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慢性病管理知识讲座含动画培训ppt动画课件

未来慢性病管理的展望与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政策支持与公众认知的提高
慢性病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智能化、个性化管理的普及
汇报人:
感谢观看
高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及其管理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症状与诊断方法
糖尿病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管理策略
冠心病及其管理
冠心病定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饮食调整:合理膳食,控制盐、糖、油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心理调适与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放松技巧、情绪调节等,以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共同分享经验和支持。
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可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志愿者服务、医疗援助等。
06
慢性病管理实践案例分享
个人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成功经验:患者自我管理、家庭支持、社区参与等
管理实践:采取的管理措施、效果评估等
疾病诊断:慢性病类型、病程、治疗经过等
案例一:某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的经验分享,包括团队组成、工作流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介绍。案例二:某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的成功案例,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例,展示团队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成果。案例三:某企业慢性病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强调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案例四:某学校慢性病管理团队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分享,包括团队建设、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成功案例分享,旨在展示慢性病管理团队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团队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慢性病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成功案例分享,旨在展示慢性病管理团队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团队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慢性病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政策支持与公众认知的提高
慢性病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智能化、个性化管理的普及
汇报人:
感谢观看
高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及其管理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症状与诊断方法
糖尿病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管理策略
冠心病及其管理
冠心病定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饮食调整:合理膳食,控制盐、糖、油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心理调适与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放松技巧、情绪调节等,以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共同分享经验和支持。
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可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志愿者服务、医疗援助等。
06
慢性病管理实践案例分享
个人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成功经验:患者自我管理、家庭支持、社区参与等
管理实践:采取的管理措施、效果评估等
疾病诊断:慢性病类型、病程、治疗经过等
案例一:某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的经验分享,包括团队组成、工作流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介绍。案例二:某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的成功案例,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例,展示团队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成果。案例三:某企业慢性病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强调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案例四:某学校慢性病管理团队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分享,包括团队建设、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成功案例分享,旨在展示慢性病管理团队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团队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慢性病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成功案例分享,旨在展示慢性病管理团队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团队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慢性病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慢性病概述PPT课件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01
02
03
04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可 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或猝死。
脑血管疾病
如脑卒中、脑血栓等,可能导 致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
糖尿病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失明
。
呼吸道感染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能加 重慢性病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质量。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风
险。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 患者身体素质。
定期筛查和评估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并发症风险,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综合治疗
02
将不同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
智能化辅助
03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 性筛查,如老年人、有
家族史者等。
及时就医
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 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
治疗。
04 治疗原则及策略选择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和调整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 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优先选择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价格合理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用 于观察病变部位和结构异 常。
慢病管理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计划
旨在训练患者并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提高生 活能力,帮助患者确立生活目标并了解所患疾病 这些技能包括处理压力、管理和监控疾病的症状、完成 一切必要的生物医学任务,并配合卫生保健人员的工作 有的管理模式中,这种方式只针对特殊的病种,但是在 更多的管理计划中,这样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 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慢病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 和宏观社会环境
ppt课件
10
我国慢病管理的方法
指导思想
政府领导,全民参与,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积极启动,稳步推进。
ppt课件
11
我国慢病管理的方法
生物医 学管理
• 为社区中的慢病患者建立档案,记录慢病的转归,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从生物 医学角度进行管理是目前最普遍的管理方法。
ppt课件
13
慢病照护模式(Chronic Care Model,CCM)
ppt课件
14
慢病照护模式(Chronic Care Model,
CCM)
