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说课稿

高一化学说课稿3篇

高一化学说课稿(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

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

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

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

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

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

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

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

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

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

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

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

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

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

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

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

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实验

①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教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晰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②常规实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实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实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知识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③改进实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实验细节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认识,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④探究性实验。

利用ц型管作该实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用先讨论、后评价、再实验的模式。学生对特殊的实验仪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强,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培养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能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

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

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分析其错误原因。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

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⑤进一步改进实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

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成功,对观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这在一般常规实验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观察

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⑥兴趣实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分

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

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单清晰的呈现出来,使抽象

的知识直观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

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① 高压钠灯,美丽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

② 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

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

高一化学说课稿(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

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

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

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

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

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

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

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

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

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分组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钠的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2Na + O2 Δ Na2O2

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

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铝的熔点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为2050℃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

在于空气中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反应现象氧化物的颜色化学方程式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质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加热2Na + O2 Δ Na2O2

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

于空气中

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高一化学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

三节。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

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

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

对化学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

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

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

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

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学习过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但是没有形成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无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类。初三化学教

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比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

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本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

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五对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使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五、说教法

采用"问题引导-深入探究"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系统概念的建立为主线,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并以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等为辅线来充实基本概念;同时加以一定量的应用、练习来巩固、深化和发展概念。

六、说学法

注重指导学生勤于思考、表达完整、学会交流、善于总结、学会比较记忆等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多媒体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①2Mg+O2=2MgO;②H2+CuO=Cu+H2O提问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随意发挥:Mg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uO失去氧发生还

原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

提问③2Na+Cl2=2Na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学生认为不是,事实上这

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点,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

认识,同时也进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提示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新课讲授

通过引导同学分析①②③三个化学反应,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凡是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有

升降。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这间的重新组合,我们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

电子转移密切相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模拟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观看结束后,请同学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提问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

(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逻辑性思维。

同学们总结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在反应中反应

物被氧化或被还原。引出氧化剂、还原剂概念的讲述: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

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还原剂

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整

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巩固与提高

从以下两个题目来巩固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

C.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 SO4+2CO 2↑+2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ClO2是氧化产物

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探究)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① 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② 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③ 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④ 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

并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设计这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展开思考,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小结作业

1. 从得氧、失氧的观点、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电子得失(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5.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为了方便记忆,给出口诀:高失氧,低得还。

八、说板书

板书采用提纲式,清楚明了地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义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

三、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人教版必修2同步精练精析322苯(人教版必修2)

3.2.2苯(人教版必修2) 【典例导悟】 【典例1】(2010·福州高一检测)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变式训练】在确定苯的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曾经有下列 结构:a.和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苯的结构为a,则它与结构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同_____(填字母代号)。 A.一氯代物的种类B.二氯代物的种类 C.与溴水作用D.与氢气作用 (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b分子的结构简式不能表示苯的结构。(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解析】(1)a式结构中6个碳原子是对称的,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和苯一样都只有1种,其二氯代物和苯一样都有3种(如右图)。 a式中只有碳碳单键,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氢气均不能加成,而苯环结构中存在介 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虽然不能与Br2加成,但是可以和氢气 加成。 (2)b式结构中存在一个,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褪色。

答案:(1)D (2)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充分振荡,若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说明b分子中含有,所以其结构简式不能表示苯的结构。 【典例2】(2010·长春高一检测)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有机物一般都难溶于水。(2)含碳量高的烃燃烧时易产生黑烟。 (3)苯环和烯烃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还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自主解答】选A。因苯乙烯为烃,故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错误;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C6H6)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燃烧时现象相同,B正确;因分子中含乙烯基,故能与Br2发生加成,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1 mol苯基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1 mol乙烯基能与 1 mol H2加成,故D正确。【互动探究】(1)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吗? (2)的分子式也为C8H8,它与苯乙烯是什么关系? 提示:(1)苯分子是平面形结构,而乙烯分子也为平面形结构,故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2)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变式训练】苯与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都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易被酸性KMnO4氧化,而苯不能 【解析】选D。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而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发生加成反应,B、C错误;乙烯易被酸性KMnO4氧化而苯不能,D正确。 【学业达标训练】 1.(2010·龙岩高一检测)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最新必修二苯的练习题

