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教案

控制工程教案
控制工程教案

第一篇单回路控制系统

第一章单回路控制系统

1.1控制系统组成及控制性能指标

1.控制系统组成

单回路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控制阀、测量变送器和受控对象四部分组成。

名词术语及各环节功能介绍。

受控对象:控制系统中反映操纵变量、扰动与受控变量之间关系的环节。

控制阀:系统末级控制元件,执行器。

2.性能指标

过渡过程的几种情况:

(1).阶跃响应特征参数性能指标

1) 衰减比:表示衰减程度(相对稳定性),前后相邻波峰之比n B B =2

1

,衰减振荡n>1,发散振荡n<1;等幅振荡n=1; 一般取值4:1~10:1,或外周期过程 2) 最大偏差(超调量)

受控变量波峰值与设定值之差(偏离设定值的最大数值) 随动系统用超调量表示: %100)

()

()(?∞∞-=

y y t y p σ

3)回复时间

系统受扰动后,受控变量从过渡状态恢复到新平衡状态的最短时间 4)余差

过渡过程终了时新稳态值与设定值之差。)()(t y y e -∞= (2)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偏差平方值积分(ISE ) ?∞

→=02m i n )(dt t e J 偏差绝对值积分(IAE )

?∞

→=0m i n )(dt t e J

偏差绝对值与时间积分(ITAE ) ?∞

→=0m i n )(dt t e t J

IAE :偏差面积积分,对偏差大小同时看待且与偏差出现的事件无关。 ISE 与偏差值大小关系大,偏差大对J 影响大,偏差小对J 影响小,所以对大偏差敏感。若按对大偏差敏感的指标ISE 调整参数,过渡过程不会出现的偏差。但其它指标可能下降。

ITAE :偏差积分面积用时间加权,同一偏差积分面积在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不同,对J 影响不同,先出现T 短,对J 影响小,出现越晚对J 影响愈大。所以ITAE 对先期出现的偏差不敏感,而对后期出现的偏差非常敏感。

按ITAE 指标整定控制器参数,将获得初始偏差较大,但过渡过程衰减快,过渡过程时间短的过渡过程曲线。

对于同一系统,运用不同的性能指标指导参数整定,可获得不同的控制器参数,过渡过程曲线形状不同。

当系统存在余差时,误差须定义为:e(t)=y(∞)-y(t) 2. 典型受控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许多设备装置都可由单参、双参、纯滞后等简单环节组合而成。 (1) 纯滞后过程

在系统输入变量变化后,输出变量并不立即改变,而是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反映出来,这种现象叫做纯滞后。纯滞后指输入变化

后,看不到系统对其响应的这段时间。 例子

H

纯滞后传递函数 S e s G τ-=)( (2) 单参过程 a. 无自衡过程 由物料平衡:

Q Q dt

dh A Q Q dt dV

i i -=-=

式中h 为液位,A 为横截面积,V 为累积量。 ?

-=

dt Q Q A h i )(1

0 设h(0)=h 0

则 )()()(0s Q s Q s ASH i -=

AS s Q s H i 1

)()(=

TS

s G 1)(=

T 为积分时间常数

当流入量与流出量有不同时,贮罐将最终被抽干或溢出。这种特性称无自衡特性。受扰动后无自稳定能力。

b .有自衡过程

上图的排料管线上的泵改为手动阀门,则液位增加流出量会自然的增加,这种作用将力图恢复平衡,称自平衡。 液位与流出量之间关系;

h Q α=0

α是与排出口阻力有关的比例常数

在工作点处作线性化处理得

h

dh h d dh dQ h Q 2)(00α

α===?? h h

Q ?=

?20α

)(0s Q 与H(s)的关系:由(1)得 )2())()((1

)(0 s Q s Q AS

s H i -=

)3(1

2)()(00 R

h s H s Q ==α (2)(3)得

1

)(1)()(+=

→+=TS K

s G ARS R s Q s H i

显然,一阶惯性环节,在受到外扰动之后,可以靠自身特性重新使输出稳定下来。

1.2 .4 具有反向响应的过程

某些过程其阶跃响应在初始情况与最终情况相反——具有反向响应。

例锅炉汽包:同时进行二个过程

(1) 冷水↓↓→↓→↑→水位汽包内气泡沸腾,曲线(1) 1

)(11

1+-

=s T K s G (2) 若燃料量恒定,产汽量也恒定,则液位随进水量增加而增加,

曲线(2)

