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吴德庆 第六版第五章成本利润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
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
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三)重难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
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
绪论、第4章、第八章和第9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难度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
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
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
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
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技巧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
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点。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
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任意删减章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应用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来理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和决策方法。
数学模型和几何图形分析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认真掌握。
管理经济学基本公式

管理经济学基本公式1.利润(P)公式:利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利润的计算方式为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P=TR-TC。
其中,P代表利润,TR代表总收入,TC代表总成本。
利润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其经营是否赢利,并通过比较不同的市场价格和成本情况来制定最佳定价策略。
2.平均成本(AC)公式:平均成本是企业每个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投入成本。
AC=TC/Q。
其中,AC代表平均成本,TC代表总成本,Q代表产品数量。
平均成本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估计其生产效率,并确定最佳产量。
3.边际成本(MC)公式:边际成本是企业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MC=ΔTC/ΔQ。
其中,MC代表边际成本,ΔTC代表总成本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成本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决定是否增加生产量,以及何时停止生产。
4.边际收入(MR)公式:边际收入是企业销售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MR=ΔTR/ΔQ。
其中,MR代表边际收入,ΔTR代表总收入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收入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
5.边际效益(MB)公式:边际效益是企业增加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效益。
MB=ΔTB/ΔQ。
其中,MB代表边际效益,ΔTB代表总效益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效益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决定是否增加生产量,并作出全面比较。
6.需求弹性(ED)公式:需求弹性是描述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ED=(ΔQ/Q)/(ΔP/P)。
其中,ED代表需求弹性,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Q代表产品数量,ΔP代表价格的变化,P代表价格。
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并为定价决策提供参考。
7.生产函数(PF)公式:生产函数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学表达。
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为Q=f(K,L),其中Q代表产品数量,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
生产函数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组合,以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简版)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2018年6月)撰写:朱云鹃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英文译名:Managerial Economics总学时:40学分:3本大纲以国家MBA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安徽大学实际教学和研究情况编写而成。
一、总纲部分1.课程目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一是为管理经济学的学员较为系统地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管理经济学是MBA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教学促使学员能学好其它专业管理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共由十个单元课程组成,每个单元3~6个学时。
大纲中标有“*”号的为选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讲。
2.教学方法采用以学员主动思考、教师系统理论介绍、师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和研讨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将课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方法,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以丰富学员的知识,积累学员的经验,提高实际管理能力。
3.课堂参与出勤、听课、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4.考核形式课堂表现(出勤、研讨与案例分析)占30%左右;卷面考试占70%左右。
5.建议教材吴德庆、马月才等编著,管理经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1)詹姆斯·R·麦圭根、R·查尔斯·莫邪、弗雷得里克·H·B·哈里斯著,李国津译,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原书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2)陈章武.管理经济学(修订版,MBA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3)William Boys,李自杰著.刘伟译.新管理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最新版(4)朱云鹃著.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最新版北师大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5二、单元部分单元一管理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方法1.教学主题(1)管理经济学的内涵(2)经济学基本假设(3)企业的经营目标(4)机会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5)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边际分析法和最优化原理)(6)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2.阅读材料见教材。
第5章成本分析ppt课件

O 2008-2009
TC
A
C TVC
B A’
TFC
Q
MC C’ AC
B’
AVC
AFC
A” Q
管理经济学
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
TFC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 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不变的。 TVC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TVC在A’点前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在A’ 点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TC是一条与TVC形状完全相同的曲线, 只是比TVC高TFC。这是因为TC=TFC+ TVC,TC由二者垂直相加而得到。
2008-2009
管理经济学
第一节 管理决策中 重要的成本概念
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适宜于作决策的成本。
不适宜作决策的成本。
一台机器从帐面上看折旧已经提完,其 残值为零。但实际上这台机器还能使用, 如果出售还可以100元。在决策时,应当 选用什么价格?
2008-2009
管理经济学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 生产资源因用于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 在其他可供替代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 大收入。
2008-2009
管理经济学
贡献分析法分析
如果贡献(增量利润)大于0,说明这一 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接受的;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而且他们的贡 献都是正值,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 的方案。
具体计算见P182--185
2008-2009
管理经济学
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1)是否接受订货(P184) 如果企业面临一笔订货,其价格低于单 位产品的成本,企业要不要订货? 具体分析——企业有无剩余生产能力、新 的订货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销售、订 价是否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等。
管理经济学 打印版

