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资料

合集下载

口腔学资料整理-:牙周小整理精选全文

口腔学资料整理-:牙周小整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牙周小整理名词解释1.Biological width,BW,生物学宽度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

包括结合上皮0.97mm,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1.07mm,共约2mm。

2.periodontal medicine牙周医学揭示牙周健康或疾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之间的双向联系及其意义的牙周病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3.Dental plaque biofilm菌斑生物膜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为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一种细菌性生物膜4.SPT,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牙周支持治疗牙周治疗后的定期专业维护治疗,是牙周整体治疗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对于有效控制菌斑和各种牙周病危险因素预防牙周病的复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维持牙周长期疗效的唯一有效手段。

5.BOP,bleeding on probing 探诊后出血计算BOP阳性的位点占总受检位点的百分比。

探诊后出血是反映袋内壁和袋底炎症的客观指标,但不能作为病情进展的指标,但是探诊后不出血却可以作为牙周组织处于稳定阶段的较好指标,常用于疗效观察指标及纵向研究。

6.SRP,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upragingival scaling龈上洁治,用洁治器械除去龈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积的色素,并抛光牙面。

在洁治时还应将龈沟内与龈上牙石相连的浅的龈下牙石一并清除。

Subgingival scaling龈下刮治,用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Root planning 根面平整,用龈下刮治器械清除附着和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并刮除牙根表面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从而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根面,使根面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附着和再生7.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继发性he创伤正常或异常的咬合力造成牙周支持组织高度降低了的牙的牙周破坏8.Periodontal Abscesses 牙周脓肿非独立的疾病,是牙周炎发展到中晚期,出现深牙周袋后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

以创新思维为主体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实验课

以创新思维为主体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实验课

注重 素质 , 整体 优化 , 向临床” 面 的培 养模 式 , 目
介 示 的是 培养具有 “ 决 实 际 问题 能力 的高 级 医 学 导膜 的生物性 能 , 绍牙周手 术 使用 的器 械 , 解
人才 ”1。未实行 教改前 , 年 制和 五年 制 口腔 [ ] 七
教G TR的方法 和步 骤 。学 生在 猪颌 模 型 上做
V0 . No 3 I8 .
J l 2 0 uy 0 6
以创新 思维 为 主体 的引导牙 周组 织 再 生术 实验课
许春姣 吴颖 芳 , ,彭解英 ,阙国鹰。 李辉 莉 , ,米 大丽 王树 芝 刘 良奎 , , (. 1 中南 大学湘雅 医院 口腔科 , 南长 沙 , 10 8 湖 400 ; 2 中南大学 口腔 医学 院 , . 湖南 长沙 ,1 0 8 407 )
[ 关键 词] 创 新 思 维 ; 导 式教 学 法 ; 年 制 ;引导 牙 周 组 织再 生术 学 七
[ 图分 类 号 ] G 4 . 中 62o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2 92 0 ) 30 5—3 文 0 88 2等 医学 教育 , 是 五 年制 高 等 医 B组 为 实 验 组 (5人 ) 不 1 。
要 , 程安排 更合 理 , 课 我们 不 仅 对 2 0 0 l级 七 年 制 牙周病实验 课教学 内容 、 时数进 行 了调整 , 而
且 对教学 方法也加 以改进 , 将被 动为 主动学 习 , 激励创 新思维 , 满堂 灌” “ 变“ 为 学导 式 ” 教学 , 收
到一 定成效 。
维普资讯
第 8卷第 3期 20 0 6年 7月
湖南 医科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牙周病学名词解释

牙周病学名词解释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外表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游离龈 /边缘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附着龈:位于游离龈根方并与之相连续,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角化龈:游离龈+附着龈。

游离龈沟:在牙龈外表游离龈与附着龈以一条微向牙面凹陷的小沟为分界限。

点彩:附着龈的外表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

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乳头 /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隙中。

龈谷: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集合处略凹下。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共约2。

龈牙结合部: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龈牙单位: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

附着丧失,: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被破坏,代表了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牙周膜/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槽骨牙槽突: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局部。

牙槽窝:容纳牙根的窝。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的内壁。

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局部。

硬骨板: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

牙槽嵴顶:牙槽突的最冠方,即邻近牙颈部处。

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牙菌斑生物膜: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外表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上皮附着: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外表连接,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处。

