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
飞云江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飞云江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陈星星;黄振华;潘齐存;陆荣茂;曾国权;柯爱英;黄志行;叶深【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t Feiyun River estuary , surface sediments of 14 sites were collected in Ruian and Pingyang region in August 2016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were analyzed with no flame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ere assessed by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It was shown that the situations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the 2 sample areas were similar.The average contamination index of Cu , Zn and Cr was greater than 1, and reached the medium pollution level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contamination index of Ruian and Pingyang was 5.34 and 5.87 , respectively , which were located in the low pollution level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Pingyang (21.03)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Ruian(18.37), indicating low ecological risk level.As influenced by the river and tributaries of the Aojiang Feiyun flow , the pollution of Pingyang region was more severe than that of Ruian .%于2016年8月采集飞云江入海口瑞安和平阳区域1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运用无火焰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2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2个区域各个站位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u、Zn和Cr的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属于中等污染程度;瑞安和平阳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5.34、5.87,属于低污染程度.平阳的生态风险指数(21.03)大于瑞安(18.37),但指数值都小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受飞云江和鳌江支流和沿岸流影响,平阳区域污染要大于瑞安区域.【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9)010【总页数】6页(P1706-1711)【关键词】飞云江入海口;重金属;表层沉积物;生态危害【作者】陈星星;黄振华;潘齐存;陆荣茂;曾国权;柯爱英;黄志行;叶深【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2飞云江流域位于浙江省南部,为浙江省八大独流入海水系之一。
南京市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

20 1) 10 2
摘 要 : 测 了南 京 市 的 主 要 水 系 : 江 、 淮 河 和 玄 武 湖 水 体 表 层 的 沉 积 物 中 H 、 d P 、 u A 、r z 监 长 秦 g C 、b C 、 sC 和 n等 7种 元 素 含 量 , 析 了 元 素 的 富 集 程 度 , 用 H k no 分 采 a asn潜 在 生 态 危 害 指数 法 对 其 生 态 危 害 程 度 进 行 了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长 江 和 玄 武 湖水系沉积物 中, 7种元 素 含 量 属 于 低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淮 河 沉 积 物 则 呈 较 高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元 素 的 富 集 系 数 均 为 , 秦 7种 秦 淮 河 >玄 武 湖 > 江 , 江 c 长 长 d元 素 的 富 集 系 数 最 大 , 3 1 , 淮 河 和 玄 武 湖 两 水 系 都 是 Hg的 富 集 系 数 最 大 , 别 为 为 .8 秦 分 1 .8 3 3 ; 元 素 的 生 态 风 险 而 言 , 江 水 体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 1 7 和 .3 就 长 7种 元 素 属低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武 湖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 H 玄 除 g 属 中潜 在 生 态 风 险 外 , 余 6种 元 素 属 低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淮 河 表 层 沉 积 物 的 7种 元 素 生 态 风 险 由 高 到 低 , 次 为 H 其 秦 依 g>C d
>C u>A >Z s n>P b>C , 和 c rHg d分 别 属 高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和 较 高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余 5种 元 素 属 低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 其
泡沼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_大庆市贴不贴泡案例研究

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2. 1 样品采集 由于重金属的分布与富集受到多种因素 ( 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的颗粒、温度、Eh和 pH、微生物活动、人为
独流减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_孟鑫

* 通讯作者:张洪,博士,副研究员,hongzhang@
孟 鑫,等 独流减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37
富集[2]。 在特定条件下,当水环境被扰动后,表层沉积 物中的重金属会重新释放到上覆水中,并对水体中的 生物产生毒害作用[3]。 因此,河流沉积物是重金属的二 次污染源和蓄积库,同时沉积物作为水生态系统重要 的组成部分,也是水体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 二次污 染会对生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同时极大的破坏了生物 的生存环境 。 [4,5] 由于重金属具有来源广、不易分解、易 沉 积 等 特 点 [6-8],在 重 金 属 污 染 的 控 制 和 治 理 上 面 临 很 大的困难,所以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 研究的重点。
独流减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孟 鑫 1,2,张 洪 2*,单保庆 2,李 杰 1 (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兰州 730070;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
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摘要:独流减河流域属于典型滨海缺水区域,多水源并存且污染形势严峻,沉积物可能具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采
第 29 卷 4 期
36 2016 年 8 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Vol.29 No.4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9 卷 4 期Aug.22001166年
