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论文

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论文
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情况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学院: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学分:2 学号姓名: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考核内容: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

评语:日本文学论文《论黑泽明的罗生门》从《罗生门》的人物描写、《罗生门》的文学色彩来说明日本文学社会功能、日本文学的特色、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文学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罗生门》存在的不足之处等方面描写了日本文学的特点,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日本文学有较深刻认识。但是只写表面现象,在深入分析研究问题方面还存有不足之处。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用文学评论、美学和比较文化的观点,分析掌握日本文学的特点是学习日本文学的捷径。

成绩:

教师签名:

时间: 2010.5.30

论黑泽明的《罗生门》

摘要:黑泽明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大巨匠,其作品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又常常是西方文艺思潮在东方的折射。本文试通过介绍他的代表作之一—《罗生门》,来剖析影片的实质,总结影片的中心思想,进而阐释人类的本性: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同时也试着解读日本文化及其存在的意义。从而对影片,对人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黑泽明、文化、人性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自从成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了这部电影,我的脑海里就开始不断地出现电影里的影像。我总是在询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邪恶”,不敢说出事实的真相?而黑泽明拍的这部《罗生门》想要给我们传达着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其真正含义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课后我又看了两遍电影,并不断通过网络、书籍、期刊等资源查阅资料。今天我带着这份成果,想要与老师共享,想要与大家共享。

这便是我这篇论文的由来,希望成老师您能够认可。

本论

一、黑泽明简历

黑泽明(1910-1998)出生于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是家中最小的一个。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东宝电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1943独立年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从此,影艺事业开始飞黄腾达,共导演了31部电影,其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一生获奖无数,尤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终身成就奖为最高奖项。亦有“电影天皇”、“国际的黑泽”、“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等荣誉称号。代表作:《罗生门》、《七武士》、《梦》、《影武者》、《丑闻》等。

二、《罗生门》内容提要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三、《罗生门》的拍摄背景

黑泽明于1910年生于东京,是他那个严厉的军人父亲的第7个孩子。早年他爱的是油画和文学,包括那时已经风靡日本的西方文学。这些兴趣将会变得极其重要并且贯穿他的艺术生涯。在他的影片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个画家的眼光。《罗生门》是黑泽明在松竹完成了《丑闻》之后,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的。剧本写的非常好,但是把它拍成一部影片却未免太短,此时的黑泽明立刻想起:《筱竹丛中》已经有三个故事了,如果再创造一个新故事,就正好达到影片所需的长度。同时黑泽明还想起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电影《罗生门》就是这样慢慢地在他头脑中孕育成形的。只不过,当时黑泽明正被一种焦躁感所困扰,原因是他以为电影已经进入有声时代,无声电影的优点,以及它独特的电影美早已被人们弃置不顾了。所以黑泽明认为,应该回到无声影片的时代,有必要探索一下电影的原点。

《罗生门》—“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的惊世之作就这样诞生了!

四、《罗生门》观后感

自从成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给我们放映《罗生门》这部影片后,我就被故事里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所深深吸引。我不得不由衷佩服黑泽明大师在故事内容上巧妙构造,将人性中的邪恶、自私与贪婪展示得淋漓尽致,而最后笔锋的一转,又将人性善的一面提升出来。让我们对整个世界依旧饱满温情。

成老师在课堂上的放映以及课下我的几次观看,使我对整部影片深有感触。以下便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老师您的共鸣。

其实,故事本身是简单的:

一对夫妇从森林里经过,一阵夏日的凉风吹开女人的面纱,让在路旁歇息的京里大盗多襄丸色心大起,决心要得到这个女子。但当时的他并不想杀死女子的丈夫。于是他尾随这对夫妻,并设下骗局将丈夫骗到僻处绑起来。当他回到那女人身边告诉她她丈夫被毒蛇咬了,女人脸上担忧的神色让他妒火中烧。他把女人也带到男人被捆的地方,当着丈夫的面强暴了女人。在男权极度发展的古代日本社会,女人就面临了选择哪一个男人的问题,故事的疑惑也由这里产生,最后的结果是丈夫被杀死,女人在一座尼姑庵里被发现,而多襄丸也因为喝溪水中毒被发现而送上了公堂。

电影里其实是包含了双重叙述者。第一层是在罗生门的破庙里,那个愁苦又壮硕的中年男子。他的叙述里又包括了在公堂上女人、多襄丸、以及女巫代表的死者的叙述。就在这几

个主角的讲述中,电影的主题得以凸现。每个人所描摹的真相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讲述时候的表情都是那么真挚,让人不可怀疑。

首先是多襄丸。他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十分的纯粹而没有心机。从后来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他央求女人跟他去做他“浑家”的时候说了一句“我这个人呐,便是起了恶念,便顺着恶念干下去的人。”这是一种质朴的生活理念,他的灵魂中没有善恶的划分,从他自己的理解来看恐怕就是全恶。但正是这种纯粹的恶,让他不需要理会善恶的抉择,因为灵魂中不存在善的成分让他选择。这样的人,这样的活法,似乎比那些知晓了什么是善却仍旧作恶的人更容易得到原谅,而且可以设想,在他彻底的受到善的教化后,他会比其他人更加易于得到改变。人人都是一张纸,个性中有善有恶的人就好比纸上已经有各种颜色,纸上完全是白的没有一点颜色的人,也就是纯善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在社会里生存,为了获取必须的利益就必定会被恶所沾染。其实纯恶的人也是不应当存在的,因为同样生活在社会中也必然我接触到社会的各种伦理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善。就连多襄丸,在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也知道在女人请求他去杀掉自己丈夫时让丈夫来给予这样一妻子处罚,这就是社会的印记。纯恶的人如果存在的话,就如同一张纯黑的纸张,同样可以作画,或者将其全部涂成白色,也是可行的。

多襄丸在讲述时,不断的强调他其实是不想杀丈夫的。首先是那个女人央求他,“不是你死,就是我丈夫死,你们必须有人要死,当着两个男人面出丑,比死还难受,我会跟活下去的那个人走。”于是他送开了男人的捆绑。其次,他再强调的一点是,“即使要杀那汉子,我也决不想用卑鄙龌龊的手段杀他。那汉子也确有杀法,我们足足斗了二十三个回合,光这一点我心里还佩服他,凡是和我交锋,能斗上二十回合的,天底下也只有那汉子一个人。”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强暴女人时,女人并没有过分的挣扎,后来甚至伸出手来抱出了他。也就是说他并不完全是强迫女人这样做的,这就又减轻了他强暴的过错,而且还侧面表现了他的个人魅力。无疑,这个时候,他嘴里描述的自己无疑成了一个理想的被崇敬的侠盗,风流而不失豪气,光明磊落。从电影的初衷和表达的理念来看,这恐怕是他的臆想罢了。真相被他自然的隐藏了,他的述说在拼命减轻自己的罪恶,虽然他承认了自己杀死了那个丈夫,但那也是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坦白名声的举动。正如他所说,早晚头也会被悬在高干之上。

