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①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基本,本书所讲);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

2.技术经济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求如何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机制,为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树立经济观点,建立经济意识,掌握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经济分析为经济决策服务)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未来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必须做到

①正确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②要会作预测工作(对任何决策来说,预测都是关键问题,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化决策的重要工具);③要学会拟定多种替代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④要善于把定性分析(传统、经验型决策)和定量分析(科学化)结合起来。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

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这种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成为现金流量。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2.投资

狭义的投资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的借款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

①建设投资

的构成的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项目筹建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除应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者

外,均应计入开办费,视为递延资产。)

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存货——

②流动资产

的构成短期投资

3.费用和成本

①按经济用途和核算层次: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工资(直接对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人员的工资)

制造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生产成本费、修理费等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

及福利费、折旧费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其工资及福利、

折旧修理、差旅等

财务费用——筹集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利息净支出、银行手续费等

②按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和表现形态(9种——技术经济分析常用):

外购材料(主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修理费;其他费用。

③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

年限平均法:

折旧率法:

工作量法:

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

会计中的生产经营成本与期间费用含有固定资产折旧费与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在作现金流量分析时,折旧费与摊销费既不属于现金流出,也不属于现金流入。

④经营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与摊销费-借款利息支出。折旧与摊销既不属于现金流出也不属于现金流入,我们已将投资当作支出,若再将折旧作为支出,就重复计算了费用;借款利息是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出,但在评价工业项目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时,并不考虑资金来源问题,也不将借款利息计入现金流量。

沉没成本——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当前决策多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能带来的收益,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机会成本——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收益。在其所放弃的机会中最佳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就是将这种资源置于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沉没成本不会在现金流量中出现,机会成本则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现金流量。

4.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

①销售收入=商品销售量×商品单价,是现金流入的重要项目。

②利润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税金及附加=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税后利润=销售利润-所得税。

税后利润按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弥补亏损/转增资本金;3.提取公益金: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

③税金

流转税类:增值税(价外税,不进入成本费用,也不进入销售费用,一般为17%)、消费税(价内税,与增值税交叉收取)、营业税;

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一般为3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类: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计入建设项目总投资,最终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城乡维护建设

税。

其中,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进口原材料和备品备件的关税,可计入成本费用。

5.资金的时间价值

取决于①投资收益率②通货膨胀因素③风险因素。

①单利与复利:单利计息指仅用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生利息,如我国国库券的利息;复利指利滚利,如

商业银行的贷款。技术经济分析一般采用复利。复利计息又分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一般采用间断复利。

②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每一计息周期的利率×每年的计息周期数,若按单利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一致;但若按复利计算,名义利率(r)与实际利率(i)的换算公式为:

当m=1时,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当m>1时,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当m ∞时,即按连续复利计算时,i与r的关系为:

6.现金流量图

①横轴是时间轴,等分为若干间隔,每一间隔代表一个时间单位,通常是“年”;②垂直线代表流入或流出系

统的现金流量,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向上表示现金流入;③垂直线的长度根据现金流量的大小按比例画出;

④需注明每一笔现金流量的金额。

7.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第三章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

1.静态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技术经济数据不完备和不精确的项目初选阶段)

①投资回收期(Pay Back Period):T P——广泛用作项目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缺点:没有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舍弃了回收期之后的收入和支出,故不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真实收益。

优点:简单易用;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的经济性,而且反映项目的风险大小(最重要)。

②投资收益率

全部投资收益率=(年利润+折旧与摊销+利息支出)/ 全部投资额

权益投资收益率=(年利润+折旧与摊销)/ 权益投资额

投资利税率=(年利润+税金)/ 全部投资额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 权益投资额

缺点: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舍弃了项目建设期、寿命期等众多经济数据,一般仅用于技术经济数据尚不完整的项目初步研究阶段。

2.动态评价指标(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更全面,更科学)

①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考察项目寿命期内每年发生的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同一时点(通常是期初)的现值累加值就是净现值。

净现值函数——NPV与折现率i之间的函数关系。

NPV对i的敏感性问题——同一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随折现率i的增大而减小,故i0定的越高,能被接受的方案越少。随着投资限额的减少,为了减少被选取的方案数,应当提高基准折现率。但各方案NPV对i0的敏感性不同,按净现值准则选取项目不一定会遵循原有的项目排列顺序。

净现值指数(Net Present Value Index):NPVI——弥补NPV不直接反映资金的利用效率的不足,作为净现值的辅助指标。

净现值指标的经济合理性——企业的投资项目经济效果评价要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可接受;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组合)最优。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同等风险条件下净盈利的最大化,而NPV就是反映这种净盈利的指标。

