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拿破仑
拿破仑

雨果: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悲惨世界》)

黑格尔: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欧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为有拿破仑,拿破仑就是神的存在。

丘吉尔:世界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罗曼·罗兰:身材短小,肤色黯淡,似乎无底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却常常盘膝在矮凳上,或栖息在窗台里;时而活泼狂笑,时而沉没在犹豫里。总之,一个活在梦里的大梦想家。

拿破仑指挥的著名战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3-1797) ? 土伦战役? 曼图亚争夺战? 镇压保王党战役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1801) ? 马伦哥会战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 ? 乌尔姆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 ? 耶拿战役? 艾劳会战? 弗里德兰战役

第五次反法同盟(1813-1814) ? 瓦格拉姆战役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 ? 莱比锡战役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 滑铁卢战役

约瑟芬·博阿尔内(1763年6月23日—1814年5月29日)。原名玛利·罗丝·约瑟芙·塔契·德·拉·帕热利,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第一位皇后。出生于当时的法属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

和拿破仑于1809年离婚。死于巴黎附近的马尔梅松堡。1795年10月,拿破仑领导军队镇压了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声名鹊起。这时结识了他第一位妻子,她不是一般女人,她是在法国革命时因美丽而被免于赐死,并以美貌、才智及极佳的交际手腕成为巴黎社交界的名女人,她风流但不浪荡,她全心全意帮助拿破仑但却算不上忠贞,她就是约瑟芬·博阿尔内,一个传奇女人。

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被迫离婚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

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

不过,无论她们怎么劝说,都不能消除拿破仑对她的爱恋。是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虽然最终他还是和她离了婚,但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儿子,而约瑟芬不能使他如愿。和约瑟芬离婚使他伤心至极,当他在离婚书上签字时,竟忍不住哭了起来。离婚后的第三天,他坐在皇宫里,凝视着天空,闭门沉思,拒绝接见任何人,也无心做任何事情。

他们离婚后不久,拿破仑迎娶了奥地利的玛丽·路易丝。和所有的奥地利人一样,玛丽·路

易斯是在蔑视拿破仑的教育下长大的。她向上帝祈祷,保佑自己不要嫁给拿破仑。但是,她的父亲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坚持把她嫁给了拿破仑。在她还没有和拿破仑见面的时候,这桩婚姻已成定局。正因为如此,玛丽对他毫不关心,在他开始打败仗的时候,她就离他而去。她甚至还让自己的儿子恨他。

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并以无嗣为由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约瑟芬去世。与其女奥坦丝一起葬于法国圣皮埃尔-圣保罗大教堂。

5月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人寰了。

虽然拿破仑一生中先后有过好几个女人,但只有约瑟芬真正占据着他的心。约瑟芬死后,拿破仑在她的坟前痛哭不已,他说:“约瑟芬是我最亲爱的人,至少她不会抛弃我。”拿破仑在临终时,嘴里还念着约瑟芬的名字。

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时,玛丽·路易丝带着他们的儿子罗马王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在四个月后玛丽·路易丝就下嫁给了她的情人。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还不满52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人物争议编辑约瑟芬皇后的人品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她是法国的一代缪斯女神,有人却说她浪荡风流,甚至利用拿破仑,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约瑟芬皇后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爱上拿破仑以后她全心全意的为丈夫的事业出力。她为拿破仑争取了许多原来中立,甚至对立的人物,在这段时间她只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执政王时期约瑟芬被称为“拿破仑纯洁无瑕的天使”可见一斑。

她也坚强,加冕以后拿破仑曾经有一次在去歌剧院途中遇刺,火药就在皇帝皇后两辆马车中间爆炸,皇帝的马车没有注意到先去了,皇后的马受惊停了下来。所幸逃过一命的约瑟芬脸色苍白,同车的女官请示她要不要回去,她拒绝了,“波拿巴已经走了,我怎么能让他一个人去?”

法兰西的皇后紧紧跟随着她挚爱的丈夫,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很多人认为约瑟芬风流甚至指责她浪荡,但在早期的史料当中和晚期的史料完全不同。第三共和国的时候,讨厌拿破仑连带约瑟芬的很多,反方资料占了上风。

要是看约瑟芬的卦师朋友勒诺芒的回忆,约瑟芬几乎无暇:跟夏尔偷情,没有,那是让夏尔进议会探听消息,看是否政客们不利拿破仑。

反方材料的主要来源朱诺夫人、巴拉斯等,那也是编故事能手。

流传下来的几乎是反方资料,对拿破仑和约瑟芬憎恨的人流传下来的,这使这位拿破仑心中的天使和法国的一代缪斯女神备受冤屈。

书信

我收到了你的信,我崇拜的心上人。你的信使我充满了欢乐……自从与你分手以后,我一直

闷闷不乐,愁眉不展。我唯一的幸福就是伴随着你。你的吻给了我无限的思索和回味,还有你的泪水和甜蜜的嫉妒。我迷人的约瑟芬的魅力像一团炽热的火在心里燃烧。什么时候我才能在你身旁度过每分每秒,除了爱你什么也不需做;除了向你倾诉我对你的爱并向你证明爱的那种愉快,什么也不用想了?我不敢相信不久前爱上你,自那以后我感到对你的爱更增一千倍。自我与你相识,我一天比一天更崇拜你。

这正好证明了La Bruyere说的"爱,突如其来"多么不切合实际。埃,让我看你的一些美中不足吧。再少几分甜美,再少几分优雅,再少几分温柔抚媚,再少几分姣好吧。但决不要嫉妒,决不要流泪。你的眼泪使我神魂颠倒,你的眼泪使我热血沸腾。相信我,我每时每刻无不想你,不想你是绝无可能的。没有一丝意念能不顺着你的意愿。好好休息,早日康复。回到我的身边,不管怎么说,在我们谢世之前,我们应当能说:"我们曾有多少个幸福的日子啊!"千百万次吻,甚至吻你的爱犬。