第二个是女人,她把自己描述成了古代最标准的模板妇人。柔弱,对于强暴不能反抗,但是心里却坚贞不渝。多襄丸似乎是个疯子,发泄之后不管不顾留下他们夫妻的难题就大笑着跑了。被强暴之后她想要靠近丈夫,想从丈夫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丈夫给予的只是鄙视的眼神。“到如今我一想到那副眼神,还觉得浑身的血像要凝冻似的,在他眼睛里闪着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只是鄙视我的冷酷光芒。”她什么都做不了,似乎被多襄丸玩弄过后她就成了一个旁观者。丈夫鄙视他,甚至不肯去杀死她。她晕倒了,醒来之后就丈夫就被人在胸前插上了匕首。她就是日本女子受到的教育中那种最顺从,永远没有自我,是跟在男人身后的物品。这是她为自己打造的形象。没有错误,一切都无能为力。她是最悲情,最容易得到怜惜的任人摆布的最终受害者。一切都是男人的错误。多襄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玩过丢下她就跑了,而他的丈夫对她也没有任何同情,只是鄙视。她什么都不能做,不知道丈夫是被谁杀死,不知道昏迷的自己怎么会到了水边,甚至自杀都没能成功。她把过错罪恶完全撇清了。

还可以看出的一点是,从她的讲述中似乎可以看出一点点女性意识的苗头。她虽然把自己刻画成了最理想的传统女性,但她不自觉的把过错完全推给了男人,男人是罪恶的源头,

她一直是无辜的。她没有提到过爱情,后来死者的叙述也没有提到两人之间的爱情,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电影并没有做过多的强调。在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里,也许对男人的憎恶早就种在她的潜意识里了。但是这种意识十分微弱,还不能推翻她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留下标准女性形象。

第三个是死者,是借女巫之口说话的,但叙述的效果没有打一点折扣。他描述的女人是邪恶的,整件事情都是由这“贱人”而起,“我当时想,但凭这句话,也就可以饶恕那强盗的罪了。”这句话是丈夫在女人要求多襄丸杀了她丈夫,而多襄丸十分诧异和愤怒,转而询问丈夫应该如何处置这女人后说的。仅凭这点,就可以断定这丈夫是一个在古代最寻常的男性中心主义者,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的产品。他认为自己对女人是仁慈的,没有要求多襄丸杀死她,但女人就是“贱人”。他没有丝毫考虑女人被强暴后可能的遭遇,似乎认为男人就可以像处置奴隶一般天经地义的处死女人。他和女人组成的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婚姻,在亚洲似乎都是如此。他将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女人身上,而自己是自杀的,并没有强调多襄丸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刚开始叙述的时候,他不断的强调“我那美貌的妻子”,在他的头脑里一直存在着一种红颜祸水的概念。他对女人的不屑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女人对男人的憎恶似乎相辅相成。

三位在公堂上的陈述都结束了,案情愈加扑朔迷离。

这时最直接的叙述者,那个中年男子对破庙里的听众讲起了他的所见。在这里,女人爆发了,女人不再是柔弱的,也不是邪恶的,终于作为一个有自我的个体开始了控诉。他的述说是耐人寻味的,首先是他对女人的关注,“你要是我汉子,为什么不杀了这汉子?”中年男子其实看出了女人的惶恐无助,她害怕,怕没有一个男人愿意要她这样的“贱人”。在他的眼里女人是值得怜惜的,相对与男人来说,她是无辜的。两个男人是同样卑劣的,作为一个男性,他之所以以这样的视角叙述,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不得志。极端的穷困让他羡慕甚至嫉妒同是男人但却完全不同命运的多襄丸和女人的丈夫,但是那样的命运是他无法得到的,于是他的心态转为病态的蔑视。他在挑剔这两个男人的缺陷,他认为他们除了拥有惬意的生活外都是懦弱、自私、粗暴的人,他借着女人之口教训了他们。他之所以关注女人,是为了把自己放到比那两个男人更高的位置上。

所有人的讲述完成之后,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以相对明显的角度被揭示。影片中的聆听者是一个关键的角色。主题一次次的被他提到。“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本身都不肯坦白的东西多着呢。”从这里看来,似乎故事中叙述者们并没有刻意的撒谎,他们似乎连自己的心都蒙骗了,自然而然的讲出了自己认为的真相。人性的懦弱就从这里得以凸显。对于损害到自身的东西,我们本能的就将其屏蔽掉了,根本不用经过大脑的选择。而这种屏蔽一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无庸置疑。这种利益,既是现实中的,又是满足自我的。比如多襄丸的风流侠盗,女人的标准妇人、丈夫的可以对妻子掌握生杀大权的大丈夫形象、还有中年男人从女人嘴里说出的理想男人。这些都是他们深藏在心中的渴望,通过这一次的叙述,得到了满足。

聆听者似乎是一个对人世看得相当透彻的入世之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豁达的纯恶之人,他深信人不可信任,连弃婴御寒的衣物都要扒走。在场的和尚陷入了相当大的痛苦之中,“可是,像方才这样的可怕事儿,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呢。”

在当时罗生门的破庙中,三个人代表了人的三种简单分类。善,恶,中间。那个聆听者离开了,始终都带着恶。而和尚是柔弱的善者,对于世风日下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中间的那位中年男子摇摆不定,他苦恼也正是这个不知归向哪边的问题。他从死者身上取走了那把

“值几文钱”的短刀,但是被聆听者揭穿时并没有否认,由此可知他还是彷徨的。最后他选择将那弃婴抱回家抚养,似乎可以看做他选择了善皈依。这也可以说是导演对世间残存的一点点温情所抱有的希望吧。

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他的中心思想:

