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粒子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2.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

B.30

C.55

D.80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为混合物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7.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8.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37,n=1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B.“Cu”可以表示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D.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二、积累运用(共39分)

11.(3分)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

12.(6分)(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

①Cl,。

②2Fe;n S。

(2)上述符号中,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13.(6分)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2)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4.(8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E

(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15.(8分)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

(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电子;

(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粒子结构的异同:相同之处:,不同之

处:。

16.(8分)(2020天津中考节选)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填数字)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填字母)。

三、情景分析(共19分)

17.(8分)居里夫人因提炼出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已知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常温下,镭是一种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为6.0 g·cm-3,熔点为700 ℃,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和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

(1)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从上述叙述中找出镭的一点物理性质:;

(3)已知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6,镭的元素符号为Ra,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用小方格表示的形式为;

(4)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18.(11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

②“11”指的是。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四、实验探究(12分)

19.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①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②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入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答案:

1.D

2.A

3.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只有一种粒子水分子,也就是只有一种反应物,反应后有两种粒子氧分子和氢分子,也就是有两种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项错误。

4.C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只有C符合要求。

5.B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中含有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

6.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B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就带上了电荷,形成离子,故D正确。

7.B

8.C铷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7,则m=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37=2+8+18+8+n,n=1,A 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B正确;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错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D正确。

9.D

10.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代表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A正确;当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且电子越少越易失去,镁原子的结构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B正确;C项中的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是硫原子的结构而不是硫离子,错误;元素周期表结尾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都具有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

11.答案(1)汞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钠离子和氯离子

12.答案(1)①氯元素1个氯原子②2个铁原子n个硫原子(2)Cl2Fe、n S

13.答案(1)(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

(2)

14.解析(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2)从图中看出,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元素符号为Ca;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只有A不正确。

答案(1)BC CD C(2)A

15.解析(1)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3)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在此变化过程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变,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也不变,但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1)三

(2)得到

(3)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相同,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6.解析本题考查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1)氢气为宏观的物质,它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2)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B正确;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C错误。(3)①元素的种类由该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图中5种粒子的质子数有4种,所以共有4种元素;②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E。

答案(1)氢分子(2)B(3)①4②E

17.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有用信息。(1)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88。(2)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3)在元素周期表每个小方格中,元素名称位于中间,其左上方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右上方为元素符号,正下方为其相对原子质量。(4)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解答。

答案(1)88

(2)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为6.0 g·cm-3,熔点为700 ℃(任答一点即可)

(4)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

18.答案(1)①8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合理即可)

③Na+

(2)①BC②分子种类(合理即可)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合理即可)

19.解析(1)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 的钢瓶中。(2)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②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且颜色均匀,说明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图3是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是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有:操作简单和闻不到刺激性气味、更环保。