S

K s G 2

2)(=

(3) 两种作用相结合 1

)(11

2+-

=

s T K S K s G 当112K T K <时,响应初期第二项

1

11

+-s T K 占主导,过程出现反向响应。若条件不成立,过程不会出现反向响应。 1.2.5不稳定过程

上述过程开环传递函数极点均位于根平面左侧——稳定。化工过程还存在不稳定的过程特性。强效热反应,除热不如放热快,使温度急剧上升,这类对象具有正反馈性质,没有适当的除热措施,开环不稳定。 1

)(-=

s T K s G

具有一个正的极点,表达了不稳定过程。

稳定过程与不稳定过程控制方法差异很大,尤其从事化学反应器控制更要注意。 1.3 受控变量选择

受控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决定该设计系统有无价值。 1. 一些场合其选择方法很简单,T 、L 、P 、F 直接选用。 2. 当无法测量受控变量或信号微弱,这时可以选用与该变量有

一定函数关系的间接变量来表达。测出了间接变量即可推知受控变量或代表了生产过程的状态。 3. 受控变量的数量要选择合适

利用物化中相律关系:F=C-P+2 根据F 数选择。F 为自由度,C 为组分数,P 为相数

饱和蒸汽质量控制 F=1-2+2=1 选P 或T 之一 过热蒸汽质量控制 F=1-1+2=2 P 、T 都选 4. 分布参数过程检测点的位置 1.5 广义对象各环节特性对可控度的影响 1.6 对测量变送环节的考虑

变送环节——将被控变量或其它物理量测量并转换成统一的信号,如0.02~0.1Mpa 或0~10mA ,4~20mA 信号。S m m

m m e S T K s G τ-+=1

)(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6.1 测量误差 (1)仪表(本身)误差

精度等级反应仪表稳定的最大百分误差,因为它按全量程的百分数

定义,所以量程大,绝对误差就大,故在选表时量程尽量选小一些。

m

K

的变化可以用

c

K来补偿,故m K大小不影响控制质量。

(2)安装引入附加误差

一次元件安装在工艺设备上,只有按规定的要求施工,误差才可以接受,否则将引入较大附加误差。如流量测量中,孔板的方向,直管段,引压管存有气体等。

(3)动态误差

a.由测量元件安装位置引入的纯滞后所引起的τ。

b.由测量元件的时间常数所引起的

m

T。

1.6.2 测量信号的处理

1.低通滤波

周期性脉动信号,采用加阻尼的办法进行平滑——RC低通滤波。常规仪表有阻尼器,阻尼时间可调,流量信号存在的变频噪声也如此。2.线性化处理

测量元件的输入、输出信号非线性关系,对纪录、观察、控制有时不便利。例:节流装置输出的差压与流量的非线性关系P

C

Q

V

?

=。

可用开方器校正。测量热耦输入、输出也存在一定非线性。 1.7 控制阀的考虑

1.7.1 概述 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执行器

接受控制器的信号,通过改变阀门开度达到控制流量,使操纵变量发生变化。 1. 口径选择

口径选择好,使正常工作时阀门开度在15%~85%之间 口径过小,经常处于全开状态,对进一步调节不利。

口径过大,经常处于小开度而发生振荡,受不平衡力冲击大易损坏。

口径计算用阀门流通能力C 来确定,C 值定义为:

阀门前后压差为0.1Mpa ,介质密度为1g/3cm 时,每小时通过阀门的流体的重量流量T/h 。

2. 阀门开闭形式

气动控制阀有气开FC 和气关FO 两种形式。 FC 随输入气压信号增加,阀门开度增加(故障时无气信号,阀关闭) FO 相反。 确定气开、气关形式主要从工艺生产安全角度出发,一旦中断电源,阀门处于的位置必须是使生产处于安全的位置。

中小型锅炉进水阀——气关式 燃料阀——气开阀

1.7.2 流量特性选择 1.流量特性 a. 理想流量特性

阀前后压降恒定(Mpa P 1.0=?)情况下,阀门相对开度与相对流

Fo

Fc

量间的关系,数学式为:

)(m a x L

f Q Q

= max

Q Q

——相对应量,L ——相对开度

常用的特性有:(1)直线;(2)等百分比(对数);(3)快开;(4)抛物线四种。

min

max

Q Q R =

称可调比, 国产阀R=30.

线性阀,相对流量/相对开度=常数(KV ) 等百分比,相对流量/相对开度=对数特性 b.工作流量特性(实际流量特性)

实际工作中,控制阀很少,在恒定压降下工作,必须考虑流量变化,阻力变化使阀门上的压降发生变化。这种在操作条件下的控制阀相对开度与相对流量的关系称为工作流量(或实际流量)特性。调解阀安装于管道中,串联阻力R 上的压力降R P ?会随流量Q 的平方成正比例的变化。L R P Q ?↑→↑→.使阀前后V P ?↓流量特性将偏离理想特性——称畸变,其严重程度与S 有关。

l/L

Q/Qm(%)

对数

线性

0.5100

100

l/L

S=1

0.5

0.1

Q/Qm(%)

Q/Qm(%)

0.1

S=1

l/L

系统恒定总压降P

?V

P ?R

P ?

