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优化 学案

第三节《系统的优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会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学会实现系统的优化

重难点:

通过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学会怎样实现系统的优化

使用说明:

1、阅读教材P86---P91积极思考并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部分

3、单独完成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1、系统优化的意义

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

什么是系统的优化?系统优化的意义是什么?

2、系统优化的实现

读课本87—88页两个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两个案例是系统获得更佳效果的共同思路是什么?

(2)为什么仅仅考虑扩大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未能取得粮食增产增收的效果?为什么增购了公交车后,反而出现了交通更阻塞的情况?

读课本P90两表回答问题

(1)原来的课程表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怎样避免课程表编排的矛盾冲突?

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

总结实现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系统的最优化是什么?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1、“有一段时间内我们常走的街道由于被连续挖开了几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

源浪费,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究其原因是几个不同的部门在这段时间里分别进行了各自的工程施工。”

(1)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如何安排更合理?

2、A地区有山有水有湖泊,就是耕地面积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们的做法是毁林开荒,开湖放水,围湖造田,并在湖水的源头兴建水库,扩大水浇地面积,

一时间,粮食生产上去了,但却带来了一系列灾难,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湖中,由于围湖造田,开湖放水,使得湖面缩小,湖水减少,而这些变化又引起这个地区气候恶化,近30年发生了三次大旱灾,每次都造成大批庄稼旱死,粮食大幅度减产,近些年,这一地区才又开始退耕还林,保湖蓄水。

B地区农村的人们耕地也比较少,他们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开发低丘缓坡,在那里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如在山坡上种植青枣,板栗等,有的还实行林粮间作,使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园林,这样,不仅农业生产上去了,而且还绿化了山区,改善了环境。

请同学们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以上两个案例中做法的优缺点以及用到了系统的哪些特性。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1、系统优化的意义()

A.获取系统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B.改善系统的环境

C.调整系统的结构D.改变系统的特征

2.“二战”期间,美军的运输船要通过日军控制的海域,有被日本空军击沉的危险。如果在运输船上时装高射炮,可以使日军的飞机不敢低空飞行,从而有效降低被击沉的可能性,但由于加装高炮后会使每艘船的运输量减少,客观上运输船通过该海域的频次不得不增多,这又将增加被击沉的可能性。这个事例可以说明,系统优化的实现需要( )

A.减少约束条件 B.降低目标函数 C.降低影响因素 D.综合各种因素

3.小张发现自己骑车特别费力。于是,他对自行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车圈到轮胎,从链轮到脚蹬,最后排除了故障。下列选项与上面的案

例无关的是( )

A.小张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 B.小张对系统进行了整体性分析C.小张对自行车系统进行了优化 D.小张进行了系统设计

4.系统的优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系统达到更理想、更佳效果的过程。请判断以下事例,不能使系统达到优化的是()

A、为交通闭塞的某村修建一条公路

B、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竹子种得越密越好

C.利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差进差、时间行间作套种

D.在耕地少的地区开发低丘缓坡,建立经济林基地

5.尽管杭州的道路建设年年有大的投入,但是,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杭州的道路反而变得越来越拥挤了。市政府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后,决定建设地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了地铁就能对交通系统实现优化

B.因为地铁速度快。才实现对交通系统的优化

C.因为地铁在地下运行,才实现对交通系统的优化

D.必须与其他交通工具及基础设施配套,才能实现优化

锋面系统与天气学案

姓名: 班级: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 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掌握冷锋、暖锋的形成特征,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冷锋、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预习案 I. 教材助读 一、气团 1、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 、 等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根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可分为 和 两大类。 二、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 叫锋面(锋区),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叫做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2、特点: ① 形状特征:狭窄而倾斜,倒向 气团一侧,锋面的下方是 气团,上方是 气团。 ② 气象要素特征:锋面两侧 、 、 、 等差别大; ③ 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 天气。 3、分类 (1)冷锋 概念:冷锋是指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暖锋 概念:暖锋是指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II. 预习自测 有关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 、冷气团均在锋面以上 C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相差不大 D 、根据锋面的温度,分为冷锋和暖锋 III.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一 比较冷暖气团的相关性质和天气 1、如果一个地区受到冷气团或暖气团的单独控制,一般是什么天气(从气流稳定度考虑)?温度和气压状况如何? 单一冷气团控制: 单一暖气团控制: 2、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探究二 在不同的锋面系统(冷锋、暖锋)的影响下,会出现何种天气现象? 1、 以冷锋为例,从以下内容中进行思考: ① 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上升情况如何(强烈、缓慢)? ② 何为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提示: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如在右图中,A 、B 、C 三点分别代表哪个时间?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③ A 、B 、C 三地中,何处是在单一的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如何?何处是在冷暖气团交汇处的控制下,天气如何? 单一气团控制: 冷暖气团交汇处控制: ④ 因此,在冷锋的影响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 冷锋过境前: 冷锋过境时: 冷风过境后: 2、通过对冷锋影响下天气现象的分析,大家依照同样的方法再尝试分析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填