第一,鞭挞人的自私自利思想。芥川的原作的确宣扬了人的不可信赖,客观真理不可信等等。但黑泽明用芥川的原作揭露了原作所诟病的利己思想,使人们承认现实社会中的确存在丑恶,但同时也告诉人们,人,毕竟是可以信赖的。客观真理是可信的。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增加卖柴人这个人物了。既然改编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保持与原作精神一致,那又何必增加一个卖柴人?影片中五个人在公堂上所作各对自己有利的供词,的确表明了人的自私,使人难分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固然都值得怀疑,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提示人的自私,而不是教唆凡是人都应该怀疑。揭露人的自私性并不等于说人是不可信的。

第二,宣扬了人道主义永存的观念。芥川的原作中,行脚僧是作为第一个风人出场的。他回答时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说:他昨天路上遇见被杀的武士和他的子。第二句说:武士今天丧命见人生无常。原作中行脚僧的慨叹,纯粹是出家人消极的慨叹。然而最后一场戏里,他表示的却是对人生的积极见解。

第三,黑泽明以《筱竹丛中》为内容,却以《罗生门》为题名,也是有深刻寓意的。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大城的罗生门一带,是个贫困荒凉的地方,常常是盗贼与乞丐的巢窟。人们自私彼利和愚昧的卑微精神境界,源于文化教养之缺乏,而谇文化教养缺乏的起因,尽管不是唯一的然而却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影片出扬人物大多属于当时的下层人物,便说明了这个问题。

总之,《罗生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欣赏,更是对整个人类本性的诠释,有力地有力地揭示了人的无可比拟的罪孽,黑泽明在这里使一种电影样式纯粹到结晶的程度,而这种样式,对于人是可信赖的和人是不可信的这样用言语来表达的观念,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突破。

我的收获

通过对《罗生门》这部影片的解读,我对黑泽明大师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譬如:坚毅,执着,勇气以及适当的坚持自我!

而影片本身则带给我更多的震撼,首先是我对人性的了解更加透彻了,在极端情况下,人总为了某种利益而相互掩盖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从理性上去理解它,而不是一味地鄙视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地去改变内心的软弱,最大化地展示人性光辉的一面。

再者,我也对日本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罗生门》有对日本封建王朝支柱的武士阶级的辛辣讽刺,也有对统治阶级的怀疑主义,亦有对下层阶级文化教养匮乏的同情,是一部上乘的日本文化艺术欣赏影片。

最后,再一次感谢成老师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影视素材,也感谢老师一学期来对我的辛勤教诲,让我从中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何放.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浅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5). [2]李志超.黑泽明生平与主要作品年表[J].当代电影,2010,(3).

[3]丁璞.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4]高慧勤.芥川龙之介全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5]叶渭渠.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6]香江波.日本芥川、直木文学奖[J].国外出版瞭望,2003,(3).

[7]蓝泰凯.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2). [8]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9.

[9]王晶.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J].日本研究,1997,(4).

[10]成春有.试论芥川龙之介晚期作品思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

韩国电影史

时代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半岛分裂前的韩国(朝鲜半岛)电影,以及朝鲜半岛分裂后的南韩电影。

1.初创时期 韩国第一次上演电影的年份是1903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电影放映机》)。 1919年,韩国第一次向公众放映韩国本土拍摄的影片——《正义的复仇》,由金陶山执导,是一种所谓的动态戏剧,为的是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 1923年,韩国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出现,由尹白南执导,李月华主演。 古典小说改编的《春香传》(1923)《蔷薇红莲传》(1924)

2.黄金时期 1926年演员兼导演罗云奎摄制了经典影片《阿里郎》。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风云儿》(1926)《金鱼》(1927)《野鼠》(1927)1927年9月,他在韩城创立“罗云奎制片社”并拍摄了《玉女》(1928)《寻找爱情》(1928)《哑巴三龙》等。 在罗云奎及其电影带动下,韩国左翼电影人发起“倾向派”电影运动,以电影为武器与日本殖民者斗争,代表作品包括李圭焕的《无主的渡船》(1932),金幽影的《流浪》(1928)《昏暗的街道》(1928)《火轮》(1929);姜湖的《黑暗之路》(1929)《地下村》(1931)等。 沈熏《东方破晓》(1927)

1.民族启蒙电影 1935年,《春香传》再次搬上银幕。开启了韩国有声电影时代的大门,从此,韩国电影从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度。 同类的电影还包括方汉骏《洒水车》《汉江》(1938)。朴基采的《无情》;尹逢春的《图生路》(1938)以及李应椿的《回归处》(1939)等 2.日本殖民统治顶峰 1940年,朝鲜总督府颁布《朝鲜电影令》,封闭了当时国内10个电影公司,合并成为“朝鲜电影株式会社”,旨在封杀所有韩国电影,将电影成为日军殖民统治的宣传工具,这一时期的电影都是些美化日军的电影,而且大部分采用日本语台词。

好莱坞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轻析《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 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阿甘正传》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故事,通过一条线索阿甘去找珍妮在等车过程中与不同的人交谈述说自己的故事。时间上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穿插方式,很好的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影片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以及阿甘与珍妮的情感路线大致分为:阿甘童年时代与珍妮相遇;阿甘大学经历;阿甘参军的越战经历;阿甘退役创业;事业有成与珍妮第一次生活;珍妮离开,阿甘横越美国;再次与珍妮生活并结婚;珍妮的死亡与小阿甘的成长。同时影片高超的声画组合和剪辑手法混然天成,几乎看不出来剪辑的痕迹。从而以真实的情感描述一个人不平凡的一生,让观众从故事中得到人生启示。影片在蒙太奇使用上不得不说非常精湛,虽然没有史诗大作的恢弘之笔,但堪称精湛。为表现述说这一特点,影片运用了一个相似蒙太奇,以阿甘安装“特殊的鞋”的怪诞表情与故事中小阿甘表情画面相接,从而自然而然的将观众带入剧情。影片中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精确表现出任务不同的思想。在车站等车坐在长椅的阿甘这一画面多次出现,从而始终使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人在回忆过去,并且通过不同听众的反应表现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有一段剪辑十分特别。妈妈带着小阿甘行走在街道上,告诉阿甘说:“你和其他人一样。”而下一个镜头是校领导拿着检查报告,对阿甘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从而造成很大的戏剧效果,这组镜头对反映阿甘母亲对阿甘的爱和不离不弃有很大作用。具有同样戏剧效果的剪辑方法是在珍妮的卧室,阿甘和珍妮都穿得很单薄,母亲在自己家床上时惊异的表情。这个镜头非常有特点,首先剪辑手法高超,运用独到,在故事完全展开前暗示了对阿甘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女人。 在对珍妮两次轻生的画面重复表现上,表现出珍妮矛盾的内心。和丹中尉一样,她们都厌恶生活,同时又畏惧死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 为表现阿甘的内心世界,影片还运用了大量抒情蒙太奇。其中有一组镜头抒情意味很强。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阿甘在雨夜仰望清空,麦浪翻滚的山间公路奔跑,碧浪的湖边奔跑,任何时候阿甘都在思念珍妮,思念珍妮成为阿甘生命的一部分。 影片同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阿甘跑回林间找到奄奄一息的布巴时,布巴的身体在流血,那是的血是鲜红的。阿甘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布巴已经死了,血凝结成了黑色,并且布巴的伤口在腹部,从而阿甘区别于对他其他战友的扛,而是抱着,这都符合常理。美国在5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仍然动荡不安。然后影片就是通过傻阿甘的视角叙述不免和谐平静。然而阿甘叙述说:“我屁股上的伤价值百万,但却一分钱也没有拿到。”从细微之处反映出美国社会保障不健全。在阿甘与珍妮的婚礼上,所有人都坐着,由于丹中尉双腿截肢安上了假肢,所以只有丹中尉是站着的。细节的处理使影片更贴近生活,对传达感情起到很好的铺垫。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影概述 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艺术的起源 三、电影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 一、起始阶段 二、发展时期(1922—1926) 三、危机时期(1927—1931) 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 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 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 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 一、发明之初的分歧 二、电影语言的确立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 五、好莱坞类型电影 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 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 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JSA共同警备区》影片赏析