NPV=NB P-K P,NB P为各年净收入的现值之和,K P为项目投资现值。NB P可以看作是K P的函数。对NPV求导,当dNPV / dK P=0时,NPV最大,此时dNB P=dK P,即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实现的利润最大(边际原理),此时的K P即为最佳投资规模(规模经济)。

NPVI=(NB P-K P)/ K P,NPVI最大时,dNB P / dK P=NB P / K P,此时的投资规模小于最佳投资规模,对应的净现值也小于最大净现值。

结论——比选时应采用NPV最大准则。若采用NPVI最大准则对投资额不等的方案进行比选,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NPVI最大准则有利于投资规模偏小的项目,NPVI指标仅适用于投资额相近的方案的比选。

②净年值(Net Annual Value):NA V——与NPV是等效评价指标,但信息的含义不同。

NA V=NPV(A / P , i0 , n)

③费用现值与费用年值:当各方案产出价值相同,或都能满足需要、但产出效益难以用价值形态计量时。

PC(Present Operating Cost)与AC(Annual Operating Cost)是等效评价指标,但含义不同。费用现值或费用年值最小的方案为优。

④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反映了投资的使用效率。

IRR≥i0则可以接受,IRR<i0则不可接受。通常用试算内插法求解。

假定:项目寿命期内所获的净收益全部可用于再投资,再投资的收益率等于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IRR的经济含义——(表达一)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按利率i=IRR计算,如终存在未能收回的投资,而在寿命结束时,投资恰好被完全收回。即在项目寿命期内,项目始终处于偿付未被收回的投资的状况,其偿付能力完全取决于项目内部,故为“内部收益率”。

——(表达二)它是项目寿命期内没有回收的投资的盈利率。它不仅受项目初始投资规模的影响,而且受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净收益大小的影响。

IRR的唯一性——(常规项目)净现金流序列符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为常规项目,大部分投资项目都是常规项目。只要其累积净现金流量大于零,IRR就有唯一的正数解。

——(非常规项目)净现金流序列符号变化多次的项目为非常规项目。只要IRR方程存在多个正根,则项目无IRR,不可用此指标评价;若IRR方程只有一个正根,则这个根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⑤外部收益率(External Rate of Return):ERR——对IRR的一种修正,使用不普遍,多用于非常规项目。

ERR≥i0则可以接受,ERR<i0则不可接受。

假定:项目寿命期内所获的净收益全部可用于再投资,再投资的收益率等于基准折现率。

⑥动态投资回收期:T P*——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其余特征与T P一致,仅用于辅助性评价。

3.对基准折现率的讨论:i0(取决于资金来源的构成、未来的投资机会、项目风险、通货膨胀等)

①资金成本(Cost of Capital):使用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代价,通常指单位资金成本,用百分数表示。

投资活动的三种资金来源——

借贷资金——通过负债形式取得。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

新增权益资本——通过扩大资本金筹集。如接纳新的投资合伙人、增发股票、按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

再投资资金——为以后的发展从内部筹措的资金。如保留盈余、过剩资产出售所得资金、提取的折旧费和摊销费、会计制定规定的用于企业再投资的其他资金。

借贷资金成本——利息可用所得税税前利润支付。

权益资本成本——股本资金:优先股相对稳定,支付股息需要用所得税税后利润,其税后实际

资金成本=股息/资金总额。普通股收入不确定,其资金成本应当成是股东期望的最低收益成本率,期望收益率由股票价格、预计的每股红利、公司风险状况等决定。

——再投资资金:也是权益资本的一部分…………………不存在实际成本,但要考虑机会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所有各种来源资金的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即为全部资金的综合成本。

②最低希望收益率(Minimum Attractive Rate of Return):MARR——最普遍作为基准折现率

确定方法四步骤——(1)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借贷资金的资金成本,不低于全部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不低于投资的机会成本;(2)根据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确定,对于风险大的项目MARR要相应提高,即MARR=max{借贷资金成本,全部资金加权平均成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风险补偿系数,风险大的取较高

的风险补偿系数;(3)要考虑通货膨胀率,通常银行贷款利率、债券利率和股东期望的MARR中已经包含了对通胀的考虑;(4)对于某些有战略意义的投资活动,有时应取较低的(甚至低于资金成本的)MARR。

MARR的经济意义——等于被拒绝的投资机会中最佳投资机会的盈利率。

③截止收益率(Cut Off Rate of Return):资金供需平衡时的收益率,当新增投资带来的收益仅能补偿其资金成本时的收益率。

一般情况下,随投资规模的扩大,筹资成本会越来越高,将资金优先投资于收益率高的项目,则随投资规模扩大,新增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会越来越低。