一七九六年七月十七日晚于麻密罗洛(Marmirolo)

我的亲爱的朋友,我写给你的信很多,但你写给我的信很少。你不怀善意,你是可恨,很可恨,你又轻易欺骗一个可怜的丈夫,欺骗一个体贴的情人,是不诚实!因为他远处他方,他应当丧失他的权利,受工作奋斗和烦恼的压迫而倒台吗?他如没有他的约瑟芬,没有她的爱情的保证,在世间上还有何物使他介怀啊?他还要干什么啊?我们昨天打了一个血肉横飞的仗;敌人损兵折将,却不在少数,他们是大败而特败。我们将他们的曼图亚(Mantua)前域夺取来了。我所崇拜的约瑟芬,祝你好;在此等夜间有一夜开门竟嗷然发声,好像是在一个妒忌者的面前一样,我要投入你的怀中。给你一千次亲密的接吻。

一七九六年九月十七日于维罗拉(V erona)

我已经接到你的信了,你对于我所说妇女的坏处,似乎很不以为然,其实我最恨阴谋诡计的妇女。我习于和善良,温存,并宽恕的妇女相往还;此等妇女是我所爱的。她们如果使我败坏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过错。此外,你将看见我对于一个表现温柔而和善的妇人,也是很和善的,此人即哈慈费尔德(Hatzfeld)夫人。当我将她的丈夫的信给她看的时候,她具有一种深深的感情,欷觑不置,这是很自然的,她说:“唉,对呀,这是他的手笔!”当她读此信时,她的声调印入我的心灵中:她使我忧愁起来了。我向她说:“夫人,现在将此信投入火中;我当不复有力量惩罚你的丈夫了。她将信烧掉,似乎是很快乐的样子。她的丈夫自此时起也是完全安静的;然两点钟以后,他是丧失了。你看,我爱善良的,诚实的,温和的妇女;因为只有她们才像你。我的朋友,祝你好,我是康强的。

一八○六年十一月六日

我接到了你的信。你以为那些太太们应当和我有一种默契你对于她们所说的事,我实在不懂。我只爱我善良,执拗,撒娇的小约瑟芬,凡她所做的一切事都含有一点迷人心窍的东西在内;因为除掉她妒忌的时候,她总是活泼无比的;然在妒忌时,她是一个真正的恶魔。可是让我们再讲那些太太们!我如果和她们中间的一人有什么往来,那我确切的告诉你,她至少必须和美丽的玫瑰花芽一样。现在你所讲的太太们中有这样的人么?我希望,除掉会与我同餐的人外,你万不要和其他人等并食;这种标准也可应用于你的交际上,万不要在马尔墨桑宫(Malmaison)接待使臣和外人。你如果不这么去做,你一定使我很不高兴。总之,凡我不认识的人以及我在家时不会到你那里来的人,不要大招待。我的朋友,祝你好!我完全是你的。

一八○七年五月十日

我的女友,普鲁士王后昨天在我这里用膳。我要防备她,因为她想使我对她的丈夫再允许一些条件;我待她优礼有加,然我保持我的政策。当可能的时候。我一定告诉你一些零星事件,只是不能很详尽的。当你接到此信时,对普俄两国的和约或已签字,而希浪尼穆斯(Hieronymus)为威斯特华伦(Westfalen)王一事(人口三百万)也许已被承认了。此等消息只是报告你的,不要公布出来。我的朋友,祝你好;我爱你,并愿意知道你的一切。一八○七年七月七日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拿破仑

拿破仑的社会地位应从 一、历史地位(讲对历史的推动,对欧洲改革的推动) 拿破仑的历史地位 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后,就在圣赫勒拿岛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始了对自己生涯的回忆和口述,从而奠定了拿破仑传说的基础。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拿破仑传说,实际上就是从 拿破仑对自己一生活动所作出的解释开始的。他在口述中回避了一切会损害自己光辉形象的东西,使自己成了1789年原则的捍卫者,自由思想的拥护者;他只是由于不得已才成为 独裁者;他渴望和平,只是由于在欧洲不断出现反法联盟才被迫不断进行战争。战争对他来说,完全是被迫的,他违反自己的意愿成了征服者。他始终是自然边界的捍卫者和民族 原则的拥护者。 环绕拿破仑的这些口述,从圣赫勒拿岛传出了各种记述。它充实和丰富了拿破仑传说,强调拿破仑是“一个为全体人民所效忠的人”,他的功勋是永远不会被人抹去的。拿破仑的 口述或回忆录,常常用手抄本的形式,在法国广为流传。 拿破仑死后,在岛上陪伴过他的军官,侍从和医师,也陆续出版了各种记述和回忆录,对拿破仑其人其事大加颂扬。有的回忆录甚至被译成德文、英文、丹麦文、西班牙文、荷兰 文等各种文字,这些记述和回忆录的作者用最动听的言辞赞美他,崇敬他,膜拜他。他们认定,凡是拿破仑口述的,都是绝对正确的。从而使拿破仑传说再度加温。 除来自圣赫勒拿岛的“传说”外,那些曾经随同拿破仑南征北战的将领们,为了记述他们所经历过的难忘生涯和所分享过去的光荣,也都用手稿和回忆录的形式,为拿破仑传说添 砖加瓦,使得拿破仑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和可敬。一大批诗人、文学家、戏剧家,从雨果、司汤达、贝朗瑞到海涅和歌德等等,也运用诗歌、小说和戏剧,竭力赞颂拿破仑,从而 给拿破仑传说以新的推动。所以,长期以来,拿破仑的名字成为秩序、民族和光荣的象征,使拿破仑传说不断推向高潮。 总之,随着拿破仑传说的兴起和发展,拿破仑的形象逐渐偏离了历史的真实,甚至达到神化的地步,驱使后人低头崇拜。拿破仑的种种传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曾被 拿破仑三世所利用。但是传说毕竟不等于历史,相反,却严重歪曲了历史,显然不能以传说作为依据对拿破仑进行评价。 [评拿破仑]拿破仑逝世至今,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学家和文学家频繁研究和评述的对象,随着每个人认识的深化和原始资料的新发现,对拿 破仑的研究始终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著作,论文和资料估