S=

P

P V

??=系统总恒定压差阀全开时压降

S ——阻力分配系数 畸变规律:

(1) 特性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线性趋近快开。 等百分比→线性

(2) S 值越小,畸变越严重。

(3) 畸变后,↑min Q 使f R (实际可调比)↓ S R R f =,当S=0.1时,R=30,f R =9.5 3. 控制阀的增益 ,//m a x

L

l Q Q K ??=

即等于实际流量特性曲线上某工作点的斜率,由上图知,当S 值减小时,线性阀V K 变化V K 在较

宽的变化范围内V K 接近恒值,故用途较广。 1.7.2 流量特性的选择

对非线性时变系统,当工作点移动时,动特性会发生变化,若组成系统的其它环节不变化时,系统的稳定性就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这就要重新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变化了的对象特性,显然这是很麻烦的。如果其中的某个环节能有一条理想的曲线,在对象特性变化时去自动补偿它的特性变化,则就可以避免重新调整控制器参数。

1. 补偿原理

若希望C K 不变化,则当广义对象中的p m K K 发生变化时,V K 能做相应变化,既可使系统稳定性不变。这就是利用控制阀特性补偿开环特性(不变)的原理。 2. 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

a. 根据对象特性选择工作(安装)特性

b. 根据工作特性与配管情况确定理想(固有)特性。 当无法知道对象特性与负荷变化(干扰)的关系时,可凭经验推测选择阀门流量特性,其出发点为使'K K V =常数,不考虑动态特性的变化。

配管情况涉及阻力或S 值,可按表考虑S 值所引起的畸变。

1.7.3 阀门定位器的使用

对改善系统品质十分重要(分气动和电/气两种) 工作原理:

当调节器输出信号变化时,波纹管带动主杠杆6,使喷嘴挡板距离变化,但放大器2改变通往膜头的气压,在无反馈时该气压变化很大。但当阀杆位移后,使凸轮机构 4 发生适当的负反馈,系统适应了新平衡。

从上述工作原理可知,安装阀门定位器后,在控制器输出u 与阀

杆行程之间适应了一个反馈回路,由深度负反馈的概念,当前向通道K 足够大时,放大器特性仅取决于反馈通道特性,f

f K KK K G 1

1≈

+=

由上面的方框图可以看出,装定位器后,阀门执行机构的特性取决于凸轮性能,即反馈凸轮形状可决定u~L 间的函数关系。 阀门定位器的功能有:

(1) 定位功能,减少变差, 不平衡力,粘性流体正确定位 (2) 改变控制阀流量特性,利用反馈凸轮的不同形状,A,B,C 三种

19页

善控制阀的整体流量特征。

③ 改变气压信号范围,实现分程控制一般控制阀接收信号0.02-0.1MPa,有时需要在这一信号范围的分别驱动二个阀,可以通过调整定位器上开关部件达到。

100

100

1

C

A

B

L

l /?Max

U u /?00B

A B

A

100%

0.1

0.02

100%

0.1

0.02

④减小气动控制阀的动态滞后

阀门定位器安装于阀体上,其输出—管线短,总容量小,时间常数小,输出气量大起到功率放大器或继电器的作用,可大大减小阀门动态滞后,提高响应速度。

接19‘

1.9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取及参数整定 1.9.1 常规控制器 1.比例控制器 其输出与偏差成比例

()()()实际应用算式

0u t e k t u c += ()()()c c c k s G t e k t u ==?传递函数,

式中,()t u 控制器输出 ()t e 偏差 c k 增益

0u ()0=t e 时控制器的输出(工作点)

20页

工业控制器通常用比例度PB 来刻度

C

K PB 100

=

通常5001≤≤PB 比例控制器c k 对受控过程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补图

可见稳定程度与控制精度有一定的矛盾

↓↑→↑→稳定程度控制精度C K

所以,要整定C K 就要兼顾几个指标,

↑C K 随之产生:

由大余差小;由大;稳定程度小;

由大小;由大→→↓→=→C A n B B 2

1ξ 2.积分控制器

积分规律是控制器输出

与偏差积分成正比的控制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t

i edt T u 01 它

常与比例控制规律共同组成比例积分控制器,其数学表达式为:

00

)1

(u edt T e k u t

i c ++=?

i T ——积分时间

0,0u u e ==(输出不变)

,积分规律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消除余差 传递函数为:()???