孟鑫,张洪,单保庆,等. 独流减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6,29(4):36-41. MENG Xin, ZHANG Hong, SHAN Bao-qing, et 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the Duliujian River Drainage Basin[J].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2016,29(4):36-41.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将拟研究水域分为3段:尾矿坝河段、拦泥坝河段 和横石河河段。在大宝山矿区附近沿3个河段采集水 样;在污灌稻田土中抽取空隙水;在樟树坝采集沉积 物,包括砾石附着物、河流底泥和河床土。
水的样品经过过滤得 到过滤水和悬浮物——沉 积物混合物。
PI < 1.0为未受污染,PI = 1. 0~2.0为轻污染,PI = 2.0 ~ 10.0为中度污染,PI > 10.0为重污染。横石河水体 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布如图示。
横石河水体7个主要受 污染断面(A-G)重金属的 PI为2.23一18.11,所有断 面均为中度污染以上,其 中上坝断面G水污染最轻, 拦泥坝水污染最严重,表 明拦泥坝为该流域水系的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主迁移要和污转化染源。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Cu
Zn
Cd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As Pb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由图表可以看出, Cd和Pb的可交换态含量相对较高,而Cu,Zn 特别是As的可交换态含量很低。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的重金属专性 吸附并且可进行离子交换,含有过量阳离子的溶液就可将这部分重 金属释放出来,因而可交换态重金属是生物可直接吸收和利用的。 碳酸盐结合态结合的是沉淀或共沉淀的重金属,通过弱酸如醋酸即 可将它释放 。
水体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效应与其含 量和化学形态有关: (1)水体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溶解态随水流动或通 过吸附于悬浮物而迁移 (2)最后悬浮物沉积于水底将重金属带入沉积物中。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13种重金属元素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13种重金属元素田衎; 郭伟臣; 杨永; 岳亚萍; 张覃; 赵亚娴【期刊名称】《《冶金分析》》【年(卷),期】2019(039)010【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 土壤; 水系沉积物; 粉末压片法; 重金属【作者】田衎; 郭伟臣; 杨永; 岳亚萍; 张覃; 赵亚娴【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北京 100029; 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4目前,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的颁布实施,以及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工作的开展,土壤等环境样品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测量范围宽和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的特点[1-4],尤其适用于基体复杂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常量和痕量元素的分析[5-6]。
国内先后颁布了《土壤和沉积物无机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HJ 780—2015)和《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部分:三氧化二铝等24个成分量测定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 0279.1—2016)等XRF标准分析方法,但这些标准分析方法仅规定了采用XRF进行定量分析的一般事项。
由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组分复杂,在XRF测试实际样品过程中,如果测量条件选择不当、或者谱线重叠和基体效应校正不合理,经常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或不合逻辑的数据,此外,上述标准方法分析指标并不包括环境监测关注的Cd、Sb、Sn等监测指标。
本文研究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条件、谱线重叠干扰和基体效应校正等问题,提出了提高As、Cd、Co、Mo、Ni、Sb、Sn等痕量重金属元素分析准确度的具体措施,建立了XRF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可为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其他领域建立XRF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罗哲1 #许仕荣“,卢少勇2
(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长沙41008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北京100012)
摘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为系统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
的环境风险,采集了丹江口水库22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分析其中钒(V)、^(,)、锰(Mn)、镍(N)、铜(Cu)、锌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水源,直接供水至黄淮平原大部分水资源短缺地区(多年水质 监测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较好,河段大部分项目均能达到地面I类水标准,综合评价为"类水,但 其入库干、支流如神定河、泗河、滔河等河流水质监测常年显示为#~劣$类水[7](同时其流域范围内矿产 资源丰富,砂金矿、粘土矿、磁铁矿为优势矿种,铝土矿、赤铁矿、汞矿、铜矿、锑矿、钒矿、铀矿等金属矿均有开 采矿点⑷,入库支流承接沿岸工业和生活污废水的排放导致入库面临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风险+9],对水库 水质产生威胁(本研究拟通过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的采样分析,探讨其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可能来源,评估 重金属环境风险,以期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污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及决策支持 。
3
1・3实验仪器与试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 Agilent-7700x,
美国);马弗炉(KSL-1400X-A1,中国);冷冻干燥机
(Scientz-18N,中国);混合重金属标准储备溶液
(Agilent,美国);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AR级,上海
国药集团,中国)。
1.4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取样点名称 DJ-1 DJ-2 DJ-3 DJ-4 DJ-5 DJ-6 DJ-7 DJ-8 DJ-9 DJ-10 DJ-11
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一、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概述河道沉积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河流的历史,也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加,对河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1.1 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生活污水和大气沉降等。