精品文档 1. 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静置后溴水层颜色变浅, 是因为发生了 ()是否是化学变化? A. 加成反应 B.萃取作用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2.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的分子式为C 6 H 6,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 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 C. 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3. 能够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 A. 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B.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4. 苯和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都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 .乙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5. 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CCI 4 B.苯和溴苯 6.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溴水区别开来的是: A . C 2 H 4和C 2 H 6 B .乙烯和苯 7. 欲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液溴,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过滤 B.加足量NaOH 溶液,振荡,分液 C.蒸馏 D.加苯并在FeBz 催化下将液溴反应完全 8.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 2发生加成 反应的是:( ) ① CH 3-CH 3 ② CH 2 =CH 2 ③ CH 3-CH 2-CI ④苯分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 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 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 相对分 子质量为( ) A . 78 B . 79 C . 80 D . 81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 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 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 D.苯属于一种烃 13.浓溴水中加入苯中,充分振荡,静置后,溴水层颜色变浅的原因是( ) A.加成反应 B.溶解作用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15.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 C.硝基苯和水 D.汽油和苯 ( ) C . SO 2和 SO 3 D .乙烯和丙烯 9.苯的二溴代物有三种,则苯的四溴代物有( )种。 10.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C.3 D.4

高一化学必修二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 知识点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如:NaCl、MgCl2、K2O、Na2O等;共价化合物如:H2O、CO2、HCl、H2、N2等。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反思 牟伦芬 五月份学校组织了教师岗位大练兵高效课堂展示赛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代表化学组参赛,根据教学进度,我的参赛课题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回想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实施过程,有精彩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下面进行总结。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选了一则“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雄。(打一字)”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时,我安排了学生从观察、实验、查阅三方面去全方位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对于苯的结构,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不要求对结构进行推导,九直接从课本得出苯的结构——凯库勒式。结合之前学习的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去猜测凯库勒式苯可能有哪些性质,并加以验证。这样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确实明白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原则。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实验结果中引起学生的思维矛盾,否定学生原来的所有假设,从而得出苯的真正结构。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机化学的思想将结构和性质联系在一起,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未能做到立足课内,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在本节课中我只注重了笨的知识教授,没有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清单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1-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 污染)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 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 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高中化学优秀课件

2011-2012学年鲁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一.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 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金属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B a(O H)2=Ba2++2OH- Fe2(SO4)3=2Fe3++3SO42-(NH4)2CO3=2NH4++CO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HCO3-?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Fe(OH)3?Fe3++3OH-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 B、乙醇 C、氨水 D、蔗糖 E、HClO F、硫酸氢钠 G、NH3?H2O H、液氯 I、CO2 J、硝酸 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 B、NH3?H2O =NH4++OH- C、NaHCO3=Na++HCO32- 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答案:(1)AFJK;GE;BDI (2)C (3)C (4)BD 小结: 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 HNO3H2SO4 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 盐:NaCl K2SO4KClO3 FeCl3 金属氧化物:CaO Na2O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 H2CO3HClO 弱碱:NH3?H2O H2O

高中化学必修2苯

苯 教学过程 〖引导阅读〗:课本P61 一、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碳元素含量与乙烯和烷烃比较 〖学与问〗:1、按照苯的结构式,你们认为苯可能有哪些成键特点?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成立的? 〖实验探究〗:1、苯与溴水 2、苯与酸性高锰酸钾 〖讨论提升〗:苯的结构简式用哪种形式表示更为合理 〖科学史话〗:阅读课本P63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二、苯的物理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燃烧现象与乙烯、甲烷比较 2、取代反应——与液溴、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 3、加成反应——难发生——与氢气、氯气的加成反应 〖思维拓展〗: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的是 A.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C.苯的对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溶液褪色 D.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 4 解析:如果苯分子中是单双键交替的话,它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且其一溴代物、对位二溴代物、邻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选:D 例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解析: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也不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苯主要是以煤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答案:C 例3、甲烷、乙烯、苯、甲苯四种有机物中具有下列性质的是 (1)不能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纯溴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3)见光能跟氯气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4)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加水生成酒精的是。 解析:不能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纯溴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苯;见光能跟氯气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酒精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2-突破苯分子结构