一支手枪总共只有15枚子弹,但案发现场却出现了射穿身体的第十六枚弹孔,这多出来的却又在案发现场消失的子弹,究竟是何人所发?那明明就在案发现场却想掩盖行踪的第五个人,究竟是谁?同一案发现场,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陈述却截然相反,是谁讲了真话?是谁说了谎?还是当事人双方都在掩盖真相?那真相,究竟是什么? 电影《JSA共同警备区》,一开场让观众从中立国委员瑞士辰警官的视角,对一桩发生在共同警备区JSA的枪击事件进行侦查。然而随着侦查的开始,案件的疑点与矛盾渐渐浮出水面。南方战士斯肖古和北方战士吴中士对案件的回忆有很大的出入,南方战士松希又为何会出现在朝鲜边界的哨岗中。谜底在女主角的努力下最终水落石出。可是,被隐瞒的事实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凶手,却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悲哀故事。 南方战士斯肖古在与部队一起侦查的时候,误踩埋在共同警备区的地雷,在没有同伴支援的无助时刻,幸得北方中士吴敬必救助才得以活命,从此应该敌对的两个人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吴中士和斯肖古以及他们各自的战友乌金、松希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虽然迈出第一步对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异常困难的。他们在夜深,在朝鲜的哨岗里一起喝酒一起谈心一起游戏。然而此时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共同警备区上方,子弹的暴雨随时可能被射向对方的阵地,但是在四个好朋友的眼中,朝鲜边界线上的哨岗俨然成为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感受温暖的天堂。但好景不长,乌金的生日的那天晚上,他们正在互赠礼物分享喜悦的时候,一位北朝鲜政委刚巧进入看到这一幕。五个人愣在当场,当他们意识到面对的不是朋友而是战场上的敌人时,随即拔枪相向。鲜血飞溅得到处都是,转眼之间天堂变地狱。朝鲜军官和乌金在这一枪击事件中死亡。唯一尚且理智的吴中士放斯肖古回去,约定隐瞒真相。松希因为恐惧和内疚跳楼,变成植物人。斯肖古因为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也在影片的结尾饮弹自尽。 虽然在课堂上在卢老师的带领下对爱情,政治,历史等不同类型的韩国电影都有赏析,但韩国政治电影《JSA共同警备区》,这部唯一一部在朝鲜上映的韩国电影,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枪击案,因为它发生在南韩与朝鲜的JSA共同警备区,一个冷战的活化石地带。90年代出生的我,虽然不能完整的复述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但是对于朝鲜和韩国以及各自的支援者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略知一二的。如果你了解历史,你就会知道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微妙,JSA共同警备区是多么敏感。在历史资料中写出,由于长年无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非军事区内林木繁茂,动物活动频繁,甚至有棕熊等大型食肉动物栖息,但近60年来,非军事区内也埋下了数百万颗地雷,作为冷战活化石的这个狭长地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最恐怖的雷场。这恰好与影片中南方战士斯肖古在与部队一起侦查的时候,误踩埋在共同警备区的地雷,在北方战士的救助下才得以重生的情节相呼应。

好莱坞电影分类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以200多部美国经典影片为例,解析好莱坞的11种重要电影类型,帮助你认识电影故事中的构思和设计,以改善你解密与鉴赏好莱坞畅销电影的水平。节奏快、激动人心、充满魁力且简单易懂,这些特质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好莱坞电影畅销全球的原因所在。但《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探讨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国电影另一个重要特征:电影类型。美国电影的制作及国际发行从来不是以单一的娱乐产品形态进行的。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属于一种故事类型,即一个微型电影传统,带有其独特的象征、情节规则、价值观和扮演定型角色的著名影星。此外,对于每一种电影类型,各国观众经过多年的观影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本书作者张晓凌和詹姆斯·季南(James Keenan)夫妇于上世纪50年代分别出生于中国重庆和加拿大魁北克。张晓凌曾作为知青下乡务农,后来从南京大学去加拿大留学。1980年至?986年,她先后获得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和蒙特利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她在属于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的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十五年,是加广中文节目主持人之一(“凌云”)。她发表的其他作品包括法语小说《一个革命者的女儿》、中文自传体小说《枫土情》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译作《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等。 詹姆斯持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学学士和该大学法律系法学士文凭。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奉献大量时间帮助加拿大人更好了解亚

洲,特别呈中国。在8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组织的项目官员到北京工作,曾经面试了去加拿大培训的几百位中国管理人员。在9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商业出版主任,撰写了有关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国际发行的三本详细指南,由加拿大通信集团(Canada Communcation Group)出版发行。此后,他在进行私人股市咨询的同时,通过与妻子张晓凌合办的公司帮助向亚洲推销加拿大和欧洲电影。 两位作者目前定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张晓凌从2007年开始定期回中国讲学,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过多次影视主题的系列讲座。 目录 上册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