?

?

?+=s T K s G i C c 11

3.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微分规律是与偏差变化速率成正比的规律dt

de

T u d

= 通常与比例或比例积分规律合用,构成PD 或PID 控制 理想PID

控制算式:001u dt de T edt T e k u d t

i c +???

?

??++=? 或()()S E S T S

T K S U d i C ???

?

?

?++=1

1 理想微分S T d 在物理上难以实现,实际微分的算式为:

()20

1611

-+=

α

αS T S

T S G d d

相应的幅相频率特性表明:微分可以提供超前相位 讨论:

①引入微分作用,即引入一个零点,通过零极相消,消去第二大极点,使临界增益↑↑

C W K max 控制度增加,系统得以改善

②微分作用不要过强,否则会引起振荡,↓稳定性

微分相角超前,导致↑w 但是相角超前有极值,过度超前↓φ另外

1>AR ,且随着↑↑→AR w 大的

AR 对系统质量不利。↓n

③ 高频噪声环境不要用微分

高频下AR 较大对高频信号起放大作用,小的噪声也会使控制器输出变化较大,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④微分对纯滞后不起作用,在t 阶段0=dt

de

4.积分饱和及防止

常规PI 、PID 控制器由于I 的存在,只要偏差存在,控制器的输出就会不停的变化。一直可以变化到能源的上下限。气压0-0.14MPa(正常值0.02-0.1MPa),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由于积分饱和可能使信号进入有效范围之外,致使控制器控制失灵,或受控参数失控。防积分饱和方法:

1. 利用输出限幅可以防止积分饱和或切断正反馈(积分反馈)通道。

2. 特种调节器具有防积分饱和的作用,超出信号有效范围时切除I 作用,在有效信号范围内PI 作用。

3. 利用数字PID 防积分饱和算法

1.9.2控制规律选择

1.比例控制

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可以实现对偏差的快速补偿、方法简单,参数调整方便,缺点:过渡过程终了有余差,适用于滞后较小的低阶过程,负荷变化小,控制要求不高的情况

2.积分控制

在比例的基础上加上积分,不论积分时间多大,总使AR稳定性

↑→w

↓→

纯积分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引起开环动态增益的减小,有利于稳定性↑,这使得它常常用于:

①系统需要消除余差

②纯滞后为主的过程,多个时间常数相近的高阶系统

③存在高频干扰的场合

4.比例积分控制

PI控制消除了余差,改善了稳定性能,但动态性能受到了一些影响。如稳定性()↓

↓n,响应速度↓,对于多容过程就更为缓慢。微分作用具有一定的超前作用,用它来补偿容量滞后,使系统的更方面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以提高静态增益

K,提高响应

C

速度与稳定性,故在过程有较大滞后或有较大负荷扰动,控制质量要求又高时,可选PID三作用规律。

1.9.3控制器参数整定

控制器参数整定目的是为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通过调整

d i C T T K ,,可以调整闭环零极点在平面的位置,使之进入最理想状

态。理论整定的方法较多,均需用到对象数学模型,工程整定方法简单。 1. 经验法

经验法的根据是人们关于自控系统运行的经验。 a.流量系统

时间常数小,国成块具有高频噪声。对该过程宜用PI,ξ宜大,

i T 较小。

b.液位系统

一般选纯P ,ξ宜大。 c.压力系统

压力过程有快有慢(图以两系统为例)

A 、压力泄放,速度快

B 、包含热交换,冷却冷凝过程,过程缓慢,类似温度系统 d.温度系统

多数为间接换热过程,测量滞后都较大,过程缓慢

ξ 小,i T 大 i d T T 4

1

31-≈

具有参数整定经验值如表

具体整定步骤:

先把控制器参数置于某经验数值上。系统稳定时,直接在闭环下通过改变设定值施干扰,参数曲线的形状,以δ、i T 、Td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为指导,调整参数反复凑试,直至满意。 方法1:现在纯比例下,将δ先凑好,然后加大δ(20%)引入积分。i T 由大到小,调整好后,把δ减小20%,在引入伟分,由小到大,改变d T 每变一数值,待系统稳定后加一干扰,直至曲线满意为止。

方法2:根据经验先放好i T 、Td 取(4

1

31-)Ti ,然后由大到

小调δ直至满意。

方法简单可靠,适于各种控制系统,缺点:PID 三参数时费工时。

2.临界比例度法(Ziegler-Nichols 法)