《优化问题》教学设计

《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懂得在同一时间内,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态度:1、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常规训练:口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题:请看大屏幕: 1只小猫吃1条小鱼需要1分钟,那么5只小猫吃5条小鱼需要几分钟?师:谁愿意说一说?(生:可能回答:5分钟或1分钟) 师:为什么是1分钟?(生:5只小猫同时吃只需要1分钟。) 2、揭示课题:师:能同时进行,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同时进行呢? 3、课件出示。(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读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丽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门铃声)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主题图)(生:来客人了) 2、师: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 3、师出示教材104页例1.请同学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对这个课件演示加以说 明。哪个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生:(小明的妈妈在和李阿姨聊天,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给客人沏茶)4.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课件出示工序图)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5.学生猜测需要多长时间。 6.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生:小组合作交流 7.汇报交流: 生展示。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算式:1+2+1+8+1+1=14(分钟)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二全册)

一、曲线运动 【要点导学】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所以曲线运动是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侧。 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没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故速度的改变而不变;如果没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只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而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范例精析】 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解析火星是从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擦落的炽热微粒,由于惯性,它们以被擦落时具有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因此,火星飞出的方向就表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火星沿砂轮切线飞出说明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例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A正确,C错误。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故B、D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拓展:不少同学往往错误认为撤去哪个力,合力就沿哪个力的方向。物体在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任

最新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目录 1 2 3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4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5)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6)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课) (7) 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 8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9)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 10 11 第四节元素………………………………………………… 12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课…………………………… 第三单元溶液 13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4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 15 16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7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8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19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20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21 2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理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23 24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5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26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27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28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29 30

3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3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案 33 20 年月日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案 34 35 20 年月日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冷气团与暖气团物理性质差异: 3.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1)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2)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二、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2.锋区控制下的天气: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随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有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锋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它就是有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一:锋面的特点: 为什么锋面是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上下、前后空气有何不同? 冷暖气团的温度和密度不同。冷气团冷而重,暖气团暖而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就会爬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并且这个倾斜面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探究二: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三: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四:冷锋与暖锋降水的位置和强度有何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降水强度大。 暖锋降水集中在锋钱,降水强度小。 探究五:活动(课后第42页) 1、活动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冷锋天气。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近。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此锋移动的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 学案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3.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4.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中应该注重的事项及小车速度的计算。 难点:极限思想计算瞬时速度的理解。 一、预习导引(看我怎么学)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利用纸带上的点确定瞬时速度? 3.速度图像描述的是 。从速度图象中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二、实验目的 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利用纸带处理数据、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会通过纸带研究速度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 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连接在一起,小车用跨过定滑轮的钩码牵引,随着小车的运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不仅记录了小车运动的时间,也相应的记录了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利用点迹信息可以计算小车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分析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五、实验步骤 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 ,在第6点下面表明B ,在第11点下面表明C ……,点A 、B 、C ……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 1、x 2、x 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6.以速度v 为 轴,时间t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六、注意事项 1.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 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6

2018鲁教版化学导学案全册

目录 目录..................................................................... - 1 -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 1 -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 - 1 -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 3 -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第一课时....................................... - 5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一课时......................... - 8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课时........................ - 10 -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 12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 12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 14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三课时...................................... - 16 -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 18 -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 - 20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 22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 24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 25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四课时........................................ - 28 - 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 - 30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第一课时........................ - 32 - 第三单元溶液............................................................. - 35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 35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 36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三课时........................................ - 38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 40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 - 42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三课时................................ - 44 -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 46 -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 46 -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 48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 - 52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二课时.................................... - 54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课时.................................... - 57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四课时.................................... - 59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 61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 - 64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三课时.................................... - 66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四课时.................................... - 70 -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 7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第一课时.............................. - 72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 74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 - 76 -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一课时.............................. - 78 -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 80 -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高二数学◆选修2-2◆导学案编写:刘方贵张晓丽审核:仇国宗陈兆平袁全升2011-03-21 1 建立数学模型§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教学目标: 1.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用 2.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称为 优化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导数是求函数最大(小)值的有力工具.这一节, 我们利用导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二.新课讲授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有关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1、与几何有关的最值问题; 2、与物理学有关的最值问题; 3、与利润及其成本有关的最值问题; 4、效率最值问题。 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需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函 数关系,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创造在闭区间内求函数取值的情境,即核心问题是 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再通过研究相应函数的性质,提出优化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导数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利用导数解决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典例分析 例1.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学校或班级举行活动,通常需要张贴海报进行宣传。现让你设计一张如图 1.4-1所示的竖向张贴的海报,要求版心面积为128dm 2,上、下两边各空2dm,左、右两边各空1dm 。 如何设计海报的尺寸,才能使四周空心面积最小? 本节课精华记录预习心得:解决数学模型 作答用函数表示的数学问题 优化问题用导数解决数学问题 优化问题的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前预习---读】 1.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 2).在v—t图象中可以得到关于物体运动的那些信息: 2。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什么样的? 3.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 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1)、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2)、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3)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思:根据匀变速直线的特点和加速度的公式看能否做下面的题: 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多长时间后可以达到80km/h? 2).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课堂学习】