不朽传奇之《终结者2》 在世界经典电影赏析课上看过《终结者2》后感触很深。回想起这部片子,本来想找一个简短而又有概括性的语句来形容它,但我发现搜刮遍所有中文词汇都难拼凑出一句可以完整概括它的话。这时才突然想起有人也在网上也征集过“用一句话来形容《终结者2》”,当时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网友说,“在我的 有生之年,可能没有任何一部影片可以超越它!”是的,这也是我的心声,在我这小半辈子里看过的数也数不过来的影片中,唯有这一部是不可超越的!这不仅仅在于影片本身的经典,还在于这部影片是我童年时期看过的最为震撼的一部片子,它对我的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正是它告诉了我什么叫科幻片,什么叫超级大片,什么叫想象力,什么才是纯爷们! 首先,来介绍一下剧情吧。 影片故事发生在《终结者1》(后简称T1)的15年后,我们的小救世主已经长成了一个半大小子。整天除了泡妞和小偷小摸外基本上不干什么好事,完全没有要拯救苍生的觉悟。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没人管吗,这时他妈正在“非正常人类研究所”里被人研究;而他爸......应该干脆还没出生!接着就是那个史上最无敌、最性感的机器人来了,千变万化的液态金属机器人。然后他自然要大开杀戒了,所以我们的美国英雄,阿诺州长就来拯救苍生了。剩下的基本就开打了,除了打还是打!大家自己看吧。总之,这部片子的特点就是没有一分钟空闲,整个影片从头紧张到尾,没有一点累赘,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想要要成为经典,那么它必须有过人之处,而这部影片却可以说是没有不过人之处。以至于我已经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说起了,没办法,让我们从头到尾慢慢说吧,说到哪算哪吧,大家别嫌乱,凑活看吧。 影片开始时的设定与《T1》剧情可以说是完美的衔接,看得出身兼编剧与导演的詹姆斯·卡梅隆是花了很多心思去仔细琢磨的,一点没有漏洞和生硬的安排,完美平滑的衔接让观众可以很畅快的回到终结者的世界中去。接着科幻史上最伟大的点子,还是那个最无敌、最性感的机器人T1000华丽而鬼魅的登场了!这是一个直接到达巅峰的点子,他让一切续集中的升级版机器人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地自容。无论他们自身配备多么强大的镭射武器,或者拥有多么傲人的双峰都将只是徒有其表的摆设,再没有什么机器人能和T1000相提并论了!当然,除了我们的老T800!当时的州长正值巅峰,可以说他的肌肉就是吃饭的本钱,就是 好莱坞票房的保证。为此导演还专门在影片的开头为他安排了一场华丽的肌肉展示秀。州长大人在酒吧里暴打了一群倒霉的皮衣男!这是很不人道地,那帮哥们

经典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经典电影音乐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其与电影画面的关系 任课教师:张振江 学院:__管理学院__ _______ ___________ 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班级:__连锁经营管理122本科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刘礼平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12202040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1月19 日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其与电影画面的关系 摘要: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渲染、烘托氛围,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在电影画面中,有恰如其分的音乐,更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增强剧情的表现力,还有从视觉外的听觉中吸引观众。 。 关键词:烘托,人物情感,剧情。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描绘作用,渲染及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 在电影中的不同时刻会采用不同的背景音乐,这些音乐对于描绘电影片段的感情色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在电影《英雄》中,打击乐是以背景音乐出现的,虽然只是伴奏,但却是贯穿了整部电影。把打击乐融汇到电影中,能充分体现强弱快慢的旋律特征。使电影有了很强的层次感。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使电影的情节此起彼伏,有快有慢。影片采用鼓的敲击乐非常适合剧情的发展,剧情悬念叠起,起起伏伏,让观众的心随之紧张、不安、猜测、担忧。敲击的鼓点时时震撼着人的心灵,使人们时时担心前面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情况,让观众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这就是打击乐为《英雄》烘托气氛达到的最佳效果 说明电影背景时代,更有真实感和历史感 在《活着》这部电影中,背景音乐充分说明了这部影片所处的时代,音乐的时代特征很明显。例如影片的一大特色—皮影戏,在电影中有很多富贵唱皮影戏的片段,而这个音乐作用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说明了时代特征—民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片段,有许多歌唱革命,建设,歌颂毛主席的音乐,这和当时时代特征很相符。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关系 音画对立,在对立中反衬电影主题或情节 总体来说,电影音乐是服务于电影画面的,主要有音画对立和音画同步。音画对立是指音乐和画面情节是不一致反而是相反的。这有点反讽的意味。在电影《美丽人生》中,讲的是的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故事,一对父子被抓进了集中营,父亲骗儿子说是在做游戏。电影中的音乐没有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悲痛深沉,反而是欢快,惹人发笑的。这在轻松的音乐中,反衬出父亲在面对死亡,保护亲人生命时的智慧和勇气,还有大爱,更加显示出纳粹分子的可战胜性。 音画同步,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 音画同步,就是音乐在情感和节奏上和剧情画面一致。也就是正面衬托作用。在电影《狮子王》中,父子俩在静静地仰望满天的繁星。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段对话中运用的是《荣耀大地》这首曲子,这里刚开始的音乐是由弦乐在低音区轻轻的演奏,表现出木法沙对自己与儿子的未来的遥想,希望儿子将来能够继承父业的对话画面。当他们父子俩边谈话边嬉戏时,先前轻柔低沉的音乐突然转到高潮,随后他又快速的滑下,到后面的音乐回归于平缓而抒情,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儿子谆谆教诲之中所折射出来的责任与关爱。