龈沟液,:系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牙石: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

骨开裂:骨剥裸区延伸至牙槽嵴边缘,即出现V形的骨质缺损。

骨开窗:有时骨脊顶尚完整,而根面牙槽骨缺损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裂孔。

两种引导组织再生膜骨修复效果的比较

两种引导组织再生膜骨修复效果的比较

两种引导组织再生膜骨修复效果的比较尹颖; 王家齐; 戴小寒; 李毅萍; 张学慧【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0(024)010【总页数】6页(P1515-1520)【关键词】仿生电活性; 引导组织再生膜; 压电聚合物; 植入材料; 生物材料; 压电常数; 骨再生; 骨修复; 临界尺寸【作者】尹颖; 王家齐; 戴小寒; 李毅萍; 张学慧【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湖南省长沙市 410078;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研究室北京市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北京市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 R-332; R318.080 引言 Introduction引导组织再生是口腔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牙周缺损的最有效方法[1]。

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是修复治疗的核心,其作为物理屏障在缺损组织上方形成并维持再生间隙,促进细胞迁移与生长以形成新的组织,同时阻止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长入[2]。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主要为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可吸收膜最常见的有Bio-Gide®、Biomend®等,主要成分为胶原;不可吸收膜如聚四氟乙烯,虽然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但是现有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由于性能不足仍不能满足临床修复需求,主要表现为:对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由于其力学强度低缺乏足够的力学支撑,容易发生塌陷,导致牙周修复空间受限;对于不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由于生物诱导活性差,直接影响牙周缺损的有效再生[2-3]。

因此设计研发具有骨诱导活性、满足一定力学支撑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是改善目前临床修复效果的重要途径。

天然骨的“压电效应”对骨修复及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4-6]。

受此启发,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电活性人工修复材料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钛酸钡[7-8]、铌酸钾钠[9]、铌酸锂等压电陶瓷与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等压电聚合物[10-14],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骨植入材料。

应用引导组织再生膜与人工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

应用引导组织再生膜与人工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

f r
a c e
o nta c
f th e l bo
rs
ro o
t the

re
by to
n
re
b
u
ta l
tr u c tu re
a n
C a ll e g e U n iv
P

f D a lla

n n
e rs
it y D a l l a

O B J E C T IV E
w
if y w h e t h e
re
g
e n e ra
t i o n (G T R ) h a s b e e
n
s u c c e s s
f u l ly
u s e
d in t h e t r e
a
tm
e n
t
o
i n g b i o c o m p a t i b le h i c h is f a v o r a b le f o

w e re
re m o v e
c e
b b it s d by
o
w re
it h b ig du
p p li c
a
e a rs
c ia

I bo
s e rv
n e
it h b F G F
e x
d GTR
ta l
s
m e m

b ra
n e
w e re
u s e
d t o f o Id
t id e
n
b in
e
d
u s e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2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2
病变;
冠向复位:用于复盖暴露的根面
医学下载吧
17












切 除 性 新 附 着 术


医学下载吧
18
改 良 翻 瓣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学下载吧
19
垂直松弛切口
牙间
唇面正中
平行近中 三角切口
医学下载吧
术式:1884年 Robhsch最早提出“切龈术”
1912年 Neumann-Flap 沟内切口
1916年 Widman 内斜切口
重建性(Reconstructive)目的:使袋变浅,恢复生理外形
术式:1962年 Friedman 根向复位瓣
1962-1977年 Ramjford Q Nissk 改良Widman
31
改良widman翻瓣术—半厚瓣
10
医学下载吧
11
医学下载吧
12
牙龈切除术(电刀)
图1
图3
图2
医学下载吧
图4
13
牙龈切除术(电刀)
图5
图6
图7
医学下载吧
图8
14
翻瓣术(flap surgery)
采用外科手术消除牙周袋,修整骨外形, 重建牙周附着,促使新附着,是治疗中度、重 度牙周炎有效方法。
袋壁组织与牙面分离。
*牙间水平切口:刀片与牙面垂直,水平切
断被分离的袋壁组织 医学下载吧
16
* 翻起全厚瓣,彻底刮除肉芽组织、根面牙 石、病变牙骨质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牙周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