史总复习(选考部分B版)同步:专题1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1(Word版含

专题十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 杰出 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8 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英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 ( ) A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平民的矛盾 B ?新贵族阶层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 D ?英格兰同苏格兰两国间的矛盾 答案C 2.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因为 (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解析克伦威尔与拿破仑分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出现,都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革命中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使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权人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两人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故A、

B两项明显错误 答案C 3?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据此标准,对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 A .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 B .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 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 D .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 解析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实行大肆掠夺,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B项不准确;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和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都是发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其最主要的贡献,C、D两项不准确;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答案为A。 答案A is v mar 4.右图是“自由女神”像。她既是美国的象征,也是自由、民主的象征。美 国真正的“自由”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 () A . 1773年B. 1776年 C. 1777年 D. 1783年 答案D 5.英王乔治三世曾对华盛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啊,上帝!如 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这样评价是因为华盛顿 A .领导军队打败英国殖民军 B .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 D .在战争胜利后毅然地辞职 解析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后毅然解甲归田,他是人类历史上不因外在压力,而 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自觉放弃自己掌握的巨大权力的典范,所以他受到包

拿破仑一生最著名的战役

拿破仑一生最著名的战役 拿破仑是十九世纪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那么拿破仑一生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哪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拿破仑著名战役,希望对你有帮助! 拿破仑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大多数还是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战绩的,而在这么多的战争中拿破仑著名战役还要数马伦哥战役了。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和反法同盟的一场生死大战,这次战争不仅让法国安然无恙,同时也是拿破仑著名战役之一,让他非常的自傲骄傲的一次胜利。 那个时候法国在和意大利等国作战的时候总是节节败退,直到后来拿破仑取得了领导和统治的权力,这样一来便开始全方面的反击,也因此创造出世界上战争的传奇神话。在这场拿破仑著名战役中,他穿越了阿尔卑斯,之后在意大利北部开始作战。因为当时消息出现了错误,致使拿破仑错误的估计了这场战争,那个时候谁也想不到会在马伦哥这个平静的小村子中,发生拿破仑著名的战役。 为什么说这次战役是拿破仑一生中著名的战役呢?其实当时已经很多人认为拿破仑必败无疑,法国军队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但是拿破仑却觉得这场战争并没有结束。在敌方觉得一定胜利而大意的时候,拿破仑开始反击,这样突然出现的转变让意大利军队惊慌失措,几乎出现了整个战场上敌军完全崩溃的迹象,拿破仑抓住时机转败为胜,

终于将地方赶出了马伦哥,而这场大战也因此成为拿破仑一生中的著名战役。 其实这场战役并不仅仅是拿破仑的著名战役,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拿破仑那时候刚刚确定的地位,还加强了拿破仑的统治基础,同时也让拿破仑在这著名战役中英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拿破仑称帝在拿破仑称帝的仪式上,本来是请来了教皇来主持这一庄严的仪式,其实也是想通过教皇让世界上接受拿破仑称帝的人更多一些,可是拿破仑本身就是个十分骄傲的人,他不但拒绝为教皇下跪,同时还自己抢过皇冠戴了起来,并且还亲自为自己的王后戴冠,这样一来教皇就变得十分尴尬了,原来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让许多人都记住了拿破仑称帝时候所发生的事儿。 其实拿破仑称帝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的。在国内原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拿破仑开始了独裁专政,这是很不利于贵族和将领们的团结的,同时还引起了很多资产阶级的不满,因为他们的利益毕竟是受到了伤害的,在一定程度上拿破仑称帝这件事已经破坏了他原本的根基。 另外拿破仑称帝这件事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拿破仑称帝代表着法兰西帝国的成立,这对许多西方国家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拿破仑称帝之后不断的开展扩张领土的战争,许多国家都沦为他的殖民地,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抗击法兰西,这些都是拿破仑称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拿破仑全名拿破仑全名是拿破仑;波拿马,而他本来的名字是拿

浅谈拿破仑家人对其的影响

浅谈拿破仑家人对其的影响 拿破仑是法国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创造了法国历史,也创造了欧洲各国的历史,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世人皆知他的辉煌和陨落,在其戎马一生的背后,他的性格、他的出身,直接关系着这个伟人的命运交替。而他的家人们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父严母慈铸就了他的坚韧勇敢 拿破仑的父亲卡洛?波拿巴,曾是抵制科西嘉岛卖给法国运动中的指挥官,在拿破仑小时候给他以极大的鼓舞。当时的拿破仑只是想帮助科西嘉脱离法国,于是他被父亲送到法国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不过,在法兰西一腔热血的拿破仑却并不知道保利(当时科西嘉最高指挥官)和卡洛已经和法国签署了条约,承认了科西嘉的归属。这一突发事件让拿破仑气愤不已,并且开始抵制他父亲,他曾说:“我永远不能原谅我父亲,当过保利的副官,竟会同意科西嘉并入法国,他应该与保利共命运,随同它倒下。”不过这无法抹去他父亲对他一生的影响,是他父亲激励他走向军旅,是他父亲让他理解对祖国的热爱。 母亲莱蒂齐娅,影响了拿破仑的一生。拿破仑曾说:“作为一位母亲,她是无与伦比的。”这位伟大仁慈而又精明能