韩国影视剧欣赏

《婚纱》影评 看完电影《婚纱》,泪流满面,最近每个星期都在看一些比较经典的世界名著电影,很久没有这么被感动了,我自认为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向来对煽情的剧目嗤之以鼻。《婚纱》是个意外的发现,而且意外的感受到最近几年没有被打动的亲情。 (一)剧情介绍 韩国电影婚纱,很干净的情节,简单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然后就勾勒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婚纱》影片简单的情节,身患绝症的母亲,懂事的女儿,以及原本因为母亲工作忙而不太和谐的母女关系。韩国电影婚纱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平淡忙碌的单亲家庭中。《婚纱》影片基本上全是母女的场景。《婚纱》影片中甚至连出现的成年男性与女性的个数都屈指可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又一次赢得了无数人的眼泪。那种感觉,让一下回到了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感觉。在如今这样一个对待亲情远没有过去那样沉重和依赖的年代,能够有这样一部电影实属不易。 影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小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宋允儿饰演的女主角高云是一位设计师,当初因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爱情。丈夫患病离世,留下高云一人抚养女儿,后来由于身患绝症,势必先走一步。……剧中的女儿张晓珞由韩国著名童星金香气扮演,对于母亲高云总是忙着工作没空陪她,对母亲充满了不满。对妈妈的突然示好,她也不领情。从一开始的没有妈妈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好的,遇到事情可以找舅舅舅妈,到了最后的只要妈妈活着就好,我可以拖地、做饭,妈妈每天都躺在床上也没有关系。晓珞不算是一个好孩子,经常逃舞蹈课,欺骗妈妈;由于有洁癖,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妈妈曾说过,有两个愿望:一是看到女儿在舞台上表演芭蕾,二是看到女儿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为了让妈妈的这两个愿望实现,晓珞费了很大的心思。重返舞蹈班,跟同学道歉。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为了妈妈,牺牲了这么多。而同样,伟大的母爱亦不能忽视,高云知道自己的时日不长,又怕晓珞知道,坚持不去医院治疗。从没做过饭的她曾彻夜不眠,为了给女儿做野餐。为了给女儿创造回忆,和女儿一块去海边玩,一块过生日。给女儿买任何想要的东西,还给女儿买了一辆可以用到四年级的自行车,在路灯下陪女儿练车。作为设计师的她,煞费苦心,为女儿设计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让人惊叹。 这是一个母亲做给女儿的婚纱,一个频临死亡边缘的母亲做给她年幼女儿的婚纱,一套寄托着无穷母爱和遗憾婚纱。 如果是面对恋人即将离开人世,竭尽所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是个小学生呢?怎么会有这么贴心的女儿,为了妈妈去练习自己不喜欢的芭蕾舞,为了妈妈克服洁癖和同学打成一片,为了妈妈寄卡片给电台,那个幼小的她,在她所有的认知里面,努力做着她认为可以不让她妈妈离开的方法。在沙发上和妈妈睡着午觉看着晓珞做了一个梦醒来害怕妈妈没了,还拿着小手去试探妈妈鼻子的气息时,就那一给小小的举动,一下让我眼泪飙到了极点。在晓珞猜测到妈妈的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向舅妈求证时,恳求舅妈为自己保密,再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关心,照顾着妈妈。这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却能为了妈妈做到这么多。这也让我们明白,无论年代怎么变化,爱是不会迷失的,尤其是亲人之间的爱。就是这样一对母女,让我们感动。

英语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An Analysis to Some Movies Linked With Disaster 英语0805班帅凌08050523 Disaster films based on the human catastrophe caused by the natural disasters. General rendering thrilling disaster, to stimulate the audience's fear, and some performance out of the way to disaster and defeat or avoid the disaster of wisdom, or to promote rescue and other non-rational religion.Their typical features are large casts and multiple plotlines, and focus on the characters' attempts to avert, escape, or cope with the aftermath of the disaster. One major character, several minor characters, and scores of extras typically die before the story is resolved. The disaster film genre revived, briefly, in the mid-1990s—perhaps because new special effects techniques made more spectacular disasters possible. The first film in this new trend was the 1996 Michael Crichton-penned film Twister, followed in the same year by Independence Day merged a science fiction alien invasion plot from the 1950s with disaster film conventions (most notably, from Earthquake). Also in 1997 the epic James Cameron film Titanic was released, which combined the disaster genre in the sinking of the ship and the romance genr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characters. Disaster films have reappeared periodically in the 21st century. In 2003, The Core featured a disaster resulting from the "stalling" of Earth's

好莱坞经典电影解读论文

考试序列号128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的《007》系列电影 课程名称好莱坞经典电影解读 学院计算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郭娜 2010 年10月20日

我的《007》系列电影 好莱坞电影,在我看来,最让人震惊,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007》系列电影。《007》系列电影使我对间谍有了全新的看法——以前在我心中很鄙视那些间谍,认为他们只是个聪明的小偷而已;但自从看了《007》系列电影,由原来的鄙视转变成崇拜,崇拜他们那种无所不能的能力,崇拜他们胆识过人的勇气,崇拜他们多情洒脱的情怀。 截止到2010年,《007》西路电影共22部,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系列风靡全球,历经40多年长盛不衰。无疑,电影的主角是我们熟悉而又崇拜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秘密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是一套小说和系列电影的主角名称。在故事里,他是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特务,代号007,被授权可以干掉任何妨碍行动的人。 他为英国情报局工作。他的经典开场白是: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士·邦德。他既是一个出色的间谍,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他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他的衣服出自最好的裁缝之手,从不起皱。他常驾驶一辆与众不同的跑车(阿斯顿马丁),并配有杀人执照。他有许多的敌人,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有一个欲望,那就是统治整个世界和世界上的所有人。詹姆士·邦德的任务就是要阻止他们的野心。他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杀死敌人。在没有比詹姆士·邦德的故事结局更有戏剧性了。 说到詹姆士·邦德无所不能的能力时,与他所使用的武器密切相关,是科技的力量使这些原本普通的工具变成了战斗的利器。在007系列片中,一只手表可以瞬间变成炸弹、变成照相机;服上一只不起眼的纽扣竟然可以是一台秘密的照相机;一只外表看似很普通的钢笔,但是内置了数码相机、配备了无线发射机,可以把“窥视”到的图片传送给配备了接收机的同伙。一副眼镜可以悄然间让你变成透明人,也可以发射红外线;一部汽车可以转瞬间可以变为透明,可以发射导弹,也可以变为所向披靡的坦克。 影片展现邦德胆识过人的勇气时,更是少不了激烈、火爆的场面。单枪匹马闯入敌人的虎穴,与敌人斗智斗勇;孤军一人进入敌军阵地,完成任务后安全逃离(有几部被抓,后来被政府赎回来)。一人可以对付一大批恐怖分子;一人可以操作各种武器装备,一人可以干掉几架武装直升机……就凭一个可以完成好几个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詹姆士·邦德。 看《007》系列电影,除了看詹姆士·邦德本人的风采,邦女郎也成为邦德片最令人期待的看点之一。007从不掩饰自己的好色,所以《007》系列电影少不了邦德女郎,而且都是香艳性感的大美女——她们是性感的天使,也是及时的救星。她们也许会成为英雄们难过的“美人关”,也许仅仅是最具装饰性的“花瓶”。无论007系列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有一部007系列电影里没有“邦德女郎”。 007影片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电影,它以有型的主角、无数美女、异国风情、名车和新奇武器吸引着人们,所以它的奇迹仍在继续……