第三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产生于15世纪,17世纪中期开始衰败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
威廉 ·配第(1623—1687),英国
1690年,《政治算术》 英 法、荷 财富
亚当 ·斯密(1723—1790),英国,
1776年,《国富论》 The Wealth of Nations
第二节 企业的性质
一、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
组织起来,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或服 务的经济实体。
二、企业的本质 R. H. Coase ,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 4: 386-405.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 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保持不变,反映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几何曲
线。
Qd = f (p)
例:洗衣机的需求函数为Qd = 165000 - 200 P ,
则需求曲线为
3-1
注意坐标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3.个人需求曲线、行业需求曲线和企业需求曲线 水平加总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 品自身价格变动导致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需求量—价格组合点沿着同一既定的 需求曲线移动。
尔(奥,奥地利学派)、瓦尔拉斯(法,瑞士 洛桑学派),各自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阿·马歇尔,英国,1890年,《经济学原 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完整的架构
四、当代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微观经济学 形成独立体系与发展
管理经济学第1章

*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过程?
.
2
管理 管
经济 理
学
学
经
济
学
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资源的有效配置
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
.
3
管理经济学章节安排
第一章、弹性分析
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
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
第六章、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
的取得都是有成本的;二是指相对于人的需要
和欲望而言,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
10
资源的稀缺性
人欲望的无限性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观点:
德鲁克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有三个目标。
— 取得经济效益,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理利润。
— 使管理工作具有生产组织效率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生
产组织效率是企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再加上充分满足
职工的参与、责任、激励等要求,就能使企业成为帮助
职工成长、发展、不断取得成就的满意环境。
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如果函数
y = f(x)在x0处可导,则在(x0,x0+△x)内
Δ y
的平均变化率是 Δ x
; 在 x = x0 处的瞬时变化
Δy
lim
f (x0) 。在经济学中称达到
率是 Δx
0 Δx
x = x0 前一个单位时 y 的瞬时变化率为边际变
吴德庆管理经济学课件-4

图6—8
49
50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 • 关于利润 从短期看,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但从长期看,经济利润为零,只获正常 利润。 关于产量 从短期看,能调整自己产量,以求利润最大;但从长期看,只有在平均成本曲线最 低点的产量上生产,才最有利。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元,总固定成本为10 000元,产品的原价为3元。现有人 愿按2.5元的价格订货5 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活可干。企业应否承接此订
22
利润 =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 = 2.5×5 000-(2×5 000+10 000)= -7 500(元) 接受订货后的贡献将为 2500 如不接受订货,企业仍然要支出固定成本,即企业利润为 -10 000元。接 受订货后企业 的利润为 -7 500元。两者比较,企业若接受订货可以减少亏损2 500元,这就是利润的 变化量,即贡献,有贡献就应接受订货。
总固定成本(TFC) 和总成本(TC) TC=TFC+TVC, 见图5—4(c)
12
• 边际成本(MC)
MC=ΔTC/ΔQ=ΔTVC/ΔQ
MC=AC时,AC为最低,见图5-4(d) • 成本曲线导源于产量曲线
13
图5—8
四、长期成本曲线
• 长期平均成本(LAC)
1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如果企业能选择最优规模,在各个产量水平上,可能的最 低平均成本(LAC=LTC/Q)。它是许多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为什么需求曲线 在边际收入曲线的下面? 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为何 不同? 因为有垄断力量,销售者 可以把价格定的比边际收 入更高,获得超额利润。 垄断竞争也是如此。
管理学 第六版 第五章 控制

1. 目的性。 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应环境的变化,都是紧紧地围绕组 织的目标进行的。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控制工作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征。 2. 整体性。管理控制的整体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先控制的主体组织全体成员;其次,控制 的对象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等。 3. 动态性。组织则不是静态的,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决定了控制 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 4. 以人为中心。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控制。管理控制应 该成为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工具。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是指导和帮助。
控制是通过监视或监测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和组织环境的变化,保证 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控制与计划是既互相区别,又紧密相连的。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 有依据。但如果只编制计划,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圆满实现。因此, 有人把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看成是一把剪刀的两刃,没有任何一刃,剪刀都无法发挥作用。
《管理学》(第六版)
第一节 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二、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管理控制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与管理控制的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如下图所示,管 理控制通过其“纠偏”功能,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缩小,从而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 同时通过其“调适”功能,积极调整原定标准或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组织对内外运行环 境的适应性。
目录
第一章 管理者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计划 第三章 组织 第四章 领导 第五章 控制 第六章 管理思想与前沿实践
《管理学》(第六版)
第五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与方法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