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声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声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4

第七章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和评价
•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 第三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
程序和要求 • 第四节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 第五节 噪声影响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
2020/3/31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 噪声 一般认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
• (2)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 对稳态的机械噪声,原则上使用倍频带计算式。
2020/3/31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续 )
• 2、计算A声级的衰减p191
• 声音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 挡物的反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量。用A声 级进行预测时,其计算公式如下:
• (:计算68dB、71dB、68dB、74dB、77dB作用在同一点的总声压级。
• (2)分贝减法
• (3)分贝的平均值
•
(4)声压级相同的声音叠加
2020/3/31
• 噪声的声学特性:声压、声强和声功率 • 3、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 4、声强和声强级:p186 7-14
2020/3/31
• (2)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
式中:Adiv –距离增加产生的衰减值dB(A);
• r1-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米);
• r2-参考声级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米)。
• 当r2=2 r1时,Adiv=-6dB。
Ad i v
20lg
r1 r2
2020/3/31
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续 )
• 2、线状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的几何发散衰减p192
A 10l g 1
•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 第三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
程序和要求 • 第四节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 第五节 噪声影响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
2020/3/31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 噪声 一般认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
• (2)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 对稳态的机械噪声,原则上使用倍频带计算式。
2020/3/31
第二节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续 )
• 2、计算A声级的衰减p191
• 声音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 挡物的反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量。用A声 级进行预测时,其计算公式如下:
• (:计算68dB、71dB、68dB、74dB、77dB作用在同一点的总声压级。
• (2)分贝减法
• (3)分贝的平均值
•
(4)声压级相同的声音叠加
2020/3/31
• 噪声的声学特性:声压、声强和声功率 • 3、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 4、声强和声强级:p186 7-14
2020/3/31
• (2)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
式中:Adiv –距离增加产生的衰减值dB(A);
• r1-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米);
• r2-参考声级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米)。
• 当r2=2 r1时,Adiv=-6dB。
Ad i v
20lg
r1 r2
2020/3/31
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续 )
• 2、线状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的几何发散衰减p192
A 10l g 1
声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某一特定区域的声音环境对人类健康、生活品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程度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检测、测量和分析各种声音源的声级、频率和时刻等参数,来评估声音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声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环境背景分析:评估区域的地理和环境特征,了解周围声源的分布和特点,包括交通工具、工厂、建筑工地等。
2. 声源分析:识别主要的声源和噪声来源,如车辆、工厂机械设备等。
分析声源的强度、频率特性以及工作时间等。
3. 声级测量:使用专业的声级仪器,对区域内的声级进行测量和记录,获取准确的声音水平和频率信息。
4. 音质评价:对声音的音质进行客观评价,如噪音的刺耳程度、周期性、冲击性等。
5. 人体声响评价:评估噪音对人体健康和心理影响的程度,如噪音对睡眠质量、注意力、心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6. 影响评估及建议:结合已有的国家和地区标准,对声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建议,包括噪声控制措施、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和噪声管理政策,保护居民免受有害声音的侵扰,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第七章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Page 6
第二节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二、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内容
社会环 境影响 经济环 境影响
影响识别内容
生态环 境影响
Page 7
景观格 局影响
第二节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社会环境影响
农村社会环境 1、缓解人地矛,提 高粮食自给率 2、扶持农村贫困人 口,缩小城乡差别 3、完善农村社会服 务体系 4、健全农村基础设 施体系
农户
Page 9
第二节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三) 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生态 系统结构
整治后自然生 态系统中各个 构成要素的组 合、相互关系 及其在西塘镇 的空间配置发 生变化。
自然生态 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改变。如调节气候、 维持生物物种与遗 传多样性、减缓干 旱和洪涝灾害的发 生、生物防治、净 化环境
环境问题与 规划、目标 的一致性
不造成当前生 态环境恶化的 前提下,改善 生态环境
目 标
具体目标:
生态目标 环境目标
第四节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土壤侵蚀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土地污染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污染
土地荒漠化
草地退化
生态服务功能减退
农村社会经济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提高农民收入 2、增加就业机会 3、便于推广现代 化农业技术
1、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 2、有效利用水 资源 充3、分利用光 温资源
Page 8
第二节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二) 经济环境的影响
直接受益者
政府
投资者
追求纯经济效益、 纯经济效率最大化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共 45张)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取
占迁弃路
地 安土 基
环境资源
置
生态
陆地植被
■
●
资源
陆栖动物■●土质●●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水土保持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参数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取
占迁弃路
地 安土 基
环境资源
置
生态
陆地植被
■
●
资源
陆栖动物■●土质●●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水土保持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参数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第七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整个声频范围内纯音的响度 级。将频率不同,响度级却相同的点连成曲线,便可 得到一簇曲线,如图7-2所示,因为每一条曲线上各点 的声音都一样响,因此这种曲线称做等响曲线。
6.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A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 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 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 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 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
(3)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 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 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例如,当噪声在80-85dB(A)时,往往很易激 动、感觉疲劳,头痛;95-120dB(A)时,作业人员常前 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 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dB(A)时不但引起耳病,而 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4.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关系
