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论据分析论证教案

如何进行论据分析论证教案
如何进行论据分析论证教案

学会分析议论深刻

——议论文如何进行论据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深入把握论据分析方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方法归纳——课堂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法的学习和练习,克服议论文写作的畏难情绪,写出“以理服人”的好文章,为高考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分析论证,掌握方法,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写作与做美食类比导入

二、目标略语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结论:我们写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加材料,还应该加以分析。

注意,分析论据基本原则: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本节课主题:学会分析,议论深刻。

三、期中考试作文病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林星《傲然处世,不放下》

不放下,是另一种力量的延续。史铁生21岁时腿没了,在那青春激扬的年华里,他曾一度沉默不语,怨恨上天的不公,怨恨命运的不平,甚至想到自杀。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不放下生的希望,不放下写作的渴望,毅然决然的继续写作。即便旧伤复发导致新病生成,只能痛苦的躺在病床上,他仍旧不放下写作。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但他坚持了下来。终于,历经4年岁月,《病隙碎笔》创作出来了,并获得了2004年鲁迅散文奖。他不放下,用写作的力量延续着生的希望。

2、张义琳《懂得放下》

放下是一种智慧。在中国处于战乱之际,鲁迅是一名小小的医者,一名医者又能救活多少人?于是他果断放下医者的身份,毅然决然的写起文章。他以笔为武器,写下一段又一段引人深思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唤醒人们潜在的良知。在放与不放中,他选择了放下,重新开始,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思考:这两个段落作为议论文的论证语段是否合适?为什么?

请两个同学回答

(二)、存在问题

1、只叙不议,以叙代议。不能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说理,升华主旨,文章会没有说服力,很难让人信服。

2、议不得法。根据材料提炼出观点后,要么翻来覆去的重复相同的话语,枯燥无味;要么在事例之后,简单的重复一下论点,苍白无力。

过渡:这两段文字的共同缺陷在于不会说理,或者说理不深入。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掌握分析说理的方法。分析是架起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没有它,论点和论据就不能互相渗透,交融。

四、方法引领

(一)因果分析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文段的作者是如何进行议论分析的?文章的深刻性体现在哪里?

社会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将这句话做大做响的,是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在选手尚且稚嫩的时候将其推向光环万丈的明星路,看起来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出的强势铺垫,但当沉下心来审视这个舞台时,我们却不难发现,事实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我们忘记了。

在许多年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一炮打红的“美少女组合”个个年纪轻轻青春无敌,但今天早已为人淡忘;前几年因“超级女声”而为人所熟知的张含韵现在也仿佛沉进了海底。究其缘由,年少的她们凭一时的光芒而崛起,却无法适应人世险恶,早早走上社会,尚且稚嫩的心无法承受社会压力之重。这样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试问,社会里的我们该早早成名吗?

提醒: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究其缘由”把问题引向深处,指出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人们忘记,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人世险恶”“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样的分析使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连,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2、小结:

因果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是一种探究本质的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领悟: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3、实战演练

(1)例: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

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4、方法归纳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使用技巧: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二)、假设分析法

1、示例:

例1:《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例2:牛顿之所以取得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他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假若他只顾自我地孜孜不倦,将他人的智慧结晶抛诸脑后,那么他又怎能挥洒自己的豪情,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角色转换,能使已酿成的智慧琼浆,如醍醐灌顶,为你乃至世界的未来做好坚实的储备。

(2011年湖南卷《角色转换,翼动未来》

2、小结: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假设论证,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列举或概述事例后提出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观点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其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思路

1、正面事例——反向假设——强调论点

2、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关键:

围绕论点假设,在对比中强调论点。

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的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与叙述殊途同归,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3、实战演练

(1)请运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列事例。观点:谦让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而且也是解决国事问题的良策”。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谦让,后来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了挚友,共保赵国的天下。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以谦让的态度去对待廉颇,而是与廉颇对峙起来,甚至发展到干戈相见,那就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赵国的损失。 (分析) 所以说,谦让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而且也是解决国事问题的良策”。(观点)

(2)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成就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3)示例: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影响(观点)