CCM 主旨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为明确的患者 提供正确的照护 已成功应用于实践,CCM 不仅可以控制慢病患者疾病的 进展,还可以减缓慢性疾病的进展 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慢病管理的主要形式
ppt课件
18
同伴辅导
“教练”或“导师”与慢病患者一对一的见面,聆听患 者的情况,与患者讨论病情,为患者提供帮助 这种模式在为癌症、中风、慢性肾病和接受器官移植的 患者中非常有效。 引导者可以是有相同经历并成功应对的患者,也可以是 有经验的专业的医护人员或社会工作者 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加随意灵活。
10.7 5.6 1.9 3.2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培训ppt课件

推动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促进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06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预 测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
中医药法及相关政策
01
国家出台《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在慢
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范畴,治疗时注重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结合西医的抗炎、 平喘等药物治疗及氧疗、呼吸肌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向患者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生活方式改善计划。
患者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可减轻患
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典型案例分析
高血压病
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肝阳上亢型可 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波动。
糖尿病
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根据辨证分型可选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等中药方剂进 行治疗。同时结合西医降糖药物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及预 防并发症。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把握
中药材质量控制
确保中药材来源可靠、质量稳定,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购 、储存和加工。
诊疗过程质量控制
规范中医医师的诊疗行为,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 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控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控,确保患者正确、规范地使用中药,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促进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06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预 测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
中医药法及相关政策
01
国家出台《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在慢
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范畴,治疗时注重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结合西医的抗炎、 平喘等药物治疗及氧疗、呼吸肌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向患者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生活方式改善计划。
患者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可减轻患
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典型案例分析
高血压病
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肝阳上亢型可 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波动。
糖尿病
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根据辨证分型可选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等中药方剂进 行治疗。同时结合西医降糖药物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及预 防并发症。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把握
中药材质量控制
确保中药材来源可靠、质量稳定,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购 、储存和加工。
诊疗过程质量控制
规范中医医师的诊疗行为,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 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控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控,确保患者正确、规范地使用中药,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慢性病健康管理课件

整合医疗资源与团队合作
总结词
整合医疗资源与团队合作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学科合作,提高管理效果。
详细描述
整合医疗资源与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多学科合作 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应密切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管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 、专业的照顾。通过多学科合作,可以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05
CATALOGUE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挑战ຫໍສະໝຸດ 前景应对慢性病管理中的挑战
01
02
03
长期性
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 疗,患者和家庭需承担长 期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复杂性
慢性病管理涉及多方面的 健康问题,如饮食、运动 、药物、心理等,需要综 合性的管理方案。
不确定性
慢性病的病情发展具有不 确定性,需要患者和医生 密切合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以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管理计划应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建议,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的安排。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有助于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控制。
慢性病健康管理 课件
目 录
• 慢性病概述 •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施策略 •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挑战与前景 • 慢性病健康管理案例分享
01
CATALOGUE
慢性病概述
慢性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慢性病是指病程长、病因复杂、难以治愈的疾病。
详细描述
培训慢性病管理汇报幻灯PPT课件

02 慢性病危险因素
介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遗传、环境、生 活方式等。
03 慢性病预防策略
提出针对不同慢性病的预防策略,如定期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慢性病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监测与记录
教授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如记录血压 、血糖等指标,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并 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
紧急情况处理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学员在模拟情境或实际工作 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熟 练地运用慢性病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详细描述
除了基本的技能运用,还要看学员是 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 方法,以及是否能够创新地解决问题 。
生活方式改善程度评估
总结词
评估学员在慢性病管理中生活方式的 改善程度
总结词
分析学员对生活方式改善的认知和态 度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调查、测试或面试等方式, 评估学员对慢性病管理的基本概念、 原则、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
详细描述
除了基本的记忆和理解,还要评估学 员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以及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能运用能力评估
总结词
评估学员在慢性病管理中技能运用的 熟练度
总结词
分析学员技能运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现代阶段