工业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采矿、冶炼、化工等行业。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也是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也会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河道,造成污染。
1.2 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重金属可以被水生生物吸收并在其体内积累,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
1.3 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检测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估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能够准确测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
二、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2.1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在河道沉积物中的分布通常不均匀,这与河流的流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化学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流速较快的区域重金属含量较低,而沉积物颗粒较小的区域重金属含量较高。
此外,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含量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吸附和迁移。
2.2 重金属污染的季节性变化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雨季,由于径流量的增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会被稀释。
而在旱季,由于蒸发作用的增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会相对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7—130 Acta Agricuhurae Jiangxi
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 翟雨翔,葛淼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系统地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近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为探讨重金属含量 的分布、了解其扩散范围和河口环境污染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地球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09)01—0127—04
Research Advance in Heavy Metals in Stream Sediment ZHAI Yu一:dang.GE Miao (CoH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ll 710062,China) Abstract:嘶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geochemistry of heavy metMs in sediments of the main rive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These studies have provided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to study tbejr difusion ran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tus of Estuary. Key words:Stream sediment;Heavy metal;Morphological analysis;Geochemistry
沉积物作为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库,反映了 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而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 可以判断研究区域受污染的程度,重金属含量的水平分 布可以追踪其污染源,了解其扩散范围。而研究沉积物 重金属在柱状样不同层位的含量分布,则可了解所研究 区域重金属的污染历史。把柱状样重金属含量与未污染 区背景值进行对比,可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对 所研究区域重金属输送量的变化情况。正是由于重金属 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的复杂性 ,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 究是近20多年来国际环境科学界不衰的研究课题。 1研究进展与现状 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莱茵河、洛 杉矶湾、死海、日耳曼湾等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 研究。S.Olivares—Rieumont等…通过对古巴哈瓦那 Almendares河的沉积物中Cu、Zn、Pb、Cr、Cd、Co空间分 布的研究,发现该河流中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 三元素富集程度最高,富集指数高达l0以上。印度和德 国学者 对恒河的研究揭示,在流经德里等都市的河段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自然背景值相比较,Cr和Ni 的富集超过1.5倍,cu、zn、Pb的富集超过3倍,cd的富 集超过14倍。 我国对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 展较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对珠江、长 江、黄河口及大陆架等地区开展了河口及近海沉积物的 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但大多数工作集中于研究沉积物 中重金属的吸附及表面络合方法,从80年代开始,特别 注重了对重金属等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如金相灿开始 对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迁移进行了研究。陈静生 等 对我国东部20条河悬浮物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 性及重金属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化学行为和地理分布规 律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湘江、金沙江、黄河、鸭绿江以及我 国东部地区河流沉积物和悬浮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行 了分析和研究。黄宏、王连生 等对淮河沉积物中重金 属进行了测定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沉积物中有一 定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u、Pb、cr、Ni的污染水平较高。 王海 等人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对太湖表层沉积 物中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通过对8种重金属不同形态 的含量评估了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王新 伟、何江等人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结 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 征,对黄河包头段、清水段水体及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 存在形式、污染特征及重金属吸附、释放做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中存在等重金属的污染,尤其Pb、 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和风险性。 