经典心里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经典心里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论文《沉默的羔羊》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集惊悚与悬疑于一身的影片,片中阴森、血腥的镜头很多,在令观众不寒而栗的同时,通过残忍暴力的视觉刺激和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开始于一片森林,特工学生克丽丝在其中训练奔跑。这是有人提醒她让她去见她的上司做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丛林代表着人性的潜意识,因为丛林里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接着她跑进一个办公楼,被上司派去和一个杰出但是变态的心理医生汉尼拔会谈。然后进入地下监狱,按照指示去会见那个可怕的人物。第一次深深的感到汉尼拔的可怕是奇顿医生为克丽丝做面见汉尼拔之前的心理辅导时,将他曾经攻击过的护士的照片给他看,并且告诉她汉尼拔在吃护士舌头的时候,脉搏都没有超过过85次/分钟。虽然镜头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照片里的恐怖状态,但是由奇顿医生的叙述,我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恐怖的气息,他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绝对给还没有出场的汉尼拔留下了悬念。当汉尼拔真正出现以后,他又一次让观众感到害怕。他告诉克丽丝:“曾经有个调查员想测试我,我就把他的肝配蚕豆吃了,还有美味的红酒呢~”随即,汉尼拔发出一串嘶嘶的怪声,像是刚刚吃完“美味佳肴”后回味无穷,克丽丝担心地皱起眉头看着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落得同样的下场。当时,两人之间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但观众还是会感到汉尼拔仿佛会从玻璃上那一个个小洞钻出来,来吃他渴望的人体内脏。由此可见,汉尼拔语言的威力巨大,它让观众下意识地按照这一角色所说的内容联想起一系列可怕的画面,观众的想象力推波助澜地增强了自身的恐惧感,使得汉尼拔语言的威慑力倍增。看到这里,我不由的判定汉尼拔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十足的恶魔,他绝对会提出刻薄的条件威胁克丽丝,才会向他伸出援手的。但是,他虽然提出了条件,而且克丽丝也确实不愿意做,但是却不是什么刻薄的条件,而是了解克丽丝,并且帮助她解决自己

韩国文化影视鉴赏课后报告

韩国文化影视鉴赏课后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材控 学号: 姓名:

《七号房的礼物》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父女的故事。父亲李龙九是一个智障患者,女儿艺胜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艺胜喜欢美少女的书包,李龙九想买给她,却发现最后一个被另一个女孩儿买走了那个女孩儿是警察局厅长的孩子。那个女孩儿想告诉龙九哪里能够买到这个书包就带着他走,但是却因为意外,女孩儿摔倒死去,而可怜的龙九就被怀疑成,与其说怀疑,还不如说是被认定是杀人凶手,只因为他为女孩做人工呼吸急救,被看做是其他的事情,也因为,那个孩子是警察厅长的女儿。于是,他被抓走了。艺胜一向等待他,从早到晚,一向坐着,静静地等待,但是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龙久进到牢房,第一件事当然是被打,但是,龙久孩子般纯洁的爱心渐渐感动了这七号牢房的大坏蛋,在一次打斗事件中,龙久救了老大而自己身受重伤,于是就想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父亲的心中唯一牵挂的就是艺胜,于是,他们不惜冒险将艺胜作为礼物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告别之后,女儿艺胜会数上三个数,父亲就会扭转头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吐着舌头,扭着屁股,做着鬼脸,女儿也这样做一次,他们才算正式分别。 龙九最后被判定是死刑,虽然每个人都明白他其实并没有犯错,也想尽办法帮他洗尽冤屈,但是单纯的他相信了厅长的话:只要承认自己犯的错他的女儿才能幸福生活。于是在法庭上,纵然练习了一遍又一遍自己没有犯罪的发言,那一天,他依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一向说着:对不起,对不起那一刻,眼泪真的是不禁留下,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宁愿去承认自己并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想着的一向是自己的女儿,只是期望她能快乐的生活,能茁壮成长。他的世界只有他的女儿,对她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 艺胜给七号房里的裸照画上了衣服,她说怕姐姐冷;艺胜教会了老大识字写字,老大出狱之后还做了牧师;艺胜给龙久带来了力量,给七号房带来了欢笑但是,好景不长,此时被科长发觉,龙久又受到毒打,这时,牢房里发生火灾,科长全力以赴去扑救,却不幸被砸伤,是龙久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全救出了他,至此,科长改变了对龙久的看法,对龙久的案件也产生了怀疑,科长和七号房的人都在帮忙龙久重审此案,但是,龙久竟然因为太爱艺胜,不愿意艺胜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而再次失去重获自由的机会,龙久被判死刑,在龙久临刑前,他们再次把艺胜作为礼物带到了七号房。 你猜到了吗?这份特殊的礼物就是龙久的女儿艺胜,艺胜的到来,让这黑暗冰冷的监牢里,让这七号牢房内阳光满满。 艺胜长大后当上了律师,整个故事是一个插叙,艺胜为已经死去的父亲辩论,一幕幕的回忆充斥着她的脑海。我想,她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种深入骨髓的爱,那是无法代替的。深夜里悄悄找来的,上天的一份大礼物,全世界被白雪覆盖,我们在那么做着梦,即使路途黑暗悲伤难过,天使们也会对我们微笑,在那天空的边缘,我们的歌声,您听得见吗,传达大又温暖的,那份爱,闪亮美丽,都准备好了吧。龙九已经化成了天使守护者艺胜,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看着她为自己洗清冤屈,看着她望着自己,微笑着,想念着自己。 谈谈司法。片中不得不说得益于他本性的善良才在最后洗刷冤屈,如果不是巧合他救了监狱中的老大,救了科长,他怎样能有之后的好运?难道我们以后保证司法的权威和洗刷冤屈要靠运气?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务必从源头解决,从制度上保证。我想韩国的法律总还是要比中国的法律健全点吧,尚有这种事,那中国呢?我们如何保证正常的法律诉求?当民与官相斗,法院所分配的律师会保证公正性?应对总总自己提出的疑问,我也无法解答,毕竟我不是这些专业的,缺乏对此的分析潜力,可我们难道不要去思考吗? 不喜欢被误解,更不喜欢被冤枉,其实这是我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或许无人识别,但我的心每每遇此,都一股心痛流淌。我期望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们能够冷静,不要人云亦云。遇到嫌疑犯,请司法慎重对待。