干的母亲,在拿破仑小时候就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成才,在以后的路上对拿破仑的劝导也很正确。 二、兄弟阋墙间接导致他的失败 拿破仑的兄弟们是令他非常苦恼的。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追求权势,也几乎都背叛过他。“他可以统治整个欧洲,但却无法统治他的家庭。”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的哥哥,因为他拿破仑才喜欢上了数学。虽然他长相英俊却没有政治才能,身为长子,却没有弟弟的权势,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他不满拿破仑虽然给他了整个西班牙,却没把皇位继承人让给他。路易,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在大陆封锁政策中对走私不闻不问,最终惹恼了拿破仑。他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只是无法挑战哥哥的权威,他也非常不满哥哥的专政,最后放弃了荷兰,再也没回过法国。而吕西安,一个更野心勃勃的小子,一直渴望着拿破仑的权力。拿破仑革除吕西安的职位后,派他去做西班牙大使,却导致和平条约没有及时签署,并违背拿破仑的意愿,和情妇亚历山德里那结婚,被哥哥放逐到了意大利。不过,吕西安在政治上却也是拿破仑的坚持同盟者,他曾参与雾月政变,也在拿破仑倒台时极力拥护拿破仑。在拿破仑的兄弟中,热罗姆也许是最无能的一个,他天性散漫,追求享乐给拿破仑惹了不少麻烦。拿破仑当上皇帝后,鸡犬升天,他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荒谬的他榨干了整个王国。最后拿破仑不得不去解救他那愚蠢的弟弟。更有

拿破仑的军事作战研究

拿破仑的军事作战研究 拿破仑军事体制的精髓可以用他的作战原则来加以最好的说明。后来研究战争的学者也正是通过他的所指挥的战役才认识到他的这些原则的,并在过了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才将它们作了汇集和整理。拿破仑军事作战原则主要有: 作战目标。拿破仑总是把敌人的主力作为主要目标;设法以最快的速度将敌人的主力置于不利的条件之下,并用一次主攻战予以歼灭。他主张地理位置方面的目标,如居高临下的地形、重要的交通枢纽、补给仓库等始终是第二位的,对于摧毁敌军战斗力这一基本目标来说只起间接的作用。 作战方案力求简单。有许多原因促使拿破仑更喜欢制订简单的战略战术方案。他认为重要的是他的所有下级的精力都应该协调一致地用来取得最大的作战效果。由于他感到军队内部容易发生"战争摩擦",因此他认为作战方案太过复杂会引起错误的理解和不正确的解释,而且这样的作战方案往往需要依赖周密的时间安排方能实施。但在作战行动中,特别是有人反对那些作战行动时,这一点很难做到。 统一作战指挥。(或称协调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是作战方案简单的结果。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拿破仑简单的联合作战行动,都要求并且往往也取得了他的军队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以达到其中间的和最终的作战目标。 一贯采取攻势。作战时拿破仑总是无例外地力图抓住作战的主动权,即使是敌人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迫使他处于守势的时候,他也要设法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是让敌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他绝不鲁莽行事,而总是沉着冷静地审时度势,他始终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他认为在战斗进行的高潮时向敌人发动强大攻势,可以抢先将敌置于相对劣势。 积极实施部队机动。这是拿破仑破坏敌人数量上的优势,置敌于劣势地位所采取的两种手段中的一种。战略上和战术上的部队机动是拿破仑作战的特点。1976年他在蒙特诺特和德戈的首次大捷中,像他在1805年奥斯特利茨大捷一样,都是靠积极实施部队的机动而获胜的。通过灵活的部队调动,即使他的军队数量比敌人少得多,他也能在局部的关键性战场上集结起优势的兵力。他在马仑戈、乌尔姆和耶拿战役中对部队所作的战略调动,使他的军队横垮在敌人的交通线上。这样,在战争还没有进入高潮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集中兵力进行作战(或称集中优势兵力)。拿破仑喜欢引用瓦尔泰(1694-1778年法国作家)的一句格言:"上帝是站在兵力优势的军队一边的"。他懂得,交战双方在其它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战场上的兵力的优势便是战胜敌人的决定因素。他总是力图在关键位置部署数量优势的兵力,以取得较大的战斗力。但是,他也懂得,高强的军事技术可以起到兵力倍增的作用。为了获得优势的战斗力以战胜数量上优势的敌人,他采取的两项主要手段是积极实施部队的机动和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 节省兵力。这一原则是集中兵力的另一面。为了实现关键阵地上的兵力集中(特别是当他的部队在数量上少于敌人时),拿破仑便在不太重要的阵地上大幅度削减兵力。他主张"防御是一种更强有力的作战方式。"为此,他使少量部队处于防御态势,以阻挡或拖住大量的敌人,而集中最大数量的兵力来对付最关键或最脆弱的那部分敌人。因此,节省兵力往往是实现兵力集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突然袭击。拿破仑认为,战争中所有的精神力量中最有效和最强大的力量培增因素是出其不意的奇袭。他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实现进攻的突然性:"例如,将部队迅速移动到敌人意想不到的阵地;在敌人认为是拿破仑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动进攻;穿过敌人认为无法越过的地形;在敌人认为拿破仑及其部队正在休息的时候发动攻击;在敌人认