2水系沉积物研究 2.1水一沉积物界面研究水一沉积物界面是环境 中水相和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水环境的一个特殊 而重要的区域,是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带,是水生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污染物在水一沉积物界面的行 为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沉积学和水环境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课题之一。 河流沉积物一水界面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收稿日期:2008—10—09 作者简介:翟雨翔(1982一),男,在读研究生,陕西宝鸡人,研究方向:环境污染与修复。 128 江西农业学报 21卷 实际上就是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与控制两者转化各种因 素的作用过程。水一沉积物界面的化学物质传输主要 通过沉降、扩散、弥散、吸附、解吸、化学反应和底栖生物 的作用等过程完成 ,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分为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以及生物吸附。在物理吸附中,主要 是通过静电力作用完成的;在化学吸附中,重金属阳离子 能穿人结构的配位层,通过一O和一OH基以共价键方 式吸附到沉积物表面上 ;在生物吸附中,绝大多数被 吸附的重金属离子是以键合方式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 上,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间的键合强度与细胞的地壳丰 度有关。吸附/解吸的方式较多,而且机理复杂,国内外 有许多学者对这些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Radis. alim、寺岛泰、GiameGrupta、Gifin、SparareS、Mouvet、Char- let、Allen等开展了许多有关河流泥沙、土壤、矿物等对重 金属的吸附、释放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吸附、释 放曲线、影响因素及吸附、释放常数等。研究表明,颗粒 物从溶液中吸附金属并不是只包括一种元素或一个平衡 的简单过程,而是多种元素或多种吸附位参与的复杂反 应过程 。M Ier等 对多组分体系中重金属的再迁 移性研究表明,pH、有机质及复杂阴离子的存在会显著 影响重金属的迁移性。S Tevence和A W Tim等学 者 川通过模拟实验,从机理上探讨了内源污染物质释 放规律及影响因素。何江、薛红喜等 人针对黄河集高 含沙和工业污染为一体的特点,用分形校正吸附模型、 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对黄河包头段重金属分 粒级沉积物吸附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分形校正吸附模 型对于黄河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较为深入地研究了 重金属在沉积物上的吸附机制。 2.2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学研究沉积物中重 金属是以各种形态存在于颗粒物中的,确定沉积物中重 金属的存在形态对于揭示重金属的来源、变化迁移规律、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非常必要。关于形态 分析的提取方法是近20年来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对沉积 物中重金属不同地球化学相的提取,有许多学者提出了 不同的方法和流程,主要包括单级提取和多级连续提取。 关于单级提取法,AM Ure等 对其进行过详细的 归纳与总结。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与其不同的组分结 合成不同的形式,不同结合形式的重金属元素的溶解能 力不同,可以被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提取剂所提取。这种 方法适用于当痕量金属大大超过地球背景值时的污染调 查。某一特定的提取剂可以直接溶解某一特定形态,如 水溶态、可迁移态、生物可利用态等。依据样品的组成、 性质、萃取重金属元素的种类以及萃取目的的不同,所用 的试剂也不同。常用的萃取剂可以分为酸、鳌合剂、中性 盐和缓冲剂4类。虽然单级提取法存在诸如萃取时间、 再吸附以及萃取剂的选择性等问题,但它仍不失为一种 认识重金属环境行为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为提高分析 速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们发现了无溶剂萃取技术,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SFE),以及后来出现的固相萃取 (SPE)、固相微量萃取(SPME)等技术。有资料显示,20 世纪90年代后才逐渐开展并应用的SFE技术能萃取分 离环境样品中的痕量金属离子,且继而发展起来了原位 络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萃取环境样品中的金属离 子包括重金属离子、钢系和钢系元素及有机金属离 子等 。 与单级提取法相比,多级连续提取法可以提取更多 有关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的详细信息,因此,多级 连续提取法得以发展和广泛应用。它是利用反应性不断 增强的萃取剂对不同物理化学形态重金属的选择性和专 性,逐级提取颗粒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元素的 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用几种典型的萃取剂替代自 然界中数目繁多的化合物,模拟各种可能的、自然的以及 人为的环境条件变化,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连续溶解不 同形态的重金属污染物,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提高了 评价质量。多级连续提取法中有代表的主要有以下 几种。 加拿大学者Tessier等人1979年提出的,他将沉积 物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 合态、铁一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5种 形态,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形态分 析及其毒性、生物可利用性等 研究。该法所用的提取 剂依次为Mgcl2、NaAc、HNO3+H2O2+NH4OAc、HNO3+ HC1+HF。其操作条件,如pH和温度需要严格控制。 这种分级萃取方法为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提供了 个可行的分析方法。但这种连续萃取法实验周期长、 萃取过程中元素在未溶解各相问的重新吸附,以及萃取 试剂的选择性不好等问题,有些学者为此做了进一步的 研究工作。如利用微波热溶技术可将萃取周期大大缩 短 川,但会引起样品表面的改变,某些含量较高的元 素会发生强烈的重吸附 。近年来,就萃取过程释放出 的重金属在未溶解固相上的重新吸附问题 ],Urasa 等 认为:对污染严重的样品的每一步萃取都要重复2 次,但是这样做意味着将大大增加萃取时间。 由于不同连续提取方法所得分析结果难以比较, 1993年欧共体标准局(tIl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 ence)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比后,提出了一种三级四步 连续提取法 ,并在欧洲35个实验室进行了沉积物重 金属形态分析的比较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可重现 性 。与Tessier法相比,BCR连续分级提取法将 Tessier分类法中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两项结合 为一项,作为HAc可提取物,其余各形态的分类基本保 留不变。与Kersten法不同的是,BCR连续分级提取法 提取将可还原态合为一类进行提取,其余几种形态的分 类虽与Tessier法相同,但所用的提取剂种类、数量、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