在闭环情况下进行,在纯PT 作用下,令c K 由小到大变化,获

取临界振荡过程,记下临界振荡周期u P 和控制器临界比例增益max c K ,然后按表中经验算式计算控制器参数。

y

说明:表中看出,c K 取0.5max c K 大约对应着0.5 幅稳定裕度,于4:1国成类似,PI 时c K 较之纯P 减少10%,是为了维持原有的稳定性。

PID 时由于d T 对动态性能的改善超前:↑ω、↑n 。要保持原系统稳定性c K 值又增加到纯P 时的1.2倍。

特点:方法简单易行,但必须是工艺上允许参数出现等幅波动时方可。(另外也应为高阶过程),当不理想时可用经验法修正。 3.衰减曲线法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1.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以及拉氏变换的性质 22222 1 111[1];[()]1;[];[]![sin ];[cos ];[]at n n L L t L t L e S S S a w S n L wt L wt L t S w S W S δ+= ===-===++ ①延迟性质:[()].()as L f t a e F S --= ②复数域的位移性质:[()]()at L e f t F S a -=+ ③相似定理:1[()]()S L f at F a a = ④微分性质:()12'(1)[()][](0)(0)(0)n n n n n L f t S F S S f S f f -+-+-+=----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n n L f t S F S = ⑤积分性质:(1)()1[()](0)F S L f t dt f S S -+= +? 初始条件为零时:() [()]F S L f t dt S =? ⑥初值定理:0 (0)lim ()lim ()s t f f t SF S + + →+∞ →==;⑦终值定理:0 lim ()lim ()t s f t SF S →+∞ →= 2.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及公式 ①比例环节K ;②积分环节 1S ;③微分环节S ;④惯性环节11TS +;⑤一阶微分环节1TS + ⑥振荡环节 22 121 T S TS ζ++;⑦二阶微分环节2221T S TS ζ++;⑧延时环节S e τ- ⑨开环传递函数()()H S G S ; 其中G(S)为向前通道传递函数,()H S 为反馈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1()() G S G S H S G S = +闭 ⑩梅逊公式n n n t T ∑?= ? ; 1231i j k i j k L L L ?=-∑+∑-∑+ 其中:T ——总传递函数 n t ——第n 条前向通路得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 3.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①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1 K G S TS = +, K 一般取1 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222 1 ().2n n n w G S k S w S w ζ=++; K 一般取1 ③2 1d n w w ζ=-;其中ζ为阻尼比,n w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d w 为阻尼自然频率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第一章绪论_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Chp.1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含义和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广义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含义。 (2)了解系统、广义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系统动态模型和静态模 型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反馈的含义,学会分析动态系统内信息流动的过程,掌握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反馈。 (4)了解广义系统的几种分类方法;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学会绘制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5)了解控制系统中基本名词和基本变量。 (6)了解正反馈、负反馈、内反馈、外反馈的概念。 (7)了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学会用系统论、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广义系统的动态特性、信息流,理解信息反馈的含义及其作用。 (2)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变量、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绘制控制系统方框 图。 本章难点 广义系统的信息反馈及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绘制。 一、课程简介 性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时:32h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机械动力学、交流电路理论 后续课程: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打下一定基础。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等。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数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物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系统辩识、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教材:杨叔子主编,《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Katsuhiko Ogata. 卢伯英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教材结构:1)对研究对象(机械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chp.2 2)在一定输入下分析系统的输出: 时间响应(时域分析)chp.3 频率响应(频率分析) chp.4 3) 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判据chp.5 4) 系统校正:使系统全面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chp.6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ybernetics Found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40 二、授课对象 机械类各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侧重原理,其内容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机械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系统动力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之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规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于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2.对于典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3.掌握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 4.对于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 5.了解线性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6.对系统辩识问题应建立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为40学时,实验8学时;复习、做习题、写实验报告等课外学时为50学时以上。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6.1.2传递函数描述法 MATLAB 中使用tf 命令来建立传递函数。 语法: G=tf(num,den) %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得出 说明:num 为分子向量,num=[b 1,b 2,…,b m ,b m+1];den 为分母向量,den=[a 1,a 2,…,a n-1,a n ]。 【例6.1续】将二阶系统描述为传递函数的形式。 num=1; den=[1 1.414 1]; G=tf(num,den) %得出传递函数 6.1.3零极点描述法 MATLAB 中使用zpk 命令可以来实现由零极点得到传递函数模型。 语法: G=zpk(z,p,k) %由零点、极点和增益获得 说明:z 为零点列向量;p 为极点列向量;k 为增益。 【例6.1续】得出二阶系统的零极点,并得出传递函数。 z=roots(num) p=roots(den) zpk(z,p,1) 程序分析:roots 函数可以得出多项式的根,零极点形式是以实数形式表示的。 部分分式法是将传递函数表示成部分分式或留数形式: k(s)p s r p s r p s r G (s)n n 2211+-++-+-=Λ 【例6.1续】将传递函数转换成部分分式法,得出各系数。 [r,p,k]=residue(num,den) 2. 脉冲传递函数描述法 脉冲传递函数也可以用tf 命令实现。 语法: G=tf(num,den,Ts) %由分子分母得出脉冲传递函数 说明:Ts 为采样周期,为标量,当采样周期未指明可以用-1表示,自变量用'z'表示。 【例6.2续】创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2 1 1 2 0.5z 1.5z 10.5z 0.5 1.5z z 0.5z G (z)---+-= +-= 。 num1=[0.5 0]; den=[1 -1.5 0.5]; G1=tf(num1,den,-1)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英文名称:Control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51510502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可选)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电子工程及相近专业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力学、电学等相关知识,介绍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工程控制论。这门学科既是一门广义的系统动力学,又是一种合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论和方法论,对启迪与发展人们的思维与智力有很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将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机械工程实际,基本要求是在阐明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建立和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讨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分析和校正、系统辨识等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辩证方法冲破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推动这一领域的生产与学科向前发展。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从先修课程中获得动力学分析、电路分析的能力,了解微分方程求解知识和复变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之后,学生还应当注意结合其它机械工程学的知识,将控制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首先阐述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和系统、模型等知识,深刻理解反馈和反馈控制,接下来对控制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