【课堂小结】: 速度-时间关系式 : 求初速度0v 公式变形 : 求时间t 公式变形 : 求加速度a 公式变形 : 【课后巩固—练】 1.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获得2m/s2的与运动方向同向的加速度,几秒后它的速度将增加到10m/s ( ) A.5s B.2s C. 3s D. 8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 【课后回顾】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 课题: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导学一:(阅读第二页前两小段),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________及其_______的原因和规律,继而利用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导学二:结合第二页的插图,了解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阅读P2: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_______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_________的物质,还能实现_______与_______的转化。 2)、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和衣着穿戴等)以及教材中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注意: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举两例: 人造材料(注意:是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来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人造材料都是通过__________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举两例: 3)、阅读P3: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风、霜、雨、雪等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为载体,联系相应的理论学习,并加以归纳、总结,学为己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读图、析图能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既定的范围展示所学成果,教师及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课前应尽可能全面地将各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在学案上体现,学生或讨论、或展示、或交流,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教材分析 整个第二单元的教材,都是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上的,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之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分达到让学生弄懂析了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了适应课堂容量,学会,我将本节内容分成两节课来讲授,本次说课主要研究锋面系统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一些天气、气象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理解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让学

生有话说,有事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征。 ;. .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例分析法和启发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二、预习内容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如何用导数来求函数的最小

二、学习过程 1.汽油使用效率最高的问题 阅读例1,回答以下问题: (1)是不是汽车速度越快,汽油消耗量越大? (2)“汽车的汽油使用效率最高”含义是什么? (3)如何根据图3.4-1中的数据信息,解决汽油的使用效率最高的问题? 2.磁盘最大存储量问题 阅读背景知识,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现有一张半径为的磁盘,它的存储区是半径介于r与R的环形区域。(1)是不是r越小,磁盘的存储量越大? (2)r为多少时,磁盘具有最大存储量(最外面的磁道不存储任何信息)? 3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的影响 阅读背景知识,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建立利润y与瓶子半径r的函数关系。 (2)分别求出瓶子半径多大时利润最小、最大。 (3)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是如何影响的? 三、反思总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解决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收集一下各种型号打印纸的数据资料,并说明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原理。【资料】打印纸型号数据(单位:厘米)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目标: 1.要细致分析实际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设定所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y 与自变量x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列出函数解析式()y f x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要熟练掌握应用导数法求函数最值的步骤,细心运算,正确合理地做答. 重点:求实际问题的最值时,一定要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去考察,不符合实际意义的理论 值应予舍去。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有()0f x '=常常仅解到一个根,若能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在x 的变化区间内部得到,则这个根处的函数值就是所求的最大(小)值。 教学方法:尝试性教学 教学过程: 前置测评: (1)求曲线y=x 2+2在点P(1,3)处的切线方程. (2)若曲线y=x 3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为3,求此点的坐标。 【情景引入】 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称为优化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导数是求函数最大(小)值的有力工具.这一节,我们利用导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例1.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 材料: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短缺的矛盾突现,建设节约性社会是众望所归。现实生活中,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汽车的每小时耗油量与汽车的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如何使汽车的汽油使用效率最高(汽油使有效率最高是指每千米路程的汽油耗油量最少)呢? 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得到汽油每小时的消耗量 g(L/h)与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km/h )之间的函数关系g=f(v) 如图3.4-1,根据图象中的信息,试说出汽车的速度v 为多少时,汽油的使用效率最高? 解:因为G=w/s=(w/t)/(s/t)=g/v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求g/v 的最小值,从图象上看,g/v

