能对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受到人们的质疑。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综述(改版)

现代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课程作业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综述——以沃勒斯坦为中心任熹06310045一、学术史简述1974年美国时任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现在耶鲁大学任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开始兴起。
但是沃勒斯坦本人,只称自己所提倡的是“世界体系分析法”(world system analysis),并无“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提法。
在耶鲁大学沃勒斯坦的主页上,他的世界体系分析法所涉及的领域被简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发展,二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三是知识的构成1。
第一、第二部分引起的争论使得沃勒斯坦关注第三部分,为了捍卫他和其他人的观点,他必须从知识的认识领域反驳(即如何能知道哪种描述实际上是正确的)2。
相继出版的三卷《现代世界体系》3,便是属于第一类,较侧重世界体系从起源到巩固至于紧张等各个阶段的历史性描述及分析,其理论及方法的运用具体表现在对历史变迁的分析之中。
后两类的代表作分别是Utopistics Or,Historical Choi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 New Press,1998)及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 The Limits of Nineteenth-Century Paradigms4(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1第二版)。
除此之外,在沃勒斯坦及与其有关的等身著作之中,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也非常之多,如《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5、《知识的不确定性》6、《美国实力的衰弱》7等,不一一列举。
沃勒斯坦本人对世界体系分析法系统行介绍主要有:World-System Analysis : Theory and Methodology(Saga Publications,1982,与Terence. K.Hopkins同编);World-Systems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4),遗憾的是这两本专著尚为有大陆出版社出版翻译,但沃勒斯坦早年撰写的两篇论文《世界体系分析法》、《世界体系分析法的第二阶段》得以分别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及1991年第12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谈起
沃勒斯坦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解释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经典理论——现代世界体系。从
尼德兰的纺织声到十九世纪的枪炮声,资本主义在全球迅速扩张,以北欧为中心区向外逐层
划分,将世界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其实质就是一个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边缘
区、半边缘区为中心区提供生产资料、劳动力,中心区进一步通过产品和枪炮掠夺黄金白银,
使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部血泪史。从经典的“羊吃人”运动到
非洲、美洲的黑奴贩卖活动,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历程。在资本主
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世界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需要将世界各
地的生产过程纳入一个社会化的分工合作之中,而其过程也是现代世界体系螺旋式发展的阶
段。
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可以看出,其理论具有排他性,只包括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性
扩张,没有看到世界体系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并且更多的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解读资本主义的
发展,我们可以想象,在世界近代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冲突与交流是异常活跃的,不同价
值体系的融合,通过和平或非和平方式凸显出现代世界的主流文化。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随
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在世界各地与本土文化展开激烈的交锋。当宁静的庄园被喧闹的
城市搜取代时,各个种族心理上也逐步产生差异,可以通过上世纪血腥的种族清洗运动看出,
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的是道德的沦丧和人性价值的颠覆。因此,创立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种
荣耀,而是文化的耻辱。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理论自然尤其历史局限性,其突出表现在
现代世界体系与全球化发展的矛盾之中,按沃的想法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然而当今世
界却不是一个资本主义胜利的时期,只是资本主义结束了自身混乱时期。进入21世纪,越
来越强调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都面临着全球性的趋同发展,共同性的
全球化问题,用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力量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当然,不可否认在
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仍然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阶级对立与种族冲突。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
一体化发展,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各显特色。随着全球性的分工与
合作,世界发展也逐步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从欧洲中心论到泛太平洋地区发展,各国
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也更加密切。
在现代世界体系与全球化发展的交锋中,我们也能看到诸如环保主义、霸权主义等非传
统形式的文化冲突。因此,在我们分析资本主义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时,道德因素也成为我
们需要权衡的一个方面。在看待现代世界体系发展的全过程,我们不能回避道德的因素,然
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道德的标准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改变。判断世界体系应该有
道德参与,然而这里的道德应该是运动的、变化的,不是传统的、静止的。首先道德具有很
大程度的主观性,离不开人类普适的情感因素,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家史时,如果我们只是
看到其剥削、压迫的一面,显然具有狭隘性。放大历史长度,资本主义将整个世界带入了一
个前所未有的状态。以1800年为界,之后的机器化大生产使生产力发展以几何倍增长,人
均水平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总之,用道德批判资本主义应该是辩证的、发展的,历史的螺
旋式上升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必然兴盛发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