当最后一个投资项目的IRR=截止收益率时,企业获得的净收益总额最大。

截止收益率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难实现)——(1)企业明确全部的投资机会,能正确估算所有备选投资方案的IRR,并将不同项目的收益率调整到同一风险水平上;(2)企业可筹到足够的资金,并能正确估算出不同来源资金的资金成本。

④基准折现率的确定

原则——(1)从具体项目投资决策的角度,i0应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计;(2)从企业投资计划的整体优化的角度,i0应有助于作出使企业全部投资净收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

结论——MARR主要体现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计;截止收益率则主要体现投资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由于截止收益率的确定条件很难满足,通常以MARR作为基准折现率。实践中常用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或企业历史投资收益率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严格说,其作为基准折现率是不适当的。

4.评价指标小结

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是最常用的项目评价指标。

效率型——ERR、IRR、NPVI、投资收益率

价值型——NPV(NA V)、PC(AC)

兼顾经济性与风险性——静态与动态投资回收期T P、T P*

5.独立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

可用NPV≥0、NA V≥0、IRR≥i0检验,三种指标评价结果一致。——绝对经济效果检验

6.互斥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

应先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再进行相对效果检验。注意:各方案之间要有时间段的可比性、收益费用性质的可比性、风险水平的可比性、评价所用假定的合理性。

①寿命期相等时——增量分析法(差额分析法,incremental analysis,最基本的方法)

(1)差额净现值:△NPV——净现值最大且非负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差额内部收益率:△IRR——两互斥方案净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此法与NPV比选的结果一致,与IRR 最大原则比选结果不一定一致。仅可用于方案间的比较(相对效果检验),不能反映方案自身的经济性(绝对效果检验)。

当两互斥方案投资额不等时,若△IRR>i0,则投资(现值)大的优;若△IRR<i0,则投资(现值)小的优。

当两互斥方案投资额相等时,若△IRR>i0或-1<△IRR<0,则方案寿命期内年均净现金流大的优;若0<△IRR<i0,则年均净现金流小的方案优。

方案j的年均净现金流= (CI j-CO j)t / n j(不考虑时间价值)

△IRR的比选方法主要问题是——有时可能会出现△IRR不存在的情况。

②寿命期不等时——设定一个合理的共同分析期;给寿命期≠分析期的方案选择合理的接续或残值回收假定

假定1:各方案可以无限多次重复实施。

(1)年值法(最简便):NAV、AC

(2)现值法:NPV

分析期的处理方法有——寿命期最小公倍数法;合理分析期法,分析期末回收资产余值(一般取最短的方案寿命期为分析期);年值折现法

(3)内部收益率法:求两方案NA V相等时的△IRR

用△IRR进行寿命不等的互斥方案比选的条件:初始投资额大的方案年均净现金流大,且寿命期长;或初始投资额大的方案年均净现金流小,且寿命期短。

假定2:用最长的方案寿命期作为共同分析期,寿命短的方案在其寿命期结束后,其再投资按基准折现率(MARR)取得收益。

(1)特例法:直接按各自寿命期计算的净现值进行比选

7.相关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

①完全互斥型

②相互依存型和完全互补型:某一方案的实施要求以另一方案的实施为条件

③现金流相关型

(1)互斥方案组合法

④资金约束导致的方案相关

(1)净现值指数排序法:将NPVI≥0的方案按NPVI的大小排序

优点:简便易算

缺点:不能保证现有资金的充分利用,不能达到NPV最大的目标。

接近NPV最大的目标的条件:各方案投资占投资预算的比例很小;或各方案投资额相差无几;或各入选方案投资累加额与投资预算限额相差无几。

(2)互斥方案组合法:更可靠

⑤混合相关型

影响因素有:(1)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约束;(2)互斥方案约束;(3)依存关系约束;(4)紧密互补型约束;(5)非紧密互补型约束;(6)项目方案不可分性约束。

第四章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①独立方案盈亏平衡分析

(1)销售收入B、成本费用C、产品产量Q

若P不随项目Q的变化而变化,则:B=PQ;若随着项目Q的增加,P有所下降,则:B= P(Q)dQ。

总成本费用固定成本C f——在一定的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Q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C=C f+C v Q 变动成本C v——随Q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其中大部分与Q成正比。

(2)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BEP——销售收入线B与总成本线C的交点,也就是项目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此时,PQ*=C f+C v Q*,生产能力利用率E*=(Q* / Q c)×100%。

(3)成本结构与经营风险(Business Risk)

由Q及成本变动引起的经营风险的大小与项目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费用的比例S有关。