现代慢性病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结合,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 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慢性病管理也逐渐向数字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02
培训慢性病管理内容
慢性病预防知识
01 慢性病定义与分类
阐述慢性病的特点、分类及常见慢性病类型,如 高血压、糖尿病等。
成功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总结词:血糖监测、健康饮食
介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遗传、环境、生 活方式等。
03 慢性病预防策略
提出针对不同慢性病的预防策略,如定期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慢性病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监测与记录
教授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如记录血压 、血糖等指标,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并 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
紧急情况处理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学员在模拟情境或实际工作 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熟 练地运用慢性病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详细描述
除了基本的技能运用,还要看学员是 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 方法,以及是否能够创新地解决问题 。
生活方式改善程度评估
总结词
评估学员在慢性病管理中生活方式的 改善程度
总结词
分析学员对生活方式改善的认知和态 度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调查、测试或面试等方式, 评估学员对慢性病管理的基本概念、 原则、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
详细描述
除了基本的记忆和理解,还要评估学 员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以及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能运用能力评估
总结词
评估学员在慢性病管理中技能运用的 熟练度
总结词
分析学员技能运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现代阶段
现代慢性病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结合,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 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慢性病管理也逐渐向数字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02
培训慢性病管理内容
慢性病预防知识
01 慢性病定义与分类
阐述慢性病的特点、分类及常见慢性病类型,如 高血压、糖尿病等。
成功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总结词:血糖监测、健康饮食
《慢病用药与管理》课件——慢性病

复杂性
吸烟
高血压
慢性病的特点
癌症 心脏病
脑血管病
复杂性
慢性病的特点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30% 10%-40%的癌症
糖尿病
约50%的 2型糖尿病
肥胖 超重
可预防性
吸烟 过量饮酒 身体活动不足 高盐、高脂
慢性病的特点
主要行为 危险因素
人为干预
可预防性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脑血管病
癌症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改善饮食结构
慢性病的特点
遗传
环境
精神
特点
隐蔽性
阶段性
复杂性 可预防性
隐蔽性 量变
慢性病的特点
发生 发展
隐蔽性
起病较慢
质变
疾病初始阶段,无明显症状
阶段性 病变缓解期
合并症期
慢性病的特点
恶性循环期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控制
治愈
从根本上阻断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变仍在继续隐蔽发展。
阶段性 病变缓解期
合并症期
16.79‰
大城市达 中重度占
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
16.79‰
18.92‰ 54.8%
致残率高
慢性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 高3倍、4-10倍、17倍、25倍。
冠心病
中风
尿毒症
失明
致残率高
糖尿病
慢性病的危害
发病后10年,有30%-40%的 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
慢性病的特点
预防 减少 延缓
慢性病的危害
The harm of chronic disease
慢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实施方案医疗课件PPT

根据 评估 初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 结果 收缩压≥140mmHg和(或) 进行 舒张压≥90mmHg,下同或有 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 干预
· 连续2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 意 · 连续2次随访药物不良反应 没有改善 · 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原有 并发症加重
按期随访
调整药 物,2周时 随访
告诉所有接受随访 的高血压患者
第一次发现 收缩压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 ≥90mmHg
去除可 能引起 血压升 高的原 因3天后 复查
若高于正常, 即收缩压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90mmHg
有必要时建 议转诊至上 级医院,2 周内随访转 诊情况
若确诊高血压
若正常,即 收缩压 <140mmHg且舒 张压<90mmHg
健康促进
高危现象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血糖 体重过重及肥胖
健康管理
患者
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数种肿瘤
疾病管理
第二部分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 案
01 工作目标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1、收集慢病信息 :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 档案,达到95%以上 。 2、推广“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适宜技术 。 3、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和管理 ,管理率和随 访率达到90%以上 。 4、开展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健康指导率达到90%以 上。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高血压简化危险分层表
分层 低 危
中危
高危
分层项 1、高血压1
目
级
且无其他危 险因素
1、高血压2级或 2、高血压1级伴1~2 个危险因素
1、高血压3级或 2、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 危险因素 3、靶器官损坏或 4、临床疾患
· 连续2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 意 · 连续2次随访药物不良反应 没有改善 · 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原有 并发症加重
按期随访
调整药 物,2周时 随访
告诉所有接受随访 的高血压患者
第一次发现 收缩压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 ≥90mmHg
去除可 能引起 血压升 高的原 因3天后 复查
若高于正常, 即收缩压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90mmHg
有必要时建 议转诊至上 级医院,2 周内随访转 诊情况
若确诊高血压
若正常,即 收缩压 <140mmHg且舒 张压<90mmHg
健康促进
高危现象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血糖 体重过重及肥胖
健康管理
患者
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数种肿瘤
疾病管理
第二部分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 案
01 工作目标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1、收集慢病信息 :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 档案,达到95%以上 。 2、推广“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适宜技术 。 3、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和管理 ,管理率和随 访率达到90%以上 。 4、开展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健康指导率达到90%以 上。
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高血压简化危险分层表
分层 低 危
中危
高危
分层项 1、高血压1
目
级
且无其他危 险因素
1、高血压2级或 2、高血压1级伴1~2 个危险因素
1、高血压3级或 2、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 危险因素 3、靶器官损坏或 4、临床疾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发生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
• (2)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 注意:理论上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不应低于心脑血
管疾病的死亡率,如出现此种情况,则存在较为严重的数 据漏报。监测的目的是收集高质量数据并及时发布,以便 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效果。
.
