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歌鉴赏之还原分析法
诗歌鉴赏三步分析法

诗歌鉴赏三步分析法⼀、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和表达技巧第⼀、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第⼆、诗歌的语⾔1、语⾳上:⾳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风格和意义性:清新⾃然、明⽩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法1、情景交融、托物⾔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分析法1、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2、语⾔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典等。
如:苏轼的《⼘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谁间幽⼈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疏桐、幽⼈、孤鸿、寒枝感情语⾔:独、飘渺、恨、寂寞、冷象征语⾔: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有坚定的信念。
3、表现⼿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4、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活图景融为⼀体⽽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表述题解答技巧1、类别⽅⾯: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2、风格⽅⾯:豪放:恢宏阔远、博⼤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3、技巧⽅⾯:对⽐⽐较;映衬⽐较;虚拟写实;象征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卒章显志;⽩描勾勒、浓墨重彩。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3、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教学园地11-23 1940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分析技巧型设题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设题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专项训练1.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尽(宋)郑獬(注]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指出写下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并作某字,你真的: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言之有物上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表述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高字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请问]①“宽”字更好。
②宽就是原野、宽广之意(这一步有时可以划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显得渺远无际,两岸变得格外宽广。
④“宽”字,轻易抒写了诗人视野更加宽广的猛烈体会。
(此题只请问“宽”字不好,不并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后。
卷面提问时,通常可以省却序号,这里分点列举,提示信息不要略去一些步骤或要点。
萨兰勒班县。
)(2)句意型题复述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融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认知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述语表义,有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及“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认知。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下了什么意象,恳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一、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
3. 练习题: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分析方法:讲解并示范如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4.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5. 解答与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诗歌意境的分类:自然意境、人物意境、哲理意境等。
2. 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3. 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意境的诗歌,加深理解。
七、巩固练习:1. 提供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分析的思路与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与技巧。
2. 强调诗歌意境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要求报告中包括诗歌的意境类型、分析思路与技巧等内容。
十、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
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
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
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11
演练体悟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 信息? (1)《咏素蝶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人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 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
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 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 念出答案:
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
•
•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 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 类描写狂风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 “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 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 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 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 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 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 字生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2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