浅谈巴黎起源与发展

浅谈巴黎的起源和发展 班级: 08城市规划(景)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巴黎的城市扩张过程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透过历代城墙的演变来简单分析巴黎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巴黎、城墙、城市空间、城市形态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认定的城市概念是被城墙围合起来的聚居场所。纵观巴黎历史,巴黎城前后有六道规模较大的城墙和一些小城墙,从它们的演变可以看出城市的扩展轨迹,同时这些城墙是也一直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巴黎地区的结构和景观。以下将结合历代城墙和巴黎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来简单分析巴黎的起源和城市扩张。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urban expansion of Paris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ity walls to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Paris. Key words:Paris、city wall、urban space、urban Form 1、巴黎历史之源 图1 塞纳河与西堤岛的位置 塞纳河——“巴黎之河”,巴黎就是沿 着该河发展起来的。塞纳河流经此处时弯曲 回转,中间形成若干小岛;岛屿以北为大片 湿地,东西两侧有塞纳河的支流绕行,远处环 有若干山丘高地。可以说,巴黎的第一道防 御设施就是塞纳河提供的天然防护。 西堤岛——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 座岛屿,巴黎就起源于这个有着天然城墙的 小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 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堤兹”,是一座没有城墙完全开敞的城市。 2、早期的巴黎 西堤岛地处连通河流南北两岸的轴线上,宗教和商业活动的交流使西堤岛成为当时交易走廊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巴黎地区首批定居者的庇护所,早期(约公元前50年)的巴黎只是赛纳河中间“西堤”岛上的一个小渔村。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ile de la Cité)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52年,巴黎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罗马人起初将该城命名为Lutetia(“鲁特西亚”,意为“沼泽地”)。在公元400年左右改名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定居点,而且集中在左岸。 公元3、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巴黎希人,该城被命名为“巴黎”。公元3世纪末,外来民族大量涌入,巴黎的城市发展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抵挡外族人的入侵,高卢一罗马人建起了第一道小型城墙,石材主要取自西堤岛以南,塞纳河左岸被摧毁的罗马建筑。 3、中世纪的巴黎(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2020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东莞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 高考冲刺试题(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已知的西周早期墓葬中,按照随葬品的多少、葛室的大小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墓弗中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以此为证据可以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不明显 B.贵族特权被削弱 C.礼仪尚未制度化 D.血缘关系的弱化 25.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汉族四周的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族,都与汉族一样是黄帝后裔,甚至朝鲜也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华夷共祖”的思想 A.消弭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说明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C.迎合了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D.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史学观 26.敦煌文献中唐天宝之前户籍上没有自买田的记载,而天宝六年(747年)以后,户籍中买田的记载明显增多。这说明当时 A.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C.西北农业生产力衰退 D.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 27.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A.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B.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28.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A.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D.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29.1917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那个时代的将军与现代不同,更讲究个人的勇气,品质,和骑士气概。 先说法军元帅。1806年拿破仑称帝时封了18位帝国元帅,马塞纳,达武,缪拉,拉纳,朱诺,奥热罗,贝尔纳多特,内依,苏尔特,贝尔蒂埃,贝提埃,马尔蒙等都是,这些人同时都封公爵。后来9年的战事中陆续又封了一些元帅,象麦克唐纳,乌迪诺,格鲁西等,这些人中评家褒贬不一,大致获赞扬较多的总有达武,马塞纳,拉纳,缪拉。我个人欣赏达武,贝尔纳多特和马塞纳。我评判的标准是拿破仑不在的时候独立作战的能力和战绩。因为拿破仑是数百年不出的军事天才,法军将领大多数只要充分领会,积极执行他的意志就好打胜仗,拿破仑提拔将领也偏重听话型的。 达武是最能独当一面的。他30出头就受封元帅,是最年轻的法国元帅。最能体现他能力的是对普鲁士一战。奥斯特里茨“三帝会战”法军大胜之后,普鲁士对法宣战,拿破仑麾兵分进合击希望捕捉普军主力击破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主力所在,结果是拿破仑“大军团”主力在耶拿遭遇了普军前锋,误以为是普军主力,各军紧急收拢,从行进中投入战斗,痛快淋漓地吃掉对手,但法军中独独缺了达武的第三军。却原来达武行进途中遭遇了真正的普军主力和后卫5万人,不但普王御驾亲征,而且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和(后来最终击败拿破仑的)布吕赫尔都在。达武把自己的3个师1万5千人紧急展开,大战的结果不但没被普军吃掉,而且以一个军击败了普军全军,不伦瑞克公爵伤重而死。普军还盼前锋回援,结果听到的是前锋被拿破仑击溃的消息,立时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达武的军也伤亡过重无力追击,但拿破仑这时候已经闻报,立即全力以赴追击。这就是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结果是普鲁士一战崩溃,全境被法军占领,向法国投降,连布吕赫尔也在逃到北海边的什切青后作了法军俘虏。达武因这一战而被晋封为奥尔施泰特亲王。 1915年拿破仑复辟,达武没有随拿破仑出国作战而任巴黎留守。有评家认为没有带达武是拿破仑滑铁卢败因之一,如果那一战分出去的法军不是格鲁西带领而是达武的话,滑铁卢当天不会被布吕赫尔甩开,让布吕赫尔赶到战场汇合英国惠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了。说得有理,但我认为拿破仑的部署是有原因的——他上次战败退位就是因为后院起火,留守巴黎的将领投降,这次当然要选自己信任而且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大将留守后方。事实证明也对: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达武不轻易认输,威胁要继续战斗,最终通过谈判至少为法军将领争取到了日后保留地位和兵权的条件。 其次是马塞纳。他资格老,1800年前就是拿破仑麾下北意大利军团的师长(那时欧洲还没有发明军这一级编制,军团下面就是师)。拿破仑离开北意大利远征埃及后担任北意大利军团司令。但他没有拿破仑那样的天才,敌不过优势联军(何况联军由俄国老将苏沃洛夫指挥),处境困难。我说这也怪不了他,那种情况下除了拿破仑曾经打过胜仗外,换谁也不行。拿破仑从埃及回巴黎经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后组建“大军团”经略北意大利和奥地利,命令被围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坚守以牵制奥军主力,马塞纳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弹尽粮绝不得不向奥军投降,但那时拿破仑已经率组建好的“大军团”出其不意的越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奥军背后。所以说马塞纳的苦斗是拿破仑几个月后马伦哥大捷的基础。马塞纳后来封帅以后参加了拿破仑的各个胜仗,屡立战功。但1812年征俄的败仗没有参与,大概是退休了。 还有贝尔纳多特,他是个传奇人物,长期担任“大军团”第一军司令,打仗不一定明显