影视鉴赏 结课论文

《影视鉴赏》结课论文Hpu chang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 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论文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论文 ——《阿甘正传》

[摘要] 电影《阿甘正传》是美国的一部经典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单纯、善良、乐观、执著、并且积极面对现实的生活经历。虽然他的智商只有75,虽然他被称为傻子,但他拥有的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宝贵品质却深刻阐释了善与爱的非凡力量。阿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吃惊的奇迹,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匹敌的成功,这也许是一种必然。 [关键词]《阿甘正传》; 简单;善良;执着;人生观; 一、电影内容简述 阿甘是生活在美国南方一个小镇上智商仅为75的青年,他的妈妈是一位伟大而坚强的母亲,她常常鼓舞阿甘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阿甘在越南战争中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两个挚友——布巴和丹中尉,善跑的天赋不仅挽救了阿甘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战友并因此受到了约翰逊总统授予的荣誉勋章。但是好朋友布巴却牺牲了,丹中尉也被战争夺去了双腿。因战争受伤而修养的阿甘喜欢上了乒乓球,并因球艺精湛而成为乒乓外交的使者来到中国参赛,成为中美建交的历史功臣和见证者。退役后的阿甘为了实现好友布巴临终前的心愿买了一艘捕虾船,将之取名为珍妮,并收获了大笔的财富。然而母亲的去世却让阿甘决心做一名义务割草工,这时珍妮忽然回到了阿甘的身边,但却又在一天凌晨悄然离去。因此阿甘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长跑生涯,在一天感到疲惫重新回到家乡时,他收到了珍妮的来信并见到了他的儿子和身患绝症的珍妮,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最终珍妮还是离世了。故事的结尾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独自坐在椅子上回想沉思。 二、电影内容感悟 阿甘的母亲曾说“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的味道。”每个人的天资不同,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态度不尽相同,生活轨迹也大相径庭,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如今,像阿甘这样简单执着的人又有几个。这种简单的执著让阿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他也只为此踏实、不懈、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完成,新的目标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若轻。

好莱坞电影赏析《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影评 --《好莱坞类型电影赏析》 姓名:赖婷婷学号:1100212117 班级:工管1201班学院:环土学院 高中时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在上这门学修课,看了《钢琴家》后,突然想到了它,于是又看了一遍,相比第一次看时哭的稀里糊涂,第二次尽管也哭了,可是也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有了不同的感受。《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试映落幕之际,全体观众就地起立,含泪鼓掌长达12分钟之久,这也给了我一个充足的理由去认真的欣赏这样一部喜剧的《美丽人生》了! 《美丽人生》是一部意大利著名的电影作品,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纳粹势力日益强大,恐怖氛围笼罩整个意大利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①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并努力赢得了她的芳心。最终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婚后,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在约叔华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

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儿子乔舒亚,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圭多、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最后,乔舒亚母子团聚,儿圭多永远离开了。 相比其他的二战时期电影的过多渲染死亡与血腥,《美丽人生》中有更多的情感。我想从情感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 首先,圭多的爱情。他对多拉一见钟情,并勇敢地去追求,不论路途有多么的崎岖,他始终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最终他做到了,多拉不顾一切的嫁给了他。在集中营时,圭多一刻也没有忘记多拉,与妻子取得联系报平安。 其次,多拉的亲情,父爱。当他们在集中营的时候,圭多一刻也没有忘记呵护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忘记和妻子取得联系。在他心中亲情和爱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后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儿子,由此可见父爱的伟大圭多为了保护自已可爱的孩子,不让他的小约书亚心受创伤,于是父亲仍然貌似开怀。圭多总是骗自已的孩子说,我们在这个集中营的生活,只是暂时的,这只是玩一个挣分的游戏。这是一个挣够了一千分之后,我们就可以赢得一辆坦克车,并且获得人身自由的游戏。小孩子约书亚喜欢玩具坦克车,那是每一个孩子纯真深中的自觉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寄生虫》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8397416.html, 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寄生虫》赏析作者:方舒婷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6期 引言 现实主义电影是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还原生活的精神、物质层面,立足于当代社会中一切真实的故事类型题材。[1]本文以《寄生虫》为例,从人物形 象、表现手法、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四个维度分析,归纳总结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普遍特点。 一、《寄生虫》(又名《寄生上流》):生长在阶层壁垒中的黑色故事 “寄生”,住在地下室的底层家庭;“虫”,生存环境潮湿阴冷。基泰(宋康昊饰)一家如同寄生虫般进入朴社长家工作,他们偶然间发现,别墅里还寄生着另一户家庭。两个底层家庭欲望的争夺和对上流家庭积攒的仇恨,最终在一场盛大的聚会中爆发。 1、饱满的人物形象。本片并没有定义哪一个阶级是绝对的“善”与“恶”、绝对的迫害者或受害者,基泰一家被现实压迫、深受阶级桎梏,生活撂倒;却同样贪图荣华富贵、好吃懒做,想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冲破阶层壁垒。朴社长一家愿意给穷人机会,没有用权利、金钱压迫穷人;但时刻强调穷人不能“越界”,有很深刻地阶级观念,骨子里看不起“有味道”的底层人民。两个对立且饱满的人物形象让影片更具有戏剧张力。 2、寓意深刻的意象。本片中多组意象反复出现,颇具意味。 “石头”,作为礼物被送到基泰家,它带着添财好运的寓意,却也和这个还在担心温饱问题的家庭显得格格不入。暴雨夜,水淹地下室,儿子抱着石头躺在体育馆中,他说是石头跟着他。“石头”成了底层人民打破阶层壁垒的欲望象征,却也最终拖垮了他们。儿子被这块“石头”砸的头破血流,家庭支离破碎。如梦初醒后,将石头放回了大自然。 “楼梯”,是穷人向上爬的工具。楼梯之上,是新鲜的空气、丰盛的美食、舒适的家具,是权利和金钱;楼梯之下,是潮湿的环境、阴暗的角落,看不见天日的苟延残喘。穷人需要爬无数台阶才可以到达富人的地下车库,穷人需要半夜偷偷摸摸爬上楼梯才能呼吸新鲜的空气,穷人奋斗一辈子也没有办法买下别墅,让爸爸正大光明地“走上楼梯”。 “味道”,是穷人无法摆脱的标签。穷人可以洗掉身上的汗味,但洗不掉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味道。女主人嫌弃地打开车窗、朴社长捏鼻子的动作、“坐地铁的人都有这种味道”的言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