突破苯分子结构 苯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物,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苯的性质。 一、苯分子结构问题的提出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但相对于烷烃来说,苯分子中的氢原子数目少了许多,因此苯分子中不可能只存在单键,即苯的分子结构应该是既不同于烷烃、也不同于烯烃,换一句话说,苯的分子结构具有特殊性。 二、凯库勒式苯结构模型的提出与遗憾 1.苯的凯库勒式结构 为揭开苯组成上的高度不饱和性与性质上的“反常”性之谜,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并提出了苯的多种结构模型,最后富有想象力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模型(史称凯库勒式):(1)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3) 环内碳碳单键与双键交替出现(可表示为 )。 2.凯库勒式结构的遗憾 从现代有机结构理论角度上看,模型中的单双键交替出现的观点是有缺陷的:一是因为既然存在简单的双键,那么其性质应该与烯烃性质相似;二是其苯环上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应 该有两种(如图:与),但现代技术研究表明,其邻位二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三、苯分子实际结构的确定 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技术手段,科学家们最终揭开了苯分子结构的面纱: (1)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每一个碳原子上连接有一个氢原子,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2) 所有键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3)碳碳键的长度均为1.40×10-10 m (介于C-C 键1.54×10-10 m 和C=C 键1.33×10-10 m 之间),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四、苯结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表示形式的多样性:目前、两种式子是通用的,在手写体中,还会有多 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剀库勒式中有竖式( )写法、卧式( )写法等。 2.苯分子结构的本质特点:无论苯的结构简式用何种形式表示出来,只要我们能抓住苯分子结构的本质特点,即苯分子结构中所有的碳碳键等同,6个碳原子的空间位置是相同的,6个氢原子的空间位置也是相同的,就可以顺利解答与结构相关的问题。 X X X X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就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与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就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CH 4+2O 2 ? ?→ ?点燃CO 2 +2H 2 O; CH 4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 4+Cl 2 ? ?→ ?光照CH 3 Cl+HCl CH 3Cl+Cl 2 ? ?→ ?光照CH 2 Cl 2 + HCl CH 2Cl 2 +Cl 2 ? ?→ ?光照 CHCl 3 + HCl

CHCl 3+Cl 2 ? ?→ ?光照 CCl 4 + HCl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就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就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 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与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她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 2=CH 2 +H 2 O? ?→ ?催化剂CH 3 CH 2 OH (3)加聚反应

2019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4苯 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属于芳香烃的是( ) B[A、C项,为氯代烃,不属于烃,D项,不是苯环。] 2.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甲烷燃烧 B.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C.苯的硝化反应 D.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C[A项,燃烧为氧化反应;B项,苯与氢气反应为加成反应;D项,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3.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43722169】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D[苯虽不具有典型的双键,但仍属于不饱和烃,与H2可以加成。] 4.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与H2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产物环己烷()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相同 C.苯的分子式是C6H6,苯分子中的碳原子远没有饱和,因此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 D.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此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环己烷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类似于烷烃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故环己烷中所有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凯库勒式()不能真正代表苯分子的结构,苯分子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情况,因此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0~60 ℃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2烷烯苯综合习题