《控制工程基础》试卷及详细答案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试卷及详细答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A卷.闭卷)适用年级或专业) 考试时间 120 分钟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快速性和。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 于。 3、控制系统的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4、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 s,则G(s)为(用G1(s)与G2(s)表示)。 5、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是 指,Z是 指,R 指。 6、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 ()105 t t g t e e --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7、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 (1) K s s Ts τ++,则其开环幅频特性 为 ,相频特性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 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2、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3、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 (21)(5) 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 增益为 ( )。 A 、 50 B 、25 C 、10 D 、5 4、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5、系统特征方程为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6、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 )。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 101 s s ++ 7、已知开环幅频特性如图1所示, 则图中不稳定的系统是( )。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 1.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 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1.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 1.4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 1.1.1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科研开 发、军事领域、特别是空间技术和核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各种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在人类不能直接参与工作的场合,就更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了。自动控制技术还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1.1.2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 ?1945年之前,属于控制理论的萌芽期。 ?1945年,美国人伯德(Bode)的“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 至此进入经典控制理论时期,此时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用于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控制系统的一般理论”(卡 尔曼Kalman)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多参数系统,高精度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提出了最优控制等问题。 ?七十年代以后,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自动控制 理论继续发展,进入了大系统和智能控制时期。例如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论、仿生学等为基础的自动控制取得的很大进展。 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2.1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反馈控制理论 ?图中为放水阀,为进水阀,水箱希望的液位高度为。当放水使得水箱液位降低而被 人眼看到,人就会打开进水阀,随着液位的上升,人用大脑比较并判断水箱液位达到时,就会关掉。若判断进水使得实际液位略高于,则需要打开放水而保证液位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人参与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四章教案

Chp.4 频率特性分析
基本要求
1.掌握频率特性的定义和代数表示法以及与传递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微分方程 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频率特性和频率响应的求法; 掌握动刚度与动柔度的概念。
2.掌握频率特性的 Nyquist 图和 Bode 图的组成原理,熟悉典型环节的 Nyquist 图和 Bode 图的特点及其绘制, 掌握一般系统的 Nyquist 图和 Bode 图的特点和绘制。
3.了解闭环频率特性与开环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 4.掌握频域中性能指标的定义和求法; 了解频域性能指标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5. 解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频率特性基本概念、代数表示法及其特点。 2.频率特性的图示法的原理、典型环节的图示法及其特点和一般系统频率特性的两种 图形的绘制。 3. 频域中的性能指标。
本章难点
1.一般系统频率特性图的画法以及对图形的分析。 2.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基本关系。
§1 概述
一、频域法的特点: 系统分析法:时域法、频域法 ① 仅数学语言表达不同:将 t 转换为ω,不影响对系统本身物理过程的分析; ② 时域法侧重于计算分析,频域法侧重于作图分析; 工程上更喜欢频域法 ③ 优点:a)系统无法用计算分析法建立传递函数时,可用频域法求出频率特性,进而 导出其传递函数; b)验证原传递函数的正确性: 计算法建立的传递函数,通过实验求出频率特性以验证; c)物理意义较直观。 ④ 缺点: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工程上大量使用频域法。
二、基本概念: 1、频率响应: 定义:系统对正弦(或余弦)信号的稳态响应。 输入:xi(t)=Xisinωt 输出:包括两部分: ① 瞬态响应:非正弦函数,且 t→∞时,瞬态响应为零。 ② 稳态响应: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波形,仍为正弦波,但振幅和相位发生 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教案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方法。 2)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使学生学会利用代数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4)掌握稳态误差计算; 5)掌握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6)掌握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7)掌握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计算;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应用代数稳定性判据、稳态误差计算、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计算。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章讲授10个学时,安排了5个教案,实验学时2学时。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教案3-1] 1.主要内容: 1)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时间响应概念及其组成 2)典型输入信号 1)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通过二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过程曲线来介绍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时间响应的含义。重点介绍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脉冲信号、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抛物线信号,说明信号的特点、在实际中选用典型输入信号的方法。 强调控制系统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然后介绍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条件及判定方法。重点介绍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做简单的推导,得出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统特征方程无正实根的结论。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各种形式的例题,使学生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3.教学手段: Powerpoint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4.注意事项: 在讲授本讲时,注意讲清楚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的推导; 5.课时安排:2学时。 6.作业: 书后p88 习题3-1,3-2。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经典控制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9学时 (6)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io学时 (15) 第五章频率特性12学时 (26)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8学时 (36)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8学时 (40) 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8学时 (45)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 学时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认识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学会利用所学控制原理分析控制系统。 3)使学生学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 4)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课程讲授3 个学时,复习学时3 个。 演示《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及《自动化的应用举例》幻灯片,加深同学对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反馈控制原理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解。