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2)①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③操作简单,更环保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课题3 元素 5分钟训练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 2.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 ○11○12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 答案:(1)⑥⑦⑨○11(2)①②③④⑤⑧⑩○12(3)③⑤⑧○12(4)③⑧○12(5)⑩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 共157页 附答案)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157页附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答案: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生成了其他物质 (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4)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1.什么是化学 (1)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作用 ①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如半导体、超导体和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②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辨误区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及其运动。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物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体积,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桌子是一个物体,而制作桌子的材料是物质。物质抽象,物体具体,物体的种类远远多于物质的种类。同一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 【例1】(山东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 ...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取方法,但物质的运动状态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而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A 2.化学发展史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可分为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三个阶段。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和强大。 ②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课题3元素 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元素均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元素符号 B.原子序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Na 23.00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D.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7.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8.★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9.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综合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Na 23 S 32Cl 35.5Ca 40 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2.我国成功发送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其重要部件太阳能帆板使用的高纯硅制备原理是2H2+SiCl4 Si+4HCl。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4.(2020福建中考)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 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 5.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从守恒观点看: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 7.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每100 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 mg时即为醉酒(血液的pH约为7.4)。关于醉酒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血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80% B.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为80 C.该血液是酒精的饱和溶液 D.该血液显碱性 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KNO3溶液 D.酚酞溶液 9.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0.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第三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2.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A.钙离子B.钙原子C.钙元素D.钙单质4.“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硒B.硅C.铝D.锡 5.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②代表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6.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食盐B.水C.金刚石D.空气 7.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山东舰”在建造时用到了大量钛合金,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26 C.48 D.70 8.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10.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A.B.C.D. 11.“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钠 2.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 ...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x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盐酸、硫酸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一二者溶液中都含有H+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原子形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不变 C.固体氯化钠中不存在Na+和Clˉ D.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氦气 D.锌 6.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B. C. D. 7.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8.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226 B.88 C.138 D.31 9.缺少下列元素易得侏儒症的是 A.Ca B.Fe C.Zn D.I 10.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A.B. C.D. 11.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从宏观到微观,下列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B.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气体和固体相比较,气体很容易被压缩,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粒子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2.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 B.30 C.55 D.80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为混合物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7.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8.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37,n=1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B.“Cu”可以表示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D.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二、积累运用(共39分) 11.(3分)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 12.(6分)(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 ①Cl,。 ②2Fe;n S。 (2)上述符号中,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一、知识管理 1.元素 概念:具有相同(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布: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 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的数目相关。 点拨: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注意:(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元素是从宏观上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一般用“某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来描述。(2)分子、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之分又有数量之别,分子、原子是从微观上对物质构成的描述。 2.元素符号 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写;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字母区别,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 意义:(1)宏观:表示;(2)微观:表示。 注意: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2个氢原子。 二、基础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泰安中考)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Fe B.Al C.Si D.O 4.(盐城中考)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185 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5.(锦州中考)“2N”表示的意义是() A.氮离子 B.2个氮原子 C.氮气 D.氮元素 6.(上海中考)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A.Al B.Ag C.Mg D.Hg 7.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黄金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 8.如图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写出前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2)地壳中的元素(除“其他”外)属于金属的有种,属于非金属的有种。 三、中档题 9.(莱芜中考)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0.(湘西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水是由氢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 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1.(泰安中考)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13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化学式与化合价(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1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 3 ③SO 2 ④Cu +2 O ⑤Mg 2+ ⑥2OH - ⑦H 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2.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3.高氯酸(HClO 4)是种酸性和氧化性都较强的酸,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价 B.+7价 C.+5价 D.+1价 4.如图所示的电动磨牙器能有效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牙垢,磨牙器磨头采用50%橡胶和50%的金刚砂(主要成分为碳化硅)特制而成。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价,硅元素显+4价,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 电动磨牙器 A.SiC B.Si 2C 3 C.Si 3C 2 D.SiC 2 5.亚硒酸钠(Na 2SeO 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5价 6.★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 2+中的“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2CO 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C.Mg CO 3-2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 中的“2”表示2个氧元素 7.对下面符号或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Fe 2+、Fe 3+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 B.NO 2、N 2O 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种化合物 C.NH 4NO 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5价 D. 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一元素 8.(1)如图表示了化学式H 2O 的两种意义,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你还从水的化学式中获得哪些信息: c.表示 ; d.表示 。 (2)①H 、②H 2、③2H 2三种符号中通常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填序号)。 9.下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2)写出氯化锌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 (3)该氯化锌溶液中含有水,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图中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 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数字序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 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 2.如图是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镱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镱元素的元素符号是YB C.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1 D.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 3.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热水中瓶内气体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数目增多 4.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微粒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 和。例如用13 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37 17 Cl和35 17 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属于同种元素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C.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D.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的质量 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相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7.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下图是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B.镓属于金属元素 C.图中m的值为3D.氮与镓的化学性质相似 8.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 X、N Y、N Z。已知X粒子的质量最小,关于此离子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A.若为阳离子,且N Y>N X=N Z,则Z为质子 B.若为阳离子,且N Y>N X=N Z,则Z为电子 C.若为阴离子,且N X=N Y>N Z,则Z为质子 D.若为阴离子,且N X>N Y=N Z,则Z为电子 9.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Word版附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 4.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氧化铜 C.空气 D.二氧化碳