参见教材p187图7-1 5.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 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 形有关。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 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 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 度为n宋。 所谓响度级,就是以1000Hz 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 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 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记作LN,单位为方(Phon)
40 30 20
农村静夜
第七章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为: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如性质、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数
量和类型等; (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特点、环
境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 物排放标准等。
.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将专题评价工作划分为三个等级:一
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在进行建设项目环 评时,根据环境影响和环境状况的需要,确定各专题的评价 工作等级,在工作中亦可作适当调整。
.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汽车与交通学院
13
第二节 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汽车与交通学院
14
.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的方法较多,如叙述分 析法和项目类别矩阵法等。表7-2为常用的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表中列 出了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的主要工程活动 及土要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某个道路项目, 针对具体情况,表中用符号标出了各阶段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大小。
汽车与交通学院
用改变而引起的生物量变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 侵蚀;山区地貌扰动引发水土流失、崩塌和泥石 流;路线阻隔陆生生物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路基高填、深挖对土壤侵蚀和景观生态环境 的影响,以及影响地区水文而引发灾害等。
汽车与交通学院
19
(三)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方案
. 该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地区土壤侵蚀(包括风烛和水 蚀)现状评价,项目影响预测评价,拟定水土保持 方案。
组成。
. 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应针对筛选出的评价因
子进行。 道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除 道路交通自身的经济效益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 的推动作用,对老、少、边、贫地区有促进民族团结和 扶贫致富等深远意义。 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征用土地、拆 迁民房、阻隔通行等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量和类型等; (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特点、环
境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 物排放标准等。
.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将专题评价工作划分为三个等级:一
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在进行建设项目环 评时,根据环境影响和环境状况的需要,确定各专题的评价 工作等级,在工作中亦可作适当调整。
.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汽车与交通学院
13
第二节 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汽车与交通学院
14
.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的方法较多,如叙述分 析法和项目类别矩阵法等。表7-2为常用的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表中列 出了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的主要工程活动 及土要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某个道路项目, 针对具体情况,表中用符号标出了各阶段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大小。
汽车与交通学院
用改变而引起的生物量变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 侵蚀;山区地貌扰动引发水土流失、崩塌和泥石 流;路线阻隔陆生生物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路基高填、深挖对土壤侵蚀和景观生态环境 的影响,以及影响地区水文而引发灾害等。
汽车与交通学院
19
(三)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方案
. 该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地区土壤侵蚀(包括风烛和水 蚀)现状评价,项目影响预测评价,拟定水土保持 方案。
组成。
. 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应针对筛选出的评价因
子进行。 道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除 道路交通自身的经济效益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 的推动作用,对老、少、边、贫地区有促进民族团结和 扶贫致富等深远意义。 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征用土地、拆 迁民房、阻隔通行等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7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统计噪声级是指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 用于描述该点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统计 物理量。一般用L10、L50、L80。
3.昼夜间等效声级Ldn
Ldn
1 10 lg Td 10 0.1L d Tn 10 0.1( Ln 10 ) 24
最适宜时段6:00~22:00
4.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4.声环境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
5.声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内容
7.3.8
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声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 室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 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地 面效应引起的衰减、声屏障(遮挡物)引 起的衰减和大气引起的衰减等。 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 发散衰减与噪声固有频率无关。
3.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1)声环境现状调查可利用当地已有环境监 测资料,并给予说明。 2)针对重点敏感点进行预测评价,对项目 建成后噪声级分布进行分析并给出受影响 的范围和程度。 3)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 进行降噪效果分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 建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
1)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1 L1 10 lg 2 4r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的衰减值:
r1 L1 20 lg r2
2)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值:
1 L1 10 lg 2rl
r 1 当时,l 10
7.1.3 噪声源分类 在声学中,把声源、传播介质、接收器称为 声音的三要素,噪声源分类可依据一下几个原 则: 按产生机理来分,有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 声、电磁噪声和火焰噪声等。如要控制和治理 噪声源强,需从产生机理上考虑。 按产生来源划分,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噪声、 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自然界噪声等。环 境噪声管理应重点考虑前四类噪声。
第七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居民生活、商业、机关 开采、挖掘 工业 农业
熟悉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城市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
(1) 生活垃圾
(2) 城建渣土
(3) 商业固体废物
(4) 粪便
2、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一般方法 1)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 2)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 3)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率 4)预测土壤污染趋势 2.农药残留模式 农药最终残留量:R=Ce-kt 农药残留率:f=C1/C0 农药数年后的残留总量:Rn=(1+f+f2+....+fn-1)C0
第七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表 层。
土壤发育过程:地球表面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 形成颗粒细碎的土壤母质,母质再 经过成土作用发育成土壤。
影பைடு நூலகம்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的影响 2.气候的影响(水分、温度) 3.生物的影响 4.地形的影响 5.成土时间的影响 6.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4.评价标准的确定 1.土壤环境背景值 2.土壤临界含量 3.其他标准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5.评价模式与指数分级 1.单因子评价 2.多因子评价 3.质量分级 4.评价图编制
单因子评价
单因子评价: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1.Pi=ρi/si
2.根据累积数量计算
1)确定Xa、Xc、Xe
重污染级: Pi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