拿破仑一生大事记

拿破仑·波拿巴—(最强资料) 法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位公认的伟人,至少是法国人公认的。一位是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另一位是二战中挽救法国的戴高乐。在法国,你可以骂总统,但绝对不要骂拿破仑。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出生: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当年属于意大利,后归属法国) 死亡:1821年5月5日,死于圣赫勒拿岛(南大西洋中的一个火山岛,隶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 一生52战,40胜 9岁: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15岁: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16岁:父亲去世,中途辍学;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 23岁:大革命后升任国民自卫军中校 24岁:土伦战役立大功,升任少校后晋升准将 25岁:巴黎镇压保王党,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 26岁: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远征意大利 28岁:东方远征军总司令,远征埃及 30岁: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被选为第一执政官。 33岁: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 35岁:颁布《拿破仑法典》;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 36岁:奥兹特里茨战役(1805);修建巴黎凯旋门(1806) 44岁:远征俄国,莱比锡会战失败。,57万大军仅剩3万。(1813) 45岁: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战败被迫退位,囚禁地中海厄尔巴岛。(1814)46岁:逃离厄尔巴岛,复辟百日王朝,再次当皇帝 46岁:滑铁卢战役失败,再次退位,流放圣赫勒拿岛(1815) 52岁:砒霜中毒,死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 1840年12月15日:遗体运回巴黎并按其遗嘱葬于塞纳河畔 1810-1812年:法国达到历史最辉煌时期,被拿破仑控制的欧洲 国土:203万平方公里;132个省;人口:7500万 附属国:意大利,那不勒斯,西班牙,西德,波兰,瑞士 盟国:丹麦、瑞典、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 称谓:家人: 法兰西皇帝 意大利国外 莱茵同盟保护人华沙大公国大公 哥哥:西班牙国王弟弟:荷兰国王 妹妹:托斯塔纳大公妹夫:那不勒斯国王妻子:奥地利公主

拿破仑选择帝制的原因

《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所在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文史哲基地班 指导老师:赵文媛 姓名:王植樟 学号: 01103039 完成日期: 2013年06月13日星期四

浅读拿破仑及其选择帝制的原因 目录 一、拿破仑的诞生和成长 (1) 二、拿破仑的成熟 (2) 三、拿破仑一世 (3) 四、选择帝制的原因 (4)

【摘要】孩童时代拿破仑的表现就印证了他与众传奇的不同的一生。启蒙运动者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深处,他了解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独裁者严重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制造人类极不平等的现实的祸根,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就是束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所以,要彻底打败、清除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人类新社会。拿破仑的这种思想,成了青年拿破仑奋斗、追求的指导原则,也成了他为之不懈努力的远大理想。然而,几十年后,拿破仑却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意愿,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最后更是成为了法国的独裁者。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影响造成他命运,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自由;野心;时局形势;历史传统;独裁 一、拿破仑的诞生和成长 1769年7月,科西嘉岛民众领袖波利的副官率众向法国侵略者投降,科西嘉岛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岛民们的骄傲不复存在。8月,这位副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复仇者,她叫他拿破仑。 一个身材矮小、沉默寡言、害羞而且孤单的男孩坐在花园的角落里,为了保护他在布力安俄学校的这一小块领地,他在其周围围上了篱笆,但真正属于他的只有三分之一,因为他把其他两个小邻居的地也围了过来,所以他允许那两位进入他的领地,他决不允许别人打扰他,对于入侵者,他给予勇猛的回击。最近,有几个学生被爆竹火焰烧伤后,跑进他的领地,也被他用锄头赶出去了。他对于自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宁做鸡首,不为牛后。”他非常崇拜普鲁塔克,他所撰写的伟人事迹,特别是那些罗马时代的英雄,使拿破仑钦慕不已。正如后来叶·维·塔尔列所说的“拿破仑想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西方文明的统一者”。① 他在这儿呆了五年,同学每一次的轻视,都让他的革命情绪更强一些,同时,他的自信心也伴随着人格上的受侮辱而逐渐增强。他一直关注海岛,他心里批评 ①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日记》[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拿破仑-希尔的领导才能与领导原则

拿破仑-希尔的领导才能与领导原则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什么是领导才能?按照拿破仑-希尔的理论,领导才能指的不是挥舞手中的权利,而是授权别人去干。 希尔认为小小的胜利可以由一个人单枪匹马取得,但那种带来最后成功的伟大胜利就不可能靠单干取得了。要取得这种胜利,必须有其他人参与。当你开始动员其他人一道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工作时,你就跨进了领导者的行列。事情的成败,全赖领导者的领导水平了。 领导才能究竟是什么?拿破仑-希尔说:“领导才能就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从广义上说,这是对的。一个领导者确实能把理想变成现实,但必须加入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他人。一个领导者应不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且通过别人的努力实现理想。自以为自己是领导人,但没有追随者,不过是空想。 《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给“领导才能”下的定义是“领导者的地位或指挥能力;领导的能力。”这个定义不大管用。事实上,这个定义会强化一般人对领导才能的一种误解。许多人以为领导人是从他的地位或头衔中得到权力的。他们以为老板有地位,就能领导人,经理有头衔,就能领导人。但那不是领导才能的真正本质。一个只会在自己位置的狭窄范围内指挥别人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领导人物。正如约翰-怀特说的:“人们追随的不是某个计划,而是能鼓舞他们的领导人物。” “领导才能”的最佳定义是:“领导才能就是影响力。”真正的