如果王勃因杜少府的远离就淡薄了友谊,怎会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如果元稹和远方的白居易没有真情,怎会有“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举动?如果王维与董大计较距离的远近,怎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

点拨:

使用假设,反推其事,既新颖,又突出了表达重点。

避免了论据平叙的枯燥,使语言构成排比,整齐有力。

4、方法归纳

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1、正面事例——反向假设——强调论点

2、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在对比中强调论点。

三、分组训练

请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为开头期中考作文片段1《傲然处世,不放下》或片段2《懂得放下》进行合理的修改,使其议论深刻。第一至四组修改片段1,第五至八组修改片段2 四、佳作T型台

展示学生习作,肯定其作文中的亮点。

五、课堂总结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作文,无非就是说话——有条理的说好话。

只要用心,你一定能写好作文。

六、布置作业

例:宽容就是大度,如阳光,似细雨,温暖心灵,润物无声。

面对曾经因为小小纰漏二克扣自己全额工资的德里斯,他不计前嫌,用自己的名字——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其承担银行贷款的担保,这是智者的宽容;面对“大鲨鱼”奥尼尔“要让姚明尝尝我手肘的厉害”的扬言,姚明善意调侃,使美国人另眼相看,这是仁者的宽容。

请用分别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加以修改。

假设推理法:

假如人人都拥有像罗斯福一样对仇家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风范,假如人人都拥有像姚明一样对别人的挑衅一笑而过的宽容气度,那么人与人之间隔阂就会消失,心灵之间就会架起一座座美丽的桥梁,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因果分析法:

正是因为罗斯福和姚明的宽容和豁达,才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成为受人敬仰的伟人,一个成为粉丝众多的球星。

第二课时

一、方法导引

(三)、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示例1: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生命更加宝贵的。

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

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都要高贵。

【分析】两个例子的角度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

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含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历山大帝,都是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好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运用意义分析法,正面的可以分析其闪光点,而对错误的行为则分析其丑陋处,揭示其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世人警醒。

示例2:

行走于心灵,徜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2015安徽卷作文《距离让你我更美》)

【分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意义分析法。作者举林徽因、徐志摩的例子,并没有止于“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而是进一步分析这样做的意义——保持距离,增加美感。

示例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2、小结:

3、实战演练

4、方法归纳

(四)、辨证分析法:分析要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1、示例1: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树的智慧在于变通。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高分数、读好大学。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考高分数、好大学”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确实有些病态了。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树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智者若树,知道变通。(2015湖南卷作文《智者若树》)

【分析】这段文字采用了对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的手法,将许多家长的做法和易中天、王尔德的说法形成对比,揭示了家长的不知变通;在谈到易中天的观点时,作者认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十分辩证,既指出了易中天说法的绝对性,也承认其说法的合理性,使文章十分雄辩。

示例2:

论点:关于“完美”

美有时裹在寒风里,有时悬在绝壁上;有时渗在汗水里,有时凝在鲜血里;有时藏在黑暗中,有时藏在残躯里,完美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谁也不可能轻易得到它。

生活始终以其可能的残酷,雕塑着一个个“完美”的人生:它让张海迪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却给了她一双灵巧的手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它让朱彦夫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却给他一颗不屈的灵魂挑战“极限人生”;它让《红楼梦》“红”遍世界,却让它的作者卖画度日,举家食粥;它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让它的作者遭受酷刑;它夺去贝多芬的听觉,却在他的钢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它让放射性元素透视居里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很快衰老,却让她把诺贝尔奖的桂冠两次戴起;它让迫害和疾病夺起马克思的两双儿女,让他浪迹天涯,却让他把“他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华山壁立千仞,如果按“山”的标准来评判,它不是一座完美的山。然而它的色斧神工的险峻之美展现无遗,并且因此而产生的那个可歌可泣的“劈山救母”的故事,形成了滋养着中华民族善良、刚强、爱心的历史长河。圆明圆断壁残垣,如果按“园”的标准来衡量,它不过是一片废墟。然而它饱受蹂躏的警世之美,震撼寰宇。历史同大自然一样,以它的千疮百孔来演绎着完美的历程——世界需要和平!

