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梳理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成等各个方面。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现现实中,民族文化起飞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活动、人类迁移、教育活动、大众传媒等。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到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正确做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重难点解析

1.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①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表现:文化多样性内容上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2)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吸

取其他民族文化精华,才能发展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③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⑤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⑦既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进行文化传承;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个性特征和民族归属性,文化的世界性是指文化有共同的特点和世界影响、功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形成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因而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中“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2.(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答案】C

【解析】“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说明世界广传中国话,体现了在世界上流传汉语的重要性,只有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

3.(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4.(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文化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与提干无关;③叙述错误,与文化建设多样化相悖。本题考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共同繁荣即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难度较小。

5.(08海南卷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正确;②叙述错误,文化包容性并非要求文化融合,相反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正是有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才丰富多彩、争奇斗艳、更具活力;③与题干无关,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理解、保护文化多样性。④正确。本题以08奥运会开幕式为题干,考查对奥林匹克文化包容精神的理解。难度中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文化多样化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08广东卷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答案】BD

【解析】材料中事例直接说明了该美国人对我国文化的误解,纠其原因,主要是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所致。B、D两项正确。C项中的“完全不同”观点错误,否认了人类文化的共性;A项内容则与材料无关。

7.(08山东卷21)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奥运会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从假想的层面出发,让学生从奥运志愿者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文化传播。对比选项可知②是错误的,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是不现实的。排除②,选D项。

8.(07山东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四选三的题目,最简便的方法是排除法,消除世界文化差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排除③。

9.(07广东卷3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答案】BC

【解析】文化之所以能传播是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点,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但文化交流主要是博采众家之长,而不是为了文化创新,D项不选。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并非是要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而且这种观点也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A项不选。

10.(07宁夏卷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中俄互办文化年,可以使中俄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理解、尊重,实现共同繁荣,③④应选;互办文化年只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基本途径,①错误;这一活动是更好地尊重对方文化,而不是趋同,②错误。

1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12.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13.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答案B

14.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

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

答案A

15.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民族的语言文字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庆祝民族节日

答案D

16.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地围在饭桌旁,辞旧迎新。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小孩子们翘首企盼圣诞老人的礼物。从以上两个节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

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17.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 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 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C

18.美籍华人丁肇中博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仪式上,按照惯例,答词以获奖者本国语言进行,丁博士决定用中文即自己的母语致答词,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这是因为()

A.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中文是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B.汉语是世界上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比较难以掌握的语言

D.丁博士的中文水平非常高

答案A

19.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A

2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了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无任何差别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21、(海南卷)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22.2007年是长城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长城学会成立20周年。为了更好地宣传长城、保护长城,上级政府特将2007年定为“长城宣传年”。这样做的是因为

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重视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④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

2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加上各国家的2500余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答案C

24.2007年8月19日,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泼踊跃,不同往年。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答案B

25.现在不仅青少年看动漫,不少成年人也喜欢看动漫。随着FLASH 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动漫文化的繁荣的飞跃将加速。动漫作为一种新的视听语言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的开展

D.文化交流的发展

答案B

2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答案A

2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A、我国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8、(09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29、(09合肥二模)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飞天”、“长卷”、“烟花脚印”、“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做到了古今结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开幕式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一

次“中西合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开幕式中国特色浓郁,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0.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答案】(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答案】(2)“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 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 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 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 姓名:班别:分数: 一、知识点填空(32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 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 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54)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2、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⑤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8、非选择题(10分)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D 2.B 3.D 4.C 5.A 6.D 7.D 8.答:(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 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 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24分)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篇一:高三《文化生活》第3课学案】 《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教学案 【考点解读】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的多样性的内涵: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也都是通过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能深切感受。 ②a、庆祝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文化既是的又是的。 (3)在文化交流中,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具有多样性原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怎样理解文化是世界的?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

一、选择题 1.2012年3月24日上午,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祭拜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B.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祭拜黄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故B正确。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先进文化,排除A;传统文化可以与时俱进,但不能说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C错误;D 说法错误。 答案:B 2.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实现了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技防”和“人防”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极大改善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环境。之所以重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因为传统建筑是() A.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体现 B.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形式 C.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凝固的艺术,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A、B、C说法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3.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这使我们面临艰难的文化选择,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继承发展,各有所重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博采众 长、兼收并蓄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第三课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④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 答案:A 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解析: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故选D。 答案:D 3.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体现了题意,应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4.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 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 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云南哈尼梯田承载着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哈尼族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说法错误。 答案:B 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

《文化生活》第三课知识清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1)民族节日: ①形成: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与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个性与共性: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具有自己民族的个性。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因(重要性+必要性) (1)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四、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内涵: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重要途径: (1)商业贸易:通过产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动踊跃。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4.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6.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回答8~9题。 8.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 )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9.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 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 10.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 ( )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1.2014年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这些都说明 ( )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14—16题。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15.“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精神大餐》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 .“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5.2009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7.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④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9)2020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3.(09福建卷31)2020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4.(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D)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3年《文化生活》教学案第三课

高二级《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1.识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 2.识记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P28 1、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与文化的关系: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庆祝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2)价值:对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3)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和世界自然遗产,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P31)---【难点】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和政治的、和地理的等多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3)关系: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透视文化多样性 P31----【重点】 1、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形式的文化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的重要动力。P31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必然要求。(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的色彩,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和。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 姓名:班别:分数: 一、知识点填空(32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 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54)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2、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⑤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8、非选择题(10分)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D 2.B 3.D 4.C 5.A 6.D 7.D 8.答:(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 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 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24分)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以,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立足于社会实践 D.大胆设想、科学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