运营杠杆效应(Operating Leverage)——S越大,盈亏平衡产量Q*越高,盈亏平衡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 v*越低,项目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变动时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NB=PQ-C f-C v Q,d(NB) / dQ=P-[C c(1-S) / Q c]。固定成本的存在扩大了项目的经营风险,S越大,年净收益的变化率越大,这种扩大作用越强。

资金密集型的项目S一般较高,因此经营风险也较大。

②互斥方案盈亏平衡分析

找出将比选的两个互斥方案的共有变量(可以是产量Q、投资额K、产品价格P、经营成本、贷款利率、项目寿命期、期末固定资产残值),分别将其各自的经济效果指标(NPV、NA V、IRR)表示为变量的函数,则指标相等时的变量值即为两个方案孰优孰劣的临界点。

2.敏感性分析

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作出判断。

①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选择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如投资额;项目建设期限、投产期限、投产时的产出能力、达到设计能力所需的时间;产品产量;经营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变动成本);项目寿命期;期末资产残值;折现率;外币汇率。

敏感性分析的指标——应与确定性经济分析所使用的指标相一致。

确定敏感因素——(1)相对测定法:比较同一变动幅度下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效果指标的影响;(2)绝对测定法:设各因素均向对方案不利的方向变动,并取其对方案最不利的值,看是否使方案变得不可接受。

小结论——经营成本的变动对方案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说明实施过程中控制经营成本将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②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解析法与作图法结合

敏感性分析的优点:一定程度上的定量描述,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方案的风险情况;有助于确定在决策过程中及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与控制的因素。

缺点:没有考虑不确定因素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3.概率分析

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使用最普遍的概率分布类型是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工业投资项目的随机现金流许多情况下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通常用与净现值具有相同量纲的参数标准差反映随机净现金流取值的离散程度。

②投资方案风险估计

(1)解析法——方案经济效果指标服从某种典型概率分布;已知其期望值与标准差。

(2)图示法——按方案NPV大小重新排序;依次计算出累计概率。对方案经济效果指标的概率分布类型不明或无法用典型分布描述的情况也使用。

(3)模拟法——适合于不确定因素的任何概率分布类型;计算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实验50~300次。4.风险决策

①风险决策的条件——(1)存在决策人希望达到的目标;(2)有两个或以上方案可供选择;(3)有两个或以上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4)可计算出经济效果指标;(5)决策人不能肯定未来出现的状态,但能肯定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②风险决策的原则

(1)优势原则——无论在什么状态下A都优于B。比选方案时首先运用优势原则,以减少备选方案数目。

(2)期望值原则——根据各方案损益值的期望值大小进行决策,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最常用。

(3)最小方差原则——方差越大,实际方案损益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大,方案的风险也就越大。最小方差原则适合保守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其与期望值原则有时不具一致性。

(4)最大可能原则——适用条件:某一状态发生的概率大大高于其他状态发生的概率;且各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差别不是很悬殊。实际上就是把风险决策问题化为确定性决策问题求解。

(5)满意原则——处理复杂风险决策问题时的原则。损益值优于或等于满意目标值的概率最大的方案当选。

③风险决策方法

矩阵法——备选方案数目和状态数目都很大时,矩阵法便于利用现代化计算手段决策。均采用

决策树法——常用于多阶段风险决策。期望值原则

第五章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

1.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财务分析概述

①可行性研究——投资前时期是决定项目效果的关键时期,其间的主要工作是可行性研究。

②财务分析——从投资项目或企业角度对项目进行的经济分析。财务分析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基础。

财务预测的质量是决定财务分析成败和质量的关键。

③费用、收益

销售收入——由Q和P两因素决定。

收益资产回收——寿命期末的可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 + 回收的流动资金。

补贴——(价格、汇率、税收上的优惠体现在收入增加中,不再另计入收益。)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预备费用、其他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无形资产投资 + 建设期借款利息 + 流动资金投资 + 开办费(形成递延资产)等。

费用销售税——销售税金及附加。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 - 折旧与摊销费 - 利息支出。

④财务报表编制

主要财务报表有: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金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基础财务报表有:投资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折旧与摊销估算表、债务偿还表、成本费用估算表