必修二甲烷、乙烯、苯综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 1、2008年6月5日是第37个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燃料燃烧时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A、天然气 B、秸秆 C、煤 D、木柴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2H5OH C、Na2CO3 D、CHCl3 3、如图所示,试管中的物质M可能是() A、四氯化碳 B、乙醇 C、已烷 D、溴苯 4、为了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可用在某液体 中浸泡过的硅土来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上述目的。则这种液体可能是() A、水 B、浓盐酸 C、高锰酸钾溶液 D、苯 5、下列有机物中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 A、丙烷 B、苯 C、二氯甲烷 D、硝基苯 6、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不能反映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 B、 C、 D、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水平 C、乙烯和苯均属于不饱和烃 D、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8、下列是四种烷烃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A B C D 9、将甲烷与氯气按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后,得到的有机产物是 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CCl4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10、下列分子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C2H4 B、C4H10 C、CH3Cl D、C3H8 11、120℃时,将气体X在 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并把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A、B两个洗气瓶(如图所 示),若A瓶的质量增加, B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 A、H2 B、CO C、CH4 D、C2H412、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13、下列颜色的变化中,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后黄绿色变浅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14、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丙烯可使溴水褪色 D、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15、欲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液溴,最合适的方法是() A、过滤 B、加苯并在FeBr3催化下将液溴反应完全 C、蒸馏 D、加足量NaOH溶液,振荡,分液 16、120℃时,将0.1 mol某气态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乙烷 B、乙烯 C、丙烷 D、苯 二、填空 17、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来探究苯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填“有”或“无”)毒,使用苯时应注意防护,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2)如图实验①②③中, 分别加入试剂并不断振荡, 静置,均出现分层现象,其 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的 是(填序号)。 (3)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但苯分子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实验是(填序号)。 (4)由上述3个实验可知:苯(填“易”或“难”)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18、(10分)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乙烷都能用来制备氯乙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2)由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3)比较两种方法可知, [填“第(1)”或“第(2)”]种方法得到的产物更纯净。 19、向甲、乙两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 KMnO4和1 mL 浓盐酸,然后迅速塞上胶塞,放在试管 架上,将其置于光线一般的室内,等待 片刻,观察现象。已知KMnO4与浓盐 酸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产生氯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

(溴苯)+ Br 2 FeBr 3 +HBr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3H 2 Ni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同系物

1 2CH 现象: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 ①反应断键情况: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乙醇可以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COOH CH 5CH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 2 mL 中的液体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加碎瓷片(或沸 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②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 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苯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设计[必修]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教材分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节第二课题的内容,是在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苯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以后学习有机化合物提供了范例。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苯的结构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2)了解苯的物理性质,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合理假设、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整理信息、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苯 讲义及习题

苯 [知识梳理] 一、苯 1.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自主思考】 1.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吗? 提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原子仍在原苯环所在平面内,因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2.物理性质 【 2.如何分离苯与水的混合物? 提示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因此苯与水分层,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所

得上层液体即为苯。 3.化学性质 4.苯的发现及用途 (1)法拉第是第一位研究苯的科学家,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确定了苯环的结构。 (2)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二、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芳香族化合物 [效果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 A(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2)一般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 (3)苯与乙烯点燃时现象相同() (4)是芳香族化合物,也是芳香烃() 答案(1)×(2)×(3)×(4)× 2.通常情况下,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这是由于()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苯的分子结构稳定 D.苯是芳香烃 答案 C

3.下列有机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是() 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④CCl4⑤环己烷 A.仅②③④B.仅①⑤ C.仅②③④⑤D.全部都是 答案 B 4.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ACDEFG CDEFG DE 探究一、苯的组成与结构 【合作交流】 1.是同一物质还是同分异构体? 提示以上两种形式都是苯分子的结构简式,它们表示同一物质。 2.苯的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能说明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的形式吗? 提示可以。若苯分子为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则其邻位二氯代物有两种结构: ,若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则其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故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可以证明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的形式。 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吗? 提示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高中化学必修二《苯》教案-新版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 2.知道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用化学用语和文字描述其结构特征; 3.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理解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4.了解苯的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科学精神,体验苯的结构发现之旅。 2.学生通过学习苯的结构、性质、用途的过程,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重点了解了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重新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知识经验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策略 1.以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探究的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 2.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