8
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
.
4
慢病组织机构
• 1、成立由单位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慢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 2、有慢病管理及协调制度; • 3、专人专管,落实个人职责,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 4、年初有慢病防控工作计划,年终有总结;
.
5
监测
.
6
二、肿瘤登记
• 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肿瘤登
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 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机 制。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工 作内容包括:
少应当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 统计方法、质控和统计调整修正后的监测结果、主要发现 和建议等内容,满分10分。
.
9
考评方式
• (1)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
门诊和住院记录等考核各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 报告开展情况。
• (2)通过查看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记录、监测分析
报告,或抽查纸质报病卡考核相关内容。
、健康自助检测点(健康小屋)、高危人群筛查与主动发 现;
• (2)高危人群干预:慢性病知晓率调查等;
• 5、患者自我管理:(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患者自我管理
.
2
参考资料
• 1、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规范(试行); •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 3、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手册; • 4、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
高危人群发现
•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
及以上得20分,75%-89%得15分,60%-74%得10分 ,60%以下不得分。
• (2)每2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
覆盖率达到50%及以上得20分,40%-49%得15分, 30%-39%得10分,30%以下不得分。覆盖率达到80% 及以上的附加20分,发现高危人群且实施管理的附加20 分(建立档案且有随访管理记录)。
慢性病管理
管理内容
• 1、慢病组织机构建设与培训;
• 2、监测:(1)死因监测;(2)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3)肿瘤登记;(4)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3、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及
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 4、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
• (1)高危人群发现:35岁首诊测血压、企事业健康体检
手册(试行);
• 5、绥芬河市政府购买城乡社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办法;
• 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 7、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 • 8、参加省级慢病业务培训教材。
.
3
培训督导频率
• 1、对全市医疗机构慢病工作人员培训4次; • 2、对三家报卡医院每季度一次督导培训; • 3、对两个中心和卫生院每两月督导培训一次。
.
10
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
• 一、高危人群发现 • 1.具体任务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
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和主动 发现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为职工提供体检,发现 高危人群并实施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 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
• (5)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及以上附加20分
.
15
• 4.计算公式说明
• (1)首诊测血压率=首诊测量血压指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 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 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本年度第一次到该医疗机构来就诊即为首诊。
• (4)实施社区主动筛查高危人群。 • (5)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及以上。
.
12
高危人群发现
• 3.指标依据 • 高危人群发现具体工作参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慢性病预
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相关内容执行。慢性病高风险 人群为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
•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 (2)现在吸烟者; •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0mmol/L; •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mmol/L; • (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一、登记资料的收集:人口资料、新发病例资料、基本项
目、死亡资料;
• 二、报告卡验收、报告卡编码、死亡补充发病、剔除重复
卡、肿瘤病例的随访;
• 三、登记资料的分析和报告撰写
.
7
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收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心脑血管事件。每年分析
监测数据并撰写监测分析报告。
• 考核指标: • (1)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
.
11
高危人群发现
• 2.考评指标 •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
及以上。此项为核心指标10*。
• (2)每2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
覆盖率达到50%。
• (3)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设立健康指标
自助检测点,1年内建立至少10个,且逐年递增。
•。
.
14
高危人群发现
• (3)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设立健康指标
自助检测点,1年内建立至少10个,且逐年递增得30分。 自助点可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测量。每 个自助检测点2分,提供全部5种自助检测服务得1分。
• (4)实施社区主动筛查高危人群附加20分。社区主动筛
查覆盖率80%及以上得20分,70%-79%得15分, 60%-69%得10分,50%-59%得5分,50%以下不得 分。
作的个数/辖区内医疗机构总数×100%
• 考核标准:(1)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
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符合上述 要求得10分,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小于80%者不 得分,80%-89%得6分,90%-99%得8分。
• (2)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报告至
• (2)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 注意:理论上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不应低于心脑血
管疾病的死亡率,如出现此种情况,则存在较为严重的数 据漏报。监测的目的是收集高质量数据并及时发布,以便 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效果。
.