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牙周病的发病率和对于它的认识也越来越高。

本篇文章将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牙周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这一疾病提供一些帮助。

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由于牙龈周围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口腔疾病的范畴。

牙周病是牙齿脱落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是由于牙周菌斑不断沉积在牙齿上,形成牙石,导致牙周组织出现红肿、出血等情况。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还会导致牙周骨质流失和牙齿松动,最终形成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等情况。

牙周病会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导致牙齿的脱落。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龈疼痛、牙齿变色或松动、口腔异味等。

如果长期忽略治疗,牙周病还会引起心脏病、中风等其他疾病。

牙周病的原因有哪些?1. 细菌感染:细菌是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

如果牙菌斑没有及时清理,细菌就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龈发炎和红肿。

长期缺乏有效清洁,牙菌斑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牙石,造成持续性的感染,引发牙周病。

2. 健康习惯不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引起牙周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不规律的刷牙、不正确的刷牙姿势、不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清理牙缝,都会导致牙菌斑的聚积和发展。

3. 饮食习惯:高糖高酸饮食习惯会增加牙菌斑的形成和细菌的滋生,进而加重牙周病的发展。

过量的糖分和酸性食物会破坏牙釉质,使牙齿表面更容易附着菌斑。

4. 遗传因素:牙周病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人天生牙龈组织就较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5. 口腔结构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牙齿缺失等口腔结构异常也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异常可以使清洁困难,容易滋生细菌和牙菌斑。

6. 生活习惯:吸烟和嗜酒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牙周组织的供血和营养,嗜酒会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牙周病学一些名解

牙周病学一些名解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另一名称periodontics是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牙周病:特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组成生物学宽度:龈沟底与牙槽嵴顶的恒定距离称生物学宽度,约2mm游离龈:又称边缘龈,呈圆领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黏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膜龈联合。

龈谷: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的部位称为龈谷。

沟内上皮:也称龈沟上皮,为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结合上皮:呈圈领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

当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他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于牙釉质相附着,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亦称为上皮性附着。

附着丧失: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针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发生附着丧失主动萌出:牙向牙合面方向运动。

被动萌出:由于牙龈缘的根向移位使临床牙冠延长。

CEJ:釉牙骨质界,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

口腔正常菌群(固有菌群):寄生在口腔中的细菌,能产生营养功能,他们一般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称之为口腔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