1.教学主要内容 :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离心调速器为例, 说明需要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系 统的稳定、 准确、快速等问题。 其次,在讲授控制理论的发展时, 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重点说明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手段, 强调本课程重 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 另外,在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时, 应举出控制理论在军事、 数控机 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测试、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 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与后续课的关系, 激发 同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时,先说明本门课的特点,起点高、比较 抽象、系统性强, 然后强调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考虑问题, 以系统 的而不是孤立的、 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掌握控制 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意结合实际, 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 题打下基础。 3.注意事项: 介绍本门课的参考书及课程总体安排。 4.课时安排: 1 学时。 5.教学手段: Powerpoint 课件。 6.作业及思考题: 借参考书,查阅与本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控制理论的 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教案 1-2]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 闭环控 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 [教案 1-1] 第一节 概述 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在工程 给出定义,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完整版)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辽宁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任课教师:杨光 开课系部:机械学院 开课教研室:机制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教学内容备注 一、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1、系统(广义系统):按一定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2、动力学问题:系统在外界作用(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与外界干扰) 下,从一定初始状态出发,经历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 决定)所决定的动态历程(输出或响应)。这一过程中,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 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为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上式中y(t)为微分方程的解,显然它是由系统的初始条件,系统的固有特性,系统的输入及系统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决定。 对上例,需要研究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二、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从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低阶系统稳定性判据至今一百多年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或古典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智能控制发展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等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了低阶系统的稳定性代数判据。 ?1895年,数学家劳斯(Routh)和赫尔威茨(Hurwitz)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高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即Routh和Hurwitz判据。 ?二战期间(1938-1945年)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频率响应理论 1948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形成了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要方法的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1)主要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即用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2)只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 (3)只讨论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对系统的外部描述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 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只注重系统的外部描述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 随着航天事业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线性代数理论和状态空间分析法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1954年贝尔曼(R.Be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56年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提出极大值原理 1960年卡尔曼(R.K.Kalman)提出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论 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不仅能提供系统的外部信息(输出量和输入量),而且还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变量的信息。它无论对线性系统或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或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或多变量系统,都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当今世界,控制技术无处不在,世界随处可见控制与反控制。 控制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是多种技术的融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绪论 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三要素和研究对象。 中心思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三要素:信息、反馈与控制。 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2、反馈、偏差及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系统的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地返回到输入端并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 偏差: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 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原理。 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部分: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放大运算环节、执行环节、反馈(测量)环节 被控对象 基本变量:被控制量、给定量(希望值)、控制量、扰动量(干扰) 4、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反馈的情况分类 a、开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即系统没有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开环控制系统。 特点:结构简单,不存在稳定性问题,抗干扰性能差,控制精度低。 b、闭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时,即系统存在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抗干扰性能强,控制精度高,存在稳定性问题,设计和构建较困难,成本高。 2)按输出的变化规律分类 自动调节系统 随动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3)其他分类 线性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系统的稳定性:首要条件 是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2)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出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能力。 3)系统响应的准确性(静态精度) 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大小。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1、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时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时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复数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频域的数学模型:频率特性;频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2、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可以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重要特性是具有叠加原理。 3、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4、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5、传递函数的概念: 1)定义:初始状态为零时,输出的拉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即 G(s) =Y(s)/X(s) 2)特点: (a)传递函数反映系统固有特性,与外界无关。 (b)传递函数的量纲取决于输入输出的性质,同性质的物理量无量纲;不同性质的物理量有量纲,为两者的比值。 (c)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似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真实的物理结构。(d)传递函数的分母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令分母等于零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解为特征根。 (e)传递函数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互为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关系。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课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制3Z 姓名:缪润亭 学号: 09321323 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实例2:小型压力机 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作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常我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器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机构的种类不多,最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二、机器的组成 1.按功能分析机器的组成 就功能来说,一般机器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动力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是机器特定功能的执行部分。比如:汽车的车轮、起重机的吊钩、机床的刀架、飞机的尾舵和机翼以及轮船的螺旋桨等。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比如:汽车的变速箱、机床的主轴箱、起重机的减速器等。 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转向系统、排挡杆,刹车及其踏板,离合器踏板及油门等就组成了汽车的控制系统。 实例3:分析自动洗衣机的组成 2.按结构分析机器的组成 静联接动联接协调组合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与动力源 静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不能也不允许发生变化的联接。 动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能够按需要变化的联接。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结构(如内燃机中的曲轴,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即制造单元)。通用零件——机器中普遍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摘要:指出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案例式教学的内涵和实施步骤,探讨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式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最后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深层次剖析,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