领导者是能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他能使别人参加进来,跟他一起干。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 领导能力首先是一个人的个性和洞察力——他作为一个人的最核心的东西。正如领导才能研究专家费雷德-史密斯所说:“领导人物走在队伍前面,并且一直走在前面。他们用自己提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且也乐意别人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他们。”最好的领导人物就是能不断成长、发展、学习的人。 他们愿意付出当领导人物的代价: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扩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技巧,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会作出种种必要的牺牲。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受别人敬仰的人。 有良好个人品质的可信赖的人,比没有受人敬仰的品质的人更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物。但单靠良好个人品质还不能成为领导人物。这些品质还必须与能积极与人沟通的能力结合起来。领导人物应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开始关怀别人,学会与别人交谈和调动别人的积极性。PMA、个性、理想、与别人沟通和激发别人积极性的能力——是构成领导才能的基本要素。 震惊欧美的《追求卓越》一书,其中一个主题就是成功的机构都极注视“人”,尊重它的雇员是“人”,而不是“物件”,“棋子”。一个仁心仁术的领导,能够体悟到这一点,推己及人,舍己从人,能够得人心,得人和。 最后,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真正的领导,在今日这个物竞

拿破仑的作战原则思想

拿破仑的作战原则思想: 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第一, ‘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胜利把握的事情’; 第二,‘主力只用于战争的主要目的———消灭敌人’。” 毛泽东在谈论历史上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时,也以拿破仑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为例,指出“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荣誉仅在那些充满危险的地方才能赢得,进入一座毫无防御的都城有何荣誉可言?” 2.注重攻防结合: 他曾指出:"整个战争的艺术,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御,然后再进行快速、大胆的进攻"他还注意把进攻和防御作为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他说:"防御战并不排斥攻击,攻击战亦不排斥防御"。并认为,"从守势战转入攻势战,是一种最微妙的作战动作"。 <二>.拿破仑的军队建设思想: 1.完善指挥系统: 2.改革征兵制度: 真正的革命性变化来自法国大革命,王室被推翻,已没有“国王的军队”这个名份,而在反法同盟的围攻下,战争性质转变为“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人民战争”,不是为了骑士的荣耀,也不是为了赚钱,作为国家公民都有从军义务,这个转变其实很仓促,完全是迫于形势,在“爱国主义”的精神感召下的自发行为。 在兵役制上,由雇佣兵制为主转向了义务兵役制,基本实现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资产阶级原则,拿破仑一世改造了法国革命所建立的军队,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师和军,并且组建了强大的预备队。 3.重视选拔和起用优秀军事人才: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 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他敢于起用新人,给年轻军官创造机会。 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这就是拿破仑的选帅标准:即注重年轻有为;力求不拘一格和强调素质才能。 “不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从1796年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摘要 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 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 一、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 二、欧洲交响乐概况 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 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波兰军团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波兰军团 拿破仑时代的波兰军团是指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法国军队中服役的众多波兰军事单位。在1795年波兰被第三次瓜分后,很多波兰人相信革M的法兰西以及他的盟友将会对波兰伸出援助之手。法国的敌人包括了波兰的三个瓜分者——普鲁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沙皇俄国。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原先的波兰陆军士兵、军官和志愿者向外国移民,其中很多前往了意大利(也正是因此,引出了一种说法,即“意大利的波兰军团”)和法国(并在那里加入了当地的法国军队)。 来自波兰的的军事人员迅速飙升到了数千人。在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波兰军队初步成型了。拿破仑允许了波兰军队使用自己的军衔,并且由波兰军官担任指挥职务。自此广为人所知的“波兰军团”才被正式载入历史,其实质为一支法军指挥下的流亡军队。其中著名的领袖包括: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后波兰陆军骑兵大将——译者注)、卡罗?塔杜斯、约瑟夫?维比茨基(波兰国歌《波兰没有灭亡》的作者——译者注)以及安东尼?阿米尔卡?科辛斯基。 波兰军团在整个拿破仑战争中,几乎参与了所有战役。他们的汗水与鲜血洒在了从西印度群岛到意大利,甚至埃及的广褒大地上。当1807年,华沙大公国成立时,很多军团中的老兵组成了一支以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核心的公国军队。1809年这支部队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凯旋而归。皇帝胜利的光环引领着波兰士兵们同法军一同战斗着,直到1812年侵俄战争。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

后来的法国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曾是一名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高级军官。在联邦被摧毁的后一年,即1796年,他被拿破仑召唤到巴黎开始新的工作。不久之后,他就被授权在法兰西的附庸——阿尔卑斯共和国【译者注一】组建波兰军团。与此同时,他被新成立的伦巴第共和国政F授权组建一支新的第二军团作为新共和国陆军的一部分。