(要列出各年折旧与摊销额和借款利息额)、销售收入税金估算表。

2.资金规划

资金资金筹措——资金来源的开拓;对来源、数量的选择。

规划资金的使用——资金的投入;贷款偿还;项目运营的计划。

①投资的资金来源

资金自有资金——新增资本金;资本公积金;提取的折旧与摊销费;未分配的税后利润。

来源借入资金——贷款;发行债券的收入。

②资金结构与财务风险

资金结构——指投资项目所使用资金的来源及数量构成。

财务风险——指与资金结构有关的风险。

财务杠杆效应——自有资金收益率与全投资收益率的差别被资金构成比(K L/K0)或债务比(K L/K)放大。

资金结构与风险——从资金供给者的角度来看,为了减少资金投放风险,常常拒绝过高的贷款比例。

③资金平衡

资金来源运用表——主要由资金来源;资金运用;盈余资金;累计盈余资金构成。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若各年累计盈余资金≥0,则可行;如果某期累计盈余资金出现负值,通常借短期贷款以补当期资金来源之不足。

④债务偿还

(1)还款方式——等额利息法、等额本金法、等额摊还法、气球法(任意还)、一次性偿付法、偿债基金法。

(2)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偿还国内贷款——利润;折旧;其他收入等。

偿还国外债务——外汇。(项目投产后产品能出口,则由企业偿还;不能出口,则由国家和地方从外汇收入

中偿还。)

(3)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借款——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当年归还的贷款计全年利息。

流动资金借款、其他短期借款——当年计全年利息。

资产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反映总体偿债能力,比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总额——反映企业短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强。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总额——反映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中,速冻资产指流动资产中变现最快的部分,速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

3.财务效果计算

投资、产量、成本、价格等因素由项目本身的特性决定,是影响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资金来源的构成、借

贷资金偿还方式等因素只与财务条件有关,也影响经济效果。进行财务分析应先进行“全投资财务效果评价”(排

除财务条件的因素),再进行“自有资金财务效果评价”(包括财务条件的因素)。

①全投资财务分析效果

(1)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全投资不考虑资金借贷、偿还,投入项目的资金一律视为自有资金。

年净现金流= 销售收入B + 资产回收- 投资K (固定&流动)- 经营成本C0 - 销售税金TA (- 所得税)。

(2)全投资经济效果指标——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

②自有资金财务分析效果

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年净现金流=销售收入B + 资产回收–自有资金投入–长期借款(还本&付息)- 流动资金借款(还本&付息)- 其他短息借款(还本&付息)- 经营成本C0 - 销售税金TA - 所得税。

结论——当IRR全>基准折现率>借款利率时,自有资金净现值>全投资净现值。另,参考财务杠杆效应。

4.改扩建和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

总原则——考察项目建设与不建设两种情况下费用和收益差别。可用总量法或增量法。

①总量法(并不是理想方法)

相当于两个互斥方案比选。但各方案中相同的现金流不可以省略!原有资产应当视为投资列入现金流中。

优点:既可显示出改扩建、技改与否的相对效果,又可显示其绝对效果。

缺点:需要对原有资产进行估价,而资产估价十分复杂、困难;不能显示用于改扩建、技改的投资可达到的收益水平。

选用指标——与互斥方案比选一样,只能用价值型指标(NPV等),不能用效率型指标(IRR等)。

寿命不等问题的处理——以寿命短的方案的寿命期作为分析期,长寿命方案分析期末的资产残值计入现金流中。资产残值可凭经验估算或将初始投资按年等值分摊再计算出分析期末残值:

②增量法——有无法

优点:不需对原有资产进行估价。

缺点:仅反映相对效果(可省略各方案中相同的现金流)。

选用指标——净现值NPV d;内部收益率IRR d。

结论——在改扩建和技改项目评价中,一般情况下只需作增量效果评价;只有当现有企业面临亏损,需要就将企业关闭、拍卖还是进行改扩建和技术改造作出决策时,才需要同时作增量评价和总量评价。

*另外,第九章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也很重要,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1分*5=5分)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 答: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 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 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 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 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 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 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 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三、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 答: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有三个:①一是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节奏快慢不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发生的,而是以或快或迟的表现形式出现的。②二是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的制约,而且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三是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一种积累,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下,文化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既有平衡,也有不平衡;既有成比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成比例的时候;既在同一社会水平线的对称点上相应,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螺旋形的曲线交叉向前推进。 2、简述文化供求的调节手段。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6、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7、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9、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 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文化经济学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具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司考宪法重点知识点

宪法记忆重点 全国人大会议的临时召集: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2、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的预备会议: 召集人和主持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每一届的第一次预备会议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 会议目的:1、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2、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它事项的决定。 全国人大会议:召集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人――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时间――本届选举完成后的 两个月内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人员: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 经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的人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其它组成人员(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经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行政区域的建制和区域化分: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由全国人大批准,区域划分由国务院批准;2、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 3、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 宪法的修改: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2、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它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和法律案由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紧急状态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消、合并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

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