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系统的稳定性 、 响应的快速性 、 响应的准确性 。 2、已知f(t)=t+1,对其进行拉氏变换L[f(t)]= 1/s 2+1/s 或者(1+s )/s 2 。 3、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1=?0.5,s 2=?4,系统增益为2,则其传递函数G(S)= 2/(s+0.5)(s+_4) 4、零频幅值A(0)表示当频率ω接近于零时,闭 环系统输出的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5、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机械工程控制就是研究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6、系统的频率特性求取有三种方法:根据系统响应求取、用试验方法求取和将传递函数中的s 换为 jw 来求取。 8、微分环节的控制作用主要有 使输出提前 、 增加系统的阻尼 、 强化噪声 。 9、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 22 2)(n n n s s s G ωξωω++=,其中n ω为系统的 无阻尼固有频率 ,当10<<ξ时为 欠阻尼 系统。在阻尼比ξ<0.707时,幅频特性出现峰值,称谐振峰值,此时 的频率称谐振频率ωr =221ξω-n 。 10、一般称能够用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物理系统成为相似系统。 11、对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输出变化规律分为自动调节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2、对积分环节而言,其相频特性∠G(jw)=-900。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闭环系统:当一个系统以所需的方框图表示而存在反馈回路时,称之为闭环系统。 2、系统稳定性:指系统在干扰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当干扰撤除后,系统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的能力。 3、频率特性: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若输入为谐波信号,那么稳态输出一定是同频率的谐波信号,输出输入的幅值之比及输出输入相位之差统称为频率特性。 4、传递函数:在外界作用系统前,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环节或元件的输出x 0(t)的Laplace 变换X 0(S)与输入x i (t)的Laplace 变换X i (S)之比,称为该系统、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G(S) 5、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构成,而且有一定的目的或一定运动规律的一个整体,称为系统。 三、 分析题(每题6分,共12分) 1、分析人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的传输,并利用信息的反馈,以达到自行车平衡的。(要求绘出原理方框图) 分析人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的传输,并利用信息的反馈,以达到自行车平衡的。 解:人骑自行车时,总是希望具有一定的理想状态(比如速度、方向、安全等),人脑根据这个理想状态指挥四肢动作,使自行车按预定的状态运动,此时,路面的状况等因素会对自行车的实际状态产生影响,使自行车偏离理想状态,人的感觉器官感觉自行车的状态,并将此信息返回到大脑,大脑根据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调整四肢动作,如此循环往复。其信息流动与反馈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 C(S),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2)以N(S)为输入,当R(S)=0时,分别以C(S),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3)比较以上各传递函数的分母,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以R(S)为输入,当N(S)=0时,C(S) ,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以N(S)为输入,当R(S)=0时,以C(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从上可知:对于同一个闭环系统,当输入的取法不同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不同,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不同,系统的传递函数也不同,但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母不变,这是因为分母反映了系统固有特性,而与外界无关。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求图所示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中x i (t)、u i 为输入,x o (t)、u o 为输出 。(写出具体过程)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1) ()()()()(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G C +==) ()()(1)()()()(211s H s G s G s G s R s Y s G Y +==)()()(1)()()()(212s H s G s G s G s N s C s G C +==)()()(1)()()()()()(2121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N s Y s G Y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 智能控制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计划需报中央电大审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附件二所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 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 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