2、小结:

3、实战演练

请用“辩证分析法”修改下面这段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当年武松过景阳冈,路遇吊睛白额虎,武松的办法是将虎打死。“武松打虎”给我们的启示是: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到困难一筹莫展,找不出解决的方法,因而逃避、退缩。事实上困难是客观存在的,逃不掉也躲不了。武松能躲吗?要么被老虎吃掉,要么将老虎打死,他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在碰到困难时,切莫采取逃避的方法,而要向武松学习,迎着困难上。当然,要很好地解决困难,关键还在于要找到解决困难的好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这把钥匙,任何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要想扫除这只拦路虎,唯一的选择是消灭它。或力克,或智取,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这把钥匙,开锁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想,也正是有了这只拦路虎,才激起了我们消灭它的勇气,才促使我们去努力寻找消灭它的办法。试想,人类社会不正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

向前推进的吗?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正是在解决一个个生产难题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吗?没有困难,就不会出现解决困难的办法;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只拦路虎倒还是“有功之臣”。

4、方法归纳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五)同类归纳法

1、示例1: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观点句)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阐释句)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材料句)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分析句)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总结句)

示例2:志向是成功人生的大前提。(观点句)没有志向的雄鹰,便只能像麻雀一样在小树间徘徊;没有志向的猛虎,便只能像狐狸一样畏首畏尾;同样,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只能生活在生活的低谷,永远无法发挥能力。(阐释句)岳飞从小便立下报国的大志,爱迪生从十岁起就立志做大发明家,雷峰也把自己终身的目标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上。(材料句)无数事实证明,成大业者,必有其大志。(分析句)有了志气才能在逆境中战胜自我,在顺境时警醒自我。(总结句)

2、小结: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一组相似的典型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也将这种方法称为“点例论证”。列举一组相似的典型论据后,再用归纳法分析他们的相同点,这就是同类归纳法。

3、实战演练:运用同类归纳法分析下列事例:

只有坚持不懈地付出才能走向成功。(观点句)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材料句)

【参考答案】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的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最后才能成功。

4、方法归纳: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思路:归纳共性→ 揭示观点

关键:

①找准多个事例的相似点,即共性,用一句话概括;

②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标志词:“大凡······都······”

(六)对比分析法

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

1、示例1:学会变通(论点)

伯夷不知变通,拒食周粟,落得个饿死首阳的下场;韩信知道变通,甘受胯下之辱,终于成帅封侯。清政府不知变通,闭关自守,最终丧权辱国;新中国的领导人知道变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终于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故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示例2: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论“从谏如流”》片段)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

的重要性。

2、小结:

3、实战演练:

(1)请用对比分析法续写相关论证文字.

好的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参考答案】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下面的材料。

【论点: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材料:德国人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

日本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

【参考答案】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德意志民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点题)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再次点题)

(3)练习:坚守高洁

屈原坚守高洁理想,至死不悔,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变节屈志,虽文采飞扬却遭人唾弃;朱自清坚守民族气节,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亲附日寇,落千古骂名……只有坚守高洁,才能名扬青史。

点拨:运用事例对比叙述,可使事物的优劣善恶分明,鲜明地突出论点。

运用到论据的叙述中,也可以使语言整齐有序,增强语势。

写作时,可一正一反,也可先正后反。

(七)其他说理技巧

1、类比说理

示例1:相信自己的价值(论点)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类比)我们不可能都成为伟人,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观点)

练习:知足常乐(论点)

溪流欢乐的歌

鸟儿自由翱翔

花儿绽放笑脸

溪流知道满足,一路上才留下潺潺的欢歌;鸟儿知道满足,天空中才能够自由翱翔;花儿知道满足,阳光下才绽放出多彩的笑脸。我们每个人知道满足,生活中才能减少烦恼,感受欢乐。

点拨:类比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类比推理既可以形象生动的引出要论证的问题,又可以增强语势,增加文采。

此法用在议论文的开头更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2、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释,通过正反分析,证明论点的确凿。运用这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概念入手,也可用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

示例1: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由于适用场合的不同,一尺有不够长的时候,一寸却有多余的时候.这个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3、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示例1:一代伟人毛泽东心忧天下,十五六岁就树立了改造中国的志愿;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明确目标.他们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不断进取,自强不息,为国争光,为人类作出贡献.