6.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 7.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9.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0.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目 C. 原子种类 D. 原子数目 11. 下列微观图中的表示混合物的是〔 A ①②③④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③ D. ③④ 12.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13.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 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粒有大小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D.微粒不运动 2.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B.氧离子 C.氧气D.氧元素 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气体可以压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可变 C.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核外电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中子数为() A.122 B.92 C.214 D.306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6.【2021·安徽】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N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7.【2021·自贡】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B.医用酒精 C.水泥砂浆D.冰水混合物 8.【原创】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联合研究组研制出一种镓基液态金属人工肌肉,为开发基于低功率驱动器的机器人系统铺平了道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的原子质量为69.72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D.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 9.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大部分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少部分α粒子有偏转,极少数α粒子有较大偏转,乃至被弹回。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是因为金原子核非常小 B.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 C.部分α粒子有偏转是因为α粒子带负电 D.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质量远比α粒子质量大 10.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被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带正电荷 C.一个“四中子”的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B.物质简单分类 C.原子结构D.元素、原子、离子关系 2、疫情期间,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了 A.分子数目变大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反应生成新物质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B.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5、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KOH B.HCl C.NO2D.SO2 6、铁是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其构成粒子是 A.铁原子B.铁元素C.铁分子D.铁离子 7、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磷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每个磷原子中有16个中子 8、搭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手机,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精准导航,其中高精度铷原子钟起了重要作用。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B.铷的元素符号为Rb C.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Ni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2、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火星车的供配电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锂元素的某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锂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锂的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C.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3、铝的元素符号是 A.AL B.Cl C.Al D.CL 4、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C.元素符号是Ni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6、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翻译为“矽(Xi)”。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7、“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在不断运动 8、按如图进行实验。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能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由原子构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 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 解析:D 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 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 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 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 解析:D 【分析】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与铵根离子(+4N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 A .+Na B .-OH C .2H O D .LiF A 解析:A + 4NH 中N 原子的质子数为7,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4NH 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 .+Na 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 B .-OH 中O 质子数为8,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OH 质子数是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 C .2H O 中O 质子数为8,H 的质子数为1,所以2H O 质子数=12+8=10 ,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0,不符合题意; D .LiF 中Li 质子数为3,F 的质子数为9 ,所以LiF 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镁、锰、锌 B .铝、银、汞 C .氖、钠、硅 D .氯、钙、铜D 解析:D A 、镁、锰、锌元素符号分别为Mg 、Mn 、Zn ,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不完全相同,A 错误。 B 、铝、银、汞元素符号分别为Al 、Ag 、Hg ,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不完全相同,B 错误。 C 、氖、钠、硅元素符号分别为Ne 、Na 、Si ,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不完全相同,C 错误。 D 、氯、钙、铜元素符号分别为Cl 、Ca 、Cu ,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D 正确。 故选:D 。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B .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3.2 原子的结构-章节测试习题(14)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在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 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D.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的形成。 【解答】A、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不符合题意;B、在冰中,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符合题意;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只是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原子核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题】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又含有分子的一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黄铜(铜锌合金) C. 硫酸铜 D. 葡萄糖溶液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以及水分子,A正确。B、黄铜中含有铜原子和锌原子,不含离子和分子,B错。C、硫酸铜中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错。D、葡糖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不含离子,D错。故选A。 3.【答题】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解答】A为阴离子,B、C为原子,D为阳离子.故选A。 4.【答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章节测试习题(14)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某同学在学习分子有关性质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200mL的水与100mL的乙醇混合;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请你根据所学分子的有关知识,预测、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混合后的溶液中,下列关系成立的是(m-液体的质量、V-液体的体积、ρ-液体的密度):______(填序号)。 ①混合后溶液的质量:m混=m水+m乙醇; ②混合后溶液的体积:V混=V水+V乙醇; ③混合后的密度:ρ混=(ρ水+ρ乙醇)。 (2)取用乙醇时,闻到乙醇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_。实验中______的现象也可证明分子的这种性质。 【答案】①;在不断地运动;红墨水向水中四处扩散 【分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当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质量不变、密度会增大; (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说明这一基本特征。

【解答】(1)乙醇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它们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把它们混合时两种分子会相互穿插渗透,导致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但总质量不变,由公式m=ρv可知,混合后的密度要比任一成分的密度都大,而不是二者的密度平均值。故答案为:①。 (2)乙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我们能闻到这种气味,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中红墨水会向水中扩散的现象也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答案为:在不断地运动;红墨水向水中四处扩散。 2.【答题】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__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__。 【答案】水分子;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水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解答】(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2)1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 3.【答题】学习化学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发现许多特殊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中我们遇到有许多“1+1≠2”的事例,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面表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