拿破仑的兵法理论

拿破仑的兵法理论 (一)指挥的统一: 拿破仑认为指挥的统一是战争中的第一要件。因此,当他接管意大利军团的时候,他就希望能为指挥的统一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七九六年,他曾经上书督政府说:政府对于将领应有完全的信任,准许他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并只指示他所应达到的目标。假使这个目标是合理的,则这便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定义了。 在论及指挥的军事单一性时,他说:在军事行动中,就只征询自己的意见,而在外交方面,我却征询一切人的意见。在一七九六年的战役中,拿破仑又说:我在这个战役中是不曾与任何人商量过的,假使我被迫必须协调我个人与他人的行动,则结果又将会一无所有。只要环境许可,则指挥的统一便是要求集中所有一切可以动用兵力于主战场上,并由一位主将作单独的指挥,可是一个无知或软弱的政府所具有的共同趋势,却是想分散其兵力以来掩护所有一切的要点。拿破仑的许多胜利,都是以这个统一指挥的观念为基础的,他说:在战争中人不算什么,只有一个人足以代表全体。和将部队交给一位坏的将领,其效果远比交给二位优秀的将领要好。 (二)将道: 拿破仑曾经有过下述的意见;将军的必要素质即为决断;将领不应靠想象描绘情势,他的情报应像望远镜的透镜般清楚;一位将军若必须透过他人的眼睛来看东西,则他对于军队也就不能作合理的指挥;在战争中,成功是要靠慧眼,并在会战中发现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兹战役中,假使我提前六小时发动攻击,那么我便会失败了。意志、性格与胆量才使我之所以为我,反而言之,一支驯鹿所率领的狮军,是绝不可能再成为狮军的。 (三)武德: 拿破仑对于他的部下,他总是尽量激发他们的虚荣心,并且消灭他们的恐惧和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使一个谨慎小心的动物变成一个战士。他对于部下并不是靠金钱收买的,他说:金不能购买勇敢,相反的,他是诉诸于他们的荣誉感。当他征意大利时,他说:在意大利我们总是一对三,但是人员对我具有信心,所以决定胜利的因素不是数量而是精神力量。他又说:使一支军队获得力量者不是部队的数量,而是他们的忠贞和豪气。在某次的当日命令中,拿破仑曾经这样的写着:一位营长不应该休息,直到他对于一切的细节都完全熟悉时为止,指挥了六

拿破仑传读后感8篇完美版

《拿破仑传读后感》 拿破仑传读后感(1): 最近,我刚读完一本书,《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讲的是拿破仑一生的传奇故事。书的封面上画着一位勇敢的青年,英勇地驾在一匹骏马的身上,想便那就是拿破仑了吧。 别看这本书只有12厘米厚,里面的人物可不少呢,我数了数一共63个主要人物。 你们想听听我跟你们讲一讲这本书的故事吗,好,我就讲几个故事给你们听听吧。 首先,我先给你们介绍介绍拿破仑吧。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前,一般被称为波拿巴,将军,统帅,执政。1804年称帝后,改称为拿破仑。 书中的故事有(四面楚歌)(退位)(异国之恋)等,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异国之恋)了。 异国之恋讲了拿破仑在舞会上遇到了瓦莱夫斯卡伯爵夫人。她因家里贫困,不得不嫁给一个年老而富有的伯爵,此时,拿破仑也因为她的可爱善良喜欢上了她,还写了三份信给她,之后,拿破仑带着她打仗去了,拿破仑把她安顿在一个小房间厘,在没上战场的日子里,拿破仑就会在那里陪她。过了些天后拿破仑就重返战场了,要是拿破仑忘记她,他会读到这一名言假如你不再爱我,请别忘了,我仍然爱你。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拿破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呢,朋友跟我玩,讨好我的我就开心,不讨好我的我就不跟他们玩,不像拿破仑,在沙场上都还没忘记了瓦莱夫斯基伯爵夫人。 这本书的资料,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让人喜笑眉开的,把拿破仑一生的传奇故事记载了里面,也让我这些后人了解拿破仑是个怎样的传奇人物。 拿破仑传读后感(2): 读完《拿破仑传》,才明白,枫丹白露,这个以前陌生的地方,记录过几多叱咤人物的沧桑。拿破仑,在其加冕式上,如何的不可一世。那时,他就是自我的教皇,自我的上帝,戴上皇冠那一刻,或许心中的版图早已不再是鼹鼠挖出的土堆般的欧洲,这个科西嘉岛出生的战神,这个被评论为无价无家的孤胆英雄,世界就是他的家,是他迫切想要征服的土地。

浅谈“告别革命论”

浅谈“告别革命论” 文学院10对外汉语4 晓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文化心态;学术自由远离政治是一个文化强国应该恪守的原则。 “告别革命论”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著名哲学家泽厚与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所所长再复先生在1995年合著的长篇学术对话录《告别革命》一书中。 选中论文题目,上网搜索“告别革命论”的定义,出乎意料的发现介绍这一观点基本含义的文章不多,议论它的文字倒比比皆是。这让我很纳闷,究竟是什么言论如此引人关注?“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延误了现代化进程”。如果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将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因而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忠告。 关键词:革命改良 “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 这种观点只是拿革命的缺点和改良的优点作比较,很不客观。革命免不了流血牺牲,人力、物力、财力投资都极大。如中国抗日战争,《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中记载,经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所以,“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这一点有其合理性。但依此全盘否定革命则有失偏颇。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革命洗礼之后,平等、集体、社会正义等观念都比没有革命过的地方强烈的多。且不说革命给华夏名族带来怎样的福祉。放眼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无不经历过或大或小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除此还有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等。充分说明,革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革命未必尽是消耗,适时的革命以少量的消耗换取更长远更持久的利益。 革命不必然高明于改良,改良也不必然高明于革命。二者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手段,应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分析采取何种手段合适。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曾经多次改良,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预备立宪,无不以失败告终。历次改革的失败,充分证明了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再加上领导变法各阶级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使每一次改良的历史环境都不充分具备,因而改良不能挽救近代中国,革命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维新改良失败,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残酷杀害戊戌变法的革命志士,改良之路已经绝难再走下去了。之后甲午战败,清政府又签下《辛丑条约》,此时它已经彻底沦为外国殖民势力的帮凶走狗。中国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统统丧失,巨额赔款更加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各位心忧国运的仁人志士继续劝其改良继续和清政府妥协,已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