4、反问强化

示例:解救善良(论点)

我们可以轻松而温馨地品味母亲冲沏的一杯热茶,难道却要谢绝列车上坐在身边的路友的一杯香茗?我们可以轻易地相信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调侃,难道却要怀疑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忠告?我们可以将剩饭剩菜毫不犹豫的倒掉,难道却要拒绝乞讨者哀求的眼神?

我们怎能因为花园中有几栋杂草而放弃了整个花园,眼睁睁看着美艳的花朵因缺水而枯萎?我们怎能为了害怕被骗就关闭了自己的心灵,冷眼面对渴求帮助的人?解冻冰封的善良吧,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馨。

练习:呼唤善良

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紧紧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学生。李剑英在生死攸关的十六秒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落的田野。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前往郴州参与救灾。

答案:当地震来临,谭千秋用双臂紧紧护住课桌下的学生时,难道你还怀疑善良?当李剑英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庄的田野时,难道你能否定善良?当郴州遭受雪灾,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去支援素不相识的人们时,难道你却拒绝善良?

点拨:将论据以反问的形式叙述出来,发人深思,使结论不容置疑。

连续的反问,增强了语气,构成排比,富有文采。

5、判断强调

示例:讲诚信

诚信不是被东郭先生所救,反过来又要吃掉东郭先生的那头狼的恩将仇报;诚信更不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荒唐行径。诚信是季布的“千金一诺”;诚信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是王充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孔子所持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结:1、以上几种技法,通过训练要做到习惯成自然,这样才可以与内容表达浑然一体。

2、通常情况下,这几种技法综合运用起来,表达效果更好。

3、文无定法,不要死板硬套。形式始终应该服务于内容.

4、上述几种技法不是唯一,在此基础上,有很多同学在不经意间的创造性运用,会更加精彩。

5、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只要注意积累优美句段,熏陶渐染,定会升华出灿烂夺目的语句。

二、课堂总结: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要领:原因结果紧相连,假设分析思路清,意义分析不可忘,辨证分析道理明。

三、布置作业:

1.下面是某考生作文的观点和材料,请根据后面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材料:“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材料丰富,视野开阔,但就是单纯的“论点+材料”,没有论证力,无法论证观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请在省略号处为之加上一段“合适的分析”,使其论证严谨有力。

【写作参考,因果分析法同类归纳法】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

富呢?

2、诚信无价(论点)

1、商鞅为取信于民,宣布谁将南门的一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赐他五十金,最后兑现承诺。

2、曾参的妻子为了不让小儿子随曾参上集市,就哄骗他说曾参回来后杀猪吃,曾子回来后居然真的杀了猪。

3、古代尾生与恋人约定在桥下相会,结果过了约定时间恋人不到,尾生坚守信诺不离开,突发洪水被淹死

示例:诚信是商鞅将五十金赏赐于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的人;诚信是曾参因为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养的猪杀掉;诚信是尾生因为与恋人的约定而坚守在桥下,最终被大水淹没。

如果不守诚信,商鞅怎会将五十金赏赐于敢于将木头扛到北门的人?如果不守诚信,曾参怎会因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的猪杀掉?如果不守诚信,尾声怎会因与恋人的一个约定而活活被淹死在桥下?

3、还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它写的是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这个事例如果用来论证“闻过则怒的做法不可取”的观点,我们该怎样去议论分析呢?提示:我们发现事情的结果----猪八戒打碎了镜子,已经告诉我们了,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对的。为什么这种做法不对呢,我们就要去剖析猪八戒打碎镜子的原因及其应该有的正确的做法。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搭建说理的桥梁。

答案示例: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实的照出了自己的丑陋,而这恰恰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愤怒的抡起了钉耙。这种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并且,猪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或者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相貌上的不足。

4:观点: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5、请选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评析事例。

[论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

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答案示例: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假设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