高中高一物理学案

育才高中高一物理学案 【寄语】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勤者胜!勤者相逢博者胜! 【课堂探究】 一、滑动摩擦力 (一)问题引入: 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木块,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它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能举例说明吗?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它的方向能否与运动方向相同?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 【探究1】: 用弹簧秤固定住滑块,手拉木板在桌面上运动,使滑块和木板相对运动。 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1)这时滑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加大速度拉动示数变了吗? 2)改变接触面积,弹簧秤示数变化了吗? 3)再在滑块上加一铁块,同样固定滑块、抽动木板,观察弹簧秤示数。 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 4)更换实验条件,在木板上垫一块毛巾,手拉木板(保证毛巾平整)。观察弹簧秤的 示数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5)滑动摩擦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计算公式? (要能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点拨释疑】 如图,在水平方向用100N 的力推动重500N 的箱子匀速运动,箱子与接触面的 滑动摩擦力是多大?动摩擦因数u 值为多大? 【合作探究2】下列说法中正确吗? ①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即可以充当动力)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④滑动摩擦力就是跟重力成正比。 【展示交流】与【教师点拨】 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木滑弹 簧 F θ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 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第2—7页,进行知识梳理;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知道判断一个现象是否是化学变化,认识物质构成、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 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预习自学 一、知识准备 写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二、教材助读 1.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能实现与的转化。 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个化学制品的例子。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等重大问题。2.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或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 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三、预习自测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开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需要条件B.是否有明显的现象 C.是否生成新物质D.质量是否变化 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是由什么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 C.组成或结构发生了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物理学院10地理科学梁小云2010944140 一、课题名称:中图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课时,锋面与天气。 二、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探讨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是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分析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许多知识容易混淆,例如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等,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易分析冷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第三节寒潮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初步接触过寒潮这样的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天气形势的发展了解不多,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另外,在本单元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这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开展绘图、析图提供了前提。

五、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现象。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锋面剖析示意图”,学生能读懂简易天气图,从运动的角度分析冷锋形成过程。 2、通过对比锋面两侧气团运动的状况,学生能分辨出冷锋。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一场秋雨一场寒”俗语,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结合“冷锋及其天气”图分析问题,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生体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天气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培养学生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并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2、学生通过了解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建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社会的观念。 七、教学方法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设计)含答案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设计)(1)(2)(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利用导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导数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以及科学认真的生活态度,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根据实际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称为优化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导数是求函数最大(小)值的有力工具.这一节,我们利用导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有关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几何有关的最值问题; 2、与物理学有关的最值问题; 3、与利润及其成本有关的最值问题; 4、效率最值问题。 例1(课本P101例1).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 学校或班级举行活动,通常需要贴海报进行宣传。现让你设计一如图1.4-1所示的竖向贴的海报,要求版心面积为128dm 2,上、下两边各空2dm,左、右两边各空1dm 。如何设计海报的尺寸,才能使四周空心面积最小? 解:设版心的高为xdm ,则版心的宽为128 x dm,此时四周空白面积为 128512 ()(4)(2)12828,0S x x x x x x =++-=++>。 求导数,得 '2 512()2S x x =- 。 令' 2512()20S x x =-=,解得16(16x x ==-舍去)。 于是宽为128128 816x ==。 当(0,16)x ∈时,' ()S x <0;当(16,)x ∈+∞时,' ()S x >0. 因此,16x =是函数()S x 的极小值,也是最小值点。所以,当版心高为16dm ,宽为8dm 时,能使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答:当版心高为16dm ,宽为8dm 时,海报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需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创造在闭区间求函数取值的情境,即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再通过研究相应函数的性质,提出优化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导数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 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 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联系实际天气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难点: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判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自主阅读,掌握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41页,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气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 3.单一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4.锋面的概念:。

5.锋线的概念:。 6.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 。 二、讨论分析,掌握重难点。 锋面系统的分类:

三、知识拓展: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叫准静止锋。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对峙"状态,暖气团前进,为冷气团所阻,暖气团被迫沿锋面上滑,情况与暖锋类似,出现的云系与暖锋云系大致相同。由于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还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但是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连阴雨天气。 时间原因特征 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贵阳到昆明带连续阴雨绵绵的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夏半年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的长期 阴雨绵绵的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 4、5月份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 变而成 华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低处,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西部海拔较高处,仍受 西南暖气流控制。冷暖气流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的地带相接触,势均力敌,移动缓慢, 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冷湿天气, 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温 暖天气。昆明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不过一旦下雨,气温就显著下降,所以又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