牙周致病菌:在个性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他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LTX:白细胞毒素,Aa产生的外毒素,可损伤牙龈内及外周血中的多行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使白细胞死亡,释放溶血酶,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软垢:为疏松的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粘的沉积物,通常沉积在牙面的颈1/3区域,或在牙邻面及错位牙不易清洁的区域,不需涂布显示剂肉眼可见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术前准备
完成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且牙周炎症已控制后2~6周,方可考 虑进行GTR。若炎症未控制就进行手术,可导致手术时出血多、视野不清晰和 术后牙龈退缩及膜暴露等问题出现。
➢ 基本操作方法
病损区常规行牙周翻瓣术, 去除感染的牙周袋内壁上皮和肉芽 组织,根面和骨面清创后,根据骨 缺损和牙根外形选择并修剪屏障膜, 使之能完全覆盖病损面并固定之, 然后龈瓣复位严密缝合。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保证 GTR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患者的基本条件
• 患者全身系统状况良好,无其他重大疾病; • 自身的创伤愈合潜能较好; • 有较强烈的治疗愿望; • 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菌斑控制程度高); • 对医嘱依从性高,无不良嗜好(不吸烟); • 基础治疗后复查残留菌斑或轻度炎症的部位<15%者为GTR术首选。
GTR的适应症
GTR技术主要适用于单个牙病损的修复:
① 垂直型骨缺损 (即有 II壁或 III壁骨下袋形成); ② II度或III 度根分叉病损; ③ 个别牙根面裸露; ④ 种植体手术 (牙槽嵴加高、 创面保护等) 。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保证 GTR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患者的基本条件 ➢病损区状况 ➢手术操作 ➢术后维护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成年人失牙的最 主要原因。在牙周病的病发初期,牙周支撑组织的结构遭到破 坏,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发展为牙周附着的结构丧失,最后 造成牙齿脱落。
获得牙周组织再生的手术治疗称为再生性手术。主要有引 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植骨术和与生长因子有关的促进再生 的方法,或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目录
1
GTR概述
2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 GTR基本原理
➢ GTR生物膜材料的类型
3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 GTR的适应症
➢ 保证 GTR 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GTR技术的并发症
➢ GTR的术后维护
4
GTR技术的发展趋势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GTR的基本原理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GTR概述
2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 GTR基本原理
➢ GTR生物膜材料的类型
3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 GTR的适应症
➢ 保证 GTR 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GTR技术的并发症
➢ GTR的术后维护
4
GTR技术的发展趋势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的适应症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包括聚四氟乙烯膜(ePTFE)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其优点是性能稳定,可根据病 情灵活选择放置时间。新型的钛加强膜还能更好地抵抗和支撑牙龈组织,保证膜下再生空间 的维持。缺点是需二次手术取出膜材料,对新生组织造成机械损伤而影响其愈合过程,去除 膜后龈瓣可能不能完全覆盖新生组织,而且还增加患者痛苦和费用。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保证 GTR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病损区状况
如术区患牙无咬合创伤;为垂直性骨吸收且在III度以内;残留骨壁数目 多(三壁骨下袋);骨缺损窄而深(角度<250°,深度 >3mm);牙龈组织 较宽且厚度 >1mm(抗张强度大及血供充分)时;则临床附着水平和骨量增 加显著。另外,根据病损牙位的特征(前牙、后牙、邻间隙、根分叉等)选 择不同形状、大小的屏障膜也很重要。
➢ 可吸收性膜
包括天然的胶原膜和人工高分子聚合物 膜(包括常用的聚乳酸膜、聚羟基乙酸膜 等)。其优点在于能在体内随时间而逐渐降 解,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了损伤。缺点是 当发生膜的暴露时不能去除,从而使感染扩 散至膜下的新生组织。
应用实践表明这两大类生物膜 均能显著增加牙周附着水平,二者 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可吸收性 膜之间比较,似乎高分子聚合物膜 效果更佳。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保证 GTR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手术操作
需根据病损区选择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和手术通路),关键是保证术后有 充足的牙龈组织瓣能严密覆盖创面;术区要仔细清创;结合应用的生物屏障 膜类型和病损区状况决定是否联合应用支撑填充材料;减张缝合;同时,要 求手术者有较高的操作水平。
➢ 术后维护
GTR概述
牙周组织损伤破坏后的修复细胞来源
GTR概述
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 结缔组织与根面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 面,从而在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 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GTR生物膜材料的类型 ➢ 合适的隔离膜必须具备以下性质:
① 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 ② 理想的硬度和强度; ③ 能有效地起到物理屏障作用,产生及维持再生空间; ④ 良好的细胞封闭性能,屏蔽细胞同时通过营养物质; ⑤ 外科手术使用方便,临床可操作性好等。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两种GTR生物膜材料类型的比较 ➢ 不可吸收性膜
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TR)
2014.7
目录
1
GTR概述
2
GTR技术的理论基础
➢ GTR基本原理
➢ GTR生物膜材料的类型
3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 GTR的适应症
➢ 保证 GTR 技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GTR技术的并发症
➢ GTR的术后维护
4
GTR技术的发展趋势
GTR概述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基本操作方法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基本操作方法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 手术切口设计
需根据手术目的、预后、美观效果等综合平衡决定,可根据 患者和病损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沟内切口、内斜切口、保留龈乳 头切口等,但要注意以尽量保留较多的角化牙龈组织为原则,也 即要尽量多保留牙龈乳头,以保证术后牙龈能覆盖膜材料,避免 外露导致感染、炎症等。尤其在邻面牙间隙处应尽量选用龈乳头 保存术。一般应做纵切口和在根方做松弛切口,以保证龈瓣能充 分移动和避免过大的张力。
需有术后的短期抗感染措施(药物)和长期菌斑控制措施(口腔卫生保 健),并保证其有效性;如需二次手术取出不可吸收性膜,则应特别注意保护 再生组织。
GTR技术的临床应用
GT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要点
➢术前准备 ➢基本操作方法 ➢手术切口设计 ➢膜材料的选择 ➢膜材料的边缘位置和固位 ➢膜下空间的维持 ➢缝合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