8
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
.
4
慢病组织机构
• 1、成立由单位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慢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 2、有慢病管理及协调制度; • 3、专人专管,落实个人职责,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 4、年初有慢病防控工作计划,年终有总结;
.
5
监测
.
6
二、肿瘤登记
• 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肿瘤登
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 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机 制。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工 作内容包括:
少应当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 统计方法、质控和统计调整修正后的监测结果、主要发现 和建议等内容,满分10分。
.
9
考评方式
• (1)通过现场督导、查阅相关文件、工作记录、
门诊和住院记录等考核各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 报告开展情况。
• (2)通过查看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记录、监测分析
报告,或抽查纸质报病卡考核相关内容。
、健康自助检测点(健康小屋)、高危人群筛查与主动发 现;
• (2)高危人群干预:慢性病知晓率调查等;
• 5、患者自我管理:(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患者自我管理
.
2
参考资料
• 1、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规范(试行); •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 3、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手册; • 4、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
高危人群发现
•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
及以上得20分,75%-89%得15分,60%-74%得10分 ,60%以下不得分。
• (2)每2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
覆盖率达到50%及以上得20分,40%-49%得15分, 30%-39%得10分,30%以下不得分。覆盖率达到80% 及以上的附加20分,发现高危人群且实施管理的附加20 分(建立档案且有随访管理记录)。
慢性病管理
管理内容
• 1、慢病组织机构建设与培训;
• 2、监测:(1)死因监测;(2)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3)肿瘤登记;(4)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3、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及
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 4、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
• (1)高危人群发现:35岁首诊测血压、企事业健康体检
手册(试行);
• 5、绥芬河市政府购买城乡社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办法;
• 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 7、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 • 8、参加省级慢病业务培训教材。
.
3
培训督导频率
• 1、对全市医疗机构慢病工作人员培训4次; • 2、对三家报卡医院每季度一次督导培训; • 3、对两个中心和卫生院每两月督导培训一次。
.
10
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
• 一、高危人群发现 • 1.具体任务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
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和主动 发现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为职工提供体检,发现 高危人群并实施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 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
• (5)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及以上附加20分
.
15
• 4.计算公式说明
• (1)首诊测血压率=首诊测量血压指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 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 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本年度第一次到该医疗机构来就诊即为首诊。
• (4)实施社区主动筛查高危人群。 • (5)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及以上。
.
12
高危人群发现
• 3.指标依据 • 高危人群发现具体工作参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慢性病预
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相关内容执行。慢性病高风险 人群为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
•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 (2)现在吸烟者; •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0mmol/L; •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mmol/L; • (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一、登记资料的收集:人口资料、新发病例资料、基本项
目、死亡资料;
• 二、报告卡验收、报告卡编码、死亡补充发病、剔除重复
卡、肿瘤病例的随访;
• 三、登记资料的分析和报告撰写
.
7
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 收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心脑血管事件。每年分析
监测数据并撰写监测分析报告。
• 考核指标: • (1)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
.
11
高危人群发现
• 2.考评指标 •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
及以上。此项为核心指标10*。
• (2)每2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
覆盖率达到50%。
• (3)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设立健康指标
自助检测点,1年内建立至少10个,且逐年递增。
•。
.
14
高危人群发现
• (3)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设立健康指标
自助检测点,1年内建立至少10个,且逐年递增得30分。 自助点可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测量。每 个自助检测点2分,提供全部5种自助检测服务得1分。
• (4)实施社区主动筛查高危人群附加20分。社区主动筛
查覆盖率80%及以上得20分,70%-79%得15分, 60%-69%得10分,50%-59%得5分,50%以下不得 分。
作的个数/辖区内医疗机构总数×100%
• 考核标准:(1)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
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符合上述 要求得10分,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小于80%者不 得分,80%-89%得6分,90%-99%得8分。
• (2)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报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